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审计

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农林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会计审计】导语,你所阅览的本篇文章共有34266文字,由喻焕林经心纠正,发表在范万文网(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模块是一个设计术语,是指对词条中部分内容进行格式化整理的模板。例如歌手类词条中的“音乐作品”模块,电视剧类词条的“分集剧情”模块。

院校是“学院”、“学校”等具有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的统称和俗称,根据等级、规模、性质等区别,一般有“中小院校”、“大专院校”、“高等院校”、“师范院校”、“军事院校”等等。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农林学论文五篇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农林学论文

近期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及在非上市公司渐近式推广,会计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但受金融危机拖累及会计专业在各类高校遍地开花的不利局面,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认为农林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难以保证,致使农林院校会计专业面临就业渠道不畅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农业院校会计教育水平提高和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经济实务的要求,脱离实务需求的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如何培育高等农林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和竞争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教育供求理论为基础,借助实践调查探讨就业市场定位下的农林院校会计专业培养面临的一系列需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构筑高等农林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收集数据,参照albrecht&sack(2000)和林志军(20xx)问卷框架分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整理对比我国七所高等农林院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重点关注其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设计;第二层次调查不同市场层次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知识需求特点(1~5分别代表不重要、不太重要、无所谓、一般、很重要),第三层次调查学生现有会计实务教学过程能否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估(1~5分别为不能提供、部分提供、不清楚、基本提供、完全提供);第四层次访谈在校学生对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建议。WWW.0519news.COM

(二)问卷发放针对第一层次的问题,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七所农林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为调查对象;针对需求方调查,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及毕业校友所在的企业进行邮件沟通;第三层次以上述七所农林院校大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第四层次访谈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已全面接触专业课程的大三学生和正在求职的大四学生参与讨论。

(三)问卷回收及访谈组织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时间为20xx年10月至20xx年3月,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华中农业大学有效问卷59份,占总体44.5%,企业和事务所收回33份,占总体的25%。访谈分两次完成,组织大三、大四学生参加。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

(一)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对比七所农林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发现其本科教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结构方面与综合性高校及财经院校大同小异,只是在课程设置时间和专业选修课有细微差别。该现象表明农林高校忽视本校优势资源和办学特色,参与其他综合和财经类院校的通用型会计人才的竞争中去,并未形成自己办学理念和风格,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与需求脱钩,无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本调查的职业能力需求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设计了十大专业知识要素和十大职业技能。结果表明:(1)会计从业人员最需要的五大知识结构依次为财务会计(4.70)、金融学(4.47)、税法(4.30)、管理会计(4.13)、信息系统(4.10)。(2)最重要的五大技能依次排序为综合能力(4.19)、职业品行(4.10)、计算机应用(4.06)、表达沟通能力(3.97)、外语能力(3.80)。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市场层次对各项知识和技能重要性选择有明显差异:在知识要素中,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把税法放在第二位,而会计师事务所却把金融学排在第二位;会计师事务所把持续学习和团队表达沟通能力排在前二,而企业界普逮认为最应该加强的三项能力分别为综合能力、职业品行和计算机应用。

(三)学生对现行会计教育供给认知会计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会计专业人才的产出质量,对职业能力的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问卷调查了以下两方面:对目前会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会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

对教学质量调查结果如下:(1)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得分2.98分(5分为最合理)。受访学生反映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重不当,个人很难融

会运用各科知识点解决结构性问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跨学科课程是不需要的。(2)教学团队力量平均得分为2.3分,反映学生对农林高校师资的认可度不高,具体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农林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平时从事农林经济问题的科研活动,难以围绕会计专业问题展开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前沿涉猎少,案例较陈旧;同时多数会计专业老师来自农业经济教育背景,又与实务界几乎无联系,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讲授知识过程中只是照搬书上理论,这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3)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偏低,仅为2.5分。教学方式呆板是最突出问题,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等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传授和吸收知识,但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只学不思,无法锻炼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4)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足够的创新。学生认为目前会计教育中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对创新性评价最低(仅为1,3分)。其中最不受认可的教学方法是书面作业与角色扮演。而大量课后作业的练习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会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评价:(1)从目前就业以及社会需求反馈情况来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没有被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就业率明显低于综合和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社会需要“深”而“精”的毕业生,而不是学校培养的“宽”而“泛”,企业在第一轮的笔试中往往会淘汰掉基础会计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而农林高校学生的会计基础及对企业财务的诊断和决策能力相对来说弱一些一(2)由刊币资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授课知识陈旧;学生缺乏实践平台,无法抓住会计发展趋势和把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从而导致学生面试时无法抓住会计发展的主流,无法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给应聘单位反应迟缓的印象,进而导致应聘失败。(3)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由于日前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来选拨学生,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大有人在。这种考核方式尤法公正衡量学生综合专业潜质。电无法适合市场对所选人才高素质的需要,使供需双方无法实现均衡。

三、“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制定农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农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通用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满足农业系统和涉农企业要求的创新性人才,贯彻“通才+专才”的最佳培养目标组合。

(二)“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经、管、财知识复合为主体,以强烈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两翼的涉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一体”是以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两翼”分别是指“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持续学习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体系”。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

(1)构建农经管财复合知识为主体的质量工程体系。我国会计规范建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标准。农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展农业会计教学与研究的必然性,而农林高校应当成为农业会汁教育和研究的主阵地。其课程知识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财复合,突出农业院校优势资源与特色,在课程设置打通会计通用知识的平台上,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农学等领域知识。在基础课模块设计中,对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增加学时和难度,新增应用写作课程;专业课模块中,对重复、脱节的课程进行调整:通汉课模块,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个学分的农业科学和素质教育方晰的课程:前沿与特色课程模块,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号题讲座,进行专题讨论。通过对四个模块的重塑,实现学生农经管财知识的复合敦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才能对教学质量提供保证。鼓励教师攻读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或派遣教师到财经院校进修,盘活存量;招聘博士生充实现有师资队伍,引入增量。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围绕财会问题从事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加强与实务界联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下企业进事务所积累实战经验。每个老师按照“六个一”标准考核:听好一门课,讲好一门课,融入一个科研明队,申报一项科研课题,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联系一个企业。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增加和改进案例教学、引入情景式教学和公司实习等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真正实现互动,理论和实践真正能够结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及其应用。如在实践中对于审计课程,以项目组为单位,扮演一个项目从了解被审计单位,签业务约定书,预审编制审计计划,进驻被审单位及出具审计报告的各个角色,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对于审计课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既传授了知识,又学会了资料收集整理程序并培养了团队合作、淡判技巧和模拟了商业决策,学生满意度较高。改革现有学生评价制度,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突破考试题型与题目传统模式、突出专业知识运用的考核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践中改革财务学课程考核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一个小组

追踪一个企业,按照课程进度该企业的会计政策和能力,课程结束后再对企业做综合评价及价值预测,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这门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将书和最后的答辩进行加权即可。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方式的考核最能体现知识把握程度,甚至有学生凭借报告书进入了该企业任职。

(2)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联系紧密的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体系,构造会计操作与实务模块、法务学习与风险控制模块、企业管理与决策模拟模块、信息与经济在会计中的应用模块等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形成分层次、模块化、开放的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互衔接的实践过程体系。具体做法是:首先依托农业大学自身特点,建立周定的实习基地,实行产研学结合。我校会计专业已与税务局、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共建,每年向这些固定的实习机构派出学生集中实习,此方法可以保证实习大纲顺利完成、老师易于指导管理、实习针对性强等。同时,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形式是以老师项目带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解决经济与财务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判断与创新能力。

开展职业生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实训拓展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作品创作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术科技活动等各种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推进学生学习、团队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能力与素质。在我校的改革实践中,这些实洲拓展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后可以抵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已获得挑战杯全国金奖两项,银奖四项,效果显著,

(3)构建以持续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体系。根据目前财政部制定的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可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财经法规、新理论思想、新的核算方法是会计改革的主旋律。如果会计专业学生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以现有的知识储备,将极大限制其职业发展,会计专业人才持续学习能力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校的改革实践如下: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语言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持续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学习能力培养应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将其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如会计专业讲授的税务筹划课程,组织学生辩论比赛,在辩中明筹划效果。锻炼学生的口才:在财务课程中。组织学生针对自己的财务报告,以证券师的身份答投资的提问;市场营销课程中宣讲营销策划方案;国际贸易课程中以英文写作往来函电,并创造意境给学生宣读,训练听说应用能力其次,以第二课堂为延伸,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形式活动。如我校开办五方,每期请杰出校友和著名专家讲解热点问题,然后在bbs上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碰撞及大辩论,很受学生欢迎;积极和校友联系,推荐学生到上市公司从事相关岗位实习,写实习日记以供交流及下一届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自荐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助理审计员工作,并展示其审计工作底稿等。

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现有的会计毕业生经过专业训练后很多表现为会计技术的熟练工,知识面过窄,文、哲、史、理、工、农知识的沉淀不足,文化艺术修养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加强其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探讨_农林学论文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是落实农村经济制度、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介绍了农村财务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提出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以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监督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对进一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村干部的清正廉洁,可以有效杜绝或避免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有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

(2)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监督程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仍有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不及时,或是公开的内容和帐目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离任审计工作,对村财务一届来的情况实施审核、检查,并把审核、检查的审计情况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财务一届来的收支状况,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WWw.0519news.CoM

(3)有利于端正村干部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目前,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在实际财务管理操作中仅限于“理理帐”、“报报帐”,对财务处理随意,没有认真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促使其按照《农村财务新会计制度》要求,完善审批程序、监督程序、报账程序、公开程序,确保帐目规范、合法、合规、合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新会计制度报帐、建帐和记帐,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规范性[1,2]。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1)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其审计范围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一事一议)专项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各种审计范围是日常业务重点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定期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随时审、班子调整离职审。

(2)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共分为6个方面:一审财务收支帐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审计和检查。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审计程序。分为3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被审计的村,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要组织好村里的相关财务人员,迎接审计人员的审计。二是实施阶段。由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拟订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可采取主地审计或报送审计,重点审查财务收支帐目和经济活动及其他有关事项,实行内查外核。三是终结阶段。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村的财务帐目情况撰写审计报告,并由农村财务审计组作出审计处理结论或决定。

(2)审计方法。着重抓住3个重点,把牢4个环节。“三个重点”:一是财务收支帐目,采用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进行顺查与逆查;二是货币资金和有形资产,采用直接盘点现金、存款和实物的方法;三是债权债务,包括承包合同结算兑现,采用核对、复核、查询的方法。“四个环节”:一是把牢各项收入帐的清查,是否有漏收;二是把牢各项费用,尤其是招待费开支的票据,是否有虚假;三是把牢货币资金盘点核对,银行帐户、库存现金是否帐实相符,审计一开始,就立即盘点现金,是否有白条抵库及挪用公款等违纪问题;四是把牢债权债务帐户核对,是否与帐户相一致[3]。

4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农村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做到亲自参与审计工作。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调查取证和笔录时应有2名以上审计人员在场,所有证明材料必须有提供者的签名、盖章或有第三方见证。

(3)坚持审计原则,抓好兑现处理。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的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执行;涉及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4]。审计结论书送达之后,被审计村应做好兑现处理,争取做到审计质量好、兑现效果好、群众反映好。

5参考文献

[1] 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xx(8):51-53.

[2] 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6):139-140.

[3] 柳艳霞,陈鑫.如何作好农村财务审计[j].农业经济,20xx(5):94.

[4] 钟硕红.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探索与建议[j].吉林农业(下半月),20xx(4):100-101.

第三篇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研究_农林学论文

20xx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是,该准则仅对生物资产进行概括性的规定,其中对生物资产中的特殊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如何计量没有明确,从而无法反映企业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真实价值,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一、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特性及分类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是水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将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定义为: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水产养殖对象大部分不是静止不动的,且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也加大了其确认和计量的难度。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更是依赖于养殖水域的空间、质量等条件生存。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把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和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两类。一般来说,用于出售用途的属于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范畴,而成熟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处于繁殖期时,是属于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范畴。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既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也与其他生物资产存在差异,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

二、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即以取得生物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生物资产的成本。wWw.0519news.Com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来说,获取的来源不同,其初始成本构成也有所不同。

(一)外购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无论是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还是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其外购成本都应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捕捞费、装卸费和劳务费等)。

企业外购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按照应计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二)自行培育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1.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对于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其成本应该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包括培育所需要的水电费、捕捞费以及管理费等)等必要支出。企业计量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时,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自行培育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自行培育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其中,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和出租。对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计量,则应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投资者投入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者投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时,应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 “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 “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及账务处理

(一)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费用化后续计量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为了维护或

提高其使用效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维护、饲养等。此时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能够产出农产品,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所发生的这类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费用化后续计量,应按实际培育过程中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等,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并且,在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物资产的成本,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 “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二)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后续计量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应根据其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按期计提折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即当对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量折旧时,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三)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后续计量  由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因为自我生长性得以恢复其价值,因此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或者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其差额,计提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即按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或者“资产减值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 “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者“生产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即按照转回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与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不同的是,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四)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不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所发生的费用调整其账面价值,其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收获及处置

从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时,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自身完全转化为农产品而不复存在。企业应当将收获时点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为水产养殖农产品的成本。借记“产成品——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从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上收获农产品后,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母体依然存在。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成本应按照产出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等相关支出直接计入相关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出售时,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等科目,对已计提减值准备或折旧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或累计折旧。

第四篇 谈基于生态林业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_农林学论文

摘要:林业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本文基于当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将生态林业理论应用于林业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建议及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林业理论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建议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因而有必要针对当前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缺陷

(一) 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现如今,我国林业经营单位实行的4套会计核算制度是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会计制度以及基建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为了使其适应于特定的林业经营单位和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分类核算,林业经营单位按需分为基本业务和天保经费以及公益林项目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报表体系,逐渐形成一个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与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林业发展的任务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导致一些林业经营单位如集体林场、股份制林场及外商投资林场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为更好的是我国林业发展适应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构建统一的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二)核算项目的不完整导致核算信息披露不全面

核算项目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的收益部分只包含了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性收益,但是林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计量体系的成本部分只将经济成本涵盖在内,不含林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给环境资源及环境质量带来的消耗,从而间接地致使林业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全。www.0519news.Com再加上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等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因而在会计计量上,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性及准确性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化要求。

(三)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对林业单位的资本保全考虑不完全

依据林业单位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目的,其首要目标应是保全资本。而在林业会计制度中,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只考虑历史成本,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必要性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的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1.是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林业货币收益,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为林业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给与林业生态效益实践补偿。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上来。

3.林业的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更应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林业会计核算。学者周冰冰在上世纪末通过对林业的生态效益的测算,结果显示林业的生态价值是木材实际价值的十几倍。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将生态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以使人们更加重视林业的生态及环境效益。

(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1.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作为林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的林业会计核算,其建立及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经济环境。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其实质是在强调实现林业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统一。在这一实质要求下,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状况出发,充分释放林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改革财会体制,从宏观上,将林业资源分为商品林及公

益林。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依据两者的特点进行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他的林产品,在对商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除计量产品的经济成本、货币收益外,还应将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的成本之中;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产品具有社会公共性,作为社会公共商品,公益林会议无形的社会及生态功能服务于整个社会。因而,对生态林的核算重点就在于反映其生态及社会价值,同时计量经营单位对生态维护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对生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通过的行为来实现,而不应通过市场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实现。

2.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 林业会计核算信息在全面并且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当前,林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在于以货币为计量的财务性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林木单位资产状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忽视了能够反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要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在披露方式上,可采用报告与补充报告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实行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利用财务报表、财务情况报告书来反映定量的货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自然量为基础实行环境报告,揭示环境绩效状况、进行定性的实物反映。在信息披露内容上,应该在原有披露内容基础上,新增一些反映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内容:揭示林业企业在实现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所发生的成本、环境收益与环境利润;揭示林业企业的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与耗用以及其价值等。

3. 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方面,林业不仅为我国提供各种木材及林副产品,还承担着净化空气与涵养水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及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还不断地消耗森林资源,当林业生产经营出现不当时,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损失。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在生态和社会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首要目标。因此,为维护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经营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相应的投资。对于林业会计核算人员而言,不仅要反映林业生产的生态及社会价值,还应对林业的生态资源成本进行全面的计量与反应,并向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信息,使社会各界真正的认识与关心林业发展,以不断扩大对林业发展的监督范围。同时,还应制定促使林业良性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作出真实决策的依据,以实现林业经营的永续利用。

三、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不断释放林业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 王晶皎. 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xx, (03) :101

[2] 刘晓.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xx, (08)

[3] 范桂荣,蒋颖. 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j]. 绿色财会, 20xx, (09)

[4] 辛胜利. 探索在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林业会计核算[j]. 现代商业, 20xx, (35)

[5] 胡宏坤,任晓琦. 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 榆林学院学报, 20xx, (02)

论文网在线

第五篇 探析生态林业理论角度下的林业会计核算_农林学论文

摘要: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生态林业所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探析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下林业会计核算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生态林业理论;林业会计核算;成本;意义与价值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基础,用系统工程理论优化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集约经营、立体开发、综合利用、以短养长,达到多层次、高效率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并用控制理论调控其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多种效能,实现永续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林业系统是一生态经济系统。它包括林业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是有机地优化组合,以发挥生态林业系统最大整体效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种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在多学科交叉渗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根据生态林业的概念及特点,可把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作为生态林业的理论基础。

1 现阶段林业会计核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所造成的后果

1.1 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完善,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

现行林业会计没有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导致了林业企业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首先,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补偿。wwW.0519news.com其次,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最后,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1.2 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补偿

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成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补偿。目前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资金循环一方面采取森林培育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收回,另一方面对因时间因素导致不足的部分以简化的办法按一定比例从销售收入中提取育林基金(或林价),以维持林业的简单再生产,而目前对于育林基金的提取来自于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在使用时却采用统筹安排的方式,集中由地方财政安排使用。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资金,却在提取后由财政统一安排使用的办法无形中导致林业经营单位无法维护简单再生产,也就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1.3 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

现行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很好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

1.4 没有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林业经营单位现行的一套会计核算制度,是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事业会计制度和基建会计制度分别设计的,分别适用于不同经济业务,强调专款专用,分别设置账户,分别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分别编制会计报表,从而使林业经营单位需分为基本业务、天保经费和公益林项目等3个方面核算,分别形成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报表体系,造成一个会计主体、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森工企业之间核算的差异性较大,表现为会计科目名称不一致,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会计报表口径不一致,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

综上所述林业会计核算在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一,消耗的森林资源价值不计入木材成本,一方面由于资源无价使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成本虚低,利润虚增;另一方面用于弥补森林资源消耗的客观性成本补偿却要向国家寻求财政扶助得以解决。一端是国家财政收入的虚假增长,另一端是森林资源的持续减少。这实质上是混淆了作为补偿的物质消耗与新创造价值之间的关系,它导致了林业部门收益分配领域的紊乱,也导致了国家在宏观价格、财政、税收政策上的失误。第二,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成本。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只着眼于木材利用为中心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自然力的更广泛生产,从而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

必然对经济效益低而生态社会效益高的营林生产活动以及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问题无意顾及,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一系列环境生态灾害的出现,导致社会一环境系统的不协调运转,并最终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下降,危及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几个建议

2.1 健全林业会计核算内容

建议林业会计应增加的核算内容包括:森林资源资产核算(含对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区野生动植物资产等的核算)、环境成本(含对环境支出成本、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等的核算)、环境收益(含对育林收入、环保奖励、环保损害补偿收入等的核算)、环境利润等。

2.2 将森林资源从宏观上划分为两大类:商品林和公益林

这2类森林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上应根据林资源的不同特点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其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商品林在采伐前同样具有生态、社会功能价值,根据“生态利用”原则,商品林经营单位必须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持续地供给木材等林产品,因为在世界林业发展史上和现实中,因商品林经营不当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并不鲜见。这样对商品林的会计核算除了计量其产品货币收益、经济成本外,还应将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成本,同时计量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而其生态环境成本集中表现在环境破坏的损失上。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其产品属于社会公共商品,并且产品以无形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因此,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而必须通过行为来实现。新修改的《森林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因此对生态公益林在会计核算上重点要求反映其生态、社会功能价值,同时计量经营单位对生态环境的发展、维护成本,为其进行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补偿提供依据。

2.3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弥补传统林业会计核算的缺陷

传统林业会计核算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但是对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得到反映,对林业的外部经济性不予以考虑。

2.4以林业生态为首要林业会计核算目标

由于林业生态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更加凸显林业会计核算需要从生态理论角度考虑。而林业发展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3者统一和协调,就要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因为只有林业生态是健康的,提供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不流失等方面功能,才能保障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林业生态不健康,处于资源枯竭状况,那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无从谈起,因此对于林业生态方面的开支都应该计入林业会计核算。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来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充分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和需要,也是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弊端,抑或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弥补。通过逐步完善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德凌.关于林业会计“绿色化”基本理论与内容的探索[j].林业财务与会计,20xx(10)

2 金德凌,陈小琴.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林业财务与会计,1998(9)

3 王晶皎,杨志军. 论生态林业理论角度下的林业会计核算[j].现代商贸 工业,20xx(6)

论文网在线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kuaijishenji/3750.html

《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农林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