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计划 > 教学计划

光的传播说课稿怎么写及范文

2024-04-22
【光的传播说课稿 第一篇】

光的传播说课稿

一、说课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和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 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提问光的基本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光在水中弯曲等,让学生对光的传播产生好奇之情。

2. 具体讲解(15分钟)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对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通过相关图片和动画,讲解在真空中的直线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和反射等基本原理。

3. 实验展示(15分钟)

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在水和空气中放置一根筷子,让学生观察筷子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形情况,从而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加深学生对光传播原理的理解。

4. 拓展探究(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光的传播现象,如彩虹的产生、镜子的反射等,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小结与展示(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展示或小结。

四、教学工具和资源准备

教学工具:幻灯片、实验仪器和材料、图片、动画等。

资源准备:讲稿、实验记录表、教学素材、学生作品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实验记录表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结和展示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光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在讲解和实验环节,要提供足够的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光的传播说课稿 第二篇】

1、策划大型活动,让您一鸣惊人。

2、鸣响和谐之声,一心专注传播。

3、观鸣一文化,品众生百态。

4、鸣动五湖四海,一流传播领先。

5、一鸣天下响,鸣一是理想。

6、鸣一文化,打造终生难忘的经典时刻。

7、鸣动五湖四海,一流传播领先。

8、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口传千里,一鸟唱天下。

9、开启无限智慧,为您保驾护航!

10、文传策创的顶尖力量尽显华夏精彩鸣扬天下,鸣一传播。

11、鸣一传播,伴你一生。

12、策划百事通百舸争流,启舟同行。

13、鸣一文化,传播的不只是精彩。

14、一鸣惊人,只因鸣一。

15、鸣一,让你一鸣惊人。

16、重新认识世界——鸣一文化。

17、鸣一文化,传播的不只是精彩。

18、鸣(名)传而天下知,一媒而千古扬。

19、文化百舸争流,文明启舟领航。

20、坐拥鸣一,万事皆成。

21、牵手鸣一,迈向成功。

22、开启无限智慧,为您保驾护航!

23、鸣一文化传播,马路上的风景线。

24、不飞则已,一飞鸣人。

25、鸣一让品质变成品牌——鸣一文化。

26、一鸣惊人,爱传天下。

27、策划大型活动,让您一鸣惊人。

28、鸣响传媒之歌,一展大家典范。

29、画龙点睛,一鸣惊人。

30、创意无限,超越经典。

31、鸣惊人,成于一鸣响世界,耳目一新。

32、品质打响品牌,精工成就精彩。

33、品质打响品牌,精工成就精彩。

34、把握精彩时刻,发现鸣一文化。

35、尽显华夏精彩——鸣一文化。

36、鸣一文化,专业策划。

37、拥有一次机会,闪亮整个生活。

38、文化里的.风景,风景中的鸣一。

39、开启文化方舟,共策美好未来。

40、文化“鸣”流,视界“一”流。

41、鸣”传四海,“一”心为您。

42、荣誉传播无限启舟文化,你我同在。

43、鸣一文化,策动天下。

44、文化盛宴,倾情奉献。

45、鸣一文化传播,品质始终如一。

46、“鸣”扬中外,“一”举成名。

47、鸣天地之灵气,播文化之经典。

48、文传策创的顶尖力量尽显华夏精彩鸣扬天下,鸣一传播。

49、鸣一文化传播,品质始终如一。

50、打造一流活动,盛传启舟典范。

51、鸣响传媒之歌,一展大家典范。

52、选择了启舟,就选择了成功!

53、喜惊策划之领域,新人传播之鸣一。

54、不求惊人,但传一名(一鸣)。

55、让我们来为您策划鸣一,让你一鸣惊人。

56、鸣一文化,打造终生难忘的经典时刻。

57、鸣”扬中外,“一”举成名。

58、鸣一传播,为您的品牌插上翅膀。

59、鸣源臻心,一视同仁。

60、鸣一让品质变成品牌与时共鸣,艺尊如一。

61、鸣领生活,一赢未来。

62、“鸣”传四海,“一”心为您。

63、影响力,选鸣一四海共鸣,一路前行。

64、文传策创的顶尖力量——鸣一文化。

65、给您一点欢乐,让您更加轻松。

66、把握精彩时刻,发现鸣一文化。

67、你的传奇一生,由我们来帮你完成。

68、鸣一传播,为您的品牌插上翅膀。

69、用文化打造绚丽生活——鸣一文化。

70、打造一流活动,盛传启舟典范。

71、鸣(名)传而天下知,一媒而千古扬。

72、用文化打造绚丽生活重新认识世界一鸣迎春晓,鸣一传九州。

73、给您一点欢乐,让您更加轻松。

74、鸣动五湖四海,一流传播领先。

75、闻鸣一声天下知鸣领生活,一赢未来。

76、鸣一文化传播,马路上的风景线。

77、鸣天地之灵气,播文化之经典。

78、拥有一次机会,闪亮整个生活。

79、鸣”传四海,“一”心为您。

80、精彩无限,超越经典。

81、鸣不虚传,百里挑一。

82、一鸣文化,鸣动天下。

83、传诵世界每一个角落鸣中华文化,一天下传播。

84、精艺求精,超悦未来。

85、鸣响和谐之声,一心专注传播。

86、鸣一文化,传播的不只是精彩。

87、百家争鸣,鸣一当先。

88、精彩没有终点,鸣一文化传播。

89、鸣”扬中外,“一”举成名。

90、与时共鸣,艺尊如一。

91、启航东方文化,舟载文明。

92、鸣”扬四海,“一”诺千金。

93、鸣响五湖四海,一彻华夏九州。

94、传承经典,跃动文化。

95、文化鸣人,文化名人。

96、鸣一文化,响彻云霄。

97、鸣闻天下,传悦一方。

98、想要一鸣惊人,尽在鸣一文化。

99、让我们来为您策划鸣一,让你一鸣惊人。

100、鸣”扬四海,“一”诺千金。

101、专业缔造经典,精心传播精彩。

102、“鸣”扬四海,“一”诺千金。

103、鸣一文化传播,效果超你预想。

104、鸣”扬世界,“一”飞冲天。

105、用文化打造绚丽生活重新认识世界一鸣迎春晓,鸣一传九州。

106、鸣扬天下,鸣一传播。

【光的传播说课稿 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省编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具有相对的性,知识难度用教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信息、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此,它是自然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对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好了基础。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逻辑思维及习惯,本人对教学流程作如下处理: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的形成、反射及回声→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速。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处理会使整堂课的结构更加自然流畅,学生也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有媒介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了解回声现象。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创新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研究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声音是如何发生及如何传播是认识声现象本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它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依赖一定的物质,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它需要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由于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初中生理解、推理及想象能力又相对薄弱,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应是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四、教学的创新点

1、把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授、实验演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分组实验的研究习为主。,把全班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补充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使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转变得饶有趣味性,并易于学生探索、理解。如:

实验一:为了说明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设计如下的模拟实验:

声源的振动引起橡皮膜振动,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在墙上,把橡皮膜的振动放大。引导学生把橡皮膜看作鼓膜,使他们真实感受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实验二,如图,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乙图所示情况下听到声音较大,从而说明当声波向外传播时遇到障碍后将会被反射回来。

实验三,教师创设情景:“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试自己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学生设计如下图的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真切听到来自水中的声音。

3、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的作用,通过课件来真实再现自然现象。如蜜蜂的嗡嗡声,大海的波涛、狂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课件还可摸拟了人们无法看到的声波的传播及反射的过程。

4、改进课本的实验装置,把电铃悬挂起来,使实验效果更佳。

  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创新精神,我认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例如,在引入新课时,把扬声器平放在桌上,在扬声器上放一些彩色的塑料小球,当音乐响起时,塑料小球随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氛围中来研究陌生的规律,可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想象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联想。如在做钟罩实验时,随着钟罩内的空气不断地抽去,声音越来越弱,此时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出“假如里面的空气被完全抽去,声音还听得到吗怎样?”这样处理,既尊重实验事实(通过多次实验,证明抽去空气后听不到声音是不可能的),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如在课后练习中提出:在月球上,两个宇航员面对面却无法直接对话,这是为什么?你能为他们想些办法吗?学生提出了许多方法,既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3、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如课后练习中,老师提出: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长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有同学提出1次、2次、3次…,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情景,进行合理的解释。4、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堂课采用以学生分组探索,实验为主的课堂模式,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同一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研究。六、教学设计构思

1.注重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自然科学论的高度指导教学活动,坚持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声音的传播”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实验交替进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又符合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很自然地得出科学结论。

2.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学生方法的获得去实现,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尤其是一些创造学的方法,如发散思维等,并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发散与聚合的交替状态,即创造思维状态。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协作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的科学探究方法。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一种创造活动,开展研究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六、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

1、扬声器振动实验(将一扬声器平放在桌面上,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放上一些塑料小球,注意观察扬声器发声时塑料小球的状态。)→学生动手体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多媒体展示:①蜜蜂的嗡声(翅振动——固体)

②大海的波涛声(海水的振动——液体)

③狂风(空气的振动——气体)

学生归纳得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发声。

3、通过教师演示钟罩实验,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4、演示纵波实验并用多媒体来说明声波是如何形成的。

5、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一,说明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二,多媒体展示隆隆的雷声,使学生了解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障碍物质会被反射回来及回声的形成。

7、教师设疑,学生设计,动手完成实验三,体验液体能够传声。

8、学生游戏:利用“土电话”来聆听悄悄话,使学生体验固体能够传声,教师进一步介绍如回音壁等例子。

9、教师设计问题,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

10、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1)小结:由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其它同学讨论补充。(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课堂练习:1.声音是靠物质的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2.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静,两上宇航员面对面却无法直接对话,这是为什么?你能为他们想些办法吗?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长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

4.回声有广泛的应用,在水中定向发射声波,利用接受到的回声,可以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若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450米/秒,当海面的测量船向海底发出声波0.8秒后接收到回声,则海底的深度为多大?

5.课外研究课题: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能粗略地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请课后写出实验测定的方法,原理,需记录的数据及实验结果

【光的传播说课稿 第四篇】

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是一城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见证,是一个城市核心价值与精神品位的集中体现。当五城联创的号角吹响千家万户,当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作为道德教育阵地之一的市实验中学,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明、传播明、践行明。

  绿色上网点击“明”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精神明建设的紧迫任务。11月以,为积极响应全市网络明传播工作,学校结合信息网络的传播优势,充分利用各班计算机时间,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明网、十堰市明网、校园网等明网站,集体点击“明”。配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明公约》、《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相关教育资料,“上绿色健康网做明青少年”成为了这节信息的主题。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明树新风公益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明讲堂”、“志愿服务”等明网专题板块,让同学们在学习明礼仪知识、了解我市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同时,深受了一次绿色网络的教育和洗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不做有损网络明、有悖网络道德、损害网络和谐的事,这样一节网络堂后,明上网、共建和谐成为了师生们的共识。

  主题班会培育“明”

“明是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明传统,树立良好的形象。”“每学期结束后,学校都会评选“四省之星”,作为上学期的明星,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学习,我对明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会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明之举,为明校园、明十堰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11月初的一次班会上,一节节异彩纷呈的“明传播有你有我”主题班会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的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同学们或是以辩论会的形式分析社会中、校园里存在的明与不明,或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享日常生活、我们身边的明与感动,或是以发人深省的小短剧诠释明的内涵,结合学校精神明建设和“四省”教育开展实际,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审视自身、反省自我的意识,促进了讲明语言,行明礼仪,做明事情,养明习惯,树明新风的良好风气形成。

明需要我们从行动中践行!以实验中学这个小明圈为起始,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明做起,明传播的队伍将不断向更宽更广的范围发散和壮大,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将强有力地吹响全市“五城联创”、明城市创建的冲锋号角!

【光的传播说课稿 第五篇】

网络是一把“剑”。在信息集中的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在丰富我们生活、增加我们信息来源的同时,也因为一些人不文明上网,导致各种违法虚假、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信息泛起,谎言谣言不时出现,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严重侵害了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文明,人人有责。

做网络文明的志愿者,就要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大力提倡以文明上网为荣,以不文明上网为耻。

做网络文明的志愿者,就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正确了解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使命。

做网络文明的志愿者,就要从我做起,自觉自律文明上网、绿色上网。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要积极进取,摒弃消极颓废;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相互关爱,摒弃低俗沉迷;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广大网民也要增强自律意识和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用理性的态度上网,用文明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导和带动大家多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城市有意义、有贡献的事。

xxx

20xx年xx月xx日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jihua/jiaoxue/494859.html

《光的传播说课稿怎么写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