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报告 > 其他报告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范文

2024-04-23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一篇】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住房条件差、水电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不规范等。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首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应加大投入,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优先解决农村电力、通讯、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问题。通过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生态等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生态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农村向更加清洁、美丽的方向发展。

再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同时,加强农村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素质和文明素养,让每个农村居民都成为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

最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应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共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环保组织,形成农村环保合力。

总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加大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发挥社会力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工作。只有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二篇】

近年来,彭阳县严格执行及区、市党委和有关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和成效

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五土”共改(土窑、土房、土墙、土棚、土路)为抓手,以“三个结合”(结合彭阳县山花旅游节集中治理“脏乱差”,结合春耕生产全面清理畜禽粪污和农用残膜,结合“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全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一)强化领导、保障资金,环境整治全面铺开

县委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厕所”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和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形成了县级主抓、部门联动、乡村主体、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2亿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源头管控、常态治理,垃圾整治成效显著

12个乡镇农村环卫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行,建成乡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乡镇垃圾填埋场和村庄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整治率达9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率达到100%。因地制宜推广微生物发酵、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0%;全面推广运用“163”残膜回收利用模式,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5%以上;积极推广秸秆青贮、秸秆还田等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

(三)建管并举、分类实施,农村改厕安全有序

坚持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165户,建成公厕30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xx年的18.9%提高到41.1%。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与厕所改造农户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改厕代建企业签订建设后续维修服务合同,确保安全建设、安全使用、长期运行。

(四)完善设施、强化,污水治理梯次推进

借助美丽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在茹河、红河、蒲河等三河流域沿线乡镇、街道(中心村)、居民点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2座,配套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接管纳网集中处理。结合现有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加强对日处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认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和执法频次,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五)点面结合、系理,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全力实施全域“五土”共改工程,集中力量对县内四条主干道沿线环境进行了整治,主干道沿线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五土”基本清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清理村庄、河道、道路两侧建筑垃圾和堆积的柴草杂物、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创建全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韩柴公路被自治区文明办、交通运输厅命名为宁夏最美农村路,城阳乡刘河村(第四批)和古城镇任河村(第五届)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二、差距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党委和的要求以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制度落实执行上还有差距。部门、乡镇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还不够高,抓深入、抓长效不够;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二是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差距。对社会化环卫管理主要以乡镇考核打分为主,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不够;对农户的管理多以村组为单位,缺乏具体的管理教育方式和有效的督促引导,农户庄前屋后乱堆乱倒现象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常态化机制上还有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群众广泛参与上还有差距。农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乱堆乱倒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情况依然存在。

  三、启示和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结合县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找到自己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良方”,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土墙土棚拆除等多个方面,涉及点多,覆盖面广,必须着眼长远,注重长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合理确定每个区域整治的重点,并提出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压差推进。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统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集中打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厕所”整村推进村,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网络、微信群、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选树表扬一批正面典型,通报惩治一批反面案例,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二是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和“黑红榜”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小实惠”换“大文明”,变“要”为“我要干”。

三是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织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农民教育管理,在主动搞好村部、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美化家园,变“一头冷一头热”为“两头热”。

四是通过工青妇、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开展一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坚持“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工作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156个行政村为单元划分大网格,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小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实行专兼结合的办法运行,大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小网格长由村民小组长或村监会主任担任,公共区域网格员由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组成,负责村组道路、村内沟渠、河道等公共区域卫生管护;农户以20-30户划为一小网格,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含村支书)、村监会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兼任,负责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及院内外卫生清理、并实行门前三包。

二是各乡镇成立环卫管理站,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并将往年已签订的第三方保洁服务纳入管理,承担合同签订区域的保洁工作,由乡镇管理考核。

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公开举报二维码,畅通举报方式,发现问题随时举报,行业部门督促乡镇环卫管理站、保洁整改落实,并计入平时考核。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核心。一要健全县、乡、村、组众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乡镇,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二要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县级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检查,详细建立督查记录,针对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确保突出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三要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绩效考核的比重,坚持日常、月度、季度考核、半年小结、年度总评相结合,采取部门考核和乡镇交叉考核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排名在全县范围通报,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干部使用、评先选优挂钩,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认真履行职责的乡镇颁发“流动红旗”,并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考核靠后的乡镇、部门亮“警示黄牌”,并在全县通报;对年度总评处于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三篇】

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截止今年,持续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工作重心也将从扶贫脱贫转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上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对此,我结合在溧阳所看所学的新经验,就我所工作的xxx镇境域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镇农村“厕所”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所在地、xxx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9个,落实财政资金300余万元,累计完成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1000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47户,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添置垃圾车6台,封闭式垃圾箱55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500余个,建垃圾池20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40名“御源军”、89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300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7座,改建户用厕所399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引导、村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村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xxx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20xx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主导,村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

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到溧阳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里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镇有些地方农村住房分布较散,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要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五)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一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社区和村组的工作积极性,健全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职必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工作...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四篇】

根据国家、省、州安排和《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方案》要求,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深刻剖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舟曲县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重点调研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以及提升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把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筑梦“藏乡江南”、绘就“诗画舟曲”建设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努力营造“和谐、整洁、宜居、有序”的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全县上下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和省、州、县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20xx年舟曲县“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任务清单》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

一是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

二是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

三是成立“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督查办公室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三)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认真按照“九个一样”(即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地面立面一个样、山顶山脚一个样、农村城市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工作标准,在全县15个领域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农户、靓丽城区、和美校园、康养医院、文明机关、舒心小区、清净寺庙、多元市场(商户)、绿色企业、美域景区(景点)、生态河道、通畅道路、示范工地、特色文化”建设,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城马村;“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各皂坝村;“藏乡小江南、国学第一村”雅韵岭坝;“康养小镇、葡萄之乡”土桥子村等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让舟曲全域生态更加优美宜人、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城乡更加文明宜业、景区更加靓丽宜游、文化更加大放异彩。

  二、调查样本及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人居环境调研随机抽查巴藏镇下巴藏村、立节镇北山村、大川镇石门坪村、插岗乡角桥村、武坪镇河那村等5乡镇5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100 张(其中村干部调查问卷5张,群众调查问卷95张),有效收回调查问卷100张,分别访问了5名村干部、95名群众。95张群众调查问卷访问男性对象58人,女性对象42人;群众问卷调查显示,有91人回答本村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有2人回答没有开展,2人回答不清楚;77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18人表示基本满意;在对“本村开展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治理变好”、“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道路路灯等设施完善”,分别占比91%、52%、38%;在对“您认为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不分类”、“没有生活污水管网”、“村民难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别占比47%、45%、33%。在对“您是否愿意或主动参与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中,96%的人表示愿意参与。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情况

自全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别是“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以来,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一是乡镇的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河道两岸、田地沟渠附近随处可见的陈年垃圾、废旧地膜、破旧衣服已被清理干净。二是群众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现在居民已基本养成将家中的垃圾集中收集,自觉放到固定的垃圾收集场所,定期由垃圾车清运。村内各个区域都有保洁员打扫,大多数村庄村道变得干净很多,夏天满天飞舞的`蚊蝇也不见踪影。三是群众环境观念正在转变。大部分农村居民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也在逐步提升爱护环境的理念。每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村里显眼处都有环境卫生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党员群众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重点整治,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部分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村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自然村巷道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农村厕所未完全推开,旱厕仍占很重。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粗放管理,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部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理念淡薄,垃圾分类领域宣传力度不够大;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村道污水乱排现象屡见不鲜;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生态环境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境保护设施的长效运营管护、持续投入资金保障、高效的治理评估等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还不高;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相关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有待加快突破,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行动、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还需拓展和深化。

  五、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县委、县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舟曲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理应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舟曲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愿参与、开展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村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五篇】

市纪委:

根据《中共xxx市纪委 xxx市监委关于开展全市民生资金兑现情况排查清查的通知》(x纪委发〔20××〕10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我局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副局长xxx为组长,村镇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自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市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及连户路补助资金拨付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确保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及连户路资金发放情况

(1)20××年未全市下达危房改造3636户,由实施和资金拨付。

(2)20××年下达危房改造1829户,应拨付资金1917万元,实际拨付资金1897.2万元,(其中:xxx镇13万元,xxx乡4.8万元,xxx乡2万元多次催促未划拨)。

(3)20××年下达危房改造7812户,拨付资金6404.2万元。

(4)20××年下达危房改造829户,应拨付资金704.25万元,实际拨付资金635.9万元,(其中:xxx乡1.3万元,xxx乡19万元,xxx镇19.55万元,xxx乡1.3万元,xxx乡10.2万元,xxx镇8.5万元,xxx乡8.5万元未多次催促划拨)。

(5)20××年下达危房改造1450户,拨付资金1232.5万元。

(6)20××年下达危房改造1753户,拨付资金1490.05万元,实际拨付资金1475.6万元,(其中:xxx镇14.45万元多次催促未划拨)。

(7)20××年下达危房改造585户,应拨付资金497.25万元,实际拨付资金495.55万元,(其中:xxx镇1.7万元多次催促未划拨)。

(8)20××年下达危房改造12736户,拨付资金10439.52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十二五”期间,个别乡镇资金打捆整合使用,账目乱。有个别乡镇将农村危房补助资金打捆整合用于新村建设,如xxx镇、xxx镇、xxx镇、xxx镇、xxx乡、xxx镇。20××-20××年有个别乡镇无法核实账务,如xxx乡、xxx乡、xxx乡、xxx乡

(二)“十二五”期间,个别乡镇资金一直放在乡镇账上。危房改造补助金个别乡镇一直放在乡镇账上,如xxx乡、xxx镇、xxx乡、xxx乡。

(三)未按当时补助标准执行。未按当时补助标准兑付,如:xxx镇。

(四)资金由市纪委或市财政局收走。如xxx乡20××年补助资金被市纪委收走。

(五)多次书面和电话通知,还有个别乡镇至今未领取。

(六)至今未上报自查报告的乡镇。有xxx镇、xxx乡、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乡、xxx乡、xxx乡、xxx乡

  四、整改落实情况

(一)实行三级督导

1、成立项目建设党建服务队(农村住房建设督导小组)

督导小组由住建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采取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农村住房建设进行督导,原则上每周到乡镇二次,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次数。对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乡镇,提出整改要求,对实施不力的相关人员和乡镇报市纪委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提请相关部门严肃问责处理。

2、压实住建局领导班子对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责任

采取建立住建局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危改及人居环境的制度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住房建设进行督导,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到乡镇全面排查一次,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次数。对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乡镇,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同时加大追踪力度,确保问题得到整改。每次检查要有督导记录和影像资料存档,并送复印件到村镇股。

3、市委督查室、市督查室抽样督查

由市委督查室、市督查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原则上每年至少二次,在全市范围内抽样检查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和连户路10%实施户数。

对实施不力的相关人员和乡镇报市纪委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处理。

(二)为了危改系统录入完整性和正确性,20××年4月23日上午,市副市长杨爱轩组织召开了市办公室、市纪委 、市监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市审计局等市级部门和全市52个乡镇主要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的紧急专题会议,针对《xxx省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对xxx市农村危房改造有关问题进行核查的通知》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和主观分析,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20××年5月8日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五、意见及建议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拨付情况存在问题,因时间久,户数多,建议市纪委、市监委、市审计局、财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对存在问题的乡镇进行清理,锁定,以便下一步工作。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 第六篇】

按照市《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重点选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商州区实际,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安排业务人员,在与农业、财政、水利、环保、住建、自然资源、交通等区直部门交流对接的基础上,深入腰市镇江山、庙湾、黄川、大荆镇石桥、普陀等5个村,分别涵盖了美丽乡村、特色村、示范村、脱贫村和一般村,每村抽选了20名村民,其中村干部各2名,逐人认真填写了对应问卷,共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商州区位于秦岭南麓腹地,行政区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40个村,46个社区,全区20xx年总人口55.69万人,生产总值151.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102元、12870元。近年来,商州区认真贯彻中、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全区上下围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要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以“美化、绿化、净化”为整治重点,持续推进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市委市的充分肯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有序推进农村“厕所”。商州区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科学设定目标任务,合理选择改厕模式。20xx年又启动了三岔河镇七星村、三星村、灯塔村整村推进户厕改造项目,新改建卫生户厕486座,全镇完成改厕1200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争光添彩。投资20xx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改造工程,新建55所、改建53所,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扎实开展了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二)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积极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模式,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77辆、三轮车2923辆、垃圾箱3212个、垃圾桶12万多个。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配备,全区新增保洁人员200余名,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户收集、村转运、镇(办)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全区18个镇办286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普遍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充分利用北宽坪镇垃圾碳化炉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三)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三岔河流域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处,已完成规划设计,夜村镇新铺设污水管网12.5公里并已接入主管网,20xx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环境保护部门为腰市镇江山村投资100万元,建成3公里污水管网,使其公路沿线4个组的群众直接受益。目前,全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105个和195个。二是做好污水处理站的运管工作,引入第三方运营模式,全区完成69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勘查工作,将53处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移交区惠众供水负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得到有效维护。三是投资100万元对20xx年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保证了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四是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水环境整治纳入河长制日常管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四)纵深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提出的“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的总体要求,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村内河塘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清理对象,强化工作举措,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村庄内无柴草乱放、无粪污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无墙体乱涂乱画的行为现象。重点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特别是抓好村镇结合部、村际联结处、渠河道岸边、高架路桥下等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和盲区、易造成缺位地区的清理整治,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五)奋力开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银山理念,把生态挺在最优先的位置。按照“整洁是基础、美丽是特色、和谐是根本、宜居是目的”的要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建设秦岭山水乡村为目标,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河道治理、房屋院落洁净、民居特色提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线缆落地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社区广场整治、乡村绿化建设等方面,聚焦“六清”、实施“六治”、实现“六无”目标,以实施“四大工程”、推进两项行动、补齐一个短板为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大扫除、大整治。二是投资10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集中对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倒房屋进行拆除,全区累计摸排2867处,目前已拆除2681处,拆除率达93.5%。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落实市委、市“两拆一提升”工作要求,对中心城区违法违规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拆除,累计拆除楼顶牌245块7680平方米,竖立灯箱牌2120块1345平方米,墙体178处3470平方米,柱6块,提升改造15处,拆除城区多余城市家具5448处(个/块/套),拆除道路中间隔离护栏12493米,建成口袋广场1处。投资1.2亿元实施城区四大门户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六)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一是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部门包抓镇办、镇办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保洁人员包片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实现村庄清洁由一时保洁向保持长效清洁转变。二是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开展卫生示范户评比,颁发流动红旗,并与爱心超市积分挂钩,兑换爱心超市物资,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充分发挥卫生文明家庭、红黑榜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使得群众能够自发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并长期保持,形成良好习惯。

(七)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奖惩机制。一是制定了《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试行)》《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细则(试行)》。二是成立了三个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分片区采取月轮换交叉检查的方式,深入各镇办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等不文明现象,按照“督导检查-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实地核查-整改销号”方式,实行问题闭环整改,倒逼促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八)积极开展“美丽田园”专项行动。商州区以“秦岭最美是商洛?生态卫士我先行”为主题,以户为单位、以村(社区)为单元,以镇办为片区,结合第3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发动群众和社会各行各业集中开展“商洛市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美丽田园专项行动,对农村道路、水沟渠道、田间地头、宅前院后、垃圾堆放点、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清洁整治,全面掀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新高潮,促进了村容村貌美化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九)下硬茬整治“十四运”赛道沿线环境。20xx年商州区承担有十四运自行车赛事项目,为了营造赛事沿线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我区采取“区级领导包路段、部门包镇办、镇办村组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下硬茬,出实招,抓重点、攻难点,对赛道沿线枯死的苗木进行了更换补栽,破损路面进行重新铺设,沿途破损的、路牌等进行了刷新更换,对赛道沿线三堆六乱进行了彻底整治,赛道沿线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赛事进行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存在问题

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少数村特别是偏远村庄仍存在突击式治理现象,督导督查紧就抓得紧,缺少常态化管理,导致反弹情况时有发生。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导致部分村庄整治标准不高。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目前还还存在着部分镇村宣传发动工作不够充分细致,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缺乏足够了解,个别地方存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农户家中常年无人在家,房前屋后三堆六乱整治难,影响了整体形象。四是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整体规划,建筑布局混乱,农房设计水平低,没有路灯,改厕进度缓慢,缺乏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不美观。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因此,要切实提高xx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补齐短板,下功夫抓好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要按照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要求,按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分类,通盘考虑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村住房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自然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综合整治。

(三)进一步强化领导,持续夯实工作责任。要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夯实责任的工作格局,统筹解决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调度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四)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增强村人翁意识,把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全过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五)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要在巩固村庄清洁行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采取得力举措,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美化家园。要突出抓好农村的门口、路口、村口“三口”等关键地点,屋边、路边、水边、田边“四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常打扫、常清理。要抓好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大扫除、大清洁,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baogao/zonghe/495231.html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总结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