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审计

与网上财务信息相关的审计准则介绍_审计论文十篇

2022-04-11

会计审计】导语,眼前阅读的本篇共有28690文字,由倪南清细致修改,发布在范万文网(fwan.cn)!遂宁,别称斗城,四川省辖地级市,成渝经济区区域性xxxxx,四川省的现代产业基地,以“养心”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西连成都,东邻重庆、广安、南充,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地处四川城镇化发展主轴,是四川省战略部署建设的“六大都市区”之一,成都经济圈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遂宁市常住人口为2814196人。与网上财务信息相关的审计准则介绍_审计论文十篇假若你对这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与网上财务信息相关的审计准则介绍_审计论文 第一篇

在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审计准则制定者、会计准则制定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等机构先后分别对此新事物做出了指导和研究,并对现有准则相应地重新修订以适应使用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体发布财务信息的巨大变化。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简介现阶段各国审计准则制定者、会计准则制定者、证券市场监管者所颁布的有关网上财务信息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及准则。

一、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其他相关机构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99年12月,IASC发布了一篇名为《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 Reporting)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倡议制定一个规范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行为守则”(code of conduct),对网上财务信息的审计作相关的规定。例如,行为守则中指出:“在网页中应明确指明哪些内容经过审计师的验证或审计;审计遵循何种通用审计准则;如果财务报表节选与其相关的审计报告未同整套财务报表一起在互联网上发布,那么在网页上必须清楚地声明财务报表是节选这一事实并说明在何处可得到整套财务报表。”

行为守则中还包含一条提供网上财务信息的相互约定条款,以便明确网上财务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审计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条款指出:“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期审计师可能并愿意约定在一些问题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在网站中明确哪些信息他需承担相应责任,向信息使用者报告企业在哪些方面偏离行为守则以及原因,积极监控企业网站的变化和发展等等。”

(二)英国特许管理者协会(ICSA)。ICSA协同工商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于2000年3月颁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对公司以电子方式发布财务信息提出了建议。ICSA指出,现有的页数标注体系并不适合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呈报,必须找出一套更适合网上财务信息呈报的页数标注体系。ICSA还指出,在网站中使用超链接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模糊了已审计信息和未审计信息之间的界限,信息使用者将未审计信息误认为经过审计的信息。因此,ICSA建议将已审计信息同未审计信息在网站内明显区分,方法是在网页中加入数字签名等印记来区分已审计和未审计信息。ICSA还建议网上财务信息使用者在访问公司主页时,可以直接链接到公司所必须发布的法定信息。

(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2000年2月,ASB发表了一篇“年末财务报告结构研究(Year-end FinancialReporting Structure)”的讨论稿。讨论稿中指出在整套财务报告作用转化过程中,应考虑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媒体在发布财务信息中的作用。ASB请各界人士对“网上财务信息是否是现阶段制定新准则中的一个基本课题”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ASB还考虑了一些与网上财务信息有关的其他问题,如是否需要更多的法令来规范企业在网上发布企业基本信息。此外,由于网上发布财务信息往往会加深原有问题并进一步引发新问题,所以ASB认为审计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仍是信息不一致和使用者被误导的问题。

(四)英国电子通信法案(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Act)。经过漫长的讨论后,电子通信法案终于得到通过成为英国法律,并于2000年12月生效,为使用电子方式的各种报告意图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受此法案影响的报告包括法定文件归档、与股东间的联系、发布简要信息、签署文件、在不同阶段需要发布的多种公告等等。该法案的基调是允许公司而不是要求公司去做些什么。这意味着如果公司与股东双方均愿意,那么公司与股东可以采用电子方式进行联系,但是任何一方均不可强迫对方去使用电子方式进行联系。

(五)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关于公司财务信息发布的规章制度是由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因此,这些证券监管机构也是修订和制定有关网上财务信息规章制度的先驱者。

法国证券监管委员会(Commission des Operation deBourse,COB)和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Toronto StockExchange)最早对网上发布财务信息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随后,伦敦股票交易所(London StockExchange,LSE)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Securities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也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但是这些机构并未对网上财务信息的审计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指示。

C0B表示了它对缺乏关于网上财务信息审计的指导性文件这一状况感到非常忧虑,如果再没有相应文件的,它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据此,COB先后于1999年上半年、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颁布了三份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在COB 2000文件中明确指出“我们有必要为发布公司财务信息设计一套合理的内部控制”,但是COB并未进一步指明这些内部控制程序;文件只是强调“错误信息正通过网站以及其他电子方式大范围地传播给信息使用者”,因而要求审计职业者对此加以关注。

二、审计准则制定者

(一)澳大利亚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Audit and Assurance Standard Board,AASB)。AASB是最先对网上财务信息审计作出指导的审计准则制定者。AASB于1999年颁布了审计指导声明(AGS)1050《与电子方式呈报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问题》。AGS 1050的目的在于“当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发布已审计财务信息时,就一些问题为审计师提供一定的指导”。AASB在AGS 1050中重述了审计的基本准则,并强调“电子方式发布财务报告并没有改变管理当局和审计师的责任”,即财务报告的主要责任仍在管理当局。AGS 1050进一步指出:“尽管审计师的责任没有改变,但是电子方式发布财务报告却可能改变审计师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的发布方式”。AGS 1050明确指出:“审计师应该在管理当局的帮助下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审计师对这些特定问题的关注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报告同公司网站上的未审计信息相关联的风险”。

有趣的是,AGS 1050声称与公司网站其他方面有关的保证服务并非是财务报表审计约定本身的一部分,审计师应就这些保证服务与管理当局另行签订约定书。在与管理当局签订审计约定书时,审计师在约定书的条款中应明确指出:“由于网上财务报告自身的特点,已审计财务报表以及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其他信息同网站上的其他信息,如网站的完整性、信息间的超链接、网站间的超链接等等之间误链的风险性增高。”因此,AGS 1050指出:“审计师应在审计约定书中清楚陈述这一情况,并同时在审计约定书中向管理当局明确说明与该领域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财务报表审计的组成部分。审计师还应就这些问题要求管理当局出具管理当局声明书,以保护自己和降低风险。”

为解决已审计信息和未审计信息之间的区分问题,AGS 1050建议:“已审计信息和未审计信息不应列示于一个网站中的同一组成部分内。”(见附录段07)AGS 1050还建议审计师应对审计报告同网站上潜在动态信息相关联给予应有的关注。由于现有的审计报告主要是为传统印刷版财务报表定身制作,因此将此种审计报告应用于电子版财务报表必然不会完全合身,如签名、审计报告日期以及审计报告中的页码参照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是需要研究和修改的领域。

 [2]  下一页

成本会计:作业成本法在香港应用的调查分析_会计论文 第二篇

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回顾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了国外在调查作业成本法应用上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实证。我们发现,大量公司接触作业成本法的时间还不长;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规模上明显大于没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而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压力和作业成本法使用程度的正向关系以及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成本结构中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香港 成本结构 

一、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应用,另一个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本文所讨论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许多学者都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Staubus,1971;1987a;1987b;Johnson,1988;Kaplan,1994等)。

技术上的变化使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而许多早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人工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种产品的毛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此外,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作业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国外研究方法的回顾

1、研究的对象

文献中所调查的公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先进的国际制造企业;②会计师事务所的顾客;③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顾客。选择先进的制造企业是因为该行业里的企业被认为是高度自动化的,具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条件,其行业的产值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最能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进程度。后两者的选择主要从作业成本法的传播渠道入手,从专业的软件公司中购买有关作业成本法软件的顾客,以及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客户不但对作业成本法有所需求,并有进一步实施的行动。他们是了解作业成本法实施情况的最好窗口。

2、调查的反馈率、发放对象及调查方法

高的反馈率说明结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但一个国家的统计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国家或其它行业。

调查表的发放对象大多是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或者常务经理(工厂经理、产品经理、材料经理、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市场营销经理)。这些人熟悉公司日常的经营运作和财务制度,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比一般员工更具备了解作业成本法的能力,且具有实施一定决策的权力。

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邮寄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以及电话采访。当前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法(field study),针对有限的研究对象,采用邮寄调查方法可以从研究对象的横截面上提供深入的,且收集资料的成本较低。面对面采访或电话采访相对邮寄问卷调查具有更高的反馈率和言语上细致的沟通,更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调查的反馈类型

对作业成本法调查的反馈类型有如下几种情况:

通过对反应者具体的分类,一方面可以调查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新知识传播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重点调查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管理技术应用的情况,在同样拥有作业成本法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和未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成本结构、现行的会计系统、产品的多样性、竞争环境等特征方面的对比,来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哪些因素有关。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学术界很早就出现,作业成本法的知识也越来越被人熟知,但其实际应用并不广泛。Armitage和Nicholson(1993)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比例较小:加拿大为14%(1992),英国为6%(1990),美国在1991年为11%,1993年显著增加到36%。同样的,Teoh和Schoch(1993)发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Inners和Mitchell(1995a)的最近调查显示被调查的英国公司有20%采用作业成本法。

4、数据的方法

在问卷的设计上有几种类型,一种是问题回答型的,例如“您认为哪些因素决定了您的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还有一种是直接列出可能的答案,让被调查者选择,还可能让每个选项带有权重,评价其重要性的大小。问题的内容首先涉及被调查者的信息和被调查者公司的有关情况,接下来是对作业成本法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大多不会直接询问被调查者“您是否了解作业成本法”这样的是非题,而是就作业成本法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询问被调查者,以测试作业成本法真正被了解的程度。至于考察哪些因素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主要通过比较实施作业成本法和未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的数据(公司的人数、生产线的数量),作相应的统计,检验其差异的显著性来判断该因素是否是实施和未实施作业成本法公司的明显区别之一。关于实施者对作业成本法的满意程度,主要通过一套评分办法对比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满意程度来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

5、文献中的主要结论

(1)实施作业成本法和不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在拥有作业成本法知识的反馈者中,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现存成本信息不准确;②面临相对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例如与日剧增的自动化生产;③目前缺少制定决策的信息,如非财务信息;④目前面临资源分配的问题。

不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作业成本法太复杂太耗时;②目前的会计系统还够用;③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收益不确定;④缺少经验;⑤员工不熟悉或不愿意使用作业成本法;③管理决策或过程中的不便;⑦高昂的实施费用;⑧选择成本动因有困难;⑨目前缺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降低开发作业成本法和跟踪作业活动的费用;⑩人力资源的缺乏和过高的培训费用。

(2)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的特征

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和公司的一些因素有关,如公司的成本结构、现行的会计体系、成本的多样性和竞争环境。

A、成本结构

对作业成本法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更为精确地将制造及用分配到产品上去,通过增加成本库,更多地基于作业而非产品成本,采用一种使用面更广的成本动因。引进作业成本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最近几年里成本结构上的变化(制造费用的增加,Cooper和Kaplan,1988)。基于这种假设,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都具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制造费用相对价值附加成本(直接人工十制造费用)很高。

B、现行的会计系统

引进新的会计计算方法的价值依靠现行的会计系统。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献认为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使用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有限(详见Cooper,1988b)。而作业成本法增加了成本库(作业)和成本动因。管理层在考虑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通常会考虑是将作业成本法作为一个的系统还是将该系统和现行的会计系统融合(Cooper,1990,1991)。Yvonne P.Shanaban(1997)认为做上述决定时应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改变现行的会计系统的有效途径,另一个是开发和现行系统融合的软件成本。

C、产品的多样性

产品的多样性是引起传统会计系统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发生成本信息扭曲的原因之一。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Cooper,1988a)。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往往产品多样性程度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其定制化的产品多于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原因有可能是,虽然定制化的产品通常意味着产品的多样性、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但是定制化的产品通常会增加开发新的会计系统的成本,会计成本的重要性通常被定制化的程度所决定。

D、竞争环境

Cooper和Kaplan(1991,pp372)对作业成本法使用的情况进行

因特网上自助式的会计系统_会计论文 第三篇

一、网络时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特网是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分布计算机为一体的网络综合体,它已成为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突破点,使软件向网络发展。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动摇了传统商业的基础,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相继问世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特网的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人们之间的通讯变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传递往往是一瞬间的事,企业因而能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来进行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由于因特网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各自的主页来推销自己,在因特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网,及时地掌握市场的全新动向,使企业不致于被淘汰。

科学家们预测,21世纪将是网络化的时代。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公布的最新预测显示,全球因特网经济发展迅猛,到20xx年预计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到20xx年渴望达到3万亿美元。1998年,电子商务所获每一美元的收入中纯利润只有7美分但到20xx年,投资的汇报率可能会有提高。

因特网经济不再是一个生疏的名词,它已成为人们口中最热门的话题,它可分为三大要素,即因特网商业,因特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因特网公司的基础设施。而对于企业而言,因特网经济带来的一种机遇,一种能使企业迅速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因特网上的商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予了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因特网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企业可以自己开发网络,把一幢大楼,数幢大楼连接起来,甚至异地乃至全球连接起来,在地球另一端工作的同事好象就在你隔壁的办公室里工作。银行系统和商家连网,开始无纸币交易;国际化的货物运输将减少经常的繁文缛节。因特网技术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现代办公不久将实行无纸化,远程化和信息化;并且近几年来,因特网上建立了网上商店,网上药房等等,世界变成道地的地球村。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每次大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总要由此引起一场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因特网技术能够不断地改善和促进社会经济趋于优化合理状态,可促进社会产业结构,如分配结构,技术机构,金融结构以及科技分布体系的优化更新。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二、信息产业必将产生新的会计革命——网络会计

经济的发展迫使会计理论与方法作出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如何改革则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疑难问题。过去二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本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总结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会计正处在一个大转折时期,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世纪之交,需要我们对中国坏机如何走向未来作出冷静的思考。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规范,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互连网络与信息时代造就了数字化的社会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给传统的会计学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通过INTRANET和INTERNET技术,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会计的时空限制,会计系统不仅实现了内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实时跟踪,反映,处理而且通过数字的远程运输与查询,使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实现了会计信息在INTERNET上的共享。

另一方面,商务活动由人工书面有形的活动发展到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活动,也必然会给传统的会计学科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人们希望自己使用的财会式软件在网络环境下,达到技术开放性、运营机动性、及时交互性、用户亲和性,随着音特网使用程度的不断极高,研究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物基础上的。因特网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如在数字化社会中,许多公司可能只是一个虚拟公司(VIRTURAL FIRM),其主要资产是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它的外延不断变化。另外,因特网造就的是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传统经济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会计核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因此,需要根据新的相关法律内容,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即对无纸化,数字化会计资料的存在形式及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予以确认。还有,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需进行进,销,存数量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商务电子化条件下,这些产品变成了没有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的无形产品。因特王对企业传统货币结算体系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传统的支票,现金将逐步被电子货币(如、智能卡等)所替代。今后,电子货币还可能采取真正的数字形式,即作为以字节形式储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数字价值单位(DVU)而存在,这些数字货币可以通过INTERNET从一个作为付款而提供的账户上下载,也可以用从网上购买。企业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单纯的定期发布的货币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也已很难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因而,会计期间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这些都对传统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历史成本假设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必须进行会计变革,去研究会计的一个新领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我把他称为网络会计。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会计的研究将会跟贾突出。下面介绍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2]  下一页

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试点情况的调查_会计论文 第四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节约开支,保证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入库

调查的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地区有山东章丘市和济阳县、湖北仙桃市和宜城市及以四川中江市。各试点地区会计人员委派工作,都是由主要领导亲自抓,以名义下发有关文件,财政部门具体运作,代表作为委派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包括对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考核、资格认定、下派及后续管理等。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主要来源于原单位50的会计人员,其次是财政部门有关科室的人员,也有少部分是向社会公开招聘。被委派的单位主要是县级(含县级市)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公安、检察、、交通、工商、土地、教育等。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或保留在原单位不变,或划转到财政部门。工资和奖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发放或由财政部门拨款,所在单位发放。奖金来源一般为预算内资金,也有部分从有关单位收取的预算外收入中划拨。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控制预算资金的支出,防止跑、冒、滴、漏;保证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为地方开辟财源、增收节支;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纪,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防止贪污、挪用、转移资金,公款私存和公款吃喝等不法行为及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50性,杜绝虚假会计报表。从调查地区看,对委派会计人员均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山东章丘市对7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105个主要和重要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实行了委派。市财政局定期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市财政局注意维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对阻挠会计人员依法工作的单位负责人,由市纪委、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如果发现被委派单位有违纪行为,不仅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惩罚,而且单位主要领导人要负连带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成效明显:

1、预算外资金管理切实得到加强,收支两线泾渭分明。山东章丘市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收入全额上交,支出按审批计划拨付,结余由财政统一调控使用”的管理制度。1996年全市上交预算外收入2 900多万元,仅占应交数的30%左右。1997年实50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会计人负由财政局委派后,各部门、各单位按要求清理取消非法或不合理帐户共187个,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均能定期足额上缴入库。仅1997年1至9月份,各单位上交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就达7500多万元,上交数为应交数的100%。支出按审批计划共安排43O0万元,结余的3200多万元由市(财政)统一调控使用。

2、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财经法纪得到较好贯彻。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普遍得到加强,会计报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得到较好贯彻。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单位,发票使用正确率达100%,会计报表按时报送率达100%,会计报表数字准确程度达100%,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纪现象。

3、会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增强。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由于会计工作质量与会计人员切身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会计人员主动向单位领导人宣传、解释和维护财经法纪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情况多了,单位领导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弄虚做假等不良现象大为减少。

二、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地区主要有深圳市、上海市及四川遂宁市。深圳市的委派单位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包括投资管理公司、建设集团公司和物资集团公司,财务总监从全国招聘,招聘条件非常严格,除必备的条件和身体素质外,必须在相应企业担任过总会计师或财务、审计处长,具有8年以上财会专业工龄;有财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录取率在1%左右。考试考核合格后,还须报经确认,然后由投资管理公司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委派任命。四川遂宁市财务总监由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委派,财务总监实行聘任制,向社会公开招聘。上海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设想是,所有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的财务总监由董事会任命,组织部门认可,没有改制的企业暂不实行这个制度。

深圳市财务总监是由投资管理公司派往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之一,作为企业董事会成员,享受企业行政副职待遇。财务总监一般设专职,不得由董事会正副董事长、经营班子成员或总会计师、财务部长、审计部长兼任。财务总监的职权包括:(1)审核公司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并与经理共同确认其准确性后上报;(2)参与制定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公司各级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3)财务总监与经理联签批准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资金支用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4)参与拟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5)参与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6)参与拟订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7)参与拟订所属部门和二级公司的承包方案;(8)审核公司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9)每半年向国有资产产权部门报告本企业的资产和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对企业有关经营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财务总监的责任包括:(1)对上报的公司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与经理共同承担责任;(2)51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3)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4)对公司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5)实行财务总监与总经理联签制度后,因财务总监把关不严或徇私舞弊,造成失误或经济损失,视其情节轻重,追究财务总监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四川遂宁市财务总监作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定期向财政、国资部门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总监作为董事会成员,承担监管和服务的双重使命。

深圳市企业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在投资管理公司,党、团关系在所在企业,住房、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等由所在企业提供;效益工资和年度奖金由投资管理公司发放,款项从企业上交利润中专项列支。四川遂宁市财务总监的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均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放。

深圳市对企业财务总监实行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职别待遇和职务升降由市投资管理公司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定,企业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如有违法乱纪、渎职失职、造成重大失误的予以解聘。财务总监任职后接受市投资管理公司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考评结论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意见详细记载后装入本人档案,作为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为避免财务总监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产生利益关系,影响其正确履行职责,对财务总监实行定期轮换制,财务总监的任职期限视具体情况每两至三年轮换一次。

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没有实行财务总监制度以前,有些大型企业的法人代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机制,出现了一些惊人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后,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 [2]  下一页

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_会计论文 第五篇

合并财务报表;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

[摘要]目前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有三种基本理论,由于每一理论在规定公司集团单一会计主体时的界限不同使三种合并理论间产生差异。我国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以修正的母公司理论为宜,即将母公司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编制抵销分录时采用实体理论全部抵销的方法,以简化编表工作。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普遍建立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理论与实务越来越受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合并财务报表是视公司集团为单一会计主体,从公司集团的整体出发,反映整个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但是,在规定公司集团单一会计主体的界限时,却有着不同的观念,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

 一、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的内涵与特点

(一)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合并报表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报表只不过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其所侧重反映的是母公司或控股公司的股东在合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注重少数股东的利益和权益。鉴于此,合并资产负债表实质上是对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修正,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来调整子公司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损益表则是母公司股东净损益形成情况的报告,即按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费用项目替代母公司从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因而,它把合并报表的重点放在占统治地位的股权上,而把少数股权作为合并报表的次要目标。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特点是:

1.母公司在用收买法取得控制股权时,对子公司的净资产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平市价(即母公司取得股权日的历史成本)合并,对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则按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计列。该观点认为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并没有被购买,应该保持购买前的账面价值。

2.将合并净收益视为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不把少数股权列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将少数股权应享有的净收益份额列为一项费用。

3.对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若为顺向交易(下销)则100%消除,冲销合并净收益;若为逆向交易(上销),则按母公司应享有的份额比例抵销。

4.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即母公司的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子公司净资产公平价值的比例份额,作为母公司的商誉处理,少数股权不受商誉的影响。

(二)实体理论

“实体理论”是由美国莫雷斯。毛尼兹(Maurice Moonitz)教授首先提出的。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4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合并报表的实体理论》的著作,对“实体理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这一理论侧重于公司集团的全部企业,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它把公司所控制的资产与负债看作是不可分割的,对于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以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无论他们是属于多数股权还是少数股权。因此,在实体理论下,合并会计报表应该以整个合并实体的观点来编制。其主要特点是:

1.凡是该合并实体所能控制的资源,其计价方法都必须相同。

2.子公司净资产的列示,应以母公司购买股权的代价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账面金额的部分,在分摊给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合并商誉时,分摊的金额必须是各该资产负债账面值与公平市价之间的总差额。所以子公司的资产(包括商誉)和负债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论是母公司应享有的部分,还是子公司应享有的部分,一律按公平市价列示。

3.在实体理论下,少数股权净利被认为是合并实体总净利的分配,而少数股权也就是合并实体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子公司的净利和股东权益都应以全体股东的观点来衡量,以便将子公司的净利和股东权益以相同的方法分配给所有股东。

(三)修正的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

“修正的母公司理论”既不是母公司概念,也不属实体概念。该理论认为,合并报表反映的是将整个公司集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来看待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此理论下,公司集团的财务报表对所有事项的处理必须是一致的。这一理论适应那些隶属于几个集团或只是部分属于一个集团的公司企业。采用该理论,既没有形成单一的母公司,也不存在少数股权;既不存在法定支配权,也不存在单一的经济主体,仅强调能对经济和财务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的所有权。这一理论要求在合并报表中母公司所取得的全部资产与负债和少数股权的比例股份都要按照公平价值来反映,这一点与实体理论是一致的。其不同点在于对商誉的处理。“修正的母公司理论”认为商誉是母公司所取得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只应是母公司所支付的价款,决不应由少数股权承担商誉 

 二、对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的评价

通过对三种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差异的比较,笔者认为:

1.“母公司理论”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缺陷。

首先,“母公司理论”是以重要性原则为基础来建立的。该理论是假设任何报表都仅能满足主要利益团体的主要需要,而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全部需要。母公司理论的这种过分强调母公司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差别,将少数股东视作债权人的做法,违背了股份经济的“同股同权”法则。

其次,“母公司理论”把少数股权视为一项负债,这种观点有明显疏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4条中把负债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可见,公司发生的负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由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引起;二是需要以实物或劳务进行结算偿付;三是可以用货币计量。我们姑且把少数股权看成是企业合并这一经济活动引起的,并且也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但少数股权并不需要多数股权用其实物或劳务来进行偿付结算。这是因为,尽管少数股权在合并实体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多数股权任意宰割,但从法律角度考虑,少数股权在编制合并报表的公司中仍处于所有者地位,只是投资比例相对较小而已。除非多数股权决定对少数股权进行收购,否则不需要多数股权用实物或劳务来对少数股权进行偿付结算。因此,直接把少数股权视为负债,尚缺少必要的条件。

[1] [2]  下一页

关于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会计论文 第六篇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会计规范建设及执行情况的调查。在问卷设计过程中,调查组针对所拟调查问题的具体性质和内容,采取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询问方式。问卷调查是在20xx~20xx年间分批进行的,调查工作截止时间为20xx年8月31日。

本次的调查对象主要取自于会计实务界且在区域与行业分布上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人员。总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约为35%。考虑到问卷回收的因素,我们在调查中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邮寄调查两种方式。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对几个省、市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时进行的,共发放问卷350份;邮寄调查是在互联网上按行业随机选择对象进行的,共发出问卷2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范围涉及湖北(占32.38%)、湖南(占25.71%)、四川和重庆(占8.1%)等19个省(市);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主要是国有企业(占68.98%),也包括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少量的教育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调查的行业主要包括电信业、化工业、水利电力业、冶金业、采掘业及其他制造行业。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

(一)对我国现行会计规范总体状况的基本认识

1.对我国会计规范建设与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行会计制度全面改革以来,会计规范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回收的有效答卷中,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被调查者对我国会计规范建设和执行情况总体评价(由于篇幅限制,下面将各类表格及具体数据予以省略)。对会计规范建设情况的评价高于“一般”水平的比例达89.7%,对会计规范执行情况的评价高于“一般”水平的比例达86.28%,可见会计规范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在被调查者心目中总体评价比较接近,其中对规范建设情况的评价略好于规范执行情况。被调查者对于会计规范建设情况评价“很好”的比例不到1%,而对于会计规范执行情况评价“很好”的则为0,这说明被调查者对于会计规范建设和执行情况并不满意,同时也指出了会计规范建设和执行要进一步加大持续改革力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认为我国现行会计规范总体合理的比例为77.15%,总体不合理的比例为3.34%;会计规范总体能起作用的比例为86.19%,不起作用的比例为0.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被调查者对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设计以及可能起到的作用在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2.对会计规范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我国共颁布了16项相关的会计规范,我们对这一内容逐项列示,请调查者做出判断。在收回的196份有效问卷中,对于“您了解或者熟悉的我国现行已经颁发的会计规范”问题,超过50%的被调查者所熟悉的会计规范的顺序分别是《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贰ⅰ镀笠挡莆裢ㄔ颉贰ⅰ赌诓炕峒瓶刂乒娣丁贰ⅰ渡蠹品ā返取J煜と耸挥谐?0%的会计规范的顺序则分别是《总会计师条例》、《注册会计师法》、《行业会计制度》、《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具体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上述结果表明:一是被调查者对那些与企业会计实践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会计规范较其他会计规范熟悉;二是被调查者对通用型会计规范较特殊型会计规范如审计类规范、特殊行业规范等熟悉。

3.对具体会计准则的了解程度。会计准则是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您了解我国已经颁发的具体会计准则”这一问题,在收回的175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对具体准则的选择排序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1997~1998年最先颁布的8项准则中有7项排在前7位;2000~20xx年新颁布的准则较均匀地分布于中间位次,依次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收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易、固定资产、借款费用、存货、租赁、中期财务报告、投资、无形资产、建造合同和或有事项;1998年发布并于20xx年修订的投资准则排在第13位,它可能和投资准则的内容比较复杂以及企业实际投资业务较少有关,会计人员要理解和把握投资准则具有较大的难度;而目前尚未颁布的4项准则(应收账款、分部报告、每股收益、研究与开发费用)则排列于末尾。

(二)对所在单位会计工作状况的基本看法

1.对单位会计组织工作状况的评价。任用合格的会计人员是严格执行会计规范并保证良好会计秩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们设立专门的问题对被调查者所在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只有83.2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本单位会计人员全部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显然和《会计法》第38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被调查者所在单位会计人员主要是大专学历,其中约占94.58%的调查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是由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这表明会计人员素质结构有所提高。另外,约占73.81%的调查单位已经有人取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这说明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后,不仅为会计师事务所培养了大批符合执业要求的人员,也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专业人才。

2.对所在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评价。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调查者对所在单位会计工作状况评价超过“比较满意”水平的占84.47%,明确认为会计信息对单位发展起了作用的占82.3%,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质量程度比较高,对领导日常管理和决策较为有用。这些数据表明,被调查者总体上对会计工作是比较满意的。

(三)对所在单位会计规范执行情况的基本看法

1.对所在单位会计规范的普及与宣传情况的评价。绝大多数单位组织学习了会计规范,其中学习《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比例较高,分别占调查比例的92.65%和94.5%,高于学习具体会计准则86.5%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前两者的修订或颁布比较注重宣传、业务内容较全面因而容易受到重视。而学习具体会计准则的比例又远远高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学习69.85%的比例,这可能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并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关。就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后续教育基本方式看,“经常组织学习”和“集中突击学习”这两种方式较多,而采取的主要形式则是个人业余学习。

2.对所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评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贯彻落实《会计法》、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以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重要举措。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绝大多数比较重视,已经执行和拟订方案准备执行的比例达83.33%。大约有73.5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财务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建立健全及实施负责。这是由于被调查者主要是财务会计工作者,他们主要从自身看问题,自我的责任意识比较强,因而忽视了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问题。我们的调查数据还显示,约有69.04%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约有68.81%的单位设置了专门的稽核岗位。

3.对所在单位内部会计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情况的评价。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各项业务的多寡以及单位内部业务发生的频率与重要程度有关。譬如,货币资金通常是企业涉及面最广和最频繁的业务,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业务,许多单位建立得最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是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而担保、对外投资和筹资业务通常在企业发生的次数有限,并且即使这些业务发生了也通常是通过特殊授权方式进行的,因而不像货币资金等常规业务那样为人们熟悉和运用。

(四)对所在单位与会计规范建设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

1.对上市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运行状况的评价。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而设立的监事会和董事制度也是我国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相应的规则。被调查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监事会和董事在总体上发挥了实际作用的比例分别占回答者总数的53.55%和55.03%。这说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监事会和董事制度,但对于这两项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满意程度。此外,多数人认为应当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保证董事的合理比例。接近过半数的回答者为上市公司,他们认为所在单位董事人数设置应在3人以上。对于上市公司的董事应占公司董事总人数的数量比例,回答者选择“至少三分之一”的占49.24%,选择“不好界定标准”的占22.73%。这表明尽管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中已经有明确意见,但在被调查者心目中,对董事的具

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_会计论文 第七篇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  下一页

作业成本法在香港应用的调查分析_会计论文 第八篇

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回顾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了国外在调查作业成本法应用上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实证。我们发现,大量公司接触作业成本法的时间还不长;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规模上明显大于没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而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压力和作业成本法使用程度的正向关系以及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成本结构中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香港 成本结构

一、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应用,另一个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本文所讨论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许多学者都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Staubus,1971;1987a;1987b;Johnson,1988;Kaplan,1994等)。

技术上的变化使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而许多早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人工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种产品的毛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此外,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作业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文献中所调查的公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先进的国际制造企业;②会计师事务所的顾客;③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顾客。选择先进的制造企业是因为该行业里的企业被认为是高度自动化的,具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条件,其行业的产值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最能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进程度。后两者的选择主要从作业成本法的传播渠道入手,从专业的软件公司中购买有关作业成本法软件的顾客,以及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客户不但对作业成本法有所需求,并有进一步实施的行动。他们是了解作业成本法实施情况的最好窗口。

2、调查的反馈率、发放对象及调查方法

高的反馈率说明结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但一个国家的统计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国家或其它行业。

调查表的发放对象大多是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或者常务经理(工厂经理、产品经理、材料经理、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市场营销经理)。这些人熟悉公司日常的经营运作和财务制度,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比一般员工更具备了解作业成本法的能力,且具有实施一定决策的权力。

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邮寄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以及电话采访。当前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法(field study),针对有限的研究对象,采用邮寄调查方法可以从研究对象的横截面上提供深入的,且收集资料的成本较低。面对面采访或电话采访相对邮寄问卷调查具有更高的反馈率和言语上细致的沟通,更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调查的反馈类型

对作业成本法调查的反馈类型有如下几种情况:

通过对反应者具体的分类,一方面可以调查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新知识传播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重点调查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管理技术应用的情况,在同样拥有作业成本法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和未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成本结构、现行的会计系统、产品的多样性、竞争环境等特征方面的对比,来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哪些因素有关。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学术界很早就出现,作业成本法的知识也越来越被人熟知,但其实际应用并不广泛。Armitage和Nicholson(1993)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比例较小:加拿大为14%(1992),英国为6%(1990),美国在1991年为11%,1993年显著增加到36%。同样的,Teoh和Schoch(1993)发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Inners和Mitchell(1995a)的最近调查显示被调查的英国公司有20%采用作业成本法。

[1] [2]  下一页

员工股票期权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_会计论文 第九篇

 一、员工股票期权会计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公司向职工发行股票或者股权的参股计划已经成为企业职工报酬机制中常见的一部分。近年来这种计划不仅针对公司的董事和资格较老的管理人员,而且更多地开始面向一般雇员,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向供应商(特别是一些提供专业服务的供应商)发行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用来激励供应商更多地兼顾发行企业的利益。

尽管股权报酬机制已被广泛地应用,但是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统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规定股权报酬交易如何在会计上进行反映。相对来讲,欧美国家对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多,很多准则制定机构正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机构都认为对于股权报酬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加以反映。

在我国,近年来已有一些公司在进行雇员股权报酬激励制度的尝试。但是,由于国内的相关制度建设还没有跟上,在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会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空白,使得这种激励机制的发展受到影响。随着国内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研究如何在财务上反映这种交易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G4+1组织在2000年7月制定的讨论文件中指出:“股权报酬会计是对这样一种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这种交易里,一个经济实体以向另外的个体(譬如它的雇员或者供应商)发行本公司的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补偿形式得到一定的货物或者服务。”由该定义可以看出,股权报酬会计所解决的问题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首先,在交易主体的问题上,它所反映的交易是在一个经济实体同其他外部实体(雇员或者供应商)之间发生的,而不包括企业集团内部的股权交易。其次,这种交易的目的(即公司发行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目的)是为了从外部实体那里获得一定的货物或者服务而采取的一项补偿措施,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发行是以获得货物和服务为前提的。再次,所发行的不仅仅限于股票和股票期权,其他形式的企业权益工具也包含在这个范围之内。

当然,在这些不同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客体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一方面,由于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在确认的依据和工具以及时间问题上,有很多其他股权报酬方式未遇到的情况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上对员工股票期权激励问题越来越关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来对待,使得如何有效地反映这一经济事项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从我国企业的实践来看,股权报酬由员工向供应商的扩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才能实现。所以本文也以员工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报酬会计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员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上,要解决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确认、计量与披露。其中确认与计量是密切相关的两方面,也是一个经济事项从会计方面反映的最关键的问题,而披露是在确认与计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文主要从确认和计量这两方面来探讨。

 二、员工股票期权的确认

在员工股票期权的问题上涉及两个方面的确认:一方面是对员工股票期权本身的确认,另一方面是对向员工发行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报酬成本的确认。

 1.股票期权的确认

对于股票期权的确认,目前的争议主要围绕在这种期权究竟是负债还是权益的问题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权益和负债的定义分别为:“权益是指企业对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以后的净资产所享有的剩余利益。”“负债是企业由于过去的经济事项而承担的现有的义务,使得企业要将具有经济利益的企业的资源转移给其他个体。”[2]笔者认为,从权益的角度来看员工股票期权,员工在行权之前并不享有对公司净资产的要求权,所以员工股票期权不符合权益的性质。从负债的角度来看,负债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会引起企业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流出,一般来讲主要是指现金资产或者其他资产的流出。员工股票期权的行权将导致股票的发行,股票是一项权益工具而并非企业的资产,因此员工股票期权也不能被确认为一项负债。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除非改变现有的会计模式,否则在现有的会计理论框架中,无法把员工股票期权明确地归入某一种会计要素中去。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然而,在现有的会计模式之下,要确认并计量员工股票期权,就必须将其纳入现有的会计要素中,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益项目来处理,以相对地减少与现有会计理论框架的冲突。在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大部分西方国家也是这样来确认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价值变化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权益工具价值的变化不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即不会对损益表产生影响。此外,权益工具一旦被确认,就不会重新估价,而债务工具则可以进行重估。

 2.报酬成本的确认

在是否确认以及如何确认报酬成本上,有些人持有一种“无成本因此无费用”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员工股票期权,不需要企业付出现金或者其他资产,因此无成本,不需要确认费用。另外有些学者提出了“机会成本”的观点,认为当这些股票或者股票期权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授予员工的时候,就有一种以机会成本的形式存在的经济利益的牺牲。这里所指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把这些股票或者期权以市场价格出售给其他个体所获得的现金。

另外的反对确认向员工发行股票和股票期权为费用的理由是,当发行股票时,股数增大了,同时如果费用也被确认记入损益表的话,那么每股收益就会被双重减少。这种对每股收益的双重影响表现在:(1)股票的发行使得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数量(股数)增加;(2)由于发行股票和股票期权所换来的资源被消耗掉(形成的费用记入损益表)使得分子减少。与此相比,如果采用现金方式支付给员工,那么只有分子会受到影响而分母不变,这样的话,企业只要通过产生足够的收益就能补偿由于消耗掉这些服务所带来的对损益表的影响。

笔者认为,认为员工股票期权无成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忽视了在员工股票期权这种交易中,企业是为了得到员工的有价值的服务,才以有价值的股票或者股票期权作为回报。员工的服务作为企业获得的一种资源,是有价值的。只不过这种资源既不同于一般的股票期权交易中与期权相交换的现金,也不属于一般的资产范畴,它在获得的时候就立即被消耗掉了,它的价值体现在公司的产品中,直到产品出售以后才实现。为了衡量由于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发行所带来的企业资源的变化,必须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来反映这一交易。任何记入损益表的交易都代表着企业经济利益的耗费,当股票发行的时候企业所得到的资源也要在损益表中反映。而“每股收益双重减少”的观点只能说明,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实行员工股票期权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并不足以作为不确认报酬成本的理由。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员工股票期权的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必须对报酬费用进行确认。20xx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同意批准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新规则将要求公司把股票期权列入经营开支。与此同时,在美国,呼吁公司把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入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三、员工股票期权的计量

 1.员工股票期权的计量方法

员工股票期权的计量方法主要在于计量基础的选择。一般有以下三种可供选择的计量方法:

(1)历史成本。在一些国家,有的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股票,然后在员工股票期权行权时向员工发行。在这种情况下,以历史成本(回购股票的成本)作为计量股票期权的基础,把股票的历史成本和将这些股票出售给员工所获得的资金之间的差额作为企业发行员工股票期权的价值。

(2)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指在期权赠予日的股价与实际的行权价之间的差额。其中,赠予日的股价应该以当日股票的公允价值作为基础。

(3)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方法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用非现金资源交换企业权益工具的交易中。一般来讲,最能够代表公允价值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格。但是,也存在着另外的情况,就是当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时,可以采用期权的定价模型。在美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综合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笔者认为,历史成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这样计算出来的员工股票期权既不能反映股票期权本身的价值,也不能反映员工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实际上,股票回购或者股票的发行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转移,并不牵涉到损益表的变动。但是,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当用来与所发行的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相交换的资源(员工提供的服务)被消耗掉时,会引起损益表中项目的变动。因此,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是不合理的。

[1] [2]  下一页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浅探_会计论文 第十篇

一、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从宏观上把握以下三点:①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②以逻辑起点为连接环,归纳会计理论体系应包括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分类;③建立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确立各种理论的功能的配合与互补。适当的逻辑起点是“纲”,合理的内容是“目”,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纲目并举。

1.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近十年来,不同学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会计理论具体构造形式。从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来看,有目标决定论、本质决定论、对象决定论和资金决定论等几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中目标决定论在我国的影响最大。

目标决定论中会计目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外在性。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目标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即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会计特征和会计技术水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又总是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会计目标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会对会计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西方目标决定论主要受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和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影响,强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业务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旨在建立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核心的会计理论体系。而我国现阶段会计目标论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决定会计假设、会计准则、会计对象和会计技术的基础,并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会计基本目标。我国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系统理论体系”,而西方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信息系统理论体系”,两者显然不同。考虑到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以什么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呢?我们认为,会计环境适合作为逻辑起点。会计的存在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作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以《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的制定过程为例:1988年5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认为应为金融工具制定一个国际间协调的会计准则。同年6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的专家组成的项目委员会。该委员会力图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金融工具的定义及范围,进而探讨金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

由于近几年金融工具发展迅速,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有关理论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1988年项目委员会开始运作,虽然于1991年9月和1994年1月两度公布《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征求意见稿)》(ED40、ED48),直至1996年初正式《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但有关理论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可见,会计环境在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主义辩证唯物论,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体现:①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对会计理论的形成及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的每一次改革和深化都影响着国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理论及会计行为上。②法律道德的影响。它包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它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不仅带来核算手段的重大进步,而且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管理机构、会计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广泛影响。④内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内部环境有如下特点: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逐步向股份制企业发展;企业逐渐成为外向型经营管理企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各种经济联合体层出不穷;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变为以经济调控为主,辅以行政、法律手段;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可见,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会计理论。

2.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一切行为活动都需围绕会计目标进行,并为实现会计目标而服务。因而,会计目标理应处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①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会计目标表明会计应做什么,会计准则表明会计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②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的可靠的财务信息。③提供关于企业基于营利活动而产生的净资源(资源或义务)变化的可靠信息。④提供有助于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信息。⑤提供有关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变动的信息。⑥提供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报表的其他信息。

我们可以大致作出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体系框架图:

现就以上的框架图作出两点说明:

(1)会计理论体系分为四个层次:会计环境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中介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其中,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本质、目标、职能、对象、要素、假设、信息质量特征等;会计中介理论亦称会计准则基本概念理论,类似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桥梁;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等。

[1] [2]  下一页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kuaijishenji/83043.html

《与网上财务信息相关的审计准则介绍_审计论文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