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_农林学论文五篇

2022-01-22

经济论文】导语,大家所阅览的这篇文章共有21671文字,由陈桂同仔细订正,发布到【范万文网www.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农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óng chù,指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驯化动物。通常指猪、牛、羊、马等。

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牧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_农林学论文五篇假若你对此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_农林学论文 第一篇

关键词农牧区经济;城镇化;建设;途径;青海省

城镇化的过程,主要是市场要素的配置过程, 农村 的劳动力要素向城镇转移,城镇的资金要素向农村转移,也就是“ 工业 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的过程。无论是资金还是劳动力,总是朝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因此城镇化主要是市场要素 自然 流动的结果[1-4]。20xx年一号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纲,而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因此,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青海省发展最大的问题在农村牧区,最大的优势也在农村牧区。农村牧区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如何用好这两大资源优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

1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农畜产品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拓宽农业经营领域,向发展畜牧业、蔬菜等产业转变。尤其是当前,农畜产品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农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已由多年来对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的追求。经营粗放、品质低下的农畜产品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随着城镇集聚人口的增加,对畜农产品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因此,在调整农牧业结构时,要以发展城市农牧业为目标,即城市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wwW.0519news.Com一是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围绕油菜、蔬菜、生猪、奶牛等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强化百里万棚蔬菜、百里万亩薄皮核桃、百里万头奶牛、百里万头仔猪工程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二是抓好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搞好农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申报工作,切实打好“高原牌”、“绿色牌”和“有机牌”,积极培育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为城镇提供优质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

2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城镇农畜产品加工 企业 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产品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农牧业由传统概念的种植、养殖向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延伸,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农牧区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就青海省来讲,要以加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和增强辐射作用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拉动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增值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原则上讲,布局在小城镇的工业企业接近农畜产品产地,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农畜产品,因而在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具有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从农牧区转移到城镇的新增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对农畜产品原料的品种、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调整农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引导农牧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按照加工业对农畜产品原料的质量、品种、数量要求去组织生产,采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产品,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3推动产业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业支撑

要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更多的农牧区劳动力进入城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部门等多渠道就业。在大力 发展 劳务 经济 的同时,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民间民俗文化、民族工艺品加工、生态 旅游 等非农就业空间。顺应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趋势,结合特色农牧业发展,大力推动以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农事体验、生态休闲、 自然 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加快发展。要围绕城镇化建设,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扩大 农村 牧区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结构调整联动的机制,从而形成以 现代 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4积极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城镇化提供土地空间

城镇化所占用的土地大都来源于农村耕地,这些土地的产出率高、级差地租高,对农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必须通过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来重新优化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整个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为城镇化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许多农村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早已“人去村空”,成为“空心村”、“空壳村”,大量农田撂荒、宅基地闲置。因此,只有加快城镇化建设,把一些“空心村”、“空壳村”的农民引导到中心村、小城镇集中居住;把土地通过流转的形式,向种植能手、大户集中,不仅(下转第370页)

(上接第368页)

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而且避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鼓励土地合理流转,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一是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尽量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来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无效配置。二是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以租赁的形式配置农地的使用权,通过交纳地租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及其他方面的经济关系。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主要形式除了入股和租赁经营外,还应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等。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仅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土地空间。

5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资金积累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强技能培训。要突出抓好“百万农牧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星火科技”培训,培训要以技能为重点,实用、能出去、能就业为目的。通过培训,实现就业转移和创业转移。二是鼓励农牧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青海省农牧区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很难大规模地向东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转移,就地、就近向小城镇转移符合青海省实际。鼓励从现代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导从生态畜牧业发展中转移出的一部分牧民向城镇转移;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使一部分牧民向城镇集中。三是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其吸纳劳动力能力相对较强,所需劳动力的数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农牧业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不仅为城镇 工业 化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而且会带走不少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如携带资金进城兴办 企业 、购买城镇户口、集资兴建城镇基础设施等。

6 参考 文献

[1] 郭明进,张继梅.加快城镇化是全面繁荣我市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j].新乡 教育 学院学报,20xx(1):9-11.

[2] 谢映翔.对加快西部农业县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云南农村经济,20xx(1):70-73.

[3] 吴志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繁荣农村经济[j].现代企业文化,20xx(20):5.

[4] 才立民,詹保林.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

林业外部性的经济效应研究_农林学论文 第二篇

摘要:林权制度改革的改革,包括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于林权制度大都采用的以公有制为主的方式,对于我国的林权制度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谨慎的探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对于如何激励具有正外部性的林业活动以及如何限制负外部性的产生,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即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林业外部性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制度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很长,对森林资源大规模的经济使用会在短期内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而对这种环境恶化的改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所以无论是“森林资源六大工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还是我国积极寻找更加合适我国林业发展的可行产权制度安排,最终目的仍在于恢复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产出功能,而这种功能又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深入相互匹配、相互支持。

1 林业外部性基本含义

理论界对于外部性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但比较统一的观点则倾向于外部性是这样一个过程:“当生产或者消费对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外部经济效益就发生了,成本或收益倍加于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市场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收益(成本)和社会收益(成本)的不相等。所谓私人收益是一项私人活动所产生的对实施这项活动的私人净收益,社会收效则是对实施个体和社会中的所有其他人的净收益之和。Www.0519news.COm由于私人收益会产生大于或小于社会收益的现象,就会造成截然相反的两种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所谓正外部性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效应。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比如森林资源提供的生态效益,使得生存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呼吸到新鲜空气;养蜂人的蜜蜂会采集邻近苹果园的花蜜从而有助于果树的生长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正外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增加了与之接触个体或群体的经济福利。所以传统的由市场完全能够解决的交易变得繁琐起来,有时会造成市场失灵或交易失败。

另一种则是负外部性,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外部性,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某个人采取的行动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造纸厂的污水排放使得生活在水源下游的居民饮水质量受到威胁;居住在飞机场周围的居民由于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受到严重干扰。其实,负外部性较之正外部性更为人们为之关注,原因在于相比于提高我们的福利,破坏我们已有的福利更能激励理性经济人采取行动予以抵制。

2 林业外部性的经济效应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担负着保护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双重任务。对林业外部性特征的探讨不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且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要研究林业的外部性,尤其要将经济学理论引入林业外部性的当中,首先需要明确林业与森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森林资源和林业。

2.1 林业生态效益的正部性效应

林业生态效益指的是林业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服务。一些研究者认为林业生态效益是林业生态功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被其它部门利用后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果。林业的生态效益按其功能划分主要为人类社会提供以下服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林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对其进行的有关规律的研究“可以说仍然是一个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林业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建房的原材料、教室里的桌椅,使用的铅笔都来源于林业。而且林业作为燃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虽然我们都非常熟悉林业为我们提供的产品,但是我们并不了解林业提供的服务。

同样林业还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落地的树叶可以防止土壤被雨点打散,在植被和土壤之间形成一种牢固的连接。植被使土壤得以积累,防止冲刷。积累的土壤反过来又为林木的生长工提供健康的媒质。林木的树冠具有截留作用,树冠截留是森林保持水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雨水降落时,由于树枝的截留作用,减少了降落地面的雨量,削弱了雨滴对地面溅击侵蚀能力,从而减少了对土壤的侵蚀延缓了产生径流过程,保持了水土。

林业生态效益的巨大功能之一表现为防风固沙的功效。林业是防御沙的自然屏障,当风遇到森林的阻挡时,一部分在森林面前向上升起,在森林口部前进,另一部分串人森林内,风力消耗在林木枝叶的摆动上,风速很快降低同时,森林、灌木、草类的根系纵横交错盘结,便能固定沙地。

林业还有稳定地区气候的作用,调节在沙漠地区出现那种昼夜温差极大的上下波动。森林中贮存大量的碳,否则将以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导致气候的变化。

2.2 林业经济效益的负外部效应

林业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外部性问题。二是林木过度采伐或乱砍滥伐破坏林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所谓边际外部成本从而产生负外部性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由于采伐木材导致的环境成本没有纳入木材生产的成本收益过程,从而造成木器厂采伐过程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背离,直接的后果就是木材的采伐会超过考虑环境成本时的均衡水平。例如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水士流失、土地沙化、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就是林业生产中普遍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森林曾经被认为是为人类提供各种需要的基础,被看成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金库”。但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木材用量成倍增长,纸的用量翻了六番。由于发展

浅析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_农林学论文 第三篇

摘要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和森林碳汇的概念,重点了森林碳汇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关注森林碳汇。

关键词森林碳汇;低碳经济;作用

20xx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减排目标:到20xx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碳减排任务已迫在眉睫。20xx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全球目光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与会各国和地区领导共商应对气候变暖对策。作为对策之一,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1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xx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中指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1]。

面对世界掀起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新浪潮, 森林所具有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Www.0519news.cOM一是木材可以代替其他建材,从而减少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据专家测算,生产同等重量的材料,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钢铁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1 t木材与500 kg石油所释放的热量相当,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却少得多[5]。

3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一种重要资源——森林。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载体,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材料,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吸收二氧化碳,是安全、实实在在的减排。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十分关注森林碳汇。

4参考文献

[1] 张晓静,方宜亮,王佳,等.林业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重要选择[c]//宋维昭,刘东升,陈建成,等.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试论绥棱林区经济活动变化分析及建议_农林学论文 第四篇

关键词林区;经济活动;人为干扰;建议;黑龙江绥棱

ysisonchangesofeconomicactivityinforestareaofsuilingandsuggestions

zheng li-ying 1zhang ren 2

(1 department of touri and resource management,suihua university,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2 network center,suihua university)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forest resource,the changes of content and ways of economic activity,the influence on the resource from 1949 to 20xx in suiling forest bureau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source quality decreased in the period of forest mainstay industry,but in diversified economy period,forest ecosystem stability was enhanced,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pecies increased,and the resource quality rose.then som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prospering fores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hancing resource efficiency,decreasing disturbance,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policy supporting,follow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orest area.

key words forest area;economic activity;human disterbance;suggestion;suiling heilongjiang

森林资源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广义上,人在林区内从事的所有活动都是干扰,只是干扰目的和强度不同。wwW.0519news.com林区为了达到经济目的,在森林内从事的活动,称之为经济活动,也是干扰行为之一。包括采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营林、抚育、采集、种植等行为[1]。随着经济活动内容的变化,资源数量、质量都会产生变动。研究经济活动变化对资源的影响,可以为林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及经济活动发展历史

绥棱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绥棱县境内,地处东经127°37′~128°21′,北纬47°26′~48°6′。森林覆被率80%,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主要森林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山产品较为丰富。地下有铁、煤、大理石、白云石、高岭土、铝、锌、金等矿产。施业区面积21.48万hm2,人口4.8万人。

绥棱林区始采于1902年,1918—1924年,开始官办采伐。1938—1945年,日本对该林区进行掠夺式采伐。1957年开始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其中,1962—1966年是营林事业兴旺时期[2] 。1995年开始封山育林。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九五”前,支柱产业是林产工业;“十五”已调整过渡为多种经营的产业建设。

2经济活动变化

2.1森林采伐与更新造林数量的年际变化及影响

林木资源的利用上从1949—1975年,一直处于采伐面积超过更新造林面积的生产状态(图1)。由于多年的森林面积负增长,使得林区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随着生态格局的变化,林间栖息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逐渐向森林深处退让,其种群数量也逐年减少。

1976年开始,更新造林面积超过采伐面积,并且1995年开始实行“封山育林”工程(图2),由此森林面积开始稳步上升,但是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远低于天然林。人工林品种单一,很少进行多树种合理配置,易发病虫害,且蔓延速度快。树木成材周期长,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选择。人工林内生境单一,林下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均少于同等面积的天然林。

继封山育林措施之后,1998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开展了公益林建设,1999年又开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使得林地最大限度地用于树木生长。森林覆被率达到了80%。林业生产已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多元结构转化,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逐年恢复,观赏价值、旅游潜力进一步提高。

2.2经济活动内容变化

随着林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林区经济活动内容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九五”期间,支柱产业由林产工业向多种经营转变。木材生产从单一的原木采伐为主,向木材深加工转变过渡。出现了生产根雕、树雕、人造板、木片、卫生筷等林区经济活动。在“十五”期间,多种经营项目不断增加,如食用菌、药用菌、山野果、山野药、花卉等林副特产栽培种植;绿色食品的培植和加工、天然矿泉饮品系列开发;野生动物驯养、家禽畜及各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繁殖等。这些经济活动对推动林区经济发展、提高林区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也为林区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3经济活动对林区资源的影响

在林产工业为支柱的发展阶段,采伐、抚育、人工造林等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及绥棱林区区域内的动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密林变疏林;混交林变纯林;有林变无林;复层林变单层林。珍贵大径材已不多见,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御灾害能力下降,病虫害频繁发生。从经济活动转向多种经营后,随着生产场地的转移和经营内容的转变,森林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并得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物种丰度和多度明显增大,资源质量有所提高。

3建议

3.1科技兴林,提高资源效率

林区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基础。对木材产品的深加工、林下产品的潜力开发、药用植物的规模生产和利用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要科学、长远的规划。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尽可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林区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内,可利用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如何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并获得经济收益,是林区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科技步伐,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3.2减少干扰,注重生态建设

人为干扰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即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浪费和生态干扰。如绥棱山上林场所,板杖子已被榆树等绿篱墙取代。既节约了木材资源,又达到了生态美观[4]。如今林区很多家庭已用煤替代木质燃料,减少了对薪炭林的需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途径,提供就业机会,逐步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减少干扰和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森林健康。

3.3政策扶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林区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率、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等问题,都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从管理上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对人工商品林要放宽政策,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采伐要从严控制。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经营水平,确保依法、合理、有序分配采伐指标,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以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科学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资源危机是当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多样性锐减,这与人为经济活动的干扰密切相关,人为经济活动是林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5-6]。

4参考文献

[1]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绥棱志》编审委员会.绥棱志(1902—1985)[s].绥棱,1992.

[3] 绥棱.1949—1987统计资料汇编[s].绥棱,1988.

[4] 绿篱取代板杖子 绥棱建设绿色生态家园[eb/ol].(20xx-10-05).heilongjiang.dbw.cn.

[5] 叶玉珍,刘建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

如何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_农林学论文 第五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 池塘养殖; 措施

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性蛋白质缺少,能量偏高,营养不全面,天然饲料缺乏。鱼类觅食、避害活动少,加之水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往往造成人工养殖鱼类的体色变淡,鱼肉粗蛋白与生鱼虾相比下降,粗脂肪比野生鱼少,而且池塘中的水产品空壳重下降,可食部分减少,体型规格不整齐,品味也无法与野生的相媲美,影响到池塘养殖鱼类的商品价格.本文就如何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措施作如下概述.

一、改善池塘环境

   1消除工业废水、农药污水对池塘鱼类有毒害。应用有关政策、法规,依法整治污水源。同时用沸石粉、麦饭石、益池宝、石灰等药品对已造成的污水进行改良。沸石粉、麦饭石和益池宝可起将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吸附下沉在水底层.优化水质,驱氨增氧等作用;石灰可杀菌,增加水体氧气,增加淤泥肥力。编辑:www.0519news.com 。

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增大经济效益。

   2池塘消毒。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池塘环境是否清洁,直接影响到鱼类等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可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上市。

   (1)干塘清塘,加固塘基。wwW.0519news.cOm在冬季捕鱼后,将塘水排干,挖去一层污泥,然后让阳光曝晒,可达到清除虫害的目的。若因生产需要养过冬鱼类,未能做到冬季捕完后干塘,可用排污机将塘塘堤埂披上的杂草,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同时加固塘基,预防渗漏。

   (2)药剂清塘,杀毒消菌。生石灰清塘:在池塘修整后,选择晴天进行生石灰清塘,将干粉均匀干撤到塘底或池底及塘基上,再故入4-6厘米清水,次日用长柄耙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发挥生石灰的杀毒作用。有些鱼类池塘,若清塘清池前无法排水,或原池水排出后又无法补人新水,可以进行带水清塘。

   3净化水质。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质量平衡原理进行设计。该原理是:“在某个单元中,某一物质的累积量,等于该物质的进流量减去出流量,再加上增生量。”利用该原理,可以准确地出被养殖水产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比如氨氮、溶氧、亚硝酸氮、弧菌数、生菌数以及bod等)下,可以放养的水产品数量,并以容许放养的最低量作为实际设计放养量,

   (1)光合细菌净化水质。光合细菌投入池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机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池水质量。投放光合细菌要注意:多菌种混合比单菌种投喂好;有机物程度越高、污染越严重的池底投放效果越好;可与麦饭石、沸石等合用,效果更佳;不能与消毒剂合用,以免被杀死。

   (2)净水活菌净化水质。净水活菌是由多种化能异样菌组成,具有改善水质的功能,它们克服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生物尸体及残饵粪便等不足,兼有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的作用。不仅能净化水质,还为单胞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营养。而且鱼类的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高。

   二、节省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一般约占养鱼成本的60%以上,广辟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节省开支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1以青代精,利用塘埂、荒地种植牧草、利用沟渠等水域养殖浮萍,或采集嫩草杂草来喂鱼,可以节省精料。夏季可在鱼池距水面20厘米处安装60瓦灯泡诱虫入池,大力推行采用价廉的饼类和糠麸等,替代或少用价高的鱼粉,豆粕等配料,这样可大幅降低饵料成本。实践证明以菜粕、血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油脂、维生素、矿物质配成的饵料,营养物质能达到鱼类的需求量,养鱼效益较好。2饵料中适当加大维生素c添加量。维生素c可阻止有毒物质在鱼体内残留,具有解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清除毒性物质的功能。3添加腐植酸。腐殖酸是养殖动物绿色饲料添加剂。中国农科院水产研究所(1995)用适当浓度腐殖酸水溶液泼撒饲养对虾水池,结果腐殖酸可有效防止铜、铅、镍等重金属对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危害,促进鱼类生长加快。4.消除药物残留。按国家农业部颁布实施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磺胺脒、呋喃西林、痢特灵、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作饵料添加剂或水体防病剂。可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土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氟苯尼考等环保抗生素。捕捞出售前一个星期.应停止使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可减[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www.0519news.comwww.0519news.com/neoconfuciani/Agriculture/scyy/20xx09/135455.html]

...

[1] [2] 下一页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11297.html

《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_农林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