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故事

民间故事格式

2022-06-15

故事】导语,您眼前所欣赏的本篇有16408文字共八篇,由戚函亚详细整理上传!媳妇,读音xí fù,汉语词语,意思是:儿子的妻子;妻子;泛指已婚女子;仆妇;已婚妇女的谦称。倘若你对这文章有更多的感触,请告诉我们!

民间故事格式 第一篇

(一)慈禧不忘吴棠送银之恩

1111相传吴棠在任清河知县前,在安庆候职,当时懿贵妃的父亲惠徵是安徽省候补道员,在徽州候缺已九年之久,尚未能实授官职,生计艰难,吴棠十分同情惠徵,常送些钱物接济。棠调补清河知县空缺。一日吴棠正在县衙批阅公文,有衙来报:"河岸边停一奔丧船,吊丧人说与大人是好友,船经此地想与大人相见叙旧,因有孝在身不便进衙拜访,特请大人上船畅饮。"

1111吴棠轿至岸边,丧船上的人早在岸边恭候,来到近前,原来是少时同窗好友。吴棠得知同窗好友的父亲去世,因这位老人曾接济过少年时的吴棠,今老人去世,吴棠心里打算赠送奠仪纹银三百两作为丧葬之资。可手边没有那么多的现银。他乡遇故知,少不了把盏论情。两人边叙边谈,边谈边饮,你一杯、我一杯直到夜深。两人都有九分醉意,方才你送我,我送你又来回拉了一回锯,吴棠方上轿回府。

1111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吴棠一骨碌爬起来急令人取三百两银子送往河边,一再嘱咐是条丧船。

1111差人揣着三百两银子一路小跑来到河边。无巧不成书,河边一条丧船,船家正和雇主为船钱僵持不愿再走。船头一位披麻戴孝的美貌小姑娘苦苦哀求船家,到达地点一定多补点银两,岸边已有许多围观者,纷纷指责船家认钱不认人,过世者孬好也是个候补道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地点还能缺你船钱。船家红着脸辩解道:"诸位有所不知,一船十几人到达地点,光吃喝少说也得五十两银,眼下我也是仓中无粮,垫不起这笔钱呀。"说完眉毛鼻子皱成一把,蹲在船头直叹气。差人看到这般情景很是生气,拨开众人跳上船头大声说:"船家莫怕,我家老爷已差小的把这三百两银子送来了。"说着从怀里掏出银子送给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姑娘双手接过银子问那差人:"你家大人尊姓大名?"差人答:"清河县令吴棠,吴大人。是几年前在安庆候职的吴棠大人吗?"差人点点头:"正是。"那姑娘感激涕零说:"听爹爹说吴大人几年前 就接济过我家,今正逢困境,吴大人又送银接济,玉兰我有朝一日定当厚报,叶赫那拉氏族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位大恩人。

1111差人一直待船行远了,方才回府禀报吴棠。吴棠问道:"船上大人接银后说了什么没有?"差人道:"接银的是位姑娘。"吴棠一惊,心想船上没见有姑娘。差人一看吴大人吃惊,慌忙将送银时船家和雇主为支船钱僵持着,大人三百两银子解了围等一五一十细细禀报。吴棠越听越糊涂,断定送错了银子啦。吴棠生气骂道:"真是没用,送错啦!你不记得是哪家丧船?走了多远?还能追上吗?"差人被这一阵的发问吓得双腿一软"卟咚"一声跪在地上结结巴巴地说:"那…那姑娘叫…叫玉兰,还说什么叶…叶赫拉什么氏。还说大人在安庆时就接济过她…她们家。"吴棠一听心里道:"还能是惠徵大人过世了吗?差不多,听说他有个女儿乳名叫玉兰,惠徵大人姓叶赫那拉氏。"差人急出了一身汗忙说:"大人,丧船走不到两个时辰,要撵,还能撵上。"吴棠大人摇了摇头说:"算了,算了!"

1111原来吴棠的同窗好友奔丧心切,天一亮就起锚开船了。差人送银到河边恰巧遇上另一条奔丧船停在岸边,银子送错了。也正是有吴棠送错银子的巧事,日后吴棠在仕途上才有青云直上,位封头品,官至总督,因为那接钱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日后一手遮天的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二)行酒令气煞钦差

1111吴棠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常说:"为官不能失任,为人不能失品,勤理政事,为民做主。"清河县被他治理得如"世外桃源"。在黑暗的官场上,吴棠不断遭到明枪暗箭。一次地方上一些诬陷吴棠"吃漕吞赈",列了罪名,联名控告到京。当时京城各部衙门里有一些官员官品虽高,但无实职,就靠地方上官官互告吃案子,遇上有屎的主儿,一次可弄回个千儿八百两白银。有时还两头使劲,你不是要搬倒某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吗?你得出点血。你不是要保住官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你得出点血。

话说吴棠被人联名告到京城,皇上派钦差大臣下来查案。钦差大人一路盘算着"吃漕吞赈"案件重大,你吴棠的安危、升迁还不是在我一章奏折吗?你不给弄个大几百两白银,轻者叫你卷铺盖回家,重者叫你脑袋搬家。当时的清河漕运总督杨大人是吴棠的好友,很器重吴棠的为人,想在钦差大人面前卖个薄面,为吴棠解围。这吴棠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一没贪污,二没揩拿,哪弄银子去贿赂?就是银子也不愿做那低声下气,有辱人格之事。杨大人见吴棠使性子,气极地说:"不要你低声下气,京官来了,按礼节你也应该设宴恭请人家吧?"吴棠点头答应下来,杨大人要作陪,缓和气氛,好寻机代为说情。

1111钦差大人到后,吴棠设宴为其洗尘,杨大人作陪。三人各想各的心思,酒宴十分冷清。酒过三巡,菜上五味,杨大人为活跃一下气氛提议行酒令,想借行酒令吐出心里话为吴棠说情。杨大人说:"我们今个用拆字、拼字法作词表心情,作不上来者罚酒三杯。"钦差大人也觉得这酒喝得有点冷清,也想把气氛挑起来,看能否找到机会点拨一下吴棠,看是否已为自己准备了银子,连忙赞同说:"客随主便,我听杨大人的。"这吴棠憋了一肚子气,见二人都要行酒令也就点头同意了。

1111杨大人干咳两声,清清嗓子,首先开始:

1111"有水是清,无水是青,无水有心便是情,不看僧面看佛面,鱼儿无情水有情。"

1111钦差大人听完鼓起掌"好、好、好!"略作思索后,装腔作势地接上一首:

1111"木目成相,有心是想,无心添雨成霜,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1111杨大人听懂了,这钦差大人是不让他为吴棠说情,但杨大人既不称赞也不鼓掌,却看着吴棠说:"吴大人,该你啦,行不上来要罚酒唷。"

1111吴棠也不搭茬,随口吐出了心中的窝火:

1111"有水是溪,无水是奚,无水添鸟成鸡,得势狸猫凶似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1111杨大人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狠狠瞪了吴棠一眼后忙端起酒杯打圆场说:"酒令行的都不错,谁也罚不到,来,来,来,我们共同干了这杯。"那边钦差大人没动杯子,边吴棠也没动杯子,这可急坏了杨大人,他自找台阶自个下地说:"好、好、好,这杯酒我先喝,我知道你们二位酒量不行,来,你们吃菜。"钦差大人借口长途跋涉有点疲劳,起身告别先走了。钦差大人走后,杨大人气得指着吴棠说:"你呀你!真是不知拐弯的竹竿,这后果可不堪设想呀!"吴棠说:"我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是福是祸随它去了。"

1111钦差大人回京后,将吴棠"吃漕吞赈"一案添油加醋的写了厚厚一道奏本,请皇上降旨治吴棠死罪。当时执政的是咸丰皇帝,当年的小玉兰自咸丰年选进西宫,由懿贵妃成了皇后,手中掌握了朝廷大权,她一听说钦差大臣告清河知县吴棠,忽然想起几年前落难河岩是吴棠差人送的三百两银子解的困,知恩不报小人也。慈禧根据吴棠的为人,定是奸人诬陷,于是力荐重用吴棠。

1111几日后,皇帝下了一道御旨,清河知县吴棠升任邳州知府,联名诬陷吴棠的几名,革去翎带,免为庶民。贪财枉报的钦差大人官降二品。钦差大人听后目瞪口呆,自认倒霉。杨大人得知此事,生气地指责吴棠:"好你个吴大人,平时看你是一根肠子通到沟,原来你在皇帝身边有人。"吴棠也给弄懵了,直到后来连连升官,才知是慈禧太后使的劲,那慈禧就是当年的小玉兰,吴棠心里暗暗庆幸。

【上文库网 www.a7k.cn】

民间故事格式 第二篇

1111在我的老家,老人们常给孩子们讲着这样一个故事。过去,街东头住着一个六十岁的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早年守寡,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先后一个个娶了媳妇。王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累得腰也驼了,眼也花了,成了家里吃闲饭的了。没两年,三个儿子被媳妇的枕边风吹昏了头,又一个个另砌炉灶分伙了。王老太太被搁浅了,常常是鼻子一把泪一把,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俗话说:稻怕苞里捂,人怕老来孤。开始左邻右舍有说闲话的:"老养活儿女小,儿女应服侍老。"三个媳妇装聋作哑,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又推老大,三个儿子推着磨,把王老太太推得团团转。

1111有一天王老太太的弟弟来看姐姐,三个儿子听说舅舅来了,都怕舅舅骂他们是不孝子,一会儿大媳妇端了碗饺子,一会儿二媳妇端了碗荷包蛋,一会儿三媳妇又送来一锅鸡蛋油饼。舅舅早听说三个外甥平日所作所为,但表面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孝顺"的外甥媳妇笑着说:"姐呀!这真是十里无真信,谣言满天飞,听人说三个外甥媳妇孝顺,我很生气,本想搬石头把他们家家的锅给砸了。嗨!耳听不如眼见,这些嚼舌根子的家伙,我再也不听他们瞎说了。"

1111"舅舅你说得对,乡里媳妇就是爱嚼烂舌根子。"三个媳妇异口同声说;大媳妇忙给婆婆梳头,二媳妇忙给婆婆捶背,三媳妇忙替婆婆整理房间。王老太太叹着气,老泪纵横,弟弟一看姐姐流泪,心里也发酸,但还是强忍着了。三个媳妇一见婆婆流泪,怕露了馅,大媳妇故意说二媳妇:"二妹呀!你轻点,八成是捶着娘的酸筋了吧?"说完二媳妇直挤眼,二媳妇可不是省油灯,她又故意找三媳妇茬:"三妹呀,八成是你擦桌子扬起了灰尘迷了娘的眼了。"这三媳妇平日最搅毛,但一时又找不着戏弄一下大媳妇、二媳妇的词,只得忍了。三媳妇忙说:"我不好,我来替娘吹。"

1111三个妯娌演足了戏。

1111舅舅开话了:"你们的老娘一辈子不容易,早年守寡,尿一把屎一把的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娶了你们三房媳妇,真是老天有眼,你仨都这么孝顺,顿顿你送这样,她送那样,送多了,你娘也吃不完,不浪费吗?再说你们也不富,我看这样吧……"舅舅故意到关键时停住了看了一眼三妯娌。

1111"您说咋办?"仨妯娌一齐问。

1111"不如你们一家接过去过十天,明天正好是初一,就从老大家开始。"舅舅的话说得很坚决,仨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说个"不"字。就这样,三房媳妇轮流转,每家过十天。可是老太太转到谁家,谁家就弄孬的,老太太牙不好,还常常烧稀饭,摊煎饼,王老太太怕把牙拽掉了,只好常常喝碗稀饭了事。一个月过去了,舅舅又来了。姐弟俩趁没人的时候抱头痛哭了一场,弟弟看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想个办法。弟弟在姐姐耳边咕噜了半天,说得王老太太直点头。

1111天快中了,大儿子和媳妇从地里回来了。没进门就听见舅舅的说话声,大儿子和媳妇怕是老娘向舅舅告他们的状,轻手轻脚地靠在门旁偷听。舅舅知道外面有人在听"鬼话",故意放高声音说:"姐呀!你藏那么多银元宝干什么呢?不如拿出来给他们三家分了,平时生活也会好一点。"王老太太也故意大声说:"兄弟呀!那可是我的棺材本呀。"舅舅接着说:"嗨!一锭就够了,你不是有一百锭吗?"王老太太说:"没那么多了,你姐夫死的时候,不是用了10锭吗?这些年不又用了10锭吗?现在只有80锭了。"舅舅说:"80锭还了得吗,这周围50里方圆内谁家也没这么多钱呀。你年龄大了,拿出来分给仨外甥算了。"王老太太说:"嗨,80锭银子,平分不开,我想看谁对我好,我就给他多分一点,不分给他们,我留着又能干什么呢?"舅舅又说:"这些年他们没人知道你有这么多钱吗?"王老太太神秘地说:"四十多年前,皇上打我们村上过,那是微服私访,皇上夸你那死鬼姐夫人品好,赏了100锭元宝,除了你姐夫知道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事。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若要让知道了不早被抢了。就是你那仨外甥我也没敢说,要说了还不花得差不多了。"

1111大儿子和媳妇在门旁把娘和舅舅的这段对话听的一明二白。个个兴奋得是万指挠心,痒痒透了。再偷听下去怕被娘和舅舅发现,便轻悄悄退到大门外面,重脚重手,大话声声从外面进来了,一进门就高声嚷道:"舅舅来了,今天地里活多,回来迟了,娘和舅舅饿了吧?"接下来是媳妇逮鸡,儿子打酒忙活起来。南院老二家和北院老三家听到中院老大家动静挺大,不知来了什么贵客,忙跑过来看。一看是舅舅来了,一个个简单敷衍几句各自回去了。老二媳妇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想:平时老大俩口子抠的一个钱能掰成四瓣用,今个是怎么了,不就是舅舅来了吗?值得又打酒又杀鸡的吗?老三媳妇回到家也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心想:这老大媳妇是哪根筋抽得,平时抠的是拉屎拣豆子。今个舅舅来了她怎么舍得把那叫鸡的大芦花公鸡杀了呢?演戏演过火了吧?这老三媳妇和老三媳妇不好过去,听到老大家开饭了,都撵小孩到大伯家听听风声。

1111这老大两口"玄"了,吃饭时,鸡大腿、鸡脯肉一个劲往老娘碗里挟,老二、老三家的孩子把在大伯家看到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爹娘,老二俩口和老三俩口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那以后,老大两口子一反常态,三天两头,不是杀鸡杀鸭就是买鱼买肉,王老太太在大儿子家过了一个多月。老二没接,老大也没送。女人家心细,老一媳妇和老三媳妇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但又不好问,老三媳妇心眼多,她出了个主意说:"舅舅好喝两杯,酒后肚里搁不住话,准能探个究竟。"

1111这天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每人拎了两瓶酒来到舅舅家。中午吃饭,你敬一杯,她敬一杯,不一会舅舅说话舌头直了。妯娌俩互递眼色烧着弯子往主题上引。舅舅是酒醉心明,故意吞吞吐吐,神神秘秘,但还是把那"八十锭银元宝"的事说了出来。老二、老三媳妇一听,以是舅舅酒后吐真言,高兴得坐不住了,真心跑回各自家和自己的丈夫商量着怎么把老娘接过来。最后三家商定,每家接回去服侍一个月。从此,三个媳妇想方设法讨老娘喜欢,变着法儿弄好吃的给娘,早晨帮娘洗脸,晚上帮娘洗脚,冬天帮娘暖被窝,夏天帮娘扇扇子。五六年过去了,王老太太身体也好转了,发胖了。这边仨妯娌心里也没什么底,对那80锭元宝只是听说,从没谁见过,有时也在老太太面前问那元宝的事,只是老太太老爱打贫。后来,王老太太也怕时间长了玩露了馅。有一天趁三家大人去地里干活的空儿,把床头的一个木箱搬到当门心,喊来三孙子。打开箱子,拿出箱里的"银元宝"一个个数着,一共80锭。数完后又对孙子说:"奶奶老了,数数容易乱,你们再帮着数一遍。"孙子们数着:"奶奶,是80锭,你要这干啥?"王老太太说:"这叫元宝,只一个就能买下三间大瓦房。这是80个,你们三家以后每家分25锭,留下5锭,哪家对我好,我就给哪家。"说完没好箱子,搬在床头。

1111中午,几个孩子把上午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爹娘。孩子们用小手比划着说,白白的雪亮的,重重的一共80个,是我们数的。这下三个媳妇深信不疑。她们计算着,就是每天吃鱼吃肉,老太太活到九十岁,也用不完五锭元宝。仨妯娌服侍老太太一个比一个精心,一个比一个认真,村里人不知这里有蹊跷,都夸这家三个媳妇好,都夸王老太太有福气。县太爷还亲自派人送来夸这仨妯娌的民风匾额,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1111王老太太一直活到八十四岁,生病去世了。三个儿子争着花钱为老太太办丧事,请来了所有的新朋好友、左邻右舍,请了三班吹鼓手,大操大办,热热闹闹把老太太安葬了。送走 亲友,三个儿子、媳妇把老太太留下的一箱"银元宝"搬出来,打开锁,拿过一看傻眼了,全是亮晶晶的锡皮纸包着泥巴捏的"元宝"。箱里有张纸条,一看字迹便是舅舅写的:"小时候有奶便是娘,长大后有钱就是娘。"三个儿子盖上箱盖,嚎啕大哭,哭得是惊天动地。三个媳妇也一坐在地上"妈呀、娘呀、天呀"尖声刺耳,眼泪鼻涕像开闸倾泻。左邻右舍纷纷跑过来劝:"算了、算了,死也不能复活,你们仨妯娌对老太太这么好,那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邻居们这么一劝,这仨妯娌哭得更悲更惨。这泪里的"辛酸苦辣"外人哪能知道呢?

【上文库网 www.a7k.cn】

民间故事格式 第三篇

哈尼族有个小伙子叫阿朱尼,他在财主松门家干了三个月的活,却一个铜钱也没得到。阿朱尼想,血汗决不能白流,得想办法讨还这笔工钱。

一天,松门一家正在喝酒时,阿朱尼到桌前说:“老爷,你桌上的肉这么多,能不能让我尝尝香昧?”

“吃肉可以,把钱拿来。”松门伸出手,向阿朱尼要钱。

“钱,我身上没有。不过,我有一颗祖传的宝贝值几万块钱呢!”阿朱尼说得十分认真。

松门笑着说:“来,先坐下吃酒吃肉,吃饱以后再去拿吧!”

当阿朱尼饭饱酒足之后,松门逼着他去拿宝贝。

一会儿,阿朱尼用一块破红布包着指头大的一团雪白的糯米粑粑走来。“老爷,你可不要动手抢呀,弄丢了,你要赔!”说着,轻轻地掀开红布,把那团雪白的糯米粑粑露了一下。松门看见那雪白的圆珠子,真以为是一颗无价之宝。刚伸手去拿,阿朱尼的手一抖,糯米粑粑掉在地上,被旁边一只白公鸡吃了。阿朱尼装出一副又急又气的样子说:“老爷,你把我家祖传的宝贝弄丢了,你得赔!”

松门说:“那宝贝在鸡肚子里,丢不了。”天黑以后,鸡一只跟一只地进了鸡窝。松门把吃下“宝贝”的白公鸡留在窝里,另外抓一只白公鸡提到阿朱尼面前:“你的那颗宝贝就是这只公鸡吃的。好,连鸡也给你了。”

阿朱尼说:“我只要我的宝贝,不要你的鸡。”

松门说:“我碰掉了你的宝贝,我也有责任。这样吧,你把鸡抱回去,我再送你30 块银元。”他想,反正吃了宝贝的鸡关在鸡窝里,出30 块银元买一颗祖传宝贝,太便宜了!

阿朱尼接过银元,心想:这三个月的工总算没白干。他抱着鸡走了两步,又说:“老爷,这钱和鸡我先拿回去,不过得把话说明白,如果鸡把宝贝屙出来了,这30块钱我一块也不要;要是宝贝屙不出来,你仍然得用你的财产赔偿我的宝贝。”

松门又掏出20 块钱递给阿朱尼:“说定了,这50 块钱算我赔偿你的,宝贝你只能问那公鸡要,鸡不屙宝贝我也不负责任。”

阿朱尼手里抱着白公鸡,兜里装着银元,轻松愉快地下了松门的竹楼。

民间故事格式 第四篇

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这是闽南一句俗语,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老阿公老了,耳朵听不见了,病在床上半年多,只剩点气丝。儿子觉得老头子够拖累的',不如早点打发他上山。

一天儿子搓了一条很结实的草索,将老阿公捆在一片木板上,然后叫来自己的宝贝儿子——老阿公的孙子——春仔,说:“把阿公拖上后山去扔掉吧!”

春仔很听话,果然用草索把老阿公拖到后山山拗扔了。当他转身要下山时,心想这草素打得这么结实,才用一次太可惜了。春仔解下草素带回家。

阿爸见春仔带回草索,觉得奇怪,问道:“你带回这草索干啥?”春仔笑眯眯地说:“留着等你老了,我省得再搓草索。”

阿爸吃惊地“啊”一声,话也说不出来。春仔以为阿爸还不明白,解释说:“草索拖阿公,草索拖阿爸,留着你老了拖你上山!”

阿爸听了面红耳赤,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站起身来,大声说:“春仔,上山去。”“做啥?”“把阿公抬回来。”

于是父子俩到后山又把阿公抬回来。

阿爸抱着老阿公痛哭了一场。从此痛改前非,尽心地服侍病危的阿公。

民间故事格式 第五篇

中国人喝了几千年的酒了。那会儿人们喝酒喜欢在露天,不在露天,也只是在四合皆空的亭子里,或在河边的船上。很随意,喝酒的规矩都是后来异化出来的。你看白居易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氏虽被贬但还做着"九江郡司马",是个副市长的职务。他在平民百姓级别的船上酒家饯行,这才有了与琵琶女的相遇,也才有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再如:"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杜牧《江上逢友人》)偶逢友人,停下船来也是在船上喝酒。"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没在船上,但在岸边的简易帐篷里。就连荆轲赴秦行刺这样的大事,主客也只是在易水边简单地喝两杯,情到意到,得了,重要的是办事。将别时,相离处,举酒道别,这才会有自然而浓烈的气氛,这才可能是真性情。今天,你可能在月台生,在登机处喝酒吗?

再看以酒养诗的李白。那次李白到人家喝酒,照今天的逻辑,应客随主便才是。大约主人没酒了,你听作为客人的李白怎么说:"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意思是你请我来喝酒你怎么说没有钱了呢?真的没钱你把五花马和千金裘拿出来让孩子去换酒呀!率性天真如此,今天还能见到吗?

最雅的一例,你看那时间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为"会稽山阴之兰亭",人物"群贤毕至,少长成集",四周景物更是好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样的好景致在亭子里是待不住的,尽管这是兰亭;于是诸贤列小溪而坐,置杯于水中任其漂流,漂来便饮之,饮之再咏之。此番情趣,不知如今五星级饭店豪宴之酒客们向往否?

官职相当于如今市长的欧阳修要喝酒,也是到山间的亭中。酒是山泉酿的土酒,菜就是山问野菜。那一帮随从大约还有几个山民吧,与欧阳市长"觥筹交错"直到"夕阳在山";其间绝没有师爷幕僚陪市长大人喝酒的诚惶诚恐。市长输了。照样挨罚;喝醉了失态,也没人当回事。这里,就市长而言,喝酒只是手段,"乐其乐"才是目的,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想一想这种干部和群众的喝酒关系,多令人感慨啊。而且,欧阳修是由干部被调到地方当市长的,他虽然乐观,那也是无可奈何自我排解,是姑且寻开心。今天哪几位若有幸陪被贬的哪怕是镇长乡长喝酒,能有一丁点儿这样的意境吗?

柳宗元送薛存义,可是薛存义已走了。于是柳宗元提点儿酒拿点儿肉立马追过去,追到江边终于追到,就在此地坐下边吃边喝边谈(见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柳宗元所嘱一番话,那绝对是一篇微言而大义式的封建时代官场的经济学,即使今天的理论家我也没见过谁能把封建社会吏制的本质如此生动、简练、精准而深刻地概括出。今天从高官到平民,其送行宴不知其几许,但能有简单如柳氏之送吗?能有言大义如柳氏之论吗?大约酒设的豪华程度和其"宴言"的浅薄程度成正比,越是豪华的宴会其话越废、越浅。

民间故事格式 第六篇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

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民间故事格式 第七篇

有一天,老君李耳闲暇无事,坐在兜率宫里,看他手里的如意钩。只见那金黄的如意钩一闪一明,一闪一明,照出了一幕又一幕人间不平之事。他掐指一算,世上已经过到了元朝的时候了。他心里说:“人间不平的事也太多了,依着问问不完,眼不见,心不烦,还是闭目养神吧。”想到这,就闭上睛眼。刚一栽嘴,手里的如意钩“扑塌”一声掉到地上。

这如意钩在地上闪了几下金光,接着飞到空中,旋转一阵,一栽头,往人间飞去。这时正是半夜子时,如意钩象流星一般,栽入鹿邑县内的丁家庄,然后一折头,一抹弯,钻进一所破烂的茅草屋,往二檩子上一挂,不动了。

这家有夫妻二人,男的姓丁名正,四十二岁;妻子何氏,比他小一岁,模样很俊。他夫妻二人都是从江南迁来,日子过得很苦。大家知道,元朝的时候,人分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三等是汉人,四等才是南人。那些有权有势的对老百姓压榨很厉害,他们霸占百姓的土地,还强迫他们服劳役,把他们当牛马看待。十家养活一个当官的,谁这娶新媳妇,得先跟他们过夜。丁正家的地叫大官伯颜雄家霸占走了,家里穷揭不开锅。这时,丁正的妻子何氏正躺在订上翻不楞打滚的难受,脸上的汗珠子象豆子一样。她已经怀了十个月的孕,胎儿生不上来,加上平时忍饥挨饿,把她弄得三分象鬼,七分象人。

也就在这个时候,挂在二檩子上的如意钩往上猛一拱,只见“哧啦”一道金光,钻到何氏的怀里不见了。

“咯哇,咯哇”两声哭叫,小孩从何氏身上降生了。小孩又白又胖又齐整。跟一般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是有点罗锅腰;嘴唇上边长个叫人发笑的小弯弓胡;脖子上还带个明晃晃的金脖项,仔细看看,是个如意钩捏成的小圆圈。这孩子落地就会说话,叫爹叫娘。还会踢脚打拳,会对着面前的东西吹三口气叫这东西变样。更奇妙的是,这孩子一扑塌眼皮儿就长上一岁年纪,一连扑塌二十四下,长成个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丁正看着宝贝儿子,分外欢喜;回头一看,见刚生过孩子的妻子因生了宝贝变得十分年轻、俊俏。她本来就很漂亮,这时变得如花似玉,比年轻的姑娘还漂亮十分。丁家穷家破院,今日双喜临门,为此,丁正特给儿子起名叫双喜。这件奇事象扎了翅膀一样,很快飞遍县境。

第二天上午,消息传到大恶霸伯颜雄家里,他俩眼一瞪:“混帐!双喜怎能生到下等人的家里?我要娶何氏当小老婆!”【上文库网 www.a7k.cn】

伯颜雄的大管家耶律旺说:“大人这是怎么啦?漂亮任你挑,何必娶个半截媒?”伯颜雄说:“我不准返老还童的绝色美妇人作低等人的妻子,我要叫她那像神仙一般的宝贝儿子喊我叫亲爹,要用八抬大轿娶亲,叫双喜和丁正押轿当送客。把何氏送到我的府,叫丁正当我的岳父,走一步喊何氏一个女儿,来一个丁正嫁女,双喜喊娘我好跟众大反打锤的伯颜雄岂不万分快乐!哈哈哈哈!”

耶律旺拍手喝采:“甚好!甚好!”接着,趴伯颜雄耳朵上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小妇人到底什么模样,大人不妨亲自一观。”

“如此甚好。”伯颜雄骑大马,带随从前往丁家庄观看,见了何氏,果真象说的那样,就哈哈笑着,骑马回府,对耶律旺说:“明日上午娶人,你快去后堂禀我母亲得知。”

耶律旺来到后堂,参见老太太。这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女人,又青又白的大驴脸,颧骨往外突着,俩眼闪着凶光。她一肚子坏水,伯颜雄做坏事,好多歪点子都是从她肚子里所出。

耶律旺把伯颜雄的想法对太太说了一遍。老东西不但不制止,还连连称赞:“如此甚好!娶个奇人当媳妇,半仙半神童作孙孙,以后我家大大小小都可以成神升天了!”伯颜母子主意已定,耶律旺带着狗腿子到丁家去通知。他们见了丁正,大声喝道:“丁正听着!我家伯颜老爷要娶你妻何氏为妾,明午,抬轿前来。你和双喜押轿当送客。从此你就是我家伯颜爷的丈人,明天双喜嫁母,你送闺女,拜天地时,你俩搀着新人,你要走一步喊一个“女儿”。从眼下起,你们要做好一切准备,不得有误!”

丁正听到这里,头晕多大,气得俩眼直冒金花,大声说:“这是谁出坏主意?”耶律旺说:“问这弄啥?若要应允,倒还罢了,若要不允,家灭九族!一言为定,明天上午抬人!”说罢,抽身走了。

丁正把事情向妻子说了。何氏不答应。夫妻二人哭成泪人。

罗锅双喜走来说道:“二老不要哭,咱就按他们说的办。”

丁正夫妻十分吃惊:“双喜,你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双喜趴爹耳朵上小声说了一阵。

第二天的上午,一群人从伯颜雄家出动,抬花轿来丁家娶亲,吹响器,点铁炮,敲锣打鼓,十分热闹。花轿在丁家大门外边落下。丁正和双喜架着打扮好的娘子上轿。新娘子勾着头,一声不吭,头上盖着红盖头。

再说伯颜家。伯颜雄披红带花,嘴上胡子乔得直冒青光,单等新媳妇下轿好拜花堂。他从前院跑到后堂,叫他娘快作受头准备,忽然发现他娘啥时候不见了。他急得头上冒汗,派人四处找也没找到。花轿快回来了,这该咋办?“娘可能是不想受头,躲起来啦、、、、、、嘿,管她哩!娶媳妇要紧!”

花轿在门前落地,丁正、双喜架着新娘从轿里走出来打麻拮火的、撤喜钱的,慌得脚不连地新媳妇的挤得象戏台前头一样。伯颜雄高兴地在人群中扭来掉去,喜得嘴岔子都咧到耳门上了。

耶律旺主持婚礼,拉长腔喊道:“一拜天地!二拜祖宗!夫妻对拜!”

新郎新慌着作揖磕头,新媳妇站在地上不动。丫环过来啦,咋啦也不走。伯颜雄说:“你不走,就站这里一辈子!”一说叫站,她偏掉着在地上乱扭。

伯颜雄说:“好家伙,我的美人儿!你想当着大家玩一套,哪好!我早想看看你哪漂亮的小脸儿,你不走,我来个不进洞房先掀盖头。”

耶律旺说:“这小娘子脸蛋长得可美!人见不走,鸟见不飞,老叫驴见了也不踢。来吧,新女婿来个当众揭盖头!” 伯颜雄俩手抓着新媳妇的盖头角,往上猛一掀!咦!我的乖乖娘子哎!一下露出一个高颧骨的大驴脸,原来这新媳妇正是伯颜友邻自己的生身娘!”

伯颜雄心里猛一惊,紧接着,脸上羞得青一块,红一块,紫一块,白一块。

看新媳妇的“轰”地一声笑起来。

小罗锅双喜高兴得拍着手一蹦多高。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昨天夜里,双喜跳墙到伯颜雄家,照伯颜雄的娘吹了三口气,叫她变成自己的母亲何氏的模样,趁她浑身麻术,象在梦里,把她背回自己的家。临走时,他掐个树叶,吹三口气,让它变成伯颜雄的娘的假象躺在床上。丫环见“老太太”没睡醒,谁也不敢喊叫。树叶太太睡到花轿出门去抬人时,自动消失。伯颜雄的花轿在丁家门口落地时,双喜给伯颜雄那已经麻木的老娘梳洗打扮,头上蒙上了红盖头。

伯颜雄明白过来之后,气得面色青紫,唤家兵将双喜和丁正包围,并从耶律旺手里抓来一根铁棍,一下子把丁正打死。双喜取下脖子上的金项圈,将它捋直,成了一杆金枪。他舞动金枪,左冲右档,杀出包围圈。双喜掐一朵野花,吹三口气,让它变成一个花朵金盆,他往盆里头一坐,飘飘然往空中飞去。没想到刚飞两丈多高,“扑塌”一声!连盆带人摔落在地。他并不知道,脖子上的金项圈一拿下来不知当紧,就再也飞不上天空。

双喜背水一战,干脆和敌人大拼大杀。他面迎敌,一来一往,一冲一挡,“扑出!扑出!”枪枪带血,杀得敌人落花流水。伯颜雄、耶律旺见事不妙,抱头逃跑。双喜一枪挑死耶律旺。

伯颜雄见耶律旺被挑死,跑得更快。双喜追上去照它砍三口气,使他变成一只大苍蝇,灰白色的翅膀,灰绿色的肚子,浑身毛烘烘的,除了头还是伯颜雄的样子。大苍蝇惊慌失措地往前飞,飞不快,也飞不高。双喜托枪在后面紧追。

追着追着,双喜想起来一个点子,他托着多枪往前猛一攒!他真巧得很,金枪一下子捅到苍蝇眼里。双喜拍手蹦着笑了一阵。苍蝇带枪,狼狈逃走。

就在这时,朝廷的援兵来到,一下子把双喜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伯颜雄恢复原形,上带枪跑过来喊道:“双喜,快投降吧!告诉你,你爹娘已被我们打死,你若不降,我叫你和你爹娘一样,去见阎王!”说罢,叫人拖过来双喜娘的死尸。

双喜一个箭步蹿上去,拔掉扎在伯颜雄上的金枪,和敌人展开拼杀。扎死一群,又来一群。到底是寡不敌众,双喜累得呼呼喘气,脸色蜡黄,眼看就要死在乱马营中。“投降吧双喜!投降了饶你一命不死,不投降叫你死也不落囫囵尸首!”伯颜雄举刀高喊,一刀把双喜肩上劈掉一块肉,鲜血把衣裳都染红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紧要关头,只听一声高叫,从空中驾紫云飞来一位老人。此人白发白须,长眉寿目,原来是老子到了。

老子脱下衣实用,用力在空中挥了一阵,霎时,暴风骤起,刮得飞沙石,天昏地暗,无数的神兵从天而降,杀得元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双喜趁机,将伯颜雄一枪挑死。

老子从空中落下,掏出仙丹递给双喜,让他将爹娘救活。

老子对复活过来的丁正说:“我李耳从来不杀无辜,方才死去的元朝兵丁,除十恶不赦的罪人之外,其余的都可还阳。丁正以后要替天行道。现在,让我把双喜带走。” 一甩袖子双喜变成如意金钩,拿起金钩,跳上紫云,往空中飘然而去。

丁正夫妻,对天谢过老子,去投奔农民起义的队伍。

民间故事格式 第八篇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关,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是以女人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在诗词中反映杨贵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云: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贵妃放事。至于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唱。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在戏剧中演杨贵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朴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记》传奇、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无名氏《磨尘鉴》传奇,清朝有洪升《长生殿》传奇,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尤以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以其独创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饮誉海内外。小说则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隋唐演义》等。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上文库网 www.a7k.cn】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gushi/112245.html

《民间故事格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