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规章制度 > 管理制度

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_教学管理五篇

2022-01-18

管理制度】导语,你眼前所阅读的这篇共有32611文字,由喻康银详细修订之后,发布到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班主任,是指一个班的主任。他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他与任课教师区别在于任课教师只负责本学科教学,而班主任除此之外全权负责管理一个班级。

家长:汉语词语家长:天津教育杂志社主办月刊家长:刘庆邦长篇小说家长:电视剧家长:201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_教学管理五篇感谢来阅览!

第一篇 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_教学管理

摘要:新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具有复杂多样化的特点,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繁重、复杂和辛苦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威信;加强班级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正确处理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浅谈;新的教育形势;中学;班主任

前言: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阶段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是由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最后时期。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当代中学生的成长期正是我国社会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东西方思潮的对碰,社会宏观层面的价值观急剧变化,中学生心理发展随之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在思想行为方面,影响当代中学生思想活动的因素日趋多样,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学生思想的关注点日趋宽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矛盾心态。他们普遍注重自我,崇尚实用主义,价值观多变,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落实到班主任工作,这项挑战变得更加具体化。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多变的学生个体,班主任该如何应对?

一、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威信

威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即个体的优越智能和高尚品德的外射和反应。Www.0519news.cOM班主任的威信是学生对班主任所持的信赖而又尊重的反应态度,实质上反映了师生之间积极肯定的关系。班主任的真正威信,是建立在班主任的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威信。

(一)渊博的知识

班主任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幽默的谈吐,会令学生由衷钦佩,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于无形中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知识渊博、业务精良、胜任教学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前提。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科有精深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并能把所把握的知识准确、系统、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还要涉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从而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班主任形象。

(二)崇高的人格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同时,班主任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样有助于班主任威信的建立。

班主任要用爱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特长、爱好及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要了如指掌,当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或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诚心和爱心感染学生。班主任用情感管理与沟通的方法展示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仅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有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

总的来说,班主任的威信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对班主任的信任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对班主任的态度,学生和学生家长对班主任的态度等。在这些因素中,班主任本身的心理品质对班主任威信的形成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任何人都不可能迅速获得威信,班主任威信的形成同样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班主任的威信不是很快形成的,也不是很容易形成的,但却能因为自己的某种不当行为,会很快失去。所以班主任要珍惜已经形成的威信,并及时调整自己表现,调节与学生的关系,使威信不断加强,在培养教育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班级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

一个班集体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班风的好坏决定每个学生的命运。什么是良好的班级风气呢?21世纪的今天,一个班级应该形成这样的风气:第一、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都在为振兴自己的班级而尽职尽责。第三、同学之间开展友谊竞争——比学习,比进步,比工作,比责任心,比胸怀,比能力,比创造力。如果一个班级确实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那么这个班级就是一个有蓬勃朝气的,有进取精神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班级。怎样使一个班级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班风呢?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热爱并重视自己的工作。班主任自身必须拥有进取心、上进心,应有把班级搞好的理想和信心。

第二、让学生明确“个人”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命运决定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班集体搞好了,学生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然后个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着力培养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的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

第四、针对具体情况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爱好和追求等实际情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和日常具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让学生明确: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应该使自己拥有健康的,高尚的心理素质;应该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奋斗精神;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应该用真诚去换取真诚;应该用谅解和宽容去换取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使班级最终形成一种“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的良好风气。

三、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关系

(一)处理好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要融洽,要互相信任,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矛盾时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要有任何的偏向性和主观性。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心不只是学习方面,还应该了解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并且适时的给予生活上的关心。

重视转化“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二)处理好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

学生走进校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就开始了,其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最多。在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只有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才能在对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达成一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和家长之间需要很(下转233页)(上接232页)好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的很多问题,班主任不应该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家长做得不好,而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生长环境,全面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并且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帮助。

(三)处理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首先,班主任要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学生大多怕班主任而不怕任课老师,在班主任面前和在任课老师面前表现有所不同。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表现的两面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多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思想教育才有针对性。多与任课教师联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有利于形成坚强有力的教师集体。

其次,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在学生中,班主任的威信比较容易树立,任课老师威信的树立就比较难,任课老师威信的树立,有赖于自身的素质,当然也少不了班主任的帮忙。比如他们在上课时,多去看看,发现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不良现象要及时纠正等。老师们对学生的各种要求要协助去完成,家长和老师们的矛盾要协调处理,各种活动必要时多请老师们参加,这些途径都有利于任课老师威信的树立,教师集体的威信树立起来了,班级工作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结论与建议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思想文化需求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特点。班主任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而艰巨。

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威信;要加强班级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得到社会、领导、家长、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尊重班主任的工作,尊师重教需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从自身做起。

中学生是教育事业的重点,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来关心、帮助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振起.略谈班主任威信的形成[j].安徽教育,20xx,2,31

[2]宗洪彪、吴志群.谈新时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0,71-72

[3]李道义.正确处

理三种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j].江西教育,20xx,12,9

[4]董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xx,1,124

[5]吴结苟.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xx,15,190

[6]李昕昕.谈当代班主任威信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xx,2,89-90

论文网在线:

第二篇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_教学管理

摘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但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应以日常培养为主、短期培训为辅,因校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模式、日常培养任务,积极营造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1.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1.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环境较差。

1.2 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积极正确的引导。

1.3 对校内组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重视不够。虽然80%的教师参加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但是与工作实践中的熟练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有关培训,以解决教师在应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wWw.0519news.COM

近些年来,十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1999-20xx年,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截止20xx年底,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仅仅是开始,成效是初步的。从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发挥,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因此,《20xx—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贯彻实施《20xx—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设一种新型教学环境。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落实。这样一种努力和方向,正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和要求的,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

2.2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践证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是造就高质量国民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天的教师,仅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掌握和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素质和能力。

2.3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规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市场,提高信息技术培训质量。目前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地区培训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权威、统一、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一些培训班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无法通过培训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推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

力,首先要研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依据和引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20xx年4月,师范教育司开始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xx年12月25日,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4.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试认证体系

4.1 建立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将实施工作与加快推进区域性教师网联计划相结合,积极推进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和实施工作。

4.2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的现象。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将各地已有培训与本计划衔接的具体办法。积极探索实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电大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中教育技术课程学分沟通互认的办法。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计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4.3 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各地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本计划实施的相关政策,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资格认定等挂钩的具体办法,形成促进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总之,教师现代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一系列改革,使中小学各类学科教师的现代教学技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提到真正提高,造就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现代教学技能的专家型教师,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论文网在线:

第三篇 有关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教学的几点思考_教学管理

摘要: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成长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位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能是导演或灌输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教师思考的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以下两个问题思考:

1传统的中学教学过程

1.1教师中心主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问题。教师把课堂当讲堂,甚至是个人上演独角戏的舞台,教师按剧本“教案”上演“课本剧”,教师是演员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道具。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牵着走。师生活动是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按事先预定的路线推出,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课毕,学生满载着麻木与标准答案走出教室。而课堂上空洞的理论,干巴巴的说教令学生厌倦。

1.2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

传统的中学教学只面向结果,而轻视甚至忽视学习过程。所谓的面向结果就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来做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的知识为依据。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单纯以为教学无须学生动手和动脑,只需要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wWW.0519news.coM于是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道知识是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得学生越来越背离课堂。

1.3重教书而轻育人

传统教学过程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的追求。

2新课程的中学教学过程

2.1中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教学是掌握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认识,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2.2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2.2.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2.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

传话”为“对话”

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外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问,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2.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2.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2.2.5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准来确定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与学生的组合、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其次是教师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场地。新课堂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这种开放式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体验性学习;变机械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把那些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和不可测得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

论文网在线:

第四篇 论提高中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_教学管理

摘要: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出发,提出一手抓素质提高,一手抓技能提升,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并从现状入手,对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关键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一是在规模上迅速扩大。20xx年,招生达到了810万,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战略结构调整。二是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明确了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但是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缺失,职业实践学习场所缺失;教学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科体系色彩浓厚;在教育内容上理论与实践分离,不能形成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一手抓素质提高,一手抓技能提升,是中职校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培养目标与要求”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里“高素质”和“技能型”是关键词,也是提高质量的着眼点,一手抓素质提高,一手抓技能提升,这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1.素质为根,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厌学现象十分普遍;是非观、价值观模糊;养成习惯与自律能力很差;上课睡觉、玩游戏、发、聊天;染发、谈恋爱、吸烟、打架斗殴、上网、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WWW.0519news.COM

20xx年,全国中职校平均就业率已达95.77%,可是许多中职生到企业后频繁跳槽,这已经成为令企业十分头疼的问题。笔者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对企业期望值过高,不能适应一线相对艰苦、单调的工作。也就是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而许多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超过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因为技能不行的,还可以慢慢培养,综合素质不行,将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笔者认为可采取的对策:

(1)确保公共基础课的“量”。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切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保证公共课的课时数,不再挤占、挪用公共课课时。

(2)提高公共基础课的“质”。要大力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和相关专业课结合起来,融入专业精神、专业文化。例如,汽车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凸显对国学的继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鉴赏能力,又要融人汽车行业的文化,体现学以致用。

2.技能为本,深化专业技能课程改革,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目前同一地区学校之问专业设置缺乏统筹规划,热门专业重复设置,相互竞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所学校同时有多个重点专业,没有做强做大主打品牌专业的意识,致使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在学校教学上,学生往往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进行理论学习,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实践教学又缺少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校企合作又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虽然许多学生毕业后都有双证,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却与证书上的等级标准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可采取的对策:

(1)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建立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开发相关的新专业。避免同一地区中职学校专业重复设置、相互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2)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学校要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主打品in专业。并在研究总结主打品牌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后,带动其他专业共同发展。要统筹安排,优先支持就业率高、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专业。

(3)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学校要充分利用合

作企业与自身实训设备,推广理实一体化或现场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技能培训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职教集团,建立用工信息、行业发展走向动态和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平台,为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可将企业的管理文化、技术、设备等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工作。还可在企业建立起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解决实践教学的不足。

(5)提高技能证书含金量。技能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等级的证明,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技能考核是宽进宽出,没有门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能持毕业证、技能证,但工资待遇却不尽如人意。中职校要变“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严把出口关,严格规范考核,提高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学校要与行业共同制定技能证的考试标准,允许没有取证的学生工作后继续考证,确保技能证书名符其实。惟有如此,我们的毕业生才可能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有更高的工资待遇。

二、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大力加强基础建设

中职校的办学条件包含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专业师资等,这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一些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仍面临基础能力不足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之问的矛盾,有的学校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为首先解决生存问题,校舍十分简陋、甚至是临时搭盖的,以至挤占操场等活动场所,还有的学校水电跟不上,实训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可校长们仍使出浑身解数,顶着各种压力扩大规模。这既损害了职业学校的外部形象,又影响了职业学校内部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据调查,东部某省,20xx年同扩招前的20xx年相比,四大生均教育资源(生均校舍、生均实训实习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师比)下降幅度达20%~40%。要求这样缺场所、缺资金、缺师资、缺实训设备的职业学校能够提高办学质量,无疑是缘木求鱼。

2.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制度导向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下厂实习、提高技能,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培训;对“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逐步将“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岗位设置的必备条件,列入考核。可以将技能竞赛作为常态化教学活动纳入学期计划。通过搭建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技能竞赛平台、营造氛围,相互促进提高,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学校如何下大力气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力争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一位职教人都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的。

论文网在线:

第五篇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_教学管理

摘要: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国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教学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所以,面对传统教学方法,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为了能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就必须在以下环节创新思维。

1.创造新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WWW.0519news.CoM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建构新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教师应该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的学习者。

3、建构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

在中学教学中,我们初步作了一些尝试,如:物理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电场的其它性质时使用多种物质;直流恒定电场作用下的情况的比较,小组学生合作解决这了情境性的实际问题。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理论相关,所以,研究学习者没有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学生选择水、水果、蔬菜、饮料等等,实际上这个探索与生物学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是跨学科的,和需要综合各学科知识参与。高中物理课中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分类这一节,就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自己认为运动的物体,分小组实验、观察、、总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时,引人物理学史介绍太阳系每一颗行星的发现史,利用当时的数据进行,得出结论,并且证明“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的原理。在信息技术课中也是,如计算机使用什么进制可以最简单,启发学生思考学习计算机进制。仔细人是如何进行数学运算、判断的,你希望计算机如何运算、判断,学习计算机原理诸如此类。其次,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参与学生的探究,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科学家、专家解决相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需要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在

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灵活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应用中的障碍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施的障碍在于传统教学的以下固有模式:①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牢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教学就是要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理解了,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即便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传递知识。③教学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主题本身基本是无知的,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片面的日常经验,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基础,而日常经验与课本知识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它常常会妨碍正常的知识传授,所以教学必须把正规的知识告诉学生,并与日常经验划清界限。④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对知识做一定的简单化处理,突出事物的重要的、关键的特征,反映事物的典型情况,排除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等。

传统教学方法还会形成学生学习的如下缺失:(1)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师的权威性,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不是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问题,而是在猜测老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提问和讨论成了一场猜谜会。(2)由于传统教学重结论的获得,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它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理解和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3)由于对教学内容的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对关键要点的记忆上,甚至只是字面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条件、目的都隐含在具体情境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套路,学习者只能具体眼前的问题,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常常显得束手无策。(4)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定论,而教学又把知识做了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小要点,离开了整体任务和相应的问题,这些小要点常常显得没有意义,学生不知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传统教学重在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缺乏充分的引导。

为了弥合这些缺失,在教学中引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进行研究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对学习的热爱、探索的追求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还很落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各教学单位切实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能肩负21世纪发展大任的全面发展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论文网在线: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guizhangzhidu/guanlizhidu/2224.html

《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_教学管理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