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报告 > 其他报告

我院18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报告大全】导语,大家所阅读的本篇文章共有21267文字,由史平兴用心整理,发表于范万文网 www.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每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本文以氨茶碱为例,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之间的优缺点及其应用。面以应用茶碱(如给以氨茶碱)为例说明单剂(静脉注射或口服),恒速静脉输注,多剂量口服给药的动力学结果.茶碱在某些个体内代谢显示浓度依赖性,特别在小儿表现更明显.今以体重70kg的个体(病人甲)为例,其代谢和浓度无依赖性,此病人各参数值为:生物利用度为1.0,吸收速率常数为1.0/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5L/kg,半衰期为8小时.

患者(patient)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我院18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五篇感谢来阅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 我院18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

【摘要】 目的  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 规律 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20xx-20xx年6月收集的18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 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5类药物,70个品种,中药注射剂居首位(85例,占46.71%),其次是抗感染药物(51例,占28.0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35例(占74.2%);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89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9例)。 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回顾性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在我国的实施和不断深入,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收集、整理、和评价adr报表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是 医院 药学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院20xx年1月一20xx年6月上报的182份adr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

 1.1 ad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本院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上报的adr有效报告182份。Www.0519news.cOm报告采用自愿上报方法,由门诊和住院医师、护士报告,或由药师与患者直接交流及查病历发现后上报.其中,临床医师上报121例,护士上报13例,药师上报48例。

 1.2 内容 

 对adrs所涉及到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182例adr报告中,男83例,女99例;患者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8岁,adr在不同年龄段的病例数。

 2.2 不同给药途径分布

 由统计结果可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为81例,占总例数的80.20%,随着给药途

径的不同adr发生比例也不同。

 2.3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182例不良反应中,引起adr的药物共69个品种,其中中药制剂33种,共报告105例;西药

制剂36种,西药以抗菌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共报告51例。

 2.4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

 3 讨论

 3.1 年龄与adr

 可知182例adr中14岁以下的患者占40.66%,这可能是不同年龄段患者血象与药物结合能力,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不同,致使adr的几率,严重程度也不同。儿童机体的肝肾功能还不完善,对药物敏感度强,能受性低,个体差异大。因此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adr,及时做出处理,减少adr危害。         3.2 adr与给药途径

 本次调查注射剂导致的adr最多共135例(74.18%),明显多于口服给药或其他给药方式。静脉滴注给药是直接将药物输入血液,由于ph值,渗透压等原因引起adr。建议医师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临床上能用口服药达到 治疗 目的的,原则上不要使用注射剂。而临床药师应加强对静脉用药的监控,对发生adr频次高的药品应加强安全预警,定期评估讲评,同时应提醒医务人员应避免配伍不当,放置时间长,药液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引发adr[1]。

 3.3 中药注射剂与adr

 我院是一家中医 医院 ,所以使用中药注射剂也相对较多,adr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从表3统计发现共报告85例(46.71%)。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原因与患者体制,药物纯度,制剂中所用的赋形剂及药物所含成分有关[2]。另外不良反应类型虽多,都以变态反应为主。这是因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其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物质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同时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会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抗体过敏。还有些有过敏性疾病变态过敏史的患者应更慎重使用,因为这些人更易发生药物态反应[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制剂比较安全,但随着使用率提高,adr发生率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中药注射剂的adr宣传,严密监控,高度重视。 

 3.4 抗感染药与adr

 182例adrs中抗感染药在西药中占27.98%,仅次于中药注射剂,这与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消耗大的因素有关:还有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也造成抗感染药不合理应用。因此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避免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给药方案。

 3.5 临床表现与adr

 可发现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和消化道,其中以皮肤粘膜损害为首。这 可能与该系统的损害较表浅且常伴有骚痒等明显症状,容易被观察到有关。

 4  结束语

 由以上可知,adr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 经济 损失和精神痛苦,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adr及最大限度降低adr发生率是我们医药界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医务工作者应最大范围收集adr报告,不断完善adr监测制度,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把adr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减少到最低,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参考 文献 

[1]贾立华刘洁 高振梅 刘泽源 我院17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第二篇 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及其干预因素研究_药学论文

【摘要】  本文以某市医疗卫生单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调查结果进行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这对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强药品上市后的,保障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  基层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2]。WwW.0519news.CoM

 2  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  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 文献 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

 2.2  调查结果  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 医院 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2.2.1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xx年上半年公布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633例[3]  从上报的633份adr报告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常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中成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5.7%,而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 

 2.2.2  某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该市医疗设备、整体规模最好的一家医院,又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自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监测网以来,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为监测网成员,药剂科和临床药学研究室共同承担日常的具体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药事宣传,临床查房,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血液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出版《药讯》季刊。

 2.2.3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临床药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室,但有人员。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由医生登记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由药师统计、上报。调查发现乡镇医院以下的卫生室、站、所,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对不良反应也了解,但一般不注意。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街道(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1-2例,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有的甚至没有报告。        2.3  结果  市 医院 领导重视,相关科室、临床药师、医生、护士能较好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之中。其实,全国70%的农民生活在基层,药品在基层农民中使用的数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非常多。基层医院是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dr报告意识较弱、报表数量极低,有的甚至是零报告,与真实的adr发生率严重不符,除外新药的原因之外,还与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如药品生产 企业 、经营企业因害怕影响药品的销售量和企业形象而不敢做出正确的报告;医院医生因害怕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也不及时上报。此外,还与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相信中药等有关。

 3  干预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市医院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 教育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工作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期待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有进一步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吴春福.药学概论[m].:

第三篇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

            作者:袁学文,刘月薇,钟妙容,詹云丽 叶立新'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xx年1月1日~20xx年8月31日收集到的233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结果 共涉及药品品种87种,共23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37种,61.37%);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排第二位(14种,16.74%),中药注射液排第三位(12种,9.56%);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204份,87.55%);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 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合理用药

药品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防病、治病;另一方面又可能产生对患者不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对于adr报告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同时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WWw.0519news.Com我院自20xx年底正式成立adr监测小组以来,共收集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33例,本文着重对我院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我院adr监测工作、降低adr发生率,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xx年1月1日~20xx年8月31日各科室自愿呈报的有效的adr报告233份,利用excel软件,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

2 结果与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233份adr报告中,其中男性113份,占48.50%,女性120份,占51.50%;有既往过敏史的17份,无过敏史者137份,不详者79份;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86岁。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病例数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进行分类,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计为一个品种。 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药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含注射剂)37种143份,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14种39份,中药注射剂12种21份等。将所收集的233份adr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2;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类别见表3。表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3 不同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率

233份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有201份,静脉推注有3份,肌肉注射有6份,口服21份。其中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故要求医师在用药时,特别是静脉注射药品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如能使用口服剂型的尽量使用口服剂型,以减少adr的发生。adr发生率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见表4。

2.4 adr的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在233份adr报告中,药品所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5。其中134例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居于首位,占57.51%,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5.32%)、消化系统(9.44%)、呼吸系统(6.44%)、心血管系统(5.58%)、神经系统(4.72%)。表3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表4 不同给药途径所致adr的构成比表5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注:同一药品adr可能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分别进行统计

3 讨 论

由表1可知,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特征有关[1]。在233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以上的有79例,占总例数的33.91%。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慢性疾病增多,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高[2] 。老年患者易发生adr的因素大致为:随着其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对药物剂量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制定合理的老年人用药方案,尽量减少老年人adr的发生。在233例adr报告中,育龄女性(20~39岁)发生adr的报告比例远高于男性,提示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更需警惕药品的特殊影响,避免严重的adr发生[3] 。

由表2、表3可知,在233份adr报告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药,无论是引起adr的种类,还是发生的例数,均居首位,这与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该类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最多见,占60.84%,其次为喹诺酮类。提示临床必须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其次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为39例,占16.74%,其中21例经过调查确认为因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的输液反应,与 治疗 药物无关,但也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采取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调查中还发现,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共21例,占总例数的9.01%。中药注射剂adr的高发生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中药注射剂中所含有效成分复杂,而且还混杂其他大量未知成分,其有效性、安全性均未有研究资料。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用简单的提取、精制工艺制备组成各不相同、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中药注射剂还有待进一步评价。(2)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其中的抗原、半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3)中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微粒在体内无常代谢,可引发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另外,药物配伍应用可改变溶剂性质,使药物的溶解性改变而引入微粒。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杂质、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对adr的发生均有直接影响[4]。因此,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注意临床用药监护。

由表4可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在23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201例,静脉推注3例,共占总例数的87.55%。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发adr[5]。这就提醒医师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用药史,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应遵循“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脉”的用药原则,以减少adr发生。

由表5可知,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居首位,这也是因为皮肤及其附件在身体的表面,患者自己容易发现。但是adr并不都是发生在皮肤表面的,器质性病变更需引起医护人员注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adr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做好及时上报adr工作的同时,需告知长期用药患者adr的知识,以减少或避免患者长期用药可能引发的不易觉察的adr。

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很大,轻则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带来 经济 上的重大损失,重则可以致畸形、癌变、突变,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应加强各级相关人员adr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对adr的认知和警惕性,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预防严重adr的发生;同时还应认真执行药品的adr监测工作,从adr中发现问题,改变用药不良习惯,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参考 文献 】

[1] 谢金州.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

第四篇 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收集我院20xx—20xx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 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6.80%。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不断上市,联合用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增多,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adr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临床治疗质量,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已成了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本文对我院20xx—20xx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整理、,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更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源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20xx—20xx年上报全国adr监测网的125例adr报表。WWw.0519news.Com

 1.2 方法

 对125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

 125例有效adr中,男性为48例(38.40%),女性为77例(61.6%),男女比例约为0.62:1。患者年龄在6个月—87岁之间,而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则以儿科为主(20.80%)。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sex of adr cases

 2.2 给药途径分布

 125例有效adr计3种给药途径,静脉滴注途径有106例(84.80%),口服途径给药17例(13.60%),余为肌肉注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2.3 adr科室分布

 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五个部门,门诊输液室66例(52.80%),住院部26例(20.80%),门诊部17例(13.60%),药检室8例(6.40%),门诊西药房8例(6.40%)。其中门诊输液室、儿科,妇科不良反应上报率较高。综合,原因可能是输液室患者较多,儿科妇科使用的抗生素较多,另外,其上报数量也与科室负责人对adr的重视程度有关。

 2.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本次整理的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种类有11种,包括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物、中药制剂、免疫调节药、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病毒药、血液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激素及降糖药、维生素及营养药。详细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tab 2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at induced adr

  .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tab 3    categorie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

 2.5  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125例adr报告中,adr累积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和附件最多,占总例数的56.8%,多数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具体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4。        2.6  联合用药分布

 将发生adr的药品进行科学统计后发现,125例adr报告中单一用药103例(82.40%);联合用药22例(17.60%),其中两种药物联合14例(占63.64%),三种药物联合5例(占22.73%),四种以上药物联合3例(占17.63%)。

 2.7  转归

 所有adr症状在停药、改用其它及时治疗后均缓解或消失,无死亡病例报告。

 表4   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tab 4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3  讨论

 adr发生率在性别比例上与其它报道有差异,查阅多种资料发现此比例不尽相同,推断adr发生率可能与个人体制差异有关系,体质差的患者机体较敏感,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年龄分布上可见几乎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adr,其中以儿科病人和老年人比例多,原因可能是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代谢、排泄功能逐渐降低,药物半衰期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也更差,易发生药物积蓄,致使血药浓度增加,此外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临床上的联合用药也可能导致adr发生,儿童体液占体重的80%水溶性药物排泄较慢,易造成积蓄中毒[1]。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发生adr最多的,106例占84.80%。造成静脉给药adr高发的原因有很多种,静脉用药时大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静脉注射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有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2];而液体的溶媒选择不当、药品浓度过高、输液速度不当、配置溶液放置时间不当及配伍禁忌等不稳定因素也可能引发adr。所以医务人员配制药品一定要科学谨慎,从而减少静脉滴注给药adr的发生率。

 近几年抗生素一直是adr报告最多的药物。临床普遍存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表现在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联用、不同类型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和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等方面。鉴于此,临床工作人员应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从而减少adr的发生。

 由表4可知,adr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和附件反应最常见(71例),其中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而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的本身即为全抗原,有的则是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3]。

 联合用药分布报告结果与其它报告[3]有些差异,原因可能是填写adr报告的临床医生对adr报告的认识不够全面、相关医学知识欠缺及药源性疾病诊断标准不熟悉等,致使adr报告表填写不规范,漏填了合用药物或者其它项目。

 通过对我院125例adr报告发现,引发adr的因素有很多,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也很多。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在诊治过程中要明确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有效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季敏,谢培晨.我院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药房,20xx,20(23):1812.

[2]凌春燕,张晋萍,葛卫红.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药房,20xx,16(9):697.

[3]张爱琴,白玉国,刘翎. 我院20xx年药品不良反应[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xx,26(5):617.

第五篇 手法治疗Colles骨折59例报告_内科论文

【摘要】    目的:colles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外固定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其治疗的关键。方法:自2000年以来,观察处理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128例。结果: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手法治疗 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外固定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其治疗的关键。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12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colles骨折病例128例,男58例,女70例;年龄10~75岁,平均54.3岁;左侧42例,右侧86例;单纯骨折42例,粉碎骨折51例,合并损伤35例;时间为伤后2周内。

治疗方法:骨折断端血肿内麻醉或臂丛麻醉。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80°~90°,前臂掌侧及手掌与地面平行,一助手握紧患肢前臂近端,一助手一手握大鱼际,另一手握小鱼际。对抗牵引,逐渐加大牵引力量,坚持3~5分钟,可纠正骨折断湍的重叠。牵引时避免、蛮力,要缓而有力,持续用力。www.0519news.com两助手对抗牵引的同时,术者双拇指在桡侧,双食指在尺侧,双拇指使桡偏的骨折向尺侧用力复位,同时牵引腕部处在尺偏位,纠正侧方移位。术者在纠正侧方移位后,将双拇指移向背侧,双食指在掌侧,拇指推压骨折远端,食指端提骨折近端(先向背侧反折以扩大畸形),然后迅速端提患腕关节至屈腕90°左右,并尺偏。此时可听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声,一般可复位。如手感骨折面不平整,可反复2~3次整得,达满意为止。维持适当牵引,保持腕部略旋前及轻度尺偏,于骨折远端桡背侧,近端掌侧分别放置厚3~5mm平垫,用绷带包裹患肢,小夹板固定,要求掌侧、桡侧夹板超过腕关节以保持伸腕尺偏位。固定后嘱患者作握拳活动,握拳时要求认真、有力,使指关节活动,次数可逐渐增加,以促进肿胀消退。1周后同时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后摆动及肘关节伸屈活动。拆除外固定后即行腕关节伸屈、前臂旋转运动。

colles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体质虚弱,并发症较多,故在采取手法前要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是心脏功能,以防因疼痛诱发意外情况。手法时力争1次成功。整复后应嘱患者观察手感觉、肿胀及活动情况,若肿胀疼痛剧烈、症状持续加重,则应及时复查处理。每周复查x线片1次,如对位不良,可重新复位。夹板固定4~6周后拆除,行腕部功能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对位对线良好,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恢复正常,达到解剖复位,功能及外观完全正常;②良:对位对线可,掌倾角及尺偏角均在正常范围内,腕关节伸屈小于120°,前臂旋转减少20°,不影响日常生活;③可:对位对线尚可,掌倾角及尺偏角在正常范围内,腕关节伸屈小于90°,前臂旋转减少40°,日常生活受到影响;④差:对位对线,仍有成角或侧方移位,需要重新整复,否则将影响外观及功能。

 结  果

    

本组128例,优32例(25%),良90例(70%),可6例(5%),优良率达95%。

讨  论

    

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特点,采取适宜的手法复位,多数一次复位效果满意,对病人损伤小,安全可靠,复位以卧位为好。复位后采用腕背伸、尺偏位,屈肘100°位固定,肘、腕关节基本是功能位,有利于减轻手部肿胀和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夹板外固定灵活、方便,可随时调整位置及松紧度,利于观察末梢血运变化,不影响固定后的手指功能锻炼,可根据情况适当加垫,纠正骨折移位。如复位困难或效果不好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黄献民,邓木旺.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57例.中国骨伤,2000,13(7):35.

2 景士忠,王景胜.手法治疗colles骨折142例.中国骨伤,2000,13(1):60.

3 谢晓焜,章丰群.牵抖整复伸腕旋后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中医正骨,20xx(105):50.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baogao/zonghe/3641.html

《我院18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药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