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规章制度 > 管理制度

探讨中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_教学管理五篇

2022-01-18

管理制度】导语,我们所欣赏的这篇文章共有31877文字,由费建兴潜心整理,上传于范万文网 www.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说过:网络小说说过:北大路和白莉可演唱的歌曲说过:曾沛慈演唱歌曲

素材:作者搜集的原始材料素材:乐童音乐家演唱的歌曲探讨中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_教学管理五篇倘若你对这篇文章感觉哪里不好,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探讨中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_教学管理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的感受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感受生活、厚积薄发、模仿训练、更新作文的评定方法)。

关键词:写作兴趣;感受生活;厚积薄发;模仿训练;说话训练;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广大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常常是迫于教师压力而敷衍成文、草率应付,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乐于著文了。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浓郁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要治病,先得寻找病因,所谓“对症下药”。纵观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阅历浅。

当今中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生活在“三点一线”似的闭塞空间里,没有机会去欣赏外面的天地,读书以外的事情早被无微不至的父母面面俱到了。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太孤陋寡闻了!而“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蜂不采花朵酿不出蜜,创作人员不到生活中去,写不出好作品”,脱离了实际,单靠惊人的“想象力”写出的作文自然成了有肉无血的“四不像”

二、观察不得法。

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如果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关心,自然也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素材。偏偏我们的一些同学,粗枝大叶,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或视而不见,观察不得要领。诗坛王子汪国真说过“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WWW.0519news.coM发现不了生活的美,搜集不到作文的素材,面对“无米之炊”学生哪怕是“巧妇”也是无能为力。学生在这种窘境下又怎能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呢?

三、读书看报少。

迫于应试教育的学习压力,许多家长、学校视课外书籍为洪水猛兽,视爱好课外书籍的学生为不务正业。所带来的恶果是学生除了教科书还是教科书,与“吴承恩”“余秋雨”无关,与“雨果”“司汤达”绝缘。读书看报少了,间接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素材的积累也就少了,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无话可说,于是只有把华丽的词句堆砌起来,只能采用别人用过的老掉牙的事例,只有习惯的运用那些自己和别人都烂熟于胸的写作素材,这样的文章哪里还有鲜活的生命力?

四、题目老套。

不知其旁人是否发现:学生写作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教师统一命题的作文写得差而学生自由抒写的周记写得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命题不适合学生心理,或脱离实际,或大或空,或老调重弹或拾人牙慧。如此人云亦云、司空见惯的题目,学生一见则反感,再看则无味,三看则腻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在作文时才能事半功倍。要改变学生对待作文的不良状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该怎样才能改变以上“症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呢?

一 、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我就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并组织学生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二、借鉴名家名篇,找到“下锅之米”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常常让学生依照《未来作家》中的一些自己所喜欢的文章,写一篇自己的作品。相互比较,慢慢的学生也会成就一种气候。名家作品学生看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是最为宝贵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学生的灵感。把这种灵感运用于实践中,很有可能成一种气候。事实上也正如我所说的一样,多模仿一些名家的作品后,我的学生的水平也有一定的样子。

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注意社会动态,注意媒体信息。以便适时而用

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其表现的方式各种各样,我们只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观察才能看到生活的真面目。平时,只要有空我就会让学生看一些报纸、电视之类。及时的保持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接收最近最新的东西,运用于学习中。而且我还有目的的给学生推荐一些极为有益的杂志,以供学生参考,如:《读者》、《杂文月刊》、《小小说选刊》、《中国

青年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等。学生在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模仿,一举两得。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些读书笔记,积累一些典型素材。四、改革作文评改方法,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我认为对待学生的作品,不论质量,首先应该作到对作品的尊重,对作者本人的一种尊重。因为不论学生的平时能力如何,一篇作文的完成都代表着学生一份心血。这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所得的结果。因此我认为应该改进以往的评判方式,我大胆设想并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转换由老师评改变为师生共评。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把作文评改的标准罗列出来。以此为鉴,让学生学着评(学生互评或自评)。然后,老师再自己把关进行复评。这样的评改方法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就会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2、在评判的任意一环节都不能忘记“鼓励”这一原则。如适当表扬“佳作、佳句”。对特定的学生给予不寻常的评语等。让学生们知道这不只是一次作文,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3、及时的给更好的文章找到归宿,让学生中好的作品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如把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展示、推荐给一些刊物等等,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励学生。

当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是我的浅陋之见,愿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论文网在线:

第二篇 浅析中学数学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_教学管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本文首先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了在中学数学实施“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学习主线,立足于课堂,通过“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阐述了“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三为主、五环节;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原因

一方面,初中新课程的推进中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主要集中在教师这个教学主体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的是老方法;面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结构的重新整合和学科间互隔开放的变化,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足,对新教材怎样教、教什么心中没底,手中没准,难以把握适度、驾驭自如,更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按照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总结我校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经过反复的酝酿研讨,决定在我校行“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Www.0519news.cOm

二、“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这一模式是针对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提出来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引向课堂,促使广大教师增强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课堂由“呆板、单调、低效”转变为“活泼、丰富、高效”。与其说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如说是再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优化教师的语言,优化教师的点拨,优化教师的板书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果最优。

1、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三为主”集中体现新的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评价,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注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工作,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将处于盲目状态。“三为主”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都需遵循学生学会学习这条主线,要以“学”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

2、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五环节”集中体现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导学”环节就是要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别致、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导入教学;“自主探究”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思维的时空、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点拨”环节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所学、所得,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三个转化”,既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把不懂不会的知识转化为已懂的;“建构拓展”环节就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巩固运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效果评价”环节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较大表、学达标、教学当堂都要达标。

其特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要落实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凸显同学之间的合作。

2、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优质高效课堂,教师的主导是关键,要发挥好导师的作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创建优质高效课堂。“优质,应该理解为教师的引导是优质的、教师组织的活动是优质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优质的、布置的作业是优质的等。高效,应该理解为课堂组织没有无效环节,教师的点拨准确,让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但是,所谓的高效又不能机械地为一堂

课赋予太多的任务,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这样就应该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基本原则,课堂实际环节和设计问题不要多,要简练而又突出落实,活动要充分,力求一课一得”

3、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提高服务意识,要真心热爱每个学生,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部分学困生和学厌生,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要满怀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要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好务。 

三、“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高标准、高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方位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课堂教学规范严谨、科学有序,课题、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4、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课标所要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5、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等。

四、“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

(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

(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课堂的行为管理。教师每一节课必须有规范的例题示范板书,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4、课堂上“三为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实际上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方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节课教师点拨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度,提高课堂有效性,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等于抓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要求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二者不能偏移,相辅相成,才能珠联璧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既要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又要体现思维和训练为主攻。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你教会学生什么,而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猜想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解题策略等。这既对学生目前负责,也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位思,以诱达思,让教会变为学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发言的权利,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天地。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出和谐、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当好学生的促使者、评价者和激励者。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

系,处理好反馈与即时备课的关系,处理好反馈与及时评价的关系,让多向反馈贯穿课堂的始终,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经验不放松。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m].:教育出版社,1984.

[3]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

[4] 郑毓信,梁贯成著.认知科学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扈中平,李方,张俊红.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7] 瓦阿.苏霍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8] 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28-30.

[9]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专著,《问题式上课的基本问题》.

[10] 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著,《心理学原理》.

论文网在线:

第三篇 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与对策_教学管理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中职教育,培养大批熟练技术工人,是我国教育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中职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专业设置、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就业出路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中职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应在转变办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就业指导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级和门的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几经挫折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与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从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中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

一  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理解中存在的偏见与误区

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家长和学生本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普高与大学扩招的直接冲击,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仍受到社会的轻视,这种轻视不仅体现在社会公众及用人单位身上,而且一些地方部门也存在着这种轻视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学生中考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甚至职业高中都要划定录取分数线,唯独中专可以不需要分数就可以直接就读。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用意是可以方便更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但社会公众和家长却认为不需要分数的学校肯定是没人愿读的学校,而进入这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本人则更是感到自卑和没有前途。wWw.0519news.coM二是来源于职业学校本身。不少职业学校的主管人员和教师对中职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学无用观”或“教学少用观”,认为中职学校主要是抓就业,认为教学只是作摆设的样子而已,学时长短,教与不教都没有什么关系。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单纯理论观和“单纯教学观”,认为学校即教授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事,学校不用教,教了也自教。或者认为学校只管教学,只管发毕业文凭,至于学生拿到文凭能否就业,到什么地方就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以上来自各方面的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对于中职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源数量不稳,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理解中存在的偏见与误区,社会上普遍轻视职业教育,许多学生宁愿花钱买普高也不愿意进入职业学校,从而使中职学校在招生问题上处境尴尬。这也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扰。由招生难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导致中专、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相应的普通高中大专院校,而违规违纪现象也远超后者;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招生成本和管理成本日益加大。就招生成本而言,近年来,各职业学校为了在招生中取得竞争优势,拓宽招生渠道,招生手段不断翻新,但本质上不外乎通过给招生代理高额回扣和给学生优惠两个方面。就管理成本而言,由于学生素质较低,部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破坏公共财物、浪费水电现象比较突出,学校不得不增加管理成本,请更多的人员,花更多的精力来管理。

(三)办学资金缺乏,教学硬件不够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做”,要学会“做”,务必要有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平台。尤其要办特色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就必须有配套的硬件设施,让老师能够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些,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设备应与社会同步,及时更新,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员工,学生到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难以有效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如酒店专业没有实训室,初教专业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等。有的学校个别专业,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未真正开展实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师半路出家,软件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它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理论基础性宽、教学媒体多样、多变的显著特点。但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从中等专业的学历教育转变过来的,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步演变过来的。这就决定了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对于理论课教师而言,一方面对最新的高科技缺乏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教育观念滞后,上课缺乏吸引力,把学生本来应有的兴趣在长期的“念书”过程中给消磨掉了。部分专业教师也仅注重校内活动的参与性和教学工作,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活动的关注度较低、专业实践能力不够。

(五)专业设置杂而不精,缺乏优势

职业学

校要形成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设置,职业学校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否吸引生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以及发展的前景好坏。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办专业没有规划性,也缺乏远瞻性,往往只是随风而动,感觉社会缺少什么人才开办什么专业,往往等学生毕业了,人才却已经饱和;有的专业设置不切实际,硬件软件都不配套,就盲目开办,结果学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学到,感觉就是个中介所。总体来说,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杂而不精的特点。专业多,但缺乏精品,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学校缺乏特色,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六)中职毕业生缺乏竞争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毕业生就业出路的顺畅与否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广大家长和学生根本利益实现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中职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加之受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挤压,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不被用人单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重招生宣传,轻就业指导和培训,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缺乏正确的定位,缺乏吃苦创业的精神、缺乏踏实敬业的作风,结果要么找不到岗位,要么找到岗位很快又下岗。

笔者认为,以上六个方面的现状是目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巾职学校要想在目趋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些瓶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争取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为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xx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总理要求各级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把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采取有力措施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各级义不容辞的职责,这种扶持不能停留在口头或文件里面。如今年着力推行的贫困学生资助办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这还不够,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加强导向,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政策宣传与监管,保证生源比例等等。各类中职学校应根据相关政策和精神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转变传统的人才理念,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观

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人才理念。确立新型的人才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首先需要中职学校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教学观。中职教学应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为核心,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树立起中职教学的服务理念和实践理念。所谓“服务理念”就是教学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一切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所谓“实践理念”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为学生完成学业而教学,为学生的职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就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创业而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学。

(三)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学

校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与地位的关键。尤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否则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改善办学条件主要是加强教学设施、实验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与实践提供条件。由于中职学校底子薄,投入有限,各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地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如笔者所在的常德旅游学校(原常德师范学校)在、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桃花源旅游区及市内八百里、华天等大酒店寻求合作,为本校旅游专业建立了稳固的实训基地,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也为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和今后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强师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各类中职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师向“双师型”方向转变,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如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或者有计划地通过引进、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学与培训,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实用技术的指导。

(四)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精品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学校需要特色,有特色才会对家长和学生产生吸引力。不说各类高等院校,目前连许多普通高中都已形成了特色,如笔者所在地的几所高中,人们有口碑是一中的素质教育,六中的飞行员招考,七中的艺术培养,芷兰的升学率。因为各具特色,人们各取所需,趋之若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处在普高和高校的夹缝中间

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要想摆脱生源大战的箕豆之煎,必须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具体途径一是强化市场意识,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结构,对于就业不好或就业前景甚忧的专业停止或减少招生计划。二是加强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实施精品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实验和实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龙头”,有了龙头就形成了品牌,有了品牌就能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促进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有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的追捧,就能改善中职学的生存环境,拓展中职学校的发展空间。

(五)加大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

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中职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也应把学生的就业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促进学生的就业首先要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考学或考证,获取更多、更高的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如导游证、会计证、技工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各类资格证等,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其三是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建立和扩大就业市场。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主动出击,广种薄收挖信息、全员参与,扩大“推销”队伍、依靠校友帮助,争取信息反馈、利用现代技术,建设信息平台等措施积极进行推销,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学校还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一批单位的热情支持,从而建立起了广泛而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些措施都值得各类中职学校加以借鉴。

当然,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部门、企业单位、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唯有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自身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使中职教育能够突破各种瓶颈,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论文网在线:

第四篇 探析中学生过激行为及疏导对策_教学管理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加上独生子女增多、学业就业压力大、教育方法不当等诸多诱因导致中学生出现过激行为的几率很高,且呈上升趋势。这不但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还给学生带来身体及心理的伤害。因此对中学生过激行为的内外因进行,探讨避免和控制中学生过激行为的措施、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学生;过激行为;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的过激行为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而产生的与教育意图相违背的、反常的甚至是的一种行为。这些行为多表现为强烈的逆反行为、极端的过激行为(包括自杀、破坏行为等),不能有效的用理智来控制,极端的还会触及法律、法规。中学生过激行为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中学生过激行为的形成原因:

中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变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偏差是导致过激行为的内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冲动。这是由于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萌动期,是一个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意向迅速发展,对自尊心有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又不能很好的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加上社会阅历较浅,辩证思维水平有限,面临压力大,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而出现了各种发展的心理偏差,最终导致了许多过激行为的产生。WWW.0519news.cOM

1.2学校教育因素。

社会劳动就业竞争激烈,择人标准偏重文凭等原因,使学校升学竞争十分激烈,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导致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实际,德智失衡顽疾难改。

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手段简单化,不理解学生的感受,不懂得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当发生矛盾时,不能冷静处理,导致矛盾激化,引发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

1.3家庭教育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最贴近的和最直接的。当代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学生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有些学生带有封闭的心理,孤傲、任性、固执、倔强。这种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家庭成员从小对孩子的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说什么就依什么,造成了孩子“小皇帝”般的性格,谁讲都不听,来到学校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一两句都听不进。有些家长教育手段极端化,动不动就拳头、鞭子,导致孩子从小养成了叛逆的非正常心理,在学校就极易发生过激行为。

1.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中学生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特别是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媒体,如电视、电子游戏机、电影、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体,这些媒体也出现不少的色情、内容,学生看了很容易受到感染,染上不良的行为。

2.中学生过激行为的教育疏导对策:

2.1根据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疏导教育。

2.1.1加强耐挫折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就极易发生过激行为。当代的孩子,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至及的环境里,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很少受到过任何的委屈,他们的情感非常脆弱。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认识到挫折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正视挫折,挫折形成的原因,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才干;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坚忍不拔、知难而进,才是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也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貌。

2.1.2帮助学生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最快速的阶段,也是思维易出现片面、偏激的时期。如果引导不妥会受非理性思维的影响,从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指导中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问题,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自觉抵制或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

2.1.3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

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并抓住良好品质形成的最佳时刻,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形成既富有使命感、又具有责任感的性格和品德,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

2.2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及时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了解其能力、智力的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特长等等,确立适度的、适合子女心理发展实际水平的、与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相适应的期望水平,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形成和睦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2.3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加强师生互动,用真诚的情感和无私的爱去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班级中营造、宽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老师是人不是神,也会遇到挫折、失意,有心理失衡的时候,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无论如何,老师要始终明白:心态是可以传递的,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易于受老师情绪影响的活生生的孩子。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注意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都要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学会心态的自我调适,让自己的心灵和谐起来;尤其面对学生的过激行为教师一定要冷静,学会泠静地思考问题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要给学生台阶,避免问题激化,尽量减少和控制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要净化社会环境,减轻升学等各种压力,创造良好的、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成长环境。

总之,初中生过激行为的教育疏导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在了解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论文网在线:

第五篇 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_教学管理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wwW.0519news.COm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xx(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xx(01) 

[3]许中伟.缓解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紧缺矛盾之我见[j].艺术教育,20xx(02) 

[4]郭小利.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之忧思[j].中国教师,20xx(10)

论文网在线: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guizhangzhidu/guanlizhidu/2108.html

《探讨中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_教学管理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