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_职业教育论文

2022-01-29

教育论文】导语,您眼前所欣赏的本篇文章共有31052文字,由方方旺整理后,上传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从大教育观的角度来分,教育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_职业教育论文要是你对此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_职业教育论文 第一篇

一、前言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概念。它以中国实际为基础,以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完善的体系,是世界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创新、丰富与发展。”。建设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20xx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攻坚课题。通过十年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单元已经基本形成。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

1902年,晚清颁布了《壬寅学制》,将学校职业教育分为简易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实业学堂三个层次。该学制虽未实施,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系统思想。1904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规范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实业学堂,各层次实业学堂相互沟通,标志着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将高等实业学堂改为专门学校,划归高等教育之列。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规定中等教育采用选科制,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共同构成综合中学,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借鉴“苏联模式”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教育还比较落后,职业教育体系只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技工学校教育三类)、初等职业教育和各种短期技术培训,并没有注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wWW.0519news.Com1978年,党提出了中等教育结构要改革、要扩大职业教育比例的要求。“1980年又召开了全国中等教育会议,肯定了中等专业学校具有投资少、建设快、培养学生周期短的特点,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1985年,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任务,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96年我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同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法制目标,“职业教育体系”开始进入“依法治教”的。

广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职业培训覆盖面较广,培训任务一般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随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训资源的丰富和社会认可度及信誉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不断拓展了社会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多地承接了职业培训任务。然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虽然我们已经推行了“五年一贯制”和“三加二”等促进中高职层次衔接的模式,但是因为自身的层次最高到高职专科,并且不能与普通教育有效互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普遍不高。

二是无论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还是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都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没有得到科学、规范的行政监管,导致职业培训质量和效益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逐渐由量变转向质变,使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构建的有益探索

20xx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xx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引发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质的深入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三大鲜明特征:一是目标具有伴生性。以现代化和系统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主线具有双重性。遵循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衔接和与普教体系相互沟通两条主线。三是实施体现合作性。表现在部委的合作、跨省市的合作、国际项目的合作等多个方面。

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多次指出:“到20xx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世界水准”是指既要植根于中国本土历史和文化,又要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兼容并包,是构建的目标;“现代”即把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与“近代”进行了区分,又说明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从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技术方面要体现现代化的特点,是构建的灵魂;“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建设自下而上的职业教育系统和与普通教育构建互通渠道两大任务,是构建的核心;“创新”是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科学、合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是构建的内驱力。也就是说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国际视野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人才成长需求。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找到适合的契机和突破口,逐步实现宏伟蓝图,逐步从中国走向世界。

20xx年10月,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各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提出,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两个必须’和‘一个优先’为原则,探索、推动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衔接;湖南省提出了‘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区域产业布局及特征为引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中、高职院校格局与专业体系;“无锡抓住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搭建中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载体平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分级制,提出了职业教育目标分类和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用以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质量和开展人才评价”;“四川德阳市通过‘统筹、共建、合作、整推’四项举措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建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天津在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高职院校与市属本科高校和知名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的实施方案,试点单位于20xx年首届招生。从实践情况看,各地均能抓住紧贴产业发展需求,以远瞩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进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衔接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主题。然而,在各级管理部门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和与普通教育构筑互通渠道等方面仍有待于继续探索与实践。

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构建的建议

(一)以大职教观为引导,加强相关部委多方合作

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家和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并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融通的思想产物,倡导职业教育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与共同发展。1986年,我国曾成立“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会委员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11个部委指派相关负责人员构成。这种管理体制形成合力,推动了当时职业教育的极大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多个利益相关体重配资源与权利的管理格局下,这种有利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力逐渐弱化,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下降。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家之责,职业教育界不可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全部问题。建议恢复“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相关职能,从管理机制、导向到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汇集社会一切积极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提倡更广泛领域的团队合作。同时,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地方管理职业教育以及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在财政分配制度、职业资格标准、就业准入制度、学历证书制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员工薪金待遇和培训制度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确保《职业教育法》监督执法的力度。在整个社会多元互动、平等对话的环境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互通渠道

教育系统中的任何元素都具有显性或隐性的内在关联。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自成体系,但不能封闭发展。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业教育的生源来自于普通教育。如果在普通教育时期不接受较好的职业启蒙教育,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将被极大地弱化,影响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

二是普通高等教育一直在发展职业教育。“20xx年,经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有mba、mpa、建筑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十余个。这些专业学位国际通行叫法是‘职业学位’,即‘professional degree’”,专业学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学位应该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而职业学位可以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也可在职业院校培养,亦可通过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

三是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形成互通渠道是广大的共同心声。为职业教育之学术突出者和普通教育之动手能力突出者搭建互通平台,体现教育人性化的本质,可以让人力资本发挥最大的潜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四是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往往建立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该通过某种互通的形式体现价值标准的统一性。

因此,建议职业教育体系以资源共享、课程渗透、联合培养、招生及学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突破口与普通教育进行沟通。即能够体现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职业性和层次性特点,凸显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又能体现职业教育兼容并包、有教无类的胸怀。只有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构筑两者之间的互通渠道,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够在教育大系统中保持活力,才能形成人人成才、多元化成才的文化氛围,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三)统一国家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国际视角来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澳大利亚的“vet”还是加拿大的“cbe”都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并且实现在世界范围内招生和产业化发展。瑞士和欧盟还签有双边协议,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就业时选择更加多样化。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面临自身标准全国统一和国际标准通行的双重挑战。目前最突出的任务就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理顺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培训的关系,探索并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组织管理标准和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国家(地方)层面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层面两大部分重点工作。

建议从国家(地方)层面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从世界范围遴选各领域专家进行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指导性方案、课程标准和学分互认标准;第二,在不同地区设立培训网点,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第三,构建国家级网络管理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第四,设立质量监控机构,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指导。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相应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责:一是根据统一的方案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不同智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二是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提高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和兄弟院校(机构)相关领域的同仁共同开发特定专业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四是在国家标准框架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接受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建立在一个平等的、高水准的平台上。只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一标准、各司其职、默契配合,职业院校才能精益求精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训机构才能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办让满意的教育。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_职业教育论文 第二篇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在长期的政策宣传及鼓励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发展规模、发展层次上均有明显提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态势强劲,呈现出地域范围广、发展规模庞大、涉及人数众多的特点,这意味着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不能作为偶然性的个体行为来对待,而应建立一个配套的制度对相关行为做出规范和约束,且此制度应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的实施效力,道德、、力量等均无法很好地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做出很好的调整,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普遍适用性等根本属性使得其成为调整相关社会关系的主要力量之一,能够较好地规范和调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促进其向纵深发展。

由于地域经济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及观念意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并不均衡,存在着地域、发展层次等多方面的差别,应当针对各地具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地方性立法。同时,应当一部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法律用于规范和调整涉及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原则性、整体性及根本性的问题,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正常运作。角色不清、无法充分行使其职责使得很多地方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参加实训实践仅仅是完成学业的一个环节,实训效果如何并无相关考核机制,部门也少有人对此做过探讨;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借助合作协议来确定,但校企合作协议本身的约定就不够明确和具体,国家也没有提供相应范本供其参考,这使得在出现纠纷时,校企合作双方各执一词,纠纷无法解决;实习学生作为初受训者,对实训场地及机器不够熟悉、操作技术不熟练,很容易在实训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但其无法像企业正式职工一样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使得实训学生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Www.0519news.CoM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这些事项的规定多为框架性规定,用语笼统,缺乏相应的操作性,在具体纠纷的适用和解决上难度较大。应尽快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对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做出规范,以便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几点思考

(一)有关调整对象问题

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规范所调整和规范的某类特定的社会关系,是区别一个国家内现有的不同法律及法律部门的依据之一。法律的调整对象作为对法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影响具体立法时的前期考证。在一部新法的草拟过程中,需要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所规范和调整的对象做一定的探讨。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范和调整的应当是在职业教育这个大的教育类别下发生的各类院校与企业合作实施的学生培养行为及该类行为实施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比如,各级实施的引导、鼓励、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各种行为,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之间基于自愿、平等形成的合作协议行为以及之后的协议履行、实施行为,企业在合作协议约定范围内行使的对实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权益的保护问题,以及在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进行学生联合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多种、社会资助、奖励及违规时的惩罚等问题。

对于合作培养过程中实训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曾有人提出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下学生权益保护办法。然而,普通教育模式下也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权益保护的特别制度。目前,无论是针对未成年学生还是成年学生,普通高校在学生伤害的防范和保护上通常的做法是给学生缴纳综合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但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实习学生的权益保护有其特殊性。实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普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而且这些伤害的过错责任往往无法区分或更多地归责于实训学生自身。高概率的事故发生率,难以区分的责任,加上一般侵权责任形式下较小的赔偿额,使得实训学生所受伤害远远无法得到弥补,因此,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学生权益保护不适宜借鉴传统模式。而意外伤害保险系作为个人意外伤害保障的一种商业险种,在理赔过程中商业险种的理赔条件往往苛刻,所能得到的理赔金额也常因各种原因遭受保险公司“克扣”。这种以缴纳意外伤害商业险的做法也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我国针对普通劳动者(企事业正式职工)工作场所所受伤害的救济和保护问题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但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只限于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学生并不在其适用范围之内。传统的保护方式力度不够,好的制度又享受不到。结合实训学生权益保护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当研究一种公益性的实训学生保险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职业院校及企业面临的压力并减少实训学生可能遭受的风险。实训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作为相关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纳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的调整对象范围之内。

关于校企合作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其可以适用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从形式上看,校企合作协议的确具有某些民事法律合同特征:协议主体是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合作协议内容经两主体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而成,且主要条款体现为委托实施学生的合作培训事宜,具有民法中委托法律关系的表象。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委托事项涉及实训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教育,并不属于我国民事合同法律制度的调整事项。由于明显的学生教育、管理及培养性质,校企合作协议直接援用现有民事法律规范并不适宜,所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议的问题应当纳入相关立法调整对象范围。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_职业教育论文 第三篇

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到精神内涵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呈现出层次不清、关联性不强等状况,成为阻碍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

一、职业教育发展及作用

(一)职业教育产生过程

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社会劳动者群体提升其劳动技能,进而提升他们的劳动效率,转变劳动者自身的生存状态,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通常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对象是从事于社会岗位生产型劳动的劳动者群体。

最初形态的职业教育是占代传统作坊中的学徒制度,小学徒们在固定的时期内抓紧学习技能,并且在作坊中工作,实现工学一体化,从简单的工作到繁冗的工作,逐渐掌握熟练的工艺技能。而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当今德国推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依然还有一定内容的保留。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作坊,而人们的劳动技能提升,社会岗位对劳动者群体的数量需求逐渐增加,过去的师徒关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劳动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了。

(二)我国职业教育重要作用

1.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物质性生产资料的增加与科学技术的提高,必然会需要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技能。而物质性的生产资料的提升过程具有商业性特点,并且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提升也属于社会过程,是当代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www.0519news.cOm

2.通过提升社会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来转变其生存状态。我国整体人口素质依然较低,劳动者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只能从事薪水较低的简单劳动岗位。而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能够让较低素质的社会劳动者提升其劳动技能,进而让他们可以去从事相对复杂的劳动。一方面,可以转变他们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当前的研究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缺少较为科学的界定与划分,从具体方面来说:首先,对于西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普遍采用“拿来主义”的原则,存在人云亦云的状况,并没有针对我国现状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缺少这一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论点。其次,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使用典型教学案例不够重视,缺少系统性的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再次,对于某些基础性概念缺少必要认识,甚至会出现误区,例如,院校教育模式与方式之间的关系概念混淆不清,对于一些教育类研究文献中将职业教育模式混淆为教学方式的现象普遍存在。最后,许多教学方式研究的文章是通过理论性的研究学者共同完成,部分内容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得教学研究成果与当前教育实际不符。

(二)重视知识理论,忽略职业教育

当前依旧存在着推崇知识理论文化教育,忽略职业技能训练的传统观念,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与目标是培养出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取向与传统教育观念是相悖的。由于受到传统“重视知识理论,忽略职业教育”的巨大影响,职业教育自身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被完全接受,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甚至会遭到歧视。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规模失调严重,导致人们缺乏理智地去选择普通教育。

(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院校的招生专业只是集中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会计管理、汽修等专业,然而涉及医学、畜牧业等专业几乎没有。职业院校这种专业设置方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进程,使得这些专业出现了饱和状态,而新的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部分职业院校之所以会出现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就是因为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离,而根本出发点并没有针对市场实际需求,没有将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院校专业设置的根本导向。

(四)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对于我国职业院校的广大生源,教书与育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多数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当进入到职业院校之后,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显露出厌恶学习、违反校纪等多种问题。然而,教师们难以对学生们进行正确引导,甚至会抱怨这些学生很难教。而一般教师的说服教育难以起到效果,从严处罚学生又会导致他们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引起强烈抵抗。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成才,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们亟待解决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人才培养观念与心理学理论角度着手,充分认识与理解学生群体,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有才,需要帮助他们成才,就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从细微着手来规划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可以说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对学生们的一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现代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不足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全日制院校学生为主的,而对于社会人员的短期教育培训功能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在近几年,虽然我国提倡,院校有实际行动,但是由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没有完善建构,因此,依然带有明显的学习教育特征。

三、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策略探析

(一)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

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其中要包括在职业教育一线的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群体。对于现代教育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深入研究,要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构、专业课程改革、专业教材建设等成果从理论转化成为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优化发展。门可以定期开展类似于专家的交流活动,为我国来自职业教育不同领域中的学者们进行交流讨论构建广阔的平台。

(二)摆正现代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位置

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扎实稳固的文化课程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的基础,也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并且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程也面临着教育改革,需要通过专业课程整合、选修、必修等形式来组织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化发展与实际需求,来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深入挖掘与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我们需要转变重视专业课程,忽略文化课程;注重专业技术培养,忽略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注重眼前就业,忽略自身未来发展的倾向;学生们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强化我国统筹,进而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实践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主导,而是要强化统筹功能实现健康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想强化统筹工作需要一个好的载体——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模式。现代职业教育集团需要由国内重点职业院校带头,引导其他团体机构、企业与其他院校参加,以专业化发展作为纽带,进而共同创建实训基地,以校企模式作为发展重点,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四)树立专业技能实用、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知识理论影响,忽略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地位低下,而自身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可,因此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重视技能训练的意识,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而这些应当成为破解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核心所在。从具体方面实施,第一,应当逐渐提升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与收入;第二,要广泛地宣传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转变全社会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形成当前社会关心、注重与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和谐氛围。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地方、各大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索新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使其能够在新时期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等职业教育《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教学初探_职业教育论文 第四篇

中等职业教育《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教学初探

c语言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做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一门重点课程,这门课程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的语言,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能读懂c语言源程序。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两点恰好是我们中职学的短板,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恐惧心理,到这门课程学习完成,能真正做到会读程序、能编写一些简单程序或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到最后就根本不会参与学习。为此,我们学校专门就这门课程开展了小课题研究,首先成立了计算机专业团队问题小组,就c语言基础这门程由我们计算机教师进行了详细的,把每个问题分成了若干个分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假设,其次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到学生恐惧这门课程的根源,然后逐步解决,把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更接近学生思维,最终在不同的班级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背景。细化教学问题

重庆地区用的是重庆大学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教材内容安排和展现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教材内容的安排适合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通过参与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获得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

该教程主要使用turbo c2.o集成开发工具作为教学平台,教学内容以标准c语言为基础,摒弃或者说忽略了具体c语言开发工具的特点和缺陷,突出c语言的基础和实践中的应用性,注重程序设计编码规范和方法,教材内容主要由c语言基础、程序流程控制、构造数据对象、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文件操作和程序设计实践六部分组成,同时对每部分内容细化为模块,每个模块具体成任务,每个任务紧扣中心内容,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任务完成之后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可是多样化,比如,同学讨论、上机实践、观察发现问题等等。WWW.0519news.COM

2、学生背景,找到学生问题实质

学习兴趣不浓,这是中职学生的特点之一,尤其是对理数要求较高的学科,c语言基础从本质上对数学就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数理化不行,才到中职来就读,如果现在我就提出这门课对数学要求较高,学生就根本上会抵触这门课程。主动学习能力差是中职学生第二问题,不论这门课程多么简单,学生很少主动去关心学习,也不会主动去研究课程的一些问题,也不会主动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结合中职学生的这两点情况,我就给学行先松包袱,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只会用到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都是我们日常中常用的一些理论,一步步的让学生找到学习c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解决问题中学习,逐步树立学生的信心。

3、教学环节深入浅出。问题生活化

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语言会认为这是一门高深的课程,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必须是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等级评定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选择题答案程序趣味编写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c语言教学的效果。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输出学生总成绩。

4、学生反思,填写自我评价表

根据每个模块的要求,教师把所有知识点用一张表格表示出来,让学生对这一模块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反思,同时还能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回顾,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

5、教师反思,根据评价表调整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学生填写的模块能力评价表,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自己评价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当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编程或者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等,调整教学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

每一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明确,不论是通过那一种方式,学生掌握这门语言,能熟悉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这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人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不是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单纯靠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步步的提高。

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_职业教育论文 第五篇

一、技师学院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升级教育特点

(一)承担着职业技能升级教育的使命

劳动部、财政部《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xx]30号)明确提出,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承担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和进修任务。由于属于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组织,所以技师学院一般是在办学基础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发展升级而建立的,侧重于职业技能升级教育的同时兼顾学历教育需求。其基础是中职教育,培养对象在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基础,因此,技师学院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师资、设备等,都是基于职业升级教育需要设置的,这是技师学院承担终身化职业教育使命,发挥终身化职业教育培训作用的优势所在。

(二)技师学院具备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功能

作为统合多种教育和培训形式的终身化职业教育,必需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初阶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职业成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完整、连续的职业教育统一体。而技师学院正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分阶段、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承担着社会各类职业的培训和进修任务,与终身化职业教育的需求对接紧密。

技师学院的教育模式是针对学员来源和职业经验多元化的特点构建的,因此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学习需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双重教育目标。WwW.0519news.COM同时,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组织开发与职业资格要求相匹配、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技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国家高级工、技师的职业标准,其课程体系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实训课程构成。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达到高级工与技师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并将德育渗透在各类课程之中,由此完成受教育者在职业准备阶段的知识技能培养教育,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水平;而毕业生在经过两年以上的工作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成果,则可申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考评,从而实现其终身职业发展中的职业晋级和职业转换。

(三)技师学院具备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形式

在培养形式上,既有针对在校生开展的全日制职业教育,又有针对社会大众开展的成人职业教育,还有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开展的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此外还有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教育、农民工培训等,同时,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面向在校生和社会行业企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二、技师学院职业教育功能的发展性优势

(一)助推和引领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技师学院的教育培训对象多数是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具有一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已具备某项专业技术或专业领域的生产经验。对他们而言,技师学院的继续教育,是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上的升华和职业综合素质再次提升的过程。技师学院以其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发挥专业特色与专长,参与到行业企业具体项目的相关任务中,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服务。

(二)专业结构与培养定位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发展选择

作为一个社会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一样,都有着人格发展、心理发展、情感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在较长时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特定职业岗位技能提升的需要外,更需要与人生发展相关联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思想素养、人际关系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等。这就要求教育实施者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而技师学院恰恰能够在较大程度和范围上满足终身职业教育的相关需要。技师学院不仅能够以其综合性的专业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选择,更能以其高层次的培养定位为受教育者接受全面良好的素质教育提供可能。

技师学院通过与相关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机会。在与其他高校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方面,可利用技师学院的设备、场地和师资与相关高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联合进行网络教育、函授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经省级门批准后,可以招收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升本科三个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满足学习着职业技能提升与学历层次提升的需要。

(三)积极开展以专业技术培训为核心的社会人才培训服务项目

作为终身化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形式,技师学院必需积极开展以专业技术培训为核心的社会人才培训服务项目。同时也为教师面向社会技术培训搭建平台,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及优势,开展面向社会多功能、多层次的培训服务,尤其是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与进城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服务。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利条件,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师学院能够为区域内同类或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与教学提供师资培训、学生培训等服务活动,为高校同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从而达成终身化职业教育目标。

三、在终身职业教育中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一)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紧密衔接

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会干”、“能干”的层面上,而且更注重其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其娴熟高超的实际操作能力。技师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经常性地走入企业或将企业相关人员请进学院,开展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企业调研,掌握企业技术发展状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人才反馈信息设计或改进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根据企业需要,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参与技术升级,甚至在其中发挥前导性的作用。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探索。如,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的合作体制架构,在合作企业内部设立学习岛,在学院内部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实现校企双方的人员融合、设备互用、资源共享,企业人员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其中,主要承担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任务。在校企共建的理事会与董事会的协调、指导下,统筹相关工作内容,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师学院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以及其他社会培训。例如,唐山市技师学院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建设中,成立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协调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及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先进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员工培训等工作。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进行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等合作,使学生的就业目标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同时该专业还与具备合作条件的陶瓷生产企业开展“厂中校”试点,通过构建“厂中校”的育人环境,打造“学习岛”实习岗位,形成较为稳定、具有延续性的“学习岛”合作模式。根据在企业环境中实践学习的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编写相关实训指导教材,建立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完善运行办法和考核机制,制订质量评价标准。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对学生提供轮流走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设备条件和技术指导。

(三)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制度保障体系

保持校企合作全方位、长期化的开展,满足终身化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制度保障体系,使各项工作得以规范化运行。技师学院作为校企合作开展终身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具有积极主动联系企业的特点,其相关环节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是在与企业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密切协商的基础上,经反复研讨、论证,校企共同制定的,从而在适应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方面具有优势。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实施管理细则等文件,判定实训操作和考核标准,共同对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及鉴定环节进行组织、监控、考核,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方式、工作规程、实施办法、保障机制、评估机制等,形成内涵充实、管理完备的校企合作开展终身化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aoyulunwen/13674.html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_职业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