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下领导干部素质浅议_其它管理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经济论文】导语,你眼前所欣赏的此篇共有42280文字,由毕跃旺精心改正,上传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大潮:地理学名词大潮:游戏《碧蓝航线》中的角色大潮:广州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的书籍

素质,拼音sù zhì,指思想、文化、身体,即代表德、智、体三个方面。 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素质提高代表着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领导干部素质浅议_其它管理学论文五篇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 知识经济时代下领导干部素质浅议_其它管理学论文

论文 关键词:领导干部素质;知识 经济

论文摘要:人类文明已进入21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涌动的知识经济大潮对党员干部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的 发展 进程,因此,应找到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具体途径。

人类文明已进入21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涌动的知识经济大潮对党员干部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 课题。

一、知识经济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的挑战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古老的真理在当代被赋予全新的内涵: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主导力量。在这一时代于知识经济大潮潮头的将不再是百万富翁,而是拥有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各个方面增强挑战知识经济的能力。

第一,要敢于创新,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志在   再次,能够为知识 经济 发展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能够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从机制上保证技术走进 企业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速 科学 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够任贤使能,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通过 法律 、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实施,能够消除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中的各种障碍,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从而为科技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www.0519news.COm

三、提高干部科技素质的基本途径

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是实现干部队伍“高素质”的一个基本途径。理论上的成熟是 上、业务上成熟的基础。同志强调,不学习理论,势必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党的报告也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一个人的观察、、判断和归纳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都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终身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全面发展与不断完善而采纳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 现代 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正确的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领导干部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理论素质,它对其它素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必须注重理论学习,把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放在首位。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到三代党领导核心都倡导的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以先进知识来武装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历程。作为干部要把提高知识素质养成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行为和需要。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

其次,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加大普及现代科技知识_77-作的力度。科学文化知识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的坚实基础。一般来讲,干部的领导水平如何,直接取决于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所以,干部必须要有拓展知识领域的广度,特别是在技术革命条件下,不仅要懂得经济、法律知识,更要懂得科技知识。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呢?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自身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进修培训制度,抓好继续 教育 工作,根据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专长特点,加大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工作的力度,以补充科技知识的“先天不足”。

再次,把先进科技手段引入领导工作的实践。在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干部领导方式、方法的改进、是同科技进步结合在一起的。要使领导工作不断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面发展,就要善于引进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改进领导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领导干部只有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信息传递、加工、处理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才能对信息革命条件下的领导工作实施科学管理。

最后,要加强从政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行为,以“勤政、廉政、优政”为重点,开展从政道德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同志指出:“建设有

第二篇 试谈总经济师怎样成为企业领导的得力助手_企业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交通工程项目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交通施工的企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而作为交通施工的企业三总师之一的总经济师负担着节约项目成本,为企业开源节流的重要责任,但事实是目前许多大中型交通施工企业的总经济师存在严重的缺位情况。本文就总经济师产生的背景及作用、目前的状况及其原因,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得力助手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交通施工企业 总经济师 得力助手

近20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截至20xx年底全国通车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继续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第三篇 浅析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_企业管理论文

摘 要:进入21世纪,人力资源迎来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本文就经济师人力资源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联系当今社会状况和需求,进行。

关键词:企业 经济师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中国上文库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ww.0519news.cOM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杜琢玉 赵信 经济师经济学应当加紧对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 经济师20xx年第10期.

[2] 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63-270 .

[3] 王志峰.试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撑[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58-60.

[4] 孙庆生.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思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xx,(04).

[5] 彭静《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浅探 》商场现代化 20xx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

[6] 黄智琴.企业如何加强员工培训质量的过程控制[j].人才资源开发, 20xx,(06).

[7] 林翠芬,余心言. 员工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探索[j].广西烟草,20xx,(11).

作者简介:

黄锦明(1974-),女,汉族,工作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济师。

中国上文库

转贴于中国上文库

第四篇 浅论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记分卡(BSC)的整合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而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记分卡(bsc)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和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概念,并对两者进行整合,为企业战略实施和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记分卡(bsc);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

一、 引言

本文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进行整合,为我国企业的战略分解和业绩评价提供一个新的综合模式。

二、 文献综述

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文献。企业作为一类社会存在体,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理论倡导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研究。carroll(1979)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角度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clarkson(1995)提出了应该以利益相关者框架为基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elkington(1998)首次提出了“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

刘思华(20xx)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生态经济人”,将企业看作是经济社会系统中的要素。wWW.0519news.COm温素彬,薛恒新(20xx)从企业的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发展角度构建了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认为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从单一的经济绩效向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三重绩效评价模式转变。陈迅、韩亚琴(20xx)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企业社会责任、中级企业社会责任、高级企业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xx)从股东和债权益,职工权益,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角度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与信息披露。

2. 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文献。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在发展中,必然会与契约方产生往来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利益相关者。mitchell等(1997)将利益相关者归纳为三种口径:①窄口径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生存所必需的利益相关者;②宽口径利益相关者,指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公众等;③中间口径利益相关者,介于以上二者中间。starick(1993)指出,自然环境、人以外的生命物种以及将来的几代人都应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jacabs(1997),wheeler & sillanpaa(1998)将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类物种都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温素彬(20xx)从多元资本共生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资本形态分类法,分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并且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角度,设计了连锁超市公司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成功地图(温素彬、黄浩岚,20xx)。谢志华(20xx)从企业收益分配的角度,提出了四要素: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分别对应着企业利益相关者中的、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李海舰从企业价值来源角度,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生态资本等都视为企业的价值来源(李海舰、冯丽,20xx)。

3. 经济增加值(eva)相关文献。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思腾斯特公司(stern & steward co.)提出的,指公司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经营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

eva=nopat-na0×wacc

其中,nopat为经过调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na0为经过调整的期初投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从计算过程可以得出:eva表明一项投资仅在它的收益超过它的资本成本时才会产生经济利润,为其所有者创造价值。

在这种绩效评价方法引入国内后, 刘力、宋志毅(1999),谷祺、于东智(2000),孙铮、吴茜(20xx),王化成、程小可、佟岩(20xx),王斌、高晨(20xx)等国内大量学者对这一方法的特点、应用和调整修正作了研究;杨有红(20xx,20xx,20xx)从人力资本、股权奖励、股票期权等角度对eva的应用修正作了研究,以上学者仍是从经济角度对eva作的研究。温素彬、薛恒新(20xx)从社会责任角度对eva指标作了修正,提出了可持续责任附加值(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value added,srva),综合考虑了对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影响的增值指标,对企业“三重盈余”作了综合反映,但对生态和社会维度的指标不够量化。

4. 平衡记分卡(bsc)相关文献。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是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等四个维度,反映了组织的客户、股东、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因素及相关者利益。

史丽萍、蔡歆(20xx),田俊芳、卢杨(20xx),张劲松、郑加好(20xx)等分别研究了战略平衡记分卡在我国的应用。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20xx)将预算管理系统与平衡记分卡进行了整合;高晨、汤谷良(20xx)将预算管理、平衡记分卡、eva、作业管理等工具作了整合并针对我国企业作了案例研究。

eva与bsc的引入,拓宽了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eva不仅考虑了企业经营中的债权资本成本,而且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经济维度成本,有利于经营者从长期利益出发,进行企业的技术投入和改造。bsc平衡了多方面的因素:①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②短期收益指标与长期收益指标;③外部计量和内部计量;④绩效管理过程与绩效管理目标;⑤前置(驱动)指标与滞后(结果)指标。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内部业务流程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这些因果关系最终导致了企业战略的分解落实和企业的发展。

然而,eva与bsc对环境和社会维度方面的评价关注不足,而且二者间尚未建立相应的关联。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关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同样构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且,从长期来看,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对占我国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的国有企业来说,不同的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体系将会引导出不同的经济后果。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出发展,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基于以上,本文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eva与bsc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三、 对eva与bsc的修正整合

1. 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营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应的出现了一系列评价这些经营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引导着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然而,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要求企业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在卡普兰教授的平衡记分卡(bsc)基础上,将利益相关者扩展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对原有的四个层面扩展到六个层面,构建了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xpanded balanced-scorecard,ebsc),如图1所示。

三个维度的6个层面的常见指标分述如下:①学习与成长层面:关键岗位员工培训合格率、关键岗位员工离职率、员工满意度;②供应商、客户层面:(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新)客户保持率、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满意度;③社会效益层面:企业社会责任指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频率、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积金的计提率、女性在职工中的比重、社会捐赠额、公平竞争的行业内评价、产品安全性系数、的社会效应;④生态效益层面:环保产品百分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能源消耗成本率、能源投入产出率、再生能源使用率、废弃物处理率、企业绿化率、环境报告书提供频率;⑤内部流程层面:新产品开发速度、质量投诉比、开发任务完成百分比;⑥财务层面:销售额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比率。

社会效益层面和生态效益层面的指标,不同行业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偏重点。工业类企业常见的生态效益层面的相关指标及计算方法如下 。

(1)能源投入产出率等于有效增加值与能源使用总量之比。

(2)再生能源使用率等于再生能源使用量与能源使用总量之比。

(3)原料投入产出率等于有效增加值与原料投入总额之比。

(4)再生原料使用率等于再生原料使用量与原料使用总量之比。

(5)使用回收原料生产的产品比重等于使用回收原料生产的产品与企业产品总价值之比。

(6)单位产出ghg(或ods)排放量等于ghg(或ods)排放量与有效增加值之比。

(7)废弃物处理率等于废弃物处理量与废弃物排放总量之比。

(8)寿命结束时可回收利用的产品比重等于使用寿命结束时可回收利用的产品价值与企业产品总价值之比。

(9)废弃物可回收率等于可回收废弃物总量与废弃物总量之比。

(10)环保投资比重等于环保投资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11)企业绿化率等于企业绿化面积与企业占地总面积之比。

(12)环境报告书提供频率为每年度环境报告书提供的次数。

以上指标从能源、原料、排放物、产品和服务、生态计划和政策等方面为生态效益层面的评价提供了基础,对于产出和回收利用率类的指标来说,比值越大效率越高,对于投入消耗类的指标来说,比值越小效率越高。

2. 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

(1)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ustainable economic value added,seva)。企业发展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财务层面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不但要反映经济方面的效果,而且要反映企业在社会和环境层面的效益。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仍然遵循内在的因果联系,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与战略,企业需要通过学习与增长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通过内部业务流程的不断更新改造使其适应相应地生产力,在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客户提供相关价值的同时,还要注重更多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员工、供应商、、社区、公众、自然环境、后代人、非人类物种)利益的价值创造,只有全面、协调了以股东、债权人为主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从长期来说,企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最终达成企业使命和战略。在这一逻辑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ustainable economic value added,seva),这一指标充分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效果,是扣除利益相关者成本后,企业真正为以股东和债权人为主的利益相关者所创造的价值。seva是对平衡计分卡中财务层面的深化,同时考虑了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应层面的贡献。其中学习与成长层面、内部流程层面、供应商、客户层面作为seva价值创造的辅助支持功能,最终会反映到企业财务层面指标的量化。

(2)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的计算。seva=息税前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社会效益成本费用-生态效益成本费用=息税前利润-na0×wacc -社会效益成本费用支出-生态效益成本费用支出

注:①na0为经过调整的期初投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②因为社会效益成本费用中包含企业对的支出,而是税收的占有者,所以等式右边第一项为息税前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后利润。③企业当年社会和生态效益成本费用发生额可根据上文中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按照原来的eva计算过程中的调整方法,进行相关资本化和费用化调整。

四、 结语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需要对经营者经营效果进行评价。占我国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应该承担经济发展的责任,更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和环境发展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就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相关要求,对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记分卡(bsc)进行修正,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利益相关者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并最终落实到经济维度的财务层面进行衡量,提出了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的概念,将企业使命与战略发展的目标执行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有效整合。对于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中的社会和环境成本费用计算方面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量化和指标标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会计研究.20xx,(4):60-64.

2. 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会计研究,20xx,(4):62-68.

3. 杨有红,柯剑.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评价问题.会计师,20xx,(8):4-9.

4.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xx-09-25.

5. 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会计研究,20xx,(12):70-75.

6. 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会计研究,20xx,(9):50-56.

7. 高晨,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与

第五篇 简论总部经济概念辨识:二维四方主体视角的研究_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目前学术界关于总部经济存在着多种视角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本文首先企业组织演变及其动因,然后在此基础上企业如何通过实行“脑体分离”以破解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悖论”,进而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接着从二维(企业、区域)四方(总部一制造基地、xxxxx一城市)主体视角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最后提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总部经济;概念辨识;主体视角;政策框架

随着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职能总部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xxxxx迁移,或原驻于xxxxx的大型企业(集团)将生产环节向城市迁移,总部经济已成为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总部经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概念,尽管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关于总部经济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

由于总部经济具有很强的经济效应,因而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实践中,以、上海等为代表的xxxxx纷纷将总部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表明总部经济已成为地方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人们对总部经济概念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

概念是人们在头脑里形成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科学的概念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总部经济现象向学术界提出了完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总部经济的要求,而且,这对于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wWw.0519news.cOM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不同视角的总部经济概念;然后,企业组织演变及其动因,并在此基础上企业如何通过实行“脑体分离”以破解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悖论”,进而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接着,从二维四方主体视角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

一、总部经济概念回顾

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视角的总部经济概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四种。

第一,区域视角的概念。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因此,现有概念大多从区域视角对总部经济进行界定。赵弘认为,所谓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这是目前引用较多的概念之一。在这一概念中,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是区域。

第二,总部视角的概念。总部是指企业系统中于生产环节但对其具有指挥和控制权力的决策机构。余钟夫认为,总部经济是一种首脑经济,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总部出于企业发展需要而与生产环节实行空间分离的结果。广义上,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狭义上,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

第三,xxxxx视角的概念。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往往因为其拥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而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高洪深认为,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本市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地区、全国乃至跨国界的地区实施经济管理、决策和服务等职能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概念明确指出了区域xxxxx在总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企业和城市视角的概念。企业因为发展需要而将总部从运营系统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的机构,并与其生产环节发生了空间上的分离。具体地说,企业总部向xxxxx集聚,而生产环节则向城市迁移,这已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史忠良和沈红兵认为,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和城市在使双方都能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驱动下形成总部和城市集聚并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现象。企业总部集聚改变了城市形态,而城市形态也影响着企业总部的发展。总部在城市集聚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和城市二者对更高经济效益的追求,其结果是,企业和城市能够通过总部在城市的集聚而获得“双赢”。

二、企业组织演变及其动因

上述概念都是从行为主体的视角来界定总部经济概念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要完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总部经济,就必须正确地界定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这也正是人们把握和利用总部经济发展规律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不同视角的概念对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将会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为了科学地界定总部经济的概念,本文将从企业组织演变及其动因出发,以便更好地辨识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及其特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总部经济现象及其形成和发展的机理。

当今世界,现代大型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工商企业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高级化的潮流,在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即朝着企业组织大型化、扁平化、模块化方向日益演进。如图1所示。

第一,经济全球化驱动企业组织大型化。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经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和重组的过程,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大促进了生产经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扩大了现代工商企业获得和配置生产经营要素的空间。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现代工商企业必须建立全球化的视野,寻求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历史背景的文明的契合点,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工商企业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即将原来由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内部化,并通过企业的威权管理来降低交易成本。这样,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企业组织也日益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组织大型化也要求有一个“总部”来承担相应的决策和协调活动。此时,总部的功能就是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

第二,信息化驱动企业组织扁平化。信息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的特征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以日新月异的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播速度显著提高,信息传播空间无限扩展,信息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信息都可以在瞬间被传播到世界其他各地。可以说,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并给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为了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把握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日益大型化的现代工商企业就必须采用分权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赋予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更多的决策权。由于生产经营单位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因此,当它获得最新的信息时,就可以迅速据此作出决策,而不必将信息传输给“总部”,再由“总部”作出决策后让下属经营单位执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只有那些抢先获得和处理信息并迅速据此作出决策的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大型企业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潮流,以更快的速度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反应,就产生了企业组织扁平化的强烈冲动,即缩减企业组织的中间环节,赋予下属经营单位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第三,资源高级化驱动企业组织模块化。任何经济系统都具有层次性,且这种层次性总是与特定的资源位相联系。此外,经济系统还具有结构性的特征,经济系统的演化就是结构转换的过程,这种结构转换表现为“单-结构-分工结构-模块结构”,推动这一结构转换的动力是决定经济系统竞争力高低的主导资源。企业是一个微观经济系统。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企业以土地、资本、一般劳动力为主导资源,并采取单一结构以追求规模经济;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企业以技术、信息、人才为主导资源,并采取分工结构以追求分工经济;在工业化高级阶段,企业以关系网络、组织信誉、社会资本为主导资源。随着资源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并在企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工结构在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在系统内部获得协同效应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而采取以功能再整合为基础的模块化组织是获得和利用高级资源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模块化与高级资源的获得和利用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一方面,以功能分割为基础的模块化并不绝对地强调人的专业化,反而对不同模块之间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持鼓励态度,因此,关系网络、组织信誉和社会资本很容易在模块化系统中形成;另一方面,在显性整体设计规则和隐性局部设计规则的作用下,模块化网络结构不是完全松散的,而是集中与分散协调统一的结构,也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结构。

三、破解城市化中的企业悖论:脑体分离

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理解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机理,还必须企业所在区域的空间特性。换言之,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城市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以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要素和加工过程在空间上的集聚为特征,并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分散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从时序角度看,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是一个不均衡的发展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的影响,各个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增长并不是均匀地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其中,一些城市以更高的强度吸引物质要素和加工过程的集聚,并形成自我增强的循环,从而成为特定区域的xxxxx。

对企业而言,城市化进程就是生产经营要素在城市不断集聚的过程,也是生产经营要素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这就产生了一个城市化中的“企业悖论”:一方面,企业必须向xxxxx集聚才能获得所需要的高级资源;另一方面,xxxxx的发展使得企业获得所需要的初级资源的成本日益上升,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就产生了实行“脑体分离”的强烈冲动。所谓“脑体分离”,是指企业将总部布局在xxxxx,以获得高级资源,而将生产环节布局在城市,以低成本地获得初级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组织模块化也使“脑体分离”具备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模块”(modular)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作为相对的子系统,模块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组成系统的各个模块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或界面进行协调和交互作用。现代大型企业为了获得分布于不同城市的资源而实行“脑体分离”后,总部与生产部门的功能也随之分化,即总部以决策和协调为主要功能,而生产部门以产品制造为主要功能。所谓总部,是指在企业系统中于生产部门的决策机构,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这种既指组织机构上的,也指空间形态上的,是在一个企业系统框架下的相对;二是总部作出的决策往往显著区别于生产部门的决策,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如投资与决策、研究与开发决策、营销与销售决策等。

因此,总部和生产环节都已成为典型的“模块”,它们分别根据自身独特的内隐信息运作,而不影响其他模块的运作。当然,在总部和生产环节之间则涉及系统的整体结构,两者根据对企业系统而言外显的设计规则进行运作。其中,外显的设计规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是用于界定各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信息;二是接口或界面,是用于描述不同模块交互作用的信息,包括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和沟通的信息;三是标准,是用于检测各模块设计与设计规则的一致程度以及衡量比较各模块性能的信息。

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企业在组织模块化的条件下,基于总部和生产环节的相对性而在空间上实行功能分离的结果,即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大型公司将其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向某区域的xxxxx迁移,而将生产环节向xxxxx的中小城市迁移;或者是原驻于xxxxx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其生产环节向周边中小城市迁移,从而在某区域形成企业总部在xxxxx集聚发展、生产环节在城市集聚发展的格局。如图2

四、二维四方主体视角的总部经济概念

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企业在空间上实行功能分离的结果。因此,理解总部经济不仅要从企业“总部”与“生产环节”之间的“脑体分离”现象出发,而且要从“脑体分离”后它们各自的地区布局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总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关系,继而进行总部经济概念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

1.总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关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涉及两个维度:企业和区域,其中,企业包括总部和生产部门;区域包括xxxxx和城市。因此,理解总部经济必须从二维四方主体视角来考虑。所谓二维,是指企业和区域,这两维主体都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所谓四方,是指企业的“总部”和“制造基地”、区域的“xxxxx”和“城市”。二维四方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关系,对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如图3所示。

在企业维度,总部经济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生产要素和企业形态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本质上是由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的。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企业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根据各个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将总部与生产环节相分离,分别布局于其所需要的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承担决策和协调职能的总部布局在xxxxx。这是因为,总部所在的区域,知识型服务业往往都比较发达,形成了为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通信、网络、传媒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技术贸易、专利代理、知识产权等组成的科技服务业,由会计、审计、税务服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设计等组成的商务服务业,由教育与培训、会议与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承担制造职能的生产环节布局在城市。这是因为,企业可以在城市低成本地获得土地、一般劳动力等基本资源,帮助企业高效率地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总部和生产部门由于各自形成相对的组织形态,因而必然存在各自的利益追求。在企业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就成为现代大型企业面临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空间上实行功能分离之后,如何在总部与制造基地之间实现功能耦合,也是现代大型企业所面临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区域维度,由于xxxxx与城市资源禀赋的不同,xxxxx对企业总部更具有吸引力,而城市对生产环节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不能仅仅从xxxxx的视角出发,而应该将xxxxx与城市共同纳入总部经济的视野。石滋宜认为,总部本身并没有生产力,单靠企业总部在xxxxx的集聚不会带来成功。事实上,xxxxx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凡是总部经济发展较早、较快、较好的区域,往往都是那些拥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的区域。当原属于xxxxx的制造业企业为了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而向城市迁移时,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xxxxx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指出的是,在发展总部经济时必须协调好xxxxx和城市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各地方都把gdp等经济指标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而拥有能力迁出的企业一般都是当地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企业迁移总部后,必将使原有利税分流到新的企业总部所在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原属地区的经济实力,这样,企业总部的迁移就不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而可能会引发的强力干预,即地方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阻挠企业总部迁移。在这种情况下,xxxxx作为受益者就必须考虑如何给予城市相应的补偿,这样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在xxxxx和城市之间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2.总部经济概念界定:二维四方主体的视角

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也就是说,企业总部向xxxxx迁移以及生产环节向城市迁移,是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理性行为,而不是任何其他主体刻意“安排”的结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企业能够在“脑体分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也是一个有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行为主体。具体地说,作为区域利益代表的地方也将通过资源配置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必须将区域作为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才能真正理解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与区域相互作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总部迁移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对我国而言,现阶段的总部迁移,一方面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纷纷将其境外总部迁到我国或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另一方面,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也纷纷向xxxxx迁移。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所在区域的发展。对企业而言,将总部与生产基地进行空间分离,分别向xxxxx和城市集聚,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对区域而言,企业总部向xxxxx集聚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制造业企业生产环节向城市的大量集聚必然会提高当地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化水平,最终在区域整体层面上提高经济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企业的“总部”与“制造基地”之间、在区域的“xxxxx”与“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交互作用关系。就“总部”与“制造基地”之间的关系而言,在实行“脑体分离”后,企业总部不仅可以获得完成决策和协调功能所需要的高级资源,同时也可以使制造基地低成本地获得基本资源。而且,采用模块化的组织也使企业提高了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了经营风险。就“xxxxx”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而言,“xxxxx”与“城市”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之,二维四方主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能仅仅考虑“总部”而忽视“制造基地”的作用;同样,也不能仅仅考虑“xxxxx”的利益而忽视“城市”的利益。

因此,仅仅从某一视角来理解“总部经济”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准确的,必须从二维四方主体视角来界定总部经济概念。为此,本文对总部经济作如下界定:所谓总部经济,是指跨国公司、本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包括职能总部)向区域的xxxxx迁移,或原驻于区域xxxxx的企业将生产环节迁往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企业总部在区域xxxxx集聚发展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环节在城市集聚发展的格局,在发挥总部决策功能和协调功能的条件下,获取企业经营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在促进xxxxx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发挥xxxxx向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促进xxxxx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概念揭示了总部经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特征:第一,总部经济是企业“总部”和“生产环节”实行“脑体分离”的产物,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结果是总部布局于“xxxxx”,而生产环节布局于“城市”。第二,总部经济不仅包括吸引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入驻xxxxx,还包括吸引企业的各种职能管理中心,如投资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第三,总部经济不仅是指企业总部或 地区总部以及职能中心入驻xxxxx形成的经济形态,还包括本埠企业的生产环节迁往城市而形成的经济形态。第四,二维(企业、区域)四方(总部一制造基地、xxxxx一城市)主体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发展。第五,总部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区域间经济协作发展模式。第六,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生产单元、总部所在区域以及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四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

五、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

尽管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无能为力的。事实上,考察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政策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总部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地,应当通过制定以下方面的政策对总部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和影响:集群政策、支持政策、供给面政策和需求面政策。如图4所示。

1.集群政策

从二维四方视角下的总部经济概念出发,的集群政策包括xxxxx的总部集群政策和城市的制造业集群政策。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集群政策与产业政策具有本质上的差异。集群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

(1)xxxxx总部集群政策。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总部是一种商务服务业企业或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企业管理机构(代码为7411)是指不具体从事对外经营业务,只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资产管理,协调管理下属各机构和内部日常工作的企业总部的活动,其对外经营业务由下属的核算单位或单独核算单位承担。显然,总部正是这样一种企业管理机构。作为一种商务服务业,总部是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导人制造基地的生产过程,总部的高人力资本密集性和高知识资本密集性及其对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决定了其必须在xxxxx集聚发展。另外,总部的工作人员对生活与工作条件、交通与通信设施、培训与教育机会等要求极高,而这些只有在xxxxx才能得到满足。因此,应制定吸引和鼓励企业总部在xxxxx集聚进而形成总部集群的政策。

(2)城市制造业集群政策。总部作为一种商务服务业,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一般性体现在总部提供企业管理服务,特殊性则体现在总部只为本企业的制造基地服务。最终,总部决策和协调功能的效力(包括效果和效率)必须通过制造基地的效力体现出来。因此,区域(包括xxxxx和城市)应当在上级的指导下,联合制定制造业企业集群政策,吸引和鼓励制造业企业生产环节向城市集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这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吸引境内外企业总部向xxxxx集聚并增强其区域“根植性”从而促进总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2.支持政策

支持政策是为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认定条件、资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奖励政策、人员出入境政策等。

(1)认定条件。总部或地区总部、职能总部的认定条件或界定标准对特定地区或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十分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鼓励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积极向xxxxx迁移,同时也可以使总部企业充分利用的资助、优惠和奖励政策;另一方面,它可以为xxxxx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指南。在现实中,一些城市为了发展总部经济,盲目吸引并不具备影响力的所谓企业总部,占用了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结果反而制约了总部经济的发展。

(2)资助政策。各地方为了鼓励总部企业人驻,对入驻的总部企业往往采取一些资助政策,主要分为开办资助与租房资助两个方面。其中,开办资助是根据总部企业注册资本的规模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补助;租房资助主要包括租赁、购买、自建等三个方面。开办资助和租房资助是针对总部企业本身的,也有地方针对总部企业的高管人员进行资助的。如南京市对新引进入驻河西新区cbd金融机构总部副职待遇以上、地区总部正职待遇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在河西新区租房居住的,按每个职位每月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3)税收优惠政策。为吸引境内外大型企业在本地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需要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南京市于20xx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在宁设立科技研发机构若干政策的意见》。另外,还可以针对总部或地区总部、职能总部的高管人员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如南京市规定,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外籍人员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出差补贴、探亲费、语言培训费、子女教育费等,由纳税人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

(4)奖励政策。为鼓励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地方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如上海市规定,对经认定为国家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且自认定年度起的年营业额首次超过10亿元币的投资性公司,给予1000万元币的一次性奖励;对自认定年度起的年营业额首次超过5亿元币的管理性公司地区总部,给予500万元币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一般是由市财政主管部门和市外经贸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有些地方还针对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的高管人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如、上海、广州等。

(5)人员出入境政策。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的工作人员出入境比较频繁,各地方为鼓励总部或地区总部的入驻,纷纷了方便总部企业人员出入境的相关政策。如对总部企业

3.供给面政策

供给面政策是从供给方面针对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入驻载体方面的供给政策。一是高档商务楼宇建设和供应方面的鼓励政策。总部企业入驻xxxxx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总部企业对商务楼宇具有很高的要求,而这只有xxxxx才能提供。总部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首先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等,其次才是考虑人驻成本。因此,地方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或其他企业为总部企业建设和供应高档商务楼宇。对已人驻总部企业的商务楼宇,要进行排查、建档、规划、改造、置换、升级等,并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商务楼宇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高管人员居住用房方面的相关政策。如广州市

规定,市国土房产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用于解决总部高管人员和专业人才住房;市公安、人事、劳动等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管理人员优先办理入户手续,为其办理家属招调和随迁手续、居住证等提供便利。

(2)投入要素方面的供给政策。一是自用设备、原材料方面的供给政策。如南京市规定,支持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依法取得外贸进出口权,为其所投资和授权管理的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原材料及出口产品。二是人才方面的供给政策。如上海市规定,地区总部需要在本市就业的外籍人员,可以向市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一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和《就业证》;地区总部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内优秀人才的,可以优先办理本市户籍。

(3)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方面的供给政策。为总部企业提供公共设施方面的服务,满足其基本的日常运行的需要。如南京市规定,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的投资企业所需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市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供应。供应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与本市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深圳市规定,总部或地区总部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限额封顶或缴费比例下浮优惠。此外,需要建设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相应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信息通道、发达的信息网络、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大大节约公司总部与其制造基地等其他经济组织的空间成本。如三个全球性的城市——纽约、新加坡、香港集中了很多的跨国公司总部,这与其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与沟通渠道是密不可分的。

4.需求面政策

需求面政策是指针对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的需求而制定的相关政策。针对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的需求政策包括: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市场需求政策、制造基地的服务需求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衍生需求政策等。

(1)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市场需求政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因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宽广的市场空间是吸引境内外大型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人驻区域xxxxx的主要原因。近十多年来,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职能总部纷纷向以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3264.html

《知识经济时代下领导干部素质浅议_其它管理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