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二十篇

2022-03-29

管理论文】导语,大家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86092文字,由章海建专心整理,发布在范万文网!人员,读作【rén yuán】,汉语词汇。通常指受雇的人的整体(如在一个工厂、办公室或组织机构内),或者担任某种工作或某种职务的人。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二十篇感谢学习,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定义出发,逐步探讨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在风险管理各个方面中的作用,并且针对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性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风险日益增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强化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风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风险指的是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伤害的意思。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公司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风险。其中主要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信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企业当然并不可能完全承受所有以上风险,相反,他们应当对风险进行系统性的预测、识别、,并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风险管理,指的便是以上所叙述的决定如何对待并规划项目风险的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应变策略。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最初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的性评价活动,以便向管理部门提供防护性和建设性服务。”而经过多次的修订,iia在20xx年颁发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WWw.0519news.coM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结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以看到定义中一个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内部审计已经将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直接纳入它的定义,当成内部审计的一个直接的目标来看待,突出强调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三)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个指导作用包含在风险管理的各个过程之中。

1.内部审计在风险识别中所起的作用。风险的识别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各项数据的研究和,从而确认企业当时所面临的风险、当时并不存在但潜在的风险、可以通过相应方法进行规避的风险等等,从而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定量和定性,进而方便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并对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因果,可行性,专家调查法,风险报酬法,数据解析法等等。

2.内部审计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这是指对已经存在和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收集企业各项经营信息的基础上,通常会将各种风险因素予以量化和评估。按照量化的风险水平的高低,对审计项目进行科学的排序,从而确定开展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以下要素:资产的变现能力,资金流动性强弱,现金流的流量情况及趋势,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新的政策,上次审计的时间范围内容等等,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从而预测主要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风险可能产生影响的时间、深度和广度等等,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对策。

3.内部审计在风险的预测和预防中的作用。内部审计不仅应考虑公司当前存在的风险,而且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预测方法,结合公司当前的情况以及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对公司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规避或者降低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4.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评价中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评价,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对公司经验战略的检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部门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和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对于风险的态度,评价管理层对风险处理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评价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及时有效;评价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与高层管理者讨论相关事宜;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企业目标等的不同,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的差别,每个公司应该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的公司应该用正式的规范的风险管理方法,而规模较小的,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评价活动。

二、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及成因

1.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缺乏认识。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在风险管理中,管理领域的知识尤为重要,但是,中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由财会部门抽调,而他们大多出身于会计、审计专业,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于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的知识比较欠缺,这就造成了他们尽管对于内部审计等审计业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风险管理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不甚了解。

2.企业决策层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理解太过片面。中国很多企业的领导,大多数重视经营效益而轻视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他们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财务报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上面,往往不了解或者根本不关心风险管理审计对企业长期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他们割裂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认为两者各自分别起作用。由于他们理解的片面性,造成了他们在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时候往经济效益等方面倾斜,进而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在展开工作的时候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3.内部审计性不足。想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性。内部审计尽管拥有相当程度的性,但是,这是相对于与之平行的其他部门来说的,从最终意义上来说,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其目标还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利益的限制,很难站在一个完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就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而言,他们不仅受到经理机构的影响,而且在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有了交集,久而久之,所谓的“交情”、“人情”都出来了,在涉及到相关部门风险审计的时候就有可能“下不了手”,影响内部审计性。

4.风险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审计方法落后。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和风险管理认识上的不足,在加上受到成本、企业政策、人事安排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少有企业经常对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甚至有不少单位从未进行过风险管理审计。而即便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审计,他们往往也没有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只有极少的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采用风险基础内部审计,而不少的企业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控制基础内部审计甚至账项基础内部审计。

三、相应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胜任能力。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聘上要选择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不仅如此,对于在岗人员,也要加强后续的教育,增强他们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逐步熟悉内部审计业务,提高他们对内审工作的综合驾驭能力;要特别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全面了解风险和风险管理,从而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实现经济目标服务。

2.企业决策层应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企业的管理者要端正对内部审计的态度,要全面认识到其在风险管理中和企业目标实现上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应广泛宣传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使整个企业达成加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共识。除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并且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3.提高审计人员性。内审机构和人员的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的前提条件。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应该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并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因为内部机构隶属关系的层次越高,其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审计工作越容易展开。例如在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4.改进审计方法,将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贯彻实行风险基础内部审计,与此同时要及时关注内部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的更新,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力求做到与时俱进。而企业其他各层级的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和决策层,应该转变观念,注重风险,抛弃以往重效益轻风险的观念,重视风险,做到风险与效益并重,做到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葛跃民.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一重技术,20xx,(2):71-72.

[2]侯金凤.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xx,(12):86-88.

[3]时现.内部审计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2-4.

[4]杨思东.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xx,(6):35.

[5]张建民.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xx,(11):53-54.

[6]李正青.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xx,(18):220-243.

[7]刘.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xx,(3):63-65.

[8]孙静.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2):123-125.

[9]吴俊奎.关于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问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xx,(8):24-25.

[10]王潇,张彩云.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xx,(3):81.

[11]于弘.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途径[j].中华会计学习,20xx,(4):18-19.

[12]王艳芳.中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xx,(2):83-84.

[13]韩晓燕.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剖析及对策[j].电子财会,20xx,(3):31-34

第二篇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与监督_会计审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 审计 周期 招标

论文摘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和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建设决策者、执行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而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介绍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四个阶段,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审计策略。

1 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建设周期长,且多为政绩工程,民心工程,涉及的关系复杂,受公众关注较多,而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是融管理、绩效、经营、效益等多方面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由于审计涉及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内容,所以审计必须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管理流程。

2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难点

笔者经过审计实践认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审计部门人员知识、专业结构单一较难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审计要求

工程建设项目内容覆盖面广、建设过程复杂决定了审计要求的综合性,内容既涉及财务管理,又涉及工程建设管理,不仅要对结果审计,即审查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运用,对财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作出评价,更要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审计,查找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管理流程的衔接部位、缺失部位、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并作出评价。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如对开工前准备阶段的审计,通过查缺补漏,预防隐患的发生;在工程建设成本形成期间,通过对人工、材料机械费等其他费用进行跟踪监控。WWw.0519news.COm将审计关口前移,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发现纠正损失浪费问题,并根据整改结果对项目执行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评价;在工程竣工结算环节进行审计,可进一步核实建设项目在建设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建设投资支出,核实各项结余资金和其他资金的实有数,为评价项目整体效益和效果提供依据。审计内容综合性、专业性都比较强,另外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及配套的管理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各种监督制约措施力量较分散未形成监督合力,内审部门人员较难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审计要求,实践中审计人员又多侧重于财务审计,对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忽略了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局限在单一的知识结构容易做出不全面、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导致审计风险。

2.2 工程建设项目的舞弊行为更加隐蔽

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等整个过程涉及到很多的利益主体,其中任何一方都可能在某个过程或程序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进行营私舞弊行为。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舞弊手段多种多样,如建设方人员利用工作职务之便获取信息在材料采购、合同订立中收受回扣、佣金等商业贿赂行为;建设方为了处理不正当费用,内部管理层相互串通或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串通签定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决算资料并购买发票套取现金,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还有的工程长期不结算,以工程支出之名列支不合规支出,工程效益难以保证等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舞弊行为较其它经济项目更加隐蔽,在形式上难以发现漏洞,有看似合法完整的工程资料,合乎要求的程序甚至具备正规发票,加大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难度。因此揭露舞弊行为是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中的难点和重点。

2.3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目前缺少系统、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

目前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活动的不同阶段通常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审计主要是定性评价,主要评价项目调研程序的合规性,论证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有无决策失误问题等。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侧重于定量评价。建设期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完成额、资金平均占用额、建设工期、质量合格率、事故率、损失率、结算审减率等。运营期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产品市场占有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

3 加强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审计和监督

3.1 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标志,各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2 抓关键环节

3.2.1 项目的事先控制

控制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企业新建项目进行项目建议、严格论证项目的必要性,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资源情况、投资结算和资金筹措设想、经济效益估算等。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和论证的可行性研究。

(1)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时由于新建项目选址靠近原厂址,尽可能减少辅助项目投资,通过加强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的认真和比较,使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际操作中可采用以下方式:采用招投标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要在保证工程功能要求的前题下,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概算,起到层层控制的作用。

(2)建设项目通过组织施工招投标,引人竞争机制,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实行限额采购,做好设备材料投资控制。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防止不正当竞争。可选用建设项目总承包方式,即一个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某个阶段的全部工作由一个承包单位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在招标操作中建立健全招投标制的管理,坚决制止明招暗定、私下交易。

(3)强化合同管理、控制造价。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其行为准则,必须要建立合同审查和管理制度,把招投标中承发包双方承诺,诸如工程进度、质量、造价以及其它事项用合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从百保证招投标效果,保证条款完备,内容严谨,对于闭口合同不留活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经济上的纠纷。

3.2.2 项目的事中控制

3.2.2.1 把好工程质量关。根据项目情况,通过招标选择相应等级资质的监督单位,确保全过程质量控制,让设备制造厂家派员到现场监督跟踪进度、质量。

3.2.2.2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采用网络计算,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反映出整个工程各单项工程的情况,指出全局性有影响的关键线路并对关键线路和结点进行考核。在施工中抓住主要矛盾,确保竣工工期,避免盲目施工,更好的利用人力和设备。

在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跟踪管理。实践通过优化和调整,加快管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工程进行中实际进度计划发生差异时及时制定对策,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

3.2.2.3 加强现场会签制度。变更应由监理工程师把关,造价工程师计价,同时对已发生的费用先期进行计算,以便预测今后的费用,实现过程控制。

跟踪测算,控制设计变更、严格工序交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建立反映工程进展日记,及时计量、验证掌握主动。

3.2.2.4 加强目标控制。督促监理工程师根据控制目标,针对影响投资控制目标实现的因素,采取必要的组织、经济、技术、合同措施主动控制。定期检查和对照费用支付情况,对项目费用超支和节约情况作,提出改进方案,掌握国家调价范围和制度。工程进行中对已完成项目进行跟踪分期结算,掌握对总量控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总量不超。

3.2.3 项目事后控制

严格按合同条款、承包范围、结算方式,保质保量的做好项目结算工作。加强对预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选用和配备职业道德过硬,业务水平过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担负工程预结算工作,严把工程结算关,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竣工投产生产运营一段时间后,再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同时,考证全寿命价格。通过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果。控制力求加大主动控制在控制过程中的比例,同时进行定期、连续的被动控制。通过全面控制造价,取得很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桂琴.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xx(3).

[2]郑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

第三篇 浅谈管理会计在提高财务审计质量中的作用_会计审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审计 财务信息 

【论文摘要】财务审计应当服从审计者的选择,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框架的基础。财务审计的质量取决于信息质量,审计人员的判断要根据会计准则和惯例。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信息是由财务会计来提供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识别财务审计中信息最显著的贡献,并且展示信息是如何增强审计的可靠性。 

一、引言 

会计的多重定义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会计提供的信息包括主要的财务状况和相关的权益。信息能帮助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换句话说,会计是经济活动的一种语言,就像其他语言一样,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表达方式、惯例和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假设定义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是提供信息并做出最好决策。 

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环境中,一个真实市场的经济运营主体,他们的目标是利润。一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提供给外部使用者,称作财务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外部性);另一个称作管理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内部性)。而整个会计系统中有两个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种信息循环取决于会计运行所在的经济社会。因此,在熟识的anglo-saxon环境中,会计在组织中只有一个循环即会计一元论,而在西欧国家,应用的则是二元论模型,其假设会计运行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截然不同的两个循环中进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标准之一,并以此来验证公司会计模型。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动化会计的进步加速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WWW.0519news.cOM账面记录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并将其提取来编辑财务报告,进一步的并向管理会计报告。因此,公司会计应该融合为一个整合体。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作用 

决策决定着信息的需求。emery(1969)认为提供信息需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标准:1、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信息能够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信息就是有价值的;2、如果附加的信息能够影响决策,那么信息是有价值的;3、如果在改变决策的结果中信息扮演着“敏感”的角色,那么此信息是有价值的。管理会计在做决策的时候意味着决策观念已经形成。《决策系统》的作者——诺贝尔获奖者herbert simon(1978)在一篇关于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期望的研究中写到:保持业绩:“所有的事情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直接关注:“我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问题解决:“在各种方案中哪种是最佳方案”。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将信息提供给管理者,其目标与三个关键管理功能相联系,它们分别是: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支撑着对未来目标的决策(战略计划),并为做出决策提供信息,这包括采取专业化的制造系统、公司的物价政策、商业政策以及建立的投资资本;组织:它决定公司需要的信息数量,这对于识别组织结构以及更好了解权利当局十分重要。组织结构定义为分配公司中的权利和责任,确定工作计划的结构。为了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例如:利润最大化),管理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执行会解释并加强这些关系;控制:作为一个公司管理的基本功能,涉及控制政策执行,评估业绩水平,当管理会计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时能够纠正出现的故障,预算误差和纠正决策。总而言之,管理会计协助管理的控制功能识别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决策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对于管理者和其他经济角色是一个评估的工具和称职的“建议者”。如果剔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子系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缺少了商业信息的真实性,但有时这两个子系统“太慢”,过于笼统并且有时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不相关。另外,diaconu(20xx)认为这两个子系统是信息收集器,事实上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用一种标准的方式表达,不应包括其他的陈述或者细节,经过准则和原理修订的除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财务会计主要的方向是测算经济实体的业绩,那么管理会计扮演着解除束缚的角色。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则认为这两个系统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管理会计提出了问题,而答案要在将来回答。财务会计告知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而管理会计则是要告诉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 

三、财务审计和信息源头 

审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人被另一个具有知识的,胜任的和性特性人的肯定。从通常的审计定义开始,我们最熟识的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估。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是由的审计人员,审计检验一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robertson(1988)认为审计人员应持有这样的目标:表达财务状况年度决算的真实情况,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改变应顺从会计准则。pige(1997)认为审计是控制公司会计和管理的过程。会计所提供的真实情况的可靠性受到准则的影响,这涉及会计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审计过程中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职业道德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被称为表达年度财务报告情况并保护全部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包含所有社会经济的参与者:股东、、雇员、银行等。

四、财务审计目标与流程 

根据dsa/sas1,财务审计报告目标意味着由的审计人员表达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结果和流程应该遵守的会计理论。即使审计人员不是在财务报告提供完全可信任信息的保证人,他们也需要通知使用者财务报告的表述是否准确。审计人员代表着计划和执行审计,所以他应该确保财务报告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些显著的错误。  定义审计的目标可以简明的表示如下:理解目标并对审计负责——财务报告——普通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特定的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审计意味着用预先制定的标准来比较财务报表,这些标准都要服从会计准则。 

审计过程,第一阶段:计划——获得背景信息——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过程——预测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内部风险——了解内控并估计控制风险——构建审计计划和程序的底稿;第二阶段:降低控制风险——进行控制测试——估计在财务报表中错误的可能性;第三阶段:进行过程——进行额外的测试;第四阶段:检查债务条件——收集最终的样本——评估结果——出示审计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者取得沟通。 

五、通过采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提高财务审计质量的可能性 

从我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来自财务会计的信息支撑着财务审计,包括财务报表里面审计人员认为不服从会计准则的公共信息。一个良好的审计导向和计划,能避免无效工作,审计人员应当识别相关的领域、系统、审计风险,即使每个经济实体有所不同。显著的领域主要有:1、购买——支付;2、销售——收款;3、工资——员工;4产品;5、财政;6、固定资产;7、发行债券。为了说明在财务审计中使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我们参考生产周期审计,这与其他营运循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进入购买——支付环节,工资——员工和生产周期,在销售——收款循环以出售产品结束。通常,在每个财政年末的存货审计是最复杂和最漫长的阶段。 

我们可以将生产周期分成2个内部紧密联系的环节,它们分别是存货获得的实物环节和成本转移到产品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的实物流动和辅助成本需要得到适当的控制。生产周期包括六个功能:接收订单、接收原材料、储存原材料、制造产品、储存产成品、运输产成品。如果原材料、产品制造、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能够真实的反映在财务报表里,生产周期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值。这个审计过程分为5个显著部分:1、支付和登记原材料、员工和管理——与前三个功能相联系;2、资产和成本的内部转移——与第四、第五个功能相联系;3、产品运输,收入和成本记录——联系最后一个功能;4、实地盘存——检查存货是否真正的存在;5、存货评估——使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评估方法。如何获得正确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和产品管理的成本数据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充分的考虑,成本账簿应该与产品账簿和其他账簿相联系并且能够得出所有产品的正确成本。成本账簿与审计人员是相关的,因为最终的存货评估取决于正确的数据记录。 

六、结论 

收集、处理、合成会计信息的人员与这些信息的使用者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利益冲突,财务审计必须在这两者间重新构建一个适度冲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事务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因为信息编制人员并不,这使人们对信息的客观性和无偏性产生了怀疑,审计保护了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人们关注年度财务报表,首先会外部信息。但是,外部信息紧密的联系着由会计提供的内部信息,审计人员应该有权使用这些信息。我们的结论是:在财务信息的复杂背景下,除了财务信息,使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也能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kaplan,r.s.,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adings in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 control[m].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1. 

[2]ray h.garrison,managerial accounting[m].mcgraw-hill/irwin,20xx. 

[3]奥赖利,蒙哥马利审计学[m].:中信出版社,20xx. 

[4]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篇 风险管理审计实务初探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20世纪末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审计已成为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鉴于此,从风险管理审计的背景、风险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含义、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步骤、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具备的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产生背景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既包括内部管理不善、人为损害的风险,也包括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同时包括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风险。诸多方面的风险导致企业的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稍有不慎,就会遭到风险袭击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风险损失的发生,企业管理层必须以一种战略的眼光观察、管理自己的企业及其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20xx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xx年6月15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易仁萍在浙江省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调研时指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好的进程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内部审计要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20xx年6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介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时指出:内部审计正处于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主的审计模式转变。WWW.0519news.COM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站在企业特有的高度上,自然而然应成为各种风险的强有力防线。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风险管理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二、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既可以从企业的总体来认识,也可以从一个单独的部门角度认识,它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过程共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

(二)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的,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现代管理审计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审计活动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审计内容和思路发生转变

内部审计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审计内容和思路发生重大转变。账项基础审计是对具体交易事项进行审查测试;制度基础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符合性测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

2.内部审计职能发生转变

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是以后监督为主;风险管理审计职能是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事前的评估和防范,强调确认风险并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更加科学、先进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利用战略和目标的结论,确定关键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还广泛运用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4.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更加明确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降低和防范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价值,协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三、风险管理审计步骤

内部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是在其他部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应实施以下步骤:

1.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根据企业目标、战略规划等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也就是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正确识别风险将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可行性、生产流程、投入产出、资产负债、因果、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审计人员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了解各种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确定这些风险将会对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产生多大的影响,即评估已识别的风险,估测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重点关注两个要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审计人员对风险的评估一般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以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

3.风险应对阶段,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阶段,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识别和估价风险之后,进入风险应对阶段。在风险应对是指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在风险应对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不合理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来讲,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避免风险、分散风险、风险分担(包括保险方式和非保险方式)。

4.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企业实施一项方案的风险导致损失的概率和可能产生损失的幅度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企业愿意承担,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

在风险控制活动中,企业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来选择应对措施,对于有回报的风险,可以采取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的办法。在采取接受风险时,要考虑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尽可能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程度。

一般而言,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企业要设计业务控制程序来限制、降低风险,内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应测试这些控制程序是否得以有效执行。针对有回报的风险应对措施,要和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采取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所要承担的风险程度。

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需具备的条件

(一)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公司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公司内审部门,不能把内部审计部门当做“摆设”、“消防员”,对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审计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审计资源。

(二)审计机构的内部审计职能更新

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实现观念更新,将工作职能从传统监督职能、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延伸到规避企业风险的管理审计职能。制定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规范,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及相应的审计工作操作指南等。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充分考虑管理层的经营方针、目标和工作重心,使年度工作计划与企业最高层的战略风险一致,具体审计计划与具体经营风险相一致,从客观的视角为公司管理层评价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针对发现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防范企业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准备。

审计机构应加强沟通与宣传,与管理当局保持密切联系,参加管理当局的重要会议和有关研讨活动,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情况,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风险管理审计涉及企业整体和职能部门两个层面,既要求审计人员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风险,同时又应该熟悉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具备洞察具体经营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内审人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等相关知识;既要了解产品特点、行业背景,又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内审人员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技能。王光远教授曾形象地称,“做内部审计,既应有书生之见,也应有头衔之见、街头之见。”

其次,内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逻辑、综合思维能力,对审计事项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问题有较强的宏观把握和驾驭能力;与管理层、相关业务部门、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取得理解和信任,树立审计部门的形象与威信;具有客观公正的心态;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集体性,明确自己所承担角色和任务,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内部审计的新课题。内部审计人员肩负着历史重任,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有意识地推动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2] 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济南:山东出版社,20xx.

第五篇 基于 企业风险管理 总体框架 的石油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_会计审计论文

关键词:erm;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石油企业

一、研究背景

20xx年coso委员会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该框架不仅扩大了原coso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的范围,建立起一个对风险更加关注的、更强大的内控体系,而且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已成为21世纪全球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著名企业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和穆迪已将erm列为其对企业评级的基本评价因素,各国的审计标准已将审计的根本任务从审计内部控制逐渐转移到审计风险管理的职能上来。最近的调查显示:80%西方投资者愿为有能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支付溢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寻找商业合作伙伴,以保障自身的品牌、时限、质量及可持续性。因此,无论从管理标准或企业评级的新导向,还是从来自于监管、投资者或客户的压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iia主席伍顿·安德森博士在20xx年5月25日的上海报告中指出:在erm框架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经有效融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1]通过协助风险估算程序,系统的识别风险事件,衡量和监控业绩,最终促成内部沟通和采取正确行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www.0519news.CoM

二、构建基于erm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在大港油田公司构建依托erm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基础,为实现公司的价值增值目标,由具备复合型才能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重在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一) erm框架下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coso委员会在20xx年9月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简称erm框架,该框架包括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下面紧密围绕erm框架八要素,对风险导向审计具体内容逐一进行简要阐述:

1.内部环境。内部审计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本地经营环境和全球经营环境),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可能的经营风险来源:不胜任的董事会、内部组织文化的功能缺失、与战略不相适应的风险偏好、高层管理人员知识、经验是否与战略主题目标和时代相和谐。

2.目标设定。战略及经营计划中隐含的整体组织风险为erm其他六个要素的运行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这些目标及风险偏好为erm提供了总体标准。内部审计人员要系统的将组织战略和商业模式与对其实现构成威胁的风险联系起来,评估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各个部门目标的合理性。

3.事件识别。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会利用寿命周期法、swot法、ksf法、dccs法、盈亏临界点法、财务、会计、统计指标法等捕捉风险征兆。如我们很熟悉的swot就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中有利与不利的方面放在同一个框架中进行,以综合评价企业从事某一种行业的可行性及风险。

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考虑企业潜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审计重点关注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5.风险反应。管理层在评估相关风险后,按照风险管理优先顺序和风险管理策略,结合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评估和选择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制定是否科学。解决方案一般可分为四类: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接受风险。方案制定要充分考虑风险容量和风险承受度、成本和收益、方案的机遇等因素。

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2]是指为确保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评价控制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1)检查相关交易过程的控制措施。好的内部审计控制的设计必须保证每项交易都具有证明文件,保证拒绝非法的交易,保证所有合法的交易能够被正确处理。(2)总体控制与具体控制。总体控制的缺乏会使具体控制失效。设计具体控制时,必须同时考虑相关的风险、报告的风险和发生的频率。(3)多重控制。为防止一项控制措施不能发现和纠正错误的可能性,应设计多重控制。这里包括授权、职务分离、凭证、接触、实物清查等几个方面同时或交替的控制设计。(4)对成本与效益原则的考虑。内部控制的设计应该遵从成本与效益原则,即将缺乏控制导致的损失与建立和实施控制的成本相比较,寻求内部控制的性、有效性的同时,力求简洁与低耗。

7.信息与沟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高层管理者的战略、目标意图能否自由、迅速、畅通的传递给下级,并且下级是否能充分理解上级的意思表达,并将意见充分反映到上级、管理层对员工意见的获取和采纳程度以及组织是否有多种沟通渠道等。

8.风险监控。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监控实际上就是判断高级管理层的erm业绩的优劣,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再次评估,在这里要引入iia的最新工具一分解(decomposition)。分解方法将经营计量系统记录的业绩与计划和预算中的预期业绩以及同一时期的竞争者进行比较,是监控风险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与预期值的差异可以按其原因或“起源”来解释,或者用之前的风险所指出的、环境或经营条件的变化超出了限度来加以解释。对原因进行相关、及时地计量和剖析便于管理层及时作出反应,又能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咨询方面的增值功能。

(二)erm框架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安排

1.重视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3]是指审计人员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 010款关于制定审计计划中指出:首席执行官应该制定以风险为基础的计划,以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重点。企业风险导向审计计划是对内部审计师的一种指引,也是一种便于审计监督的内部约定,其中说明了将要采取的审计步骤,这些审计步骤旨在收集审计证据和帮助内部审计师对被检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效率、经济性和有效性表达意见。其内容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审核以前的报告、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及前任审计师提供的文档,列出任何要求采取纠正行动的公开项目。其作用在于获取背景资料及确定过去审核的结果,以更好地确定当前重大风险的审计范围。(2)实施初步调查,以确定被审核的活动的目标、实际或潜在风险,以及现存的控制系统。(3)审核被审计职能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它的经营管理手册、组织结构图、权力结构图、长短期目标。通过审核来确定可以衡量和评价风险的领域以及该职能是否按管理层的意图执行。(4)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针对被审计的业务活动,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5)准备被审计职能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识别控制缺陷。(6)审核管理层已建立的绩效标准,如果可能,把它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7)会晤客户,讨论审计范围和内部审计师试图达到的目标,避免有关审计目标和范围被误解。(8)编制完成审计业务所需耗费的详细预算,以保证审计过程的效率。(9)通过风险评估并排序,列出必须考虑的重大风险。(10)为每个可识别风险确定什么控制有效,检查现行的控制是否可以消除或充分地减少已识别的风险。确定重大问题和机会的实质,识别困难的主要方面,确定其原因和可能的补救方法。

2.以确认企业主要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实现为依据,实施审计测试与审计发现。审计测试意味着通过将选择的项目变成证据,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师应获得足够的证据,确认企业主要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测试中通过运用抽样、观察、提问、、证实、调查与评估[4]等方法获取有关风险的审计证据,并且揭示出它们的内在品质或特征,目的是为内部审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

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需要采取纠正行动,那些与规范或可接受的标准之间的偏离被称为审计发现。它们可能是:应采取而未采取的行动、不适当的行为、令人不满意的系统及应考虑的风险暴露等。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审计发现通常包括特定要素:背景、标准、情况、原因、影响、结论和建议。包括这些因素的所有审计发现,都为采取纠正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同时它会想方设法证明确实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丰富审计结果内容并及时进行业务通报。审计结果应该包括审计发现结果、审计结论(意见)、审计建议和行动计划。审计发现结果是对事实(风险)的相关陈述,通过比较应该达到的目标与实际的做法,就可以得出审计发现结果和审计建议,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应该以标准、情况、原因、影响为依据,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审计发现结果和审计建议还可以包括审计客户的业绩、相关问题和未在其他地方反映的辅助信息。审计结果资料是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基础。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400款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及时通报业务结果,通报的内容包括业务标准、范围及业务结论、建议和行动计划。但内部审计师在审计通报和工作底稿中包括与违法违规行为和其他法律问题有关的审计结果,并就此发表意见时应非常谨慎,在处理这些事项时应与有关方面(法律顾问、稽核官员)建立紧密联系。

4.以所涉及的风险及实施纠正措施的困难程度和时间安排的重要性为依据,实施后续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中,从审计计划到审计实施以及后续审计,自始至终都贯穿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以大港油田的实际业务为例,比如对一项销售收入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在收入发生之后审核其签订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且要在收入发生之前审查设计收款计划的制定依据是否真实可靠,收款计划是否可行,设计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再如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项目投资之前要对该项投资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信誉高低以及是否还存在更优的选择方案,在项目投资之后要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再如对石油开发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在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就对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设计概算、资金来源等进行审查,其次进行工程预算审计,以审核后的预算和工程合同为依据支付工程款,在项目施工时进行阶段性结算审计,主要对项目的设计变更、增减较大项目的预算审计以及对项目进度的审查,最后进行工程决算审计。

(三)erm框架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现途径

在erm框架下建立和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是对原有内部审计功能的拓展,而大港油田目前的内部审计现状与之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内部审计的转变和发展。

1.拓展集团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确保内部审计的性和客观性,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保留内部审计原有监督、检查的基础职能的同时,应当赋予内部审计更多参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职能,拓展集团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体现内部审计“咨询顾问”、“业务伙伴”的角色,明确内部审计的管理体系,确保内部审计的性和客观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风险无处不在,从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职业素质,需要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2.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重视了解和测试,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性复核的结果,加强审计风险,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同时以检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审计的切入点[5],通过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调查和对风险管理、业务审批、职能分离、项目管理等各项业务流程的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测评,以揭露问题,堵塞漏洞,促进集团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

3.实现审计手段信息化,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集中程度较高。在推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在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审计接口[6],镶嵌业务流程图,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风险、实施审计时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审计线索。同时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构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非现场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常勋,黄京青.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通讯,20xx,(7):10-14.

[2]郭群,吴惠吟.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xx,(2):54-57.

[3]胡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xx:12-13.

[4]廖文凯.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j].审计与理财,20xx,(7):40-41.

[5]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xx:45.

[6]宋士杰.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xx:4-6.

第六篇 基于 资预结合 改革的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20xx年,总装制定《中国解放军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军范围推行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20xx年,总装制定《军队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并从20xx年开始在军以下建制部队全面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度。军队审计肩负着对全军军事经济工作的审计监督重任,而装备实物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工作也是军事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各级审计部门应接受主管部门的委托,或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装备实物资产购置、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和稽核,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资产管理审计报告。尤其在“资预结合”改革的新形势下,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的重点内容,探讨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的方法,发挥审计制约性和建设性作用,推动装备资产管理改革深入发展,促进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效益的提高。

一、“资预结合”改革的基本含义

(一)“资预结合”改革的概念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指预算单位为保障事业任务完成,根据资产标准、存量资产状况、资产处置计划等,有效利用资产存量,合理确定资产购置,统筹安排经费预算并严格执行的管理办法。

(二)“资预结合”改革的要求

1.资产配置标准化。

资产标准与经费标准、技术标准共同构成了军队经济资源配置的三大标准。资预结合改革要求全面梳理军队资产标准,认真清理过时的、缺失的标准,建立健全要素完整、类别齐全的资产标准体系。

2.资产核算动态化。

将资产核算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建立资产科目明细简明、核算方法科学合理、统计指标实用准确的资产核算统计体系,实现对资产变动增减的及时、连续、全面、准确的反映。wWW.0519news.com

3.资产处置规范化。

按照党委统管、业务归口、分工协作的原则,落实“先申报、再评估、后处置”的工作程序,建立财务、事业等有关部门严密配合、相互制约的矩阵式处置监督体系。

4.统筹资产购置与经费预算安排。

按照单位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存量资产状况确定新增资产购建需求,依据资产存量价值、资产标准安排经费预算开支,同时对闲置的资产提出调剂利用计划,防止资产与经费管理脱节。

二、“资预结合”条件下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的目标

(一)真实性

各项实物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真实存在。审计人员通过审查是否存在资产虚计、是否把已报废或者已损失的资产仍作为资产在会计账表、年度决算中列示。

(二)完整性

各项实物资产全部在会计账表中得到反映。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各项资产是否全部纳入会计核算,是否在会计报表和年度决赛中进行全面反映来实现完整性的目标。

(三)合法性

各项实物资产业务符合相关法规条例的规定。审计人员通过对照有关资产管理的法规条例判断各项实物资产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状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四)效益性

装备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有效使用和处置各项资产,不存在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等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资产取得、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实现效益性的目标。

三、“资预结合”条件下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的要点

(一)资产编配标准审计

审计是否落实总部和大单位统一制定的装备实物资产编配标准;部队自行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保障需求、厉行节约、合理配置、综合平衡”的原则、与部队的使命任务、单位编制、人员实力相一致,是否报本级党委和上级装备部门批准;实物资产标准的动态调整制度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擅自调整标准等问题。 (二)资产购置审计

审计资产购置是否以实物资产标准为准绳,充分考虑存量资产的状况,按照事业任务需要和财力可能;是否存在装备实物资产的重复购置;是否以预算为依据,统筹资产购置与经费预算安排,有无超预算办事、超标准花钱、超财力建设的现象;资产购置是否落实集中采购制度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招投标程序是否严密,合同执行是否严格,出入库手续是否完备。

(三)资产管理审计

审计是否建立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是否严格进行资产清查工作,存量资产的范围、数量、质量状况等是否核算清楚;是否严格落实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资产的购置、处置、报废等引起的资产增减变动,是否按规定及时登记处理,有无登记不及时、核算不全面、计价不准确的问题;是否建立完善的资产统计报告制度;有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的情况。

(四)资产处置审计

审计是否严格资产处置审批,是否建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双线”审批、发挥财务部门对实物资产的监管作用;有无私自处置资产、不按规定上缴收益以及“坐支坐收”处置收入等行为;是否建立严格、科学的资产价值评估制度,特别对报废资产的技术鉴定和测评是否规范、客观;是否建立单位、部门间实物资产有偿调剂机制,促进闲置资产合理流动。

(五)资产管理效益审计

审计是否通过“资预结合”制度,提高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效益,实现装备经费的有效、合理、节约使用。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据一些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定量指标如实物资产形成率、实物资产预算节超率、实物资产净增值率、实物资产完好率、实物资产利用率、实物资产账实相符率、实物资产维修管理费率、实物资产合规处置率、闲置资产调剂率、资产标准执行率。定性指标如实物资产管理组织建设情况、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实物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资产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实物资产保障满意程度等。

四、“资预结合”条件下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的方法

(一)预算测控法

“资预结合”改革中,预算起“龙头”控制作用,调控的是包括经费、资产在内的经济资源,是资源配置的核心抓手。因此装备实物资产管理审计,可以从装备经费预算分配入手,通过详查预算分配方案,测算评估各种装备资金支出比例、结构、用途是否合法合理的方法。运用上述方法既节约审计成本,又能弄清以下问题:一是装备部门上报的预算支出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资金的分配是否按现行的原则,是否考虑存量资产状况。二是执行预算时,是否突出保障重点,避免重复购置,按预算制定采购、分配计划,签订合同。三是经费决算时,上报的决算报表是否账表一致、真实可靠。

(二)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具体到装备资产管理审计中,就是对装备资产管理部门的若干时期的管理资料进行对比,以检查其管理权限内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属于一种对装备资产管理部门的动态监督方法,其目的主要是检查装备管理部门长期的管理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意见。

(三)逐项核对法

逐项核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书面资料之间的有关数据,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相互对照检查,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如账证核对,即装备实物资产的入库单、出库单、资产登记表等原始凭证与实物资产账等账簿之间的核对,比较账证之间的数量、日期、金额、单价等是否一致;账实核对,主要是核对账卡上所反映的实物资产余额是否与实际存在的资产数相符。

(四)综合计分法 

综合计分法是对已选定的各项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效益考核指标,采用比较的方法计算分值,然后加总,用各单位总得分的多少来评价其效益高低的方法。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考核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效益的指标项数和分值。其次,对选定的考核指标进行评分。评分的依据是该项指标数值与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比的结果。最后,把各项考核指标的实际得分相加,计算各单位综合效益总得分,以此比较和衡量各单位装备实物资产管理综合效益的高低。

第七篇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实证检验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是否具有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simun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xx年年报数据,共筛选603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收费;实证研究

一、问题提出

审计定价(adit pricing)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审计执业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定价在审计学术和实务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通常国外会计理论、实务界将审计收费(audit fees)作为审计定价的替代变量。20xx年2月5日,美国证券委员会(sec)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公开批露审计及相关服务费用,从此西方对审计服务价格的研究掀起了。20xx年12月24日,中国要求上市公司公布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该规定为实证研究中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提供了契机。纵观国内外有关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公司财务指标,研究成果也较成熟。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已不仅仅停留在诸如客户规模、客户复杂性、客户风险等财务指标上,许多专业人士还正在探索审计师会不会考虑到公司治理内部行为特征,如高管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蕴藏的审计风险有没有反应在审计收费中?若反映在审计收费中,那么盈余管理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收费呢?

二、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wWW.0519news.COm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安妮·布鲁金,20xx)。可见,经理人员调整盈余的动机是为了使公司和经理财富最大化。国外研究认为,这些动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于报告盈余的合约(如债务契约)基础上的。多数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动机的研究之上。从国外的盈余管理文献中,可以发现两个重要动机。其一,管理者通过应计利润来掩盖不良业绩,将一部分业绩提前确认;其二,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kellogg,1991)。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若事务所考虑了盈余管理的这种风险,则审计收费就高。defond和subramanyam(1998)通过盈余管理度量因素之一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discretionary items),结果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增加审计收费。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操纵、粉饰利润的手段,盈余管理度量的指标多种多样,在国内关于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研究中,曾使用过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非经常性损益、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等。近年来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度量盈余管理的研究更被学术界所接受,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宋衍蘅、殷德全(20xx)以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可操控应计项目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标准不一。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为此要求较高的回报,审计收费增加;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另外,朱小平、郭志英(20xx)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操控与审计收费的增加显著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盈余管理的衡量

本文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由于确认基础不同,会计盈余和经营现金流之间通常存在差异,但只要生产经营状况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两者关系在各个年度之间是稳定的。如果会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差异出现异常变化,则表明企业应计利润存在纵的可能。(healy,1985;jones,1991;dechow and sloan,1991)认为,国外盛行于财务、会计学界的盈余管理研究正是基于对应计利润的操纵展开的,而中国学者也普遍接受通过测度应计利润来检验盈余管理存在性的方法(陈小悦等,20xx)。具体方法:衡量盈余管理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等于总应计利润(ta)减去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注:实际上就是把总应计利润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其中总应计利润(ta)=净利润(ni)-经营现金流量净额(cfo),即ta=ni-cfo。修正的jones模型表达式为:

=αi+β1,i+β2,i+εi,t(1)

=αi+β1,t+β2,i (2)

式中,ndai,t为i公司t年非操控性应计利润;ai,t-1为i公司t-1年期末总资产;△revi,t为i公司t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revi,t=revi,t-revi,t-1;△reci,t为i公司t年应收账款变化,△reci,t=reci,t-reci,t-1;ppei,t为i公司t年固定资产原值;εi,t为残差,即以总资产衡量的i公司的t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利用样本数据,通过模型回归,可以直接得到残差项,即为所求的操控性应计利润。francis、maydew 和 sparks 认为,在不能明确预测盈余管理是将利润调高还是调低时,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盈余管理更为合适,因此本文就使用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二)研究假设

从国外的盈余管理文献中,可以发现两个重要动机。首先,管理者通过应计利润来掩盖不良业绩,将一部分收益提前确认;或将一部分优良业绩递延到未来的年份,将未来的费用提前确认(defond and jiambalvo,1994)。其次,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 (kellogg,1991 )。从中国的盈余管理行为来看,无论是发行股票、配股还是特殊处理,都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确认收入和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和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魏明海,2000)。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看,由于盈余管理比财务报表中的其他要素更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它们较难审计和容易纵,在国外,盈余管理一般被视为高固有风险。在中国,固有风险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等,盈余管理在中国也存在高固有风险的问题;同时,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这将会引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在某一审计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某个合理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以降低检查风险,这就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努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数量来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相应地,注册会计师投入更多的审计努力和时间,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由此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补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公司高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本文样本全部来自20xx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所有a股上市公司遵循如下剔除原则:(1)按照权责发生制披露年度财务审计费用,而不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披露。如有的上市公司仅说明了预计审计费用为多少,并未明确说明是否已经支付了审计费用,故将该样本剔除;(2)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无论在所适用的会计制度,还是业务性质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从而可能对审计收费造成影响,因而剔除金融单位;(3)由于数据缺失和信息披露不完整,因而剔除诸如未披露审计收费、未披露连续年限、未披露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发生变更等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4)剔除当年度新上市(距年度报告日上市时间不到一年)的公司。剔除这些公司的原因是,研究需要用到上年财务指标以计算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而新上市公司上年财务数据会引起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误差;(5)剔除未按规定时间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依据上述原则,最终筛选了20xx年的603家上市公司有效样本。

2.数据来源。年度审计费用、年末总资产、年末存货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年末负责总额、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数据来自《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控制变量所需财务数据以及度量盈余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数据依据该数据库计算而来。需要说明的是:ccer数据库中缺失的数据直接来自上市公司年报。

(四)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

本文借鉴simunic的审计收费模型,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合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建立如下模型:

lnfee=β0 + β1lnasset + β2ch + β3yszk + β4zcfz + β5asize + β6da+ε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1)因变量。lnfee 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2)测试变量。本文选取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da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3)控制变量。lnasset 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对数;ch 年末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yszk 年末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zcfz 资产负债率;asize 事务所特征,国际“四大”=1,其他=0。

四、实证结果

(一)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就总体而言,20xx年603个综合样本中,最低350元,最高为11 860 000元,最高审计收费是最低审计收费的33 885.71倍。盈余管理度量指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的均值0.5623,标准差0.8236,说明分布大致对称,但不同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别较大。下页表1给出了样本公司中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二)审计收费的回归

将20xx年数据代入审计收费的回归方程,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回归结果(见表2):

表2是对检验模型进行多元回归的结果,adjusted r2为0.299,模型的显著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在控制资产规模、存货与资产之比、应收账款与资产之比、资产负债率、事务所规模变量的影响后,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且不显著,说明假设检验没有通过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多元回归,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负相关,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与前面的理论及提出的假设检验是不符的。对这一回归结果,可能的合理解释是:一方面,在中国上司公司对高质量审计需求普遍匮乏的情况下,审计定价的主导权更多掌握在上市公司的手中,客户财务状况与盈余管理迹象所蕴藏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意见中,而对盈余管理迹象所表现出来的审计风险反应不足;另一方面,中国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常与的监管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审计收费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与的监管有关;再者,在样本的选取中加入了st、pt类公司,事实上,对于像st、tp类财务状况不佳或恶化的公司,审计师会根据此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

从多元回归结果可知,中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产规模、事务所自身特征及财务风险等,本次回归结果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虽不显著相关,但并不能说明我们不必重视高管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为本文样本基本来自ccer财务数据库,而且也仅仅筛选了20xx年的603个样本,这些样本也未必能说明中国整个上市公司的全貌;因此可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xx,(2).

[2]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性[j].会计研究,20xx,(8).

[3]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xx,(6).

[4]陆晓萍.中国审计收费制度现状与原因[j].经济师,20xx,(11).

[5]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6]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审计研究,20xx,(2).

[7]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赢余管理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8]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xx,(9):62-66.

[9]任春艳.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当代财经,20xx,(5).

[10]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意见购买——来自20xx—20xx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xx,(4).

[1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xx,(12):39-44.

[12]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xx,(7).

[13]张奇峰,张鸣,戴佳君.中国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xx,(6):87-93.

[14]赵国宇,王善平.盈余管理、审计收费与审计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xx,(3)

第八篇 浅谈证券公司管理中的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合规是企业稳健经营、安全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合规管理是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基础上,针对证券公司专门提出的一项管理要求,其目的是保障其运行过程的合规。然而,目前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在履行相应职责过程中,难免会与内部审计有交叉甚至重复。作为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两个职能部门,其工作究竟如何定位,职责如何分离,如何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

关键词:证券公司 风险管理合规管理 内部审计 职能作用 关系

1.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在证券公司管理中的现状及成因

20xx年,八家证券公司(分别是德恒、中富、恒信、闽发、南方、云南、汉唐和辽宁证券)因严重违法违规、风险巨大,先后被托管经营、行政接管或被停止证券业务资格。经查证,这些公司存在大量的账外经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近几年,国内证券公司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系统性风险集中显现。

以上现象说明,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设立了证券市场自律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内部自律制度形同虚设,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在会计内控中存在着很多“伪合规”和“假审计”现象,使合规管理、内部审计流于形式。鉴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无论其定性定位、体制机制或方法方式等,都无法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经济监督评价需要,究其原因,这与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缺失密不可分。wwW.0519news.com由于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原因,使得审计人员和原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极易使监督检查表面化、形式化。因此,认真研究证券业合规管理状况,加强国内证券公司外部合规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公司内部合规检查与内部审计机制,塑造合规文化,将有助于证券公司的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

2.对合规管理、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再认识

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要求,是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发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已被管理审计所替代,并正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迈进。它不仅延续其客观的审计本质的一面,而且将其上升到评价层面,通过监督活动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这就是内审在保安全,促发展上的价值所在。

3.对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认识

虽然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在证券公司内并存,但在实际运行中各有侧重、相互协作。各有侧重是指合规管理主要履行对各项业务事前审核、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及时检查等日常管理职能。而内部审计主要履行审计委员会赋予的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审计评价的监督职能,成为对各经营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评价的具体执行者,特别是审计结果将作为被评价单位年度考核依据,有助于增强内部单位和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和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心,使各类风险从源头上得到控制。相互协作是指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沟通渠道。作为联系证券监管部门的合规部门,有责任将行业监管规则、外部监管意见以及风险监控报告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地区合规专员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内审评价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应向其主动提供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建议,促进公司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执行。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3.1 构筑防线的位置不同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应形成“三道防线”,公司各经营单位实施有效自我合规控制是第一道防线,合规管理在事前与事中实施专业合规管理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实施事后监督、评价则是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有机结合、密切配合,构筑牢固的内部防控体系。

32管控的侧重点不同

内部审计不但关注业务和运营管理制度及流程遵循的有效性,也注重财务结果、信息技术安全运行和综合管理;不但要去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设计和执行缺陷,也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建议;不但要重视公司管理层面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也要关注公司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合规管理更专注于业务和运营控制的日常管理,并承担对现有内控不断完善的重任以及对监管规定的正确理解和阐述任务,帮助业务人员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3,3管理的程式不同

合规管理部门是一个“持续控制部门”,在证券公司业务管理中应定位于中台角色,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持续地履行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以及协助管理层组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则不同,其定位是“定期控制部门”,它以审计项目为核心,通过审计评价工作履行事后再监督职能。虽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关口前移,将“触角”向事前和事中延伸,但它毕竟处于事后监督的定位,否则,过度地参与到事前事中管理过程中,势必会使其性受到损害。

3.4肩负的职能不同

合规部门重点围绕内部制度建设和管理程序设计来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合规政策的制订、梳理整合规章制度、合规审核监控。内审部门则更强调性,它既要履行对公司及所辖机构业务运营的合规有效,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和评价职责,同时也对合规管理部门履行合规职责情况实施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控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事后审计与评价,与合规部门同属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门,都关注公司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制度的情况。两者职责的区别在于:审计工作一般以审计项目为核心,合规工作则以日常性审核、监控工作为主;合规侧重事前和实时参与,审计侧重事后监督,在工作方式上多采取抽查方式,以重要性原则作为检查依据。

4.切实发挥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已成为证券公司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切实发挥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在证券公司中的作用,就要切实保障二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绝对地位,合规对专员对法律合规部负责,内部审计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各自职能,强化内部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从机制上使二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使证券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伏云,杨宗儒,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xx,(7).

[2]陈远星.浅谈会计内控中的”伪合规”[j].贵州农村金融, 20xx,(12).

[3]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11).

第九篇 浅析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管理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的工程概算、工程预算、招标代理、工程造价事中控制、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工程合同管理、支付索赔管理等内容。造价咨询机构要做好工程进展投资情况以及支付情况资料,修正投资预算,提出意见和控制措施,进行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直到竣工验收的一体化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服务,协助业主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最终有效地确定和控制造价,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服务;管理

当下,我们造价咨询机构的有关造价咨询业务大多还停留在编制标底预算和工程结算方面,只侧重于事后结算造价控制,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造价管理服务,很多项目的造价控制和认定只能依靠投资方不专业的选择和判断作出,很多建设方的签证工作量和单价与实际不符,从而使大量的建设单位资金不合理流出。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建设方和造价咨询机构都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思路,即全过程跟踪设计,其基本思路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通过不少实际的经验和教训。

笔者认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的工程概算、工程预算、招标代理、工程造价事中控制、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工程合同管理、支付索赔管理等内容。应做到能为委托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投资情况以及支付情况资料,随时按照市场波动情况修正投资预算,并能提出意见和控制措施,进行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直到竣工验收的一体化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服务,协助业主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最终有效地确定和控制造价,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wwW.0519news.cOM

1 跟踪审计的具体方案和内容如下:

1.1 设计阶段

任何工程设计都是技术和经济的辨证统一,设计阶段如何处理好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环节。一项设计可以有多种技术上的可行方案,我所将主动及时的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和比较,主动影响设计,以达到在保证设计风格和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工程造价的目的,并按甲方要求,合理编制项目概算。

1.2 工程招投标阶段

该过程的重点是为设计提供合理、准确的项目工程预算,以便院方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并确保使预算不超概算。其次,造价咨询部门应尽量配合建设方选择技术过硬,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2.1 主拟订发包方案、编写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制定资格预审条件和文件、组织接收投标申请人报名、审查潜在的投标人资格,确定潜在投标人;

1.2.2 编制评尽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标底、组织现场勘察和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对施工单位商务投标进行清标:

1.2.3 草拟工程合同;编制招标情况书面报告;

咨询机构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编制工程标底时,将对所有价格上有浮动区间材料附明细表,确定哪些材料应由今后甲方双方共同采购或甲方控制单价,避免今后引起造价争议;

1.3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方资金投入最多、最容易造成资金不合现流失的阶段,该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是使建设方及时、动态的掌握投资情况、合理支付工程款、选择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保证最终工程结算不超过工程预算,该阶段是跟踪审计的重点。在该阶段的造价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施工单位中标后,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核对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单位拟订的特殊的材料价格、品牌明细算等具体数据。确定图纸工程内容和数量,修整工程造价,并附该中标工程具体数量、单价和具体材料数量明细,使建设方及工程监理方可根据该明细合理订购材料。

1.3.2 根据图纸预算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期安排情况,理论上确定各时间阶段内的施工单位投资情况,编制工程应付资金安排预算表,使建设方可以合理的安排和调度资金。

1.3.3 每个月根据施工进度、建设方及工程监理签证资料,由施工单位编制当月结算,经核定后,作为建设方付款依据。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特殊材料价格的确定修正工程预算,使建设方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预算,并附该预算与工程标底预算之间的工程造价差距情况,并其原因。

1.3.4 针对有浮动区间的材料,向甲方提供不同施工单位或厂家的价格和质量问题,为建设方订购材料和控制单价提供决策依据。

1.3.5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送审工程决算,经审核后,编制工程结算。并附该结算与工程预算的差距情况及原因。

2 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具体做法:

2.1 材料价格的确定与控制。对于一般的材料价格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使用材料的供应单位、规格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并随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等可由造价咨询机构组织甲乙双方共同向不同的供应单位询价,或通过材料单独议价的办法来确定价格低、质量符合要求的单位供应,并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院方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额度。 2.2 工程竣工结算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施工单位在每个月初提供一份详细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报业主审核,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审核后的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及当时的市场材价格,编制当月计划投资额。月末由施工单位提供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清单,经现场业委托人员确认,并报业主批准后,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批准后实际完成的工程员及当月市场材料价格编制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额,并报业主、实施单位,以便业主及时拨付工程款。并与计划投资额比较,差异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组织、经济、技术等防止类似的原因再次发生,平时应由业主定时召开例会,汇报完成投资与进度情况,布置下一步投资与进度计划,直至整个工程全部竣工,以确保工程不突破预计投资额与进度计划。

2.3 工程变更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变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难免的,工程变更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变化,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无论任何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需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签发工程变更指令,施工单位在工程变更确定后,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提供变更工程量清单,报业主确认后,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变更工程量计算变更工程价款,作为追加合同款同期支付。

3 具体工程的分部造价控制

3.1 土方工程:由于土方工程具有隐蔽性、事后无法测量性等特点,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尤其是附属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到现场进行实施勘察,确定土质类别、熟悉工程开工前的现场情况,并由业主现场委派人员提供实际标高,并实地测量计算,确定不同的土质、挖土深度、机械进场数量、土方外运距离、回填材料,配合比等,如在技术上可行,且有多种施工措施的,造价咨询机构应提供各种技术措施下的工程造价提交建设方确定。

3.2 桩基工程:如该工程有桩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向建设方提供各种顶制桩的市场价格和质量数据。并针对打桩工期合理确定打桩机械。

3.3 地下室及基坑围护部分:基坑围护有多种方法,造价咨询机构将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编制预算,使建设方选择合理价优的施工方法。该部分工程量采用图纸计算和及时实地测量打式确定。

3.4 墙体工程和柱梁工程:根据图纸计算,并每个月进行实地测量,并由监理部门共同签字认可后,套用定额结算。结算时注意墙面、柱梁的粉刷材料类型。

3.5 楼地面工程:该部分工程量以实测为主,注意实际施工是否做分割缝、嵌缝等,地面工程采用的图集做法的,应跟图集做法对照,按照实际做法套用不同定额,使造价更趋合理,为甲方控制造价。

3.6 屋面工程:现场测算屋面的找平层材料,厚度,最主要是屋面防水材料的做法,协助建设方对防水材料的单价进行控价。现场实测工程量。

3.7 钢筋工程:在各分部钢筋绑扎好、浇注砼前,造价咨询机构应派人进行实地测算,计算出各分部钢筋用量明细。每个月根据工程进度确定钢筋用量,作为甲方采购钢筋的依据;

3.8 水电、通风和消防工程:向甲方提供所需设备和器材明细数量,并向甲方提供各厂家的实际报价供甲方参考确定,工程量以实地测量与图纸计算相结合,并在隐蔽工程结束前与施工单位确认工程量,使工程量更趋合理。

3.9 水电和消防等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土建工程密切配合,如挖填土方、预留孔洞套管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施工及开凿墙洞。安装工程中的一些吊托支架,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制作安装图纸,便于最后结算。消防工程中的系统调试应注意是施工单位还是设备供应单位来调试。

3.10 装饰工程:在装饰工程中,造价咨询机构应针对不同的装饰设计提供预算,由于装饰材料新品种多,价格上下浮动的区间大,因此造价咨询机构编制的工程量清单会尽量明确材料的品牌和厂家,确定工程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最主要的选材和隐蔽工程中投入精力,在材料的选用上,尽量协助建设方采用合理的材料,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常规材料。

4 竣工结算

该阶段是工程造价确定的重要阶段,由于该工程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造价咨询机构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可使工程造价更加严格、合理、公平。

第十篇 浅谈往来账管理与审计方法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往来账是两个具有资金往来关系单位之间的会计账目,表示两个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的大小,一般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正因为涉及到两个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大小,所以,往来账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文章将往来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作浅要和归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往来账;管理;审计;成本

往来账项审计主要包括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的审计。在审计中经常会遇到往来账的问题,因为往来账既与收入、成本有关,又与潜盈、潜亏相连,同时往来账中也隐藏有各类管理问题。因此,搞好往来账审计对于厘清债权债务,摸清企业家底,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

有些单位的领导尤其是财务领导对往来账的管理不够重视,财务部门既没有往来账的工作程序,又没有往来账的岗位职责,更没有往来账的奖惩制度。由于领导不重视,该决策的时候不决策,该审批的时候不审批,该检查的时候不检查,从而影响了往来账的正常核算工作。在他们看来,往来账很普遍,哪个单位都不少,对账不对账都无关紧要,反正一时半会结不清。经办人员及会计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结果导致账龄越来越长,谁欠谁的说不清楚,最终成为呆账,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核对不及时

往来账要管理好,就得及时进行核对,每个单位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应按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定期进行对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查找原因,保证双方账目余额一致。www.0519news.cOm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单位平时不对账,或者很少对账,有的到年底才对一次账,更有甚者到年底因为单据不齐、急于结账而草草了事,往来账的余额为逐年滚动而成,越滚越对不清,结果等查账的时候因对不上账而不能取得函证,延迟了查账的进度,给单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方法不合理

往来账在核对时,要将涉及到一个往来客户的所有科目放在一起,经过相互抵销和对冲以后的余额,确定为最终应付或应收对应客户的金额。但在实际对账时,因受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有的会计对同一个往来客户,既设有应收、预收账户,还设有应付、预付账户,甚至还有借款等多个账户,可在对账时,往往只给对方提供应收类账户的数据,对应付及借款类账户的数据很少甚至从不提及,从而导致双方在对账时经常“捉迷藏”,加大了对账的难度。而且,经过若干年后,这些账户还未对冲,使每个账户都有余额,结果到查账的时候每个账户都要求提供函证,这才感觉不便,可是为时已晚。

二、应对往来账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要重视往来账的核对

往来账涉及到一个单位债权债务关系的大小,往来账管理得好,该收的钱就能收回来,该付的钱也能延迟支付,这样才能有效利用资金,减少坏账,保证财产物资不受损失。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该决策的时候要准确决策,该审批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审批,保证往来账的及时、顺利核算。二是相关的会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准确核算,及时对账,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往来账会计;所示领导干部、尤其是财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往来账管理的各个环节,发现矛盾及时调解,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往来账核算的一切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只要会计负责,领导尽职,思想统一,核算往来账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核对起来也才会易如反掌。

(二)从制度上要完善往来账的管理

往来账的产生涉及采购、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影响往来账核算的因素比较多,往来账的核算难度也比较大。一要选择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业务熟练、善于协调并能执行财务制度的会计人员,以保证往来账核算和核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制定往来账的工作程序,明确往来账责任人,设定制单、审核、记账、对账各环节的方法,规定定期对账时间,检查对账结果。三要明确往来账的岗位职责,往来账会计要负责审核往来账的原始单据和会计科目,准确登记账簿,及时核对账目,协调财务、采购、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的账务关系,保证往来账的及时、准确、顺利核算。四要制定往来账的奖惩制度,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对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出现问题、甚至违反财务制度的要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有了合格的会计、完善的工作程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有效的奖惩制度,对往来账的管理才会高效顺利地进行。

三、往来账的审计查证方法

(一)预付账款的审查

预付账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有关的购货合同是否真实、合法,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预付账款或隐瞒收入等问题。曾经做过的审计案例中有一个案例是通过预付账款发现了问题,一个大型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建筑资质,需要增资,按照审计准则,增资之前要对企业的上期出资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对其进行审计前,我们查阅了该公司几年来的报表数据,并详细地询问该单位的主要经营项目、收入、利润等概况,从报表上看预付账款科目每年的余额都较大,建筑企业虽然有些工程款需要预付,但结合该公司每年的工程结算情况该项科目余额异常,于是抽查了首次出资时的大量预付账款的凭证和资金的收付凭证,发现在出资的当月,货币资金数额很大,其后逐渐减少,同时预付账款逐步增大,预付账款后附一些施工合同大部分比较简易,同时大部分都是个人和该公司签订的合同,且在后期几年几家单位和个人的预付账款都变化不大,由此判断出该单位抽逃注册资本的数额,在将几家异常的单位和个人的预付账款整理后,我们要求去这些单位和个人处询证,但企业却提供不出详细地地址,最后企业的财务人员承认预付账款的抽逃资金部分。

(二)应收账款的审查

1、了解并测试被审单位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应收账款的控制测试主要围绕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定期寄送对账单以及内部核查等来实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测试及评价:(1)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以经销售部门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为依据;(2)企业是否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定期编制客户对账单并与客户对账,编表与记录、调整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是否得到了分离;(3)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户登记是否由不同的人员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和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户的余额是否由于记录应收账款的其他人员定期核查;(4)测试企业的信用部门是否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表并标出虚列的应收账款或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5)测试企业对于账龄较长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指定专人进行催收以保证债权得以收回,应收账款的各种贷项调整(包括坏账冲销、折扣与折让的给予)是否经过专人授权审批;(6)测试企业是否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2、有选择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应亲自进行函证的寄发以保证寄发过程中出现的舞弊风险,在确定函证范围时,应对总体以一定的形式分层,以便对应收账款金额的主体部分进行函证。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非正常项目。

(三)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审查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大部分为非主营业务形成的往来账,其中大部为个人往来,有些审计人员对此往往容易忽略其重要性而减少抽查平整的样本,致使在其中的问题也被忽略。对于其他应收款的审计应关注企业的对其他应收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另外是否建立了定期清理的制度,是否执行。同时还应注意调查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是押金,应调查对方单位是否以将押金退回,如果已经退回,单位就有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应当仔细深入地调查。另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是否有长期挂账的单位借款,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应询问有关人员,查清原因,从而进一步搞清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在此仅谈一例关于其他应付款的审计案例。在接受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后对其下属的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其中一家下属单位为大型的兼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酒店,在审计其往来账时发现该单位其他应付款数额变动较大,且在审计基准日其金额也很大,于是增加抽查该科目的凭证数量,在抽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不正规的自制原始收据,有的收据摘要里注明是押金,但起数额却很大,且有部分科目的数额在有规律的增加,根据审计经验。初步判断为账外收入,在把判断异常的凭证整理出来之后,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承认这部分异常的数额为该单位出租房屋收入。

往来账的审计对整个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工作量也非常大,但由于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往来账的审查力度,特别注意长期不发生增减变化的呆滞往来账项和偶发性大额往来账项,重点关注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的违规、违法性质,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隐瞒收入、少摊销成本费用、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等,在审计中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琦,均.讲究审计技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j].事业财会,20xx(3).

2、徐美光.其他往来款项审计浅议[j].浙江统计,20xx(2).

3、唐存莲.往来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下),20xx(3).

4、凌武生.如何检查往来账?[j].中国税务,20xx(4).

5、张铁英.如何加强往来账的管理与核算[j].商业会计,20xx(9).

第十一篇 风险管理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运用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高校办学风险的日益增大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内部审计必须涉足风险管理审计,本文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运作进行审查评价,为学校的管理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性建议,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要素之一,它是—个系统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等环节,其目的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

风险管理审计是在各管理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运作进行审查评价,并提出建议,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一、高校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的原因

1、20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工作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标准》赋予了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的定义,以风险为基础,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内部审计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wWW.0519news.com

2、高校办学的风险日益增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办学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高校办学风险也日益增加。各方面的需求扩大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仅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于是多渠道筹资办学成了一种新趋势,社会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经费的运作和使用状况。此外,高校也通过投资行为来进行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通过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种对外联合办学形式来扩大学校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已渗透到了高校的管理活动中,、投资风险,并校风险,合作办学风险,资金、设备管理风险等等各种风险越来越引起了高校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从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而语,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学校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

3、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和各高校筹集资金的多元化以及学校管理理念的发展,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错误,有无营私舞弊,资产是否安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跟上整个审计职能发展的趋势,要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应逐步脱离会计导向向管理导向转变。《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布为高校内部审计在新时期的定位指明了方向:“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这一定义演进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审计人员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高校内部审计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并将其在高校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内审部门能从全局的、客观的角度参与管理。风险在学校内部具有相关性和潜在性,即一个职能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管理部门和教学系,例如学校的基建维修,如果基建部门在维修工程中对材料的质量疏于监督,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也将风险传递到了使用管理部门;又如学校的设备采购部门如果在采购设备时只注重节约资金而忽视了设备功能,暗藏的风险会在使用部门反映出来,最终有可能给学校造成损失或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学校的各职能部门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学校具体的业务活动,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它可以其相对、客观的立场和对学校管理的全面了解对管理控制的各项活动情况作出评判,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宣传管理政策,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之间,可以充当学校长期风险策略和各系部风险控制的中间人,积极宣传学校管理政策,通过对长期策略和部门管理控制的,找出风险管理的薄弱点,对各职能部门控制策略提供咨询,促进学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3、管理建议更容易接受。内部审计是学校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强调确认学校各领域的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由对事项和政策的遵循评价,转变为对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的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由于与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的工作目标一致、因此更容易与之沟通,其管理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

三、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新的审计领域。在高校的风险管理中,内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旨在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风险,为学校科学的发展扫除障碍,以此来充分体现自己在学校风险管理中的价值和地位。

(一)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进行审查评价。学校应在全体教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风险管理体系。内审部门应该是学校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与审核者。促进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审计人员要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在充分了解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对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

审核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是风险管理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尽量把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做到滴水不漏,百密而无一疏,从源头上达到减少风险的控制目的,这也是进行事前审计的具体体现。

(二)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和运作进行审查评价。审计人员要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即管理部门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措施进行审查与评价。例如,学校在物资设备采购的风险管理控制中,要坚决执行国家招投标政策,对供货商资质的审核、信誉调查、质量、价格、验收要层层把关,要有专门人员全程跟踪监督,有效防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业务的操作程序监督,还要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人员进行再监督,使学校的各项管理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程序执行。

(三)在学校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监督中,对发现的问题要能及时和研究,并提出审计建议,为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改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学校的管理风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有可能增大或减小,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并预防随着某些因素的消失或出现而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对一些高风险的领域,更应该加强测试力度和主观判断,随时将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和充实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四、内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的条件

1、建立学校风险管理框架

风险管理活动的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涵盖各个单项业务,各单项业务的联系性和影响性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有效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框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有效的监察审计监督机制;适合学校管理的政策、法规;各项业务工作的内部控制;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2、转变观念,提高内部审计价值

内部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其模式要由“监督”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人员首要的身份应该是学校的顾问,而不是警察。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给学校带来管理效益才有意义,才能被领导所重视。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学校管理层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职能管理部门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管理效益。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胜任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内审人员编制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把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好、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增强内部审计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综合培训,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提高其胜任能力。

4、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机构的信誉和生命。内审机构要充分发挥其熟悉学校内部机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优势,规范审计行为和工作程序,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审计综合,为学校的管理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性建议。

结束语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管理审计,可以科学监测和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管理风险,防止资源损失和资源浪费,提升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原则,风险管理审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石贵泉,王凡杯.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山东出版,20xx,6.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s].

[3]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s].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

[5]田丽云,尹钧惠.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及其运作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xx(8).

第十二篇 审计师与管理者博弈下的审计性与审计质量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审计性与审计质量始终是审计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纵横国际为例,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审计师与公司管理者的较量角度审视审计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我们认为:制度对审计性和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审计师在与客户管理当局的博弈中的决策行为而对审计性发挥作用,然后带来审计质量的变化。

关键词:审计性 审计质量 博弈

一、引言

审计性与审计质量作为审计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bolten & crockett(1979)通过对1971~1973年由原八大审计师事务所600家美国公司所出具的报告进行检验审计师的性问题,采用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一致性(insistency)、再声明(restatement)作为审计师性的度量指标,认为原“八大”能够保持性,很少会发生被更替的情况。de angelo(1981)研究了审计性、“low-balling”和披露管制之间的关系,提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错弊和面对企业管理层的压力而揭露错弊的联合概率;认为审计师不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的性状态,只能实现次优的性水平。在此基础上,de angelo(1981)研究了审计规模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审计性定义为在发现错弊的基础上审计师报告错弊的条件概率,并进而提出审计质量与事务所规模相关,认为大规模的审计师带来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WwW.0519news.Comschwartz(1997)建立模型研究了法律制度,审计质量和社会投资水平三者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在于实际投资损失计量的严格责任法律制度下,才可能达到社会最优审计质量(审计师努力)和最优投资水平间的均衡。郝振平、钱苹(20xx)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审计性的理想状态,指出目前无论中外审计性的理想状态都是不存在的,作者了审计师与管理者共谋作弊的情况必须通过制度的安排保持审计性的力量达到均衡。刘峰、许菲(20xx)通过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认为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只有法律责任,而在一个相对有效的审计需求市场上,即使法律风险低市场也能通过自身有效的制度安排诱发高质量的审计,然而我国低风险的法律制度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总体偏低。刘峰(2000)认为,我国审计市场主要由管制形成,市场的各项制度安排不仅不会诱发高质量的审计,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上有关审计性与审计质量的研究主要都是从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定价、审计师规模、审计意见以及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试图借助于博弈论的方法,从审计师与公司管理者的较量角度展开对审计性与审计质量的探讨。

二、博弈视角的审计性与审计质量

deangelo(1981)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错弊和面对管理层的压力而报告错弊的联合概率,将审计性定义为在发现错弊的基础上审计师报告错弊的条件概率。按照其定义,在假设审计师发现错弊的概率一定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是审计师性的线性函数,即更高的审计性带来更高的审计质量。因此,本文将审计师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视为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外在因素,而将性视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内在因素。审计师面对管理层的压力报告错弊的可能性却大,审计报告越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情况,相应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

理论上,审计师发现及报告错弊的过程应该地完成,但由于审计报告,特别是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审计师在审计时将面对来自客户管理层或大股东等各方面的压力。孙铮、王跃堂(1999)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1995~1997年期间的审计报告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审计师报告错弊的可能概率(审计性)取决于审计师与企业管理层的博弈。博弈行为对审计师性以及审计质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既然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博弈行为能由此影响审计的性与审计质量,那么二者的博弈又是如何进行的,(图2)给出了其博弈框架图。

在发现企业的错弊后,面对管理当局施加的压力,若审计师坚持报告,则视为在博弈过程中审计师占上风。此时,审计师的性没有受到管理层的影响,达到一种次优水平,对审计质量也就不存在影响。由于违背管理层的意愿披露了公司的错弊,审计师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同时从审计报告中,股东可能发现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行为,则管理层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反之,若审计师放弃自身的立场向管理层妥协,不报告企业的错弊情况,则视为在博弈过程中审计师占下风。此时,审计师性受到管理层压力的影响而相应减弱,审计报告由于没有公允地反映企业存在错弊的财务成果及其经营状况而带来审计质量地降低。一旦市场发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判断出审计报告有失公允,审计师则会遭受被诉讼的命运,而管理层由于采取道德风险行为及诱使/强迫审计师失去性也面临法律风险。

(图2)表明,从博弈均衡的角度,当审计者与管理者博弈而达到“最优状态”点时,对各方都是一种公允的结果安排。然而,针对审计师发现的错弊,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内部人从其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为了达到某些政策要求(如保、配股等)出发,会千方百计阻止审计师真实地报告错弊,这就产生了管理层与审计师力量的较量。在这一较量中,公司管理层一般会以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来诱使审计师或者以解雇审计师来威胁他们妥协。审计师如果选择与管理机构合谋,将获得超额的审计收益或者能与公司维持较为长久的客户关系,博弈的结果是审计师占下风,达到a点;如果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屈服于管理机构的压力,则可能遭遇无法收取应该获得的审计费用或者被解雇以中断客户关系,博弈结果是审计师占上风,达到b点。在一个缺乏对审计师和管理层惩罚机制以及缺乏相关制度安排的环境下,在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博弈过程中,审计师妥协于管理层的压力导致其占下风的概率更大。这是因为接受管理层的安排是可以获利的(如会获得更多的审计费用),同时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惩罚机制的欠缺使这种放弃性的行为不易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但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于所获得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在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审计师如果选择与管理层合谋,由于严格的执业环境的存在,其面临被诉讼的法律风险可能很高(刘峰、许菲,20xx),所带来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合谋所获得的收益,因此迫使审计师行为更为谨慎,则博弈中审计师占上风的概率更大。

三、纵横国际年报案例

纵横国际原为南通机床,于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8年因亏损被实施特别处理(st),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于年底正式组建南通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之后,公司于1999年撤销st处理,而其重组模式一时被誉为“南通模式”。20xx年被天华大彭审计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财务状况被视为异常。经公司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其股票实行特别处理,再次成为“st”。20xx年初,公司宣布20xx年度可能亏损,然后又声称因“会计师事务所不与公司合作”而一再推迟年报披露。20xx年,公司把担任年报审计工作的深圳天健信德会计师事务所解聘,改聘江苏天华大彭会计师事务所为其20xx年度报告的审计机构。7月18日其年报公布,公司公告称“年报被天华大彭审计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财务状况被视为异常。”

深圳天健信德与纵横国际合作多年,它不仅历任纵横国际的年报审计机构,还与纵横国际签了相关协议,是纵横国际的常年会计顾问,纵横国际每年均为此支付顾问费。天健信德一直以来也不负纵横国际的“重托”,在包括1999年与2000年在内的过去多年均为纵横国际出具了标准的审计报告。出乎意料的是在20xx年审计工作中,却与纵横国际管理层发生重大分歧,天健信德在与纵横国际管理层多次沟通后仍坚持拒绝出具财务报告,并在20xx年纵横国际集团公司临时董事会上严厉控告纵横国际作假。天健信德严厉指责纵横国际存在制造销售收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虚增存货等舞弊行为;纵横国际大股东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指责天健信德除工作上有严重失误外,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通过决议解聘了天健信德,改聘天华大彭负责20xx年报的审计工作。之后,中国上海稽查局对其进行了专项调查。20xx年,纵横国际发布公告,声称该调查已完毕,证实公司存在严重的虚构利润等违规行为,并对其相应管理层进行处罚。

四、审计师与管理层博弈对审计师行为影响

从上述对纵横国际年报事件来看,其整个审计过程中包括两次博弈:一次是天健信德与纵横国际的博弈;另一次是天华大彭与纵横国际间的博弈。

(一)天健信德与纵横国际证券市场的设立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所公布会计信息的可信性。由于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投资者相对于公司管理层是弱势群体,因此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于上市公司以外的鉴证机构——审计师等对财务信息可信性进行“再担保”,以减少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simunic(1984)证明,向同一审计师同时购买两种服务的客户所支付的审计费要显著高于只购买审计服务的客户所支付的审计费用,从而审计师的性可能会减弱。在2000年纵横国际已经开始作假的情况下,天健信德仍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20xx年公布的中期报告也仍然显示实现了每股收益,这是对simunic观点的一个佐证。然而,在这种看似“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下,20xx年突然发布了预亏公告,随后不久,又公告无法按时披露年报,理由是“公司财务部门对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内容存在诸多分歧,董事会尚不能对这些分歧做出判断,故未通过财务报告”。不难看出,其实质在于事务所拒绝为其出具审计意见不为公司管理层所接受,而拒绝通过财务报告则意味着管理层希望能够通过与审计师进一步的“沟通”来使审计师“接受”管理层意见,出具符合管理层利益的审计报告。另外,公司在公告中还称当时未能获得通过的年度报告“已经是经事务所所审定的公司20xx年度财务报告第三稿”,说明自审计工作开展以来,管理层与事务所已经历了至少三次“沟通”,这种沟通也就是两者博弈中的较量,而天健信德在三次重复博弈中均坚持原则而占了上风,保持其次优的性,可以想象,如果年报因此顺利公告,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公允的。毫无疑问,天健信德这种多次的坚持必然使自己完全置于被公司解雇的高风险之下。实际也是如此,纵横国际不久后因“无法与事务所合作”而将天健信德更换为天华大彭,期望在另一个博弈子集中去实现自身利益。

(二)天华大彭与纵横国际 20xx年纵横国际将担任20xx年年报审计工作的审计师由天健信德更换为天华大彭,开始了又一轮的博弈。当年7月18日,纵横国际经由天华大彭所审计的年度报告得以公告,结果仍然是“拒绝表示意见”。即便更换了审计师,在纵横国际的第二轮博弈中,仍然以审计师占上风而告终,管理层妄图扭转报告前期局面的企图终究没有得逞。实际上,在目前的会计市场中,直接向审计师付费以购买审计服务的是公司管理层,在两者的博弈过程中,审计师注定只是一个弱势群体,这种劣势赋予了公司管理层采取不诚信行为的驱动,即迫于财务压力、追逐增资配股等短期目标而去购买虚假劣质的鉴证,而实现这一期望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对审计师施加压力、利诱、欺骗等手段以期使其屈服。在对天健信德的博弈中失败后,纵横国际对天华大彭寄予了厚望,希望曾被天健信德所指责的公司存在的错弊能在天华大彭的笔下成为“过眼烟云”。蔡祥(20xx)认为,如果审计师是由于不同意客户的会计政策选择,出具了“不清洁”的审计意见而被客户解聘,则很可能导致审计意见的收买行为,最终降低审计质量。天华大彭出具的“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结果是否在市场意料之外,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过了“炒审计师鱿鱼”事件的纵横国际,早已成为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核心,除非其确实不存在天健信德所列举的一系列错弊问题,否则,作为“下家”的大华天彭不可能选择与公司管理层合谋。设想,如果大华天彭为纵横国际签署虚假报告以开脱其作弊的罪名,它可能确实能获得非常的审计费用,或者能够避免重蹈天健信德的覆辙而取悦了客户与其保持长期的关系,但是,这是以面临被诉讼风险而换来的。一旦纵横国际的真实面目被揭穿,就极可能步入诸如“中天勤”的后尘。就在大华天彭受聘于纵横国际的第二天,江苏注册会计师协会曾致函天华大彭,要求其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公正谨慎执业。因此,坚持报告的立场是大华天彭理性的抉择,在这一博弈中的胜利为报告使用者保证了信息的相对公允性,让市场真正体会到了审计师作为“经济警察”的重要性,也为自己赢得了好的声誉。毫无疑问,也将纵横国际的管理层置于被稽查的对象之中,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进一步的讨论:制度与博弈行为如前所述,在纵横国际2000年已经存在错弊的背景下,天健信德成为了这场博弈的败者,它选择了与客户管理层合谋而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仅隔一年,天健信德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其原因何在。关于我国制度安排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影响方面,刘峰(20xx)通过对红光实业一例的认为,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是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并可能诱发会计信息违法失真,进而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形成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刘峰、许菲(20xx)进一步认为,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所面临的低法律风险,导致了审计质量的系统性低下,这种需求相对无效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原“五大”根据我国相对较低的执业风险来降低其审计质量。在其与纵横国际合谋的行为并没有被市场所发现的情形下,天健信德究竟为何要突然公开纵横国际的“作弊行为”,况且这种公开还带来了社会的质疑其以往没有完全遵循审计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去“勤勉尽责,笔者认为,这是危机唤醒了审计师的良知,进而促使了制度安排的趋于完善。在人们为行业诚信危机感到惋惜时,应该认识到危机不仅让人们能更清楚地看清现有阶段审计市场制度的缺陷,促使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原则,也使审计师们开始反省自己以往的行为,开始对客户说“不”而走向与公允。因此,制度影响着审计师在与客户管理层博弈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并通过这种影响进一步影响审计性,带来审计质量的改善。

四、结论

审计报告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审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协调的产物。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师与其客户公司的管理当局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这种沟通实质上是两者力量基础上行为的博弈。博弈的结果直接影响审计师的性,又因为在审计师发现客户错弊能力的条件下,审计质量是审计性的线性函数,因此,不同程度的性带来审计师签署审计报告不同层次的质量。通过,得出结论:制度对审计性和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通过影响审计师在与客户管理当局的博弈中的决策行为而对审计性发挥作用,然后带来审计质量的变化。相应的启示:要保证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制度建设方面不能将其定位在期望它直接带来审计性的提高,而应该使其通过影响审计师与管理层甚至公司大股东在博弈中的决策行为增强审计性。同时,还应该注重其他可能影响审计师与管理层间博弈行为的因素,如公司的治理结构建设、审计师的道德观念教育等。根据de angelo关于审计性与审计质量的定义,可以定义:设审计师质量是q,同时设a代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错弊的事件,概率是p(a);b为审计师报告错弊的事件,概率是p(b),则有q=p(ab)。相应地,审计师保持性的概率为p(bia),则审计质量q=p(ab)=p(bia) p(a)。由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在假设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错弊的概率一定,即p(a)不变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是审计性的线性函数。根据de angelo(1981),由于零成本替换客户机制的缺乏,使得审计师不可能达到完全性状态。认为,由于审计师期望能从一个既定关系客户处获得准租金,其不能做到对“客户终止”毫不在乎。因此,审计师不可能完全于既定客户,而只能达到次优。但这并不等于就不会存在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合谋行为。普遍认为美国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安排,kothari et al(1988),basu(1998)等人也确实证实美国由于其高法律风险致使其具有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培育寡占型的市场结构,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完善法律诉讼机制、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监管力度,对规范审计市场行为、实现有效竞争是可行的。

第十三篇 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使非税收入得到有效规范。

[关键词] 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使非税收入得到有效规范。

一、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

(一)非税收入概念和管理范围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权力、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主要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财政性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非税收入与传统的预算外资金相比,首先是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其次是在内涵上进一步明确了“所有、财政管理”。从预算外资金过渡到非税收入,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等财政改革的基础性工作。wWw.0519news.CoM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税收入管理还没有覆盖到全部管理范围。当前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主要集中在预算外资金上,只是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的管理。对于增收潜力很大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还没有作为管理的重点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2.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多元化。目前我国机构设置众多,情况复杂,非税收入利益主体庞大,征收管理十分不规范。虽然国家对非税收入的项目和标准有严格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乱收、乱罚、乱支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真正归位,非税收入目前仍由各个执收执罚单位分散征收,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非税收入管理职能,分散了征管力量,造成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

3.法律法制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目前,非税收入的管理在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覆盖全国的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的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不一样,非税收入管理难以规范,对违规行为难以约束。

二、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思路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就必须摆脱原有体制的束缚。具体到实践中,可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

1.明确非税收入征管主体,统一管理职责。非税收入是及其所属的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收取的各项资金,它本身就具有财政资金的属性,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只能是管理资金的财政部门。因此,在非税收入的管理过程中要强调财政部门的主体地位,变征管主体“多元”为“一元”。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的全面管理工作,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政策。

2.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财政直收。首先,在账户管理上要清理执收单位在银行的一切账户,取消各种形式的收入过渡账户,最终实现国库单一账户的管理。其次,通过在银行网点设立财政直收大厅,实现单位开票、财政直收的征管模式,并逐步深化部门预算制度的改革,通过科学地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和管理。

3.严格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票据的管理是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源头,加强票据管理总的原则是要做到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保管和统一监督,力求票据与项目相结合、票据与收入相结合、票据与稽核相结合。首先,要对非税收入票据的核发进行控制,采取“验旧领新、发放”制度。其次,要通过对非税收入票据的回收来监督收入是否按时足额地上缴财政,防止执收单位截留财政资金。同时,大力推进票据管理的网络化,跟踪每一张票据的具体使用情况。

4.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收入管理系统为基础,结合非税收入管理的内容,设计开发非税收入管理软件,实现非税收入从票据领购到自动核销、单位开票到自动入账、财政直收到传递信息、财政处理信息到分类管理等环节的一系列工作的微机网络化管理,全面监控非税收入的收缴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5.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针对目前非税收入管理无法可依的情况,有必要从法律建设入手,健全法律体系,要提高文件的规格,在制度上规范和约束非税收入项目的审批、标准制定、征收管理、资金分配等工作。另外,还要强化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形成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监督方式上,采取突击检查与日常监督,事后检查与事前、事中监督,个案解剖与重点稽查,局部检查与整体监控等方式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发现问题不放过,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相关的配套措施

1.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非税收入管理要实现科学化,按照收支分类改革要求,按照“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管理权在财政”的原则,逐步扩大和明确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范围,改进其预算编制方法,细化收支项目,完善管理体系,完整准确地编制非税收入预算,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统一编制、安排、执行。

2.转变职能。应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推进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状况,把应做、必须做的事坚决做好,把不应做的事予以排除。把投资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重点保证公共支出的需要。

3.加快机构改革步伐。近些年来,很多机构的成立都伴随着一批收费项目的,形成“增机构—收费—养人—再增机构”的恶性循环。因此,机构改革必须与规范非税收入同步进行,要加快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合理分流安置冗余人员,严格控制机构人员数量,将支出规模降到合理的水平上,提高支出的效益和管理的效率。

第十四篇 浅谈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审计_会计审计论文

关键词   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审计工作。

铁路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其经营管理主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载体。工程项目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企业创立效益的来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铁路工程项目而言,其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场所分散、管理环境多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使企业的管理面增多,管理的难度加大。铁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审计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开展工程项目审计,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从而实现管理审计的效益。

2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对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鉴证项目管理者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业绩,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形式。

工程项目审计是施工企业对其所属工程项目的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履行情况的一种全面的考核,是对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工程项目审计还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从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全面管理审计。WWW.0519news.COm

3 项目管理审计的职能。

项目管理审计是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是寻求改进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也是改善铁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如下不可替代的职能。

( 1) 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按照审计原则,对项目的收益率、资金管理、现场组织、工期计划、管理目标、风险控制等进行系统的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层更有效的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 2) 对项目经营活动和项目管理者的管理业绩进行鉴证。通过管理审计,评价项目管理的成败、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等。

( 3) 在发挥评价、鉴证作用的同时,管理审计也发挥对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作用。

4 工程项目审计的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是审查管理信息,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存在着工期长、管理跨度大等特点,所以将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分为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结审计三个阶段。由于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对其审计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4. 1 前期审计。

前期管理审计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中标后,上场的前期准备及施工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审计,其目的是尽早发现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未雨绸缪,为全面把握和控制过程管理奠定基础。

项目的前期审计,一般采用审计调查的形式进行。该阶段的审计主要是: ( 1) 对项目承包合同进行审查,主要是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合法,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等; ( 2) 对施工准备工作状况予以审查,主要是项目机构设置情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情况、以及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合同制定情况; ( 3) 对相关制度进行审查,主要是工程责任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可行行、严密性的审查;( 4) 对预算编制情况的审查,主要是是否编制了资金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

4. 2 中期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审计或称中期审计,主要围绕成本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督,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期审计的核心是项目成本和项目效益,主要是对项目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资金情况进行审计。

中期审计一般采用就地审计的形式。中期审计重点主要是工期、安全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

( 1) 工期方面主要是审查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期与资源、时间与效果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施工进度是否达到计划要求。

( 2) 安全质量方面主要是审查该项目是否有健全的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估、排查防范机制; 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终端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擅离职守、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是否建立应对突发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紧急预案; 施工期间是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造及是否造成损失。

( 3) 成本管理方面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成本是项目中期审计重点内容。

( 4) 审查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的情况。是否对责任成本进行第二次分解、是否与各责任中心签订责任合同、是否定期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是否制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相关措施、是否定期进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责任成本管理有关台帐、责任成本报表填报是否规范。

( 5) 审查项目部签订各类合同协议以及执行合同协议情况。检查合同条款履行是否充分; 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方式支付工程款、物资设备款、租赁款;是否按合同支付预付款项; 是否签订有损公司、项目利益的合同、协议; 是否建立合同管理台账; 是否及时记录合同的履行情况。

( 6) 审查外部劳务队伍使用管理情况。外部劳务队伍是否为公司的合格分包单位; 是否超分包单位经营范围进行施工; 分包单价测算依据是否齐全、合理; 是否存在劳务队伍中途退场的情况,是否存在纠纷,退场原因,核实退场损失。

( 7) 审查劳务分包结算情况: 是否按签订的合同内容、方式、单价进行结算,结算手续和依据是否齐全,计价资料是否分清合同内和合同外; 是否重复结算和超设计量( 或合同量) 结算。

( 8) 审查项目对物资设备等日常使用和管理情况,检查采购业务是否真实,有无漏洞; 有无材料单价确认过程,是否合理; 有无租赁单价测算依据及测算,是否准确合理; 合同价与市场价的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原因; 各作业队之间的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租赁单价是否存在差异。

( 9) 审查职工工资发放是否合规,有无领导签批,附件资料是否齐全; 检查计工表; 取得项目部职工工时统计及工资收入资料,计算职工月平均收入,工资是否超责任预算。民工工资是否按时发放,有无拖欠职工、劳务工工资情况; 是否发放到民工手中。

( 10) 审查项目资金管理的情况: 审查工程价款的计取是否及时,有无漏计少计现象,资金是否到位,尤其是设计变更、各种索赔款是否及时收回; 项目资金使用; 有无项目间拆借资金; 有无代建设单位支付费用; 是否按时、足额上缴公司资金; 项目拨付各作业队计价款的拨付手续是否齐全; 有无超付工程款; 付款单位是否与合同单位一致。

( 11) 审查征地拆迁费、三电增容费用支出。要与验工清算收入对比,其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

( 12) 审查项目管理费用、间接费用和招待费用,检查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乱支乱列的情况。

4. 3 后期审计。

后期审计也称之为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

后期审计可以采用就地审计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送达审计的形式。主要内容是审查施工项目承包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建设等; 审查施工项目的盈亏情况; 工程款是否全部收回; 各种债权债务情况; 各种税费以及上交企业的款项的清理与核实; 工程完工后剩余材料是否进行盘点,是否冲减工程成本。并根据以上各项的审计情况,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情况做出评价,并以此作为项目成员的奖罚和经济兑现的依据。至此一个施工项目的审计即告完结。5 开展项目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采取的基本工作步骤,严格按审计工作规范程序实施审计是控制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必要保证。为了使项目审计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必须严格按审计程序实施。下面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开展项目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5. 1 审计的准备阶段。

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和实际需要,对需要审计的项目进行立项,拟定审计通知书,编制详细的审计计划,报总会计师审核、签定后,成立审计工作小组,并于实施审计前7 个工作日前将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项目。

5. 2 审计的实施阶段。

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按照审计计划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重点、细致的检查,收集审计证据。

5. 2. 1 进驻被审项目。

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实行就地审计形式,由审计组进驻项目部所在地进行审计工作。由于目前项目一般远离基层单位,我单位一般采用在审计进点前要求项目部将所需要的大部分文字资料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提前发给审计小组,这样便于审计小组成员提前了解项目情况,以便在到达项目上时能尽快的开展工作。审计小组进场后开审计首次会议,了解有关情况,索取有关资料,听取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业务部门汇报施工期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听取有关人员反映具体问题。

5. 2. 2 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首先要对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同时评价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健全情况,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内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包括: 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 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 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

5. 2. 3 审核会计报表、财务账册、凭证、各类合同协议、各种台账。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审计方案,通过审查会计报表、对上对下的验工报表、各类和同协议,各种台账,对被审项目财务收支和所有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正确性、合法性和经济有效性进行全面或重点的检查,这是审计实施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要写好审计日记。

5. 3 审计的终结阶段。

5. 3. 1 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为了使审计实施阶段收集的分散的、个别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用来有效地评价被审项目的经济活动,得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必须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评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同时还要根据需要索取被提供者签字、盖章的经济资料以备案。

5. 3. 2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汇总、综合、整理与审计问题有关的资料所形成的书面文件。当审计程序进入终结阶段时,审计工作底稿已编写完成,但是尚不能形成最后结论。因为审计工作底稿是各审计人员根据自己取证记录编写,在一定的程序上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必须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然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有关问题,与被审计项目进行商议,取得被审项目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书面意见,并签字,盖章。

5. 3. 3 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 或主审人) 或经明确的审计报告拟稿人在完成现场审计后应及时收集审计资料,对经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管理,按审计目的及要求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编写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应由审计组长负责组织对审计报告的复核,经复核后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征求意见。

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收到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审计人员应当注明。送出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应备份以便保留归档; 被审计项目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有异议的问题,审计小组应组织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和对有异议事项的说明; 审计组收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对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的书面意见后,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审计小组的复核资料和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送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复核。

5. 3. 4 出具审计报告、拟定审计决定书。

公司审计部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及资料复核后,出具工程项目审计报告; 对作处理的事项拟审计决定书; 对移交处理事项拟审计移交处理书。

5. 4 审计资料的存档审计项目完成后由实施审计的审计小组负责按审计档案要求归集整理形成档案资料。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电报、报表、凭证、照片、录音( 像) 磁带的原件及其复制件,包括批件、定稿、底稿和重要修改稿,均应及时搜集齐全。案卷立好后,应按规定于次年二季度前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归档。

6 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1 审计规范和处理依据不尽完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定与准则都不尽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信息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也受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权责安排的影响,权威性不高,性不强,对项目的约束力不够,内部审计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罚细则,往往只是建议、督促整改,很少给以处罚,这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6. 2 审计定位不明确,造成无法适应各个管理层的需要。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也局限于“查错纠弊”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工程项目管理审计如何实施? 有什么具体要求? 这些问题都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而且由于各个管理层对于工程项目审计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审计方式方法的观念和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项目管理审计定位不断摇摆,难以适从各方的需要。

6. 3 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可用度低。

内部审计机构对工程项目的监督评价主要以审计项目的方式进行,通常是审计小组在短时间内对项目进行审查,对项目的日常管理的了解,对项目的具体运行状况的剖析不是很全面。虽然在审计之前作了大量较为细致详尽的准备,但也往往停留于表面上的汇总。由于对项目真实的经营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提出来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显得比较孤立和片面、可用度低。

6. 4 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是一个系统性的专项审计,涉及预算定额、工程技术和财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素质要求都较高。目前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人员中转型而来,虽然有较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科学知识,还无法有效地把审计提高到位管理服务的高度。企业内部的审计基本上还是财务审计的翻版,还不能称为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

7 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7. 1 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性。

实施管理审计,必然会涉及到审计风险与审计性问题。目前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是必须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在企业第一管理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问题应当提交决策层予以决定,要树立审计的权威,坚持相对性的开展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管理审计风险。

7. 2 加强施工过程审计,探索新的审计方式。

近几年来,由于铁路建设的大干快让,铁路施工企业的任务繁重,以目前企业内部的审计力量难以承担繁重的审计任务,再加上工程项目审计具有技术要求高,知识涉及面广等特点,对项目施工过程的审计的难度也较以往更为增大,企业内部审计也可采用授权审计、委托审计和外聘部分工程人员参加审计的方式,从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7. 3 合理选择项目审计时机。

项目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项目经理部强化现场各项管理,实现工程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施工过程的完结以及结算的办理,意味着项目管理的终结、工程效益的最终确定。所以对项目管理的审计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审计效率的影响,应使审计建议、管理建议等有采纳实施的时间,所以建议选择工程项目期中和竣工前进行审计则是较为恰当的时机。

7. 4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稳定审计队伍。

管理审计不是财务审计的简单推演,管理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审计队伍中不单只需要具有会计师,但还需要精通其他学科的人员,如; 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工程造价、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择优选取合适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此外应当从实际出发,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审计人员队伍。

8 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笔者仅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项目管理审计工作的范围远远不及如此。笔者认为铁路施工企业开展项目管理审计,可以获得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信息,通过审计建议书向项目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提出加强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具体建议,从而促使项目经理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审计工作真正实现“一审、二帮、三促”的目的,为铁路施工企业的更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申建英。 新编审计基础与实务[m]。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

第十五篇 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_会计审计论文

一、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审计机关以保证审计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审计工作全过程为对象,运用多种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种综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它不仅要求审计机关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还要求从审计机关的最高决策者到一般职工均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质量管理,要求审计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提高审计质量来进行。

上述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体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管理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三全一多样”的基本特点。其核心是审计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一切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中心,一切为提高审计质量服务”是审计机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意义可以概括为“4个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Www.0519news.coM目前,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不是全员参与(主要是针对审计人员)、内容不全面(侧重于审计档案资料的复核)、过程不完整(主要是事后检查,缺乏事前控制和事后的总结、提高)、方法过于简单(主要是检查、复核)审计项目计划不够科学、审计准备不够充分、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责任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力度不强等,严重影响了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改进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有助于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供基础保障。审计质量的高低,必然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我国20多年的审计实践也证明,哪个审计机关注视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哪个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就高,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就明显;哪个时期的审计质量高,哪个时期的审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突出。而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基础保障就是搞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审计质量。

三是有助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我国审计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之所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表现是审计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根本上看,还在于审计工作保证了质量。否则,失去了质量这一根本,审计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是有助于推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但从总体上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审计质量管理。同时,与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相比,审计工作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关键还是审计质量问题。因此,只有切实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才能适应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审计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实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以人为本  奠定基础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搞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全体审计人员的主动参与,再先进、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科学的方法也发挥不了作用。这就要求以人为本推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力求使参与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作为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一部分,达到“人”与“事”的高度和谐、共同发展。

一方面,应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审计领导干部和每个审计人员牢固树立 “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的思想和严谨细致、刻苦学习的作风,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加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必须制定、完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同时,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确保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在审计机关内部营造审计质量人人有责,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人人为提高审计质量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工作的氛围和机制。

2.明确标准   贯彻准则

按照审计准则(包括6号令)实施审计是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审计和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们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的问题比较普遍,会计资料失真的现象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而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然而,目前不少审计人员还存在不按照审计准则办事的现象。比如有些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操作,而是审计结束后再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来补材料、补日记,表面上看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环节搞得“天衣无缝”。实际上,这不仅是审计操作与审计准则 “两张皮”、 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而且潜在的审计风险会更大,必然影响到审计质量,最终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实际上,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审计人员一方面是一种约束,另一方面是一种保护。因为审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了审计,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就尽到了审计责任。即使审计过的单位再出现重大违纪问题,就完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和每个审计人员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并以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为契机,切实抓好审计准则的落实,这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3.围绕主线   全面控制

如前所述,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机关各环节、各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项目质量。这就要求在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搞好包括审计计划(立项)、实施审计、审计报告、复核,到档案归档在内的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搞好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控制及其协调配合,搞好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法制机构及其复核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和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在内的所有人员工作质量的责任控制。

4.明确目标   总结提高

推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设置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考核,总结提高。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档案的完整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审计作用发挥的充分性等6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运用量化计分的办法,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核。同时,要求结合考核,总结和推广经验,针对考核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提高质量。

5.多种方法  综合运用

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值得在我们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借鉴和利用。

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法就是pdca循环工作法。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是技术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老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调查表),还有新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法、pdpc法、矢线图法)。此外,还有一些新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故障模式和影响(fmea)、头脑风暴法、六西格玛法等。

显然,由于审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不可能全面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但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结合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科学、灵活、有效地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因果图法、头脑风暴法、控制图和fmea法等。

第十六篇 关于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思考_会计审计论文

 审计成本是指完成一定数量的审计项目,达到一定的工作效果所耗用的人力、时间和经费。用投入产出术语表达,就是产出既定的条件下所投入的审计资源。在20xx年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要考虑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在20xx年制定的《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中又提出要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审计成本控制。可见,有关审计成本管理的问题已提上审计机关日程。

一、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是提高审计机关绩效,建设节约型的需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从全局和战略性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审计机关作为部门之一,必须要从自身做起。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是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需要。近年来,审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展开的绩效审计,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揭示了大量损失浪费问题,发挥了审计机关在建设节约型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引起了社会积极的反响。这一方面扩大了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提高了审计机关的威信,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广大群众对审计机关关注的目光。审计机关必须要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管理绩效,才能经得起公众的监督和检验,符合党委和社会各界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充分发挥审计作用。WWw.0519news.coM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有利于审计机关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当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有效利用和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各级审计机关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成本管理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运转效能,明确各级工作责任,以做到规范高效。审计机关于部应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二、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

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本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审计工作节奏不够紧凑;项目完成时间过长;部分项目现场审计用的时间不多,但出具报告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对审计项目耗费的经费普遍缺乏统计和,审计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经费多少,产出的效果如何等尚未纳入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目标。

影响审计机关审计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形成的,也有外部引发的;有人为的,也有因审计体制未理顺而存在的。深圳市审计局对20xx年度完成审计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审计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1.审计计划的确定。计划制定得科学与否,对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大于产出,那么这个项目是不经济的,不值得做。审计也是如此。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应该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项目安排是否合理,在投入产出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党委临时委托的项目较多,计划安排比较被动,审计资源不能科学配置。计划不科学容易导致有的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浪费;有的项目审计力量投入不足,该查处的问题未深入查处,起不到审计应有的作用,形成另一种浪费。

2.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确定工作期限,搜集有关法规文件,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人员分工等。从实践情况来看,一般审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审计现场实施就会越顺利,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阻力或延误工作时间。深圳市审计局20xx年共完成42个审计项目,有50%的项目现场审计时间超过60天,但其中8个绩效审计项目虽然相对复杂,由于审前工作准备充分、各级领导重视,审计工作进展顺利,现场审计时间一般都控制在60天内。

3.审计现场管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审计现场管理一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遍地开花式的详查,往往只会事倍功半。二要弄清事实,抓实取证,避免因取证资料不实、定性处理不准确等原因而返工或与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的意见分歧,影响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三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合理组织和分工,避免因分工不当而浪费人力资源。此外,也不能忽视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交流不够,会使现场取证、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出现阻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4.审计报告质量及编制审核程序。审计报告时间是指现场审计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与审计报告质量及编制审核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节约审计成本,必须控制审计报告时间。审计组长或主审在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炼证据,抓住要点,准确定性,缩短整理资料的时间。撰写的审计报告要事实清楚,格式规范,文字简洁,提高报告质量。一般来说,质量越高的审计报告越容易获得认同,顺利通过层层审核。审计机关要健全完善审计报告审核制度,加强报告的集体决策,节省报告审核时间。

深圳市审计局20xx年完成42个审计项目,出具审计报告42份,出具报告时间一般为40天左右,平均为54天,最短的11天,最长的176天,其中:60天内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的项目27个,占64%;超过60天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的项目15个,占36%。审计项目报告时间明显偏长,主要原因包括:(1)收集整理资料时间过长,个别项目现场审计结束至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时间长达63天。这与审计组工作不够紧凑、不合理有一定关系;(2)征求意见时间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反馈时间最长的达70天。这主要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但也与问题定性是否准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情况等有直接联系;(3)报告审核审定时间长。一些项目比较复杂,遇到的新问题、重大问题、非常规问题较多,由于不同的人对问题看法的不一致,导致报告反复修改,拖延报告完成时间,影响审计工作进度。

5.审计方式、方法的选用。就地审计或是送达审计,详细审计或是抽样审计,以及是否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审计,对审计成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选用审计方式、方法,既要考虑审计目标的实现,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被审计单位、不同类型的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式、方法。在效果一致的情况下,应选择成本最节约的方式、方法。目前,部分审计干部不讲究审计方式、方法,不紧扣审计目标,热衷于撒大网、搞外调,有的一扎进被审计单位就埋头看凭证,抄数字,计算机技术运用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制约了审计效率提高。

从整个审计机关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有以下因素也对审计成本管理产生影响:

1.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等,是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缺乏敏锐的能力和准确的专业判断能力,就会因为对一些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导致推延审计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甚至可能造成重大问题的遗漏。

2.审计工作机制。这是个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包括机关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目前我国部门行政成本偏高,工作机制未理顺是个关键的因素,审计机关也不例外。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论资排辈”的机制下,审计人员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杯一样,效率高的还有被“鞭打快牛”的风险,因此缺乏最求效率的动力和压力,导致工作拖沓,审计成本也就不可能降低。

三、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途径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利用好审计资源。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审计成本管理,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审计资源优化配置、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审计机关应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打破机关内部处室界限和专业分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必要时,可以统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地聚合效应。执行审计项目时,应选择最适合项目要求、审计成本最优的审计人员组合。可以尝试建立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审计组长或主审的“任职资格”进行规范,除包括学历、任职时间等基本条件外,还可以考虑增加定期考试、考核,以提高职业准入“门槛”,确保准入的人员具有良好的条件、较高素质。对不再符合“任职资格”的审计人员则取消资格,使人才可上可下,促使审计人员不断进取,在审计队伍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对审计项目可以试行招标制,通过招标,选取选择最优成本效益的人员组合和方案。

2.科学制定计划,实行项目计划成本管理。

审计计划对执行审计项目起龙头作用,计划管理成为审计成本管理的源头。要搞好审计成本管理,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就要对项目成本有科学的计划。审计机关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调查研究,通过搜集意见、走访、座谈等方式获取相关成本信息,对各计划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在确定项目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法定项目、、人大批办、交办的重要事项,或是确实具有深远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即使其测算成本过高,也要将该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对审计效果基本相同的项目,则优先选择审计成本低的。

审计机关要向当地领导多汇报,与有关部门多沟通协调,在选择审计项目方面多争取一些主动权,以利于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有限的审计力量,用于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将监督的触角集中延伸到管理薄弱的地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地方,群众反映多、意见大的地方,容易出现违法违纪和现象的地方,避免出现临时任务过多,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保证审计人力、时间的科学计划和配置。

在计划阶段,还要确立成本管理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计划。一般来说,项目成本计划应在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前,由计划部门会同承担项目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在综合考虑审计项目性质、审计目标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审计人员数量和素质的基础上,合理地预算项目投入人力、时间,对相关经费进行计算后确定下来。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确定项目合理工作量(即人力、时间),在《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中也提出“要逐步建立科学测算审计项目工作量的模型”。笔者认为,目前国内部分审计机关尝试的审计项目分类管理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审计机关计划部门可以在掌握和以往年度审计项目工作量的基础上,按照审计项目性质、被审计单位资金规模和组织结构等,将审计项目分类,按类确立工作量标准,在此基础,考虑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项目计划工作量,再结合有关财务数据,确定项目计划成本。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能收集到完整、真实的项目工作量基础数据,即投入的人力、时间等,这也对项目过程管理有关成本数据提出了要求。

3.做好审前调查,细化审计实施方案。

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必须要细致周密。通过审前调查不仅要摸清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业务流程,对一些重点问题还可实行试审,基本达到审计取证的要求。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才能在正式审计时集中力量,直奔主题和重点,从而减少现场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

从成本管理角度看,审计实施方案应是制定时间、人员和经费等成本构成要素的具体方案,是现场审计成本控制的导向。一个优秀的审计实施方案,不仅要目标明确,还要指标具体,并尽可能地量化。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组长或主审应将工作量分解至每个审计步骤、每位审计人员。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项目要求完成的最后期限,对重要事项的现场取证、证据、报告初稿、报告征求意见等各阶段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及各审计事项的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等做出具体安排,并落实责任到人。在人员分配上,要合理搭配、合理分工,既要尽量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专长,人尽其才,又要让各个层次的人员都得到锻炼,提升全体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利于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4.加强现场审计成本控制,建立动态跟踪制度。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一要抓组织协调,要建立审计组长与审计小组(人员)之间、审计小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快速畅通的沟通机制,减少磨合时间,加快审计进度,降低审计成本;要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充分沟通,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审计法中规定的措施,力争对方配合,以保证审计项目实施顺畅。二要抓审计质量,要保证审计实施方案得到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到位。审计人员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要求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审计组长或主审要承担起现场指导和检查的责任,对审计小组成员获取的审计证据、记录的审计日记、编制工作底稿均要随时检查或复核,确保审计重点突出,事实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减少因质量不高返工而增加成本的现象。三要建立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动态跟踪制度。审计组长或主审要动态跟踪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并定期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以便机关领导全面了解整个机关年度项目计划进展状况。如出现与方案预定进度偏离的状况,审计组长或主审要及时了解情况、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审计目标和重点或对人员、时间做出适当调整和安排,力争审计工作按计划完成。

在现场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审计组长或主审要抓紧时间对现场取得资料进行和汇总,认真撰写审计报告,并对审计报告的撰写、审核审批流转程序进一步跟踪。审计机关应对各类审计文书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审计业务会议等报告审核程序,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5.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

选择审计方式时,应考虑审计成本。在不影响性的前提下,计划安排的项目要尽可能就地就近。对能采取送达方式审计、联网审计的项目,就不要就地审计。或者可视工作需要,采取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德国联邦审计院有三分之二的项目是采取送达方式进行审计的。

在审计方法上,应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减少直至避免详细测试。充分利用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抽样审计等一些先进的方法。将重要性水平的运用、性复核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实施过程。审计部门之间,特别是审计机关内部,要注意运用以前年度、上级审计机关等审计成果,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节约审计成本,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要把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链条,做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要利用计算机平台加快数据库建设,如专家人才数据库、审计对象资料库和审计法规数据库等,逐步实现审计机关内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数据信息地互通互联,提高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6.建立规范的成本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真正落实审计成本管理,审计机关还必须建立规范的成本考核体系,做到项目成本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在对项目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对审计程序、审计成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审计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经费进行考核。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项目实际执行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项目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等指标进行比较,对计划完成好的可以在项目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分值,完成不好的项目应该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扣分。

同时,审计机关应建立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成本控制和管理与审计组、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使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低耗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的审计干部得到奖励或晋升,对失职的审计人员则要追究相关责任。这样才能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使审计成本管理真正起到促进审计工作规范高效。

第十七篇 浅析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方法探讨_会计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医院的机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本文对目前国内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预算;财务管理;医院;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新环境、新变化是对医院的重大考验。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投入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卫生资源,医院只需提供卫生服务即可,但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医院的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医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由于体制尚不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并未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医院的发展。而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乎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

1 医院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制度滞后

当今国内医院大都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的机制,医院部门之间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偶尔还会引起部门间的资金纠纷。有些医院由于预算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个别部门年底经费不足,不得不将本年度应完成的项目推迟到下一年度,而相反有些年底预算经费结余较大的部门,为了避免下年度不被财务部门削减预算,就突击开支,造成较为严重的浪费。wWW.0519news.com而且,在医疗卫生行业内,目前的预算调整程序也欠规范,每年编制的预算调整方案实际上就是对一年来的预算调整情况进行汇总,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并无太大关系,预算往往会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此外,预算资金的分配也缺乏性和公开性,每个部门只知道本部门的各项经费指标。

1.2 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医院的资金管理普遍欠缺规范,与一些先进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医院的性质与企业不同,但这也很明确的反映出了医院财务监管制度的相对滞后。资金能否得到合理使用事关医院整体目标和战略能否顺利实现,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将影响医院的发展,导致自身竞争力削弱。目前有些医院由于财务监管制度不够严密,以至于在医院硬件设施、设备购置等方面屡次出现贪污事件,比如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吃回扣等,甚至存在很多资金黑洞和“小金库”的现象。由此可见,如何使医院资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以使医院各项工作保持正常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

1.3 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除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以外,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素质低下也是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不够理想的原因。许多医院财务人员基本素质、专业水平都比较落后,对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端正。还有些自身能力不足的财务人员只了解基本的财务核算、审批等基本流程,而对于财务问题判断、财务监控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不甚了解;理财知识欠缺,观念滞后,方法落后,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对财务人员都是“重使用,轻管理”,财务人员工作量很大,使得自身只能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精力去考虑管理等深层次问题,对财务管理有心无力。由于缺乏严密的管理而导致有些财务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假公济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4 风险意识薄弱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应当适当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以自我发展为主的新财务制度,才能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是自负盈亏,这在还属于“卖方市场”的大型医院,暂时不存在亏损的风险,但是,诸多大型医院已出现单方面亏损的局面,有的规模较小的医院甚至出现全面经营亏损。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安于现状,要增强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院必须改掉原来的理财方式,树立和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重视预算,提高经济效益。

1.5 投资管理盲目性大

医院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房舍建设、设备的引进等。有些大型投资项目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对市场需求以及医院资金状况等作出科学的;缺乏对项目成本和预期收益的,没有对相关房舍、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投资。导致医院的投资盲目性大,不能够保证投资质量,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职业水平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医院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培养财务人员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其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严于律己,将医院的利益摆在首位,严格按照会计法律的要求办事。其次,财务人员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核心,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财务人员不能安于现状,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新经济形势下合格的医院财务人员。

2.2 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必须重视预算,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管理层要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进行目标管理的理念,首先确定医院经营发展的目标是实行成功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然后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经过规划、并通过量化数字编制预算,使预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预算过程要经过全员参与,以便部门之间、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达成共识,减少预算执行的障碍。预算也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及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做出相应的调整。

2.3 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财务部门在思想方面应该对潜在的危机保持警惕和清醒的认识,合理对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即便医院效益再好,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要被暂时的良好业绩所迷惑。而在医院面临危机的时候,风险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财务人员都树立了强烈的风险意识,正确估测风险并有效应对,才能使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充分的保障。

2.4 完善财务监管制度

医院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是医院各部门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所以针对目前医院内部财务监管不力的现象,加强财务监管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财务监管。一是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实行职务分离制度;坚决杜绝独断专行,杜绝权力集中制,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合理的限制货币资金的额度和用途。二是在实物财产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对财产保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防止实物资产流失;制定严格的医院实物资产的入库、领用和调用制度,必须按照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完善实物资产清查制度,要经常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或抽样检查,以便及时掌握医院资产的实际情况。

2.5 完善成本核算

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杜绝浪费,才能有效控制医院的各项成本。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是: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坚持“主细次简”的原则;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归集费用,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费用分配,坚持谁受益谁分配的原则;对所有者资产保全原则;会计核算稳健原则;会计核算配比原则;经营者风险原则。开展医院成本核算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客观地成本特性;二是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三是科室核算中要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保证分配的合理性,见表1。

3 结束语

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样,医院财务管理也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着医院能否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出色、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如实反映医院收支情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最大限度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等。当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尽快跟上新医改的步伐。20xx年3月17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6号)颁布了,此文件明确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改革措施。新医改的实施,对所有医院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医院要积极适应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管理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使医院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荣国.医院应实行“零户统管”财会管理模式[j].

第十八篇 简论应收账款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流程_会计研究论文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中的体会,从实务的角度阐述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的要点,以及如何保证内控流程的完整和通畅。

[关键词]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流程;管理;评价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应收账款的形成,其实质就是一种赊销。如果一个公司全部采用现款销售,将会失去一大批的客户,销售额将会明显降低;反之,允许客户赊销,可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提高公司的销售额。但赊销也存在较大风险,如果公司一味追求销售额而又疏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会导致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形成坏账,其次应收账款收回周期较长,等于公司是自己在垫资,将会形成较高的资金成本。

所以,应收账款的主要风险在于如何能够将应收账款安全快速地收回。为了控制应收账款这方面的风险,只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重点讨论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如何设置内控节点以保证应收账款安全快速地收回。

1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关注事项

首先,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得到公司最高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本公司为例,具体做法是成立以公司总经理挂帅的应收账款管理小组。下辖具体应收账款责任人、财务部应收账款会计、信用管理部。具体责任人负责申请出具发票、收款;财务部应收账款会计负责应收账款的跟踪、和考核;信用管理部负责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管理。wWW.0519news.cOM这样做的结果是:从应收账款准备、形成到收回的整个流程中,都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从而保证应收账款能够快速安全地收回。管理小组采取每周开会的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解决,降低了沟通成本。

其次,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建立一个简明、有效、低廉的考核机制。否则,会无限加大信用管理部的压力。信用管理部如果从紧管理,必然导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信用管理部如从松管理,必然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所谓有效、低廉的考核机制,笔者认为是直接同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做到规则简明、有奖有罚,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这就需要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回收周期的延长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奖励措施。

最后,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理顺应收账款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流程。如果说前面两点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那么保证流程的有序建立和通畅是前面两点内容的具体实现,否则很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和空谈。从笔者的实际工作来看,应收账款内控流程分为两步:一是应收账款的形成和回收流程;二是应收账款的考核流程。

2 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应收账款的形成和回收流程。从应收账款的形成流程看,按时间段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形成阶段、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色,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应收账款的准备阶段,是信用管理部的职责。主要是对客户和经济业务有一个初步评价。

信用管理部应参与合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对客户做一个信用初步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台账。比如,信用管理部在合同评审后,应收账款形成前,需要收集客户的营业执照的资料,以了解该客户的经营范围和注册资金,因为注册资金代表一个公司的经济实力;需要收集客户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以了解该客户的诚信度;如果是老客户,那么需要收集同该客户以前的交易记录,以了解该客户的诚信度;需要收集客户的资质资料,以了解该客户在他们各自行业的地位;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该客户网站的访问,通过网络上其他渠道的查阅,尽可能地了解该客户的详细资料;如果是上市公司,甚至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该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更为详尽的资料。

其次,应收账款形成阶段,是相关责任人和信用管理部的职责,关注业务责任人申请出票和信用管理部对该申请的审核。笔者所在单位的做法是,业务责任人在提交出票申请的同时需要提交一份“应收账款管理书”,其实这是一份对应收账款收回的承诺书,这也是对应收账款能够顺利实行考核的管理书。在管理书中,有该应收账款的申请金额、申请时间和对应的经济业务。信用管理部根据对该客户的信用初评在该管理书上给出一个应收账款的收回周期,如果对该客户的信用等级判定较低,可以要求收回周期为零,即先付款、后出票。

最后,应收账款的管理阶段,是应收账款管理会计的职责。主要是将管理书归档用于后期管理和考核。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第二个流程,即应收账款的考核流程。

(2)应收账款的考核流程。笔者在工作中,将应收账款设置了几个时间节点,考核措施也是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执行。

第一,管理书上应该收回的期限。申请出具发票的日期加上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就是该应收账款的应该收回期限。在该期限前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会计出具奖励单,公司给予相应奖励。

第二,内部催款日。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可以设置一次内部催款日,也可以设置多次内部催款日。所谓内部催款日,就是过了正常的收回期限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会计出具通知书给责任人要求该责任人履行自己的职责,收回该应收账款的日期。应收账款管理会计在内部催款日出具催款通知书给责任人的同时出具罚款通知单。

第三,出具对账单日、收回对账单日、外部催款日、律师函日等。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应收账款管理会计出具通知书给责任人或者给客户的同时,出具罚款通知单给责任人。这些时间节点的设置,不仅是为了方便考核,同时也是体现公司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控手段。比如,对账单的出具,是为了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外部催款和出具律师函是为了防止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必要手段。

第四,奖励或罚款通知单经过审批和责任人确认后,一联交付责任人用于告知;一联交付人事部用于扣款;一联交付信用管理部用于对该客户的再评估。奖励或处罚通知单一定要有业务责任人的签字确认方可生效,如果业务责任人对扣款有异议,这时候“应收账款管理书”就是解决纠纷的依据,因为它是业务责任人对应收账款收回及收回期限的承诺。

通过以上环节,本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应收账款由之前的7000万元降低到4000万元以下。第二,应收账款收回周期由之前的平均100天降低到60天。第三,而从考核的结果来看,奖励的金额占收回的应收账款的万分之五左右;处罚的金额占未收回应收账款的千分之一左右。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知,必须在管理层大力支持下,明确各部门、各相关人的工作职责,理顺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保证考核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尽快收回。

参考文献:

[1]季中华.强化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j].上海医药,20xx(5).

[2]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20xx(2).

第十九篇 浅谈对提高监狱财务管理效能的探讨_会计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深入,我国的监狱体制也在深化改革和创新。为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监狱财务管理必须改变管理理念,树立综合管理财政资金的思想,强化财务控制、加强预算管理,以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既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又促进监狱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监狱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1 监狱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监狱财务管理的特点

(1)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性:监狱企业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因此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双重性,就决定了监狱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因为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制约。

(2)组织形式的独特性:监狱企业的主要劳动力是罪犯,是一种为罪犯提供劳动手段、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的企业,这是与一般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监狱企业是属于监狱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体现国家意志、受法律保护、融经济和法律于一体的特殊企业。

(3)国家政策扶持优势:监狱企业是由“国家”独资的企业,因此在税收方面国家对其实行一定的扶持政策,对于产权全部属于监狱的企业,不仅免征企业税,并且对监狱警式围墙内生产经营用地,还免征土地使用税。

1.2 监狱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经费压力大:管理经费是监狱各项职能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监狱行刑的物质基础。wWw.0519news.com在监狱体制改革前,经费由国家实行差额拨款保障。在体制改革后对其实行全额保障,只是这种全额保障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范围,并不是监狱支出多少,就拨多少,全额保障是建立在收支分开、建起分开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承担着特殊国家任务、监管支出相对较大的监狱来说,经费不足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

(2)预算管理不健全:当前的监狱管理预算制度是粗放而传统的管理体制,因为国家财政部门要求监狱当年预算资金结余不结转下年使用,因此监狱财务管理的精力都放在“将预算资金耗完”的对策上,而不是降低控制成本上,所以存在着很大的浪费现象。

2 全盘统筹预算管理

2.1 正确理解全额保障

全额保障是国家对监狱体制改革的经济支持。但“全额保障”不是监狱需要花多少钱,财政就拨给多少钱。全额保障是有范围、有标准的,它是建立在监企分开、收支分开基础上的,是需要执行财政部门对监狱制定的“全额管理、经费包干”的预算管理办法。监狱对财政部门批准的财政拨款预算需在核定的额度内包干使用,而监狱的收入和支出也需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2 适实统筹预算管理

监狱预算包括财政拨入经费收支预算和其他收支预算。财政拨入经费收支预算包括经常性经费预算和专项经费预算。

3 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对财务活动要注重程序制约,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同时以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和准确进行财务,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3.1 加强资金支付控制

监狱的财务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在监狱长统一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筹管理监狱的一切财务收支活动。

(1)监狱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和专款专用”的原则安排收支,并适当遵循资金的“早收晚付”管理原则。

(2)监狱支出的审批应由主管的行政领导专人负责,防止多头批准和无计划开支。

(3)监狱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必须马上支付、必须支付可以拖延、可付可不付、不得支付等实际要求,分轻重缓急,合理有序地安排对外支付,协调好不同层次对资金的要求,以加强对资金支付的控制。

3.2 强化货币资金管理

监狱对各基层单位的财务控制需从资金控制入手,通过健全内部资金控制机制来强化货币资金的管理。

(1)监狱货币资金由财务部门统一掌管,并在银行单独开设账户,用于监狱经费管理。任何增设账户,都须经监狱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方可开立。

(2)监狱内部的往来结算全部使用由监狱财务部门设制的统一的内部结算支票,监狱财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预算资金的额度配给该单位相应数量的内部支票;若有对外货币支付的需要,可由具体经办单位提交书面申请,由财务部门统一对外支付。这样既有监督,又有控制,能够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3.3 准确进行财务

准确进行财务,为监狱企业正确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监狱作为特殊机构,其财务主要应用于二级单位,可以运用以下指标进行财务:

(1)变现能力比率

①流动比率: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②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2)资产管理比率

①存货周转率

②存货周转天数

③应收账款周转率

(3)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

(4)赢利能力比率

(5)流动性

(6)获取现金的能力

(7)财务弹性

总之,财务管理是监狱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适实统筹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和货币资金管理、准确进行财务,是提高监狱财务管理效能,促进监狱事业更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二十篇 浅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强化措施_会计研究论文

[摘 要]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要强化成本管理职责、构建成本控制系统、完善成本管理考核、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等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措施

1 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1.2 管理内容僵化、方法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www.0519news.cOM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1.3 不能满足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1.4 成本信息的扭曲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产生不合理现象: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1.5 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1.6 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 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企业应成立财务系统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工作。公司应充实成本管理岗位,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丰富的业务骨干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岗位设置到工作安排、从成本核算到参与管理,都要突出成本管理职能,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2.2 构建成本控制系统

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又称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内部责任预算、核算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和报告内部责任单位经营业绩三个部分,其功能是计量、传送、报告成本控制所需的信息。研究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主体下移,以强化成本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馈。

2.3 完善成本管理考核

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预算与考核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的两大要素。预算是考核的基础,只有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才能使考核顺利进行。各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成本要素的计划测算工作,通过建立成本测算模型、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补充完善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分解的经营预算进行衔接,对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将企业成本项目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把各自控制的指标进行二次分解,指标分解到区科。在生产过程中,掌控各部门、区科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预算顺利完成。

2.4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完善财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等财务会计制度、财政政策及各类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夯实财务工作基础。要根据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新政策不断、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实际,注重研判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学习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充实财务人员经济知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魏战英.现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探析[j].当代经理人,20xx(11).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80160.html

《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二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