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_市场营销论文

2022-01-28

论文大全】导语,大家所阅读的这篇共有40882文字,由罗景荣细致更正之后,发表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竞争(competition)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论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_市场营销论文如果你对这类文章有更多的感触,请告诉我们!

论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_市场营销论文 第一篇

[摘要] 盈利模式的转型是当前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传统媒体要创新盈利模式,在改变传统观念,提高主业赢利能力的同时,还要在多元经营和跨媒体经营上多做探索。

[关键词] 传统媒体 盈利模式 创新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于以 网络 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在当前媒体的大竞争 时代 ,传统媒体单一依靠收入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传统媒体要获得进一步 发展 ,就必须在盈利模式的理念和措施上有所创新。

一、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正面临“拐点”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遵循着“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商,通过收取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 内容 ”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收益。 目前 ,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介,其收人占经营收人的90%以上。而美国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发行或节目收人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单一盈利模式必然会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限制和威胁。由于投放深受 经济 形势的 影响 ,因此对“收入”的高度依赖,势必使传媒经营的风险增高。www.0519news.CoM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风险正在成为传统媒体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

1.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导致媒体间收入差距拉大

过去,由于我国业发展还不成熟,加之媒体之间竞争并不剧烈,使得我国传统媒体利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媒体也借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前我国总体的市场投入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媒体数量的扩充,必然会导致传统媒体收入减少。

另外,由于创新不足,媒体数量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强势媒体,依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有着比较多的份额。据尼尔森媒介 研究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xx年三大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的投放总额达4415亿元。而电视媒体仍位居   三、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方向

目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媒体已经逐步意识到、发行等传统盈利模式已很难满足利润的高速增长和跨越式 发展 的需要。因此,创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和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已成为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适当提高“一次售卖”的获利比重,缓解媒体经营的成本压力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媒产业要想盈利,首先就要能够制做出有价值的、能够对受众产生较大 影响 力的“ 内容 ”。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良性的互动的关系,将促进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继续依靠“二次售卖”来获利,另一方面要在拥有高质量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 经济 承受能力,适当提高“一次售卖”在收入中的比例。例如,上海的《新闻晨报》历年来发行量和额不断攀升,但每天的发行亏损却在80万元左右。在对市场仔细 后决定从20xx年7月1日起,把报纸的零售价提到7角。如今该报日均发行量达5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增收2400万元。报价的适当提高,将使这些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办好报纸提供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2.注重活动营销策略,提高媒体品牌的增值盈利能力。

活动营销,也叫事件营销,是指新闻媒体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借用 社会 关注的焦点,策划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或事件进行创收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和过程。从美国《财富》杂志举办的“财富全球”到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年度经济人物”,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系列峰会,“活动营销”在媒体营销和增加创收方面开始扮演重要角色,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新盈利模式。

3.实行多元经营,扩展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

多元经营是指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探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许多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涉足其它行业,多元化发展已触及房地产、 金融 、贸易、物流、it、办学等高端行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在系列化和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多元化发展。它旗下不仅有南方有限公司、南方报刊发行总公司还有南方房地产公司和南方新发展顾问公司等多家 企业 。这些企业利用南方报业的影响力在各自的领域内谋求更大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实现了报业集团对相关产业的开发,并大大增强了媒体的实力。

4.进军新媒体领域,开拓传统传媒盈利新天地

数字新媒体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竞争,也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新方向。面对数字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许多传统媒体采取跨媒体的方式,通过与新媒体的嫁接,使自身发展成一种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平台。而这种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也就多提供了一种收入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大力进军新媒体,从经营网上视听业务的东方宽频到经营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文广互动,从经营iptv的百视通到经营手机电视的东方龙,文广的触角延伸到电视、电脑、手机三大终端。

总之,由于形势的变化,传统媒体正面临空前的挑战。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创新盈利模式上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 文献 :

[1]钟慧:主流媒体投放增15%[n].文汇报,20xx-2-14(10)

[2]周婷:四大门户季度首破1亿美元[n].

提升商店形象与顾客忠诚的营销策略探析_市场营销论文 第二篇

[摘要] 笔者首先归纳了商品品种与质量、服务、价格、宣传等 影响 商店形象的八个方面的要素。进一步指出商店形象直接影响顾客忠诚及商店形象通过顾客满意的调节作用间接影响顾客忠诚。最后,本文以超市为例结合影响要素提出改善商店形象提高顾客忠诚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商店形象 零售营销 顾客忠诚

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商店的独特属性和特性的认知,形成对商店的看法与态度,从而在心目中构建起不同商店的形象,最终决策是否继续惠顾和重复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强化作用的持续,最终演变成该商店的忠诚顾客。而这一改变将对 企业 以后的 发展 及形象的树立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商家想要战胜竞争对手,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树立一个清晰、恒久的独特形象。

一、商店形象及组成要素

商店形象一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kenneth boulding提出以后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他当时提出此概念的 理论 依据是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影响,还是一个人感知到的形象的产物。他还指出在复杂的环境和下,人的大脑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因此人们趋向于将环境简单化,只从中提取比较显著的信息。这种以形象作为影响人们行为的一个因素的观点已经得以接受并传播。有关商店形象的测量笔者归纳 总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品种与质量;(2)服务;(3)价格;(4)宣传;(5)营业环境;(6)商品销售状况;(7)消费者的评价;(8)便利性。wWW.0519news.cOM

二、商店形象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在 目前 日益激烈的商店理念竞争中,零售商越来越重视商店顾客忠诚的 问题 。真正忠诚的顾客不但会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真正喜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学者 研究 结果表明,顾客忠诚度提高5%,企业的利润就能增加25%至85%。企业要想充分挖掘顾客身上的潜在利润,必须创造忠诚的顾客。

顾客忠诚是通过顾客满意建立的,而这种满意是由商店形象及其他因素形成的,真正的忠诚顾客是对商店显著满意的,对商店有一个正面肯定的印象。当顾客对商店的形象做出较高的评价时,顾客与商店之间的关系会加固,而当顾客对商店的形象做出负面的评价时,会减弱人们已建立的良好的商店形象。良好的商店形象形成的顾客满意会为商店带来忠诚度的增加,同时顾客转向其他竞争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同时,满意度和质量与服务价值是正相关的,而且这种评价会影响形象;反过来,满意度和形象对顾客忠诚产生影响。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对服务价值、企业形象和服务忠诚有直接的影响,服务质量决定服务价值和良好的形象。另外,服务价值对形象也有影响,而形象对顾客忠诚又有直接影响。

三、提升商店形象提高顾客忠诚的营销策略

笔者以超市为例,针对影响商店形象的八个方面的要素,为改善商店形象提高顾客忠诚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自身的主力商品,提高商品质量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的竞争己成为核心。拥有价廉物美的商品,是超市在竞争中致胜的根本。经营者应:

(1)找准20%的主力商品都是哪些种类、80%的一般商品和辅助商品是什么,在业态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把握自身的商品定位,并在熟知商品销售比重的基础上,确立和强化自身的主力商品经营。

(2)超市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一次性购足需要为经营宗旨,是一种经营品种繁多的零售业态。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 科学 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通过商品分类,更好地安排和美化卖场布局,帮助顾客按类寻找所需商品,顾客购买欲望,达到销售目的。

(3)经销商品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商店形象的重要方面。其中,商品合格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售出变质失效的商品会使商店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

(4)自有商品的出现不仅很好的带动企业本身的效益更加确立了企业本身的良好形象。由于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零售商就是产品的“品牌”。笔者访谈了一些超市的消费者,当问到对自有品牌的态度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都会联想到具体的超市。同时,他们对自有品牌质量的评价往往因超市的不同而不同。自有品牌成功的前提是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又以消费者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评估为基础。由于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为正相关关系,超市要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可以通过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商店形象来提高消费者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评价。

2.健全服务措施,改善服务态度

服务对消费者商店选择的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风险上。在 现代 营销当中, 服务事实上已经完全成为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成商家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增值的重要 内容 。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会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良好印象。

销售服务过程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企业在提供售前服务时,应及时向消费者充分提供有关产品品种、质量、性能及操作 方法 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决策。如每月为会员免费邮寄彩页信息资料,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商店信息。  在提供售中服务时,应主动热情,认真展示、介绍商品,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真正做到“百拿不厌、百问不烦”。研究结果表明, 顾客对销售人员的信任更多地表现在对他的态度而不仅是专业素质上。如超市中的理货员,除了完成对商品的出样、陈列、标价、补货等主要职责外,也应熟练地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如产品产地、用途、性能及使用方法等,以便能为顾客提供咨询导购服务。

在提供售后服务时,应尽量免费送货、安装和调试、包退包换、跟踪服务,解决顾客购买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麻烦,从而减少顾客的购物风险。笔者认为,退货服务应与其他部门分开管理。退货不仅是帮助消费者完成服务这一过程,更要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退货部门应耐心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消除消费者心中的顾虑,从而使企业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3.降低消费者的价格购买风险,强化消费者头脑中的商店形象

价格对于塑造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按质论价、分等分价、明码标价、不以次充好、不掺假、不搭配商品出售,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形象。

“降低进价”、“天天平价”应该是每个超市的宗旨,这里的平价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减价促销活动,而是长期稳定的保持商品的价格,同时确保这个价格低于市场一般价格。天天平价、经常性的特价销售,以及诚信经营不但可以阻止求变购买者转向其他的购买场所,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反过来强化消费者头脑中的商店形象。需要指出的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不意味着商店去发动或者领导价格竞争, 更多的是商店如何迅速地做出合适的反应。无节制的、毁灭性的价格竞争会导致零售行业投入减少,技术创新动力衰减,从而威胁到行业的生存,这不仅最终会影响到商店自身的利益, 也是消费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为了获得价格优势, 商家需要降低采购成本, 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管理效率,节约门店运营成本,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加强和改善与制造商的关系。

4.适度宣传,提高商店的知名度 

对消费者商店选择产生的积极 影响 也在 研究 当中得到验证。通常情况下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不会引发消费者积极的信息收集行为,但是消费者并不排斥接受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商品价格信息。所以商店进行适当的店内或者店外的宣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商店的知名度,强化商店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消费者收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看,消费者在某一个商店的购买经验不仅对其自身今后的商店选择有直接的影响,在理想的情况下更会把这种经验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而这种口头传播对商家来说往往会比有更好的效果。 

进行适度宣传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其它的促销活动,如免费办理会员卡,给会员发放小礼品等促销方式。参与公益事业,直接宣传 企业 本身,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5.构建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良好的商店形象是体验营销环境的基础,而好的体验营销环境能够达到更加巩固商店形象的目的。优美整洁的店貌,会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而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完全是企业的门面;购物场所的卫生、商品的摆设均可化服务的无形为有形,给顾客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让 音乐 与购物心理及时间相结合,如早晨人流稀少时,播放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及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迎宾曲;午间客流量增大,播放减轻购物者精神压力的轻音乐;下午人们精神疲劳时,用熟悉的歌曲来调节购物情绪;将商店的温度设置在23~25度之间,湿度在50%~70%之间,使消费者停留在舒适的环境中。明确的浏览购物路线、便利的服务设施,如电话、存取款、礼品包装、电梯等,鲜明的商品陈列方式、舒适优雅的活动空间等等的巧妙便利的环境布局不仅令顾客怡然自得,而且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商家的意愿在卖区徜徉、逗留,大大提高了商店的效益。

在购物安全方面,必须建立以人防为主,人防与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一是商店应在要害部位设置、监控等技术装置;二是加强对防盗防火门、窗、柜、墙、灯光等物质实体的投资建设,发挥物体防范的作用;三是通过中心控制室和巡逻、守护、门卫等勤务方式,将人、技、物三防有机地联结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四是加强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是做好营业前、营业期间、营业后和整个建筑物四个方面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报告商店主管领导和保安服务公司,以便得到妥善处理。

购物的便利和舒适性对消费者的商店选择产生积极影响, 这表明消费者并不单纯地把购物看成是一种负担, 而是希望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购物的便利不仅表现在便利的商店位置, 也表现在店内结构的合理安排上, 比如寄存设施、推车和购物篮的位置、上下电梯、通道、休息点、收银台的数量和结账的速度等。舒适性则包括适宜的颜色、气味、光线和背景音乐等, 所有这些构成商店形象中主要的情感性因素。

建立与顾客之间的信息通道,是商店实现顾客满意的重要方面。商店与顾客之间双向的、畅通的、有效的信息沟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店能够随时与顾客或潜在顾客取得联系。应建立顾客数据库以记录顾客的基本资料,包括顾客的姓名、职业、通信地址、电话,以及顾客的购买情况、购买用途、服务记录等等;二是超市要为顾客提供信息反馈渠道,倾听来自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并使顾客随时能够得到企业的帮助。如建立免费顾客热线电话等措施。定期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调查,了解他们对企业形象的评价。可用断面随机询问调查方式搜集资料。即“你认为本店形象是:优良、中上、中等、中下、较差,做出选择,然后,将等级数量化,作为前1-6类指标综合值的调整系数。也可设立专门的意见箱,放置顾客容易看到的地方,进行消费者随机调查。

商店的管理者还应及时掌握企业在销售额增减率、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劳动效率、平均每人接待顾客人次数、流动速度等指标,随时进行评估从对商店进行有效管理,使商店形象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 文献 :

[1]朱瑞庭:

论虚拟团队在传媒营销中的应用_市场营销论文 第三篇

[摘要] 在现今的传媒市场中,商业竞争越趋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以消费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传媒 企业 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虚拟团队的出现,为传媒企业的营销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改变。虚拟团队运用cscw系统进行营销,为传媒企业最大化地整合资源、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传媒企业如何在营销中 应用 虚拟团队,并促进虚拟团队的有效运作。

[关键词] 虚拟团队 传媒营销 cscw系统

虚拟团队, 英文 全称为virtual team,简称vt。虚拟团队产生的背景是在信息技术迅猛 发展 和 经济 全球化的环境下,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移动办公和异地办公成为可能,由此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团队是一种以信息 网络 技术为凭借,实现团队成员之间跨越时空、跨越传统的组织职能边界进行沟通与合作,拥有共同的团队目标及彼此信赖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国外较早对虚拟团队进行定义是 miles和 snow,他们在1986年提出虚拟团队是“网络化组织的进化形式”。随后,美国学者杰西卡·利普耐克和杰弗里·斯坦普斯将虚拟团队定义为:“虚拟团队是指一群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的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基于 计算 机通讯技术实现的”。虚拟团队的应用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其产生和发展对传媒企业的营销工作具有重大的启发性作用,为传媒企业的营销组织提供新型的组织关系。Www.0519news.Com

一、虚拟团队特殊的运作模式

虚拟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与传统团队相比,在许多地方都有着革命性的突破。在运作模式上。虚拟团队具有以下特殊性:

1.虚拟团队突破了组织的传统边界,具有动态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传统的组织边界主要表现为办公场所的固定、人员的固定以及管理机制的固定性。而虚拟团队却突破了这些传统的禁锢,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动态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特征。动态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员办公地点的不固定性,同时能保障信息在团队内部的流通。灵活性则不仅表现在成员合作方式方面,还表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和应对方面,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2.虚拟团队的运作主要依赖隐性的关系契约

虚拟团队的组织结构属于松散型结构,其运行机制主要依赖于隐性的关系契约,而非可强制履行的显性契约。隐性契约与显性契约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一套有效的机制能够强制合作关系的履行,以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来推动整个团队的有效运作。

3.cscw系统为虚拟团队的内部沟通提供平台

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系统,即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系统提供的是基本的通信基础和一些基本工具,如 电子 邮件系统、会议系统、协作写作及讨论系统、工作流系统等。cscw系统在虚拟团队运作的过程中起到实现组织内部沟通的技术平台作用。

4.知识与信息共享是虚拟团队有效运作的主要 内容

虚拟团队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群组织成一个合作体,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成员间跨时区、跨空间的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因此,为促进虚拟团队的有效运作,关键在于激励每一个团队成员与合作伙伴共同分享知识,共享信息。

二、虚拟团队在传媒营销中的应用

在现实的营销工作中,营销人员不仅需要与周围的同事沟通,还需要与更大范围的其他人沟通合作,这就决定了传统营销团队沟通合作的时效、空间有限。而虚拟团队则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来满足人们跨时区、跨区域共享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由于虚拟团队在营销工作中具有传统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逐渐为传媒企业所认识并加以利用。

1.虚拟营销团队的特点

与传统营销团队相比,虚拟营销团队的组织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其成员可以来自组织内,也可以来自组织外部,甚至组织的顾客、供应商等合作伙伴都可以成为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在全球化的营销环境下,以分散性的虚拟团队为主要营销单位可以令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许多组织正转向虚拟团队,以满足新的商业环境的要求。此外,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还能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这时人与人的现实沟通渠道将受到种种限制,而虚拟营销团队绕过现实的阻碍,凸显其独特的优越性。虚拟营销团队通过使用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交易,利用电视、电话会议及互联网的即时联系方式发布信息和达成商业谈判。

2.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 应用

虚拟营销团队由于具备传统营销团队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许多传媒公司的重视。虚拟传媒营销团队使团队成员跨时空、跨区域合作成为现实。分散在不同时区和空间的营销团队成员,通过运用 计算 机和 网络 等技术来实现信息交流、协同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与此同时,虚拟营销团队的组建,对传媒 企业 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团队由传统的基于作业的过程管理转向基于成果的项目管理。由于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无法像传统营销团队那样参与整个营销工作流程,给传媒营销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传媒公司对虚拟营销团队的管理不仅要 研究 保证虚拟团队绩效,还要降低虚拟团队的管理风险。另外,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对团队成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等。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在许多情况下还要求团队成员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传媒虚拟营销团队运作时应注意的 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具有的独特优势,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肯定,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然而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在运作时也有其内在的弊端,只有充分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促进其高效率地运作。

1.沟通问题

沟通对于虚拟团队工作的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区,地域分割使得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成员之间实现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状况,加之各自生活的环境与文化的差异,极容易产生的沟通障碍和理解分歧。不良的沟通会严重 影响 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绩效,因此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必须积极寻求保持良好沟通的途径。例如运用多种 电子 沟通工具以克服跨地域、跨时区的沟通障碍,或者在不同的环境及任务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体技术,以实现提高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沟通绩效。同时,应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章程以规定沟通的方式,保障成员间沟通的时间和频次,采用统一收发信息的方式,形成对外一致的声音。此外,通过视频会议或现实的面对面的接触也不失为解决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沟通问题的一个有效 方法 。

2.信任问题

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管理工作的核心,信任是团队运作的基础。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高效运作,恰恰需要有比传统团队更高的信任水平,以促进成员们的协同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建立起有效的信任维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协同工作效应,是传媒虚拟营销团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筑成员间的信任链条。例如可通过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将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履历、个性、爱好甚至家庭生活状况等信息公布在公司建立的信息平台上,方便成员间相互浏览对方的资料以对对方的性格以及工作习惯形成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将来虚拟营销团队运作过程中,还可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加深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例如通过举办公司派对、集体 旅游 及庆功酒会等方式将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聚集起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总而言之,要在传媒虚拟营销团队中建立信任关系,就意味着要重视个体,即充分尊重和接受团队个体的知识、习惯、行为、文化和信仰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维系成员间的信任关系。

3.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

正如前所述,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因此决定了远程管理是保障其有效运作的主要管理方式,这就带来一个成员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的问题。要有效地规避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起 科学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进取,又要避免出现成员的道德风险。其中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作为成员利益最基本的保障,在虚拟团队的管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管理者可通过在把握团队成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个体不同的需求,构建有效的激励措施,如高薪激励、个性化管理、人本关怀、个体 发展 机遇等。而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在承接项目之初,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应与团队签订相关契约,落实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达到规避可能存在成员道德风险问题。

结束语

传媒企业在考虑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组建营销团队时,主要着眼点在于哪种形式更利于最大化地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传统的组织形式是按照任务和职能来设置的,结果容易造成不同时空和区域的营销成员间的隔离,无法共享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虚拟团队组织形式的引入,恰好可以弥补传统组织形式的缺陷,受到 现代 大型传媒企业的青睐。当然,任何一个传媒企业,在组建营销团队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规模、资源特点及营销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于本企业的营销组织形式,不应一味追求新潮而脱离实际。

参考 文献 :

[1]张秀玲:虚拟团队: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合作 经济 与 科技 [j].20xx(318).60-61

[2](美)利普耐克,(美)斯坦普斯著.虚拟团队 理论 与案例[m].第二版,何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3]张艳史美林苗春雨:虚拟团队:一个典型的cscw应用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xx(17).12-14

启动民间投资:创建良好政策环境是根本_投资决策论文 第四篇

1998年以来,国家连续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短期行为,投资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从长远来看还应立足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上。本文拟从衡水市民间投资现状入手,民间投资的特点,揭示发展民间投资的阻滞点,提出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衡水市民间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营、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经济形式的长足发展,民间投资迅速壮大。20xx年衡水市全社会投资132亿元,比2000年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90.8亿元,比重为69%,比2000年增长13%[1],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有投资的增速。1996~20xx年衡水市国有投资年均递增4%,而民间投资年均递增12%,高出国有投资8个百分点。表明民间投资的自我发展能力要高于国有投资。由于衡水市“三农”地区的特殊性,缺乏大项目、优势项目,能够列入国家、省级重点的项目少,增加了争取资金的难度。1998~20xx年4月间衡水市有27个项目争取国债资金7.8亿元,带动投资18.2亿元,占4年国有投资额的15%[2],占全社会总投资额的比重更小,对带动民间投资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

2.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主体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宽松的宏观环境为民间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遇。WwW.0519news.Com1995年衡水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33.7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30倍和56倍,民间投资的比重由1990年的32%上升到57%。1995年以前,民间投资呈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1995年以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下滑趋势,由1996年的36%下降到20xx年的13%,其中1997年增幅仅为9%[3]。民间投资增长减慢一方面说明民间投资经过前几年超常发展之后已渐入正轨,投资行为更加理智,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影响了民间投资。

3.民间投资行业介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民间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由窄变宽,不断扩展状态。在统计部门规定的十五个行业中,都有民间投资的介入,但投资大量集中在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行业。民间个人投资中,绝大部分是住房投资,20xx年衡水市城镇和工矿区个人投资9.1亿元,都是住房投资,农村个人投资12.5亿元分别是住房投资和农业生产性投资。在民间集体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1.9亿元,比重为50%,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金属制品、橡塑制品、化工原料等部门,占制造业投资的56%,而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纺织、医药等部门投资为零;农业投资12.5亿元,比重为20%,批零餐饮投资4.8亿元,比重为8%。民间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特别是制造业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相对竞争优势。民间经济在其他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比重较低,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行业占比不到3%。民间投资在诸多领域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4.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在20xx年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比例为70%,国内贷款占15%,群众集资占13%,而国家资金仅占1%。而在国有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资金占4%,银行贷款占25%,自筹资金占48%,群众集资占13%。由于民间投资主体经济实力有限,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银行贷款对其支持力度不够已成为制约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因素

(一)总体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很难形成热点

一是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以来我国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启动内需、增长为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经济增长。但是从投资的产业方向上看,新一轮的投资扩张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新的投资对促进企业产品技术更新、升级换代的作用并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对企业投资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衡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的经济落后地区,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结构不合理,企业组织结构比较分散,产业特色不突出,缺少带动相关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产品档次较低,传统产品多,高科技含量产品少;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市场预期差,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流动性与资金需求同时对市场做出反应,如果社会需求旺盛,产品旺销,对收益预期好,企业就会增加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投资,这时,不但表现为企业资金需求量增加,同时也表现为企业活期存款增长速度高;如果需求不足,产品滞销,对收益预期差,企业就会减少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投资,这时,资金需求量减少,其现有资金为获取利息就会转为定期存款。1998~20xx年,衡水市金融机构企业定期存款增长比例分别为3.4%、39.7%、91%、86.7%,定期存款比例增长大幅上升,说明大部分企业产品滞销,市场预期差,不敢增加投入。

二是缺乏可投入的好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农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批零餐饮等一般性服务领域,这些领域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门槛都相对较低。但是目前这些行业均已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民间资本在这些领域已很难找到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在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在国家重点投资的基础设施等领域,对民间经济而言,由于政策不明、信息不灵、情况不熟悉、预期收益难测,不敢贸然进入。

三是一些民间投资者缺乏长远打算,自身经营不规范,破坏了自身的形象和信誉。一些民营企业钻体制空子,通过非经济手段开展竞争,产品质量低,信用意识差,使社会对民营企业难以认同。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者自身存在着观念障碍,满足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投资热情,投机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和现代资本运营知识,决策水平不高。

(二)市场准入限制制约着民间投资的拓展

当前,尽管国家了一系列支持民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打破了所有制界限,放开了民间投资领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仍存在一些限制。如在教育领域,衡水市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制定了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促进了社会办学的发展。到2000年底全市社会力量办学182所,比重为5%,在校生3万人,占比为3%,带动投资2.4亿元[4]。社会办学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所占比例太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房地产开发是目前衡水市投资的热点,20xx年完成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58%。在全市2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私营企业只有1家,6家股份制企业都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成立的。20xx年7户企业完成投资1亿元,比重仅为12%。在国家急需加大投资和加快发展的领域,如电力、医疗、交通、通讯、城市公用设施、城市改造等,由于存在部门、行业垄断,基本上是投资由 包揽,经营由行业垄断,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如衡水市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16亿元,全部是国有投资。衡水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5亿元,国债资金占48%。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1.1亿元,全部是国债资金。在20xx年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分别投资5.6亿元和5.5亿元,全部为国有投资。此外铁路、公路、城市基础设施、通讯等部分领域已经或将要向外资开放,但是不允许或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允许民间投资参与,导致民间投资领域过窄,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三)渠道狭窄影响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能力

是困扰民间投资发展的瓶颈。除了民间投资者自身存在着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意识差等问题以外,金融部门过分强调防范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环节多,服务效率低,不适应民营投资者贷款时间急、次数多、金额小、风险大的特点。在信贷投向方面抓大有余,放小不足,过分集中于交通、电力、邮电等基础设施和少数优势行业,忽视了民间投资者的资金需要。对好企业、好项目抢着贷,争着贷,而对市场潜力大、前景好,但目前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据统计,到20xx年4月份衡水市金融机构新增乡镇企业贷款3000万元,同比少增8000万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比年初减少1200万元,同比少增2100万元[5]。

(四)民营企业不能充分享受平等待遇,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从当前国家对国有、民营、外资3大经济体已制定的政策法规和相关优惠条件以及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来看,当前对民营经济发展已没有制度限制。尽管国家及有关部门在扶持民间投资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了许多政策,但在实际执行和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中,民营企业享有投资待遇和竞争机会平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存在着民营不如国有,国有不如外资的观念,对民间投资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卫生、技术监督、环保等10多个单位,但却缺乏一个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缺乏为民间投资者说话、撑腰、办事的机构。在项目投资方面,没有一个投资主管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民间投资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主要是针对国有投资而言,不适应民营投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许多政策主要是针对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对民营投资如何引导、监管和规范,对民营投资的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范围如何确定等,都缺乏可以遵循的政策规定和有效办法,在投资信息、产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民间投资者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

三、对策建议

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不仅是解决近期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保证今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长期政策。为了尽快有效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必须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1.要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民间投资重要性的认识,破除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充分认识增加民间投资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平等对待国有、民营和外商的投资行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把捉进民营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范围,明确计委或乡镇企业局作为民间投资的主管部门,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尽快本地区对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改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建立民营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激励民营投资的进入。强化政策和信息服务,建立投资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帮助民间投资主体减少决策失误,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将民间投资引导到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上去。

2.进一步调整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要配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鼓励、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国家原则上不需控制的领域,应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和控股;除关系的行业和需国家独资经营的领域外,其余应全部放开让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允许让外资进入的行业,要放开让国内民间资本进入;凡是一般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经营,鼓励民间资本自由进入。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准许、限制和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根据目前民间资本的潜力和条件,要鼓励民间资本拓展新的投资领域,扩大民营经济在各行业和产业的投资份额和所占比重,全面推动在农业产业化、传统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的投资进入深度。

第一,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同调整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政策结合起来。尽快建立国有资产退出机制,使国有资本真正“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社会投资中发挥杠杆作用。大力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对于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租赁、承包国有亏损企业,要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资,增加农民收入。要按照调整提高的原则,加大对种养业的投资,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加快发展瘦肉型猪、蔬菜、肉(奶)牛、果品林木等主导产业,培育农业龙型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走市场带基地、市场连加工、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实现农工贸一体化;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业。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向城镇集中,改革城镇户籍制度,解决农民进城后落户、子女上学等问题,吸引农民离开土地,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适当集中。

第三,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民营经济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提升其档次和质量,提高竞争力。

第四,在新兴服务业,要尽快疏通民间投资的进入渠道,彻底打破垄断,让民间资本顺畅进入。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办学,参与教育产业;允许和鼓励开发卫生医疗资源,参与现有公办医疗机构的重组;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各种文化馆站、体育场所等设施。

第五,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要按照“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引进民间资本。如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力行业主网以外的辅网建设与维护,铁路、公路线路的养护等。

3.大力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1)应尽快成立专门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设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2)制定并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信贷政策。在规范民营企业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金融部门要完善服务措施,增加服务品种,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规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参股、入股中小金融机构,壮大中小金融机构实力,为民间投资搞好服 务。

4.民间投资者自身也要强化管理,选准投资方向,增强信用意识。要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强化经营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营和竞争行为,提高资信等级和市场竞争力;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找准投资方向和项目,民间投资要符合产业政策、要投向生产能力利用率相对较高的行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真正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收稿日期:20xx-05-18

【参考文献】

[1] 甘新民.衡水统计年鉴:20xx年卷[r].

[2] 该数字由衡水市计委提供.

[3] 甘新民.衡水统计年鉴:1998年卷[r].: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4] 甘新民.衡水统计年鉴:20xx年卷[r].: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5] 衡水市金融统计日报[n].20xx-04.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应对混业经营趋势的路径选择_投资决策论文 第五篇

一、金融业经营体制发展的历史演变

20世纪80年代,不断出现的金融创新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银行、证券、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随着新的竞争者崛起,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过去追随美国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逐步放弃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英国在1986年完成了金融“大”的改革,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形成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企业集团。日本于1998年实施“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放宽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限制,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的禁令,旨在推进日本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过渡。东欧转型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也都在转型之时就实行了混业经营。美国在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前,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规避金融法律约束,使分业管制在美国就已名存实亡。1999年11月4日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除和《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的通过,这标志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潮流已基本完成从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向较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转变,目前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动因

从金融经营体制设计的角度,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各有利弊,混业经营具有效率优势,而分业经营具有稳定优势。分业还是混业,其核心或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在增进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而这又取决于几个重要约束条件的有效性,如产权、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技术所决定的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监管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性等。wWw.0519news.CoM实践中,重在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有效地判断,以此在混业经营所带来的微观利益和制度不健全下实行分业经营所带来的体制性金融安全之间权衡取舍。因此,混业经营目前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绝不是一种偶然或巧合,而是各个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竞争博奕中的动态最优选择。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不同角度对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动因进行。

1.内在动力——商业银行利益驱动与分散风险的需要

商业银行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利润率不断下降,迫使其不得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行混业经营可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组合,创造利润调节、客户资源共享等优势,有利于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并利用多样化经营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用来降低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从更深层面,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的相互融合可以产生优势互补、连动效应,依靠业务交叉而创新的中间业务来实现多渠道获利,以此提高金融体系的整合度。同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实现金产的多元化,可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

2.竞争环境——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追求乘数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全球竞争中,金融机构规模的大小、业务范围的宽窄等决定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以德国为代表的实行混业经营国家的金融机构具有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优势,相对处于有利地位,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分业经营国家的金融机构则处于劣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无形中促使这些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纷纷放弃原先金融分业管制政策,普遍实行混业经营,以谋求金融业的平均利润和规模化经营效应。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具有高风险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强,各国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这使得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多元化经营、多地区经营来分散各类经营风险,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金融机构选择混业经营也是其风险最小化动机下的理性选择。

3.技术支持——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机构降低混业经营成本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与金融信息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能力,使金融机构可以进入原先不敢进入或无法进入的非传统领域,扩大了金融工具的交易范围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毋须质疑,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最终会突破分业限制,为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混业性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与混业平衡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使金融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

4.市场导向——客户对金融商品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金融机构同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争夺客户,其经营水平的优劣更侧重于体现在服务的便利、高效、准确,如果你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种金融机构就不具备竞争力。在分业经营条件下,由于难于提供综合化服务,会失去许多客户和资源,形成不公平竞争,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而分业经营社会成本极大。客户对金融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迫使金融机构改变陈旧的经营模式实行混业经营,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注意收集客户信息并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调整和创新服务项目,设计出高附加值、个人特色强的金融产品,通过对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并与客户建立互信互惠的关系中获得长期利益,以此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5.制度保证——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加强

金融监管当局监管水平的提高为混业经营提供了宏观环境。主要体现为:一是金融监管手段的现代化;二是金融监管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三是强调金融法规监管与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并重;四是金融监管由外部管制转向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五是借助信用评级加强监管以强化市场约束。此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得从金融体系内部产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减少时,混业经营体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不难推测,当金融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制度的变革时,金融业的竞争将转化为制度的竞争,制度竞争将导致各国经济制度向最佳制度模式的收敛,从而导致制度的一体化。因此,制度的竞争无形中促使一国金融业由分业体制向混业体制的转变。

三、我国金融业应对混业经营趋势的路径选择

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较, 我国目前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等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的现状相吻合的,它更多注重的是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和风险的可控性。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按照协议将在5年后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届时

第一步,维持分业经营总体格局,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间浅层次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经营。从国外经验看,从严格分业经营体制向金融混业经营体制转变过程很少搞“一刀切”,如美国在相当长时期是通过在分业经营格局下搞“个案处理”和“特批处理”方式来推进金融混业经营试点的。近两年,我国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在资金和业务上已开始相互渗透,保险基金被允许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市,而银行方面也积极推出如“银证转账”、“银证通”等与证券交易相关的业务,以及券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股票,等等,这些浅层次的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与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不会产生大的冲突。

第二步,边规范边放松管制,鼓励金融创新。由于中国金融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必须进一步加大规范经营的力度。但与此同时,对一些原先业务范围过窄的要适度放松,对相对风险较小,绩效明显的业务交叉方式要放松管制,放松金融管制有利于鼓励金融创新,有利于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根据国际经验,金融创新不仅曾经促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放弃分业经营模式,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通常也会大量引进发达国家已经存在的金融创新产品,促进本国金融经营模式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针对当前银、证、保相互渗透的现状,客观上也要求中国银行、和加大联合监管力度,并加强对混业经营的重视和研究,尽快制定规范性的文件,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步,适度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迂回进行混业经营。从我国国情出发,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组建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实现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兼备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点,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集团混业,经营分业”,它通过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非金融子公司的股权控制,实现各子公司间在资金、业务和技术上的协同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益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获得混业经营的正面效应。事实上,美国在推行混业经营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保留了原先金融分业制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在金融集团内部建立风险“防火墙”。这种由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多个子公司来实现对多种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在实践中成为一种规避分业管制的变通办法,在中国分业经营的框架下,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我国从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阶段的一个现实选择。

第四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和步伐,最终过渡到混业经营模式。建立混业经营制度是我国金融业整体素质提高和监管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我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提高金融业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为了与世界金融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的界限最终会被打破,整个金融结构会重新组合,新的跨行业的股份制金融机构会日益增加。当务之急需加大金融改革成效,积极探索如何在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之间建立合规的资金通道;如何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共同设立有效的“防火墙”和实施联合监管;如何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和自律监管能力;如何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我国金融转向混业经营所需要的基础环境的建立和逐步优化,最终过渡到混业经营模式将会是水到渠成。

总之,面临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浪潮的冲击,中国金融业实现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体制变革是必然的。但受中国目前金融基础环境薄弱的现状的制约,金融实现混业经营不是简单的时间快慢问题,更重要的是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协调问题,中国应该渐进地逐步推进金融经营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蔡浩仪.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m].昆明:云南出版社,20xx.

[2] 王菁,吴欣毅.对中国金融业推进混业经营的几点思考[j].西安金融,20xx,(9).

[3] 周宇.试论美国金融混业体制[j].世界经济研究,20xx,(6).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qitalunwen/13334.html

《论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_市场营销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