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拓展

四年级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五篇

2022-01-18

拓展】导语,您所欣赏的本篇文章共有20777文字,由费伟新认真整理后,发布到@范万文网(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四年级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五篇感谢大家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 四年级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了。拓展学生的课外资源,加大阅读信息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那究竟什么是拓展教学呢?拓展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简单的说,就是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后者可以让学生加深课内所学,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认为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进行拓展学习必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利用音乐拓展学习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的表面的、抽象的,缺乏思考和创造价值的问题,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采用一些情境性的拓展导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呈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情感。激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以一首学生们都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歌曲《敖包相会》导入新课,当画面出现、乐曲响起时,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歌声和画面中,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把收集到的抗美援朝的资料音乐播放给学生们,让他们充分了解历史,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与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引出课题更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认为在情境导入中进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其次,利用文本拓展语言训练,

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优美,是我们学习语言表达的好例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可以进行句式训练的例子加以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说话,这是一种有效的语言积累。如教学《将相和》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叙述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可为一举多得。

再次,利用文本的结尾处拓展引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教学《凡卡》时,对凡卡今后的生活,我让学生进行了续编,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写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凡卡的生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穷人》,在总结时,我让学生想象这一家人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这一拓展学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思维的热情。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学习,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xx-06-27

第二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拓展创新]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以文本为中心,在阅读、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所谓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认知评价,并且在审美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以振奋,情感得到共鸣,审美能力得以提升。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文多选用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美文,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前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与容纳,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阅读体验对文本重新进行整合,提升创新。教师应该创新途径,丰富载体,激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1.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古语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课本所选用的文章多为经过时代选择流传下来的名篇佳作,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文采斐然。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反复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分析文章语言的修辞美,来体会语言的表现力。例如,学习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学习《阿里山纪行》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此外,分析文章中用词的准确性,分析动词的准确运用;学习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可以分析“雪天捕鸟”的动词运用,“支、撒、系、拉、罩”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同时,可以分析文中的情韵美、节奏美。学习《阿里山纪行》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叠词的运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

2. 分析作品的意境美。优美的文章都能创造出一种意境,给人以感染、熏陶。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表达含蓄蕴藉,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情景交融,境由心造,客观景物染上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郊夕照图,巧妙的表现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面上写大海吞吐日月,其实正是为了寄托作者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境美,特别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知人物的形象美。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感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感知其形象。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主义战士的形象。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揭示了奥楚蔑洛夫色厉内荏、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狡猾多变的丑恶嘴脸,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沙皇豢养的一条忠实走狗,揭示了沙皇统治的黑暗。

4. 理解文章的思想美。文以载道,文章不是作者的无病,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外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以深邃的思想给人以智慧的启迪。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揭示了黑暗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孔乙己给孩子分茴香豆时,孩子天真无邪、真诚善良,然而成人社会的冷酷无情;丁举人的凶残狠毒、心狠手辣,酒客们的穷极无聊、麻木不仁;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表现了社会的黑暗。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造性阅读

1. 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深化认识。任何学生进入课堂都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对文章进行整合构建的过程。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化认识,从思想内容上、从写作风格上、从语言运用上进行比较。同为反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就可以比较。孔乙己生活的社会冷酷黑暗,病态的社会现实腐蚀着曾经善良纯真的人们;而范进生活的社会利欲熏心,趋炎附势。通过比较,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 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丰富情感。阅读文章反观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重新认识、重新思索的过程。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情感体验,或心有灵犀,或眼泪潸然,这就是情感共鸣。“与我心有戚戚”,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中,当讲到义女患难时,泪眼婆娑,顿生同情之心,和自己的身世结合起来,认识更加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3. 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提升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完一篇文章,可以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可以通过续写、扩写、改写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学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续写皇帝回来后的情景;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可以续写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的生活情景。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续写的过程中不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而是要和原来文本的主题相吻合。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审美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强化育人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创新,在创新中开阔思维,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第三篇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策略探讨] 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是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一 将拓展训练纳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从其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来看,新的课程标准主要是为了发掘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而对“健康”的界定也已经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体格健康了,而是一个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这种变化要求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不能单纯地在限定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必须树立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师生之间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将拓展训练纳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既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又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贯彻和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首先,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平地项目和游戏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学校基本都可以解决。在一些“不需要任何器材的项目”中,一个5平方米的平坦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雨天可以在室内进行;在“需要简单器材的项目”中,所需的场地、器材比较简单,旧报纸、体操棒、呼啦圈、眼罩等都可以利用;在“需要较复杂器材的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其次,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不太高。就教师而言,大部分中学教师经过一些专业的培训后都能胜任培训学生的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只要经过努力,即可成为出色的“培训师”;就学生而言,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是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只要有勇气,就可以参加拓展训练,并有机会在拓展训练中崭露头角。

再次,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对学校的资金要求也不太高。学校可以本着“多有多投资,少有少投资”的原则来挑选训练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场地和器材,条件差的学校可以选择简便易行的项目,或利用学校的自然条件。各学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租用专门的拓展训练基地进行训练。

最后,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基本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拓展训练大部分都是危险性极小的地面项目,只要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按要求操作,是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的。

二 初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对策分析

1.拓展训练内容设计和选择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很多拓展训练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电网、扎筏、罐头鞋等项目,没有现成的模式,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挖掘想象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实践动手能力,从而给了学生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第二,要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的意义。拓展训练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有的氛围使每个人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第三,要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一些拓展训练的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2.拓展训练内容的实施对策

第一,加强拓展训练项目的师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师大多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对拓展训练了解不多,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之前,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初中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在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

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校内外已有资源。校区较小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如公园、广场等。训练器材除了必须购买的以外,很多都可以发掘校内自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达到训练的目的。初中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平地项目和游戏项目,主要以平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

第三,加强拓展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一是完善相关管理机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要能涉及初中的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中学体育管理机构都过于单一,无法胜任拓展训练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工作。因此,可以根据该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管理机构,采用一级管理体制,两者具有相互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是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每个项目训练前要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四篇 营造文化和观念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营造党建工作氛围

摘 要: 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营造文化和观念氛围,可以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文化氛围是指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协同发展;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保护和推进中小学教研发展的激励机制。消除教育科研的四种错误观念:神秘感、恐惧感、名利观、无用观;树立四种观念: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科研促改;科研兴师。

关键词: 文化氛围 观念氛围 教育科研 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会,是培养教师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新的教改浪潮向我们昭示: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改革,科研先行,教育科研生产一体的呼声已成为人们认同的主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之际,如何拓展教育科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研究课题。

一、营造文化氛围是教育科研生存发展的土壤

形成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空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营造一种氛围,是教育科研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重要保证。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实践活动,它的发展既受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受到一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术环境的外在影响。适合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可以形成中小学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互相结合、协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根据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应该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和艺术性,要达到此境界,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宽松的组织氛围、群体崇尚创新的精神、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价值观,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想所赖以依存的文化氛围,因此,学校领导应致力于这方面的培养和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新困难新问题不断出现,现实中的问题呼唤着教师通过科研的态度去探索去解决。进行科学性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出版教学专著,从而提高教师在学术界的地位,这是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的“名师工程”正是对教科研绩效的推广,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这都是对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协同发展的运用。

(二)可以形成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有研讨则有争鸣,有争鸣则会出现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多样化,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三)可以形成保护和推进中小学教研发展的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是一个艰苦探索求真的过程,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外,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因此,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并保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采取的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以活动推教研,以教研求发展,用实践检验教研。

1.目标激励。

结合学校实际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制定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教科研目标,用目标引导,激励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教师结合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进行“三个一工程”活动,第一个“一”是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组内或学校内开设一个专题讲座,撰写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第二个“一”是在校内开一节研究课,并将教材分析、教案、教后感、学科教研组的评教和说课材料汇编成一份材料存档,作为学年度个人教科研量化的一个方面。第三个“一”,每周确保一次备课组活动,为强化备课组功能,促进整体协作发展,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牵头,轮流主讲。

2.评价奖励激励。

定期评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师的科研绩效与评优晋升挂钩,设立教师科研奖,使之量化可操作,形成制度规范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奖惩激励作用。以活动促规范,以教研形成规范。我们店口一小开展了“四个优”工程,即第一个优是每学期评选优秀教案,促进教师从课程论的角度研讨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出切合教情和学情的学案。第二个优是优质课,工夫在课外,收获在课上,这时就明显表现出教育科研实践性的优势。教育科研的落脚点是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乌托邦理论。第三个优是优秀论文,第四个优是优质课件的制作。

3.成就激励。

(1)向外推荐教师教科研成果,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安排教师参加重大课题的参与和研究,给教师压担子树榜样,充分发挥成就激励的作用;创办校刊,营造浓郁的学术性氛围,为教师提供发表教研成果的园地,使得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学习教学理论。

(2)以活动促教研,以教研带动全校的发展。通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和优质课,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强化教科研风气。一堂好的示范课,应当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第一个是“新”,教育思想新;第二个是“熟”,教材处理熟;第三个是“尖”,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效能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第四个是“佳”,教学绩效佳。同样,一堂优质课应具有创造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处理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新;教学表达方式的创造性;具有时效性,也就是教学内容与时代紧紧密结合。

以活动促教研,用教学的质量评价教研的成效,引导教师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丰富自己,努力实现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求日日新,但求月月异,课下的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中多了一些匠心,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始终站在学科教育发展的前沿,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营造观念氛围,扩大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

良好的学术环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学术研究的观念氛围,就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而言,观念制约着研究者的态度、情感、毅力和成就;观念氛围,影响着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是生活在现实的空间中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四种不良的观念,为改变这四种不良观念,要弄清四个关系,树立四种新观念。

(一)当前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四种不良观念。

1.“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对于中小学教师是高不可攀的。其实教育科研就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育科研的眼光和态度看待,用科研的方法解决,处理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就能使教学工作科学规范有序。

2.教育科研恐惧感,害怕影响教学质量,怕担风险,不敢开展教科研。教育科研是丰富学校内涵,提高一个学校的品位,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学校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教学水平较高的名师,有在名师带动、影响下的一大批视教育为事业,兢兢业业,团结奉献的教师群体,校园处处、时时能折射出一种具有各自学校风格的厚重人文思想和文化气脉,他远离一切不利于青年成长的不良文化。一个学校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种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放下架子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3.教育科研名利观,认为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写文章是不务正业或者是被个人名利思想左右,在现在学校教育,尤其是缺乏前瞻性的管理者面前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4.教育科研无用观,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搞不搞教育科研无关大局,照样可以办学教书,中小学领导必须改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不良心态。没有教育科研,就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和滚动式的发展,就会缺乏后续人才的培养,就无法拥有优秀的教师梯队,你的群体将是无首的雀群,噪舌中无目的地乱撞乱飞,或许你一时有成绩,但无法也不会永远地有持久的盛世,这就是所说的“穷人咋富,挺腰凸肚”的道理所在。教学中多一些教育科研,将少一些盲目;多一些严谨治学的态度,少一些浮躁的作风,将出现更多求实务真的具体实际人。

(二)弄清四个关系,树立四种观念。

1.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

2.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观念。

3.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

4.明确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

综上所述,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主体,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与此同时,学校需要营造宽舒和谐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氛围,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供绿色通道。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第五篇 在学上深化拓展在做上 国税局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做法

按照XX区委、XX市国税局创先争优活动相关工作部署和区局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近日,XX区国税局召开党组会议和创先争优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在对前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并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拓展阶段工作安排》,从“一深化、三结合”入手全力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巩固成果,深化提高。要求在前期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推进区局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先锋带动作用,围绕向党的献礼,全面提升XX国税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水平。

二是要紧密结合关于进一步在窗口行业和服务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关精神和全国税务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的有关要求,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能,让尽可能多的纳税人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的成果转化给纳税服务带来的全新变化,由认同、赞同到最终汇同到创先争优的行列之中。

三是要紧密结合征管服务创新转型工作,要继续按照“五个一”工程(制定一个规划,明确一个目标,确保一个成果,树立一个典型,落实一个项目)工作要求,进一步结合工作岗位明确制订党委和各支部的各项工作内容。

四是要求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拓展工作要紧密结合“赛比争”活动,把“赛比争”活动的总体要求溶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之中,使两个活动互为补充,互为促进,通过“赛比争”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在全局范围内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争创先进,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同时要求,各单位要以为纳税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切入点,以党员公开承诺、党员示范岗、XX国税之星为抓手,带动广大干部积极参与,进一步精心设计争创活动载体,不断改进争创活动方式,使创先争优活动更加贴近纳税服务和征管创新转型,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当优质服务标兵,积极改进服务作风,坚持做到“挂牌亮相”和“公开亮诺”相结合,“岗位服务”和“延伸服务”相结合,“先进争创”和“量化考评”相结合;

要继续加强岗位练兵,讲创新、讲奉献、讲道德,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XX国税之星”评选活动。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tuozhan/2035.html

《四年级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