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浅谈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2022-01-18

管理论文】导语,我们所阅览的本篇共有40841文字,由傅建娟仔细改正,发表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旅游景点主要围绕着山、江、河、湖、海、寺、庙、公园等。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浅谈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浅谈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旅游地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21世纪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旅游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资源  环境承载力  价格  配置  购物 

 0 引言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人们外出旅游,期望从纷繁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脱出来,寻求精神的享受。当前,国内各地区都利用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发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这种日渐增长的需求,旅游业因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国旅游业面临光辉灿烂的前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产业。各国各地区都在旅游业的高度增长中获得巨大财富。

 也不例外,一方面,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来旅游;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也对的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wwW.0519news.cOm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影响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逐步暴露了出来,如果不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浅论旅游景点所存在的问题: 

 1 资源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中,流行着一种观点,资源不利用就是浪费,就是对的犯罪,于是有山有水、有文物、有文化就一定要发展旅游,也不管山水有没有景观价值,文物文化可不可以利用,反正我有决心就一定能发展起旅游业,一座山被开发的零零乱乱,一座小庙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原本什么都没有也用水泥堆山,原本庙的遗址都找不见了也要再塑辉煌。 

 这在近两年尤其突出,新近涌现出的一些旅游景点都是对资源利用不够科学不够现实的表现。其实,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应该作为开发的对象,在资源利用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善于把景区景点做出规模,本属一个景区,本应由一家来作,却出现多家开发,由于所属单位不同,开发的方式不同,对资源价值的认识也不同,或者其中也有相同的方面,所以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相邻地区完全雷同的景区出现,一种倾向是相互风格各异、主题不一,在相邻地区出现。使得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产生种种谬误。比如吐鲁番的一些景点开发,虽然最后因为利益问题没有成功,但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险而引起注意。而文物和遗址类景点在开发上也存在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开发的同时就是对文物和遗址的破坏,怎样让破坏降到最低而尽量完整的使其得到保护也是需要注意的。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 

 旅游业的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只有五月中旬至十月中旬是旅游旺季,游客便都集中在这个时候到来,使的旅游景点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爆满的情况。比如喀纳斯,在8月的时候每天呆在景点的人数基本上都在6000人以上,甚至有时候超过万人,使景区的住宿、交通、餐饮都面临严重压力,经常出现旅游设施无法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现象。人员的超限势必会对景区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和破坏。比如,一些开发商为了或许利益,便在景区内大肆开发住宿餐饮等设施而不顾景区景点的保护,为了满足超出容量人数的游客需求的产生也会能源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以及人员增加所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等等。其次,一些不自觉,素质不高的游客的一些做法也会对景区设施进行破坏。虽然喀纳斯这些年对景区做了一些措施,比如住宿地从景区内转移到离景区稍远距离的地方,公共设施建设等等来规范管理和保护景区,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不仅需要游客提高素质,也需要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 价格问题 

 旅游景区价格问题一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价格问题之所以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因为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游客的流量。旅游价格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价格决定最终的盈利空间,价格又决定游客满意和接受的程度,同时价格又是调节旅游季节差的手段,价格既是经济问题,也同时表现为社会问题,既需要干预,又需要市场调节。旅游景区目前的价格出现了两种相背的倾向,一种是价格奇高,或者几乎年年涨价。比如天池景区和喀纳斯景区,这些有代表性的景区涨价带动一些游客稀少的景区也紧跟其步伐涨价而造成价格和价值不统一,让游客游览完后感觉达不到其价格所应该带来的满意度,从而带来负面影响。另一种是缺少市场观念,低价引客。一些少人问津的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就降低价格,然而在其配套的旅游设施上却降低标准,从而影响到了旅游业的形象。当然也存在缺少针对不同群体的、针对不同季节的优惠价格和可变价格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在考虑价格问题时应该以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为第一目的,但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可不考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经营旅游景区景点的企业运营。 

 4 配置问题 

 景区景点的发展无疑必须进行旅游要素的配置,这是旅游者需求所决定的,旅游者到景区观光是其感悟、体验、追求的核心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是伴随着旅游者的旅游生活和旅游活动达到的,因此旅游要素的配置几乎和他的观光目的同样重要。所以旅游景区中就需要大量的旅游设施,包括通道、停车场、门区、休闲地、展示厅、咨询中心、旅游厕所、食宿设施、商业设施等旅游设施,也需要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等鲜活文化的载体,还需要环境氛围的营造,应该说这一切都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不少景区无限的扩大旅游要素配置的占地,无限扩大固体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和使用面积,无限扩大景区办公面积,甚至将景区租赁给非景区的经营单位,的开辟新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营场所,有些用房和项目与景区的主题毫无关系,但都打着要素配置的旗帜,使景区的特色逐渐被淡化。更有甚者把景区的开发完全视同房地产开发,不断的侵消景区,不断的向核心景区逼近,甚至不惜破坏大量的景区植被,破坏景区景观,形成景区城市化,最终使景区不像景区,成为不伦不类的东西。 

 5 旅游购物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必定会购买一些当地的特色产品做为纪念,这不仅又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是对景点的间接宣传,是对当地形象的一个传达。而旅游购物产品过于单一,主要就是以玉石,药材为代表,民族特色的产品又太少,并且所有这些产品普遍存在着价格远超过价值的现象,甚至有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以假换真,让游客无从下手。还有些地方出现强买强卖,拉客宰客等现象。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和条例,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不法商贩,维护市场秩序,给旅游者一个放心的购物场所。 

 以上的问题在的旅游景区景点中存在,这也是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难免的,我们要面对这些问题,针对这些影响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的旅游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敖荣军.中国可持续旅游的资源环境政策思考[j].旅游学刊,1999.5. 

[2]保继刚.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0.4 

[3]田里旅游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 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安新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研究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对湿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实施前景。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发挥作用并产生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利益相关群体;社区参与;白洋淀

abstract:as a scientific and wise use pattern for wetland resources, wetland ecotouri will benefit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between people, so it enjoys broad promis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heory, key stakeholder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and produc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especially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touri.

key words: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wetland eco-touri; stakeholder group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baiyangdian

地处河北省中部平原的白洋淀,总面积366km2,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其85.6%的水域分布于保定市安新县境内。wwW.0519news.cOm白洋淀的现代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安新县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的大型旅游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然而,白洋淀的旅游开发仍停留在大众旅游的阶段,对湿地自然生态文化和水乡原生的民俗文化挖掘不够。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不够充分,广大居民未能真正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利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白洋淀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加以纠正,而根本的对策是实现大众旅游向基于社区的湿地生态旅游的转型,促进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对民众赋权为核心的参与式发展理论[1],对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现在,参与式理论得到了快速推广,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农村工作模式[2]。在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发展方法,协调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加强他们之间的协作,特别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将有利于发挥湿地生态旅游的扶贫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一、白洋淀湿地利益相关群体的互动

(一)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的识别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会涉及到很多相关群体的参与及利益。旅游业的利益相关群体(stakeholder),是指任何能够影响旅游开发目标并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3]。据此,可以罗列出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群体:;旅游企业;当地社区;旅游者;非组织(ngo);学术界及相关机构;媒体;国际组织及其在华机构;社会公众等。本文依照研究的重点,筛选出如下的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1.白洋淀景区管理委员会。为加强对白洋淀旅游业的监督、管理,安新县集中了县旅游局、环保局、财政局、工商局、物价局及公安局等部门的管理权,成立了统一的白洋淀景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安新县负责对白洋淀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2.旅游企业。白洋淀景区的旅游企业包括荷花大观园、白洋淀文化苑、渔人乐园等9个旅游景点及16家宾馆饭店(星级5家,非星级11家),其投资者多为、天津等区外的旅游开发公司或饭店集团公司。

3.当地社区。白洋淀包括安新县的39个纯水村和134个沿淀村,总人口约10万,水面38万亩,苇地12万亩,荷塘近10万亩,沿淀耕地40万亩。渔业、芦苇种植与加工、旅游业是淀区居民当前主要的生计来源。

在上述的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中,当地社区及其居民,因为是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所倡导的最主要的参与群体及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同时也由于参与式发展理论同“社区发展”理论的紧密联系,因而成为本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并被定义为本研究的目标群体(target group)。

(二)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的互动

参与式发展强调社会变迁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4]。在当前的白洋淀旅游业发展中,主要的利益相关群体出于各自的利益取向,面临不尽相同的困难,借助自身优势,通过不同形式从事或参与旅游业,并形成了相互依存、紧密互动的关系。

1.社区与景区管委会。社区居民需要及管委会以各种优惠措施为其从事旅游业提供便利,同时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他们对旅游收益的分享;另外,主导的旅游开发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响应与支持,景区管委会牵头编制的旅游规划,只有在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白洋淀旅游发展之初,安新县就期望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然而,在白洋淀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中,管委会拥有绝对的主导权,社区居民完全处于被动而从属的地位。开发中对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湿地资源占用,补偿措施却迟迟没有到位。

2.社区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包括景区和宾馆饭店,客观上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及直接获益的渠道,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当社区民凭借着对当地环境的熟知及其生活、生产场所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无疑可以使生态旅游产品更具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而且与社区居民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的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而两者的互动合作,有望实现互惠互利。然而,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归根结底是追逐利益的生意人,其经营活动必然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会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且双方在资源占有状况和经济地位方面极不相称。当地居民虽然也从旅游开发中获利,但同时也是旅游负面影响最直接的承受者,不利于社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3.景区管委会与旅游企业。在中国大部分自然资源丰富而保存完好的旅游地都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白洋淀地区也不例外,无力全部承担大量的旅游开发资金,不得不需要吸引投资商来完成。目前白洋淀景区中的各大景点均是由区外的旅游开发商投资兴建的。然而和旅游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存在较大分歧:在旅游业中起到的是一种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全面协调的发展;而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则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湿地资源和当地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居民生计的维系缺乏责任感。因而,白洋淀的景区管委会在为引进资金而对旅游投资、经营商大开绿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行为的引导、监管,以防止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社区发展之间出现尖锐矛盾。

二、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认清主要问题

1.确定主要问题。召开分别由部门代表、旅游经营者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出席的三方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座谈会,共确认了10个主要问题。(1)旅游收入低;(2)人员素质低;(3)传统民俗文化流失;(4)生态环境退化;(5)旅游产品单一;(6)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7)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8)收入分配不均;(9)社区参与不足;(10)缺乏协同、参与机制。

2.确定核心问题。在进行问题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核心问题。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是,基于各个主要问题,构建问题矩阵,寻找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关联的问题,在问题矩阵中赋予值“1”。累计各个问题得分,将得分最高的问题确定为核心问题。根据问题矩阵,“社区参与不足”与其它问题关系最为密切,总得分列全部问题之首,因此“社区参与不足”被考虑作为核心问题。

(二) 核心问题及相关问题

1.社区参与不足。白洋淀的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苇编为生,旅游业兴起之后,参与旅游业逐渐成为他们另一项重要的生计来源。当前,社区居民通过个体经营餐饮业、苇编工艺品加工、导游、渔船游览、景区和宾馆服务等形式实现在当地旅游中的就业。除自主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的居民外,其他被旅游企业雇佣的社区居民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等原因,只能局限在地位低、工资低、技能要求不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上。而就业之外的参与更是有限,社区未被赋予旅游业发展的决策权,不能充分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中来。在旅游收益分配方面,旅游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大部分社区居民并未因参与旅游业而走向富裕,而没有机会参与旅游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更加没有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利益,旅游业维系与促进当地社区生计的功能并未全面彰显。而社区被排斥在旅游决策、规划、经营管理和获益之外,其结果是社区居民缺乏保护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社区没有掌握旅游开发的主导权和控制权,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一、旅游景点雷同、人造景观过多和旅游经济收益漏损等问题。

当前白洋淀社区居民参与不足,问题的形成有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的原因。(1)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的相对垄断。我国由于长期处在主导的机制下,民间非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参与意识,,使得旅游开发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参与机制。(2) 内部条件因素。白洋淀社区参与旅游除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外,其自身的种种先天不足也是导致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5]。主要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当地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白洋淀地跨两市五县(市),是一个多行政区管辖的旅游区,同时各地旅游开发管理,涉及旅游、水务、建设、环保、交通等部门,这种行政管理重叠、部门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等多种矛盾,导致产业发展投资浪费,重复开发以及拦车、抢客、扰乱码头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

3.生态环境退化。白洋淀生态功能逐年下降,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淀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洲滩围垦、环湖丘岗的开垦和掠夺性捕捞、狩猎等,导致湿地萎缩,植被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4.旅游收入低。白洋淀地处北方地区,典型的季风气候使白洋淀形成明显且难以改变的淡旺季,为扩大旅游业规模增添了困难。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夏季风光,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10月份至次年的5月这段时间旅游企业基本处于停业阶段,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差。此外,大众观光产品仍是目前白洋淀旅游的主流,缺少休闲度假产品和参与性、认知性、体验性的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旅游者在白洋淀的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不高。

三、 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参与式开发对策

参与式发展注重对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赋权,以期提高其在发展决策中的参与,以及使其最终在变革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而社区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对湿地生态旅游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在白洋淀旅游业发展以扭转社区及其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劣势地位。

(一)提高参与能力: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教育和培训往往最能体现造血式扶贫,是旅游扶贫的思想精髓,也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性。针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应由白洋淀景区管委会负责牵头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环境,除帮助居民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还要使其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2)旅游知识普及,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旅游及生态旅游的概念、旅游开发的内容与步骤、参与旅游业的成本与收益、国家有关政策等;(3)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旅游接待服务及经营管理的技能培训包括指导居民将其空闲民居改造成农家旅馆开展接待活动。另外,为实现妇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就业而实地开展景区导游、景区及宾馆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培训班,传授妇女苇编工艺等。

(二)提供参与机会:资金支持

为使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景区管委会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其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或者引入相关的经济激励措施。如建立社区旅游发展基金。引入低息小额信贷制度,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等。

(三)创造参与途径,发展参与型旅游产品

这是发展对策中的核心措施,社区居民参与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的途径主要是在生态旅游规划及决策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以使规划或决策更加符合景区实际情况;另外就是共同发展营造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并成为其最主要参与者与最大受益者。社区的参与有利于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旅游者体验的深度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单一和季节性明显的缺陷。

(四)保障参与效果:利益分享

获得经济效益是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6]。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对社区居民在参与生态旅游中的付出的必要回报,也是对社区参与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有效激励。除了通过就业等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外,没有直接参与的社区居民,也可通过集体基金补偿、利益的二次分配等形式保障他们也能分享旅游收益。对征用社区集体和居民的土地、及破坏其他资产的所做的补偿,可以是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补助,也可以是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及信息等。社区及管委会共同出资联营公司的收益中,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社区旅游再生产,及社区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福利等。

 四、 结论与思考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生产功能,因而其周边往往是人口聚集的区域。世世代代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居民,因此成为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湿地生态旅游中加强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各利益相关群体中实现权利的均衡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扭转生态旅游开发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企业攫取大量收益的现状,保证社区居民成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平等地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合理地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

湿地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是其利益相关群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结果。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存在、完善及正常发挥功能是促成这一结果的基本前提。因而,部分利益相关群体的空缺及职能不完善将成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我国本土的非组织很不发达,而且缺乏影响力,未能发挥其在生态旅游中应有的作用[7]。与白洋淀关系最为密切的保定市的几家环保ngo组织,也没有充分参与到白洋淀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监督、管理中来。白洋淀当地ngo的缺失,无疑为协调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不便。因而,在推动湿地生态旅游进一步走向成熟、实现社区全面参与的过程中,非组织的兴起与壮大将是势在必行的。此外,生态旅游的初衷是定位于旅游者和社区的,因此作为另一利益相关群体的生态旅游者,其作用亦不可小觑。他们的广泛参与,特别是他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保护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意识与行为,包括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态度,也将成为影响湿地生态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joseph e.stiglitz.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aradigm[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xx,6(2):163-182.

[2] 谢屹,温亚利.浅谈参与式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运用[j].林业调查规划,20xx,30(6):81-83.

[3] 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j].生态学杂志,20xx,24(3):348-353.

[4] 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xx:16-17.

[5] 房艳刚,刘继生.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xx,20(1),37-41.

[6]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171-173.

[7] 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xx,15(1):36-41

第三篇 打造滨河旅游,扮靓凤凰古城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利津黄河生态公园在选址、场地现状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设计等方面都着力突出自身的特点,规划尤其注重在“黄河、文化、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与原有资源的恢复、保护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在黄河沿岸演绎出一首自然与文明的交响曲。

关键词:黄河;生态公园;旅游;概念性规划设计

一、项目背景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受到中国、亚太甚至全世界的瞩目,依托黄河兴起的系列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更是黄河沿岸各省市旅游业的龙头,带动着沿岸广大地区的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史称“小天津”的东营市利津县,以其“内控黄河”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以“黄河生态公园”为拳头项目的旅游产业规划格局,以黄河资源和地域风情为元素开发系列旅游产品,给东营市的黄河旅游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并以此推动利津旅游业的发展。

二、场地选址

纵观全局,黄河在利津县境内流程74公里,宫家险工至王庄险工段,为窄河道,堤距不足2公里,易于到达河边,且黄河的观赏面多,紧靠利津县城区,交通便利,文化底蕴颇深,旅游资源多元化;宫家险工上游和王庄险工下游为宽河道,河道宽,滩地宽,自然大气,但可达性较弱,旅游资源较单一。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宫家险工至王庄险工段的旅游优势更大,为了能在短期内做出特色,创出品牌,规划将宫家险工至王庄险工段作为“黄河生态公园”进行开发建设,内容涉及30公里长的黄河河道、黄河大坝及其坝内片区,规划面积约1235万平方米。WWw.0519news.COM

三、项目旅游规划

1、游定位

纵观全局,景观带状延展,体系内部线路较长,在尊重自然的原则指导下,规划区以“黄河、文化、风情”为元素发展旅游,与黄河、滩涂、农田共同奠定了生态的大格调,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一个以自驾旅游为载体,生态旅游为主体,体育旅游和文化风情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体系。

2、象定位

旅游形象对于旅游区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是通过旅游形象传递出来的吸引力确定的,由于不同市场区受众对“黄河生态公园”现有本底形象的感知不同,对城市目标景观的偏好也不同,因此,形象的设计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综合考虑黄河生态公园的特色,结合利津的对外形象推出如下形象定位:

游生态画廊,揽黄河八景。

3、空间结构

通过前期的现场勘查和基础资料搜集,在旅游定位的指导下,充分发掘旅游潜质点进行开发设计,最终确定“六点一线”的空间结构。

六点指:

依托宫家险工段、张滩险工、原旱码头、大桥至毕家庄段、利津水文站段、王庄险工段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形成的六大旅游景点。

一线指:宫家险工至王庄险工段的黄河堤坝车行道。

4、旅游项目策划

黄河诗词苑

该处紧邻浮桥,交通便利,河防绿化清新、自然。规划将该景点划分为两大片区,一是“露天展馆”,即对坝内成型的河防景致稍作修饰,开辟人行路,在各险工平台绿化间自然点缀石组,上书黄河经典诗、画,形成诗画长廊,临河处一诗人李白挥毫泼墨的雕塑配以诗文更让人心潮澎湃,作为该景点的标志。为了增加景点参与性,利用备防石堆砌留言石,游人可将名字、感慨刻与其上,做为永久的留念。另一片区作为规划中的河务管理院,将其纳入到景点之中,结合规划修建一诗词展馆,建筑风格与管理院整体风格相统一,成纳黄河诗画展览及相关文化活动,久而久之便在此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积淀。

黄河浴场

该景点以参与性见长,在不破坏黄河河岸的基础上,对下侧滩地进行重新梳理,整合现有水面,分成浅水区和深水区,作为露天泥浴场,水源为黄河水或黄河渗水,并结合水面、沙滩和绿地点缀具有美丽传说或水滨风格的情趣小景,烘托气氛的同时增加旅游情趣,如“黄河之恋”、“小螺号”等。

黄河码头

该处河势稳定,场地开阔,在原旱码头遗址处修建一游船码头,组织黄河水上游线,作为大型黄河漂流活动的起点,在此之后可组织短漂项目,作为该点旅游的点。同时将下侧滩地内的洼地重新整合,营造变化丰富的水体,组织特色游船项目。

观澜园

该景点位于利津县城城东,交通便捷,是旅游带中最易到达的景点,为“黄河生态公园”的旅游核心区。因利津老城东门“观澜门”而得名——观澜园,彰显地方特色。

园区内部,现有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洼地、鱼塘、黄河、险工、农家等,并且有“东津晓渡”一大特制旅游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掘特色卖点,以黄河和休闲为主题进行规划,注重游人的参与性设计,形成五个功能分区,即亲河观光区、林下活动区、生态休闲区、垂钓餐饮区、农家体验区,让游人感受新鲜的空气和文化的冲击。 黄河采风园

利津水文站为黄河最后一个测量站,是黄河调水调沙、防凌最重要的测量站,借此以水文测量为主题建立科普园和夏令营基地,展馆介绍黄河、测量的基础知识以及利津与黄河的变迁史,如通过近年黄河入海口影像图形象的展示其变化,并设立影像厅,介绍黄河特别是利津段的大纪实,直观、震撼,游人还可参与测量,科学也娱乐。同时在黄河调水调沙和黄河解冻期间组织观河节,感受黄河的力量。

龙门湾

该处自然景致独特,黄河最佳观赏点和利津著名险工两大特色光环使其具有了极高的旅游价值,本规划抓住这两大卖点,利用备防石砌成丰碑上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人产生共鸣。

同时,在景区内规划一钟楼和“人生八喜”景点,放置“文武钟”和“龙门路”与当地民间传说相呼应。借文武钟的吉祥之意与“人生八喜”相呼应,进一步烘托景点的历史感,增加游人参与性。

四、种植规划设计

园区内现有植物种类单调,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建设高标准的旅游景点,本规划根据分区格调对绿化进行合理调配,在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指导下,保留大部分林地同时,进一步引入槐树、白蜡、银杏、紫薇、木槿等已驯化良好的乔灌木,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并利用植物形态、色相和季相美创造春花烂漫、夏爽热情、秋实丰硕、冬干苍穹的时序景观。

五、照明规划设计

为了提升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核心旅游地位,本方案在内园区以低照度的庭园灯、草坪灯、射灯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清幽、舒缓的意境空间,园灯以生态化、园林化的形式为主,光线柔和,朴实自然,与旅游区生态的大格调相得益彰 。同时所有灯具的选择均采用节能灯,减少损耗。

六、环境小品规划设计

为了增强旅游区的管理和服务,在园区内设置电话亭、垃圾桶、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并以园林化、意趣化的形式与旅游区的大环境相协调。

七、结论及建议

黄河利津段的资源优势明显,但一直未作旅游项目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正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且利津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也正需要这样一个特色项目创品牌,并以此为带动发展其他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苏平、吴必虎、朱虹《旅游区引景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20xx年第五期。

[2] 邹统钎著《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3] 《主题公园的经济学与美学思考》中国园林.1998年第3期。

第四篇 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潜力研究_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集群理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地区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来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确保旅游业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自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集群”概念后,集群理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最为流行的理论,产业集群政策也日益吸引了各国学者和的关注。探索集群理论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适用性,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潜力,对于地区制定适当的旅游产业集群政策、增强旅游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的研究从观察产业地理集聚现象出发,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点,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不可移动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及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程度较深等特点使得旅游产业集群现象不如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普遍,将集群理论引入旅游业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国际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多纳德(donald)[1]、哥鲁布(gollub)[2]、安德森(andersson)[3]界定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wWW.0519news.Com杰克逊和莫菲(jackson & murphy)[4,5]探讨了波特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研究中的适用性。豪(hall)[6]研究了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行为和创新能力。豪(hall)[7]、诺维勒(novelli)[8]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可见,国际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涉及到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优势(尤其是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及动态演变过程等内容,而且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邓冰等[9](20xx)对旅游业集聚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宋振春[10](20xx)、尹贻梅[11](20xx)、张建春[12]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给出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尹贻梅[13](20xx)从旅游业集群存在的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和效应(创新性)角度,证明了旅游集群的存在。尹贻梅[11](20xx)、张梦[14](20xx)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了旅游产业集聚到旅游产业集群演变的制约因素。与国际上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相比较,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和集群优势上,关于集群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偏重理论,缺乏实证研究。

二、波特竞争优势与集群理论

从集群研究的历史看,对产业集群研究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15]。

(一)钻石模型

在钻石模型中,波特研究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1)生产要素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如天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技术人工与半技术人工、等;高级生产要素,如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这种要素形成周期较长,市场上极为稀缺,一个地区具备这种要素后,通常难以被竞争者模仿。(2)需求条件。指本地区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大量的内需以及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有利于该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即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很多,如运输业、娱乐业、通讯、城市市容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并且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 (4) 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也就是商业规则、诱因,与规范当地竞争形态和激烈程度的标准。战略与竞争行为的背景,可以分成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不同形式的投资大环境,另一方面是影响竞争行为表现的当地政策。

(二)波特的集群理论

199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波特发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完善了产业集群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15]。尽管波特的集群理论是在观察工业集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也适用于旅游业。波特本人在论述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时,就提到了位于纳珀市的旅游产业集群。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一旦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会形成互助关系,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会提升多个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凝聚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基础。从本质上看,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也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波特强调了成功的产业集群的特征有: 对竞争力和产业集群在竞争优势中的角色,有共同的理解;适当的产业集群边界;产业集群的成员和相关机构广泛参与;民间部门领导;密切注意个人关系。这些特征将钻石模型中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粘合在一起,进而提升了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潜力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西安为例,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潜力。首先从波特钻石模型角度评价构成西安旅游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结构和竞争战略的现状。是否具备这些要素中的绝大部分是西安能否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这部分研究主要通过从各类相关统计年鉴中搜集整理二手资料来进行。其次以波特描述的成功产业集群的特征来评价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潜力,包括当地旅游产业成员对竞争力和竞争行为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关系及互动等方面的评价。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涉及西安地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饮店、旅游购物商店、旅行社及旅游研究机构,问卷采用特7级量表设计。调查实施于20xx年7-8月,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总有效率82.61%。问卷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主要采用算术平均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西安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西安的旅游产业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事业接待型发展至今,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20xx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如何把旅游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西安旅游国际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推进旅游资源的转化,需要系统地评价西安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条件。西安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貌,使西安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的155个基本类型中占据66种,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西安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等。除了历史文化,西安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等风景名胜区,建有森林公园十一个。

结合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来看,西安的旅游人力资源存在如下问题:从专业构成看,多数从业人员非旅游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没有受到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人员层次上看,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职称低、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据对西安主要旅游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平均不足20%,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占到80% 以上。目前西安地区旅游人才定点院校有16家,大学5家,中等职业学校11家,还没有开办高等旅游院校,毕业生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满足西安旅游市场的需要。

2.需求条件。西安作为国内的热点旅游城市,其旅游市场需求在近年来快速增长。从2000年到20xx年,西安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1 502万人次增长到2 346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人数从65.04万人次增长到77.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105.4亿元增长到178.5亿元。

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背景下,西安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增长、促进了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据统计, 20xx年,西安市人均gdp达到1 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748.38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为6 805.3元,同比增长6.0%。20xx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44.03元,同比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7 427.82元,增长9.15%。

近几年我国游客旅游动机发生了重要变化,西安观光旅游比率下降,而新型的度假休闲游得到了增长。西安多年形成的单一的观光性旅游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迫切需要旅游产品的创新。尽管地方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仍然落后,20xx年西安市区人均收入只有8 900元左右,没有进入20xx年全国人均收入城市前50强,低于20xx年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的任何一个。经济的相对落后导致本地旅游需求很难达到精致的要求,不利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日益完备且颇具规模。目前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拥有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余张,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余万人次。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拥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场所3 700多个;建成以盛唐文化为特色,融娱乐、休闲、商务为一体的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综合旅游区。尽管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是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档次非常低、市场效益非常差。

4.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西安市陆续放宽旅游投资准入条件,给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减免相关税费。如对新办的核算的从事旅游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对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旅游企业,在20xx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旅游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按实计入管理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旅游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导致企业之间在非常狭小的市场空间中竞争,产生诸如价格战、虚假、恶性回扣、肆意宰客等恶性竞争行为,尤其是旅行社之间互相削价竞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非常普遍,最终影响了旅游企业和旅游区的长远发展。

(三)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

1.对竞争力和竞争行为的理解。为了评价西安旅游产业成员对竞争力和竞争行为的理解,在调查问卷中列举多项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竞争行为,要求被调查者以李科特7级量表为标尺,对所列的各竞争行为的重要性打分,1代表该竞争行为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不重要,7代表最重要。被调查企业可以看出,认为与当地和国内的旅游产业内的其它企业合作、提高生产率(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产品创新、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关系、使自己的产品别具一格可以有效地提升本企业的竞争力;认为降低产品的价格、降低成本和设置市场进入壁垒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作用很小。

2.对企业间个人关系及互动的态度。为了评价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及互动状态,在调查问卷中列举多项企业间个人关系及互动行为的描述语句,要求被调查者以李科特7级量表为标尺,对所列项目的认可度打分,1代表最不认可,7代表完全同意。从被调查企业可以看出,认为自身与当地其它旅游相关企业增进联系的潜力很大,但是同时会与同类型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并不倾向于仅仅从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采购,对于究竟是由行业组织还是部门来发展和领导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没有明确的观点。

四、结论及讨论

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组织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借助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结论:西安旅游产业已经体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聚现象明显,具备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绝大部分要素。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区内旅游产业从产业集聚向真正意义上产业集群进行演化。

第一,西安旅游市场主体的结构制约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西安旅游产业内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偏低。集中体现在酒店业上规模的星级酒店多,经济型的中小规模酒店少,与发达国家的高档酒店、中档酒店、低档酒店之间1:4:5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所有制结构上以国有企业为主;旅行社业中大型旅行社少,小型旅行社众多,经济效益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强。需要继续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开发,进入旅游要素产业和相关产业。

第二,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在合作、创新和别具一格基础上的竞争理念已经被西安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所认可,但是合作更多的倾向于产业纵向价值链之间的企业,被调查企业认为会与同类型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而波特的旅游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不仅要求集团内部企业间通过集体力量来协调或解决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具有共享价值的关键性技术或设备、知识等资源的引入),而且也要旅游企业突破企业边界的限制,同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在现实中,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无论从产品、技术、营销还是管理方面与旅游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仍然处于旅游资源竞争优势的阶段。

第三,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强调产业集群由私人部门来领导,调查显示这一观点不适合现阶段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部门除了在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扮演主要角色,还需要帮助构建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体系。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建立创新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起到必要的粘合和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donald f. hawkins. a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 competitive cluster approach to catalys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ulgar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20xx,12(3):219-244..

[2] gollub james, amy hosier, grace woo. using cluster-based economic strategy to minimize touri leakages[z].research report submitted to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gedp), san francisco,california,20xx:1-59..

[3] thomas andersson, emily hansson,snlvea schwaag serger. the cluster policies whitebook[z].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knowledge economy and enterpeise development(iked),sweden,20xx:1-68..

[4] julie jackson, peter murphy. clusters in regional touri: an australian case[j].annals of touri research,20xx(33):1018-1035.

[5] julie jackson, peter murphy. touri destinations as clusters: ytical experiences from the new world[j].touri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xx, 4(1):36–52.

[6] hall, m. all firms and wine and food touri in new zealand: issues of collaboration, clusters and lifestyles[a].r. thomas, ed. in all firms in touri: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c].oxford: elsevier,20xx,167-181. oxford: elsevier.

[7] hall, m. rural wine and food touri cluster and network development[a].d. hall, i. kirkpatrick and m.mitchell, eds. in rural touri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c].clevedon: channelview,20xx,149–164.

[8] marina novelli, birte schmitz, trisha spencer. networks,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in touri: a uk experience[j].touri management,20xx(27):1141-1152.

[9]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2):53-57.

[10]宋振春,陈方英,李瑞芬.对旅游业的再认识——兼与张涛先生商榷[j].旅游学刊,20xx,19(2):76-79.

[11]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8):22-25.

[12]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xx( 15):147-150.

[13]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xx(11):98-102.

[14]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j].旅游学刊,20xx(2):36-40.

[1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xx.

第五篇 浅析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了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要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政策引导、打遣品牌和鼓励创新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景德镇;旅游商品;瓷器

顾名思义旅游商品,就是指旅游期间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反映当地经济文化的商品。对旅游商品,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认为这种标志性商品,是对当地经济文化的一种提炼、反映和表现。在收藏和送礼的过程中,深入千家万户,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推动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

景德镇以瓷立市,瓷器是景德镇的特色,也是景德镇文化的反映,是最能代表景德镇地方特色,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因而,在研究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的时候,瓷器应该是最重要的方面。

既然瓷器是景德镇旅游商品的重中之重,我们当然要重点关注。但是,从这些年景德镇旅游商品的实际发展来看,在景德镇瓷器的政策、管理、营销、特色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引导缺政策

景德镇瓷器生产、加工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景德镇市相关部门开展过一些活动引导产业发展,但总的看,政策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特别是在产品开发、龙头培育、市场营销环节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商品缺创意

景德镇瓷器一向是中国瓷器行业的领头军,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缺乏创新与特色,导致其龙头地位受到了德化、佛山、甚至醴陵等地威胁。www.0519news.cOm传统商品多,创意商品少,是目前景德镇瓷器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创意人才的积极性,通过一种机制,将创意和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紧密结合,开发出既能顺应时代潮流,又能体现景德镇深刻历史文化,品种丰富的瓷器商品,是各级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产业缺龙头

通过调查发现,景德镇的名号虽然响亮,但是就其旅游商品的整个行业来说,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而要形成产业集群,就必须有龙头的带动。景德镇虽然有行业协会在其中斡旋,但毕竟能力有限,尤其是其非官方的性质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效果收到很大影响。景德镇亟需一个能整合全地区特色产品,创意、设计、制作、营销一条龙的龙头。

那么。针对目前的这些状态,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首先,切实转变观念。“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树立新观念,设计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应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新的重要发展目标,认真研究如何利用景德镇旅游快速发展的平台,开发有创意的新产品。甚至,以旅游商品带动旅游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切实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实现满足市场需要向创造市场需要观念的改变。

其次,要强化政策引导。在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瓷器业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引导、组织、支持、规范产业的发展。比如,对某些重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组织旅游商品的展览、展销、设计大赛等活动。这几年来,景德镇市组织的“陶瓷博览会”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旅游商品与传统陶瓷还是有所不同的。旅游商品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要密切结合当地文化,具有当地特色之外,还需要紧贴时代潮流,同时还应该具有便于携带,方便运输等优点。

再次,要大力打造品牌。景德镇瓷器世界闻名,就知名度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景德镇陶瓷行业内部仍然处于一种模仿、低价倾销的无序竞争状态,导致了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滥用,极大地损害了“景德镇陶瓷”的声誉和形象。所以,所谓大力打造品牌,不仅仅是要规范“景德镇陶瓷”的区域品牌,还要注重其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商业品牌的塑造。让真正高质量的精品陶瓷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代表。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主打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文化内涵的唯一性和统一性。打造品牌要从包装做起,要通过精美、个性化的包装来彰显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就是强化市场营销。通过向旅游者传递商品的信息,勾起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兴趣,强化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认知和认可,培育起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第四,要积极鼓励创新。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一种消费弹性很大的活动,在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下,旅游商品的购买还处于比较弱的地位。要增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旅游商品的销售,需要进一步地创新。

如今旅游者消费个性需求不断扩大,而伴随的却是我国旅游商品品种单一、销售渠道狭窄、开发模式陈旧的现状。想要获得旅游者的青睐,景德镇的旅游商品就一定要体现自身的特色,使之与其他各地的旅游商品有效地区分开来。

总的来说,只要有了好的政策导向,充分激发出城市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培养出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形成深具地域特色、品牌效应的旅游商品,景德镇的旅游商品产业,就一定能迈入一个新台阶。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2563.html

《浅谈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