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_农林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教育论文】导语,大家眼前所欣赏的此篇文章共有40548文字,由朱成伟细致修订,发表于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农林,横县百合镇宣传委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学科(subject)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_农林学论文五篇欢迎大家收藏,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_农林学论文

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

20xx年全国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方向与重点。

随着数字信息环境的形成,依托于网络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ili)逐渐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全国农林高校oili展开调查,研究目前oili发展的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切合我国农林高校oili实际情况的建议与策略。

1 我国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现状调查

1.1 我国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平台网络调查

由于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由各高校图书馆承担,因此,本调查的所有数据,均通过逐一浏览图书馆网站直接获取。

调查采用网上浏览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xx年8月6日至11月13日。

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主页上的“中国大学”,选择“农林类”,链接各高校。调查说明本次调查对象为批准的45所本科层次部属和省属高校,按照上述调查方法成功链接44所高校图书馆主页,1所主页在调查期间始终未能链接上。

1.2 我国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的基本情况

笔者就农林高校图书馆是否“有无oili平台”、“有无采用网络教学系统”、“教育服务的内容范围、类型与分层结构”、“信息资源类型”、“有无采用网络交流互动技术”、“资源揭示深度与开放程度”、“个性化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网络调查。wWW.0519news.com调查结果如下:

(1)有36所高校开展了oili的相关内容,占据调查对象的80%。9所“学院”未能调查到oili有关内容,其中1所网页在调查过程中始终未能链接上,8所或没有的图书馆网页,或学校机构设置暂没有图书馆部门。仅有7所高校整合了文献检索在线教育系统,没有一所高校设有oili平台或采用webct、blackboard等网络教学系统。表明农林高校oili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不系统规范。

(2)10所高校在一级类目组织提供教育检索入口,其他高校多散见于二三级类目。教育内容多为资源与服务介绍、检索技巧培训,20所高校教学内容可在线学习或者提供课件下载,2所高校限制ip登录,仅有14所高校提供了资源评价与利用有关方面的教育服务。

(3)11所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专业重点及特色自建了专业学科导航,14所高校图书馆外链了calis重点学科导航、cashl或方略知识管理系统,合计共22所,占调查对象的49%。13所高校设有学科馆员制度,提供学科服务。表明高校已开始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组织类目,构建oili的知识导航。

(4)29所高校图书馆网页提供了用户与馆员的交互功能,如电话、e-mail、虚拟咨询、读者留言、在线、rss(微博)vod点播、oa、剑阁等单种或多种形式的同步与异步交流互动,但没有用户之间的交互功能。

(5)14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因特网的相关资源链接,22所高校提供特色资源和个性化服务,经过过滤整合的资源无疑有益于提高用户的学习兴趣,增强oili的实用性。

2 我国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用户难以找到统一入口,教育内容分布零散

目前农林高校图书馆网页均未建设oili平台,教育入口多以文检课教学、网络资源、读者须知、本馆介绍、读者指南、学科导航等形式命名,散见于二三级类目组织,仅有华中农业大学及湖南农业大学在图书馆网页教育上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用户难以寻找到统一入口,必须多次点击链接层层深入,这在无形中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增加了用户寻求所知的难度。oili内容主要体现在文献检索课程和单纯的数据库讲座培训课件,教学内容没有系统规划、覆盖面狭窄,组织结构不严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用户接受的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片面、零散,用户虽然接受了信息素质的部分在线教育,却仍对信息素质的内涵没有全面的认知。

2.2 缺乏资源利用与评价教育,用户不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纷繁杂芜,在浩瀚如烟的信息世界用户需要具备信息评价能力,批判的、选择性的选择所需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在调查的45所农林高校图书馆中,仅有14所高校开展了信息资源利用与评价的在线教育,9所高校进行了信息法律、信息道德的介绍,普及面较低,不能引导用户合理合法的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oili应当增设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评价的有关内容,指导用户如何利用信息源,使用户对重要信息及前沿信息有高度敏感性和深度把握能力,在产生信息需求时,能主动查找信息、利用信息[1]。

2.3 教育对象单一,受众面狭窄,不能提供特色服务 目前我国高校农林图书馆的oili大多仅面向在校本科学生及新生,在校信息素质教育对象单一,受众面十分狭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各类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调查中只有不到10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生、教师或馆员提供oili,而教师、馆员既是受教者又是施教者,他们是学生及图书馆读者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要求教师、馆员自身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对此用户群体的oil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2.4 载体形式单调,教育内容更新缓慢

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的载体形式比较单调,多以ppt、word、pdf等格式文档或在线网页教育为主,内容生硬、枯燥,缺乏可视性、生动性,难以调动用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查显示仅有11所高校提供在线视频音频浏览,且内容多体现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只对图书馆的资源及使用进行简单介绍,难以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用户的学习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信息的价值实现取决于对其及时地把握和运用,因此信息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2]。调查显示,虽然部分农林高校图书馆有oili相关内容,但更新缓慢,个别高校更新日期还是20xx年,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3 改建我国农林高校oili的建议和策略

3.1 完善oili平台建设,开展人性化服务

针对信息素质教育入口分散的状况,各馆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完善oili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具有推送和检索功能的oili平台,从用户适用的角度对平台主要内容、组织形式与平台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建设:

细化读者层次,建立特色教育入口,针对各类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服务。如南京农业大学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了“欢迎新同学”入口,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介绍了图书馆布局、图书馆藏及读者使用方法,新生阅读图书馆网页通过入口即可对图书馆的使用一目了然。

针对各学科专业不同层次水平建立主题导航。如新生面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感到无从下手,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将馆藏资源按用户需求分为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标准等,云南农业大学将电子资源分为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新生可以按自己需求点击进入。对于非图书馆工作人员或者科研人员来说,普通用户并不清楚科技查新、原文传递等信息服务的具体内涵,很多用户依赖于公共搜索引擎寻找信息资源,查新查准率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介绍的网站导航,对读者进行层层引导,使更多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简单的在线测试系统。如福建农林大学的“20xx级新生入馆教育”在线题库、在线考试系统,一方面使用户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目的,增强其发展信息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地测量与评价,可以准确地掌握用户信息素质所处的状态,调整教育课程的内容,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促使用户朝着有利于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方向发展[2]。若在线测评系统能够实现互动功能,使用户间通过在线交流讨论协作学习,则更能实现个人隐性知识的转化。

3.2 深化信息素质通论教育,拓宽oili内容

国内外oili的侧重面不同,国外主要侧重信息素质通论的教育,重点讨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国内则主要偏向于各论。尽管多数学校开展了oili,但是是注重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并没有开设专业信息素质课程,内容多以介绍馆藏为主,仅包括图书馆简介、读者指南、馆藏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教育模块,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技能为主,信息素质涵盖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单调。这样的教育模式优点是有其实用性,但不适于用户的进一步自我深造,也不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教育。因此各馆应完善教学模式,将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和信息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开设专业信息素质教学课程,加强信息素质理论教育,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用户信息素质的真正提高[3]。

3.3 推进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为教研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重心已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践领域,各国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与途径[4],开展了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目前,在美国、加拿大等信息素质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与专业课程整合的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比较普及。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是将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教学有机整合进(学科)课程目标,使用户既能学习学科内容,又能有效学习信息素养知识,培养用户完成课程所需的信息素质能力。

随着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渐成风尚,网络成为课程整合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平台。这表现为图书馆员与院系教师合作开发的基于学科课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大量涌现,并深受学生欢迎[5]。美国依阿华大学的twist项目历时3年,旨在支持和培训院系教师将依阿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到各种课程,参加人员包括教育技术人员、图书馆员和相关院系教师。自1997年以来,创建了500多个基于学科的在线课程指南[5]。马里兰大学的世博会荣誉课程,在webct网络教学系统基础上,以图书馆世博会馆藏为信息资源,与建筑学院教师合作,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6]。

农林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但针对本校专业重点及特色自建专业学科导航的高校仅有11所,拥有学科馆员的高校有13所,将oili融入信息用户的专业课学习的高校仅有浙江农林大学1所,缺乏与院系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对此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整合式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大学生信息用户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加强馆员与教师、科研人员、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利用馆员对口的专业学历背景,设立学科馆员制度,增强对教研活动的学科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后台支撑和信息资源。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在线培训,共建基于学科/课程的oili导航,提供精品课程下载等,实现个性化信息教育,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林高校oili与专业课脱节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农林高校的整合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3.4 丰富oili教学资源,通过合作加强共建共享

我国农林高校图书馆oili大多建立在自有资源基础上,很少与他校合作,大量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我们应当加强不同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避免重复建设,建立一个整合各种特色资源、学科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oili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7]。在各校之间广泛开展基于图书馆联盟的oili,如calis的专题特色数据库[8]及calis开展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内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oili统一平台,同时也要注意信息法律、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

第二篇 浅析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_农林学论文

论文 摘要:为解决林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适应林业产业化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了通过职教集团拓展服务平台、高等林业职业 教育 与林业产业化衔接、深化与林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 合作等有效服务途径,达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企业“共赢”。

论文关键词:林业;职业教育;产业化;职教集团;对接

林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生态、 经济 )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由结构合理、多条产业链组成的产业体系。国家关于大力 发展 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林人发【20xx】76号)是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促进林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林业建设者整体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 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坚强柱石

(一)湖南林业产业化现状

林业产业已经发育成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到20xx年底,湖南省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86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8.47%。有林地面积达到1.48亿亩,森林覆盖率53.67%,活立木蓄积量3.23亿立方米,油茶林2000万亩,年产茶油8.9万吨,毛竹1068万亩,立竹15.35亿根,国有林场177个,经营面积1163万亩,森林公园63个,国有苗圃97个,经营面积5.89万亩,均位居全国前列。WWw.0519news.cOM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林业产业化系统,20xx年湖南省林产 工业 总产值为319.76亿元。林产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人造板429万立方米,木竹浆纸116万吨,木竹地板(含强化地板)1442万平方米,松香等林产化学产品2.8万吨,林药加工产品3.94万吨,森林食品加工30万吨。

总的来看,湖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但是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从横向比较,相邻省区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区发展更快。从省内来看,林业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够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还不够高,与林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适应。其突出问题是:(1)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不快。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5:27:18。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主要用材树种结构上,松、竹、杨、优良阔叶树种供需偏紧,而传统树种杉木相对过剩。经济林品种上,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人造板、木浆造纸、家具制造、松香加工等主导产品发展滞后。(2)投入不足。由于缺乏对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必要扶持,不少企业靠原始资本缓慢积累,规模小,缺乏技术改造能力,产品多年一贯制。全省规模以上的大型林产加工企业只有8家,家庭作坊式的较多。全省林产品中,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仅4个。 (3)政策不配套。一方面,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政策、木材和林产品运输政策等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法律 法规滞后;另一方面,有些现有政策还未落实‘特别是林业决定和我省贯彻意见规定的多种优惠政策兑现较少。(4)对农户带动能力不强。湖南山地面积大,但农民从林业生产中获得纯收入仅28.44元,仅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无法带动广大的农民致富。

(二)湖南林业产业化需要高技能人才

(1)林业产业化需要掌握 现代 林业生产技术与操作,能运用现代林业生产工具从事林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林业生产者。实现林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林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安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林业生产者。(2)林业产业化需要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林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而林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林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3)林业产业化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林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林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体化经营,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林业生产,增加林农的收入。(4)林业产业化需要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拉长产业链条的农产品加工者。实施林业产业化,要使林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林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这些都需要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三)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坚强柱石

湖南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林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林业相配套的林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林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林农,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湖南林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林业产业化企业已经成为应用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亟待拥有一大批有理论、有文化、懂技术、肯奉献的新一代知识型技术工人。而高等林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顺应这样的 历史 潮流。   二、高等林业职业 教育 与林业产业化对接

(一)依托职教集团,深层 发展 高职林业“工学结合”,适应林业产业化 企业 需要

以湖南省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了以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为前提,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突破口,以专业调整与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和谐礼会为宗旨,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湖南省首家农林类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将充分发挥涉农专业、师资、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以及生态文化建设与新 农村 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集团以项目为载体,深化“工学结合”,推进产业对接,推进实验实训资源共享共用、教师互派与培训、合作申报科研课题、教材开发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和技术推广、组织体现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的新课程开发等11个方面的内容。

林业职教集团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集群体优势及各自特色之长,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信息汇聚、人才互补、 科学 研究与资源整合功能,出现了很好的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与林业产业化企业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试点与普及、课程设置、顶岗实习等问题进行了与探讨,其主要目的是想破解“工学结合”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以增强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就业能力培养的力度。该院在积极改革与探索“工学结合”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实现林业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

1.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

林业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之间双边合作变成职教集团与多个企业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这可大大降低单个学校与单个企业单独签约合作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另外,企业与职教集团的合作由于有职教集团整体实力和信誉作保障,可以大大增强校企合作的可靠性。因为在职教集团内部建立起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协调机制,所以一旦集团个别成员与企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或分歧,职教集团可以出面予以协调,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合作的协调成本和监督成本,及时化解合作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2.发挥校企人才互补功能,促进人才提升与共享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就业市场,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组织他们到企业去锻炼;而企业是用人单位,有用人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有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工学结合”决定了由企业与学校联合组成的职教集团具有很强的人才互补性。如何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人才互补功能,对于提高校企双方人员的素质,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创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服务模式,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

在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由主导,加强院校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服务区域 经济 与行业发展,建设“生态湖南”,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我们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最佳选择。发展品牌林业是促进传统林业向 现代 林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林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林业增效、林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利用职教集团的师资和设备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工就业培训,近3年来衡阳农林职教集团培训花卉、种苗、组培、果蔬栽培、食用菌栽培等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次,职业资格证培训3000多人。特别是“松木乡高效大棚草莓技术培训班”效果突出,已成为衡阳市石鼓区松木乡农村经济的新亮点,20xx年配合衡阳市、农开办、移发局开展的两期“优质西瓜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500余人,其中200多人已成为种植专业户或示范户,在衡阳市周边形成了以西瓜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xx年该职教集团和衡山县签订院县合作协议,并将“衡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交由集团经营,目前职教集团已对园区经营做出了整体规划,以油茶苗木培育为突破口,兼顾果蔬花卉产业,3到5年打造湖南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园、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另外蛇类、牲猪、三黄鸡养殖,油茶、毛竹、藤茶、象牙笋栽培及加工利用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正逐步应用于实践,将丰富园艺产品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普遍关注、影响较大的技术难题,职教集团组织班子,集中精力和力量集体解决。如20xx年特大冰灾,给湖南林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为了尽可能减少农业化产业企业损失和尽快恢复生产,职教集团积极配合湖南省林业厅选派精干专家到衡阳、郴州、邵阳、常德、益阳、岳阳等地区开展抗冰救灾工作。职教集团l0多名专家深入各地市灾区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受灾群众开展减灾自救工作,对林地清理、林木修剪、综合利用、病虫预防等救灾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指导。为了使灾情损失降到最小,职教集团还与湖南省林业厅、衡阳市等部门合作印发《湖南林业科技救灾实用技术手册》、《衡阳市农村移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等系列专题资料10000多册,并在相关地市开展了专题培训,培训2000多人次。在减少林业化产业损失、预防次生灾害和生产自救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 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研究_农林学论文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源动力;当代大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经历、就业压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道德情感方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缺失,导致道德行为的弱化。提出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亲情教育、友情和爱情教育、尊敬师长教育、热爱专业与职业教育、热爱祖国和家乡教育、热爱自己的生命教育,以提高各方面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生;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xx)2

情感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1]。

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失恋而不顾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选择自杀;因老师在考试上不通融而厌学逃学;因学校管理严格故意破坏桌椅;考试作弊因同学不配合与朋友绝交;还有的学生因为攀比、自卑等因素影响,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的辛苦劳动,沉溺于网吧、台球社、饭店等娱乐消费场所,肆意追求手机、染发美容等享受,而有的学生公然在宿舍里同居,甚至有的学生出于经济需要走向沉沦和犯罪等。上述这些学生道德行为现象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责任感和义务观念方面的缺乏,他们所表现出的无所谓的态度透示了其在道德情感方面的缺乏以及我们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的缺失。WWw.0519news.CoM

1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

1.1因过多的应试教育而缺乏各阶段系统的道德情感教育

这里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制度本身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历史几乎成为一个青年人20岁以前生活的全部,考大学既是一个人有出息的标志,更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几乎没有人怀疑自己在19岁以前除了要学习上述课程外,还需要学点别的,更没有人怀疑读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样一个唯一的目的。在成长过程中,学生被家长、老师灌输了太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的思想意识,而很少有教育孩子如何“爱”、怎样接受“爱”这样的情感教育问题[2]。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课都是讲理想,也很少有如何加强感情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始终处于考大学的压力所带来的感情上的煎熬之中。近几年,由于家长的威逼和枯燥无味学习的重压,初、高中学生感情崩溃,离家出走或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尽管有的大学开设《心理学》和《思想道德修养》,但往往存在强调理论体系,对道德情感方面突出不够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道德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上也差强人意。

1.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导致道德情感失衡

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5个方面:一是就业的压力;二是家庭经济的压力;三是恋爱的压力;四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压力;五是学业上的压力。从根本上说,就业的压力是带有根本性的首要压力。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好,从根本上丧失了学习动力;有的学生从高中毕业带着对大学的梦想来到大学,特别是农村和偏僻地区的学生希望借此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一旦感到就业无望,或者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快便开始消极对待生活;还有的学生感到大学提供的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而自动放弃学习。这些来自就业的压力和学校教育的低效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崩溃,从而产生一系列消极的现象:大学生谈恋爱消磨无聊时光的多,泡网吧聊天的多,双休日在大街上逛街的多,考试和写论文作弊的多,花钱追求享受的多,甚至喝酒打架的现象也比较多。用大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郁闷的时候多,并由此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难以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和学校各种善意的管理。

1.3社会各种消极、不健康的道德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由于管理不足、自制能力差,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意识的影响。因此,学生将更多注意力从工作、学习转至娱乐、游玩中,丧失了奋斗的热情和目标。

2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大学德育工作应该针对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展开,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或者校园文化这样的载体和平台,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填补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消除抱怨、指责和推诿,本着“一切为了育人”的宗旨,力所能及地重点强化以下6种“爱”的教育。

2.1亲情的热爱教育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业的投入,帮助大学生做到乐学、勤学、会学,对于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形成牢固的职业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就业压力加大、招生工作改革、学生家长对专业的陌生等因素影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教育而在考试中出现不及格现象,也由此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动力,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因此,做好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引导和培育工作十分重要,从学习方法到专业内容,从专业成功毕业生介绍到著名教师介绍,从毕业前景到市场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其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应该系统、耐心地给学生以引导,帮助其树立学习专业和在本学校读书的坚定信心和浓厚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在以后的几年里才会主动刻苦地学习。加强大学生热爱学业和事业的教育还要紧密地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教育相结合,帮助他们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现实通病,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5对社会、国家和家乡的热爱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国家、社会的感情和态度关系民族的兴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的祖国。但是也存在许多消极现象,如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心态不平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大多学生每天沉溺于花前月下和网络激战之中。许多大学生包括要求进步的党员对于

3参考文献

[1] 陈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2] 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m].:

第四篇 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发展_农林学论文

摘要: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在扩大,但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湖北高等林业教育要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以重点建设一所林业特色明显的高等院校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等林业教育 现代林业

科学发展观思想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实质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现代林业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建设现代林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进程中,高等林业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湖北现代林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林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湖北高等林业教育正是为湖北建设现代林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的基地。

1湖北林业教育发展简史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湖北虽然没有省属林业高等院校,但林业中等学校却有6所,分别是:湖北省林业学校、咸宁林业学校、黄冈林业学校、宜昌林业学校、恩施林业学校、湖北省林业技工学校。这些林业中等学校大都开办有林业、经济林、木材加工、森林保护、园林等专业,且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稳定。这些学校中,以湖北省林业学校最为优秀。湖北省林业学校,1952年建校,被誉为湖北林业的“黄埔军校”,它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为湖北林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90年代以后,随着高校合并(一些中等专业学校也合并组建高校)和其他一些原因,上述6所林业学校中,只有2所湖北省直属学校(湖北省林业学校、湖北省林业技工学校)得以保留,其他4所市州学校皆并人其他高校或撤销。wWw.0519news.cOM湖北省林业学校得以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易名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生态学院);湖北省林业技工学校也更名为湖北省园林工程学校。上述学校合并或升格后,开始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一些市场热门专业,林业特色逐渐丧失。

2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现状

如果不计算部属院校,目前湖北承担林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只有一所,即生态学院。虽然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办了相同和类似专业,一些学校开办了园林类、生物类专业,但从其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来看,都不是以林业类专业为主体,不能成为承担湖北林业教育发展任务的主力军。生态学院目前开办有20个专业,林业类专业有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花卉栽培方向)、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全院目前在校学生人数4 578人,林业类专业学生数2 545人,超过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专职教师120人,承担林业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55人,接近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虽然如此,该院在林业类各专业的发展上并不平衡。园林技术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发展很快,目前在校生人数接近200。人,传统的林业技术专业陷人了尴尬的境地。从20xx年该院升格为高职高专起计算,连续3届招收了林业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但由于招生情况并不理想,从20xx年起停招3a,直到20xx年又恢复招生,但招生情况更加糟糕。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情况比之更甚,从20xx—20xx年基本停招,从全省的范围看也是如此。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高校扩招,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在扩大,但专业结构布局极不合理,一些林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停办或萎缩。作为湖北高等林业教育主体的生态学院,林业特色明显,但与现代林业建设密切相关的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却停滞不前,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新时期湖北建设现代林业的需要,这不能不引起林业部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注意。

3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现状

虽然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在扩大,然而在湖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在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发展规模方面,不能只关注其规模的大小,还应清楚地认识到,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规模和专业结构布局应满足湖北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湖北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3. 1林业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林业教育发展

虽然自教育改革以来,湖北对高等林业教育的投人逐年增加,但如果从横向比较,即与其他学科教育比较来看,则是逐年降低的,这就拉大了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差别。林业教育投人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延缓了林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阻碍了教学设备的更新,阻碍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最终也影响了湖北林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林业部门所属院校与省教育厅直属的高等院校相比,获得的教育经费支持相差很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教育系统直属院校招生可以获得教育补贴,其标准是本科生每人补贴3 700元,专科生每人补贴3 200元,而作为部门办学则无法获得此补贴的支持。以生态学院为例,该院行政上直属湖北省,其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4 000元,以此计算:其每年的学费收人仅仅只能维持学院上下基本运行费用,巨大的资金缺口对学院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3. 2林业类学生招生与就业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但考生的专业选择自主度扩大,考生普遍不愿进人林业院校尤其是林业类专业学习。高等林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工作艰苦、条件差、待遇低、择偶难和子女就业难等状况,都使“招生难与就业难”一直成为困扰高等林业院校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改革现行的招生与就业办法,高等林业院校“招生难与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3. 3林业教育与林业行业的发展脱节,人才培养不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

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林业发展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总方向。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的影响,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林业专业人才还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陈旧,实践技能薄弱,社会交际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等。

4与湖北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林业教育发展之路

4. 1以重点建设一所林业特色明显的高等院校为目标

要建设湖北现代林业,落实科教兴林的发展战略,就必须以科技、教育为先导,以人才作保证,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林业教育。因此,发展湖北高等林业教育,也是湖北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北应以重点建设一所林业特色明显的高等院校为目标,同时积极支持与鼓励其他高等院校开办林业类专业,加强这些学校的林业类专业建设,才能实现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现状,努力把生态学院打造成湖北林业人才的摇篮,是湖北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4. 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湖北林业高等教育投入

湖北林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靠资金投人。林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高投人、周期长、产出慢,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生态建设服务,因此,决定了林业的发展光靠林业部门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依靠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的大力支持。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要筹措大量的社会资金和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学院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林业科研项目的投人等。只有使林业类专业,尤其是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条件不落后于其他专业,才能解决招生难和教师流失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该创新林业教育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适合于湖北林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制度和方法。

4. 3加强政策倾抖,对就读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实行政策优惠,对毕业后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的毕业生实行政策扶持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xx年12月31日)中指出: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在高等学校农林水类专业就读的学生给予倾斜,对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农林水专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对农林水类专业学生给予倾斜。基于这一指示精神,湖北门和林业部门应对报考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在录取分数、学费、奖学金等一系列政策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就读林业类专业。在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可以采取多项切实可行的灵活措施,如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定向分配、委托培养与相结合等方式。

4. 4深化林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阁

湖北高等林业教育要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必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首要任务。林业教育应由传统的单纯的专业技术知识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科技素质教育、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性的观念,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的特点。使林业大学生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

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水平。

4. 4. 1确立培养目标

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地域性,因此,高等林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时效性、地域性和针对性。湖北林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林业专门技能的人才。通过培养大批林业专门人才,促进湖北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湖北现代林业建设。

4. 4. 2制定培养方案

林业教育的发展应与国家建设现代林业的进程同步,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应立足湖北,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紧扣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围绕湖北现代林业建设现状来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效性要强,针对性要突出。

4. 4. 3加强实践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过硬基本功的掌握。

4. 4. 4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尤其是专业课,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实际内容引进课堂,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深化林业类专业教学改革,是林业类专业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的根本措施之一。只有学生在学校学有所成,能够适应现代林业科学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为湖北林业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当然,深化林业类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和生态学院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实验仪器和设备,兴建实习场地和实训基地,添置教学设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宏观指导,使教学能更好地为林业生产实践服务。

4. 5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生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在林业现代化的征途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林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是从数量上,更应该是从质量上得到加强。为了提高和完善生态学院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通过增加学习经历的多样性,丰富专任教师的知识背景。其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规范其教学过程,提高其教学水平。和高校要为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此外,生态学院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1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爱岗、敬业、育人、乐于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之树立创新、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人,在科研立项、成果认定、职称评定、师资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适当向生态学院的教师倾斜,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使他们扎根林业教育事业,为湖北林业教育的繁荣发展多做贡献。

4. 6加强政策宣传,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有高校扩招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原因,但和学生的就业能力较差和就业观念也不无关系。当代大学生基本是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下成长,很少与社会直接接触,在家庭受到父母呵护,尤其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早已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名、求富动机的驱使下,他们理想化成分居多,很少从实际出发,固执地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而且对自我认识不够,认为“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很苛刻,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成为“白领阶层”拿高薪,而对人才缺乏的基层单位和艰苦行业则不屑一顾。基于这样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生不愿选择就读林业类专业就不足为怪了,虽然林业基层单位迫切需要林业专业人才,国家生态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宣传和政策导向,学生的就业心理短期内恐怕不会得到改变。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强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在择业时,大学生要树立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克服依赖心理,面向基层、调整期望值,发挥专业所长,主动适应社会、正确认识自我的观念。在正确择业观指导下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活动,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加强树立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艰苦才能创业,奋斗才能成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要面向基层,要符合社会需要,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教育大学生只要深人基层,扎实工作

,就会大有作为。

5结语

湖北是教育大省,湖北林业教育的基础是扎实的,但湖北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却与湖北高等教育的展不协调,更与湖北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北高等林业教育中专业结构失衡,一些与现代林业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缺失更成为制约湖北建设现代林业的瓶颈。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把发展湖北高等林业教育作为建设湖北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把重点建设一所林业特色明显的高等院校作为湖北现代林业建设进程中的1个重要环节,把重点建设林业类专业,尤其是与建设现代林业密切相关的林业技术等专业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来抓,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推进湖北林业的现代化进程,推进湖北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论文网在线

第五篇 高职农林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策研究_农林学论文

摘要:从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农林专业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对策,期望能为农业院校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林专业;问题;对策

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以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使职校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国教育界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始于1989年在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学生的创业能力正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创业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林类专业一直肩负着农村人才培养的教育使命。实施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农业、农村、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赋予农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对农林专业学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创新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高职农林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创业教育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薄弱,教育体制改革也相对滞后。大多数学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有关学生创业的专项研究也不多,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这就会导致在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和开展上没有明确的界限[1],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无法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提高。WWw.0519news.cOM

1.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既是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更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的大学还成立了创业系。而在中国各个学校特别是农业院校中,尚未普遍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即使开设该课程的,课程设置也不十分合理。如在教育模式上搞统一的刚性教育计划;在教育内容上缺乏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材;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没有立足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实践环节,这种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的创业教育大相径庭[2]。此外,缺乏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1.3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完善

创业素质是指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意识、意志、情感和能力。从目前有学者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林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容乐观[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往往是“三分钟热情、五分钟热血”,缺乏长久坚持的创业意志;在中国的农业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80、90后学生怕吃苦,眼高手低,缺乏自主创业特别是去农村基层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对创业情感投入欠丰富,同时传统的轻农思想对农业类学生的创业选择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学生所从事的创业活动往往粗枝大叶、起点较低,这反映出学生的创业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不足。

2高职农林专业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2.1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

近年来,中国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因而,对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来讲,应重视并开展创业教育,不断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建设和改革有助于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农业院校要根据农林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推进创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落实创业教育课程[4]。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管理、心理学等知识,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创业的意识与信心。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尽量少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创业所需要的具体创业能力。

2.2改变传统的择业观念,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即转变进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找“铁饭碗”的观念,转变强调对口就业的观念,转变只愿在当地就业的地域观念,帮助农林高职学生树立起新时

期新形势下去农村自主创业、争做“新型农民”[5]的就业观念。应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各种校园媒体,以讲座、讨论、创业计划大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内容,在校园里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可以邀请社会上相关专业的创业人士来校介绍其创业经历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2.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一因素决定着创业教育过程中人力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没有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本校、本专业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专职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创业方面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教师。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和选派教师去农业企业从事创业实践,鼓励教师自主创业[6]或定期举办创业教育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的形式,有效提高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教育水平。

2.4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在多数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不想创业,不敢创业,而是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这就使得一部分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农业类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存在一个优势:拥有实验或实训基地,即有现成的活动场地。那么资金就成了他们创业的最关键因素。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创业经费的投入,更新实训设备,创建创业实验基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为农林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创业信心和热情才会持续高涨,创业意志才会更坚定,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此外,校方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如成立校级创业教育教研室,研究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运行规律,建立创业学分认定办法,使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得到教学管理上的认可。通过评选 “优秀创业社团”、“十佳创业能手”、“优秀创业指导教师”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障创业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走过,未来将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既对农林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创业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农业高职院校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与实践环境,以开拓切实有效的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不断推动中国高职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张磊,陈遇春.农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时代文学,20xx(24):140-141.

[2] 彭云龙.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xx, 35(11):3385-3386.

[3] 任湘,易自力,夏金星.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xx(8):47-48.

[4] 周亦乔.创业教育:高等农业院校需要面对的新课题[j].当代教育,20xx(4):106.

[5] 杨仕勇,胡文靖.地方高校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的初探——以凤阳小岗村大学生创业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xx,15(4):61-65.

[6] 王星.新时期农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xx(14):132.

论文网在线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aoyulunwen/2916.html

《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_农林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