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浅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_工业设计论文

2022-01-26

教育论文】导语,大家所阅览的这篇文章共有40660文字,由谢建琪改进之后,发表于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也称为环境,更多称为心理环境。浅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_工业设计论文倘若你对这类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浅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_工业设计论文 第一篇

论文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教育 环境  教学效能

论文摘要 :利用 计算 机生成模拟环境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将三维空间的意念清楚地表述出来,使学习者直接、 自然 地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进行交互作用。桌面式虚拟技术成本较低,便于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它有利于创设新型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为支撑的虚拟现实技术迅猛 发展 ,逐渐渗透到 经济 、文化、军事以及人们生活等诸多方面,成为近年来国际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以极快的速度渗入教学领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对于教育事业来说,虚拟现实技术能将三维空间的意念清楚的表示出来,能使学习者直接、自然地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去,从而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环境的自由度。因此,该项技术的发展在很多教育与培训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谋求虚拟现实技术更合理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为学习者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研究课题。

一、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原则

(一)促学为本,实用为先

所谓虚拟现实技术(virtuai reaiity,简称vr),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 “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叮以让用户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或操作,同时提供视、听、摸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Www.0519news.coM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将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根本目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将服务于教学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自身的发展 ,已出现了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按其交互和浸入程度的不同可以被分为桌面式、沉浸式、叠加式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等四类。其中桌面式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相对低廉的硬件产生较真实的效果 ,比较简单,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不高,在教育领域内有着相当的发展远景,易于普及。桌面式虚拟现实技术仅使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把计算机的屏幕作为参与者观察虚拟环境的一个窗 口,使用简单 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力矩球、立体眼镜等)来驾驭虚拟环境和操纵虚拟物体。使学习者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对他们的技能训练非常有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例如军事作战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技能、 体育 技能、汽车驾驶技能、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习者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像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新技术研究室在国家 863计划支持下 ,作为集成单位,与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中科院软件所和解放军测绘学院等单位一起建立 了一个用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分布式虚拟环境基础信息平台(dvenet)。在该平台中可以实现包含远程的数十个武器虚拟平台在同一块逼真地形下进行协同作业或对抗演练。参演人员 (即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交互方式控制真实的或虚拟的武器仿真平台在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异地协同与对抗战术演练。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皮亚杰“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上去”的设想与实践,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的观点。

(二)乐用为本,适用为上

尝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寻找到虚拟现实与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和切人点。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必须适当。目前来讲开发一个虚拟系统耗时费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们的教学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从时间效能上优化选择,适合用多媒体技术的用多媒体 ,适合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就用虚拟现实技术。 

尝试在教学 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必须适度,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统一,还要注意给学习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运用不适当反而会使学习者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难以自控。虚拟现实有其二重性: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它是真实存在的;对于所构造的物体来说 ,它又是不存在的。因此,能利用这一技术模仿许多高成本的、对人有危险的、或目前尚未出现的真实环境是极有价值的。例如,“仿真物理实验室”系统中,就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做、看、听的方式来学习。使用该系统,学生们可以停止时间的推移,以便仔细观察弹簧振子在关键点的运动轨迹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很容易的演示和控制物体的平抛运动的运动;还可以通过交互式数据模拟 “让小车沿长木板匀速运动”等各种实验,从而较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正因为没有经验,正因为困难重重,这个课题所拥有的创造空间必然是空前广阔的。 

二、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功能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的空闯环境,通过多种专用设备让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与传统的人机交互技术相比,虚拟现实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 :交互性、沉浸感和想象性。这些特征应用于教育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突出的优势。 

(一)创设 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 》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精神。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生成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 ,利用 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互动。这种技术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屏幕显示设备,而是多通道的人机交互模式,让学习者感觉似乎离开了自身所处的外部真实环境,已经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成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此时学习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是依靠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由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感受 ,经过大脑思考和,形成目标实施策略,通过界面操作 ,系统接收,智能化地进行反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这种探索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的建构式学习。使人有可能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虚拟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进而深化概念、产生新意和构想,主动地寻求、探索和接受信息。这一学习方式和原来的接受型、被动型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转变 ,还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力量。   (二)提供多元化认知工具,有利于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掌握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合作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虚拟现实技术使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 、控制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从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多途径,让学习者感觉自己融合在虚拟环境中,这不仅意味着把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了学生,更意味着教师教的方式产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灌输变为启发、由领导变为诱导、由命令变为帮助。从而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可能是直接面对面的帮助,也可能是通过环境变量的控制进行的间接的帮助。由学生 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 。 

(三)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价值取向 

1.从关注运用新兴技术到关注教学内涵和效果

在教学中,新技术的使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时看似新鲜的技术反而阻碍了老师的创造思维,更改了原来的优秀教学计划,固然使课堂活跃了、使学生活跃了,但这却是以课堂内涵和教学效果的弱化为代价的。表面上看是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了,实际上却违背了教学的宗旨。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多地关注运用新技术后,是否提升了课堂的内涵,是否优化 了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 发展 ?并且逐渐提高每次课堂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的效率的意识。 

2.从关注少数学生到关注更广泛的学习群体受到班级集体授课形式的制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关注往往不够广泛,往往只是比较积极的一部分同学活跃 在教师 的视野之内,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保持沉默。在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教师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手段,尽可能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身临其境,感受学习氛围,调动每位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 

3.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在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教学的探索中,若很多教师依然如往常一样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相关知识的传授和相关结论的告知上,虚拟现实技术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其启发学习者思考、促进发展的内在功能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意味着是他接受 了多少知识或结论,更是一个发现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学习者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综合,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学习者很难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 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它将更准确地模拟和表现那些在现实中存在的,但在课堂教学环境下用别的方法很难做到或者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显现的各种事物。利用其交互性、沉浸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来表现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素材的探索,提高 教育 教学的效能。我们相信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媒体,能使真实问题通过虚拟手段获得认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并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最终在 现代 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营造一个更和谐、更有效的教育环境 。 

参考 文献  : 

[1]申  蔚,夏立文.虚拟现实技术 [m].:希望 电子 出版社 ,20xx:4. 

[2]刘世彬,刘兴彦.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研究 [j]. 网络 与信息 ,20xx(9):32. 

[3]陈建.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探讨 [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xx(1):13. 

[4]韦有双,杨湘龙.王飞.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 [m].:国防工、出版社,20xx:2.

远程大学与物流教育改革_交通运输论文 第二篇

 一、引言 

随着intemet的 发展 与普及,远距离 教育 和学生自主 学习 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以intemet为依托的 现代 教育体系中,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内。远程 网络 教学(远程大学)班级的规模和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个班级可能达到几千人、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这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远程大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遍布世界的intemet把各种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和公共文化设施联接在一起,给远程大学的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远程大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 

面向21世纪的物资流通高等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通过网上实现物流教育,对于物流教育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实现远程物流教育是物流教育信息化、 时代 化的必然趋势

1.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 问题 。

和21世纪人才特征要求相比,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强调了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在教育设计模式上的反映是基础 理论 、专业定位有待优化;在教育组织模式上的反映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www.0519news.COm

①基础理论不够扎实。由于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以行业为中心、过于重视专门人才培养,因此,文化基础的教学在课程开设缺乏 应用 能力的培养。 经济 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理论、管理经济理论的知识含量明显不足。

②教育模式比较陈旧。“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根源于教育的组织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 方法 了解太少,也很少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技术,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来教育问题,开发和使用各类学习资源的领域,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美」j.d.finn)。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的进程中已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英 romiszowiki)中以证实。从手段观的角度来看,经历了视觉教学( visual instruction)、视听教学(andio-visua1 instuction)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 based instrucstiotion)即通常讲的从幻灯、广播、电视、电脑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媒体的制作和选择的内涵已发展为一系列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过程;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 研究 领域由单纯的辅助教学或教学手段发展到教育或教学的评价技术,上升到课程的设计与评价,带动教学管理组织。实质上,教育技术的进步弓愧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较有效地牵引了教育资源最优化。

远程化、网络化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高形式,将更为有效地牵引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它在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大学)。继续教育、开放性教育、“个别化学习”环境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为教育思想与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面向21世纪的高等物流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三、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变化与创新

面向21世纪的物流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其运作根本是实行开放性教育、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能力与素质的共同增长,为此,教学组织模式要向“信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教育模式的变化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教育的功能。在农业 社会 和 工业 社会,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承继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 影响 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化”了:一方面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中,远程网络物流教学使每个学习者都是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扩散、交流、共享和增值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物流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则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和教科书以外,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校、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

3.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在传统物注解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学生的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全依学校的和作息制度进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则是可以分离的。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到课堂上去听,哪些课程则注册虚拟课程,采用自学和最后通过 考试 的方法取得学分。远距离教育在全世界的蓬勃开展,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物流课程学习。

4.教学组织形式。效率低下的个别教学与农业社会生产的分散性是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强调集约化、批量化的生产,班级授课制运应而生,但教学效率的提高却是建立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而利用远程网络进行物流教学,各种授课方式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

5.教育与工作的关系。传统教育的模式把人的一生分为两截,前端为受教育阶段,后端为工作阶段,把受教育与工作人为地割裂开了。如今,一次性受教育的模式终结了,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模式诞生了。信息网络是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它为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四、构建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原则

网络化物流教育环境是实施网络化物流教育工程的重要前提。 目前 ,国内外各种“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但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已实施的网络化教育工程来看,为确保应用效果与投资规模相适应,远程物流教育工程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应确立为:

1.教学为本、效果为主。网络化教育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场所。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运用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形式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在课件中真正表现出来的知识和 内容 却很少),学员通过学习并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话,那么,再好的教育环境也将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因此,物流教育环境建设成功的标志,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上,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物流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 

2.坚持实用、强调开放。远程 网络 化 教育 环境一定要实用、 经济 ,要符合教员、学员的教学培训练习惯和教学要求,避免一味追求高起点而忽略基本的实用性。应该坚持普及与专用相结合,突出特点,突出特色。同时,远程网络化教育环境很重要的特性在于其良好的开放性,一定要坚持统一标准下的开放性原则,使各教学站点之间具备互相兼容、信息共享的功能,并且教学站点中各种系统都要有良好的扩展和升级性能,以满足不断 发展 的教学需求。

3.统筹安排、集中管理。网络化教育环境的建设涉及的方面多、投人大,对教学的 影响 深远。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必须要有全局观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现。要坚持统一管理,由于建设涉及教育组织模式、教育设计模式等诸多方面,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五、远程物流教育网络模式构想

1.远程物流教育环境

21世纪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将是以网络化、案例化、设计性实验为中心的 现代 教育技术集成的开放教育。在综合 多种网络化教育环境模式的基础上,将基于intemet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作为实施远程网络化教育工程主要的教育环境模式,但在实际建设中,根据教学站点所要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性质和特点划分为:教员教学 研究 站点、基于广播电视逆程信息网的远程教育站点和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等部分。

(1)教员教学研究站点

在网络基础上建立个人信息站点。用信息站点的工作方式进行网络化备课,远程授课、辅导、学术研究、实验设计、案例捕捉和信息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

通过建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将上述信息站点与物资流通科研机构、物资流通 企业 、大专院校和学生通过intemet联接起来,把物资流通的教学、科研环境建立在intemet的基础上,从而实现

物流教育开放性远程教育的目标。

2.远程物流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基于internet的远程物流教育网络,在客房端的机器上,可以使用windows95(98)/nt中文版。关于网络测览器,使用netscape4和ie4能满足需要。有条件的可以再安装lotus notes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现有的网络环境已能基本满足web测览方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modem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但也能在基本上满足网上在线 学习 的要求。

3.网上物流教育的组织

关于网上物流教学的组织模式, 目前 尚未结论性的研究结果。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远程网络化教学组织方案供实践中探讨,以寻找适合开展远程网络化教学的组织的模式。

(1)教师个人物流教学研究web

基于个人web的物流教学研究站点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在网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员可通过这类教学研究站点向各类教学站点进行集中授课、布置作业、解答 问题 ;向网上用户公布教学 内容 、布置作业、解答问题;在国际网络范围内进行管理案例捕捉,直接引人课堂。基于个人web的教员教学研究站点的内容组织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计

划、相关课程教材、网上相关学科资料)、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课程表)、课程教材( 电子 版教科书、教案、讲稿及教学注记、教学投影及课件)、作业与考评(课程作业、学习牵引链路、研究专题、考核与成绩公告)和交流(集体备课、问题及解

答、学员学术研究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等。

(2)物流多媒体 计算 机辅助教学[cai]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嵌人“在线式案例教育技术”、“网络型多媒体教育技术”、“系统化情景教育技术”、“设计性管理实验”等,促使物流教学 方法 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组织手段。

远程cai物流教学必须达到以下的总体功能:教员通过系统能将cai课件中的图象、文字、动画、声音等媒体信息传递到各类教学站;学员能利用系统进行cai的个别化学习;教员可通过教员教学研究站点向学员布置作业、解答问题、专题考核、统计成绩,基本实现在网络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能无缝地联接internet,以便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和进行远程教学。

在远程网络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进行多媒体数据加工软件、多媒体编著整合软件等开发软件的共享。网管员进行集成、刻录、上网发布。

4.交互手段的使用

远程物流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保证远程物流教育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和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虽然不如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和有人情味,但对学生来说,反而对向教师提问感觉更方便和随意。加强交互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如在bbs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间的讨论,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多人合作的任务和作业等。

六、结论

利用web形式,开展远程物流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现有网络软、硬件环境下,亦有诸成功的尝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 时代 面前,物流技术的研究和物流教育的创新已经落后,实现远程物流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还需在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以使网上物流教育趋于完善:

1.加强网络物流教学中交互手段及方式研究。

2.制作内容新、形式生动、界面友好的网络多媒体物流教育课件。

3.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简析航海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_交通运输论文 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航海职业教育;多媒体课件;网络应用

论文摘要:在概述精品课程应用于航海教育的背景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精品课程在航海职业教育实践的,提出精品课程在航海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内容更新、计算机网络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将社会优势教育资源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缩短地域间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在航海职业教育中,精品课程建设凸现出自身的巨大价值。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际应用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内容更新脱节、网络利用率较低和师资培养方面力度不足等。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践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之道。

一、精品课程应用于航海教育的背景

中国是全球海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与世界海运业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海员的数量,尤其是高级船员的数量,依然存在缺口,提高中国海员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海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运业发展对人力因素的必然诉求。而航海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极具行业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的确立,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自1988年实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海员培训机构越来越多。wWw.0519news.cOM到目前为止,各类海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航海类院校,大多有完善的培训教学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设施、设备和教师素质及授课内容符合国际海员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但受学校管理体制的制约,缺乏灵活性;二是社会培习“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此类培训机构“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较严重;三是航运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主要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培训。这三类培训机构是我国航海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提升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我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分布和发展还不平衡。从整体上看,中国航海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落后于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培养的航海人才素质距离国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如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和改革,我国航海教育不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航运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不能及时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海运劳务市场。在此背景下,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刚好迎合了发展航海教育的现实需求,为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经过5年的开发与实践,精品课程在航海职业教育这片土地上已经收获颇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对策

由于航海职业教育实践性极强且航海类专业具有高投人性质,经费投人不足势必影响航海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各航海教育机构的实验实习设备,除个别国家重点投人的院校外,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为改善航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解决体制和效益的间题。教育体制改革早已在航海教育界开始,共建、合建、合并等已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主要手段。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为在短期内弥补实际的不足,精品课程建设可大显身手。

现行我国航海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仍停留在教师在课堂以纯书本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也主要依赖于书本。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升航海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遇。通过大力建设各专业课程,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由于航海职业教育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都需要联系实景,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黑板难以表现,给学生理解带来很大障碍。有些问题只能等到学生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上,通过实践才能慢慢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若通过教学期间上船实习,在实际环境中教学,效果当然最好。但是,这样教学成本过高,也不符合我国现实国情。

因此,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正迎合了这个需要,而且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此,优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优质多媒体课件绝不是仅仅简单地将书本文字变成电子文档或幻灯片,而是要在融会贯通整体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内容升华,然后再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其演变成以各种形式的动画、图形、图像等为要素的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

但是,问题在于即使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业务水平达到前者要求,可是要想实现后者绝非易事。因为现实中多数教师对于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都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仅凭各专业教师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而且,往往功能越强大的软件,自学掌握的周期就越长,即使能够勉强会用,制作出的课件完美度也不高。所以解决方法只能统筹规划,将所要建设的精品课程模块化,具体分工,由专业教师编写最新符合职业要求的实用教材,经验丰富的教授编写具体教案。通过集体备课集中间题,并讨论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然后联合专业软件制作商合作研发一套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合作开发培养一些课件开发能手,在以后的课件升级更新中发挥作用,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研发课件的水平。虽然,表面上学校将为此付出一笔费用,可其投资回报必将是巨大的。而且,实际上对于航海职业教育整体投人而言,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且能较好地解决教学投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三、精品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精品课程经过国家评定之后,更新率往往不符合要求。多数情况是对精品课程开发目的的误解,以为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一劳永逸,完成之后可以用很长时间,而不用更新内容。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特于20xx年又发文规定更新问题。其中第一条规定:“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    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总结和横向对比,更新率较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机构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发文倡导建设精品课程至今,各高校基本上都是以学科为单位,教研室内部讨论闭门造车。这种情况下,很难建设出真正精品的课程。管理层必须对该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学院自身发展结合起来。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通过教学改革,力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学院的全面发展。

第二,经费投人不足是制约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瓶颈。如前,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难度绝不是仅凭教师自己的力量所能解决的。必须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开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经费必须得到保障,不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精品课程建设者对建设目的的误解,是阻碍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直接因素。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特别是核心建设者不能把精品课程建设看做是完成上级任务,也不能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事。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相当长的周期,不同课程其难度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在立项初期,建设者就必须清楚建设的难度,做好统筹规划。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并将任务模块化,做好长期建设目标。

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开发的高质量。

通过上述几点可知,精品课程的更新实质上是与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全盘规划和资金支持,就没有精品课程,也就更谈不上更新问题了。

四、计算机网络利用率较低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海运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先进的科技都集中到现代化的船舶上,对于第七代、第八代集装箱船舶而言更是如此。船舶驾驶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速度加快,对海员电子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应用教育还处于基础阶段,与实际需求相差很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航海类院校的精品课程缺乏这方面的功能,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材内容的电子化、课堂板书的简洁化上,而在精品课程网络化和网络的实际应用上明显不足。致使精品课程建设的直接结果变成方便老师上课、不便学生学习,更谈不上学生可以提高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了。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对于航海类院校,要把各种资源网络化,搭建出一个教学模拟平台,将各种资源上网,强化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力度。让学生学习、演练实操都能实现在网上完成,大力发展模拟器建设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锻炼,实现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共同提高。

五、加大航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否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师资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现阶段航海职业教育的现状是除了办学比较早的院校能够保证教师的学历和水平,大部分航海大专、中专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学历仍以本科为主,职称为讲师和助教居多,无法保证航海教学质量。应当借助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年轻教师培养进程,让他们担任某一部分课件的制作,充分发挥其特长,加快技师的成长步伐。笔者曾担任航海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少量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另外,在航海相关基础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关键一个环节就是实践图片、图像的积累和教学动画的制作,这个环节可称之为课程资料库的建设。笔者认为这也是精品课程特别是航海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难点。因为大量的图片图像需要到远洋船舶上实地拍摄,单凭某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所以,各教育教学机构应花大力气组织相关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上船顶岗实习,安排他们承担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锻炼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对航海职业教育意义深远,地位突出。在多年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谨慎对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人研究、认真实践,以满足现代航海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浅论民族手工制作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_艺术理论论文 第四篇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一、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全面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wwW.0519news.coM

1.以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2.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

调训练。但是这种民族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之少,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

二、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第一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学校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艺术教育改革。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三、结语

五千年灿烂文化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民族充满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里,由于制度的腐朽落后,钳制了的思想,羁绊了的创造力,而同时代的西方在历经“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科学进步、思想解放,人的创造潜力被充分发掘,使西方文化迅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一方面应以“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尽快移植和推广以中国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艺术课教育另一方面应该怀有普及和振兴祖国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实现l927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为现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的艺术教育理想。

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_美术论文 第五篇

京剧形成于,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20xx年2月,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这对于一向很少被重视的京剧艺术和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影响深远,也必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鉴赏、审美能力,此举不仅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们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于20xx年12月7日挂牌成立“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并建设了一流的京剧训练场馆,聘请了黄孝慈、孙立源等知名京剧艺术家长期担任辅导员,并提出了“让师生享受京剧”的响亮口号,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就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深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校课题组申请了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以我校“孝慈京剧艺术团”为平台,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必将提升学生的京剧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怀,推动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具体研究方向为:

一、 增强认同感,升华使命感

本课题研究认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业,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它。wwW.0519news.cOm传统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更能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增强对优秀传统艺术的认同感,进而升华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为公的使命感。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以“诚信”为校训,追求培养长久的现代人;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深信学校需要精神滋养、文化浸润;深信人类的文化、伟大的精神藏于经典之中。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坚信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京剧文化,启迪的是师生的艺术人生,提升的是学校文化内涵 。

陶行知先生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对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培养追求真理的情感并能努力与奉行。同时也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指个人盲目的追求,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培养和正确的情感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在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表示,这15首曲目的选定首先考虑的是通俗易懂,曲目内容易于接受,唱法比较简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这些唱段里,每段都是一个故事,老师教唱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的过程。同时,15首曲目涵盖了京剧的很多行当,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

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京剧艺术教育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历史、知道忠孝礼仪和儒家文化,多传授一些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孩子们怎样做人。京剧传统戏曲剧情里,有很多是教人怎么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好事、做好人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爱心,营造一种氛围,滋养一方土壤,打造一支团队,形成一种力量,培育一种精神,这也是“爱心凝正气,奉献促和谐”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更加觉得京剧艺术的教育性完全具有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知情意”的内涵。

二、 开设京剧艺术课程

我们认为京剧艺术更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科综合的一门艺术课程,它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引领其它学科的更好发展上文库。再者,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实践研究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的京剧表演艺术达到专业水准,而是在于一种普及和启蒙,首先能吸引孩子,其次通过京剧这一国粹,能够让孩子去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文化艺术多元化、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多种选择的今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像有“国粹”之称的京剧,虽然蜚声海外,但在国内却后继乏人。我们有将京剧在校园推广的坚定决心,但是,考虑到当前戏曲教学的难度和师资队伍的素质,及戏曲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的素质,“京剧进校园”的实施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在诸多考验中,我们迎难而上,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 开设校本课程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继承中华京剧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我校已经拟定增设德育校本课程——京剧文化特色课。课程的增设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和民族文化鉴赏、审美能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我们计划开设京剧艺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用课

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

程形式保证全体学生受到京剧普及教育,再安排适当的课时,力争形成课程评价体系。我们还计划开发京剧校本课程,不仅精选优秀的京剧唱段,而且积极创造与时俱进的新京剧唱段,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唱起来上口,更能为社会服务。我们计划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应包括京剧常识、选段故事、教学技巧等,这本教材将面对全校音乐教师和全体学生。

我们始终认为推行京剧艺术上文库,应当按一门学问课的方式传授,而不要上成表演课,所选取的京剧选段要和基础教育相挂钩。课堂上,老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具体为: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与渊源,知晓京剧故事,得知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 其次是带领学生了解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流派与风格、京剧表演的特征、京剧脸谱、服饰艺术,感受京剧音乐的情绪,并亲自参与京剧表演,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第三步也是关键的环节,即激发学校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树立自觉弘扬民族文化责任感、使命感,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操,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

(二) 扩大京剧教师队伍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京剧仍然依赖聘请来的京剧艺术家们,这明显“供不应求”,京剧老师队伍建设是我校京剧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不由想到了我校的诸多音乐教师,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把京剧经典剧目列入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其最终教学任务,无疑要落到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肩上。但是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没进行过专业京剧的培训,而且在一般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通常只需要在教授乐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简要地理解歌词,教会完整地表演(唱)出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京剧艺术,仅表演形式就包括唱、念、做、打,此外还有服装、化妆、道具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演进、人物构成、故事情节等背景知识。如果要音乐老师在短短的几课时里全部教授完这些内容,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音乐教师们现在学习京剧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要教学生唱京剧,老师目前还不敢尝试。当务之急是请所有的音乐老师都参加京剧鉴赏、京剧唱腔等方面的培训。这种紧急培训困难是肯定会有的,可我们的老师都是专业的音乐科班出生,从现在学下来的情况看,只要自己主观比较努力去学应该难度不大。最近一段时间里,在我们学校京剧辅导员的示范、讲授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这些经典曲目开始慢慢从音乐老师们口中唱了出来。虽然有些断断续续,但辅导员们仍然微笑地夸奖着这些努力学习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们学得很快,更可喜的是已经有几位音乐教师试着给学生上了京剧课,他们坦言:“……主要也就是跟学生们说些京剧的历史文化,或者放一些京剧选段让他们欣赏。我们自己还得好好练一练,等能把整首曲子唱下来了,我们才会在学生面前亮出来。”老师们还说,这比唱歌曲实在难多了,看谱子不管用,最关键的是唱不出那个味道。学生大多是对京剧有着浓厚兴趣的,这些兴趣可不能被初学京剧的老师给破坏了。

三、 学好京剧基本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

京剧进入校园,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一泓清泉,吸引了一批对京剧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加入京剧表演行列。这些孩子的京剧天赋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京剧辅导员们耐心、细心指导。因为老师们坚信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的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学生的心灵”。

辅导员老师们说,学生入团之后,先学习基础训练课;稍微有点基础后,再上剧目课,从传统剧、现代剧、历史剧中,挑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剧目练习。教小朋友学京剧有很多讲究,比如怎么让他们对京剧产生兴趣,如何保护小朋友的嗓子不在学唱中受伤,选什么样的剧目才适合他们,等等。

辅导员老师们还说,对充满童真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单调的生活至少要坚持6年,6年苦练才能完成京剧的基本功训练。在这里学京剧的孩子年龄最小的才7岁,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地热爱京剧这门戏曲艺术。教孩子们京剧基本功的老师说:“学习京剧艺术要练好唱腔、道白、动作、武打等基本功才能登台演出。”这些孩子经过以后几年的刻苦学习,都能演好一个角色,甚至是如《苏三起解》、《霸王别姬》等高难度的曲目,他们也能有板有眼地表演。”辅导老师们很喜欢这些孩子们,老师们说孩子们很能吃苦,偶尔也会受伤,却从来不说苦。六七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可这些孩子每天都练功,劲头也特别大。摘下头饰,绑着头饰的带子把孩子的额头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子,有些发红,我们问孩子们:觉得练京剧苦不苦?有个孩子揉揉脑袋,摆出小大人的样子:“没事,这点苦算什么,练京剧的哪有不吃苦的,国粹嘛……”“挺好玩的呀,我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想学京剧了。”一个小女孩接下去,调皮可爱,非常漂亮。“一开始压腿、耗腿时,是挺疼的,练的时间长了就不疼了。还有,我特别喜欢学京剧,也就觉不出疼了。”又一个孩子说,说得很轻松。

辅导老师们从纠正发音开始,教孩子练基本功,扳腿、下腰、倒立、吊嗓子,然后是念白、唱腔、台步、动作,老师教得一丝不苟,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虽然有时因为压腿、扳腿实在太疼,孩子们偶尔会忍不住哭鼻子,但哭完了,擦干眼泪会再接着练。“我看着孩子

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练过一次功,再也不敢看了。”一位家长说,“孩子压腿时,一会儿的工夫就出汗了,汗珠子滴答滴答地往下掉。累了也不能坐上一会儿,心疼得我没法。”有许多孩子很有灵气、悟性,加上好学,进步很快。在市、区、学校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剧,每次总能赢得满堂的掌声。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层面关注京剧

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说这是一种改革、创新的举措,也符合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直呼吁的。把这种京剧艺术知识在课堂上、校园中,向青少年普及,正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能普及得更广一些,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我们计划开展如下活动:

(一) 以学校社团形式吸引一批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加入京剧表演行列,并以此辐射,扩大京剧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在班队会中围绕京剧艺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

(二) 在有关课程中渗透京剧艺术元素。京剧艺术不仅涵盖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而且辐射到文学、社会甚至体育等学科,因此,在相关课程中渗透京剧的艺术元素,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京剧,感受京剧,欣赏京剧。例如:在语文课中,将京剧的人物性格和唱词艺术进行赏析;在美术课中,画京剧脸谱,做京剧道具等;在社会课中,挖掘京剧故事情节背后的历史,从感性上初步了解京剧发展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举办京剧艺术节。我们计划请进省市专业团体,开设京剧普及讲座,表演中国经典的、传统的唱段,让社团小“票友”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激发小观众的兴趣,做到专、业余融合,台上、下互动。

(四) 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我们坚信让京剧走进社区,既可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争取更多的社区认同和支持。让孩子们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和福利院,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得到锻炼,更在表演中学会关心、体会给予的快乐。转贴于上文库 www.ybask.com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aoyulunwen/12812.html

《浅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_工业设计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