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规章制度 > 规章制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知识特征_农村研究论文五篇

2022-01-18

规章制度】导语,大家所阅览的这篇文章共有26422文字,由孔建亚仔细改进,上传到范万文网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从狩猎到养殖,从采摘野果到种植工作者,离不开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农业仍然需要发展,更需要科学。

农民,创作于1897年,属于契诃夫的晚期作品,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19世纪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知识特征_农村研究论文五篇如果你对这类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知识特征_农村研究论文

关键词:科技特派员制度;知识

在传统的农业体制中,一般科技知识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要有一个能促进城市知识、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流入农村,把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和一大批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的先进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那么这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就是科技特派员。

从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的主要载体或者说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农村的贫穷和落后根源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科学技术的贫乏。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不是最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1也就是说实现农民能力的提高,进而就会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来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知识特征主要有明确性、个体性、实践性与经验性和创新性四种。

明确性。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科技特派员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的科研与技术的推广,他们已成为农民技术教育和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实施主体。科技特派员将清晰、明确的科研成果或已在书本中的知识通过正确、正规的形式(各种教育媒体)加以传递。对于农民来说,这种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的获得是需要科技特派员的帮助的,这种对于科技知识的学习是比较简单和直接的方式。wwW.0519news.com首先,科技特派员是具备必需的、明确的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首先是对科技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这样就保证了科技特派员队伍的高素质。科技特派员通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播放科技录像、发放科技宣传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墙报、科技简报等各种有效途径,向农民宣传科普知识,传授农业科学新技术。这些都将促使科研成果迅速走向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农村企业和农民的手中,使技术创新与扩撒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地缩短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周期。从以往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农业只有依靠科技知识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只有依靠科技知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依靠科技知识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国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让这种显性知识的普遍性充分发挥出来。

个体性。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无论是科技特派员还是农民都不可能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知识描述出来,这种知识是难以像可编码知识那样由几个概念组成的理论来描述,难以用有形的物质实体作为载体表现出来,难以通过读书、听讲和查看数据库等传播手段获得,难以用很低的成本简单直接地在人们之间交流和供人们享受。2在科技特派员和农民的知识系统中,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因为先前所处的生活背景不同,具有的经验不同,因此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基于各自不同的心智模式、信念、价值观等具有高度个性化的个人知识,这些知识是无形的存在其头脑中的,并对生产生活及所处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反映。这种无形性的知识特征是以个人为载体,并附着在个人的生命体上,与个人的生命、历史、精神融为一体的,它是不能存在的,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是要立足民情,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村串户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熟悉村情,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科技、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合理制定出科技、经济发展的路线。

  实践性与经验性。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科技知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农业生产以露天作业为主,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所不同,科技特派员所掌握的科技成果很难在各地照搬和通用,所以必须通过实践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将已有的科技成果加以改进使之成为适应当地的科技成果。当地的农民中,虽然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是对本地区的环境是最熟悉不过的。例如光、热、气温、水分和土壤等。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知识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生活中许多成功表现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农业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因此科技特派员传授的农业科技知识不仅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在新技术推广前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并对推广的知识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那些在科技知识手册或其他书本上明示出如何做或怎样做的知识,即使对这些知识烂熟于心也一定保证他在实际上“能做”。所以,知识的实践性和经验性特征可以指导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凭经验来决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行动,也就是知道某种显性知识可以应用于某种情境。那么,在实践中的边实践边学习过程中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不可分离的隐性知识。由以上可知,科技特派员制度中最重要的知识特征是实践性与经验性,是通过实践取得经验,再由经验指导实践的一个循环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

创新性。创新性是在实践与经验基础上的创新。科技特派员是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经验知识,对将要发生的情况具有“先见之明”,这是与单纯的猜测所不同的,是无法言传无法让外界获得的知识。科技特派员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这些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新观念产生的前提。是在相对博学中追求知识的创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知识的创新性特征主要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中,知识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发现创新问题的启发性期待,也是孕育着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预期,或者说孕育着“正确的”技术和创新问题。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预先定向了技术的进步,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一种知识,反过来融入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经验知识的增长。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取是比较容易,而更需要的是以有意义的方式利用它们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因而选择、识别并有效利用和创新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当科技特派员在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对原本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时,创新就应运而生,这正是利用“干中学”“用中学”“学中学”的模式,利用人类的智慧,通过开放的链式反馈来控制和改进原有的农业科技知识来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性知识是在生产实践中,凭借对经验的偶然顿悟完成的,是偶然和意外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洪盛.制度为什么重要[m].郑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孙振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研究[m].:农业出版社,1993

〔5〕徐文涛、方行明.知识经济的人才战略[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年版

〔6〕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年版

注释:

1 邓汉慧,邓璇.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j],20xx(9):106-108

2 方明.缄默知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p63

第二篇 浅析政府在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责任_农村研究论文

【摘要】  在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要建立科学的控费机制,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加快相关立法,进行配套改革,营造有利于新农合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

【关键词】    新农合  责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个人、集体、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责任意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1、承担相应责任的必要性

 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必须在我国长期实施的基本政策。在这一制度发展初期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保证其可行性、有效性、持续性和长期性,使之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吸取以往合作医疗兴衰的经验教训,切实承担起制定政策、筹资、组织、管理、监督等多项重要职能[1],推动该制度的顺利发展。

 2、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责任完善途径

 2.1加快当地相关立法,进行配套改革,营造有利于当地新农合发展的宏观环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教训向我们揭示,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和改革仅以或的职能部门名义一般的政策性文件,会严重削弱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它不仅经常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政策与部门之争,而且是造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无法定型的重要影响因素[2]。wWw.0519news.Com因此,应尽快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以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和权威性恢复各部门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心理预期和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信心。首先应在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中规定新农合制度的法定地位。其次当地要加快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的立法工作,规定农村医疗保险组织、村级医疗保险站的组建方法及其职能;规定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管理体制、资金筹集与发放的渠道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对于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如擅自挪用资金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最后还要进行配套改革。当地实行新农合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如果只着眼当地新农合制度本身的运作,而不顾其它与之相关的工作,新农合的运行基础就很薄弱,反而不利于它的工作开展[3]。 

 2.2增加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农民对的信任

 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县里的各种宣传媒体,加强维护农民健康权益,开展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推进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性工作。群众认识程度的高低以及在行动中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信息公开程度、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4]。农民参与的意愿要靠让农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才能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响应的号召。同时作为当地主要管理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当地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汇报合作医疗方方面面的宣传引导,通过典型实例介绍、现身说法、利用广播、发放传单等形式公布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还要采取张榜公布等措施向全县公布,保证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5]。        2.3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

 县应当进一步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降低筹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大限度的筹集利用好资金。比如,在国家财政已对农民优惠措施的前提下,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县涉农优惠政策框架中统筹,变合作医疗向农民直接筹资为从县财政给农民的优惠补助中统一抵扣,这一做法可以减少相关程序,降低筹资成本,提高效率。

 2.4建立科学的控费机制,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合作医疗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控制医疗费用,这关系到整个制度的成败。当地应该牵头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以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县级医疗保障的监督管理机构。县成立由相应部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改变过去由县卫生局一家负责的局面;成立由县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和参加医疗保障的农民代表组成的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由县统一调剂,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6];各乡镇要成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可由乡镇负责人、卫生院长、村委员会负责人、群众代表若干人组成,负责督促医疗保障实施、审核医疗保障资金筹集、管理、资金预算和医疗服务及经济补偿等重大问题[7]。对合作医疗基金和服务项目进行专门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杨洪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思路的探讨[j].科学,20xx.

[2]郑秉文.信息不对称与医疗保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xx, (6):8-15.

[3]《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课题组?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xx,(3).

[4]邓大松,吴小武.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xx,(5).

[5]贾康,张立承.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模式的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xx,(3).

[6]杨红燕.间博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行[j].云南社会科学.20xx,(1).

[7]王碧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矛盾及其解决[j].理论导刊.20xx,(1).

第三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农村研究论文

            作者:张世玲 杨胜国 张世琼

摘要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将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一项重大举措。截至20xx年年底,全国已确权林地面积10 093.3万hm2,占集体林地的59.4%,发证面积7 573.3万hm2,占已确权面积的75%。同时,集体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4个省区市、193个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

20xx年,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工作将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强化生态建设保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等为重点,全年计划完成造林逾529万hm2,森林抚育525万hm2,中低产林改造166.7万hm2,义务植树25亿株,年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万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制订行之有效的举措[1]。现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参考。WWW.0519news.COm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

1.1山林权属的争议

勘界发证、明晰所有权(具体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是本次林改的首要任务,而山林权属界址不清、争议多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2]。据调查农户反映,当年“三定”时期发放林权证时,没有进行实地勘察边界,而是由个人自主填写。有为了减少税费而故意少填,也有为了抢占资源而夸大面积。本次林改在细致地实地勘界中发现,“一山多主”和“有山无主”的问题同时存在。由于林木(包括竹林)的经济价值显著,争抢山林的纠纷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确权发证的难度,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发证的进度。

1.2采伐限额的放宽与约束

采伐权是农民对山林的经营权乃至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重要体现[3]。对采伐权限定条件增加了农民行使经营权的交易成本,这种鼓励投入而限制收入的做法已在实质上形成了产权残缺。在江西省,现已取消了对毛竹的采伐限额,但是对经济价值更高的杉木等商品林则采取森林总量控制标准,实施采伐限额,对于生态公益林则是严格禁伐。调查显示,采伐指标通过“省—县—乡—村—村小组”的渠道分配进行层层下达,由村小组集中使用而不是分配给农户个人。其原因在于有限的分配指标落实到为数众多的山区农民头上,平均只有673.3 m2/人。由于采伐指标供不应求,相关部门的寻租行为难以避免,炒卖、倒卖采伐指标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有90%的农户认为当前采伐证制度存在着申请困难、年采伐量指标严重不足等问题。

1.3档案管理不健全

我国的林权历经多次变更,原始凭证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经常变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措施不规范,林权档案管理存有很大欠缺或失误。在发生产权纠纷时,无据可查,不可必免地造成错误。

1.4没有专业评估机构

在林改的过程中,对林分林地的资产价值、生态价值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就无法对林地林分做出一个价值衡量标准,将严重影响集体林权的改革。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2.1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雷山县集体林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利用林木市场流通机制,使山林经营者能适时获得预期收益,真正实现“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

2.2实施科学经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按照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允许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对所经营管理的林木进行抚育间伐及主伐利用,使业主的林木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相统一。

2.3建立健全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体系

林业主管部门应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并围绕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4]。抓机遇、促改革,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双赢、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抓住机遇,建立健全适合当地实情的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投资山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4确保收益权的体制构建

确保收益权,不仅要从政策上更要从体制上加以法制化、稳定化、长期化。基于对我国林业税费存在种类多、征收环节多、重复征收、税负不公、使用不当等问题的反思,必须在法律上规范农民合理的税费负担,界定加重农民负担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以公共财政支出的框架,以及增加消费人群的生态建设支出,来维持正常的营林费用支出和行政支出。

2.5实施林地经营技术入户,培养乡土技术人才

行政村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村级技术员是林业技术推广的第一线力量。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①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林地经营技术入户,支持和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等活动培训林农;②组织力量选编一批形式多样、通俗易懂、适应地方特点的林地经营和林木经营培训教材,通过发放技术手册,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开展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③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地经营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金融支持集体林权改革的建议

3.1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国家林权抵押贷款补贴基金。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林权抵押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减轻林农的贷款利息负担,拉动贷款需求,促进林农对林业生产的二次投入。二是部门可以建立林权证抵押贷款保证金,以及林业产业发展风险金,为金融部门增加林业信贷投入提供风险补偿,放大“两金”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效应。

3.2鼓励开办林业保险业务

国家应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并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林业保险业务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保险和信贷业务的有效结合,扩大信贷对林农的覆盖范围,及时为林农、林企提供保险保障,以降低灾害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4参考文献

[1] 何得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xx(6):46.

[2] 李世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消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xx,33(3):118-120.

[3] 贺东航,朱冬亮.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研究,20xx(5):79-81.

[4] 舒治桂.邵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xx(2):155-156.

第四篇 高邮市临泽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与建议_农村研究论文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法;建议;江苏高邮;临泽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解放初期的土地革命、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的第3次革命,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1]。20xx年,召开首次林业工作会议,旨在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江苏省确定了10个集体林改试点县市,高邮市位居其一,并将临泽镇作为试点镇。

1基本情况

临泽镇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东北部,下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210个村民小组,农户13 877户,农业人口50 709人[2]。有林业用地1 957.9 hm2,其中,群众自留地和家前屋后的林地525.7 hm2,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林地1 014.9 hm2(其中调农植林地573.1 hm2),村组统一经营林地97.6 hm2,对外招标拍卖林地、林木319.8 hm2。20xx年4月以来,临泽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精神,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Www.0519news.cOM经过努力,全镇13个村、5 495户农户、97.6 hm2村组统一经营的林地已全部改制到位,户均林地170 m2,预计改制后平均每户年可增收200元。对外招标拍卖林地、林木已落实初始产权,采用均利的方式分配。

2主要做法

2.1注重领导,班子组建到位

为切实做好集体林权改制试点工作,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明确临泽镇为试点镇后,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神,专题讨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具体部署和安排。与此同时,又专门成立集体林权改制的工作班子,设置林改工作办公室,从农口部门抽调6名年富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从事林改工作,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

2.2把握政策,宣传发动到位

集体林改、先行,一方面,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工作班子及村两委会、村组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自然村小组群众会,宣传国家、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和印发《致农户的一封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林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政策,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林改政策,充分认识林改所带来的好处,消除群众的思想疑虑,增强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镇成立了政策咨询室,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及时答复老百姓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依法维权、守法经营的意识,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2.3摸清底子,情况调查到位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摸清村组集体林业资源现状,主要包括集体林地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集体成片林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中已改制、未改制面积,改制的主要形式、存在的问题,林权证发放情况,集体林中公益林、商品林分布情况及经营现状等,组织镇村工作班子逐村逐组、挨家挨户逐户录入。对于举家外出的农户,通过电话或托人捎信等联系方式,全面掌握各村的林业和林地情况,在认真细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召开部分群众座谈会,核实村民小组的林权现状和参加林改人口状况,对已核实的集体林地、林木等进行逐块登记,并将具体情况张榜公示,让群众心知肚明。

2.4试点先行,方案制定到位

明确蒋颜村作为试点先行村,边摸索,边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市的林改意见,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切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林改实施方案。各村又根据镇林改实施方案,结合该村实际,制定村组林改方案。所有方案均经过村组群众代表讨论和票决,方案讨论时必须有村组总户数2/3以上到会和到会户数的2/3以上通过[3]。林改期间,全镇共举办培训班20多次,编发多期林改信息,及时指导各阶段的林改工作。同时,适时编印试点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材料汇编,下发给各村参考。

2.5勘测确权,重点把关到位

按照既定实施方案,对林业勘界坚持做到“三个到场”,即林业技术员到场、接界人员到场、林改工作组成员到场,接界当事人对“四界”确认后签字。在实地勘测完成后,按照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不变、林地用途不变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税费改革时合并的村组,以合并前小组为单位,通过均股、均利等形式进行确权。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防止走过场,搞,在整个林改工作中,重点把握调查摸底关、方案制定关、公示关、村民会议表决关、政策法规关和确权发证关。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体会及建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农村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政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环节较多,操作难度大。同时,平原农区与山区林区情况不一,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抓住一个核心,把握两个关键,处理好三个关系”:

3.1一个核心

林改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对林地和林木进行确权,包括股权和林权,这是林改成功与否的标志。开展确权,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森林法》及其他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合理制定林改方案,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平原农区宜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明晰林权。

3.2两个关键

3.2.1调查摸底。调查摸底工作既是林改的基础,又是林改工作的关键,关系到林改工作的成败[4]。通过调查摸底,摸清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数和成员数,参加股权分配人员状况,林地林木面积、权属、经营方式,群众对林改的愿望,为制定符合的林改方案奠定基础。

3.2.2确立程序。要严格按照“成立机构、宣传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张榜公示、召开会议、完善合同、发放凭证、申领权证、建立档案”的程序,开展林改工作,特别是集体林地林木状况、林改方案、股权分配人员必须在会前公示7 d,通过林改方案时到会人数要达到2个“2/3”,做到“四签两公示”。

3.3三个关系

3.3.1重点与难点的关系。在林改重点环节上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尊重农愿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结合,不搞包办代替、强迫命令、违规操作;坚持加快改革进度与促进社会稳定相结合,深入群众,做细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严防因工作不细致、不到位而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坚持推进主体改革与完善配套改革相结合,在按时完成主体改革的同时,同步研究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在林改难点上要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交给群众,真正使改革集中民智、符合民心、体现。

3.3.2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林改涉及多种利益主体和各方面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处理好集体与农民利益的分配关系。林改要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确保让农民多得利、得“大头”。同时,对集体也要保证其必要、合理的权益,兼顾好集体利益,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盘活森林资源等途经,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林的净收益,可保留不高于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扣除公积金后的剩余收益,不低于70%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

3.3.3认识与组织的关系。正确认识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有效组织是工作推进的保障。要充分认识好“三个问题”,即认识好改与不改问题,哪些是必须改革的,哪些是暂时可以不改的,哪些是不需要改革的;认识好利益得失问题,处理好暂时“失”与长久“得”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通过林改调动全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林木资源总量增加,让全社会得益;处理好农民的知情权与收益权问题,确保集体经济组织的每个成员知晓林改、参与林改,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将集体林地和林木通过家庭承包、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到农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参考文献

[1] 刘秋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林业,20xx(1):6-7.

[2] 汤群,孙羊林,朱银山.加强林权档案管理 促进集体林权改革[j].中国林业,20xx(4):55.

[3] 林登峰,孙晓妮,段传华.临沂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20xx(1):46-48.

[4] 孙羊林,匡寿军,周学勤.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推动林权制度改革[j].中国林业,20xx(10):40.

第五篇 潘集区夹沟乡村财乡管制度实践成效与建议_农村研究论文

关键词村财乡管;成效;问题;建议;安徽淮南;夹沟乡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被称为村民委员会,是连接国家与农户的纽带,是管理和经营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一级组织,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为村民管好钱、谋利益、办实事,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促进理财和农村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群众与干部矛盾的焦点[1-3]。为了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夹沟乡在1997年就实行了“村财乡管”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在此基础上,20xx年又在全乡范围内成立了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抽调有业务经验的农经干部专门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至此,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财乡管”,使全乡的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1取得的成效

(1)实现规范账目管理,使账目由“浑”变“清”。过去许多行政村没有能够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现金,只有白条或票据,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手里却常年攥着现金,花钱不审批,报账员只收到票据,事后再由村领导审批。实行村财乡管这一制度以来,规范了账、表、册、据,财务管理由“暗”变“明”,使村级多年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WwW.0519news.COM乡镇农经干部定期到村、组了解情况督促账务交接,及时公布账目,消除了收支入账不及时、票据跨年度入账、现金管理混乱、收支往来暗箱操作、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等现象,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2)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过去村级会计队伍极不稳定,文化程度基本很低,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清晰的认识。实行村财乡管后,由乡镇农经干部负责记账、管账,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3)实现财务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过去村领导一起共事,牵扯太多裙带关系,经常出现不按章办事现象。现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待遇与所服务的村脱钩,直接归乡镇管理,使业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4)保证财务公开。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基层建设的基层保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夹沟乡始终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农村财务定期清理,理财人员推荐产生,对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与理财相结合。重点强化“五个统一”,即统一公开时间,每个季度第1个月15日为全乡统一财务公开日;统一公开内容,包括财务计划、收入、支出、财产物资、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事项;统一公开次数,各村至少1年公开4次(每个季度1次);统一档案管理,将各村的账、据、表、册等财务资料集中由乡镇农经站管理,达到设立专室、一村一柜、专人负责、妥善管理的要求。

(5)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减少开支,取消村会计,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待遇,账薄凭证等办公用品由乡镇统一采购,结合实行制定报刊订阅、差旅费用开支等制度。办公费用明显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

(6)促进了社会稳定。实行村财乡管后,各项管理都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做到了资金的合理利用,群众关于村级财务的来信来访大为减少,干群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得以化解,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2存在的问题

实行村财乡管使全乡的财务混乱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管理手段得到强化。但是随着党在农村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管好用好村级资金、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少数村报账员报账不及时,给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二是村级预决算制度不健全,部分村不编制财务预决算,或不按预决算制度执行,做不到“量入为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坚持适度发展”的财务计划,存在负债消费和盲目建设。乡镇财务人员只注重村级的支出严格审查把关,对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科学性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重视不够;三是财务收支票据欠规范,部分村白条入账问题时有发生,滥用非法票据的现象屡禁不止;四是部分村级报账员文化、业务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的一些制度、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五是由于村委会3年换1届,换届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使原始的报账员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村级财务管理。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1)严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关。随着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必须做到“五要”:要熟悉农村财会业务;要熟悉与农村有关的政策;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服务心理和职业兴趣;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实行从业资格证上岗制度,扎实抓好村财乡管工作的规范运作。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统一使用法定部门监制的账簿、票据,杜绝白条入账;各项收入全部上交至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各项开支须通过规定审查、审签后才能得到审批。收、支票据必须注明收入的类别、支出的用途。村级报账员要经乡镇农经站、纪委、组织部门考核合格后,经乡党委研究同意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才能聘用。

(3)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认真编制财务计划。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决算。

(4)改善会计核算手段。实行村财乡管后,村财务全部由乡镇农经管理人员承担,由于面宽量大,一方面,要给予管理人员充足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要在完善手工记账的同时,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记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加强票据源头管理。建立健全票据领用、缴销台账,层层把好领用、保管、使用、缴销关,从源头上防止乱收、乱支、乱批等现象的发生。

(6)稳定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实行聘用制、持证上岗。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能促进村财乡管这一制度又好又快地发展。

4小结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防腐体系建设,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权利[4-5]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将不断探索新途径,以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需要。

5参考文献

[1] 庞浩宏.对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xx(6):167-169.

[2] 杜家召.积极实施村财乡管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j].科技信息,20xx(1):356-357.

[3] 王华.关于“村财乡管”的思考——基于辅助原则的[j].长江,20xx(6):67-70.

[4] 甄立.完善村财乡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xx(11):8-9.

[5] 程小红,刘晨,李正旺.我省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实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xx,7(4):35-36.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guizhangzhidu/guizhangzhidu/2012.html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知识特征_农村研究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