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审计

对成本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_成本会计论文五篇

2022-01-18

会计审计】导语,大家眼前所阅览的本篇文章共有29346文字,由时伟明尽心厘正之后,发表于范万文网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分配是指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主要是指劳动力、资金或资本、生产资料等资源的分配。是以分工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按比例进行的物质条件。不论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如何,只要该社会的生产是以分工为前提的生产,就必须按比例配置经济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按比例进行和发展各类生产。通常所讲的分配是指社会新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分配。表现为社会产品在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之间分割和占有,是人们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这种分配既是价值的分配,又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分配;既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既要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

对象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uì xiàng,常有两层意思,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或特指恋爱的对方等含义。对成本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_成本会计论文五篇感谢阅读,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对成本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_成本会计论文

本文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初步探讨,工业革命导致成本会计的产生,其理论与方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相对的分支学科,需要有一个理论结构,借以建立统一的逻辑推理体系。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以成本会计假设为前提,围绕成本会计对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对象、原则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解释、评价、指导和完善成本会计实务。

我国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1. 成本会计目标

1.1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成本费用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1.2具体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

1.3终极目标。WWw.0519news.Com就是进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2.成本会计假设

2.1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2.2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2.4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对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2.5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公正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3. 成本会计对象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

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

4.成本会计原则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4.1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4.2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4.3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望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4.4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者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资源。

结束语

成本会计目标属于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

第二篇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_成本会计论文

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定义

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对会计主体拥有和控制的人力资源在其招募、开发、使用、等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方法。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的人力资源必须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这里所说的“拥有或控制”指的是对人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的拥有或控制,并不是对其人本身的拥有或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会计主体发展、核算与管理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全部人力资源,既包括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包括其他人力资源,如一般的技术工人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职能是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

2.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但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多数国家的多数企业关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就只有员工收入的纪录。

2.1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新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安置成本等。录用安置成本是指从录用、分配、安排到特定职位或场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等。

2.2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是企业为了使新招聘的人员熟悉企业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规章制度等)、达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和为了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而开展的教育、培训等工作所发生的支出。WwW.0519news.COM

2.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指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从事劳动的过程中,为补偿或恢复其体力、脑力消耗而直接或间接地向劳动者支付的费用。

2.4人力资源的替代成本 人力资源的替代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或开发替代者来替代在既定职位上的人员或所雇佣的人员时所发生的成本。

2.5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事故保障成本;退休养老保障成本;失业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是指指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如疾病、生育、死亡等)引起不能坚持工作而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医药费、产假工资、丧葬费等。

目前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历史成本法,这种方法把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二是未来收益贴现法,这种方法把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税后利润分配时,人力资本应占税后利润的份额=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净资产),人力资源享有的税后利润=[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净资产)]净利润。

例[1]:宏远公司20xx年末拥有资产200000元,负债40000元,当年净利润20000元,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10%,于是我可以算出:

净资产=200000-40000=160000元

企业净资产利润率=20000÷(200000—40000)=12.5%

人力资本=(200000-40000)×12.5%÷10%—(200000—40000)=40000元

人力资源享有的税后利润=[40000÷(40000+160000)]×20000=40000元

相比起来,未来收益贴现法更能让人接受,因为它能反映人力资本的本质,符合现代理财学关于资本在内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收益的贴现理论,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并有科学的管理依据对管理者及所领导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激励。

3. 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相比起来,西方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之久,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模式还存在漏洞,其一般的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这些方法只是偏重于货币计量,并且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仍需调整和改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从账面上确定人力资产的取得、开发和重置成本,并没有反映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

(2)人们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观念相对滞后。将非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把人力资源看作资产很多人难以接受,人的价值似乎永远只能反映在人的心中,只能反映在其业绩上。另外,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成本不够重视,没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以下几个方案来解决。

(1) 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统计、评估系统。各企业、各单位均需全面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由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存档。建立人力资源统计、评估系统,有助于处理审计、验资时涉及到的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这样的职能细化也能使总体成本降低、效率增加。

(2) 鼓励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完善用人机制,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仅占工资总额的1.5%),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予以资本化,需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此外,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等待遇,同时还应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不管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实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实施能有效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实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有利于国家全面的、准确的统计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很好的分配人力资源,更好的发挥员工的特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尚未成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

第三篇 现代成本会计研究_成本会计论文

传统的成本会计可以说只是狭义上的成本会计或叫成本核算会计。而现代成本会计所涵盖的内容及大丰富,下面就其不同内容进行分别阐述:

一、狭义的成本核算所遇到空前地冲击

随着企业生产逐渐向自动化发展过渡,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质量。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面对企业新生产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技术与方法也必需加以改进,否则将会导致计算数据不准确,提供给领导决策层的数据会造成误导,使决策只片面追逐产量、低材料成本等,而不能科学的综合出产量、成本、质量、效益等因素的最终关系。

二、环境成本已成为成本会计的一项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于以往企业对环境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因此,环境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企业对环境负责的行为,而为了使企业能够具有这种自觉的责任感并且实际地担负起这种责任,就应该把在维护、治理和改善环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统统计入企业成本中。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定义、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的处理等。

三、信息成本成为企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本

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认识的加深,信息商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商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WWW.0519news.cOm我们在感受到信息生产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感受到信息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信息成本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信息向人类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因而信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应当是活化劳动费用。k.j.阿罗认为,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一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二是信息成本部分地表现为资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成本;三是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四是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四、战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

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

战略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人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面对上述局面,企业成本会计应当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一、对成本会计人员及办公硬件的保证

成本会计人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应当强调的是,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二、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

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动型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于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关注企业流程再造、产品重新设计等方面的机会,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在对环境负责的同时,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1.要开展产品寿命周期设计,开发绿色erp管理系统,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绿色观念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及回收的全过程和整个行业,追求企业和环境整体效益的最优化;2.要付诸实施,包括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选择适当模式、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等。

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成本主要发生在信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信息运作两方面

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成本核算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在企业内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信息生产的相应劳动工具。目前,企业一般将所购买计算机硬件列作固定资产。对于因购买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则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由于这些资产都与信息的生产有关,都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为了对信息成本单独核算,宜将硬软件列作“信息资产”加以处理,同时设置相应的“信息资产摊销”科目对硬软件损耗进行摊销。

四、将战略成本会计具体应用到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企业售后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

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战略成本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实施战略成本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四篇 《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_成本会计论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教育主要应该是能力和品德的培养,而不应该仅仅重在知识的灌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一个学生只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学会知识,一个是提高能力。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深入掌握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未来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也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经济效益,更加强调科学管理,而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财务与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wW.0519news.coM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强化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成本会计学》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在高等教育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成本会计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求学生理解企业中不同的生产特点、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对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并根据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专业知识。成本会计实验是《成本会计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验证、掌握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能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深化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会计学实验教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了,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方案、实验素材等,实施效果比较好。但作为会计学专业骨干课程的《成本会计学》却没有如此幸运。《成本会计学》至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部分高校所进行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在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用层次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成本会计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实验教学则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课程实验是结合课程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同时也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要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学习中增设实验教学时数,但限于《成本会计学》课程本身教学时数就偏少(48学时/学期),再加上实验教学时数更在其中只占极小的比重(4学时),实验效果并不太好,实验目的很难达成。

2.成本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已经形成比较统一、完整的课程体系,但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目标、严格的教学计划、完整的教案和配套齐全的实验教材。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成本会计实验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在讲完某一个理论、方法之后,通过一种大型的作业形式完成该部分内容的练习的方式,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案和教材,无论从教学时数、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方面都与实验教学要求相距甚远。

3.成本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改革,出版了一部分实验教学用资料,但大部分实验教材局限于各种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单一应用,较少有综合性案例练习;同时几乎所有教材都仅有成本核算部分,完全没有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成本考核等相关内容,成本实验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验证、计算等阶段,对如何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问题完全没有涉及到,没有起到提高学生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其管理能力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4.成本会计实验项目层次较低,实验内容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有极少量的综合程度较低的综合性实验,而几乎没有创新设计型实验。另外由于现阶段成本会计理论教学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无法反映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相对应的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内容也未能与时俱进,指导学生依据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实施较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战略成本管理等。

三、基于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以内容创新为基础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学》课程内容有很密切的关联。成本会计的知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有的《成本会计学》课程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繁多,而学生由于完全没有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容易理解,往往造成各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但很难把握单个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掌握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体系,使之应用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践。为使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通过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实践,必须重新构建《成本会计学》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使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目标。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可划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成本会计总论,主要提供成本会计概念基础;第二层次是成本核算程序和一般要求,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层次是成本核算基础,是第二层次成本核算基本框架的具体化,也是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这一层次详细介绍成本核算基本框架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等;第四层次是成本计算方法,是第三层次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应用,包括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而采用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适应企业为简化成本核算或加强成本控制目的而采用的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为适应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和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要求而采用的作业成本法等;第五层次是成本报表的编制,是成本信息的报告过程,在为财务报表提供其资产计价和损益计算所需的成本信息的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其进行成本和成本考核所需的成本信息;第六层次是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针对成本会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应分别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或将其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完全掌握成本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并能熟练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内容可采用纯理论讲授的方式,传授学生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及一般要求。

2.将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第三层次、第五层次和第六层次可将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教师在讲解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其中第三、第五层次可采用验证型实验的方法完成,具体解决某一种基本方法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第六层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根据一些典型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有代表性的成本控制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熟练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等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3.通过课程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第四层次的内容可采用综合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方式完成。其一,由教师讲授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恰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全部程序,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比如这一层次内容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类法等。其二,教师介绍企业的基本概况和管理要求,给出一些基础数据,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自主设计企业成本核算的全套程序,并完成成本计算过程,比如这一部分内容的作业成本法。为保障以上基于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效果,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首先,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实验课时数。无论是院校领导,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教学时数上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成实验教学目的。在目前《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在下半学期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实训》(32学时),完成综合型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完成第六层次的教学任务。其次,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目标,编写一套与实验内容密切配合的实验教案,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调研,编写一套涵盖各层次实验的实验教材,尤其是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素材的编撰,应能体现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能使同学们通过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教学,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管理者角色,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第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的质量受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影响很大。目前的实验课程主要由专业教师指导完成,虽然我们的教师理论水平很高,但由于专业教师中大部分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实践、管理要求都只有理性认识,在指导学生完成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时只能纸上谈兵,不一定符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对该部分实验的指导工作、实验目标的完成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除了配备责任心强、有理论功底的实验指导教师外,还应该选送实验指导教师去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活动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同时搜集整理实验所需素材,编撰一套高质量的实验教材。

总之,未来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创新要以内容的重构为基础,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设计、教材的编撰等多方面入手,运用多层次的实验手段,由一支有经验、高水平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完成,培养一代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第五篇 环境素质培养与成本会计研究性课程改革_成本会计论文

一、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现状

成本会计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经历1880年至1920年的奠基期后,逐步从普通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一门的学科。二战之后,成本会计逐步形成了以事前、事中与事后成本控制的相对完善的理论与应用体系。该体系能够达到三个目标,分别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与给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但现代成本会计发展却非常缓慢,除了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作业成本法之外,成本会计的很多方面都渐渐地落后于实践,特别体现在教学方面。综观国内成本会计教材,多数的篇幅都在讲解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除了作业成本法解决了成本核算准确性与深入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问题之外,其他内容都未将现有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来。尤其是环境保护素质的培养并未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引起工业企业污染的源头主要是物质资源未充分利用所导致的,而成本会计对资源消耗记录、归类与控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实效上讲,在我国已经确定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国策,将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纳入工作日程的大背景下,虽然成本会计在对学生环境意识培养上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成本会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契机

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物质流成本会计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物质流成本会计产生于德国,是由德国阿鲁克斯布鲁克研究所于1992年开发的环境成本会计的一种核算方法。沿着物质流向进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核算出流向产成品的物质的成本,还可以核算出各个工序形成废弃物的物质的成本,进而找到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控制盲点,为企业减少损失浪费提供科学依据和控制线索,使企业在降低环境负荷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wWW.0519news.coM国外对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定义为:用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来记录追踪企业投入生产的所有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的人工费和其他间接费用的流向,以此数据为基础,评价不必要的物质资源损失浪费成本,以期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目的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物质流成本会计自开发以来,在德国企业中进行广泛试验并取得成功。1996年,德国联邦环境部和联邦环保局总结了一系列案例研究成果,颁布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手册,以加大推行力度。1999年,日本经济产业部委托产业环境管理协会进行环境工作发展促进调查,国部克彦教授和中岛道靖教授对德国发明的物质流成本会计进行详细研究后,于20xx年导入4家企业获得成功。20xx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部发布《环境管理会计指导手册》推进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应用。20xx年与德国、英国和美国组成mfca联合协作组织,20xx年开始向日本全国普及。20xx年日本向iso国际标准化认证组织提出mfca国际标准认证方案。到20xx年为止,日本企业导入mfca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国内学者肖序等对物质流(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进行了介绍与研究,但转化为教材并进行教学实践在国内尚未得到尝试。

三、成本会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基本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物质流成本会计部分教材编写、实训模块设计、研究性学习模块设计与试验阶段内容和考核设计。具体内容包括:①增加物质流成本会计到成本会计教材中。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概念与发展历史、作业单元的划分、正负产品的价值、物质流动记录、物质资源损失的计算以及物质流信息披露。②实训模块设计。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解,选取一家污染型企业的资料作为物质流成本会计实施的基础,并依据该企业资料设计实训所需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实训内容包括三大模块:资源损失的计算。使用excel设计样本企业的年报与相关投入物质资源的数据资料,让学生进行资源损失的计算,并影响资源损失的因素;物质资源投入产生。同样使用excel设计出样本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要求使用dea工具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并得到研究结论;定额管理设计。根据以上两部分结论,结合样本企业具体资料,要求学生进行物质资料消耗的定额设计。③研究性学习模块设计。除了给出既定条件下的实训外,本部分主要给出某个企业的背景资料,要求学生具体该企业在环境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本会计能够起到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④实验性教学与评价设计。由于该部分在以前的教学中没有设计,本部分设计约3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1节课讲授、1节课实训与1节课考核。内容要较实际,对外培训内容要少,主要考查学生的反应与接受程度,以备后续教学改进。

2.实施方案。①查阅国内外物质流成本会计与低碳意识教育相关文献,然后进行集中讨论,确定教材内容与实训内容,并讨论出详细提纲。②根据提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工,分头撰写教材内容,并定期进行交流,汇总所写内容,并讨论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对培养学生的环境素质提供帮助。③汇总教材,进行统一撰稿,修改后交由专家进行评审,之后修改定稿。④依据教材内容,课题组选择徐州一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污染企业作为实训资料来源,并对该企业的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生产工艺、定额计算、差异处理以及对废弃物的核算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实训的资料,包括:作业单位中心确定、每个单位中心的资源投入产出、计算每个作业单位的资源损失、计算负产品的价值以及进行报表列示。⑤针对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训后进行总结,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对实训结论进行讨论,重点探讨成本会计在环境控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一名成本会计人员应具有怎样的环境保护意识。⑥课后给学生留研究性学习内容,一周后提交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陈述。⑦综合教材内容与实训结果,对一个年级的讲授与实训情况进行总结,并撰写相关教学论文,对下一次讲授与实训提出修改意见。⑧对教材与实训内容进行持续修订,最终形成定稿。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kuaijishenji/1892.html

《对成本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_成本会计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