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知识百科

银美尔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知识百科】导语,眼前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12530文字,由鲁彩林详细厘正,发布于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银美尔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五篇欢迎大家一起阅览,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篇 银美尔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

关键词】  银美尔;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宫颈糜烂会引起接触性出血和分泌物增多等不适,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研究表明,宫颈糜烂与人瘤病毒(hpv)的感染有一定关系,而hpv的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因此,对于宫颈糜烂患者予以积极治疗,思南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自20xx年6月以来采用银美尔局部用药治疗260例宫颈糜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门诊宫颈糜烂ⅰ~ⅲ度患者26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8岁。仅1例无妊娠史,排除急性宫颈及炎,镜下宫颈无癌变可疑,宫颈刮片或镜下活检未找到癌细胞。宫颈糜烂ⅰ度156例,ⅱ度64例,ⅲ度30例,单纯型140例,颗粒型95例,乳突型25例。病史2~20年,所有患者均采用银美尔局部用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单纯型糜烂型、颗粒型糜烂型、乳突型糜烂型。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ⅰ度(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ⅱ度(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ⅲ度(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1.3  技术与方法  (1)采用武汉新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纳米银女性外用抗菌器(凝胶型)产品(银美尔),它利用纳米银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纳米银凝胶进入后,释放纳米银微粒,直接作用于患处;杀灭病菌及致病微生物,促进伤口愈合。WwW.0519news.cOM(2)方法:治疗时间是月经期除外,治疗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用碘伏消毒外阴、、宫颈,纯中药洗液洁阴爽灌洗,拭干宫颈及,将纳米银凝胶注入宫颈均匀涂抹于糜烂面。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ⅰ度宫颈糜烂连续2个疗程,ⅱ度宫颈糜烂4个疗程,ⅲ度宫颈糜烂5个疗程。用药期间禁同房。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糜烂面消失,宫颈光滑,患者自觉分泌物明显正常。好转:糜烂面积缩小;由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

2.2  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随访6~9个月,总治愈98.85%,见表1。表1  260例宫颈糜烂治疗效果

本组260例,其治愈率98.85%,治疗效果佳,糜烂程度不同,用药疗程不同,其治愈率不同,ⅰ、ⅱ、ⅲ度治疗效果均明显,可见纳米银凝胶治疗宫颈糜烂其治愈率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波姆光,微波、电凝、冷冻治疗法,这些方法对宫颈糜烂治疗效果较差。而纳米银凝胶即银美尔是一种安全环保的非抗生素杀菌剂,具有杀菌消毒且维持正常菌群及酸碱平衡的特点,当纳米银进入后,纳米银微粒均匀分布在黏膜和宫颈上,缓速释放,长效灭病菌及致病微生物,发挥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修复功能。它无需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本文编辑:江  宇)

第二篇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十堰市第四医院1998年至20xx年收治的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术后随诊6个月~2年。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3%,我院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0.94/万。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7例均诊断正确,均有剖宫产术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完整切除7例,随诊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可以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多次复发要注意恶变。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壁的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现将十堰市第四医院10年收集的7例腹壁内异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至20xx年12月在十堰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因内异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共200例,年龄22~30岁,平均28.7岁,孕次1~4次,平均1.9次,产次为1~2次,平均1.1次。wwW.0519news.COm其中腹壁内异症7例,占2.8%。10年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为3 000例,发生2例腹壁切口内异症,余5例均在外院行剖宫产术。全部经手术治疗。其中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辅以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术后进行随诊。

1.2  症状  7例腹壁切口处的病灶,均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腹壁切口疼痛,有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或包块。病变一般在皮下组织,很少突破皮肤表面,却可以侵犯筋膜,或腹直肌或腹壁肌肉,较少侵入腹膜或进入腹腔。所有患者均无月经期的腹壁节结部位出血。手术切除病理显示: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内膜腺体和间质。

1.3  年龄与发病潜伏期  7例腹壁切口的内异症病灶发病潜伏期4~96个月,平均45.4个月。30岁以前发病潜伏期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者发病潜伏期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腹壁切口病灶  病灶大小1.0~4.0 cm,平均2.5 cm,3例单发病灶,4例多个病灶,侵犯筋膜、腹直肌。

1.5  手术时机  手术前后不必注射gnrh-a或其他卵巢抑制药物。做手术,不是希望结节小,而是宁可求其大,这样界限清楚,容易切干净,故选择月经期或月经刚过时患者症状明显,结节增大时手术。本院7例术后随诊无复发。

    2  讨论

2.1  腹壁内异症的发生  内异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了,故有经血逆流、淋巴播散、移植等学说来解释不同部位内异症的发生,移植学说意味着人为造成的内异症。通常有剖宫产或小型剖宫的历史,在其切口部位发生——纵切口或横切口。很容易让人想到是剖宫时子宫内膜的种植,但和经血逆流种植一样难以解释,剖宫产数量之大,不管如何注意,也不能完全避免羊水携带着内膜“污染”伤口,可多数人并没有发生内异症。这便是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教授的“在位内膜决定论”[1]。也可以没有手术史,是原发于腹壁的,可以用化生学说或血液/淋巴转移理论解释。

2.2  腹壁内异症的诊断  本组资料显示,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典型临床特征为:(1)剖宫产或小型剖宫产术史;(2)腹壁的结节或硬块;(3)结节或硬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而没有剖宫产史的内异症,需有以上典型症状;(4)超声可协助诊断;(5)血清ca125可以不高。本院资料还提示,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病潜伏期与患者年龄相关,患者的年龄越大,潜伏期越长,可能年龄与子宫内膜生长活性有一定关系。

2.3  腹壁内异症的治疗  对于腹壁内异症,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通常一次可以切干净,在切除病灶时,切口要充分,逐层解剖,要求在病灶外0.5 cm,如结节较深,要有侵犯筋膜、腹膜的准备,如准备人工合成材料的补片[2]。术后不用辅助治疗,用卵巢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都无效。与其他部位的内异症相比,腹壁内异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是可以治愈的妇科疾患,但多次复发要注意恶变,恶变者多生长迅速,侵犯深入,界限、层次不清。

2.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预防  (1)剖宫产术中减少医源性种植。取胎时用纱垫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和腹壁切口,缝合子宫时,避免缝针穿透子宫内膜,避免缝合子宫的肠线继续缝合前鞘及皮下组织,擦拭子宫腔的干纱布应点清,远离手术切口;并冲洗仍在使用的手术器械、缝合针线;擦拭宫腔后用盐水冲洗手术人员手套,以防止上面带有的子宫内膜碎片带到腹壁伤口上;将取出的胎盘胎膜放于手术台下,保持术野干净。有些医生术中发现羊水污染时,习惯用盐水冲洗宫腔,有可能将子宫内膜冲入腹腔或腹壁切口,造成盆腔或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杜绝这类错误。关闭腹腔后用盐水冲洗腹壁切口,这也是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点。(2)宣传母乳喂养: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推迟月经来潮,对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3)降低剖宫产率,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提高产科医生的产程处理及助产技术,开展无痛分娩,增加产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4)手术切除病灶时,尽量不要将巧克力液再次污染伤口造成二次异位症。手术切除病灶周围1~2 cm处结缔组织及部分正常组织,以使边缘干净,防止复发,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第二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5.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卫生出版社,20xx.

(本文编辑:陆 华)

第三篇 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

【摘要】  目的 评价桥式缝合术治疗后壁膨出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有后壁膨出的患者采用桥式缝合术进行修补。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出血量20~50 ml。术后随访1~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相关症状明显减弱或消失。结论 后壁桥式缝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复发率低,技术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后壁膨出;桥式缝合术

ysis on 30 cases of bridge repaire on posterior vaginal wall

huang ju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uizhou central hospital,suizhou 44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bridge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os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 underwent bridge repair.results  all the 3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fulfilbed the operation,with no opera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the operation time was 15~30 min,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20 min,the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was 20~50 ml.all the patients were well-being after operation during 1~12 months follow-up,with the relevant symptoms disappeared or improved.conclusion  bridge repair of the posterior vaginal wall,with the advantages of shorter operation time,lower volume of blood loss and less recurrence rate,is easy to master and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pos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bridge repair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造成盆底脏器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尤以后壁膨出多见,约有11%的患者需要手术矫正[1],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需要处理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很多患者的临床问题,但都需要患者持续的功能训练、物理或药物治疗,一旦中断可能引起复发[2]。WWW.0519news.COM手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治疗后壁膨出的经典术式仅切除多余的黏膜,术后复发率高。本院从20xx年9月至20xx年4月,对子宫脱垂、后壁膨出的30例患者采用自身壁做桥式缝合,临床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xx年9月至20xx年4月,对30例后壁膨出患者,采用自身壁桥式缝合术进行后壁膨出的修补,根据国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3],其中15例合并有ⅱ度以上子宫脱垂和前壁膨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感。患者年龄45~74岁,平均62.3岁;孕次4~7次,平均4.5次;产次3~6次,平均4.3次。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3天,常规4%碘伏液冲洗,每天2次,半流质饮食。

1.2.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桥式缝合术治疗后壁膨出。15例有子宫脱垂、前壁膨出的患者,先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前壁修补术。后壁桥式修补术:首先,在后壁黏膜层下方注入生理盐水(对无高血压的患者,可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4~5滴),使后壁局部(即拟行切开的部位)形成“水垫”,在后壁穹隆的顶端与会阴体之间行一倒三角形切口,于三角形切口处,全层切开黏膜及其下方的直肠筋膜层,即形成三角形“桥”体。“桥”体的宽度根据后壁膨出的程度而定,如中度膨出,“桥”体一般宽2 cm。锐性分离“桥”体左右两侧的附带直肠筋膜的黏膜全层,约3~5 mm,以利于缝合。采用单极电凝热透法电凝“桥”体表面的黏膜组织,使之丧失分泌功能,用3-0可吸收缝线,内翻缝合电凝热透处理后的“桥”体黏膜,使其形成一管状结构。用4号丝线将后壁“桥”体两侧的筋膜加固缝合于“桥”体上,用延迟可吸收线缝合后壁黏膜。会阴体常规整形缝合。常规放置碘伏纱条,24 h后取出。常规留置导尿72 h后拔除。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30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20~50 ml,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

2.2  并发症  术中无直肠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输血。

2.3  疗效  全部患者均治愈,术后疼痛轻,无血肿,无感染,无后壁坏死。15例单纯的后壁膨出患者术后无需服止痛药或用镇痛泵。

2.4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9个月,30例均治愈,排尿、排便正常,无便秘症状出现,25例下腹坠胀感明显减弱或消失,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后壁脱垂的主要原因是直肠筋膜损伤和薄弱造成的,正常四周有许多肌肉和韧带,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后壁脱垂均伴有松弛,患者盆底肌力减退,韧带松弛,黏膜皱襞减少,所以手术治疗的重点应加固直肠筋膜,而传统的后壁膨出的修补手术,为切除膨出的后壁黏膜,从现代解剖学的观念来说,此种修补手术没有达到重建盆底结构的目的。故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10%~50%[4],有很多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的甚至需反复手术3~4次,而且在分离、切除后壁膨出黏膜的过程中,容易损伤直肠,且出血较多,对患者来说损伤较大,恢复较慢,对医生来说手术难度较大。

后壁桥式缝合术,保留了自体多余的后壁黏膜,并使之成为“衬垫”,用以修补直肠筋膜的缺损,起到了桥的作用,加固了后壁的薄弱区。桥体黏膜在术中用单极电凝热透处理后,可破坏黏膜的分泌功能,术后无包涵囊肿形成的风险,并在术中减少了完整分离、切除黏膜过程中的出血,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及减低了医疗费用。我们在后壁黏膜切开前,用生理盐水在黏膜全层下方注入生理盐水形成“水垫”,可以避免直肠损伤的并发症。

在盆腔器官膨出手术中人们也常用到网片,但网片的最大问题是侵蚀,大约占3%,侵蚀严重者通常要拆除网片[5],且用网片费用较高,一般普通百姓难以承受费用。本文介绍的自身后壁桥式修补术,类似于加用补片的后壁修补,且其材料为自身组织,无组织与材料的相容性问题,术后局部组织愈合好,随访无一例复发,且无需切除脱垂多余的壁组织,达到了重建盆底结构的目的。

我们在临床上实施后壁桥式缝合术后,体会到,行后壁桥式缝合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后壁膨出最明显处准确定位切开黏膜边缘,以合拢两侧小后可容纳两指为最佳。(2)切开黏膜深度应适当,勿伤直肠。(3)在对三角形“桥”体进行单极电凝热透处理时,注意要全面破坏黏膜的分泌功能,以防术后形成包涵囊肿。(4)在手术缝合过程中,一定要折叠缝合游离的自身壁,加固后壁,不能单纯包埋,否则会使本身薄弱的后壁改变方向突向直肠内,导致直肠前壁黏膜的脱垂。

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修复和重建的新概念、新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女性盆底重建外科正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迅速发展,而后壁桥式缝合术正是充分体现了盆底重建的理念。它具有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术后感染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少等优点,并且价廉易行、患者容易接受,技术容易掌握,是治疗后壁膨出的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不断在临床上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flynn bj,webster gd.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apical vaginal defect.curr opin urol,20xx,12(4):353-358.

2 wang ac,wang yy,chen mc.single-blind,randomizedtrial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biofeedback-assisedpelvic floormuscle training,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manage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j urol,20xx,173:942.

3 bump rc,mattiasson a,bo k,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m j obstet gynecolo,1996,175:10-17.

4 olsen al,ith vj,bergstrom jo,et al.epidemiology of surgically manag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urinary in continence.obstet gynecol,1997,89(4):501-506.

5 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之二).中华妇产科杂志,20xx,40(3):145-146.

(本文编辑:宋 青)

第四篇 巨大胎儿98例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

巨大胎儿98例临床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胎儿(体重>4kg)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巨大胎儿属高危妊娠,对母儿的预后影响很大。本文对20xx年11月~20xx年11月一年间入院的巨大儿98例进行回顾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xx年11月~20xx年11月笔者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妇产科进修期间该院共收治住院分娩病例1252例,其中巨大胎儿98例,占7.83%;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重儿(2500~3999g)的98例作为对照组。巨大儿产妇年龄21~29岁,(平均26.3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26.54岁)。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f检验、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分娩结束时孕周孕周对照组巨大儿组 <40w  41例 41.65% 20例 20.13% >40w 57例 58.35% 78例 79.87% 两组孕周相比,巨大儿组偏高于对照组(p<0.01)。

   2.2 产次与性别 胎次 例数 对照组 巨大儿组 第一胎 142例 72.45% 77例 78.4% 65例 66.15% 第二胎 54例 27.55% 21例 21.6% 33例 33.85% 两组比较,随胎次的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有所增加(p<0.01)。WwW.0519news.cOm 98例巨大儿中特大胎儿(>4500g者)14例,占分娩总数的1.28%。其中男婴10例,占71.4%;女婴4例,占28.6%。98例巨大儿中男婴63例占64.7%女婴35例占35.7%。男婴明显多于女婴。 例数 平均体重 男婴 63例 64.7% 4238g±448g 女婴 35例 35.7% 4163g±437g 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 分娩方式与并发症 巨大儿组 对照组 剖宫产 78例 80.6% 44例 44.9% 顺产 14例 14.3% 49例 50% 助产 6例 6.1% 5例 5.1% 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4 两组母婴并发症比较 巨大儿组 对照组 产后出血 8例 8.16% 3例 3.06% 肩难产 7例 7.14% 3例 3% 软产道损伤 6例 16.12% 2例 2.44% 新生儿窒息 7例 7.14% 3例 3.16% 新生儿头颅重度畸形 10例 10.1% 2例 2.04% 伴头皮弥漫性水肿血肿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会阴裂伤。

   2.5 孕前体重与孕期增重 孕期增重 孕前体重 巨大儿组 对照组 <10kg 53.70±7.82 4 例 4.08% 17例 17.3% 10kg ~ 54.38±8.39 37例 37.8% 49例 50% 15~20kg 58.95±9.05 39例 39.8% 39例 39.8% >20kg 61.01±9.15 18例 18.4% 3例 3.06%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10kg与10kg~组,15~20kg与>20kg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孕期增重10kg~组与15~20kg组相比有差异(p<0.05)。 巨大儿:孕期增重>20kg组发生率增高有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巨大儿发生率为7.83%,高于文献报道的巨大儿发生率5.0%;特大胎儿的发生率1.20%与文献报道的特大胎儿发生率1.3%接近[1]。

   随着孕周的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98例巨大儿中男婴明显高于女婴。男婴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女婴。这种现象符合男女儿童体重有差异的观点[2]。

 由于胎儿头径较大,双肩径及胸径增大,颅骨较硬,可塑性差,巨大儿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并发症较多,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主要是由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缩复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肩难产、软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等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对产前估计为巨大儿的产妇引起高度注意,加强产前监护,产后严密观察,避免发生产后大出血。同时可于妊娠40周前根据胎儿情况﹑胎盘功能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从而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产前预测胎儿体重,筛选巨大儿特别是特大胎儿对指导产程处理及选择分娩方式至关重要。b超测胎儿双顶径(bpd)估计胎儿体重,在孕晚期由于bpd增长缓慢,且受胎头变形影响,个体差异较大,误差可达1000g,结果很不可。在孕33周后连续测定腹围有利于巨大儿的早期预测。当增长速度>每周1.2cm 时,其巨大儿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80%。多数学者认为,在单项参数中以腹围诊断巨大儿的准确性最高。巨大儿软组织厚度值(14.4mm)明显高于正常胎儿(11.5mm),发生肩难产胎儿的软组织厚度值(15mm)也明显高于无肩难产史者[3]。

尚丽新报道,选择3项指标:宫高+腹围﹥﹦140cm,b超bpd≥9.5cm fl≥7.5cm,具备其中两项指标以上可拟诊巨大胎儿[4];

   而本文根据宫高χ腹围+200g来估计胎儿体重符合率为64.3%,有一定实用价值。 孕期增重与孕前体重有一定关系,产妇bmi≥25是巨大儿发生的基础。孕期增重对母婴具有一定影响,随孕期增重增加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以>20kg组为明显,相应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高。因此,孕期增重以不超过20kg为宜,最好控制在10~15kg。 日本林和俊认为[5]:

孕期增重以9~11kg为宜,不宜超过13kg,超重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妊高征、糖尿病、宫缩乏力、滞产、产后出血等。围生儿死亡率比正常高2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生巨大儿是好事以及孕妇对胎儿的过度担心﹑孕妇过度补充营养﹑过多保护使孕妇的运动量明显减少及近年来剖宫产的安全性相对提高等是巨大儿出生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应该认识到出生体重不仅是反映胎儿在宫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且还是决定其出生后生长方式以及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早期的生长状况不仅影响到婴幼儿期的心理运动发育还与成年后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关[6,7]。

   而另一方面虽然剖宫产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剖宫产导致的母婴风险远较自然分娩多[8],同时手术造成女性正常盆腔结构的破坏。因此,科学合理、平衡、适量膳食,适当运动,使孕妇体重增长在适宜范围,应引起孕妇、妇产科医生的重视,做好孕期保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卫生出版社,20xx.9 2.王若楷,李法生,刘长青.现代分娩学.:卫生出版社,1998.66 3.朱洁萍,戴仲英.b超诊断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6(32):381 4.刘思新,李美菊.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预后340例临床.中国实用妇产科学与产科杂志,20xx;17(2):123 5.林和俊,相良辅.母体体重增加の异常.产妇人科の实际,1995;44(11):1547 6.lucs a,fewtrell ms,cole tj.fetal onigins of disease:the hypothesis vevisited [j].bmj,1999;319:245~249 7.hattepsley at,tooke je.the fatal insulin hypothesis:an alterative explan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low bithweight with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j].larvet,1999;353:1789~17928.朱丽萍.上海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对母婴健康影响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xx;16(12):763

第五篇 乳腺原位癌28例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乳腺原位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28例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结果  28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临床就诊发现者26例,健康人群普查发现者2例;术前x线摄片发现1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发现14例,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3例。单纯切除术13例,全切除加腋淋巴结(levelⅰ)清扫术5例,保守性手术10例;术后复发2例,5年生存率100%。 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要在临床和(或)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学涂片或手术活检来实现;手术是乳腺原位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乳腺肿瘤;原位癌;诊断;治疗

乳腺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导管或小叶的最早期癌,分别称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我们对徐州市第一医院1990年—2000年诊治的28例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8例乳腺原位癌,均为女性。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46岁);左乳16例,右乳12例;单纯疼痛4例,乳腺肿块6例,乳腺腺体局部增厚12例,溢液3例,湿疹反复发作1例,无症状和体征2例;临床就诊检查发现26例,健康人群普查发现2例;术前经x线摄片发现1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发现14例,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3例。WWw.0519news.Com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原位癌。

1.2 病理类型  dcis22例,lcis3例,dcis伴lcis2例,dcis伴paget病1例。

1.3 治疗方法  全组28例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单纯切除术13例,全切除加腋淋巴结(levelⅰ)清扫术5例,保守性手术10例(1.4切除术或切缘距肿瘤处1cm的部分切除术)。术后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予他莫昔芬口服治疗。

2 结 果

28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最短者5年,最长10年,5年生存率100%。单纯切除术13例和全切除加腋淋巴结(levelⅰ)清扫术5例,没有复发及转移;而保守性手术10例中有2例术后复发,再次行乳癌根治术,现健在。

3 讨 论

3.1 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目前,临床确诊为乳腺癌者有90%以上为浸润性癌,有临床表现的原位癌甚为少见。但临床上也存在与原位癌有关的一些征象,如在本组病例中:近期局部腺体增厚12例;单纯疼痛4例;溢液3例,表现为持续固定单一乳管血性或褐色溢液;乳腺结节状增生,近期局部有突出变硬者6例;湿疹反复发作1例等。如能提高警惕,注意并顺这些蛛丝马迹追踪作进一步检查,相信会有更多的早期癌被发现。本组无症状和体征2例是健康人群普查发现的,随着钼靶x线摄片检查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的普及,dcis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在美国,自广泛开展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以来,dcis的临床检出率提高了7倍。在1996年,dcis占新诊断乳腺癌的12%,占钼靶x线摄片检查检出乳腺癌的30%[1] 。欲提高乳腺原位癌的早期检出率,要从无症状、无肿块的患者中发现。因此,开展大面积普查并应用高分辨率的x线摄片检查是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这应是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当前,仍宜立足于加强临床工作、提高医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3.2 乳腺原位癌的治疗

3.2.1 手术方式 乳腺原位癌治疗的主要模式为切除术。其理论依据为:30%的dcis是多中心起源性疾病,单纯肿瘤切除有40%的病例可有肿瘤残余,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5%~50%,这些复发大多数是浸润性癌,而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1%~2% [1] 。本组行单纯切除术13例,全切除加腋淋巴结(levelⅰ)清扫术5 例,均未复发,保守性切除术10例中单纯肿瘤切除的2例出现复发。据文献报道,临床检查发现的dcis病例单纯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终生复发率占20%,其中近一半的病例为浸润癌[2] 。通过对浸润性乳腺癌行保留治疗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对dcis需要进行切除术这样的治疗方式进行反思。为了验证保留手术是否适用于dcis患者,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project(nsabp)[3] 研究方案的结果是,保留手术加放射治疗组只有1%的患者死于乳腺癌,与传统的切除术治疗模式的死亡率相近。目前,回顾性研究的结论已经基本取得一致,即对多数dcis患者行乳腺肿瘤切除加全乳放射治疗与切除术治疗的结果相似,但是尚无全切除术与乳腺肿瘤切除加放疗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报告。本组保守性手术后复发(2.10)较高,恐与术后未加放疗有关。

3.2.2 腋淋巴结的处理 本组病例中,全切除加腋淋巴结(levelⅰ)清扫术5例,未发现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dcis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很低,文献报道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诊断的原位癌腋淋巴转移率为3%以下。silverstein等[4] 对100例dcis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未发现1例腋淋巴结转移。dcis常规行全腋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过度治疗已为共识[5] ;对于lcis,任何范围的腋淋巴结清扫都是过度的治疗方式。

3.2.3 辅助治疗问题 乳腺原位癌的治疗没有化疗指征是肯定的结论[1] ,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化疗。为了确定局部治疗后给予他莫昔芬治疗是否有意义,我们对术后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予他莫昔芬口服治疗,没有出现复发,复习文献的结论也认为他莫昔芬对乳腺增生症、原位癌的预防意义是肯定的[6] 。然而,这种保护了少数而使多数人接受无益的治疗是否合理涉及到社会伦理学问题,他莫昔芬作为乳腺原位癌的辅助治疗仍限于研究阶段  [7] 。

随着妇女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乳腺疾病现代检查技术的改进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将在原位癌的阶段被检出。

参考文献 :

[1] sakorafas gh,tsiotou ag.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of the breast:evolving perspectives[j].cancer treat rev,2000,26(2):103-125.

[2] delaney g,ung o,bilous m,et al.ductal carcinoma in situ.part  2:treatment[j].aust n z j surg,1997,67(4):157-165.

[3] fisher er,costantino j,fisher b,et al.pathologic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project(nsabp)protocol b-17.five-year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j].can-cer,1996,78(7):1403-1416.

[4] silverstein mj,lagios md,groshen s,et al.the influence of marginwidth on local control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j].n engl j med,1999,340(19):1455-1461.

[5] tabar l,dean pb,kaufman cs,et al.a new era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j].surg oncol clin n am,2000,9(2):233-277.

[6] fisher b.from halsted to prevention and beyond: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j].eur j cancer,1999,35(14):1963-1973.

[7] fisher er,dignam j,tan-chiu e,et al.pathologic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project(nsabp)eight-year update of protocol b-17:intraductal carcinoma[j].cancer,1999,86(3):429-438.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zhishibaike/1877.html

《银美尔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_妇产科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