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社会论文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_西方文化论文十篇

2022-04-19

社会论文】导语,你眼前所阅览的本篇共有51903文字,由魏建兆详细修改,发布到范万文网 www.fwan.cn!《她的》是由金正中执导,金惠娜主演的一部影片。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_西方文化论文十篇假如你对这类文章想说点什么,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_西方文化论文 第一篇

本文之目的有三: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将麦当劳化的概念应用于社会学;其二,是将此应用和元社会学,即社会学的社会学,联系起来,特别是和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 布迪厄在此领域的贡献联系起来;其三,通过这种,提示一点解决当下社会学“危机”之新办法。 

社会学的社会学和元社会学 

在切入本文最重要目的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如何将麦当劳化的概念应用植于社会学的社会学, 或如我所称得的元社会学(ritzer, 1991)的背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学的社会学的名声败坏在《美国社会学家》杂志上的一些小专题论文的手里,如关于引证率和专业排名的一些论文。然而,通过另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 这个领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复兴的。社会学家处于可以利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的有利地位, 正如本文正要做的,利用社会学的麦当劳化和概念和理性化的理论,来研究当前社会学的发展问题。 

元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和阿文 · 高德纳(gouldner 1970)所说的“社会学的社会学”或“反思社会学”一致的。www.0519news.coM如他所说,“反思社会学主要关心社会学家要做什么和他们实际在做什么的问题”(gouldner, 1970: 489)。 不过,高德纳的社会学的社会学主要关心单个的社会学家。 

布迪厄也致力于社会学的社会学的研究,他将其作为研究教育体系和文化资本的一个部分。他将这部分研究也称为“社会学”或“反思社会学”(1984a:5)。 和我一样,布迪厄将社会学的社会学置于社会学研究的中心的位置(1984a: xii):“通过持续地对社会学推理的社会学批评, 社会科学可以有决定性的发展。”布迪厄进一步谈到(bourdieu and wacquant, 1992:68):“我相信社会学的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基础向度。它尚未能成为专业,但它确实又是任何有远见的社会学实践的必要前提。” 

布迪厄的方法比高德纳更开阔也更复杂。布迪厄也承认研究单个社会学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类型),不过他主要关注无意识地推动社会学家的社会力量。社会学推理发生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之中, 并受其影响,社会学家有义务这些结构的本质,或云“社会学思想的社会决定因素”(bourdieu, 1990: 184)。这些社会结构与社会学思想的隐性结构有关,它们被称作“思想的非思想范畴,用于决定什么是可思想的,以及思想的形式将如何”(bourdieu, 见于 wacquant, 1992:40)。 在客观的社会结构和主观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关系,社会学的社会学家的任务之一便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本质。 

布迪厄所寻求的不光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学家的心理结构的关系,他还提倡所谓的“认识论警觉”(1984a: xiii); 他教导社会学家要把社会学当作“一个对付自己的武器和一个用来提高警觉的工具”(bourdieu, 1990: 27)。他鼓励社会学家要对社会结构影响他们思考什么和做什么的方式一直保持敏觉, 对反向的影响也要注意。除此之外,他还鼓励社会学家“控制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影响到社会学家自己,也可能影响到科学的话语本身”(bourdieu, 1984a: xii)。 

以布迪厄的术语来说,本文的目的是要帮助社会学家理解麦当劳化(作为一种社会决定因素)如何在影响社会学,如何影响社会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如何对此影响产生警觉,并且使社会学家开始控制这种影响,减少它的负面作用。更如布迪厄所指出的,这些影响不止在社会学中存在,在其它科研领域也存在。 所以,对布迪厄及本文方法的利用,也适于除社会学以外的领域。 

“元社会学”一词实际上存在于广泛使用的“社会学的社会学”之先。保罗 · 佛斐(paul furfey)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引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学以社会世界为研究对象,而元社会学则以社会学为研究对象(1953/1965:9)。不幸的是,尽管佛斐开了这样一个好头,但他最后以给出一个错误的对社会学和元社会学的区分。 从一个实证主义者的立场出发,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元社会学是一门“为社会学提供方原理的辅助科学”(1953/1965:17)。佛斐的对元社会学的贬低以及把元社会学从社会学中分离的做法是有偏见的。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使用元社会学一词来表示“对社会学及其不同分支的系统研究”(ritzer, 1991: 5)。 这个定义与佛斐的相同,也与高德纳和布迪厄的对社会学的社会学的定义相同。但我更倾向于使用元社会学一词,因为这样有助于把这项研究与那些琐屑平庸的研究区分开来。有趣的是,尽管布迪厄不使用元社会学一词,但他对“元”(meta)的使用与此文相同,如: 

对我来说,社会学应该有“元”,而且不停反照自我。它必须使用它自己的方法来找出它是什么以及它做什么的答案,它必须有助于知道社会学原理是否站得住脚,并且要拒绝在客观化他者的意义上使用“元”一词,从而避免不必要得争论 (bourdieu and wacquant, 1992:191)。 

元社会学,特别是元理论的工作有三种。它们因根本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了创建新理论;为了创建一种总体视角,或云元理论。本文的工作与第一个目的相符,即使用应用一个理论概念,麦当劳化,来提高我们对社会学和, 特殊说来,对社会学理论的理解。 

 为了做这种理论小饼,为了在期刊上发表,理论家们只好屈从于经验工作的评价机制。在已有的理论传统上修修补补的文章才会被发表。为了让大家能接受这些工作,理论家们还必须采用正确的理论背景和参考资料。换句话说,理论家被迫得遵守“常规科学”的规程。尽管是理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消失几尽。 

理性化还导致美国社会学只发一种类型的理论文章。别指望在这些期刊中发现独特的思想。能发表的文章都是注来注去的文章。这种文章只是理论祖宗和欧美理论的解经学。它们是关于理论的研究而非理论原著。尽管解经也能解出新意来(一个好例子是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不过能出新意的文体已不多见了。 

当然了,出版理论书籍也有同行评议的问题。 不过,评议书和评议论文可有不同,审议书的人一般对不同意见可以比较开发,即使同一个人审书和审论文也有这种区别。简单地说,书稿比文稿更能接受非理性。篇幅和格式并不重要时,充分发展新观点新视角就有了充分的空间。图书产品也被理性化了,但还不像论文理性化的那样盛, 所以,美国理论家被迫写期刊论文而不是书籍,成为美国理论过于理性化和赶不上欧洲理论水平的原因。 

造成美国社会学理论麦当劳化的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分重视继承性,一个理论家常常被要求要师出有门。这造成社会学理论的分工细致:理论家要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者,要么是冲突理论者,要么是符号互动论者,要么是交换理论者,如此等等。一个人只能在某一理论传统下建设,和经验社会学的方式很像。专业化导致了理论发展的过度理性化。在传统范式中增砖添瓦是多么有效率啊。专业化的弊病是对新生事物常常横加指责,不愿取长补短。 

欧洲理论就没有这样明确的分界线。欧洲理论常常是多个传统的产物。它们要的是与理论祖宗和理论同伴不同的创见。像在法国社会科学,最大的压力是与众不同而有创意(lemert, 1981)。这种风尚下创造出不少有建树的社会理论家,如布迪厄,福科,德里达,利奥塔,巴什拉,和威理奥。这与当代美国理论界患得患失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很难想出一个当代美国理论家,在原创性和独特性上能和当代欧洲理论的佼佼者一决高低。 

当然,美国社会学理论也有重要变化。我们发现理论分野正在变得模糊,综合情态正在变得明显(ritzer, 1990)。但还不够,因为这些综合常常是在某一传统下的综合,而不是综合不同的传统。最好的例子是杰夫理 ·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还被看作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传承(亚历山大和colomy, 1990)。相似的例子还有费恩的建树(fine, 1990)被看成是符号互动论的延伸, 库克等的建树(cook et al, 1990)被看成是交换理论的延伸,等等。与经验知识的贡献相仿,它们如在已有理论上的适度增加,而非蔑视边界的新理论。 

社会学理论家不光专精于某种理论,而且专精于理论; 亦即他们无视经验研究来创造理论。布迪厄是这种专精的严厉批评者,他相信“与具体研究实践不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对建立社会理论无用”(wacquant, 1992: 32)。 尽管我不同意布迪厄的这观点,因为我觉得纯理论可以而且已经在社会学中产生贡献,但我只专精于理论或只专精于经验研究都对社会学有不良影响。 

结论 

也许社会学永远不会达到像快餐店被麦当劳化的程度, 当它已经而且还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本文讨论的目的是:向读者描述这个发展过程及提醒社会学家正在发生的一切和他们所要注意的,或如布迪厄所说,对此发展保持“认识论警觉”。毕竟,再如布迪厄和华康德所说(1992:183),“你们(社会学家)应该学习如何避免成为在你们社会学实践中的社会势力的玩偶。” 由于麦当劳化的广泛势力,社会学家很有可能成为大势所趋的牺牲品。 

该谈论本文第三个目的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的当下危机。现在有人见到某个社会学系的关闭,或某个社会学系的缩减规模,都是社会学深刻危机的表现。学校预算缩减时,社会学可能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尽管这些担忧可能太过了,但社会学的问题确实不少,麦当劳是其一个。简言之,麦当劳的胜利进军将进一步导致社会学的原创性减少和其学术装配线上产品的单一化和预定化。如何社会学家的作品变得可预测及无原创,那么越来越多的学术管理人员将会发问:为什么要这些人?至少说,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有创造力的学者无可替代,但那些流水线工人和撞钟和尚会遭人疑问并可能被取代。 

理性化理论可能让人悲观,不过这绝非本文作者的目的。毕竟,是人们自己创造了这个理性化的社会和理性化的社会学。 人们历史地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是人们也在每日地再创造这个世界, 人们有能力改变其创造物。具体的社会结构被创造出来,具体的社会结构也会被消灭掉,前苏联的兴衰证明了这一点。应该指出,前苏联的结构是非常非理性的,也许正因为此,它才如此容易分崩离析。理性化的结构,在韦伯看来,是难以被攻垮的。社会学家有能力使这些社会结构消散,他们可以成为高夫曼所云的“危险的巨人。”何哉?盖社会学家们通晓各种社会过程,能以社会学工具解析社会学,在其位也,故能针砭社会制度,消除其最坏结果。社会学家亦能鞭策大众,使之不致盲目接受影响其生存的社会结构。不过,社会学家只有自己克服限制他们和他们工作的理性系统,才能使他们对大众社会的批评更有效用。这可以成为对日益控制我们生活的理性的大的第一役。我承认这只是很牵强人意的主意。但是切记: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所有社会系统都是人类建构物从而也可以成为人类解构物! 

本文批评的目的不是消弱社会学本身,而是如华康德一样,“寻求保护而非攻击社会学的认识论安全性。”最终目的是提醒社会学麦当劳的过程,对如何减少和控制其负作用提出建议, 从而建设社会学事业。用布迪厄的话来讲(1992:211):“我始终在用社会学来清理我的著作中的社会决定因素。”如此说来,本文目的亦即清理当代的主要社会决定因素—麦当劳化—它如何在整个世界及社会学发生影响。 

最后,说一下社会学的社会学,或元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的坏名声问题。如上所提到,这恶名来自于该领域的许多琐屑无奇的论文。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社会学家们一直不愿意用他们的工具来研究他们自己, 和研究他们如何也受影响每一个人的社会力量的影响。华康德在讨论布迪厄的方时提到了这一点: 

社会学的反思性很快惹恼了我们西方人,因为它直接攻击到有关个体的那种神圣意识, 以及知识分子的光环, 这些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是没有偏见的,自由探索的,身份优雅的。 

本文可能也会惹恼一些社会学家,因为本文把他们和社会学的一个坏趋势联系起来,而他们不喜欢这种联系,更不喜欢因此挨批评。但是,有必要让社会学家意识到他们也受这趋势的影响,要反抗这个趋势,社会学家得死守学科的核心。意识到了这些,社会学家就可以看到,用自己的工具研究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参考资料      

abott,  andrew. 1999. “the sociology of work and occup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87-209.      

alexander, jeffrey c., and paul colomy. 1990. “neofunctionali: reconstructing a theoretical tradition”, in george ritzer (ed.), frontiers of social theory: the new synthes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3-67.      

bourdieu, pierre. 1984a. homo academicu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ierre. 1990. in other words: essays toward a reflexive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ourdieu, pierre., jean-claude chamboredon, and jean-claude passeron. 1991. the craft of soci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bourdieu, pierre., loic j. d.wacquant. 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1-215.      

cook et al. 1990. “exchange theory: a blueprint for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george ritzer(ed.), frontiers of social theory: the new synthes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58-81.      

cooper, kenneth. 1991. “stanford president sets initiative on teaching”, washinton post 3 march: a12.      

furfey, paul. 1953/1965.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sociology: a metasociological treatise. new york: cooper square.      

gouldner, alvin. 1970. 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 new york: basic books.      

lemert, charles(ed.). 1981. french sociology: rupture and renewal since 1968.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ullins, nicholas. 1973. theories and theory group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olog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ritzer, george. 1975/1980. sociology: a multiple paradigm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ritzer, george. 1990. frontiers of social theory: the new synthes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itzer, george. 1991. metatheorizing in sociology.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ritzer, george. 1996.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pine forge press.      

takaki, ronald. 1990. iron cages: race and culture in 19th century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cquant, loic j. d. 1992. “toward a social praxeology: the structure and logic of bourdieu’s sociology”, in p. bourdieu and l. wacquant,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论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向探析_西方文化论文 第二篇

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 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运作模式,其中竞争 ——保护模式、产业综合模式、集约化经营模式以及特色推动模式最具代表性。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文化产业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即:文化市场的 全球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极化。

【关 键 词】文化产业/模式/趋向/西方国家

【正 文】

一、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1.竞争—保护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在国家内部既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文化产业领域的 市场竞争;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澳大利 亚文化消费市场较为庞大,全澳每年家庭文化消费总额近百亿澳元,平均每户每周支出 约25澳元。正是巨大的文化市场,推动着澳大利亚文化产业行业内部及相近行业之间激 烈的市场竞争,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激发市场竞争的同时,澳大利 亚还十分注重实施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各类文化组织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增 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据澳大利亚国家的调查结果,仅仅在1993年 到1994年,澳大利亚各级对文化业的拨款总额就达22亿多澳元,人均127澳元。www.0519news.Com其 中,联邦拨款约12亿多澳元,地方拨款约10亿澳元,分别占两级年度财政 总预算的1.5%和1.7%。同时,为提高资金投入运作的效率,近年来澳大利亚各级政 府在文化产业资金扶持的方式上,由“计划型拨款”转为“产业需求型拨款”,即 文化机构或团体如果要申请拨款,必须就其活动目的、内容、成本、效果及运作方式等 方面制定出年度性或三年期实施计划,提交拨款部门审核,待计划被认可后方能获 得相应的财政支持。此外,各级为加强和改善地方性的文化娱乐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重点提高扶持经费,以确保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p108)。

二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既利用国家力量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全球化、文化市场自由化与 文化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和跨国公司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又制 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本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自1980年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球 文化艺术产业市场一体化与各国文化艺术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市场 竞争与政策保护已形成越来越尖锐的对立。在全球文化市场上占据优势的国家和行业集 团,大都极力主张全面开放文化市场,建立全球文化产业统一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 达国家,以本国多元文化类型共存和文化市场彻底开放自居,要求其他国家也实行文化 产业的自由化政策。同时,包括全球文化市场占优势的国家和行业集团在内,几乎所有 的国家都在对本国文化实施民族保护政策,抵制和拒绝别国推进全球文化市场一体化要 求。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加自由贸易谈判中,加拿大就把文化产业排除在自由贸易 范围之外。

2.产业综合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文化企业为了在全球经济的 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合理地利用资源,消除各国的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正竭尽 全力进行频繁的兼并扩张活动,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目前,文化产业综合主要有以下三 种方式:

(1)相关行业内部综合。相关领域内强强合并,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共享资源,降低 成本,又可避开对新企业在税收和许可证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1987年,时代公司和华纳公司联手合并,成立实力雄厚的时代—华纳集团[2]。2000年3 月,美国公司购并时代镜报公司,这是美国两家最大的区域的报业集团合并,其合 并后拥有11家报纸、12家杂志、22家电视台和4家广播电台,它们一合并即成为美国纽 约、芝加哥、洛杉矶三大城市的出版报业集团[2](p94-95)。

(2)跨行业综合。多领域发展要比单个领域发展机遇大得多,选择收购其他有利可图的 产业,既可以规避行业内风险,又能寻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跨行 业交叉兼并也是风起云涌。1996年4月,c通讯用170亿美元收购了太平洋电信;接着 贝尔—大西洋与奈恩克斯合并;同年8月,美国第四大国际电讯——讯卫星用140 亿美元买下mfs;10月,微软与nbc组成msnbc,在互联网开播24小时新闻;迪斯尼用190 亿美元买下abc和资本城市,在网上与msnbc全面开战[2](p98-99)。

(3)跨国产业综合。经济领域的跨国强强联合趋势已鲜明地凸现,文化产业集团也在这 一趋势的发展中崭露头角。默多克成为世界报业巨头之后,用4000万英镑建立了英国的 “蓝天卫视”,“蓝天卫视”又与英国的b国际集团合并,同时,默多克筹划并收购 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卫星广播系统。至此,默多克建立了亚欧美联网的全球电视 网络,站在了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传播渠道——电视业的潮头[2](p100)。跨国集团的超 级兼并已成为适应当今国际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集约化经营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集团的兼并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日益显 现。当今世界的文化产业市场,绝大多数被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的少数发达国家垄 断。目前世界上传播的国际新闻中大约80%来自占世界人口1/7的发达国家的、路 透社、法新社等大通讯社。相关资料显示:91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电视节目平均占全部 播出节目的55%,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节目又占主要部分。从数量看,发达国家集中 的欧洲、北美无线电广播发射台的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75%,电视机总量占全世界总数 的82%,而亚洲、非洲仅占全世界总数的13%和11%。从社会影响看,现在覆盖全球、影 响最大的卫星电视都是发达国家的,如美国的节目可传送到128个国家的190个城市的无 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文化产业媒体巨头: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viacom、 news corporation、索尼、tcl、universal和日本广播公司加上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公 司合并形成的特大型文化产业,集约经营模式特别突出。在这些文化巨头的引导下,全 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 有70%由跨国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 国家的电视节目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 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3](p139)。美国1997年度广播业调查 报告指出:1996年美国通过的新《电讯法》,允许广播电视和通讯传媒这两大产业通过 跨行业兼并。这种兼并和重组的结果是通过集约经营使各家的文化资源包括信息、设备 、资金、人才和销售网络,通过集约化经营而实现共享,消化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 项目,以开辟新的文化增长点。

4.特色推动模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文化产业不仅对经济增长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的重要砝码,同时又是其居民非物质 消费的首选目标。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色文化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深刻 影响着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注重引导摇滚乐的发展 ,特别是注重把高新技术与摇滚乐的声响、图像相结合,使摇滚乐效果更佳,带动了文 化产业的发展[4](p36)。英国大力开发流行音乐,1997年,英国出口音乐制品的收入超 过了钢铁出口的收入[5](p69)。意大利时装风靡世界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意大利时 装行业已经成为销售额高达6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巨大的产业不仅造就了占世界1/3之 多的时装大师,而且意大利有1/5的人员从事时装业[1](p116)。在西方国家中,或 文化主管当局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培育自己的文化产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投入 专项资金、组织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消费,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净化文化市场等, 把大众的消费兴趣导向文化市场,通过自身特色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

1.文化市场的全球化趋向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载体是完备的市场体系,产品、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技 术、信息、知识产权等各种资源的流动、配置和重组都在市场中进行。随着文化市场的 范围逐步扩大,原来不属于市场流通领域的品牌、剧目、创意、人才等也列入了市场配 置的范围。同时,文化市场的各项功能包括信息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 、跨国的沟通功能等正在逐步加强,人们面临的是人类生活全球化的大趋势。随着卫星 通讯、数码技术、电脑和国际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组成了一 个地球村落,文化的流动和交往更为宽广、方便和。世界劳工组织1999年公布公报 指出,1998年世界移民总人数达1.2亿,巨大的人流带来了商品流和资金流,当然,也 带来了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流动。全球化的文化市场的发生和发展,给地球村的人们 带来了全球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作为全球性的文化市场已经越来越受到世 界的欢迎。此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也使得文化产品的流通,越来越成为一个全 球化的现象,大大地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时空距离,给全球性文化市场的扩大 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通过文化市场中的文化产品来交流各自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 观念、宗教信仰与,从而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人们新的趋向和 新的差异。

 2.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趋向

越是有强大辐射力的文化产业,就越是善于组合世界的文化资源,为世界各国提 供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已经发展成为一系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各地的文化资 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这必然要求资源配置 的国际化。从1996年2月起,日本《经济新闻》和《朝日新闻》两家报纸同时在香港开 设卫星版,设在东京的报社总部每天将排好版的样报,通过电脑和通讯卫星传到香港, 几分钟后,香港的印刷厂和日本的印刷厂几乎同时开印,再利用香港作为信息中心的优 势,报纸内容迅速传播到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6](p115-116)。影片《泰坦尼克号 》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由16家多国中 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 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多方优势资源的 综合使该片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从文化产业的意义上讲,这是一次文化创意、艺术 人才、技术设备、市场资源的综合性国际大配置[6](p115-116)。生产、经济、文化上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各国各民族都以空前的开放度 与其他国家、民族展开交流、对话、沟通和往来,现代人类的生产、经济、科技和文化 的发展不断超越国界而面向世界,不断从孤立静止状态迈入依存互动的境界。与此相适 应,为有效地利用各地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不再只是某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分 割,而成为国际化的广泛协作。

3.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趋向

在历史上,每一项新的科技成果的运用,往往给文化产业以巨大的推动;在科技日益 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的应用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科技成果能不断创造出新 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方式,人们新的文化需求,开发出新的文化市场空间。20世 纪90年代,全世界有150个国家和地区普及了电视,卫星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的转播 摆脱了发射台覆盖范围的限制,形成了高清晰度、多频道、有双向交流功能的有线电视 、无线电视和多媒体网络,使传统的各种媒体和电视组合起来,为人类传播文化创造了 崭新的理念。又如新的数码高清晰度电视,从图像资料的采集,到图像的编辑和编码, 再到接收端的解调和解码,全部采用数码技术,保持了信息的原汁原味。数码高清晰度 电视是电视媒体的又一次新的革命,它所产生的巨大的效益引起了新一轮的文化企业高 科技大赛[7]。

高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把文化产业过去无法利用的资源用新的形式组合起来,成为一种 有用但又能廉价获得的资源,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朝着高科技化方向迈进。随着电脑和 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利用先进的电子媒介进行图书内容的 储存、检索、复制和传递。以前厚达几十公斤的巨著,现在只要一张光盘,就可以轻松 地拷贝阅读,这给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应用网络技术也提高了信息共 享程度,“知识无国界”已变成现实;利用网络查询方便,不受时间限制,而且图文声 并茂。文化产业的高科技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关键 所在,它将大大拓展文化产业的增长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观念更 新,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4.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极化趋向

经济上的支配力量衍生出文化权势、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是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 点。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领先地位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正企图谋求文化霸权主义,让 世界文化变成美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单极文化。美国前总统曾称:“美国负有独一 无二的责任和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和促进美国的利益。”这清 楚地表明,美国旨在普及美国文化模式,在地球上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 ”。

同志在2000年首脑会议上明确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 走过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 值观念,延续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当承认有差异,有差异才能有进步”。这 一论述指明了文化产业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只有相互平等 、相互尊重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美国的单极化思想观念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强烈不 满和共同反对。与此同时,“多极文化论”也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从亚洲、欧洲到 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面对美国强大的文化攻势,开始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 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法国为抵制和限制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在法国的销售、传播,保护 法国文化和文化产业,规定法国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至少有40%的时间要使用法语,硬性 规定其全国4500家影院所放映的影片,好莱坞影片最多只能占1/4[8](p235-236)。加拿 大于1995年将美国“乡村音乐电视台”逐出国门后,为保护本国的期刊业又开始实施c —55号法案,并规定:加拿大企业不得在加拿大发行的外国期刊上做,否则将被处 以高额罚款[8](p235-236)。因此,美国推崇的“单极文化战略”的文化霸权主义,将 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而江河日下,而全世界文化 的进一步加强交流与融合,文化产业的多极化发展,将成为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广度与深度迅速 发展的情况下,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既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 生重大的影响,也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考虑中国文化产 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特殊性,又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有效地促进中国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游碧竹.崛起的新兴产业——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 社,20xx.

[2]花建.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01.

[3]张政.电视传播多维透视[m].:广播学院出版社,20xx.

[4]蔡骐,孙有中.现代美国大众文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王皖强.现代英国大众文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花建.文化资源——全球范围的资源重组与开发[a].经济全球化论丛[c].:高 等教育出版社,20xx.

[7]王哲平.“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向[j].天府新论,20xx,(4).

[8]郭洁敏.文化战略——立足综合国力的宏观选择[a].经济全球化论丛[c].:高 等教育出版社,20xx.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_西方文化论文 第三篇

【内容提要】学者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严重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政策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社会政策与社会思想观念之间联系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美国当时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在社会思想观念上主要表现为沃德的“社会导进说”以及哲学领域逐渐形成的实用主义理论等,这些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社会政策的制定。

【摘 要 题】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关 键 词】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思想观念

【正 文】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儿童妇女问题、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工伤事故问题、移民和穷人的住房问题等等。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的确给当时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困扰。为此许多学者投身于这方面的思考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在美国社会政策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比较关注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政策的研究,而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严重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政策研究少,特别是对社会政策与社会思想观念变化之间联系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本文试图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进行,并对社会政策与社会思想观念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期望为当今中国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某种借鉴。WWw.0519news.coM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1893年,美国已跃居为世界头号强国,而随着整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美国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这使得城市人口每10年增加40%—50%。[1][p.154] 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移民从欧洲来到美国。由于劳动力的增加,雇主大幅度地降低工人工资。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变得拥挤,犯罪和失业急剧增加,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各种弱势人群福利的日益关注,其中私人慈善活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当时美国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儿童问题。提高童工的工作年龄,减少工作时间,并限制童工夜间工作,还要求童工必须入学。尔后,大多数城市建立了八小时工作制。1909年1月,白宫召开了全国儿童福利会议。会议的主要成果:一是建议联邦设立儿童福利主管机构;二是主张各州制定母亲补助金法案,使单身母亲能够继续抚育其子女;三是主张贫困儿童除了不得不送孤儿院收容者外,应尽可能安置在寄养家庭中,以使其能够在正常的家庭中成长;四是呼吁组建一个全国儿童福利联盟,建议1912年联邦设立儿童局。此后还形成了惯例,每隔十年由总统召开一次儿童福利会议,以唤起社会各界对儿童问题的关心。联邦儿童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儿童状况,提出建议与计划。1918年,儿童局向国会提交了谢泼德·托纳法案,经过3年辩论于1921年11月,通过了此法案。它授权关心妇女和儿童的卫生与健康。[2](p.48) 这是第一部联邦福利计划,它规定了联邦就上述问题向各州提供补助。

与儿童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是保护妇女的身心与健康问题。1916年密苏里州制定了第一部寡妇年金法,规定各县向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寡妇提供现金补助。根据这样的法案,对一些母亲和儿童给予扶持,承认家庭生活比机构抚养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其次,住房制度的改革。1901年纽约城、1902年芝加哥市颁布了建造经济公寓和普通住宅的法律。到1917年有40个城市、11个州有了关于提供经济公寓的法律、规定来改进环境卫生和居住状况。改革住房的理念是1914年由美国的劳动者联合会提出来的,虽然遭到了那些认为提供住房不是责任的人的反对,但劳动者联合会还是推动了由联邦提供贷款、由各城市建造公共住房的方案。191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建筑修正案,允许由州建造低成本的住房。[1][p.156]

第三,颁布了工业灾害赔偿法,雇主对因工作受伤的职工负责补偿。当时美国的工业化加速,频繁发生的工伤事故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劳工局和罗素·赛奇基金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建立公共保险来保护民众,以便抵御生活中的风险。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1906年,国会通过一项联邦补助法,规定对从事危险工作的联邦雇员给予补助。在联邦一系列法令的推动下,1909—1920年有43个州实施了工人补偿金法,以补偿工人因工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2][p.49] 工人补偿金法是美国实行的第一种保险方式。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它毕竟是实质性的福利立法之一,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开端,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保险开辟了道路。

第四,战时保险。这种保险开始于1914年,主要内容是由联邦向在潜艇战中私人无法承担的损失提供保险,到1917年这项保险已扩大到所有船员,后又扩大到全体服役人员。如果服役人员因负伤致残而失去工作能力,将按规定给予本人及其家属补助金,并为那些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恢复就业所需的资格培训。如果服役人员死亡,则给予其未再婚的妻子、18岁以下的子女和无生活来源的父母提供补助金。

第五,失业保险,失业现象在美国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日趋严重,对劳动者生活与社会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因此,1916年,马萨诸塞州率先通过了关于社会保险的法令,试图以支付保险金的办法来解决失业工人的困难。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这些改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而本文则着重美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这些改革与当时处于加速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当时的美国经历了19世纪特别是南北战争以后的迅速的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迅速增长,190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最大的工业国。[3][p.126] 在充满着淘金热的19世纪后半期,垄断企业、资本家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金钱成为在美国获得社会承认的最重要的手段,财富的多寡是能否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社会风尚使美国的资产阶级在攫取财富时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疯狂。到19世纪末大企业组织、大财阀已经称霸美国的经济领域。他们凭借其经济上的强大实力,控制市场、规定市场价格、划分经营范围,不择手段地排挤和打击竞争者,对工人则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对公众进行各种的欺骗。大资产阶级的这种毫无顾忌地聚敛财富的行为,不仅激怒了无产阶级,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其他各界的极大不满。

美国社会经济方面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受美国、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个人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以及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的影响。赫伯特·斯宾塞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关于生物界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理论移植到人类社会,把人剥削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和种族等作为“生存竞争”的手段,大谈“适者生存”。这对美国的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美国自由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一些人开始注重竞争的规则、发展的秩序。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沃德虽然也受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但是他反对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文明是人创造出来的,人不是服从自然力量,而是运用其才能来计划和指导其未来,人类可以通过设计有目的的行动来影响环境。因此,他倡导“社会导进说”,主张人们从事有秩序地改造活动以控制社会的进化过程。他还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不会促进人类进步,而是适得其反。他建议由进行积极的社会规划。只要依靠全体选民的意愿,民选的行动就能改革社会。[4][p.405] 这种观点很得人心,特别受到当时兴起的“进步运动”的欢迎。

因此,愈来愈多的美国人认识到,在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只有对贫困者提供社会保障与必要的福利,才能真正算得上公正,社会才能持续稳定。贫穷这个社会问题不是私人团体的慷慨捐助能够解决的,联邦与州应该行动起来,担负起保障穷人生活的责任。

哲学上,在美国的哲学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社会流行。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查理·桑德尔斯·皮尔士,他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实在的东西就是人们相信的东西;第二,一个概念是否清楚明白,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引起实际效果。所谓实际效果,就是对人的功用。[5][p.138] 也就是关注经验、事实和效果。实用主义的其他代表,如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杜威提出了“社会改造理论”,即“以一般的观念概括特殊的情境”,也就是使个别的、具体的社会问题服从抽象的、一般的社会概念,而人们要面对和解决的恰恰是这些具体问题。用旧理论不仅无助于反而有害于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它“掩盖了迫切改革的需要”。因此,取而代之的就是不断的行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社会实验、探索、修正错误的改造过程。[5][p.173] 在他看来,思想必然导致行动,只有通过行动,人们才能获得有效的思想;一个人了解事物是通过操纵和改变这些事物,强调一切思想应有效果来判断;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新问题产生了就必须采取新办法来解决,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状况。因此,他把是否“有报酬”、“有效用”、“满足需要”作为衡量概念、理论、观念的标准。鼓励对传统信仰的批判,引导人们自发地建立务实的原则。

19世纪末叶,美国这块土地上产生的皮尔斯、詹姆斯、杜威实用主义理论正是美国生活主流思想的对应物。反映了当时美国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验的务实精神,凝结着群众的进取意识和感情。实用主义的理论鼓励人们相信他们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引导那些对社会不满的人去进行变革,在客观上支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革精神。由于受到社会上这些观念的影响,当时的美国出现了许多希望美国进行变革的改革团体,这些改革团体结成了一个进步派联合组织,在美国形成了一个被称为“进步运动”的改革,试图在社会、、经济诸方面进行改革的各种努力。他们首先掀起了儿童妇女福利的运动。在美国人眼里,所有的社会福利行为中,没有比针对孩子们的福利活动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在19世纪一些改革家和专为社会进步而奔波的机构和个人,都十分自觉地致力于增加孩子们的福利。所以,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广泛的关注儿童福利运动在美国刮起了一阵旋风。纽约市率先建立起关心儿童健康的机构。其次,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城市人口有很大的增长,主要是移民。如在纽约市150万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5个人挤在低矮简陋的房屋中,[3][p.95] 由此产生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进步派展开了为移民和定居者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消除贫困根源的运动。同时,进步派还为失业保险、战时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推进改革的运动。进步派的这些“进步运动”的改革,突出的反映出他们不是把看作者,而是把看作仲裁者和保护者,他们认为的职责是像警察那样执行那些旨在促进平等和保证正当行为的法律,总的趋势是推动对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适当的社会政策对社会变迁的受害者提供保护和安全,以维护城市的稳定。因此,“进步运动”的改革促使正式关注儿童问题、工伤保障、都市问题、失业问题、住房问题、老年保险等社会问题。

由于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初,主张对社会进化过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的思想开始影响的行为。加之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果,如大机器、大型设备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造成的工伤事故显著增加,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等,更产生了对社会过程予以适当干预的迫切需要。所以,美国在20世纪初的20年就制定了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的多项社会政策立法。为此,我们可以说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社会政策的制定。

通过对以上社会政策内容及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社会思想观念变化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处在社会政策的始初阶段,社会政策受益的对象是当时美国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于生活上不能自助的社会成员,社会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援助;社会政策的内容比较单一,一般限于“社会救济”,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妇女儿童保护、房屋住宅政策等;社会政策的行动主体当时几乎一致地认为应该是;社会政策主要是立足于解决或是缓解已出现的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个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为社会的运行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条件。尽管当时美国制定的社会政策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中的问题,但是当时社会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为社会的运行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条件。所以,社会政策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对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问题的解决,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引起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反之,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又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推动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策的制定就起到了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因此,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升了社会发展的质量,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后续力,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m].:中国大学出版社,20xx.

[2] 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m].:法律出版社,20xx.

[3]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4] 何兆斌,陈启能.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

[5] 顾肃,张凤阳.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

男权社会中的亚马逊女战士_西方文化论文 第四篇

摘 要:该文运用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来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对男权社会的斗争和反抗。该文旨在论证在《啊!拓荒者》中,男权开始没落,而女权开始崛起,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是为女权崛起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的亚马逊女战士。《啊!拓荒者》是一部具有鲜明女权主义色彩的小说。

关键词:男权;女权;反抗;;女性自我

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在他的一部长诗中描写了一位最庸俗,最放肆,信仰男子优越论的男权主义者,一个国王,他教训儿子说:“男子志在疆场,女子的心思应惦着火膛;男儿期待接过刀枪,女子应为他们缝制衣裳;男人贵在思索,女人贵在善良;男人发号施令,女人唯命是听;这一切倘被颠倒,人世间便成一片泥荡。

19世纪4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却开始质疑,动摇和颠覆这些上千年以来的男权至上,男人为中心的言论和思想。运动鼓吹的改革是:妇女有权掌管自己的收入,拥有财产,接受教育,离婚,保护自己的孩子,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妇女有权参加选举。凯瑟的成名小说《啊!拓荒者》写于1913年,虽然凯瑟在公众场合并不表现成一个狂热的女权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在妇女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浸淫下的女同性恋作家(1873-1947)(她终生未嫁,和一个女性一起生活了40多年),她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词典将女权主义定义成“男女两性间的,经济的,社会的平等的制度”。在她的首部成熟作品《啊!拓荒者》里,凯瑟恣意嘲弄,蔑视,质疑和颠覆男权至上的言论和思想。小说的一条明线是拓荒者们对恶劣的西部蛮荒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新家园,新王国的故事;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亚历山德拉这位新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斗争,以及最后获得自由,建立了女性的权威的故事。wWW.0519news.Com本文旨在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同小说中重要的男性形象错综复杂的关系,表明男权的没落和女权的崛起,以及亚历山德拉同男权社会的斗争和反抗,最终获得了女性自我。

1.男权家庭以及家长的死亡

《啊!拓荒者》主要讲述的是一批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内布拉斯加荒原开荒拓地,建立家园的故事。移民内布拉斯加草原从一开始就是柏各森一男权社会家长的主意,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本就没有征求柏各森夫人的意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丝毫就不认为有征求他妻子意见的必要。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她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权威和经济力量往往使女人处于地位阶层的底层,甚至是完全排除在外。只有男权家庭的家长才在经济,,文化和宗教事务上享有领导权。所以柏各森对自己的财产、妻子、儿女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他的妻子只是从属于他,在家庭和社会的重大事务上毫无发言权。软弱、无助、绝望的她余生都不能忘怀面对内布拉斯加荒原的噩梦。

相关史料也揭示了妇女在美国西部移民史上的无的悲惨地位。在研究移民加利福利亚和俄勒冈的人们的日记和回忆录中,史学家法瑞格发现“(移民)的想法没有一个是妻子提出来的,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女性记录下的是同意她们不能安定下来的丈夫的提议。而绝大多数都是被动接受她们丈夫做出的决定,因为她们只有默许的份”。柏各森夫人就是这些绝大多数中的一员。由于不能大声地对她丈夫说“不”,柏各森夫人只能终日在“菜园里采摘,在家里腌菜以及做其他无休止的家务事”。“家庭”和“菜园”,这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传统的,典型的活动范围。

但是,不同于胆小卑微,可怜无助的母亲,亚历山德拉是一个“年轻战士,一个愤怒的亚马逊女战士,一个走路大步流星的英雄,和一个慈祥的姐姐……”凯瑟对亚历山德拉在小说中出场的言简意赅的描写就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有别于她母亲,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特质。她是战士,她的敌人是乖戾的大自然,她要驯服的是暴躁喜怒无常的大自然;但是凯瑟还另有深意地指出她还是个亚马逊战士。作家的用意在于表明除了同大自然斗争之外,还是一个敢于反抗男权社会,与男权进行斗争的女战士,不仅如此,一个:“愤怒的”,还暗示了她斗争的态度,那是毫不让步,寸土必争。接下来一句“大步流星的英雄”,凯瑟提前向读者预示了这两场斗争的结果:那就是亚历山德拉赢了。她成了受之无愧的英雄。

2.与兄弟们的交锋

柏各森的死亡象征了男权社会开始走向没落。以后这个荒野王国的大权该由谁来掌管呢?男性还是女性?柏各森总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知道,男权社会中,儿子,或者更准确地说长子是家庭财产的合法继承人。然而凯瑟没有将这权利交给柏各森三个儿子中的任何一个,却把拓荒的大任,家庭的财产交给了亚历山德拉这名女性。凯瑟的用意在于,女性同男性一样,也可以创造历史,改写文明。

柏各森将家庭的重担,拓荒的大任托付女儿亚历山德拉不是因为柏各森是一个女权主义的先驱。他这样做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常都被忽视了。但是,美国西部殖民的发展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殖民者面对洪荒之地,艰苦的环境让男性不可能独自完成拓荒的重任。这使得女性也必须投身进来,才能在荒野里创造出文明。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因此,在西部原始粗砺的环境下,在需要女性参与的情况下,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就比其他时候要少一些,对女性也就略微开明些。另外,现实的原因是亚历山德拉是长女,在4个小孩中年龄最长,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帮助父亲拓荒的过程中,亚历山德拉已经显示了她的聪明能干以及很好的判断力和独到的眼光。以至于柏各森不得不承认她聪明能干。柏各森不是一个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人,而是一个在荒野上被磨砺出来的很实际现实的识时务者。面对一个共同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大自然,谁行谁就上,只要能让大家活下来。

但是一旦这些历史进程和使命(比如说战争,灾难,殖民……)已经完成,男人不再需要女人的参与和帮助的时候,男人对女人的偏见和就会重新抬头,有些男性甚至全盘否认女性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和努力,而且开始千方百计要夺回他们在过去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失去的权力。

凯瑟的《啊!拓荒者》就是男权和女权此消彼长,相互交锋的过程,这在亚历山德拉和她的三个兄弟的交锋中可以清楚看到。亚历山德拉和她的兄弟的交手主要有两个回合。

亚历山德拉和她兄弟在怎样拓荒上首起冲突。罗和奥斯卡保守古板,因循守旧;奥斯卡对常规的热爱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在小说中,一向热衷开拓创新精神的威拉·凯瑟对这样的保守派的描写可谓是辛辣刻毒,入木十分。男人,在这儿成了愚蠢和固执的代名词。

“他(奥斯卡)对常规的热爱几近罪恶。他像昆虫一样工作,不管办法的好坏,总是用同样的办法做同样的事。他觉得仅用体力艰苦劳作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如果一块地一旦是用来种玉米的,他就不能容忍再在这块地上种小麦。不管季节推后还是提前,他喜欢在每年同一个时间开始种玉米。”(p.32)

变幻无常的大自然,渺无人烟的荒野要求殖民者即是拓荒者同样也是冒险者。但是在奥斯卡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手下,拓荒者们即使辛苦劳作至死也无法在荒野里建立起家园,创造文明。凯瑟在此假借奥斯卡表明了她对社会,艺术及人生的看法。我们需要变革和创新。“一个拓荒者应该有想象力,与享受事物本身而言,他更应该享受对这些事物的看法”。不同于她的兄弟和邻居,亚历山德拉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拓荒者。这个女战士向男性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她勤于观察,乐于学习,她向不同的人学习,在冒着被天下人耻笑的危险下,她开始用干净的猪圈来畜养生猪;她第一个在高地种植了紫色苜蓿,还第一个在玉米地里种植了小麦。她敢于尝试,勇于实验,但又务实肯干。这使她成为管理像奥斯卡这些昆虫的王后。在拓荒最艰苦的时候,连续三年的干旱和庄稼欠收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分水岭,另外觅栖身之所,亚历山德拉没有屈服于她兄弟的强烈要求。和她母亲柏各森夫人不一样,亚历山德拉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她并不人云亦云,盲目追随。相反,凯瑟说服了她的兄弟,用抵押土地的办法,收购其他农民低价抛售的土地,做起了土地投机的生意。在凯瑟的笔下,女人贵在思索,女人发号施令,人世间并没有变成一片泥荡,相反而是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花园,大农场。古人云,劳力者制于人;劳心者制人。亚历山德拉在第一个回合中赢了天,也赢了人。就如同文章中描写的:“分水岭的天才,伟大的自由精灵,在这边高地上呼吸;他们一定从来没有像现在屈服于人类的意志。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要不是在一个男人的心中开始就是在一个女人的心中开始。”(p.178)在凯瑟的笔下,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在女性的心中开始。女人和男人一样,在创造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进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反抗男权上,亚历山德拉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战是捍卫自己的婚姻权利,同时也是捍卫自己经济权利的一战。16年的艰苦奋斗使亚历山德拉在荒野上建立起了繁荣昌盛的家园。但也耽误了她的个人问题。亚历山德拉已经40岁。这样的年龄,对一个女性而言不再是浪漫婚嫁的年龄了。安安静静,与世无争,无可奈何地做一辈子老处女,孤独终老是世俗对40岁的未婚女人所作的安排和期待。难怪西方文学里会充斥着大量乖僻可怜的老处女形象,然而亚历山德拉拒绝接受世俗给她的安排。当她的安静的爱人卡尔在外闯世界归来,40岁的亚历山德拉决定结婚了,而且是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小5岁的穷光蛋。世俗的偏见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大胆妄为?

卡尔聪慧敏感,具有忧伤的艺术家气质。做木版画是他的职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现代技术如照相技术发展起来的时代,他从事的是一种走向衰落的艺术。这也就决定了他一生无法有大的成就,在经济上也无从宽裕了。所以照罗的标准,卡尔只不过是一个“流浪汉”,一个“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人。(p.97)罗是资本主义市侩阶级的代表,他们以对金钱和财产的占有来衡量一切,惟利是图而又贪得无厌。他们假情假意,说一切是为了亚历山德拉好,警告她说:卡尔是冲着她的钱来的。但是,这只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他们盘算的是如果亚历山德拉终身不嫁的话,他们的子女也就是亚历山德拉的侄辈就可以继承亚历山德拉的财产;而一旦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结婚,那么财产就会旁落到卡尔的家族。

男权社会中,男人认为一个家庭的所有财产都归男人所有,连女人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如果女人占有了财产,已经是对男权的非法侵入,如果再让其以结婚的形式流入别的氏族,那简直就是对男权的公然挑衅,是违法。就如奥斯卡公然叫嚣的一样:亚历山德拉这样做是违背了“不可更改的法律”,“一个家庭的财产真的只属于家里的男人”。男权社会的男人们认为这是天理,是不可违背的。所以罗强调说“这一点,谁都知道”。(p.98) 恩格斯认为以父系和父权形式出现的男权统治是占有财产的男性和没有财产的女性之间阶级划分的根源。一旦宣称占有财富后,男人就掌控了家庭,使女性沦为他的奴隶和为他生儿育女的工具。所以,男性一旦控制了经济大权后,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维护,强化和巩固他的特权地位,他们制定法律,管理,控制军队,定义文化……总之就是建立各种机构来确保他们对女性的统治,最终让男性的特权渗透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恩格斯强调,女性要获得解放首先要在经济上取得,“全体女性必须参与公共事业”。亚历山德拉就是在参与拓荒这一公共事业中获得了经济。同时,在塑造和驾驭土地的同时,她也塑造和驾驭了自我。亚历山德拉在经济上的才能使罗和奥斯卡能“活得像贵族一样”,然而罗和奥斯卡却极力否认亚历山德拉在拓荒过程中的巨大奉献。他们说,“你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是“真正的工作总是落在我们肩头”,他们将亚历山德拉的功劳轻描淡写地抛在了脑后。是的,男性在不需要女性的时候,就会将她们曾经做出的贡献全盘否定,一笔勾销;然后打出历史只是由男性一手创造的大旗。罗和奥斯卡的话让亚历山德拉出离愤怒了。他们争夺财产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否认财产是由亚历山德拉创造的这一事实。为了生存,为了拓荒,为了创造财富,亚历山德拉牺牲了个人的幸福;而罗和奥斯卡却是妻儿成群,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为了捍卫自己结婚的权利,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亚历山德拉将财产和兄弟们公平分割。但是即使这样做,罗和奥斯卡还是心怀不满。一是因为财产的流失;二是因为他们认为亚历山德拉老牛吃嫩草,不守妇道的一意孤行的行为会给柏各森家族抹黑。从头至尾,他们和周围的人都认为亚历山德拉的决定是荒唐的。他们的自尊、面子和亲姐姐的终生幸福相比,他们认为,前者重要得多。家族中女性幸福与否,和财产及家族的荣誉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罗和奥斯卡舍弃了与亚历山德拉的兄妹情谊,断绝了和亚历山德拉的来往。

虽然为了自己的婚姻,她不惜割断和兄弟的关系,但是面对世俗的偏见,兄弟对家产的争夺,以及对自己婚姻的竭力反对,以及兄弟的,亚历山德拉感到心灰意冷,这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亚历山德拉悲哀地问到“如果我的富足只是让我的朋友一一被夺走,那我为什么还被允许富足起来呢?”(p.105),其实历史现在依旧在重演,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女人,但成功女人的背后却鲜见男人。虽然亚历山德拉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结婚的权利,最终走出藩篱,和卡尔结为连理,但是这一战却是让这个女战士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她已经身心疲惫。

3.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观点

《啊!拓荒者》由两个故事拼凑而成。一是亚历山德拉的拓荒故事;二是玛丽的情爱故事。从两个故事的并置,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德拉或者说是凯瑟对爱情,婚姻,不同寻常的观点:她们都不看重女性和男性的,都强调女性要在婚姻,情爱,家庭之外去实现自我,事业,艺术比男人更值得她们倾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她们渴望的是温和,持久的女性之间的爱。凯瑟认为狂热的异会让人失去理智,最终带来毁灭。在《啊!拓荒者》中,愤怒的弗兰克射死了偷情的艾米尔和玛丽;在《我的安东尼亚》中,安东尼亚被她的情人抛弃……

亚历山德拉认为的美好爱情或者美好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相互的尊敬和理解,以及对彼此的友谊。凯瑟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是相当开放的。可以不计门第,财产(卡尔是个穷光蛋),可以不计年龄(亚历山德拉比卡尔大5岁),只要两个人之间有感情就行了。卡尔是个文弱安静的爱人,聪慧敏感,男性气质很少。与其说他是个男人,还不如说他更像一个女人。亚历山德拉和他的结合决不是强烈的肉体的吸引或者的情欲使然,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会在年轻时代就像玛丽和弗兰克一样私奔了。他们的结合,更恰当地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所谓的“灵魂的伴侣”。凯瑟和另一个女人长达40多年的同居生活可以佐证威拉·凯瑟的爱情和婚姻观。亚历山德拉是男权社会中一个斗志昂扬的女战士,她的兴趣不在于男人,而在于融入到更完全,更伟大的事业中去。

亚历山德拉一直以来向往着有更大的天地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能和男性一样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地去拼杀驰骋。然而,男权社会一系列习俗和法律的约束却阻碍女性进入所谓公共世界。女人被局限在家庭,男人希望她们成为贤妻良母,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女性被锁在爱情和婚姻的牢笼里;男人却进入所谓的公共世界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男权文明将女性从公共世界隔离开来。因此,局限在家庭范围中的女性无法享受男性的各种权利,特权和文化价值。因为不属于受宠的成员-(男性)之一,女性被排除,回避,驱逐,被陷于不利的境地,没有特权,没有人需要,被人遗弃,被边缘化。男权社会,世界之大,然而女性活动的范围却如此之小,难怪小说中玛丽觉得:

“岁月似乎在土地面前延伸开来;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土地还是那片耐心的土地。还有耐心的树木;耐心的人,总是同样的乞盼,同样地将链条拖动。直到爱的本能最后一次出世,流血,衰退。直到这根链条最终套牢了一个已死的妇人,她可能会在死后才被小心地从链条上被解开。”(p.144)

锁链?这是什么的锁链呢?是谁给女性套上了这样的锁链?为什么套起来的偏偏是女性呢?是男人给女人套上了男权的锁链。被锁的女人们犹如困兽;她们活动的范围和内容都大受限制。少了来自外界的,少了外界的竞争,压力,缺少吸收新鲜思想的渠道,缺少见识新鲜事物的途径。这条枷锁对女性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慢慢地,她们的思想开始僵化,她们的眼界越来越狭窄,她们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创造力缓缓衰竭。直至这些妇女变得可有可无,活着也如行尸走肉。

小说中一个叫卡丽·晋森的一个女人,“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些玉米地。几年前,她变得非常沮丧,说生活总是同样的东西重复又重复,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用呢。有一两次,她企图自杀。她的家人变得非常担心,然后将她送到衣阿华州,去看望那儿的亲戚。从那次拜访回来后,她就一直非常开心,说活在如此有趣的广大世界里,她非常满足。她说任何像普拉特河和密苏里河上的大桥那么大的事物都能让她觉得快慰。”(p.73)

可怜的女人,男权社会的第二性。她们总是被推进社会的黑暗的角落,她们创造历史的力量如果不是被消除,就是被隐藏起来。就像小说中这个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那片玉米地中的女人。玛丽本是个很有活力,热情奔放的人,但是局限在家的生活,在婚姻和爱情之间挣扎的她的现实存在却让她在人生的花季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即使有亚历山德拉有一片辽阔土地等着开发,她能在小城和家之间奔波,但她还是深刻地感受到了活动范围的狭小。她渴望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能让她驰骋。即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卡尔在外闯世界,一事无成。但是,在家乡,最有成就的亚历山德拉都对他羡慕不已。她宁愿拿自己的人生交换他的人生。“但是,至少你展现了自我。我宁愿要你的自由而不是我的土地”。难怪亚历山德拉悉心抚养,教育艾米尔,因为她将自己渴望在外界和男人,更大的社会争锋的渴望和野心全部投射和寄托在他的身上了。“他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将有一个机会,一个完整的机会。”“最后,至少她父亲的子女里能有一个适合去打拼世界。”(p.70)

在《啊!拓荒者》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作为一个失败的农民,柏各森的死亡象征着在来临时刻男权的没落;他的三个儿子中,罗和奥斯卡是保守,刚愎自用,反对社会进步和反对女性获取权利的小男人形象;而小儿子艾米尔,虽然他受过高等教育,本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却成为追求和情欲的牺牲者。亚历山德拉的恋人艾米尔是一个游荡在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之间,纠缠在传统的过去和摩登的现代之间,挣扎在精神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人。在凯瑟的笔下,弱者的名字是男人。这些软弱,卑微的男性形象,正衬托出了女主人公凯瑟的敢做敢当,要与男性决一雌雄的高大形象。但是,即使亚历山德拉敢做敢当,在男性依然在,经济,文化的社会各方面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各种权利,亚历山德拉仍然需要做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她同时代,或者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先驱者一样,亚历山德拉就如男权社会中一名骁勇的女战士,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她们获得了经济,精神上的和自由,确立了自己的女性自我地位。虽然男权势力仍然强大,女权社会要真正崛起,女性争取自己的各种合法权利,还需要更多像亚历山德拉一样的女战士。

注释:

①以括号形式(p.34)标注,其引文全部摘自cather, willa. o pionee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7.(笔者自译)

参考文献:

陶铁柱(译).西蒙娜.德.波伏娃(著).《第二性》i ii.: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胡敏等(译).【英】凯特.朱利特(著).《性的》.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作为社会xx的戏剧_声学论文 第五篇

20xx年4月的某一天,小剧场版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在北剧场演出(注:这一版  的《千禧夜》,是导演赖声川继原版的《千禧夜》在京、沪两地演出后,与北  京演员合作编排的。剧本有所改动,但变化不大;剧中贝勒爷、曾立伟一角,仍由  演员倪敏然扮演。)。那天的气氛很奇怪。北剧场坐落在北兵马司的一个小胡同里,周  围是些平常人家。平时,这里很安静,即使有演出,也不会太喧闹。那天傍晚,本来没  什么特别,空气里的味道,如往常一样散淡悠闲。突然间,来了许多的老师和学生  。他们人很多,拥挤着要进剧场,一下子,空气里的悠闲全消散了。一片忙乱。忙乱中  ,在剧场的空气里漂浮着的,有点兴奋,有点新奇,好像还有点惴惴不安。许多种繁杂  的情绪。这些情绪,并没有因为演出的开始而有所减损。本来就是一出相声剧,有着嬉  笑怒骂各种滋味;这些观众,年轻的、年长的,从楼上到楼下,他们的笑声、掌声,连  成一片。各种声音,在四周盘旋着,碰到剧场的墙壁与屋顶,再折回来,融入新的笑声  里。剧场里的空气,像是在蒸腾着一样。在气氛持续不断的上扬中,倪敏然饰演的立法  委员竞选者、“鸡毛党”的候选人曾立伟上场了。只见他身着黑色西装,脚蹬白球鞋;  领上系着蝴蝶结,身上绑着红色竞选布条,布条的上方画着一个空白圈,下面写着“曾  立伟鞠躬”。WwW.0519news.CoM他一上场,整个舞台有点招架不住了:他挥舞着“党旗”(一只五颜六色  的鸡毛掸),唱着党歌(“鸡毛倘卖无”),小喇叭嘟嘟地吹着,中间还夹杂着“曾立伟  当选”的鼓噪。这场戏,从台上一直延伸到台下,曾立伟要走到观众席前,宣讲他的竞  选纲领。就在他口沫横飞地演讲之时,突然,有一声尖细的嗓音从观众席中传来:“曾  立伟当选”!还没等人回过神来,就见一个观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她一边振臂用  话高呼“曾立伟当选”,一边隔着老远,很费劲地把手里的鲜花献给倪敏然。这时,倪  敏然的一句台词还卡在嗓子里,好在他经历过的场面多,还能面带曾立伟的笑容,很从  容地接过鲜花,没怎么打岔就硬把卡在喉咙里的台词说完,然后跑回舞台,继续自己的  演出。只不过,在演的时候他还即兴地加上了:“你看,我说这么搞就行了吧……”

这景象让我觉得很好奇。《千禧夜》在演出了许多场,这种状况我还没见过。演  出时,笑声多是含蓄,掌声也很礼貌,偶尔会有一两声叫好声从剧场的角落里零星地飘  出来。我不曾想到过,一场演出,会因为有了许多观众,剧场竟变得这样丰富。演  员的表演,在这种强烈氛围的暗示下,收放更为自如;坐在剧场里观看的观众,也无端  地多了些很特别的感觉,整个人好像都要融化在剧场里似的。许多来看戏的观众,会为  她所喜爱的演员送上一束花,可这么献花,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类似的状况,像是  在书本上见到的,在解放区演出歌剧《白毛女》,有个战士拿着枪要向黄世仁开枪)。  那个献花的观众,我还有点印象。演出前,我看见她手里捧着一束花,一个人在北剧场  的前厅徘徊,神情抑郁,落落寡欢;没想到,这么一个神情抑郁的观众,居然会在众目  睽睽之下,站起来,以她自己的方式在戏剧里走了一遭;而更有趣的是,在献花的时候  ,她说的并不是“倪敏然”怎样怎样,而直接就是“曾立伟当选!”

这一场演出的状况,给了我许多新鲜的,它让我回到剧场的社会角色这个起点,  重新打量“社会”这个话题。

一出戏,一出在舞台上演出的舞台剧,一般来说,它会有一个剧本。一个剧本,它不  能多一句,也不能少一句,就算是完整的了。然后呢,是演出;要演出,就需要一个空  间。有了空间,戏剧就有了表达的场所,观众有了可以聚集的地方,观众在观看时的态  度与反应,就会积聚在这个空间里,逐渐形成一种氛围,再反馈给观众。这种种很具体  、又很无形的东西,碰撞在一起,才是一出完整的戏剧。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社会论  坛,它就不只是一个隐喻,因为它确实存在于社会地图的某一位置上;而理解了这么一  种状况,再讲“戏剧与它赖以生长的社会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这句话,也就不再是一  句空话,而是有着它的具体所指。

一个戏剧创作者,对剧场在社会中角色的判断,多是他创作的动机与出发点。对某些  创作者来说,他可能不太清楚自己的动机;但对赖声川来说,审查自己的动机,是他在  进入剧场创作之前必须要考察清楚的。考察的结果,很简单:“戏剧是展现病的”;这  种定位,使得观众来剧场看赖声川的戏剧作品,在某些时候,就是来参与一个公共  。笼统地说,这个的形成,是在集体即兴方法的引导下,呈现并反映了“  经验的精华生命力”;把这种浓缩的“经验的精华生命力”释放开来,又有好几层  的意味。

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赖声川的戏剧,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社会的色彩斑斓的  碎景。像《千禧夜》下半场曾立伟的竞选秀。倪敏然演的这一场戏,夸张、放纵,在舞  台表演上,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牵制住他。怪不得赖声川总要提醒与倪敏然配戏的演员:  他要是跑得太远了,你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拽回来。这种状况,与现时社会中官  员在公众前的状态,应该有些许的神似吧?舞台上的狂躁,虽说有所变形,但它真是吃  透并消化了的混乱。我想,之所以会有观众从座位上站起来,跟着曾立伟  呐喊助威,很可能是因为这种舞台状况,让她有点身不由己地就进入现实情境中了。这  种调子,类似于谐谑版的时事新闻,在《千禧夜》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演出,更多的  情况,赖声川并不着太多力气,更喜欢捎带在戏剧过程中。“相声系列”的其他三部以  及以单口相声为表演形式的《怪谭》,都在开场时,直截了当地拿当时最出名的政  治人物、事件“开涮”,让观众在看演出前先热热身。这种谐谑,放大一点,  是对现实的生活环境与状态 的谐谑,像什么淡水河水像是可乐了、昏天黑地的ktv  生活,等等。在现实社会的碎景之后,往深一层,在赖声川的戏剧里,有一种社会情绪  的共鸣。当初创作《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赖声川自己都以为这出戏只会吸引少数知  识分子和小剧场的固定观众,演出的剧场最初定在只有100个座位的皇冠剧场。后  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出戏被收入到新象“第六届国际艺术节”,1985年3月1日,在能  容纳700名观众的艺术馆首演。谁也没想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几乎是  三句一笑,五句一爆”;这出戏的巡演还没有结束,盗版录音带已经满天飞了。赖声川  创作这部戏,本来是想以相声的表演形式,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相声已经没有了  ;他原以为不会有多少人会关心相声这一表演艺术的衰落,却不曾去想,因为经济  的迅速发展,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的不只是相声;他那时也没有预料到,在经  济的迅速起步与的极度压抑的矛盾中,整个社会,都在等待着一个机会,给情绪的  发泄找一个顺畅的渠道。就这样,《那一夜》在极特殊的社会状况里,必然而又很意外  地“弹拨到无数观众的心弦”。到后来,1989年,赖声川又以集体即兴的方式创作的《  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在这点上,就更为自觉。它关注的是在那个时代依然敏感的两  岸关系,突出的是隔绝下人的交流。一方面是的弹压与限制,一方面是在限制  底下涌动着“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拳拳思乡情。这种思念与交流的渴望,  在那个时代,已经饱满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任何的阻挡,也难挡“两岸猿声啼不住  ”。

对一般的戏剧创作者来说,到这一步,戏剧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已经很完整;对一般  的戏剧来说,到这一步,它成为社会的各种能量,也已经很充沛。但赖声川做戏剧  ,还继续往前走了一步,往深一层,他在挖掘与社会潜意识。最典型的,是在《暗  恋桃花源》中,那无处不在的“干扰”。《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  有一次在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  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  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  干扰的,《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不大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舞台上没有干扰,这出  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张力与动力,戏剧根本无法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  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  ,等等;可就是这么多种干扰,这么乱,居然从这中间又钻出个秩序来。“暗恋”与“  桃花源”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剧场前台的服务人  员,算准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  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对于《暗恋桃花源》的演  出在当时造成的“盛况”,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这是与人潜意识中的愿望是符合  的。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着  一种乱中的秩序。这种乱,转变成剧场中的错误,就是把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  这些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后,居然也生长出了它的秩序来。这出戏,统合了台  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综合了的、社会与文化生态  ,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百相。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再往深一步,表达在戏剧  艺术中,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李立群独角演出《怪谭》,在剧中就  直截了当地说“在这样一个不搭调的时代里,讲这么个不搭调的故事,要给它寻找一个  搭调的形式,好像不大可能”。艺术的形式,虽说像是笼括内容的无形的壳,但这个“  无形”,又何尝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的呢?《暗恋桃花源》的基本形式,是两种不同  方向的情感的碰撞,赖声川认为,“当情感激烈到一定程度,再用另一个方式来嘲讽这  个激烈”,这样也许更能达到净化的目的。《怪谭》,李立群一个人演两个小时,  讲的是一个现代人人格的故事;李立群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在他自己身上又不断  地滋生出的异调。这两种,糅合在一个人身上,居然如一根针一样直刺人心,  细若游丝,却铭心刻骨。在复杂的现实状况里,积攒着各种各样的能量,只不过因  为它混乱,也就没有人太在意这些能量。如果能给这些能量一种疏导,赖声川想,也许  在,能出“一种完全跟欧洲美学无关的美学”。

看的评论说赖声川的戏剧,用的评语,有许多类似“文化震撼”之类的词;这种  东西,虚得很,不身在其中,真是很难心领神会。就是这次《千禧夜》在京、沪巡回演  出,虽然身在剧场,如果不亲身经历那一场的演出状况,也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赖声  川的戏剧,以集体即兴的方式,提炼出了“经验的精华生命力”;而要能体验到这  种生命力,还需要一个感同身受的空间,需要对社会现实的体察与敏感。戏剧  这些年的创举,是许多社会因素互为因果的,跟他们的现实状况,时代的面貌以及  社会的潜意识有许多勾连,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日本nhk电视台说,在别  处(比如说),“会被视为狂乱以及实验性”的剧场,但却“成功到已经成为戏  剧主流的地步”。

说到剧场与社会的关系,说到“社会”,听起来挺让人振奋的,好像这么一做,  古希腊的戏剧精神就可以在现代复活了。但说起社会,毕竟有点空晃晃的,让人很不安  心;而 无论是怎样的,只要选择的是戏剧,它就要回到剧场,回到戏剧的演出空间  里去。这么看现代戏剧,好像还是有点问题:在社会地形图上,那么大的社会,剧场在  哪呀?那么小的剧场,又怎么装得下那么大的社会?在这时候再说“社会”,它好像  又重新回到隐喻的意义上。当然,也有人愿意在剧场里真的搭一个,让大家来谈论  问题。80年代末,刘静敏的“优剧场”在演出《重审》,前半场演出结束之  后,后半段直接就“开放辩论”,找了几位研究生来辩论海峡两岸的问题;演  着演着,观众不干了,说他们演的不精彩;居然又有观众站起来维护这场演出。这么一  来,它的第一场演出,就在观众的“参与与扭打”中草草收场。这样的,好像  交给网络比较合适,在剧场这么做,有点荒诞。

当然了,怎么做,怎么实现戏剧的功能,各人有个人的方式。对赖声川来说,即使创  作动机非常明朗,但完成动机绝不会这么直来直去。在舞台上呈现的,可能是斑斓驳杂  的社会状况;但呈现这么一个社会碎景,却不是戏剧的出发点与动力所在。简单地说,  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原点,不过是那些在社会碎景中生活着的个人。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起  点,也许与赖声川最早开始创作的境况有关。1983年,赖声川回到时,那时的  剧场,一片荒芜,虽说每年的“实验剧展”勉强支撑着门面,但在1980年演出完《荷珠  新配》以后,这个剧展也有点难以为继。台北的演出状况,基本上一团糟:剧本,没有  ;演员,有几个,但不固定;演出形式,不知道。在这样的状态里做戏剧,能做的,也  许只能是通过集体即兴的方式,“把自己内在最关心的问题找到”。从自己出发,继而  从自己身边的人、从社会中的人出发。因此,舞台上的人,绝不抽象,更不大写,看上  去,一个个都如你我一样的平凡;这一个个平凡的个体,组合起来,可能是一个个普通  的家庭,也可能是一种种普通的社会关系。他们是很普通,每个人,每种关系,每个家  庭;可这些人,这些关系,这些家庭,一定处在一个社会与时代的交叉中。当他们出现  在舞台上时,他们就已经纠缠在一定的时代与社会问题之中。把这一个人的问题摸索清  楚了,其实也就是寻找到了表达社会与时代的一条脉络。

这个出发点,很容易被人忽视。这也难怪。赖声川的每一部戏,都有那么动力十足的  结构,人们的目光,很容易就被戏剧结构带着走,很少会再去留心打量,这样的结构,  构成的支点又是什么?或者呢,也可能因为赖声川戏剧,总有它超越平凡的一面,让人  很难回到普通人的位置去思考它。这一点,也正是赖声川创作的精妙之处。的确,出发  点是普通的人,但再普通的人生,也有它的精华所在;赖声川谈创作,那样强调集体即  兴,并不是说给人听着有趣的,这种方法,的确是他创作的源泉,因为“即兴是最大的  纪律,它把你的精华从你之中取出来”。多年来,透过与各种演员的集体即兴,赖声川  的戏剧,就把一个人一生中的精华、一个家庭多年积累的精华,提炼出来,然后凝练为  一个人,一个家庭,再把这许多个体组合在一个结构里。以这样的方式在剧场创作“社  会”,它的判断在于:所谓社会,不过是个体与家庭的组合,在每个个体与家庭背  后,都隐藏着社会与时代的某种症结。每一个个体,也许对自己背后的东西并不自知,  那么,所谓的,理想的是,观众,来到剧场,看到的是自己生活的碎片;这碎片,  经过变形、经过夸张,使得他对自己在现实状况中遭遇到的问题、对构成自己背景的那  些东西,有一种更为明晰的判断。从赖声川回到剧场算起,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  面对的种种荒芜状况已经不存在了,可集体即兴的创作方法,却不曾因为时代的漫长而  荒废,这其中的内在原因,我想正是因为集体即兴的创作方式,一直在赋予赖声川一种  源于生活的能量。

在我看来,从普通人的“精华”出发,透析社会与时代,最清晰的,应该说是《田园  生活》(1986年)与《圆圜物语》(1987年)。这两部戏,可以看作是姊妹篇,一横一纵,  一个是社会的横切面,一个是纵向的切面。《田园生活》,戏剧的题目源于它“田”字  型的舞台。在“田”字的每个方格里,有一个家庭。这四个家庭,生活并没有太多可能  的交叉点;能够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客观上的状况,有可能的无非就是墙壁是否会漏水  。在主观上,这里有一种很超越的理由:在某个晚上,大家都出来看哈雷慧星。在这些  家庭里,上演着的,是故事,也是生活。这些人,在公寓房里生活着,他们的生活,琐  碎、平常,没什么戏剧性。但就是这么普通的人,家庭,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会经历一  些对个人、对家庭来讲很重要的事情。“田”字的右下方,是保守而中产的归家。这是  很正常的一家,大女儿读高中,不过热心于环保事业,一直在忙着拆除违章的、参  加保护河川的静坐,儿子只知道联考,小女儿有点特别,对科学实验与宇宙的奥妙有着  那个年岁特有的好奇心,突然有一天,归先生被查出可能患有癌症,整个家庭的节奏,  也就有了些变化。田字的右上方,是个赌场,来来往往的人,各种各样;不知为什么,  从乡下来赌场帮工的阿忠“鬼魂”附体,一伙人忙着请道士、做道场;田字的左上方,  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曾经是校园里的民谣歌手,现在是企业界的高级主管。女主人怀  孕,夫妇俩都不知如何面对一个新生命,最后,堕胎;田字的左下角,吴家,这家经常  是黑暗的,久无人居的样子,突然有一天,房间的主人,一个重要经济罪犯被发现死在  家中。戏剧,就是把这些人生与家庭的重要变故积聚在一起;当这些平凡而琐碎的故事  组合在“田”字型的舞台上时,悲欢离合,复杂的,就不只是人生。从这四户人家,你  可以看到社会的一个缩影。《田园生活》的舞台是静止的,各家有各家的生活节奏  ,一家的灯亮了,这家的生活就开始了;灯灭了, 这家也就睡了。《圆圜物语》正好相  反,它的舞台是转动的。从序言部分开始,7个人如流水一般地讲述圆圜的故事。这里  的一切都是在流动的:在时间的流动中,空间也在流动;在空间的流动中,人物也在流  动;在人的流动中,生活在流动。圆圜的变化,流动着的是一部近代史,从清末被  割让,到日本的建设,再到“光复”后的变迁,每一种经验,都积淀在圆圜的故事里;  而这7个人,甲、乙、丙、丁、戊、己、庚,他们也如流水一样,由甲、乙的故事,到  乙、丙的故事,再到丙、丁的故事……这些人,有各种职业: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房  地产开发商,倒买倒卖的投机分子,等等;这些人,有各种身份,夫妻,情人,朋友,  上下级……每两个人,演出他们之间生活的片段,这些片段,都可能给他们的关系带来  某种变化:或者是告别,或者是相遇,或者是多年积累的情绪的爆发,等等。他们的故  事,与圆圜的故事一样,上一场的经验,必然是下一场的积淀;同时,他们的故事,在  圆圜故事的衬托下,怎么也摆脱不了一部当代史的投影。这两部戏剧,像是赖声川  恣意挥洒的横竖两笔,通过这两笔,他就轻松切入并自由穿梭在那一整个时代中。

当然,这种挥洒,并不总是那么自如;尤其是在进入90年代后期,面临新的世纪,要  想很好地实践戏剧的功能,实践创作者的初衷,压力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解严而变得  有所松动。相反,伴随着解严与进程,伴随着经济腾飞与奇迹,是社会越  来越混乱,是剧场越来越商业化。在“剧场变得越来越轻”的时代,做一个社会公共论  坛的可能性,好像是越来越小。尽管在一个必须“大声、绚丽和不可思议”的氛围里,  赖声川一再强调,要“尊重舞台,要知道舞台是神圣的、严肃的”;尽管他一再提醒创  作者,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舞台上“说话”,如果你终于拿到一支麦克风可以发声,你  一定要知道:你要说什么?但他终究无法阻挡一个时代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小,毫无办法  地眼见着艺术变成了“孤岛”。他能做的,也许只能是创作《如梦之梦》,八个小时的  演出,史诗一般的戏剧,让你想轻松也轻松不来。赖声川说,我不管了,我就是要把宗  教带到戏剧中来。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源于宗教仪式的戏剧,原初的功能意义是非常  清晰的;日子久了,当它的功能越来越模糊的时候,是不是就必须回到仪式中重新去寻  找它的能量了呢?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1)_电子商务论文 第六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时间不长,存在多方面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需求。本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前景及我国物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后,提出标本兼治,从全国、全行业角度出发,建设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主要包括推进物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以及构筑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物流系统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业    发展   对策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正在向规范、务实方向推进。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由于我国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WWW.0519news.COM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需要。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就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业发展应标本兼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人手建立起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具体对策如下: 

(一)促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有以下特点: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即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

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加快物流领域信息网络建设。采用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推进edi项目建设,建立全国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和时分多址技术,并集成现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与智能应用系统互联;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以邮电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二)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顾名思义第三方物流就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从国外物流企业功能发展来看,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仓储、分拨和运送等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由于不断缩减供应链成本的需要,美国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们要求物流公司做得更多一些,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新加坡环球公司亚太地区总裁保罗•格雷厄姆称,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响应。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的综合物流体系已是全球物流业发展潮流所在,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发展形式、速度和范围上有更大的突破。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如配货、配送和各类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以及其它按客户的需求提供的服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企业流程的再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时,需综合考虑合同、保险、单证、语言等诸多因素。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顾客需求出发,开展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注重综合集成管理,重视联运代理的组织功能,为“全能”型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应商、消费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技术创新内容包括:在物流服务项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规范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突出有吸引力的新物流服务项目;物流系统要素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活动效率,并取得满意回报;技术创新内容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协同,使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物流过程、管理水平得到发展。

(三)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

针对我国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我们应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工作。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一方面,物流系统的运作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培训服务,可以培养它与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传达给电子商务经营者,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四)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是建立综合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

物流活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物流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必要从全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物流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物流业的空间优化整合,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从目前来看,首要工作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建设多个国家级的现代物流节点、现代物流xxxxx。深圳、上海、大连等城市在此方面已先行一步,深圳早在九五期间就提出建设物流xxxxx,把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开始实施以“两港”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同时有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给予物流更大发展空间的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使其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铎 周建勤主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

B2C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_电子商务论文 第七篇

b2c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b2b(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b2b)、b2c以及c2c (customer to customer简称c2c)等电子商务模式正逐步从互联网经济的泡沫中浮起技术平台日趋便捷和人性化信息和价格更加透明在与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中逐步显现出优势。

一、b2c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中国b2c并没有表现出太多令人欣喜之处,甚至部分曾经领先的电子商务网站不得不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整体的一些原因,也包括一些影响b2c发展的特有原因。

1、市场问题

市场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电子商务的三大主要问题(市场问题、信用问题、配送问题)之一。中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消费者的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2、互联网环境和条件问题

2.1 缺乏全球性的技术标准

2.2 技术滞后带来塞础设施不足

2.3 收费居高不下

2.4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3、信用制度方面的问题

3.1 银行信用制度问题。信用制度的建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银行信用制度是电子商务信用制度的核心内容。在目前,我国在银行信用制度上还存在如下问题:

3.1.1 商业银行信用机制和信用制度不完善

3.1.2 支付手段贫文联盟

3.1.3 业务发展缓慢

3.1.4 资信问题

3.2 商业信用问题

4、物流配送体系问题

物流配送过去就被称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座大山之一,虽然到现在电子商务的物流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物流仍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WwW.0519news.CoM

5、电子商务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涉及电子文件、合同、、签名等认证问题,也涉及商务的争端解决问题。电子商务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企业、金融机构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都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

目前有关b2c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电子商务操作塞本规则方面的法律问题

5.1.1 电子合同成立的形式及效力

5.1.2 电子支付

5.2 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二、b2c电子商务的改进思路

针对国内b2c电子商务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环节,b2c电子商务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着尝试,通过各种技术、宜传等措施加强其健康的发展。1. 注意商品网上促销的顺序;2. 提供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的客户服务;3.提供良好的商品信息查询和比较工具;4. 发布的商品信息要真实可靠。

三、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教育科研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都将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电子商务,全球性的电子商务热潮必将一浪高于一浪。

参 考 文 献

paultimmers《六大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 程传勇《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集团经济研究》

转贴于上文库

我国电子商务B2C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经营策略_电子商务论文 第八篇

我国电子商务b2c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经营策略

20xx年,上文库麦考林和当当网两家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上市引发了同行和投资人士的强烈关注,这说明中国b2c市场已得到资本界认可,未来的资本环境会更加成熟。此外,其他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也加紧业务调整和,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等待着上市时机的到来。这代表了我国电子商务b2c公司未来普遍的发展趋势,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壮大企业实力,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一、我国b2c网站发展趋势

常见的电子商务形式有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onsumer)和c2c(consumer-to-consumer)等,其他形式如b2m (business-to-manager),b2m(business-to-marketing),m2c(manager-to-consumer),sns-ec(社交电子商务)等则比较少在为网民所接触。

b2c是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最早出现的形式,而随着b2c网站上市热潮的到来更加显现出这一电子商务形式在未来的发展潜力,研究其在我国经营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对于如何解决网站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一)b2c网站的百货化转型

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是从垂直b2c做起,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获得雄厚的资金资本之后,开始扩大经营领域,做综合化b2c网站,即走上了“百货化”或“全品类”道路,最后上市。WWW.0519news.cOM

我国的b2c网站大多处在探索综合化、百货化这一阶段上。例如当当网已经成功转型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购物商城,但其经营重点仍然是图书。而京东商城则通过收购时尚商品电子商务公司千寻网,由一家专营3c产品(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sumerelectronics)的b2c平台扩张成“3c为主的综合性网络商城”。

越来越多的b2c走上了百货商店的道路是因为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一方面,大量的新进企业想要插足b2c市场,垂直b2c做起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开发单一产品到达了一定规模后,需要探索新的出路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物流建设投入大

现阶段,电子商务b2c企业激烈角逐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物流配送环节的建设。重点是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配送环节向来被称为电子商务的“最后一米”,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家的印象,故而b2c商家纷纷在此环节砸下重金,并且都瞄准了自建物流的这一发站步骤,投下巨资也在所不惜。原因在于自建物流的可控性,以及能够给用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和购物体验。

当当网在20xx年推出了“今日订,次日达”的配送服务;京东商城也推出“211限时达”服务。可以看出各大商家在提高物流速度和质量上都做足了功夫,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完善,未来快速优质的服务将覆盖到我国各大城市。

(三)投放渠道多样

近年来,电子商务b2c网站加大了的宣传投入,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形式。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各大网站中能够看到各类,也可以通过邮件或订阅的形式来了解最新的网购消息,而传统的平面媒体同样有力地展现了商家的影响力。

网络投放的一个趋势是,电子商务企业加大了在社交网站上投放的力度。电子商务网站在社交网站中投放主要是看中了人际传播的重要影响力,这是因为信誉是购物网站着力打造的“卖点”,而人际传播网络中大家都是相互熟悉的个体,所以容易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进而去熟人推荐的网站中购物。

在户外和视频领域,也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 20xx年凡客诚品在线下投放了第一批“凡客体”,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掀起了争相模仿的风潮。20xx年,凡客又通过代言人韩寒打出了“有春天,无所畏”的语,覆盖各大城市的公交站站牌、地铁站灯箱和公交车身。经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凡客诚品传达了自己品牌的含义,将其目标受众直接定位到以学生和白领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

二、我国电子商务b2c网站的经营策略

(一)提高产品质量

商品质量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网络购物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消费者大多通过商家对产品的描述和图片来挑选商品,因此很难辨别商品的真伪和优劣。

目前,网络购物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有包括:以假充真,伪冒产品,即“假名牌”和“高仿产品”;以次充好,商家打着专柜正品的旗号,却卖着次品甚至二手货;描述不符,有些无良商家模糊描述混淆视听或使用经过大量修饰处理的图片来误导消费者。因此多数b2c网站都向顾客保证商品的质量,京东、当当和亚马逊等网站都有类似的承诺,使得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进行网上购物。

转贴于上文库  (二)拓展自己的营销手段

体验式营销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营销形式,主要是通过微博或博客征集消费者撰写关于商品使用感受等内容的文章。由于消费者网上购物中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注就是关注其他用户的评论,所以大量的用户评论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口碑,而且能够让消费者深入和全方位了解产品的信息,打消怀疑和困惑,强化其购买信心,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这种体上文库验式营销中,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和扩大销售量。

通过赞助公共活动传播品牌声誉是另一种较为常用的营销方式。20xx年,京东商城两度与中国顶级体育赛事联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先是与中国顶级足球赛事中超联赛牵手,成为中超的主赞助商和唯一官方零售网站,接着又成为中国顶级的方程式赛事——“中国方程式大奖赛”的冠名赞助商, 这一系列赞助活动扩大了京东商城在以男性为主的目标受众中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非网购群体的注意,显著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发挥价格优势

20xx年冬天,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之后,京东即宣布图书全场降价,一场当当和京东围绕图书的价格战随即拉开。此后,卓越亚马逊也参与到价格战之中,使得当当不得不返卷促销。业内人士认为京东的做法是刻意“炒作”,也有人认为此次价格大战堪比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当当扮演了袁绍的角色,略显小肚鸡肠。但无论如何,从此次价格战中可以看出网络购物体系中价格的重要地位。

自此之后,b2c网站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每逢节假日或者周年庆,各网站就会进行各类优惠活动,采取一系列诸如返券、打折之类的活动吸引消费者。而这样的优惠措施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在网站上进行购物。

(四)提供良好的服务

网络购物服务时体现在多方面的。网页设计要清晰明了,分类上要方便受众查询搜索商品,购物步骤操作简单;建立咨询机制,受众在购买商品时,提供快速即时的咨询服务,帮助消费者打消购买疑虑;完善网上商城设立的会员及vip制度,通过各种打折促销互动,增强受众的粘性和忠诚度,提高品牌吸引力;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将来,可靠且低价的物流将成为提高商家重要竞争的关键;打造完备的售后服务系统,包括退换货服务和维修服务等,设立态度良好的专业投诉热线,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信任危机和任何影响声誉的麻烦。

总的来看,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格局还未定型,各大购物网站为争夺这块极有潜力的市场而竞争激烈。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行业内部竞争也会愈加激烈,想在这场受众争夺战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专注于经营自己的优势内容。 转贴于上文库

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问题研究_电子商务论文 第九篇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上文库化和网络化。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和客户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但目前看,b2b、b2c、c2c是主要形式。b2b,指的是企业对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平台上提供的就是b2b服务。b2c,简称为“商对客”,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网上商店就是属于这种电子商务模式。c2c,指的是客户对客户进行电子商务, 淘宝,易趣,拍拍等,卖家对买家的交易就是属于这种电子商务模式。

一、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现状

1999年5月18日,中国第一家在线销售软件图书的b2c网站8848在王峻涛的一手操办下正式上线。当年,马云在杭州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对企业,即b2b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同年,邵亦波创办了易趣网——中国第一个c2c电子商务网站。1999年6月,沈南鹏等四位旅游迷创办了携程网;11月,李和俞渝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2000年5月,由联想和金山共同投资组建的卓越网正式成立。20xx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一亿元建立个人网上贸易市场平台——淘宝网。20xx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让网购的双方行为变成了淘宝通过支付宝进行监督的三方行为,大大的减少了骗子的几率和行骗的成功率,淘宝的交易逐年递增,支付宝起了决定性作用。Www.0519news.com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上市。

从20xx年起,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泡沫破裂的阵痛中开始复苏,并且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规模快速成长,一批像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凡客诚品、一淘网等新兴企业,这样的电商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截至20xx年,我国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服务企业达到2.5万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9200家,同比增长21.3%。b2c、c2c与其它非主流模式企业数已达15800家,同比增长达58.6%。第三方支付额达到1.01万亿元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4万亿元币。20xx年前三个季度的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已达到5万亿。

目前,国内类似淘宝的c2c平台网站主要包括淘宝、易趣和拍拍,三大平台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接近90%,其中淘宝一家所占比例就已接近70%。现在,淘宝公司旗下有三个的公司,即沿袭原c2c业务的淘宝网,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和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淘宝网20xx年的交易额为2083亿币,20xx年则高达4000亿元币,20xx年淘宝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达到8亿。淘宝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电商企业的成长,对其发展中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从“淘宝商城事件”看电商企业

1、事件简介

20xx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新规,决定向商家收取的年费将从现行的每年6千元调整到3万元和6万元两档,违约保证金从1万元涨至5万元到15万元不等。引发了部分中小商家的强烈反应:10月11日,5万多名网友针对部分淘宝商城大卖家,实施“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恶意操作行为,多家店铺的商品因此被迫下架。淘宝回应称“商城和广大商家不会因为威胁、恐吓而放弃原则”,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10月15日,介入调停,要求淘宝妥善处理此事件,并敦促双方进行和谈。10月17日,面临巨大压力,淘宝进行了让步调整:老商家延至明年9月30日执行新规,新商家明年1月1日起执行新规;所有商家保证金在20xx年减半支付并投入10亿元作为消费者保障基金。

10月21日晚间,冲突再次升级,约5000中小卖家对支付宝发起“攻击”,呼吁进行提现,并制造“支付宝将用户资金挪用,资金链断裂”等。随后支付宝发布声明称就此事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随着其和谈呼声“我们需要和平和沟通,不需要互相伤害和猜忌”真诚口号的喊出,绝大多数中小商家渐趋理性,宣布退出的队伍,淘宝商城事件渐趋平息。

2、冲突的焦点

马云称: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淘宝经历了九年不正常。推新规的强硬态度显示出其变革商业模式的决心,从淘宝未来的战略发展来看,把重点放在大品牌和大b2c上面,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淘宝商城更加集中品牌和大b2c的培养,由于新规中制定了费用返还制度,因此对大的品牌商家而言,新规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显然开始偏向大客户策略,而中小卖家无疑成了牺牲品,让其做一些被动转移。

中、小商家:“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中小卖家支撑淘宝发展壮大,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和流量资

转贴于上文库

源。最初的淘宝正是靠免费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卖家的加入,才击败竞争对手,获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很多中小卖家已经习惯并依赖这一平台,也不愿放弃前期的投入,不愿放弃熟悉的顾客群。

11月25日,一部分“小卖家”向上文库淘宝提出了十四条诉求,概括起来包括废除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改进不良评价系统、收费公开透明、制定重大规则需举办听证会、废除不合理的押金制度以及淘宝网、淘宝商城彻底分开运行。

淘宝方面则回应称,“小卖家”提出要全面废除淘宝的信誉评价体系以及取消现有支付体系等多项诉求将会直接摧毁中国电子商务信用及诚信体系,更直接导致假货日益泛滥,使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

三、对事件的及对策任何企业都是要赚钱才能生存和发展,最初的免费策略是其成功发展的秘诀。淘宝最初是靠免费开店、三年免收费等五项,推出了支付宝来保证买家的利益,击败曾经号称国内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易趣。 企业投入了,就得有产出,随着加盟商家的增加,市场的培育,逐渐推出一些服务收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强大的平台能更好地为卖家服务,从而共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此外,随着网购市场的扩大,假、水货等逐渐增多,淘宝在大众印象中是低端市场,如同地摊货,便宜货,损害了企业形象,不利于吸引优质的买家,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而淘宝方提高门槛,对卖家进行筛选,商城服务规模较大的,集市服务较小的,作为企业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没有事先和广大卖家协商,一次就大幅度提价,存在“店大欺客”之嫌。

淘宝方面活用事件营销,尺度节奏把握,用较低的费用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淘宝商城为正义而范规,明着丢脸,实为赚了口碑,以此树立淘宝商城是“品质商城”,买东东是有保障的!但竞争对手会“故伎重演”,吸引部分卖家。因此,要看事件对淘宝的最后效果还需假以时日!

但站在中、小卖家一方来看,最初淘宝的成长,广大中小卖家功不可没,在平台价值创造上的贡献巨大,可以说淘宝商城的价值是由淘宝商城平台搭建者和平台经营者所共同创造的,当平台具有了价值后,运用手段将对此作出贡献的商户赶出这个平台,不仅是一种过河拆迁的道义上的不公,也是在侵占商户对于平台的资源和利益。淘宝方突然大幅度地涨价,自身无法承受,难以舍弃的推广投入、商誉积累、忠实客户等,退居集市心有不甘。

正如柳传志所提出的马云是“方法错,不是态度错”,马云先生根本没有认识到“商城涨价”对于商户利益的侵害,也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垄断行为”中的乱涨价,并仍然一意孤行的为了实现其超额利润在不懈努力。在互联网商业发达的今天,尽管以“免费”来争取用户、形成垄断的做法非常普遍,但绝少还有商家会像淘宝这样,指望从垄断产品或平台本身获利了。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是在用免费吸引来用户之后,再设法通过免费平台之上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来赚钱。比如谷歌的搜索服务,一直都是免费的,它靠免费平台上的关键字点击做到了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

但中小卖家在反击时的做法虽不得已,但也是不妥当的,损害了其他大卖家的正当经营权利,也破坏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中小卖家虽然通过抗争,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要么转投其他平台,要么甘居淘宝集市,根本是要自身做大做强!

国家作为市场经济中“看得见的手”, 对平息事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高度关注、重视此事件,要求有关方面从稳定物价和支持小微企业的高度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情况,望淘宝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循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法律的缺失,对事件双方没有明确法律加以规范和约束。

转贴于上文库 总的来说,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网络管理的法律基础薄弱,网络零售领域法律缺失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要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使我国电子上文库商务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管辖权、电子合同有效性、电子签名真实性、消费者权益、网上支付、服务提供者的权益与责任和网上犯罪等。正在着手推出《网络零售管理条例》,明确网络零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建立、网商和平台提供方三方共同参与的定价机制,并推进听证制度;第二,出面成立一个单独的监管部门,作为有效的网络投诉处理机构,使得网络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情况,比如,淘宝充当了规则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管者;第三,从道德和诚信的角度出发,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解决此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构建诚信经营管理体系、塑造良好的诚信道德出发,为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转贴于上文库

浅谈当今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_电子商务论文 第十篇

电子商务的发展,既引发经济理论、经济结上文库构、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变革,也引发企业作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政企关系等方面的变革,并直接导致消费者、劳动者和投资者经济活动观念的改变。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将交易涉及的各方连成一体,把其中部分或全部的业务处理过程转移到网上。

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基本功能

(一)物色贸易伙伴

物色贸易伙伴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提。在传统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利用电子商务物色贸易伙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有关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向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吸引相关客户开展贸易;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主动上网搜索各种经贸信息,寻找到理想的贸易伙伴。

(二)方便咨询、洽谈

咨询、洽谈是每一笔国际贸易业务的必经程序,也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传统方式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咨询、洽谈的过程既漫长,又不经济。因特网不仅具有便捷、低成本的通讯功能,而且具有高效、大容量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国际商务的咨询、洽谈活动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买卖双方可借助电子邮件、新闻组和实时的讨论组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如有进一步的需求,还可用网上的白板会议来交流即时的图形信息。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洽谈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流方式。wWw.0519news.coM

(三)网上订购与支付

电子商务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并可通过银行和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网上订购通常在产品介绍中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交互格式框,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系统会用交易确认信息单来保证订购信息的收悉,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法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致泄露。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是企业电子化、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极低,很多企业连计算机还没有买,少数企业即使有计算机也主要是用来打字和计算,而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的管理大多没有实现电子化。

(二)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不够

目前,由于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还缺乏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多数外贸企业虽然已经上网,但主要用于信息查询和进出口的部分环节,建立企业网站或专业网络平台的仍为数不多。同时外贸企业竞争意识不够,企业必须拥有核心的竞争优势,提供更优质、更低廉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确保不被淘汰。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即将带来的巨大冲击,仍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电子商务应用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安全显得尤其重要。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的安全性主要是由计算机安全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发展而来的。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况且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没有见面,将会产生很多传统商务模式中不会出现的新问题。

三、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转贴于上文库 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风险高,企上文库业难以承担这类投资。我国在推进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但可以继续加大国家主干网络建设,促进网络统一协调,提高网络覆盖面,保证东部外贸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有所倾斜,保证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外贸企业同步发展电子商务。要继续增加出口带宽,逐步降低外贸企业的上网费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正确认识,认为电子商务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或传统的业务运作方式还没有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认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还不成熟,导致我国外经贸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对我国的企业来说,转变观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美国、欧盟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已经相继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规范,但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我国应该尽快推出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税收等法律和相关市场规范,对不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要尽快进行修改,为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指导。转贴于上文库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shehuilunwen/85495.html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_西方文化论文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