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从旅游展演视角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2022-01-18

管理论文】导语,你所欣赏的这篇文章共有49082文字,由傅文迪精心改进之后,上传到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其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是一地的、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曾经在古代著名、但如今大规模古代居住建筑群已经消失的集镇不称之为古镇,如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等,这一类集镇称作“名镇”。曾为古代一地的县治,但随着县治迁移或县份撤销,已衰落成为乡镇的地方有时也被称为古镇,如安居古镇(安居古城)。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镇”这一称呼常见于国内,国外拥有较大规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较少使用。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从旅游展演视角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感谢大家来学习!

第一篇 从旅游展演视角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俗生态旅游的定义,并以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为例,从旅游展演的崭新视角,以“生态”为主题,解读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对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效应。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开发理念,使其既体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又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旅游展演 民俗生态旅游 文化保护

一、旅游展演

“旅游展演”借鉴“艺术表演”和“舞台真实”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等。旅游地文化的展演实际上是对社会态度和社会协商的展示,围绕这些展演的各种话语展示了人们对于认同、和社会的态度。所以,从旅游展演的视角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俗生态旅游

1.民俗的概念。高丙中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书中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化的生活文化和文化生活。陶立蟠在《民俗学概论》中认为: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我们可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民俗生态旅游的概念。WwW.0519news.CoM由民俗的概念可以知道,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旅游是“人们通过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活动”。而民俗旅游从性质上说就是文化旅游的一种。

三、天龙屯堡古镇开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条件

1.天龙屯堡古镇简介。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古镇,具有600多年历史,全镇现有1250户,4080口人。自元朝起这里就成为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明朝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建设的屯堡村落之一。这些屯堡人多来自江苏南京、浙江、江西、安徽一带,他们来到贵州后,数百年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心境,使其在生活方式、语言服饰、文化爱好、祭祀礼仪等方面,至今仍顽强地固守着大明王朝的祖制和自己突出的个性,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贵州屯堡文化。这种屯堡文化是贵州不可多得的理想的民俗旅游资源,先后被评为“乡村旅游观察点”、“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古村”。

2.天龙屯堡古镇的文化特征。“明代古风,江淮余韵”8个字是天龙屯堡演绎的文化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语言、建筑、服饰、娱乐(地戏)、饮食习俗等几个方面。

语言:屯堡人的语言经过六百年变迁而未被贵州本土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着自己的江淮母语特征,发音中翘舌音和儿化音很明显,日常口语对话中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和言旨话,显得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建筑:屯堡村寨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并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式样,以石头营造的防御式民居构成了当地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服饰:屯堡妇女独特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坚持古朴俊俏的“凤阳汉装”,长衣大袖、系青丝腰带、穿鞋尖翘起的单钩风头绣花鞋,拔“苦发”,挽圆髻,别银钗玉簪,完整地保存了江淮古风。

地戏:是屯堡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民俗奇观,它与屯堡人亦兵亦农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屯堡人情感的张扬与寄托。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的面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饮食:屯堡人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如鸡辣子、腊肉血豆腐、油炸山药块和松糕、枣子糖等。 四、旅游展演视角下的天龙屯堡民俗文化生态旅游

1.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持。贵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发展经济而不遗余力挖掘传统文化,由此恢复了许多中断或消失的民俗文化。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作为激活民间传统文化的“偶然的因素”,许多被遗忘的、消失了的传统习俗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以再生。

2.民族认同感得以凸显和加强。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给予社区居民更多的机会接触“他者”,通过与“他者”的对比和向“他者”展演自身的文化,认知了自我文化的价值,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的自我认同意识,增加了相互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文化由“自在”状态转为“自觉”状态。正月的天龙屯堡,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值得世人的关注。

3.催生文化和资源保护意识。文化和资源保护,离不开社区居民。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地区中的居民,对自身的文化有了自觉意识。他们对于那些原本在自己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致,开始学习用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逐渐意识到景观保持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4.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得以拓展。很多人担心虽然通过具体的规划和良好的管理,民俗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对古老文化的保护,但往往会使当地的生活方式逐渐退化,变成了一种商业化的、廉价的、简单的自我模拟。但是,从旅游展演的角度来说,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生命力,并不会轻易消失。无论人类如何选择生活方式,世界如何快速发生变化,传统将一直伴随人类世代延续。而且,人们为应对旅游的冲击,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和解析,从而形成一些新的传统,拓展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应充分尊重社区的自我选择,相信社区有能力保护自身文化。

四、总结

“旅游展演”视角下的民俗生态旅游并未使原生文化的真实性丧失。在旅游业的开发中, 形形的文化被搬上了舞台。但我们注意到, 这些文化的基本形式并没有变。最关键的是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民族情怀和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没有变。反而通过展演的形式, 许多文化产品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出现了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应从多方面来看待“旅游展演”和民俗生态旅游的问题。总之, 要积极地看待旅游展演视角下的民俗生态旅游问题, 把它看作是动态的, 而不是静态的。这样, 我们就可以开发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特征的、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同时, 还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做出新的思考。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文化本身的保护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民俗研究,20xx,1.

[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陶立瑜.民俗学概论.: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6.

[4]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福建出版社,1999,4.

[5]〔美〕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m].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xx,1.

第二篇 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和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河南乡村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中应突出防止“飞地化”、“公地悲剧”、“城镇化”等现象,并提出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河南乡村旅游 发展思路 对策

一、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乡村旅游发展热情高,发展速度快

河南乡村游虽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发展热情高涨,势头迅猛。根据河南省假日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五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29.3万人次,其中40%是近郊游和乡村游,达到1000万人次。

2.缺乏标准,管理粗放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混乱不容忽视。各级和部门一哄而上抢占双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导致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影响人们的旅游质量,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20xx年7月1日,《河南省农家宾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农家休闲度假的标准、农家乐的标准仍正在制定中,尚待推出。

3.重视,亮点突出

河南以前旅游开发的重点是在郑州、洛阳、开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对河南乡村旅游作出了重点研究,作出了重大决策,重点转移到农村、转移到山区,也就是河南的四个区旅游区,嵩山旅游区、南太行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重点突破是伏牛山旅游区。如,栾川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瞅准旅游业这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使栾川县一跃成为综合经济在河南省118个县排名前36位的小康县,创造了驰名中外的“栾川模式”。www.0519news.Com另外,焦作、新乡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方面都有很好的实践。目前,河南乡村旅游正在以点带面,全面快速发展。

4.产品单一,体验性文化性不够

乡村旅游属于专项旅游产品,能够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项目设计,但目前仅仅局限在观光层次,它与传统的观光产品相比,只是观赏的对象不同而已,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笔者在针对郑州乡村旅游调研发现,一般的旅游景点的活动项目是“吃饭”、“棋牌”、“垂钓”、“观光”,没有其他的一些赋予自身特色的项目,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突出。针对游客问卷调研显示,有20.33%的人认为郑州市乡村旅游缺乏特色,雷同现象严重,24.34%的人认为项目不吸引人;35.85%的人认为产品种类太少,不能满足需求。

5.乡村旅游产业链作用有限,效益偏低

旅游项目单一,参与性不足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游客停留时间普遍较短,重游率低。郑州乡村旅游市场,一日游的游客占83.02%,其中半日游(不在乡村旅游点用餐)游客也不占少数。停留时间二日及以上比例极少。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大多是度假产品,当日往返的游客很少。由于游客停留时间短,因而也就难以增加游客对目的地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量,造成旅游产业链作用有限,最终影响了乡村旅游对整个乡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二、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乡村旅游发展“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地区在旅游开发中对“城市文化”的刻意模仿,使农村原有的乡村意象大大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如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刻意模仿城市的建筑等。更有一些城市的郊区,由于地价便宜以及当地给与的一些优惠政策,一些外来投资者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娱乐休闲设施,这些名为“农家乐”的设施,其实农家的味道越来越少,更是城市娱乐、健身中心的复制品或外迁,与市区的娱乐中心没有多大的差异,与乡村的氛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乡村性。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 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

2.乡村旅游发展“飞地化”

所谓的“飞地化”,是指城里人占据了乡村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城里人的“飞地”。而“飞地化”是由于投资和经营乡村旅游的主体来自城市或非本乡村,他们仗恃其资金和技术的优势,采取圈地的方式,建设大规模的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例如农业生态园、垂钓园等,在经营时,雇佣更为便宜的外地劳动力。乡村旅游利益被少数人垄断,形成“抽血机制”。这种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破坏了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致使乡村旅游承担的扶贫使命无法实现。同时,还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存在本地居民与投资者巨大利益冲突,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会充当破坏者的角色。如,路边截客、高价宰客、变相欺骗游客,甚至集体堵塞进入交通要道等行为,影响地区形象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防止“飞地化”,注重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特别重要,也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乡村旅游发展“公地悲剧”

乡村旅游资源,从资源属性上看,带有公权性质。如果缺乏相应的约束,极易面临过度使用、退化和潜在毁灭等“公地悲剧”问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无度在各地屡见不鲜,繁不胜举。居民开办农家旅馆或从事相关旅游接待活动,无节制地向公共空间排放污水、废弃物与废气等;搭建违章建筑以扩大自己的经营面积;甚至有人在部分古建筑内对其进行改造、扩建,使文物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使当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公地悲剧”破坏乡村旅游区的“乡村性”,影响地区形象,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阻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制定相应的约束与激励体制,预防“公地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将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2)坚持“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高乡村旅游质量。

(3)发挥旅游开发的“造血式”扶贫功能,促进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加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和环境保护,增进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和环境友好。

(4)以建设旅游强县、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旅馆为重点,模范引导,分类指导,城乡互动,从而有力地促进和谐乡村旅游发展。

2.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引导,非组织协作

在市场“缺位”的地方,能够“补位”,因此借助力量能调动更多的产业要素,可以使乡村旅游业获得协调发展。引导型乡村旅游开发就是将乡村景观资源和社区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开发建设,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的效率,谋求乡村地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乡村旅游目前在我省发展还不成熟,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的支持。的宏观调控职能尤为重要,应当充分发挥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职能。

不过,过度干预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以及企业过分依赖等弊端。这就要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角色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做相应的转轨,发挥非组织的作用。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好的国家和地区,无独有偶,都很好权衡了、非组织的作用。负责宏观调控、资金援助和规范管理等;非组织负责信息和技术支持等。 (2)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科学规划是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目前,我省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经济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致使资源开发的形式单

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重复建设、特色不强。乡村旅游景区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乡村旅游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因此,在时空上进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这样既可以减少盲目开发和投资失误,又可以避免相邻地区的雷同和重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应以大城市周边地区和著名风景区为先导,然后逐步拓展。

(3)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应遵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旅游经济规律,各地农村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地区的不同注重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势互补。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重点引导他们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不断创新。另外,还应积极参与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争取有更多的农业旅游点进入国家示范点行列。同时应参照国家级示范点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建设一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典型引路,以推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4)防止农村社会阶层过度分化,建立合理分配制度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旅游地农民的阶层过度分化将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威胁和谐农村的构建。农村社会阶层可分为贫困阶层、温饱阶层、小康阶层和富裕阶层。一项针对乡村旅游地调查表明,上述各阶层分别占当地人口的9%、55%、30%和6%,而收入则占总收入的5%、20%、40%和35%,阶层分化出现不断拉大的局面。笔者调查发现,乡村旅游地的低收入阶层之所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无法获得利用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和资源的平等机会,在乡村的竞争中逐渐被和各种势力集团边缘化。因此,改变这种情况是解决乡村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关键。保证各阶层在乡村旅游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保护低收入阶层在各种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平等机会。

(5)建立乡村旅游的法规体系,科学管理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法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发展指导,同时伴随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进行法规的修正,以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xx年,我省了《农家宾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另在相关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中,设置对乡村旅游的说明和规制。目前,乡村旅游法规体系仍很薄弱,近期应大力协作各部门,涵盖扶贫、致富、文化保护与创新、环境保护、经营创新等领域,抓紧制定相关标准、条例。

(6)突出特色,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性和参与性

乡村旅游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知识科普和相关研究活动等。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该摒弃那种游客来了就是简单的几天“住农屋、吃农饭”的农家游理念,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为。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乡村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遵循“培引”结合原则, 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小安.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旅游报,20xx-5-11.

[2]周永博,谢雨萍.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4).

[3]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旅游学刊,20xx,(4).

[4]徐福英等.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第二外国语学院,20xx,(5).

[5]李昕,郑岩.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学术交流,20xx,(7).

[6]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20xx,(4).

[7]付方东.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农村经济与科技,20xx,(11).

[8]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旅游学刊,20xx,(4).

第三篇 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综述_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abstract:touri demand and consumer behavior are both important issues under research in china's touri. in this regard there have been plenty of achievements by now.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concerned in the recent 30 years and generalizes the forecasting methods for the reference of developing china′s touri.

key words:touri market;demand forecast;method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wWw.0519news.cOM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xx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xx-)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xx年达到15篇,是20xx年的3.75倍,20xx年达到了20篇,20xx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xx)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向复杂的多变量、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xx)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xx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与预测[15]。田喜洲(20xx)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xx)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xx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xx)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 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xx)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 neural 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xx)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xx)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xx年和20xx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xx)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xx)在上海市2000年1月—20xx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xx年4月—20xx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xx)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xx,20(3):10-11.

[2] 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j].浙江学刊,1984(4):7-13.

[3] http:///expert/user1/27/archives/20xx/458.shtml[eb/ol].

[4] 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xx(3):80-83.

[5] 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xx(8):90-92.

[6] 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 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 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 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鹤庆县旅游市场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xx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xx(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xx(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xx(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xx(4):24-27.

[20]郑江华,刘平.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xx(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xx(4):107-110.

[23]曹霞,常玉春.上海旅游客流的b-j方法预测研究,旅游科学,20xx(1):39-44.

[24]谭频频,陆凯平,牙韩高.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xx(8):73-75.

第四篇 旅游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旅游业中小企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因此,只能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作为现有旅游业中小企业划分的参照。以饭店和旅行社为例了现行中小型旅游企业划分标准的适用性,提出可行的划分标准应该在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来制定,旅游业中的各类企业的划分标准也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中小旅游企业;划分标准;适用性

abstract:all and medium touri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ouri industry. but,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t a definite categorization for touri es. this paper yzes the current categorization on the basis of "macro-medium-all enterprises categorization in statistics " .through an ysis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urrent categorization, by sampling hotels and travel agenc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categorization for touri es should be made combined with touri' characteristics on the ground of "macro-medium-all enterprises categorization in stat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enterprises should beentaken into account.

key words:tes;categorization;applicability

一、引言

中小型旅游企业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wwW.0519news.coM 截止到20xx年,全国共有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区(点)等类旅游企事业单位38 147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旅游企业,这与我国总体企业规模分布相一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20xx年6月6日在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说,中国中小企业已达4 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1]。但是,无论从国家行业统计还是从学术界的研究上,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一直没有明确,官方或学术界笼统地使用中小旅游企业概念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中小旅游企业的事实存在和其在旅游业发展中重要地位不相符,如果忽视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那么针对不同规模类型旅游企业的政策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笔者在对中外中小旅游企业划分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释我国目前中小旅游企业划分的标准只是参照标准,并以饭店和旅行社为例了该标准的适用性,以此来探讨我国中小旅游企业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二、中外中小旅游企业划分标准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可以从研究者对中小旅游企业的定义中考察。morrison(1996,p.401)认为传统上旅游业是由小企业所主导的,20世纪90年代至今情况依然如此。curran(1996)的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中中小企业部门占据着明显重要的地位。例如英国小企业部门已由1980年的1.9万家增加到1990年的2.8万家,这些企业中90%的企业雇用人数少于20人。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也有类似特点。但是现存的旅游研究文献对中小旅游企业缺乏概念上的明晰,这是由于多数研究没有定义小企业的性质 (s.j.page,p.forer,g.r.lawton,1998)[2] 。morrison(1996,p.400)认为小旅游企业是由个人或小团体投资并由其业主直接经营,以个人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正式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有形设施、生产和服务能力、市场份额和雇员方面被认为是小的。cressy 和cowling的定义范围更大一些,他们认为小企业没有能力去控制买卖的产品以及给与和接受的信贷的价格……企业由其业主管理。典型的小企业员工认识少于20人,但是也可能是少到只有一个人(业主——管理)或多达500人。

然而目前可能最准确的定义是由thomas et al.(1997,p.9)界定的,小企业被定义为雇员人数少于50人。这个定义是欧洲委员会的极小(或微型)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人)和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到49人之间)的合并后的定义。中型企业的雇用人数在50人到250人间。thomas et al.的定义在旅游研究中大量使用是因为它不仅使用了比较研究方法,而且它有足够的弹性去具体表现旅游企业的范围而不是仅限定于少于10人。

国外对中小企业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界定的,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在政策实施上使用的是定量化的定义。主要以雇员人数作为划分标准。对中小企业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经营行为,但是却忽于考虑旅游业内不同部门的特点。例如,page,forer和 lawton对小旅游企业的研究中包括汽车旅馆、酒店、餐厅、旅行社和风险旅游经营商,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次级部门间在经营上的差异。[3]burrows 和curran(1989)指出采用这种极其单一的尺度标准(雇佣人数)划分中小企业意味着太多的同质性被归于小企业部门。为了使研究更有意义,他们倡议依据每一行业的定性研究结果归纳出专门的定义。也同时也意味着对中小旅游企业的定义不应笼统的界定,要考虑到旅游业内不同企业类型的特点。

我国目前对中小旅游企业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少量文章集中在中小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和渠道策略等方面,对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的研究极其缺乏。

三、我国目前中小旅游企业划分的参照标准

(一)中小旅游企业划分的前提

根据《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和旅游活动的内容,旅游业主要包括旅行社,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这些行业是与旅游者直接发生联系并为之服务,是旅游企业的总体集合,即直接旅游企业。[4]除此之外,旅游企业还包括间接旅游企业和旅游配套企业。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产业。而构成一个“产业”的一组企业群,必须满足3个标准:生产相对同质性的产品、使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企业数量和他们产出的财物价值必须在数量上达到足以值得从统计上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可是,从供给的角度,旅游企业并不生产同一种产品或同一种服务。饭店总体上提供以住宿为核心的服务,旅行社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服务,因此,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相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旅游业并不符合现行的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定义,大多数旅游企业实际上都隶属于某一传统的标准产业,并且存在与现行产业分类标准中的许多产业交叉、重叠的现象。李天元教授在《旅游学》中指出:“旅游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界限分明的情况只是说明这是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产品和产出的构成涉及多种有关产业的情况同样也是其特点的反映。”因此,从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讲,旅游企业涉及众多的行业门类。如美国产业标准分类系统(sic)的一项调查认为,为游客服务的部门有 30 多个。澳大利亚工业经济局 1979 年编写的《旅游业的经济意义》认为,直接和间接为游客服务的部门有 29 个,涉及 108 个产业门类。[5]但出于旅游企业划分标准的研究需要,笔者从直接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把旅游企业界定为专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各类企业,即直接旅游企业。

(二)中小旅游企业划分标准

为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20xx年2月19日,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共同研究制定的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中小企业标准的划分是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同年,相继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以及《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这两个标准的相继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xx)中的大部分行业门类,但因为目前旅游业没有在行业门类中或行业小类中专门列出,在1992年改革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依然没有“旅游业”项(虽然旅游统计制度是国家统计制度的组成部分)[6],因此,中小旅游企业中除了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外,旅游业中的其余企业都没有明确列出划分标准。

在适用于计划、统计、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等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xx)中,旅游业的大量主要经济活动被划归到了f、i、l、n、r等几个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其中“旅行社”作为一个小类存在于“l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门类的“74商业服务业”大类下,铁路、道路、水上运输业及航空运输业存在于“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大类下,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游览景区存在于“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大类下,与人文旅游景区、景点相关的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和游乐园等存在于“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大类下。

按照以上标准,旅游业四大支柱性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下:旅行社行业应当执行“商务及科技服务企业” 行业的标准,小型企业指标为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中型企业指标为从业人数在100-400人,营业收入在1000-15000万元。小型饭店指标为从业人数在4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中型饭店指标为从业人数在400-800人,营业收入在3000-15000万元。各类景区景点的小型企业的指标为从业人数6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中型企业的指标为从业人数600-2000人,营业收入为2000-20000万元。小型旅游车船公司指标为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中型旅游车船公司指标为从业人数在500-3000人,营业收入为3000-30000万元。

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有利于促进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根据标准,中小旅游企业会根据这个规则来执行有关的政策,对于企业、信用担保等方面会有一个依据,使各类型企业自行“归位”。同时,各地方也可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更好地促进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中小型旅游企业划分标准中除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旅行社业外,其他企业因为没有明确指出为旅游企业,因此其规模的划分标准只是参照标准,因此其合理性及适用性都有待进一步。

四、现行中小型旅游企业划分标准的适用性

彼得•f•德鲁克(drucker•peter)提出了现代意义的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他认为企业的规模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指企业的某一个方面。决定企业的大小必须考察多方面的因素:雇佣人数、销售额、附加价值(在适用的情况内)、产品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介入市场的数量、工艺技术的复杂性等。同时还要考察企业所属行业的结构,它所占市场的份额以及其它因素。[7]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在对旅游企业规模进行分类时必须考虑到各类旅游企业特点、性质、内涵和外延,而不能直接借用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可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中小旅游企业的定义。如果人们的研究焦点是中小旅游企业但是却没有甚至无法解释中小旅游企业的具体分类的时候,那么这是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态度的。下面笔者分别以饭店、旅行社例,来进一步现行划分标准的适用性。

(一)我国中小型饭店的划分标准适用性

截止到20xx年,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 751家(客房145.98万间),星级饭店从业人员158.04万人,全国星级饭店共实现营业收入1 482.86亿元;全国共有旅行社1795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654家,国内旅行社16 303家),从业人员28.59万人,20xx年,全国17 957家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 411.03亿元。[8]根据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算出上述两类旅游企业的平均年营业收入和平均从业人员数。

按照以上的行业分类标准,依据《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中小型旅游企业应当符合表1所列条件。

资料来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5170字)

来源:根据《20xx年旅业经营统计报告》整理

全国饭店每家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 160万元,旅行社每家平均年营业收入为790万元;全国饭店每家平均从业人员为123人,全国旅行社每家平均从业人员为16人。可以看出,两类企业的年平均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都远远低于国家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标准。目前,我国饭店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我国住宿业的划分标准统计数据,而是参照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标准——根据饭店客房间数来划分大中小型饭店,有300间以上客房的属大型饭店,299间以下客房的为中小型饭店,以此标准我国中小型星级饭店的比例在95.3%左右。[9]如果加上事实存在的大量社会旅馆,中小饭店所占的比例还会大幅度增加。以饭店的客房间数来确定企业规模在国外也是较常见的做法,比如希腊的饭店业划分中,大型饭店客房数为大于100间,中型饭店客房数为51-100间,小型饭店客房数为21-50间,家庭旅馆客房数为1-20间。[10]但是更多的国家选择的是员工人数、营业额和客房间数相结合的做法。比如西班牙中小饭店(hs)应满足三个条件:员工人数不超过250人;营业额低于4000万欧元;自主经营。[11]欧洲委员会1996年采用了共同的一个中小企业(e)的定义,使用了雇员人数的标准,定义如下:微型或极小企业雇用人数少于10人,小企业雇用人数在10-49人间,中型企业雇用人数在50-250人之间(cec,1996),这个定义在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国研究者和管理机构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自己的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比如sungaaed et al.(1998)在其研究中把小型饭店定义为员工数少于25人,thomas et al.(1997) 认为旅行社、景点和饭店的小型企业的员工数应少于50人。halcro et al.(1998)认为小型饭店的员工数应该少于15人。[12]结合饭店的行业特点和国外对中小型饭店的划分标准,目前我国中小型饭店划分的适用性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饭店规模以客房间数划分标准,片面地强调了饭店客房数量的外延规模,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人力资本能力等质的方面。同时,因为客房间数与《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直接相关,这可能会导致有些饭店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内涵式发展。企业“大小”的真正含义应该是竞争力的强弱,而不应该仅仅是规模的大小,要综合考虑企业的产品、服务、知识、信息等的内在价值量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2.我国饭店大、中小型规模的界定以299间客房为限,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划分标准相比明显偏高。此外,我国对中小型饭店的界定比较笼统,到底中型和小型之间如何划分没有明确。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社会旅馆和单体饭店,这些饭店是不包括在我国星级饭店的统计中的,他们是被忽视的群体,但是这类微型企业在我国大量存在,据统计,上海市有3 000多家社会旅馆,地区有社会旅馆近4 000家,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社会旅馆在解决旺季星级酒店接待能力不足,促进饭店行业均衡发展以及促进饭店特色化经营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我国在中小型饭店的划分方面应该进一步细分,特别应该兼顾微型企业。

3.饭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用人较多,用从业人员数和资本额等规模量来衡量和把握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进而作为划分企业的标准是合理的。因此,许多欧美许多国家单独采用员工人数作为规模划分的标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饭店管理借助计算机以后,前台和客房管理用上了计算机,就连员工系统、后勤物资库房管理系统、工程设备系统也都用计算机管理。这样普及计算机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国外和香港地区的饭店用人比例很低,但工作效率却很高。我国国家统计上有关住宿和餐饮业把小型企业的人数定为400人以下,随着技术在饭店中的普及应用,必将不适合今后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利于国际横向比较,当然,这可能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关。

(二)我国中小旅行社划分标准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的我国行业划分标准,旅行社行业应当执行“商务及科技服务企业”行业的标准,小型旅行社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中型旅行社从业人数在100-400人,营业收入在1000-15000万元。学者赵劬在对福州中小型旅行社进行时,根据相同的标准对福州地区84家旅行社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其调查结果的进一步测算,显示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旅行社共81家,占总数的96%,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有69家,占总数的82%,福州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的只有四家,大多数旅行社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13]而且这在全国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旅行社的平均从业人员数仅为16人,依据上面两方面的数据,我国中小旅行社的员工人数远远低于100人以下的划分标准,旅行社以员工人数作为划分标准不符合旅行社的企业特点。

首先,旅行社是旅业中的中介机构,在国际上,旅行社就单体规模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但往往是网络化经营,批发商和代理商层级结构清晰,分工明确。[14]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形成垂直分工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经营中的“搭便车”现象十分普遍,虽然,名义上旅行社的经营项目“大而全”,实际上除了少数实行专业化经营的旅行社,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没有产品开发、设计上的能力或意愿,导致中小旅行社多数为大社的地接社,在经营内容和手段方面单一,加之利润的微薄,员工人数较之其他旅游企业少很多,自雇佣甚至夫妻店都很普遍。

其次,旅行社的经营中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旅行社经营中全日制的专职员工人数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减少,员工比较多,尤其是旺季的导游人数更多。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美国的旅行社行业中平均每一个旅行社的全职员工数只有5.7人,89.8%的旅行社雇佣一名或更多的员工[15],即使是美国运通集团公司的总部也只有40多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旅业中的应用,网络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中小旅行社可以在网上推销线路,寻求国内外代理,酒店、车船公司开展网上订房、订票业务。未来旅行社的大、中、小并不取决于它的单体规模,而是取决于它的网络,即经营网点。因而,旅行社业不宜以从业人数作为划分标准,而应以营业收入作为划分标准。杜江在《近年美国旅行社业发展态势研究》中,将美国旅行社中年营业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界定为大型旅行社,100万美元以下的界定为小型旅行社。根据当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规定,服务业中小企业标准为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下。

我国旅行社规模划分的参照标准除员工人数外,同时也考量了营业收入。但是我国旅行社的产业集中度较低。20xx年我国百强国际旅行社中的前3位的旅行社(即中国国旅总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营业收入仅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的10%左右。产业集中度是用于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较高的集中度表明更多的销售额或其他经济活动被很少一部分企业所控制,这一小部分企业拥有相当的市场支配力,特别是价格支配力,从而使市场的竞争性较低。通常,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企业的规模越小,企业的数量就越多,市场竞争就越充分,所形成的企业规模就越合理。但一直以来,我国旅行社的“小、弱、散、差”为人所诟病,中国旅行社业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及美国的一家旅游集团,20xx年,全国17 957家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 411.03亿元,20xx年单单一个“美国运通”,营业额就高达291亿美元。我国绝大多数小型旅行社在市场上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使得我国旅行社单体的营业收入较低。如果以营业收入作为标准,必须考虑到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的实际营业收入,笼统地以每年1 000万元营业收入作为划分小旅行社的标适用性不佳,应该在全面调查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基础上细分旅行社企业自己的划分标准。

五、结论

burrows和 curran(1989)主张忽视行业背景来进行企业规模的划分会有严重的方上的危险。[16]旅游业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完全照搬其他行业的划分标准对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市场经营都是不利的。中小旅游企业的划分标准应该在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制定,这也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旅游业又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因此,旅游业中的各类企业的划分标准也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一步细化。比如饭店的划分标准应以员工人数作为主要标准,标准要适当降低,同时要兼顾微型企业;旅行社业不宜以从业人数作为划分标准,而应以营业收入作为划分标准。

中小旅游企业在市场营销,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政策,成本控制和重新调整能力上都非常有限。因此,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应该明确中小旅游企业的确切划分标准,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市场规制、信息披露和金融服务上才能给予中小旅游企业以更多的关注,使之走上可持续和可盈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小企业已成扩大就业主渠道.中新网,20xx-6-8.

[2] s.j.page,p.forer,g.r.lawton.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ouri:terra incgnita?[j].touri management20(1999)435-459.

[3] arie reichel,siglal haber.a three-sector comparison of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all touri enterprises:an exploratory study[j].touri management26(20xx)681-689.

[4] 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出版社,2000:155.

[5] 张辉,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158.

[6]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产业地位的统计视角思考[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1.

[7] 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95-796.

[8] 20xx年旅业经营统计报告.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20xx年9月.

[9] 卢建亚等.中小旅游企业成长之路[m].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25.

[10] constantinos bastakis,dimitrios buhalis,richard butler.the perception of all and medium sized touri accommodation providers on the impacts of the tour operators' power in eastern mediterranean[j].touri management, 25(20xx):152.

[11] dominge ribeiro soriano.the new role of the corporate and func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touri secteor:spanish all andmedium-sized hotel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xx,25(4):601-613.

[12] rhodri thomas.all firms in the touri industry:some conceptual iss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 tesearch ,2000(2):346.

[13] 赵劬.福州地区中小型旅行社现状[j].福建地理,20xx,16(2):42.

[14] 张凌云.我国旅行社行业规模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6(6):8.

[15] charles r.goeldner,j.r.brent.ritchie。touri 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john wiley&sons,inc,187.

[16] rhodri thomas.all firms in the touri industry:some conceptual issues,[j].international jounal of touri rrsearch,345-353(2000) .

第五篇 浅析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函数模型_旅游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大众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旅游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得出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各种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为规划旅游未来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促使国内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收入 旅游人数 人均花费

一、引言

旅游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变化,带动就业,提高经济开放程度,从而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旅游业立足于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致使国内旅游逐渐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旅游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旅游收入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所以,本文主要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

1.选定线性模型的原因

由于非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并且我们所学知识有限,所以我们在此考虑利用线性模型对该市场进行研究。另外,线性模型存在多种检验方法和修正方法,这样对模型准确程度的和修正也更加可靠。

2.解释变量选择原因

旅游业是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低变化。wwW.0519news.Com也就是说,旅游收入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函数。

(1)国内旅游人数

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最主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旅游收入与接待的旅游者人数呈正比例变化。

(2)人均旅游花费

在旅游接待人数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人均旅游消费是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减变化的又一个决定因素。一般说,旅游者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例变化,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强,旅游者的旅游花费越高,那么旅游收入也就越高。

(3)其他影响因素

如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外汇汇率和旅游统计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影响,由于它们的影响性较小,故也不被纳入到模型中去。

3.设定模型

依据上述我们把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设为y,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为x1 和x2,对旅游收入的其他影响因素设为ε。确定模型:y=b0+b1x1+b2x2+ε,其中b0、b1、b2 为待估参数,而ε为随机误差项。在经典线性回归的五个基本假定(零均值,同方差,无自相关,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以下简称ols)求出b0、b1、b2的估计量。

4.数据搜集与模型回归

由于所研究国内旅游市场的特殊性,笔者就只搜集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1994年至20xx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原是数据,利用eviews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计算如下:

y=- 2613.032+4.479x1+5.681x2

t=(-25.80685)(34.01891)(15.23717)

r2=0.997594 r2=0.997112

f=2072.856 s.e=83.40882

d.w=1.460406 三、模型检验

1.统计检验

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模型中的t 值我们知道样本回归模型的参数是显著的;f=2072.856 远远大于fα,所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由r2=0.997594 可知道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由b1=4.479 可知旅游人数每增加1 百万人,旅游收入就增加=4.479,b2=5.681 可以知道国内人均旅游花费每增加1 元,旅游收入就增加5.681 亿元。

2.计量经济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上面的各项估计的值和统计值可知,各估计量的显著性都比较良好,可决系数为0.997594,可以认为模型拟合非常好,因此从该角度看,可以接受该模型;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12时,t的临界值为2.179。因此,从所得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截据项外,其他的变量都是显著的。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不存在共线性,继续进行其他性质的检验。

(2)异方差性检验

由y与x1、y与x2的相关图可知,由于基本维持在两条直线之间,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基本不存在异方差性。再用eviews软件进行white检验。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11.50596,,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x20.05(7)=12.59〉11.50596,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3)自相关性检验(dw检验)

由于d.w=1.460406,在无法判定域,因此再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由于第s 期偏相关系数的直方块未超过虚线部分,因此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模型检验通过。

3.经济检验

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与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成正相关关系,当人均旅游消费或者旅游人数增加或者减少时,旅游收入就相应的增加或减少。通过模型可以知道,检验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以及数值的大小合理,与经济学一般原理相符。

四、总结

通过模型可知旅游人数每增加1 百万人,旅游收入就增加4.479亿元,国内人均旅游花费每增加1 元,旅游收入就增加5.681亿元。这说明,我国的旅游花费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相对奢侈的行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旅游市场还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有较大潜力的市场。应用eviews 模型国内旅游收入问题,可以各种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为规划旅游未来发展政策提供依据。还可以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根据我国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数量及其变化规律, 对其旅游发展总量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1994-20xx.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林南枝.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郭丽君.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旅游收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331(10).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3749.html

《从旅游展演视角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_旅游管理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