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弘扬内蒙古旅游商品特色,推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2022-01-18

管理论文】导语,我们眼前所欣赏的此篇共有36910文字,由俞鑫利潜心修改,上传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英语:Mongolia),简称蒙古,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他的孙子

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没有旅游者,自然旅游就无法实现。旅游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游客,即从事旅游活动的人们。弘扬内蒙古旅游商品特色,推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欢迎大家来阅览!

第一篇 弘扬内蒙古旅游商品特色,推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旅游商品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在满足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需求,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我区目前的旅游商品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关于如何发展旅游商品业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希望能对我区的旅游商品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旅游商品;民族特色;品牌意识;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的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旅游开始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用于购物的支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发达的国家旅游者用于购物的支出占整个旅游支出的40%--60%,而我国旅游者的购物支出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几,这说明我们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利用是远远不够的。以下是根据我区旅游商品业发展现状进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对我去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我区旅游商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目前在我区旅游市场上流通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一)肉食、奶食系列

蒙古族的饮食主要由红食和白食组成。红食指肉食,牛肉和羊肉是加工各种肉食的主要材料,以牛肉为材料的要数诈玛宴了,这可是元朝的宫廷大宴,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以羊肉为原料的要数烤全羊了,原是蒙古王府招待贵宾时的美味。除了这些还有涮羊肉、手把肉、羊背子等肉食。白食指奶食,有奶油、奶酪、奶豆腐、奶皮子等等。

(二)羊绒、羊毛、驼毛、皮革系列

羊绒,被誉为“毛中之王”, 阿尔巴斯山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鄂尔多斯”牌羊绒衫是世界知名的品牌。Www.0519news.COM除了羊绒制品,还有很多羊毛制品,例如羊毛地毯、挂毯、毡画等等,不但质量好,还栩栩如生的展现了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内蒙古的驼毛,其品质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善盟所产的驼毛质量最好,俗称“王府驼毛”。皮革制品也非常多,有羊皮、牛皮制成的各种生活用品,还精选上等的牛品做成皮画。

(三)民族工艺品系列

北方的游牧民族用品制造有悠久的历史,每件民族用品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展示着民族的文化。马头琴是蒙古族所特有的一种乐器,不但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琴体本身也是一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深受海内外游客喜欢。民族服饰色彩鲜艳、设计新颖、图案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特征。蒙古刀不但是牧民的生活工具,也是男子的配饰,刀身为优质的钢打制,刀柄为钢制、银制、牛角制、骨制,表面有精美的装饰和花纹。鼻烟壶,是民族用品的艺术精品,是少数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自然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蒙古包、羊羔、骆驼等旅游纪念品。

(四)莜面、荞面等杂粮保健食品系列

莜面是由莜面加工而成,内蒙古莜麦产量占全国的50%,素有“阴山莜面甲天下”的美誉,莜麦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达21%,比小麦高50%,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首选。荞面是荞麦加工而成,荞麦是内蒙古小杂粮中的又一优良品种,荞麦营养丰富,且有清热、润肤等功效。

(五)山野菜、中药等土特产系列

有发菜、蕨菜、黄芪、肉苁蓉、甘草等等。发菜,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的野生食用藻类植物,发菜含蛋白质20%,比鸡蛋蛋白质的含量还高,含碘1.1%,食用味美爽口,是筵席上难得的美味佳肴。发菜与“发财”谐音,所以深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的青睐。产于善盟的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黄芪是与人参齐名的补药,在中医上有“圣药”之称,内蒙古黄芪的产量居内蒙古之首。

(六)名贵的彩石系列

内蒙古名贵的彩石主要指巴林石,巴林石是与寿山石、青田石齐名的我国三大佳石。巴林石中的鸡血石被誉为“石中瑰,宝中珍”。

二、旅游商品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调,缺少创意,质量差

我区旅游商品经营者多采用小摊点、小铺面、小作坊的经营方式。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纪念品种类较为单一,而且定位不清,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几乎是大同小异。塞上老街是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名街,通过对几家店的走访,发现每个经销点出售的产品都不外乎皮画、毡画、皮囊、蒙古刀具、饰品等工艺品和奶食,而且多以小型为主,大型的地毯、挂毯并不多见。离开塞上老街,大召、昭君博物院,国际商贸城看到的也是相同情况,这里出售的纪念品和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区别。此外,旅游商品的质量差,加工得比较粗糙,包装也一般,这不符合旅游者的审美需要。

(二)产品文化价值低

旅游者在来到内蒙古之前,对内蒙古的印象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蒙古人的性格粗犷、豪迈,对人热情、真诚。他们不仅想看到这些,还希望在他们所购买的旅游商品上能够体现出这些内容,当它们一看到商品时就会联想到牧民们生活的场景,就会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而我们现在所出售的旅游商品却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文化内涵,从而使旅游商品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大大降低。

(三)品牌意识缺乏

我们都知道名牌的产品往往有较好的质量,当人们对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不了解,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识别质量的好坏时,所采取的策略是购买名牌产品和寻求高价策略,而我们现在市场所缺的就是名牌产品,其实在我区的旅游商品中也有高质量的产品,只是这些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主动去树立民族品牌和弘扬品牌的意识,这也是导致我区旅游商品中名牌产品少的一个原因。

(四)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游客在内蒙古购买旅游商品的过程中,只知道那些在其他地区的商场中有售的商品,例如羊绒衫,各种奶制品,他们认为在这里买会便宜,而且品种多,选择的余地大,而对其他的旅游商品不太了解,其实在内蒙古特色旅游商品有很多,例如蒙古刀具,内蒙古地毯,内蒙古挂毯,都很有地方特色。

(五)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的旅游商品市场比较混乱,一方面体现在旅游商品的价格上,不同的经营企业可以随意给自己的商品开价,这就导致了同品不同价。另外一方面体现在商品的品质上,在旅游商品市场上仿造现象比较突出,以皮画为例,皮画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是纯手工生产,也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皮画的销路很好,这就使得许多人看到了利益,纷纷开始效仿,进行生产制作。这导致皮画市场上,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旅游商品开发的主要对策

(一)突出民族特色,提高旅游商品质量、丰富品种类型

旅游商品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因此在设计开发旅游商品时要从旅游者的需要出发。现在的旅游者要求旅游商品不但要物美价廉,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收藏性、纪念性。根据旅游者的这种需求,我们可以多开发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日用品和艺术品,例如我们可以做成不同材料、不同样式、不同档次的马鞍子形的纸巾筒,这样的生活用品既具有蒙古族特色,又因为材质不同拉开了产品档次,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把它摆在家里,又是日常用品、又是一件艺术品,自然会受到旅游者的喜爱,还可加工大型的羊毛地毯和挂毯,但要方便邮寄。

(二)注重挖掘潜在的文化价值

旅游商品进行开发设计时,要将蒙古族的文化渗透于其中,要让旅游者在看到这件商品时,就能感受到美,还有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不同地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服饰上都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做一些玩偶,让她穿上这些服装,并戴上相应的饰品,这样就可以让旅游者领略我们的蒙古族服饰文化。

(三)打造民族品牌,树立我区旅游形象

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打造自己的品牌是民族工艺品发展的方向,只有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通过规模生产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品质,目前我区的民族商品生产企业——苏鲁定蒙古人皮业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成为我区民族商品生产企业的典范。

(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销旅游商品

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商品,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会产生购买欲望。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要把我们的新产品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推出去,我们可以举办旅游商品交易会,也可以外出参展;可以做媒体;可以让那些经常接待外地客人的企业多使用我们的旅游商品,譬如酒店;还可以请旅游者参观我们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去做这些东西,以便给他们留下好印象,主动地为我们做宣传。

(五)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秩序

旅游者在进行购物时,一怕买到假冒伪略商品,二是怕被人宰,所以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严惩不贷,为旅游者的购物打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第二篇 涉外导游中的俚语问题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在涉外导游的工作中,导游语言作为导游交际工具,是导游人员工作所凭借的手段, 也是导游员和旅游者沟通的纽带。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涉外导游人员工作的实际的需要,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以期培养学生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口译导游工作,掌握导游英语及导游服务的工作程序,能正确的翻译并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使学生具备运用规范语言提供导游翻译服务的口语表达能力,满足导游岗位的从业需求成为称职的涉外导游。

关键词:俚语;涉外导游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不考虑服务的对象而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外语教育。经常在涉外导游服务中由于客人的语言习惯不被导游人员所理解和接受,经常出现误解,使得导游人员不能更好的为外国客人服务。在当今说英语国家中, 俚语(slang)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为相当多的公众所理解和使用,并带有一些社会集团和亚文化群色彩的非正式会话词语,是导游从游客的日常会话和交谈中经常听到的一种语言现象。俚语在英语习语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它们是一个民族人们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与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紧密相连的产物,所以有人甚至把俚语称为语言的筋。有位学者说过:“熟悉大量的俚语表达方式并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它们是掌握原汁原味英语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外服务中的美国客人,美式俚语(american slang) 是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些生动诙谐的话语。所以如不了解这些俚语就不可能更好的进行对外服务。

一、俚语的起源

说起俚语,我们不能忽略俚语的起源问题。根据记载“slang”一词是由英语中某些首字母为“s”的盗贼黑话或“sling”和“slanguage”的误写而派生出来。wwW.0519news.CoM“slang”作为一个新的术语在19 世纪初被收入英语词典。俚语最初是属于罪犯和流浪者们使用的语言, 他们使用俚语的目的是为了向外人掩盖他们所说话的真正意义, 现在被称为暗语; 如犯人说“grass”指的是“informer (告密者) ”, 而吸毒者将“shooting gallery”指毒品。俚语也是指从事同一工作、同一职业、有同一生活方式的人所专门使用的词语和短语;除此之外,俚语也是指那些含有传统标准语用法之外的意义的杜撰新词, 以及因意义扩展变化而获得新意义的词语。由此可见, 俚语是一种有别于语法不规范的用语, 又不同于乡下土语的口语体。从那时起,俚语便成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通常用在非正式、活泼或友好的场合。对一些固定的短语,其含义并非是字面意思,不能从字面直接加以解释。

一直以来, 关于俚语的问题说法不一。有些导游认为掌握更多的词汇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同时在与游客的沟通过程中使用俚语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会使旅游者开心愉快。有些导游也认为俚语粗俗不雅,不是规范语言不同意使用。但在涉外的实际工作中导游工作者由于不知道俚语, 对句子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歧义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在培养合格的涉外旅游工作者时,学习和了解俚语是必要的学习内容。 二、俚语的特征

俚语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首先,许多的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尤其以押尾韵的手法来达到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效果。例: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令人感觉到节奏生动,甜美,有助于语言的广泛传播与顺利交流,且又幽默感十足,琅琅上口。

其次,现代美国俚语词汇上的幽默主要通过缩略词、截短、重复等方法来体现的。如众所周知的:vip (大人物, very important person) 、d&d (酒后扰乱治安的, drunk and disorderly)这种表达方式减少了冗余部分,显得更加利落生动。截短与重复亦是俚语表达幽默的主要方法。如g - man是government - man的截短,指的是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但g同时亦是garbage的缩写,故g - man一语双关,幽了联邦调查局一默,讽刺了他们的工作与garbage - man如出一辙。而no - no、so - so、dum - dum这类词汇的重复,显得形象幽默,分别表示“禁忌”、“极其普通”、“傻瓜,笨蛋”的意思。词的重复显得简洁,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印象的作用。

再者,大部分俚语都是常用词产生新义,所以很容易将俚语当作普通词来理解而产生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对源语言所使用的场合和环境加以,结合上下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并结合汉语的习惯表达找出最佳的词义。例:英语俚俗词no sweat和a green thumb常被错误地理解和翻译为“没有汗水”“绿手指”其实,它们的意义是“不费力”“园艺高手”。再如,英语俚俗句don’t be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曾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并翻译为“不要在星期一作评论”。事实上,该句中的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属俚俗词,意为“橄榄球赛后批评球队失误的人”,其正确的译文应为“不要事后诸葛亮”。俚语难以辨认和理解的原因在于俚语本身。俚语之所以难于辨认和理解,除了它们大都是产生出新义的普通词或由普通词变来这一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俚语是通过某些修辞手段如暗喻、委婉语、夸张等构成。如英语俚俗句i have some fish to fry. 被许多人误解为“我要去煎鱼”。其实,是个由委婉语这一修辞手段构成的俚俗表达法,它的意义是“我有急事要马上去办”,和“煎鱼”没有任何关系。俚语难以辨认和理解,因此学习时应对俚语所处的语境进行精心、透彻地研究。“语境”一词既指语言语境,又指非语言语境。语境赋予词句意义,所以同一个词或句子的意义及所含感彩常因语境的不同而不同。语境既可以帮我们区分俚俗词和普通词,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其意义。一般说来,只要仔细研究其语境,译者就不难发现俚俗表达法的特异之处。例如:在聚会后的对话里有时可以听到“he is dead drunk,and he is now driving the big bus.”在这句俚语中“driving the big bus”如果译为“开公共汽车”就会引起很大的疑虑。既然他都喝得烂醉如泥了,又怎么能去开大客车呢? 其实这里它描述的是一个醉汉在卫生间里手扶形似方向盘的马桶边缘呕吐的样子,所以本句则应该译为“他喝得烂醉,在卫生间里扶着‘方向盘’大吐呢。”再例如:“he got a crush on mary ever since high school.”在这个句子中“get a crush on somebody”可能就会成为一些译者的拦路虎,这里的“crush”就不再是它原来字面“压碎、碾碎”的意思,而是“迷上某人、迷恋某人、喜欢某人”之意。

三、俚语在导游工作中的使用

俚语在导游语言中的使用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和内容。一名合格的涉外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使用和选用什么样的俚语。在严肃、庄严的正式场合不应使用俚语,对于长辈、贵宾、女士也要慎用俚语。当然很多导游工作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下进行的,为了活跃气氛、交流感情可以使用适当的俚语,使得游客感到轻松自在。在同样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俚语给游客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例如:有两位导游在上团时看见厕所,说了不同的俚语给游客的印象截然不同。第一位说:“anybody wants to take a leak?,”(有人要撒尿吗)游客愕然。第二位说:“does anybody want the happy house? ”(有人去卫生间吗)这里的happy house使用,既符合外国游客的说话习惯又不生硬,游客们会心一笑。可见俚语的恰当使用更为重要。所以,涉外导游应该积极地面对学习和恰当使用俚语的问题。

在涉外的旅游工作中,对于俚语问题人们的观点不一,有些导游愿意学习和使用,有些人认为俚语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正视俚语的存在,并善加利用,避免因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形式的运用给我们的导游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可恰当的使用俚语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篇 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建设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建设与内涵建设相适应的双师教学团队,应明确专业教师职责,注重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专兼结合的制度创新、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团队在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重新制定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旅游院校 导游专业 双师队伍 建设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旅游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导游专业师资队伍素质,调动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原有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但有旅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少;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较之以前逐渐增多,但是专业对口的少;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男教师少而女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而理论型教师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www.0519news.Com

其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相吻合。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教学课时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杠杆,以发放课时费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建设下引导教师多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单不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社会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问题,不利于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研科研,不利于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二、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学名师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高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导游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1 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的机制。在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聘请教师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但不是根本途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在专而不在兼,即注重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注意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注重专业教师层次的提高。

(2)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

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由专业领军人物、专业核心人物、骨干人物组成,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专业教师构成。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导游专业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达到合理。如正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数量达到教学团队的15%以上,专业带头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骨干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团队梯队结构按10%、40%、50%(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比例建设:注重对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人数不低于现骨干教师人数: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旅行社工作经历或从旅业企业直接聘请,10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并在旅业企业。这样就构成了一支专兼结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满足导游专业教学和导游人才培养需求。

(3)素质精良并充满活力

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国际化的趋势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依赖于旅游职业教育做强势后盾,全力锻造一支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保障。着力培养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导游专业师资队伍,注重养师德、铸师魂、训师才、培师能,推出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打造导游品牌专业,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山西旅游业提供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 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第一个制度保障——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

(1)教师的结构:高端~一般

聘请旅业老总、经理作为教师,他们专业经验丰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权威性:聘请在某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数量的不足,而且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2)教师的质量保障:聘任一培训一管理

①聘任。由于旅行社与学院工作日完全重合,要聘请的专业骨干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大段的时间集中授课,这就给聘请教师增加了困难,只有打破原有的五天工作日,采用弹性时间授课,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还可根据教师的时间,应灵活机动地开设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技术要点,从而解决企业与学院工作日重合带来的问题。

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严格控制教师聘任环节。每一位教师在任职前必须经过由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三方全程参与的面试、试讲环节。只有通过教师资格考核者才能上岗。第二,教师的培训。许多教师并不是学师范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培训的内容如高职教育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教材的能力和师德教育。第三,全程监控教师授课环节。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对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记录,并加以总结。第四,定量考核,动态管理。以学生专业能力增长程度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将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程度划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随机能力测试,若被测试学生50%能力考核为优秀,不及格不超过5%,学院将为其发放奖金以资鼓励:若被测试学生20%以上不及格,学院将直接辞退,以后不再聘用。

将教师管理纳入专任教师管理范畴,摆脱原有单纯聘任管理模式,使受聘教师全方位参与学院各项教学建设工作,享受学院相关的福利待遇,树立其主人翁意识。 第二个制度保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

(1)访问旅行社行业专家制度

访问行业专家制度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环境下的导游带团技能,掌握导游专业在旅行社、景区景点导游讲解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旅行社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是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和访问,在了解旅游企业导游岗位需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二是根据访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三是从专业培养标准出发。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

(2)校企双向交流制度

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依据,紧紧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加强导游专业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导游专业教学研讨会,聘请旅行社老总、行业专家共同座谈,探讨专业发展、导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了解旅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使导游专业永远走在最前沿。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通过校企双向交流制度从而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获取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专业教师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导游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所以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对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导游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4)旅行社顶岗轮训制度

导游专业教研室每学期选派2-3名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轮训半年以上,由学院提供挂职锻炼企业,教务处、系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应掌握的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跟踪挂职学习情况,不定期走访教师挂职锻炼的旅行社,了解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旅行社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教师转正、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和考核项目。

(5)社会调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旅业和社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年都要让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走访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导游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将此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3 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一种学术性称谓和资格,不是一种职务和岗位。导游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导游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导游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旅游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他们具有核心的作用:(1)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一团队和谐(2)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技术领先(3)制定团队建设规划一青年导师制(4)学风正派师德高尚。我们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创新能力;必须对导游专业的教研科研、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承担带头人的职责。结合导游专业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技能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带头人。

4 团队在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1)职业培训。导游专业的专兼教师团队可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利用现有良好的师资资源为社会进行导游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对外培训充分展示导游专业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在培训中也使专业教师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2)技能鉴定。每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期间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讲解现场口试考评委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律法规》笔试阅卷工作。提供技能鉴定及时了解考试前沿信息,反馈到导游专业教学工作中,引领专业教学。

(3)技术研发。专业教师可利用教学优势资源,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通力合作,共同研发科研课题,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4)社会服务。即导游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大型会展讲解、会议礼仪服务、上级领导参观访问景区景点讲解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由专业教师现场直接指导学生,感同身受,专业技能迅速提高和强化,教师同样开拓了眼界,收益匪浅。

(二)抓双师型教学名师培养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是打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教学团队的根本。因此,要制定具体政策,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科研课题、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造就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好和团结意识浓的教师。那么如何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呢?

首先要从旅游院校导游专业中选拔,基本条件必须是导游专业的专任教师, 副高以上职称,有省级教学成果或专职三年、五年,具有行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旅业影响力,承担技术服务项目、有横向课题或技术专利的专家学者。评选的标准为:理论教学水平占20%;教研科研水平占20%;实际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水平占30%:技术服务和行业影响力占30%。

通过造就“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促成导游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调动专业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对旅游职业教育的研究意识,为导游专业教师营造积极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增值效应。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1 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这是一个称职的导游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的道德与知识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道德素质,对教学具备理论扎实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素质。

2 实践能力素质。导业极强的实操性要求导游专业教师应真正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基本素质,为导游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做示范引领作用。导游综合实践能力与基本素质要求为:(1)知识优化与整合能力(2)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能力(3)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4)导游实践与带团操作能力(5)社会交往与旅游市场开拓能力(6)现代媒体技术使用与信息处理能力(7)教学设计能力等。

常言道: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我们要认清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加强导游专业的内涵建设,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导游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才能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 基于VRIO框架分析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羌寨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为例,利用vrio框架理论,从生态旅游纪念品的价值问题、稀有性问题、可模仿性问题等方面对羌寨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进行综合,提出了挖掘羌族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创新开发羌族生态文化旅游纪念精品的措施,并对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vrio框架 桃坪羌寨 旅游纪念品 开发

vrio框架理论是杰伊·巴尼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的一个实用的企业内部框架。vrio框架针对企业所拥有的某种资源或能力提出四个问题:价值(value)问题、稀有性(rareness)问题、可模仿性(imitability)问题和组织(organization)问题。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该资源是企业的一项优势或弱点。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被人们誉为“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汶川地震后,距离汶川县城约10多公里的桃坪羌寨能幸存下来,是羌族原生态文化的杰作。震后,开发桃坪羌族生态旅游纪念品成为重整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把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看作是企业的产品开发,利用vrio框架,其资源的独特价值和稀缺性以及该产品由于融合有羌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难模仿性,提出汶川地震后羌族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组织规划设想。

一、桃坪羌寨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桃坪羌寨位于成都至米亚罗景区的公路旁,离成都仅158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大约10公里,拥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已经成为“大九寨国际旅游线”的重要节点。Www.0519news.cOM如表1所示,桃坪羌寨对九寨、黄龙景区具有较高的依存度。该村20xx年平均每日接待游客约为1000人,多数游客停留时间40—60分钟。之后,他们去米亚罗风景区观光或直接回成都。

桃坪羌寨现阶段开发的旅游纪念品系列有:观赏石系列(像形白石、水晶晶簇)、酒系列(咂酒)、羌族地区所产的名贵中药材系列,乡土产品系列(核桃花、羌家腊肉、以及风味食品),羌式羊牛角工艺品系列等。

二、现有羌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汶川地震后,桃坪羌寨高高的碉楼像一座座文明丰碑屹立在川西高原。在羌族地区虽然开发了一些具有羌族和羌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民族生态文化内涵,文化品位不高

旅游纪念品是一种文化载体,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性、纪念性、地方性。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文化品位提升不足。许多能表现民族个性的并且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纪念品缺乏表现形式,如羌民俗风情、白石崇拜、羌寨民居、羌族羌绣、石刻等丰富的羌族文化,没有将其很好地挖掘出来,尤其是反映羌族碉楼艺术的工艺品挖掘深度不够。

2、纪念品具有同质化特征,特色性不突出

桃坪羌寨市场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大约20多种。其中手饰和健身类,如手链、金属项链、银戒指、银耳环、玉手镯,木质棋盘、木雕类、大理石健身球等,这些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在上海、成都、重庆或者昆明的旅游纪念品集散市场或者在其他旅游景区都可以看见。这些同质型旅游纪念品在桃坪羌寨出现,影响了游客对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的购买欲望。

3、旅游纪念品购物环境缺乏管理,影响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购买欲望

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市场经营环境的调查显示,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的经营者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在交易过程中,经营者缺乏基本的商业素质训练和规范的商业语言,影响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购买欲望。摊位沿巷道展布,布局较合理;但是有些小摊小贩见缝插针,随地摆放;尤其在寨子门口,摊位较拥挤,显得购物环境较混乱,间接影响了游客对世界级文化遗产观赏氛围和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欲望。 4、桃坪羌寨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缺乏规划,人才和基础薄弱

桃坪羌寨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川西地区,缺乏高层次的旅游纪念品研究设计人才,导致旅游纪念品生产工艺落后,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桃坪羌寨的旅游纪念品种类少、款式旧、做工粗糙、包装简陋。大部分手工艺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没有形成规模,量小成本又高。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羌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与开发的企业,多数旅游纪念品都只能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三、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

为更好地开发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应加强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人员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强桃坪羌寨旅游市场经营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对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应采取以下开发措施。

1、挖掘羌族文化内涵,突出生态文化,努力拓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羌族历史久远,具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挖掘具有深厚的潜力。羌族信仰“白石神”,羌人敬奉白石神,白石神被用作团结整合的象征,成为村寨及个人的保护神。白石深蕴羌族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顽强的精神。这些传奇的文化题材资源,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应该努力使其在旅游纪念品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桃坪地区丰富的白石资源,进行白石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如利用白石天然像形纹理,可以进一步彩绘、微雕赋存文化内容,使白石等纪念品既有装饰作用,又有羌族文化内涵。

旅游纪念品中的金、银、玉等饰品也不能限于普通造型,也要加入羌族民俗生态文化内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可以单独生产,也可以以某一内容或载体形成系列化产品。如根据不同的内容在同一类型的载体中表现,形成内容系列化的旅游纪念品;也可以根据相同内容题材用木器、玉、石雕、木雕、锦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载体系列化的旅游纪念品;还可以根据精细程度形成高中低档次系列旅游纪念品。

2、提高工艺水平文化品位,创新开发羌族生态文化旅游纪念精品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不仅需要特定的形状或造型符号,而且通过符号反应文化内涵,达到符号文化的效果,形成特定的文化传播载体。桃坪羌寨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原始羌寨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羌族民居和碉楼。羌族民居、碉楼和索桥等旅游纪念品开发可以设计成可拼接的微缩模型,并附带有实物照片和介绍或旅游示意图等旅游宣传手册,这样的纪念品老少皆宜。

加强羌族民俗工艺品的开发,丰富羌绣等手工艺品的种类和款式。如地毯、挂毯、沙发、汽车坐垫、休闲包、小手提袋、手机袋、化妆包、笔袋以及围巾、帽子、领带等工艺品;开发具有羌族特色的饰品,如喜帛饰、云云鞋、蚕丛头像、羊头和木姐珠、斗安珠、钥匙链、胸针、发卡、丝巾扣、打火机等饰品。

3、加强产品规划,强化市场监管职能,避免同质化旅游产品

通过国家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契机,加强桃坪羌寨生态旅游纪念品开发规划,创造出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样式;尤其加强具有桃坪羌寨文化的旅游纪念精品开发,并在桃坪羌寨商贸街上集中展现。同时,加强桃坪羌寨的民族商贸一条街的建设,统一店铺的建筑造型和店铺的装饰;加强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严格控制村民在寨里寨外随地摆设地摊,禁止在寨子门口摆摊设点;提高营业人员素质,统一羌族服装,规范销售人员的语言,营造充满浓郁羌族风情的购物氛围。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同质化的旅游纪念品,凸显桃坪羌寨生态旅游纪念品的独特性,为灾区旅游的发展增添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孟卫东等:战略管理 创建持续竞争优势[m].科学出版社,20xx.

[2] 石美玉:旅游者购物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xx(10).

[3] 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xx(10).

[4] 魏丽英、钟俊昆:旅游纪念品开发原则的理论新探[j].特区经济,20xx(10).

[5] 袁国宏:论发展我国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意义[j].商业研究,20xx(10).

第五篇 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xx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www.0519news.com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xx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 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xx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业的地位。 

2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 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 

(五)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条件 

随着冬季冰雪旅游的不断升温,吉林省冰雪场馆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在管理上、软硬件上还应再进一步提升。首先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导大众娱乐体育需求,扩大消费。其次,要以国外高水准的冰雪体育旅游地为标准,学习其先进经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场馆娱乐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强交通、食宿、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冬季来吉林省旅游。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2342.html

《弘扬内蒙古旅游商品特色,推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