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素材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踏青五篇

2022-01-23

素材】导语,我们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13422文字,由汤平华细致改正,上传到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鱼篓,读音yúlǒu,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一种盛鱼或捕鱼的篓。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踏青五篇如若你对这文章的写作能力需要改进或者修正,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踏青 第一篇

【踏青】

早晨六点多,梦里惊醒,昨夜有约,几个人一起去游春。

仲春,清凉凉的春风,穿越闪开的车窗,吹拂着几屡丝发,在温润的脸上不停的晃来晃去,周末的轻松漾在眉宇之间。一车的谈笑风生,一路的颠簸摇晃,懒洋洋的倦意悄悄袭来,或昏昏欲睡,或闭目养神。“快到了!”“进山了!”随之精神振作,拱起身子,推开车门,走近大自然,融入其间。

公路两侧,是大片成林的板栗园,深沉老气的栗子树,扎根在松软肥沃的泥土里,地上尚有旧年剥开过的的板栗刺包,多像是无数个蜷缩的小刺猬趴在那里守卫着栗子园。粗壮的枝桠四处虬状伸展,正孕育着汁液,准备萌发新芽。古老的褐色的银杏树,参天耸立,赤身未来得及挂上绿叶,二十多米高的枝叉之上托举着两个灰黑色枯枝搭建的鸦雀窝,一高一低,遥相呼应,窝里仿佛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婴儿……

高高耸立的群山,连绵起伏,青松屹立,巨石微露,绿缎铺盖。山间翠竹清秀挺拔,围山而立,生生不息。山脚之下,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清风徐来,青青的麦苗,油绿发亮,碧绿的海洋微波荡漾。万绿丛中,盛开着几块田的油菜花,鹅黄色的小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簇簇,一片片,金灿灿的,如同绿毯之上铺上一层天然的金粉末儿。小心的钻进油菜花丛中,唯恐踩住一颗,扮个鬼脸留个影儿,再弯下腰来凑近花朵连吸几口,花粉轻沾,香气扑鼻,娇花醉人魂。田埂边,地垄间,点种着矮矮而丰腴的桃树,喜不自禁的凑到树前,睁大着眼睛,急不可耐的用手机拍摄着春天的图片。那无数颗玫瑰红的花蕾,镶嵌枝头,含苞欲放,惹人怜爱,更有万千朵绽放的桃花,鲜红的蕊,粉红色的花瓣儿,千姿百媚,清爽脱俗,柔花夺君目。成群的蜜蜂扑扇着翅膀嗡嗡叫着,忙忙碌碌的采采这朵,吻吻那朵,恋恋不舍的想与它们合个影儿,蹑手蹑脚的追寻了半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蜿蜒的小河,环绕山村而过,似玉带轻抛。顺延河水而下,水边步行,闲情逸致油然而生。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河面,河中心银光闪烁。一路聆听潺潺的水声,啾啾的鸟语,步步踩踏光滑的卵石,松软的沙滩,身子忽左忽右的晃动着,惊叫几声,嬉笑一阵……挽起衣袖,掬几把清水,淋湿脸颊,捉一捧鱼虾,又泼撒进小河,仿佛一下子回到童年,童年的小鱼篓,篓里蹦腾着几条泥鳅,蠕动着几条黄鳝……水岸边,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垂柳开始了它的复苏之路,新芽初出,娇小鲜嫩,黄绿相揉。阵阵春风吹来,柳树的绿裙在春风的飘渺下煽动着舞步,精灵般的翠叶娇滴滴,如同一群少女们对镜梳理着柔美的彩丝,秀色可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走进田园,迈向深山……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清明踏青 第二篇

【清明踏青】

清明时节,踏青时分。今年的清明,没有古诗中描述的落雨纷纷,却有着骄阳似火,映照着绿树红花芳草青青,在这为逝去的亲人缅怀之日,名为扫墓,实是让生者借探视逝者之名来一次愉快的踏青旅行。

也幸好今日里艳阳高照,似乎也把这对逝去亲朋无尽的哀思也冲淡了不少,望着周围遍野的油菜花,映衬得墓前的鲜花也没有那么落寞了。坟上长出的艾草倒反而显得萧瑟了些,家人看着这艾草,索性就将它们拔了去,让被高高的艾草挡着了的黄土露出了真实的面目,清理一下被风刮落到坟前的枯枝败叶,让这逝者的“家”也亮堂了不少。

小坐于墓前石椅,将扫墓的一应食物摆在石桌之上,斟一杯薄酒,轻洒于墓前,闭上眼,静默对逝者的悼念,这烈烈的日头也仿似温柔了不少,只有和旬的山风轻拂,也送来了逝去亲朋的护佑,于冥冥之中,与亲人交流。

还是孩子们不谙世事,不懂得这生与死的区别和界限,兀自开心快乐地疯跑着。饿了就跑了来拿了供桌上的食物就吃,也不管大人们的呵斥,不过,这么一闹,倒也打断了大人们心上沉甸甸的哀悼。

逝者如斯,生者照样要努力地活着,怀念亲人,探望故友,人们在清明时节送上一束鲜花,往坟上加一捧黄土,对逝者的缅怀也随了这和煦的春风送入天堂,让那一处孤冢沾上些许人间的温情,让那安歇的灵魂得到些许告慰。这一切的行为皆是活着的人们对逝者美好祝愿的寄托,却不知这天堂的人们是否真能感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终究是寄托了生者无尽的思念和哀悼,就盼天堂的人们泉下有知,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纷扰的愉快的活着吧!

孩子们愉快的打闹声中断了我冥思的遐想,看着这些生动又活泼的面庞,不由得心情也随着孩子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了。虽说是春风狂乱,却也绿树红花,童真烂漫,相得益彰,好一幅自然的美景,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需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宋时词人辛弃疾也曾云“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如今这春色年年如旧是越来越不觉明显了,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里,没了这春日美丽的景象,没了四季分明的绿树红妆,人们于浑浑噩噩间远离了自然,也远离了那生机盎然的春色满园。

春日踏青,感受自然,感受这红与绿完美的和谐,感受远离搅拌在钢筋水泥里的纷纷扰扰和困顿,感受一种悠闲,让自己融入自然。借清明之时,一次愉快的踏青之旅,倒也感悠然。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清明时节 第三篇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无论是春阳铺展,还是和煦春风,心底,总是纷纷细雨,绵绵细雨总是萦绕在心里。在这天,本已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经意间确又回首,本已远隔天地声音,不经意间又想起。世间本如此,谁人不怀念。

清明时节,原本就是草木萌发,灵性萌动,又何况是凡人的心。情由景生,看到疯长的草木,经冬历春深藏心底的念想,也开始经年轮回的滋生,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任由怀念在心底蔓延,在心头萦绕,不想挥之而去,不愿驱之而去。就由这份陈年的念想随心地铺开,蔓延,疯长。

青山依旧在,欢颜何处寻。看到巍巍青山依然苍茫入初,山上不规则的梯田依然仰望着天空露着贫瘠,山间的羊肠小道依然匍匐在草丛里瘦骨嶙峋,唯独失去的,是当年弯腰驼背每天走在日头前上山伴着月色归来的老父亲。想当年,我看到那懒懒地躺在山坡上的梯田,弯弯的卧在草丛里的小路,还有走在山路上、赶往梯田里瘦瘦的父亲,觉得那就是一副充满凄然写满茫然的水墨,尽管有点凄凉感,但是别有一种韵味,尤其在细雨靡靡的春节,令人默然起敬,时时想起。如今,山依旧,路依旧,风景里动感的人,把身躯融入黄土陪伴黄土升腾黄土,终归也魂归黄土,把生命化作一缕青烟飘渺在山间飘渺在山路飘渺在山草丛里。父亲走下山里的风景,就是水边的水墨,一条小溪水从山里蜿蜒而来,流经父亲的菜地,父亲的菜地就在小河边,隔着一条高大杨树掩映下的路。不紧不慢时歌时舞的小溪水,铺展而来草木盈盈的河畔路,再加上不温不火蹒跚往来的老父亲,俨然一副明末清初大家笔下的田园水墨。怎么也没想到,父亲就在这幅凄美的水墨里,画完自己最后的一笔,留下一份让后辈伤心几许的惨景,断然决然地离去。那是在一个初秋的早晨,父亲依旧用弯了多年的脊背,担起自己握了多年的勾担,往来于小河鱼菜地间,用自己的执着浇灌着自己满意的菜苗。弯弯的脊背,爬满皱纹的笑脸,青青的菜地,长满憧憬的菜地,清凉的朝阳,蜿蜒欢跳的小溪,父亲就是把这样的风景留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回家还没有喝完那杯自己一辈子最爱的酒,就躺在地上,等着儿女都回来,都看上难舍的一眼,坚决拒绝去医院,在自己辛劳了一辈子的老屋里,合上苍老混浊的眼睛。那眼里,分明藏着那副自己走了一辈子的水墨山水。

细雨纷纷,思绪绵绵。父亲依旧走在山间的风景里,走在河畔的水墨里,渐行渐远,却永远没走出儿女的怀念,没走出儿女的目光,没离开儿女伤感的心底。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斗转星移,每一次的季节轮回,每一次的清明时节,心雨,依旧霏霏,心雨,依旧纷纷。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清明扫墓 第四篇

【清明扫墓】

每逢清明节,人们隆重地扫墓祭祖,却有人看做是迷信活动,信者如上庙里求神仙以保佑家人清吉及添丁发财;不信者懒得去扫墓。这是极大的误解。扫墓祭祖的意义不是迷信,而是传承文化,或者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炎帝神农民,黄帝轩辕民,是传说中的两位部落领袖。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许多部落组成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基础,更加强大的部落联盟,叫华夏族。华夏族是民族的前身。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传说炎黄时代有了指南车、船只、宫殿、音律、医学、算术、蚕桑和丝织,仑露面创造了汉字等许多发明创造。

历炎黄的后代出现过许多优秀人物。有尧舜禅让的故事。尧帝先后担任部落领袖,他人年纪大了,不是把领导权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让位给部落中德才兼备的贤者。这就是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

我们炎黄子孙,每年清明祭祀炎黄先祖为的就是传承民族优良文化。

清明节,我们携带鲜花等祭品及锄头、茅刀登山扫墓,是追思祖先。我小时候跟随大人扫墓,不明其意,只是跟着跑一趟,到了读中学才懂得是怀念祖先的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清明跟父亲上祖父母的坟扫墓,才真情实感地怀念祖父母。祖父母生前对我的关爱教育无微不至,他们勤劳俭朴,诚实为人,助人为乐的家教家风,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我默默发誓,要传承祖父母的家教家风。

扫墓是传承文化,而文化是民族的魂。传承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创新,为社会的进步服务。当前,扫墓祭祖传承文化,要与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落实到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事业的实践中作出新贡献。

【清明扫墓】

清明节这天,学校在三、四、五年级的每个班分别挑了两位同学参加扫墓活动,我也被选上了,真高兴!早晨,我穿上新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学校,上完了两节课,就在大队辅导员刘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去永昌县烈士陵园。转眼间,我们来到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苍松翠柏间的烈士,碑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碑前的台阶下还有两排烈士事迹陈列馆。整个烈士陵园里显得庄严而肃穆。

扫墓仪式开始了,我们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默哀3分钟。接着,我们观摩了永昌县城关二校在烈士陵园进行的以“继承先烈遗志,奉献青春智慧,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队会。他们给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故事,我才知道:原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部队,在会宁会师后,又奉命西渡黄河,组成红军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计划打通由到苏联的国际通道以便取得国际上的支援,为我国战争建立巩固的西北后方。谁知部队出师不久,进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部队,由于历经艰苦长征未及休整,加之人生地不熟、补给困难,在人数多于红军的强悍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虽然奋勇抗击,浴血苦战,终因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各部队相继战败,除少数人突围去了,其余大都牺牲、伤病、失散或被俘了。这成了红军长征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在永昌县的这个烈士陵园中,就长眠着牺牲在永昌境内的部分红军将士。

下午4点多,扫墓活动结束了。在乘车回校的途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红军将士,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我们安定祥和幸福的今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革命战士勇敢战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新一代少年儿童学习;他们的品格,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进。我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认真学习,奋勇拼搏,早日学好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回报国家,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清明节习俗 第五篇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sucai/11514.html

《20xx年高中写作素材积累:踏青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