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_工业设计论文五篇

2022-01-18

毕业论文】导语,你所阅览的本篇共有38891文字,由施晓林经心更正,发表到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

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_工业设计论文五篇如若你对这类文章有更多的感触,请告诉我们!

第一篇 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_工业设计论文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创新性与交叉性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上文库未有的机会,相关产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着创新设计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价值。这意味着所培养出的创新设计人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做出精准快速的反应。这些变化对工业设计的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是对其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考查;是学生集中精力,综合所学精华而进行的完整汇报。同时,毕业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检验学生的过往所学知识,还是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提升生活创意的主要着力点,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产业探索性设计,以前瞻性作为设计命题的出发点,可为产业界提供更多设计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力求探讨在综合性大学为背景的跨学科联动模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进程,并从过程中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根据趋势确定改革措施。从各个专业院校设计学科毕业设计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院校毕业设计的指导理念与倾向不同。毕业设计是学院自身对设计教学定位、发展重点和培养方向的一次综合体现。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体系完整,文理艺工等学科可相互支持的优势,结合跨学科联动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是培养创新性设计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契机,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以综合性大学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优势,倡导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Www.0519news.cOm

二、趋势:毕业设计发展新方向

时代在变,以实践为导向的毕业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这点并积极的进行着有意义的尝试,在这里我们总结毕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改革措施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1.以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为支撑,面向产业提供综合设计服务

工业设计教育是与产业发展连结极为密切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产业界内多被要求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能力的总结,也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应用研究,以服务求发展,体现交叉特色,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从选题、设计、制作、展示等一系列环节中能够全面的体验到完整的设计流程,这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实践训练的机会。学生应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态势,才能更好的把握重点,抓住发展的机会。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期,就要求学生立足社会的发展,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如近年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重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清洁能源对于中国的发展及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与清洁能源产业相关的工业设计是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内容,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以此为依据,可以避免学生大量在做绿色设计,但却只是空洞的谈环保而缺乏实际内容。将选题落实在清洁能源后再选择表现的载体,这样能够切实的落实国家产业发展与学生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同时,该类型选题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优势,与其他相关专业做联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如何去关注国家产业发展,如何将国家的发展重点与个人前途相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就业及个人发展。

2.具备国际视野,兼容多元文化

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四年学习的基础上,拓宽个人视野,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这有助于让学生避免陷入常规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更好的进行创新性设计。如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视野,启迪设计实施的思路,也将增加挑战性。同时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工业设计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在毕业设计进程中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此视角进行毕业设计才能找准选题,并更好的将其表达出来。综合性大学一般多与国外高校建

转贴于上文库 立友好合作模式,可以借助此项优势,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并不将眼光只局限在本专业中,在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学习过程中建立开放式的知识结构。

3.设计表达的探索性、创新性

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探索性能够代表一个设计学院的教学方向与特色,应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为依托,将设计与机械、工商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探索更多的设计实现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为设计发展注入新的变化。例如在工业设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可以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合作,互上文库补所短,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将其选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完整实现出来,学生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专业差异性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团队合作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多角度的了解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这对未来的就业及个人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另外,回顾传统工艺,寻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契合点也是毕业设计表达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方式。

4.满足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与其他课程设置的区别在于它是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很多同学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进行着、找工作等活动,这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是一个障碍,也是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与学生转换思路,不简单的将毕业设计看成是一个教学环节,而看作是连接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工作之间的桥梁,不将两者对立化、矛盾化,这样能够缓冲学生的就业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影响。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已就业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在选题时,以其工作内容为出发点,发散思路去确定选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应以当下的专业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为考量,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重视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

三、措施: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方案

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类院系应依托本校的发展优势,结合专业自身特色,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跨学科的联动方式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之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专业之间的交融,如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后期环节所涉及的展示、导向、宣传与策划等方面,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工业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引入跨学科教学,如机械原理、材料工艺、消费心理学等机械专业、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结构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基础,再进行毕业设计的跨学科联动时就能够更从容的面对。

1.指导教师选择

首先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可以从传统的由本专业教师担任转向由本专业教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指导,形成“双师制”。例如学生的毕业设计确定选题为清洁能源汽车设计,由于有很多专业的汽车制造原理及机械方面的知识是艺术类教师不能够掌控的,所以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共同指导,这样避免了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因不懂技术及机械原理而导致设计流于形式化。在往年的答辩环节,有的学生作品出现汽车设计尺寸夸张,没有考虑发动机的位置等硬伤。只是做了一个外壳设计,这不利于学生完整认知的构建。因为工业设计是要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过于偏向艺术,不考虑技术层面的内容,就会导致设计结果空洞且泛泛。由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教师共同指导,各自发挥所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导。另外,也可优选专业设计师来校园做毕设指导,这些设计师的优点是兼顾专业内容和实践信息,他们的视角与教师有所不同,这对学生也是个新颖的开始。但在聘请校外设计师担任毕设指导时要对其进行前期培训,帮助了解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等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指导的正确性。转贴于上文库  2.选题及指导环节

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题选择的多样化,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找到正确的方向。学生在选题中可以设计竞赛的主旨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在竞赛要求的框架下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兴趣,改变传统观念对毕业设计的抵触心理,更好的完成设计概念。二是学生完成企业命题,采用真题真做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实践结合,优秀设计还可被企业采上文库纳,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帮助。三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四年的认知,选择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项目。例如进行中日自行车设计的比较,在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研究方法,了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设计的发展、产业进步比较等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行车设计,能够快速发现现有的设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设计灵感,产生出优秀设计。四是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选题,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认识,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支持学生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探讨设计更深层次的可能性。这一方面能够产生出很多创新性设计,也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要求他们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工业设计。总而言之,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以“诱发-发散-引导-拓展-把关”流程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丰富认识,为学生提供多学科支持。在指导过程中,“双师制”的投入,可以让学生对设计内容有更清醒的认识,也能够从艺术感、设计能力与技术认知两方面进行指导,学生明确了解技术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帮助他们实现出既有设计美感又有实用功能的优秀产品。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好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尤其是要借助多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专业在前期设计和后期模型制作过程中其他专业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毕业设计全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实证研究、实战策划为依托,结合综合性大学跨学科联动的优势,打造创新性优品工业设计。

四、结语

毕业设计始终是工业设计教学的重点环节,是一项要求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充满自我挑战的教学内容,也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收获的途径。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发展虽有局限性,但也有很多可以运用的优势,只要我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丰富指导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自,毕业设计教学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推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转贴于上文库

第二篇 地方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_材料工程论文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当今,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倡导培养大学上文库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传统工科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1]而地方综合性大学更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位置,积极探索一条毕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的背景

为加速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于20xx年6月23日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在企业学习工作时间必须累计达1年。[2]卓越计划的启动无疑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即:大学生毕业设计可以尝试走一条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之路。

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学校导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又能结合自身就业方向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校企联合充分响应了国家卓越计划倡议精神,同时也顺应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愿望。wWw.0519news.cOM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目标之一;学生则希望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参加到实际生产劳动中去,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企业则欢迎动手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3]校企合作既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较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峡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认真学习并吸取国家卓越计划精神内涵,笔者探索在安排学生毕业设计时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并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开展了实践和调研。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怎样保证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完善的指导,校企合作对大学生毕业设计有什么作用,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调研对象为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本文将结合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研究方法确定、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1.毕业设计课题选定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参与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因而,在拟订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尽量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本次调研中,该学生毕业设计最初拟订课题为《焊接结构超声波探伤及影响因素研究》,而该学生的就业单位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产品的结构设计。显然,原定毕业设计课题与其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联不大,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作用也不显著。况且,就业单位也希望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

转贴于上文库

实际,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毕业工作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多次协调商议之后最终确定该生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方案,并拟订毕业设计课题为《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的结构设计》。于是,该生毕业设计在达到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的同时也能深入到其就业后的具体业务工作中去,使得该毕业设计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2.毕业设计研究方案的确定

在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个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得到完善的指导和充分实践。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在上文库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起到应有的创新和实践作用。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既需要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和进程监督,又需要合作单位的实践指导和实时督促,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不可避免地远离学校,这对理论指导和监督造成不便;而企业毕竟不是教育单位,不可能像学校那样专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由三方共同确定合理的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并借助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指导。

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我们拟订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需要学校教师指导的主要有:相关文献资料查询、要求制订、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等。需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指导有:要求的制订、高温测试、emc测试等。

3.企业实践环节

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是指学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环境设备,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在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内进行实践与探索,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通过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该生毕业设计企业实践中,先是通过对各种电气用钣金箱体结构设计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对钣金箱体结构设计的了解。同时,通过对solidworks等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软件。然后,参与到实际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器用箱体结构设计的要求、技能。最后,经企业测试人员培训,掌握高温测试、静电脉冲测试、雷击浪涌测试、震荡衰减波测试等测试方法,明确这些测试对产品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在完成上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该生对电器用钣金箱体的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该学生所设计的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基本能够满足产品所需的安装尺寸要求、工艺性要求、使用强度要求和emc电磁兼容性要求,使得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输出

当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达到预定要求之后,学生便需及时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的成果输出。毕业设计成果输出主要包括:相关图纸绘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装订以及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好坏的直接指标。在完成毕业设计成果输出时,学校老师需要按照学校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按时保量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在该生的毕业设计中,该生于5月初返回学校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由老师对前期成果给予评价,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安排和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生于5月中旬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的撰写,提交老师审核。老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最后,学生修改论文,5月底提交打印并装订好毕业设计论文,6月上旬完成毕业答辩。其间,该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凝练,撰写出期刊论文稿,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钣金箱体结构逆向设计实现》在年内公开发表。[4]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进校企合作机制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的调研后可以看出,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好毕业设计中的环节和流程,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既能够较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同时,也为毕业生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转贴于上文库

第三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材料工程论文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紧缺,师资、设备和实上文库验室等严重不足,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弱化,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成为当前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历,就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如何加强毕业设计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目前,国内大学生数量非常庞大,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想找到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这就势必占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此外,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化迫使许多本科生把考研当成出路,许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考研复试或学校调剂上,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这些因素都使得毕业设计时间严重受到挤压而缩水,学生的有效设计时间不足,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学生专业基本知识欠缺

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为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许多高校不得不压缩课时,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基本概念模糊、专业知识面虽然较宽但不够深入、专业知识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Www.0519news.COM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涉及多门课程,虽然学生此前已做过单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具备了一些知识整合的能力,但在做毕业设计时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整体思路仍然不能正确领会,缺乏条理性,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连指导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都看不懂,只能消极地等待导师的帮助,或等着其他同学做过后自己再模仿着做。这些学生一旦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更别提能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了。

3.教师指导不到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以笔者所在的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为例,师生比例相对较小的专业,往往一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十几个学生;师生比例相对较大的专业,一个指导教师也要指导七八个学生,其中不乏新引进的经验不足的教师。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撰写论文专著、开展科研工作等,用于指导学生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另外,部分教师长期在校内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很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而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却是一项实践性、方法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对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及与科研结合要求的提高,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科研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管理不善,考核不严

各高校虽然都对毕业设计有一套管理办法,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缺乏有效监控等现象。比如,题目审查不严格,一些难易程度不合适、与本专业相关性不大或无创新性的题目通过;个别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的考勤不严格。而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欠佳、设计工作不认真、设计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也很少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将其确定为“不及格”。这些因素都使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质量欠佳。

5.毕业设计经费偏少、条件有限

针对目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设计课题的类型主要为工程技术研究,即以高聚物的制备、改性和应用研究为主。工程技术研究类型的课题对场地、设备数量、耗材数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校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根本无法满足部分实验测试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学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为了解决就业和考研复试对毕业设计的冲击,可以将毕业设计工作由在第八学期一个学期进行改为在大四全年进行,这样教师只需将毕业设计题目于第六学期期末上交系部,经系部审核通过后定题,再将题目下发到每个毕业生手中,学生便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初谈课题意义、毕业设计要求等,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向学生布置假期的文献调研或与课题相关的实践工作。学校还可以安排不考研的毕业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或设计,安排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开学后进入实验室,这样分两批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利于缓解学校实验资源不足的紧张局面,对于不考研先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说,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工作、参加面试或参加岗前培训,从而为就业争取机会;而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则可以在第八学期得到相对充分的实验室资源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2.合理分配课题

由于学生兴趣、对专业课程掌握程度不同,再加上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同,他们对课题的选择有自己的考虑和出发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从毕业设计中获益,指导教师就应与学生及时、充分地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兴趣,在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对于一些要到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采用“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以实习内容结合本专业知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就解决了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使学生既能通过实习掌握一定的未来工作的技能,又能通过毕业设计培养运用专业知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确定难度适宜的课题,也可以让他们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他们以后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加强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虽然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力,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却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进行启发指导,在业务、实验方案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性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挥。

4.严格管理体系,完善评价体系

要使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就必须高度重视过程管理,建立毕业设计环节工作流程,指导学生按流程进行毕业设计。学校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进度安排随时抽查学生的阶段性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制度管理,严格考勤,重视开题、文献综述、毕业答辩等环节,从根本上杜绝毕业设计中抄袭和剽窃的现象。为确保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校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针对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专家制定不同的评价项目和标准,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专家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时的主观差异。为激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学校还要坚持每年进行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对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进行汇编和展示,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转贴于上文库

第四篇 会计论文资料库:“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规范化的途径”_会计毕业论文

本论文针对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规范化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目前广大高校已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其使用的软件应经过财政部门认定。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高校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一、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1)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对方遗失发票需复印的未履行登记手续,复印件提供人员与收件人员未签名或盖章;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表,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wwW.0519news.coM(2)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3)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如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够规范。

2.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会计监督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违反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坐支现金现象严重;违背现金收支范围规定,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如一些原始发票,实际支出的是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且在会议费中列支;一些实际是购买有价证券(卡)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或计算机耗材),被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附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租用房间、租用车辆、用餐标准、用餐数量、会议用品等会议结算清单;报销的差旅费中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位数、单价;报销的培训费更是五花八门等,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3)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有关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用和聘任,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1.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一般由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合规性、有效性的审计,另外,必要时候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流程等内容的梳理,从而有效保证高校会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3.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  (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因此,高校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参考文献】              

[1]谢爱香.浅谈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当代经济,20xx(5)

[2]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

(7)

【摘要】现阶段,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当,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重点目前中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

-->

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策略   

第五篇 我国会计研究规范之原创性标准与后继性标准问题探讨_会计毕业论文

-->

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

【摘要】会计研究规范包括原创性标准与后继性标准。这几年中国会计研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片面地重视研究方法而忽视了研究规范建设。实证与规范研究必须同时存在、相得益彰。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对中国会计界而言,研究规范比研究方法更重要。文章详细探讨了中国会计研究“原创性”与“后继性”的基本含义及具体衡量标准,试图为中国会计界评判具体会计研究成果有无价值及价值高低提供一个具体标准,以利于中国会计研究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研究规范 会计研究方法 原创性研究 后继性研究

一、引言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存在的学术浮夸甚至剽窃问题,对学术研究规范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倡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已成为共识。建立会计研究规范对于科学评价会计学术研究价值,规范会计学术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规范一般通过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而实现,会计研究也不例外。就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言,确立会计研究规范更是当务之急。在当今学术界,规范与实证之分已成为区分研究方法的一种公认的标准。大家知道,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做得对不对,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做得怎么样。就此而言,只有知道做得怎么样,我们才能进一步论定做得对不对,实证与规范研究似乎是相映才成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20xx)为此曾作过描述性结论:“实证经济学的结论似乎而且确实与重要的规范问题密切相关,与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既定目标问题密切相关。wwW.0519news.cOm”然而,在规范与实证之外,似乎还存在一个超然的问题,即用以判断做得对不对的标准必须明确。若这一问题不解决,规范与实证研究最终都会陷于盲目的境地。具体而言,规范研究是运用公认的价值判断去衡量现实,作出现实做得对不对的判断。若发现普遍的事实均违反了既定的价值观,则将反思现有的价值观是否应该作出调整;若发现众多事实均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价值观,就要作出,找出原因,寻求解决之道,使现有价值观得以正确贯彻。前者表现为价值观的突破,后者可以认为是实现价值观途径的丰富完善;前者在理论上表现为创新,后者在理论上表现为深化。若一项研究成果既不在价值观上形成挑战也不在实践价值观层面上有所促进,就没有什么发表的价值了。实证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证伪,即证明现有或公认的、设想的理论不能概括的事实,从而发展完善理论。按实证思维,若证实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对现有的事实都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概括力,那此项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毫无发表价值的。实证研究集中关注两个方面:

(1)既有理论没有关注并作出解释的领域或问题;

(2)既有理论关注不够全面或解释不够充分的领域或问题。前者表现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后者表现为完善现有的理论。综上不难看出,无论规范与实证研究,尽管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特征不同,但追求的目标却是共29同的,即发展或丰富完善现有的理论。一项研究成果,不论其采用规范还是实证方法,都必须满足这样的共同目标;反之,对既有理论既无发展又无完善,则这项研究无论理论上再严密、方法上再现代、模型再完美,都是不值得肯定的。本文试图对不论实证还是规范研究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作出探索性研究。二、建立会计研究基本规范的迫切性会计研究领域的基本学术研究规范应包括哪些内容,虽然此前已有所议论,但远未引起一种全局性的关注。下面简示几例,说明会计学术规范需建立与改进的几个方面:1.文献回顾中国会计研究一开始对文章并没有正式的文献回顾要求,最近几年,不少论文开始做文献回顾。在高校硕士与博士论文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文献回顾要求。中国会计研究界的这种进步值得肯定。但是,就已发表的文章所作的文献回顾来看,存在以下不足:

 (1)不够系统。某些文献回顾处于信手拈来状态,只是罗列一些论文的观点,而未对这些论文观点作必要的归纳总结,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争议方面、分歧观点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不够全面。一些文献回顾很少从源头上作起,而只凭作者了解的有限资料作出,从文献回顾中很难看出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

(3)不够客观。某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列示,一般比较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专家著述,甚至只列示本单位一些学者的文章,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小团体”倾向,缺乏应有的研究风度和气概。

2.调查问卷在我国会计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取得一些研究素材。但表现出了以下不足: (1)问卷设计不规范。问卷要么问题太多、太杂,以至于无法作答;要么太窄,有限的几个问题根本不能反映所要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

(2)调查方式不够规范。有的利用讲学、上课、作报告的机会,向听课者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缺乏基本的样本量,加上选择样本的不规范,导致大多答题者应付了事,所得结果缺乏研究资料应有的可靠性;

(3)调查方法单调。问卷调查一般要辅之以必要的电话、通信、实地访谈补充,对于提高问卷调查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补充环节,但囿于经费、关系和人力,有些问卷调查中很少采取这些必要的辅助措施,从而使调查失去了应有的质量保证;

 (4)问卷回收率相差悬殊。在中国现阶段,问卷调查的社会基础薄弱,加上问卷调查的实施者缺乏规范的调查手段,导致问卷调查回收率过低。这些不足的存在,将影响调查结论的客观、全面性。

3.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在这几年会计研究中颇受重视,尤其是一些细致的个案,往往为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带来很多的思索。案例研究的基础是比较充分的现场与背景调查,我国进行案例研究时,存在的问题是:

 (1)远离案例现场、对案例本身毫无接触,仅凭从媒体取得的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2)将案例研究混同于工作总结,一般而言,案例研究必须要有比较详尽的背景、历史发展、现实过程、成功与失败、分歧与选择、做法与经验等内容,但有一些所谓案例研究,仅罗列了一些做法,既不经典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创新,缺少研究价值; (3)重介绍为主,不同时期重复案例介绍,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核算与50年代的班组核算,看不出有多大的进步;同一时期重复介绍,在不同的刊物,分别介绍不同单位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几乎一样,许多案例研究停留于“快餐式”阶段.观点争论不同观点的论争历来是发展理论、形成共识、实现进步的重要途径,问题的关键是争论双方都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但在我国会计界,一些争论明显带有部门倾向,有些不同观点的提出仅是个别学者的心血来潮,而根本看不出多少逻辑和深思熟虑的痕迹。

三、会计研究基本规范的内容科学研究规范包含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层面。对于行为规范,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将此称之为“科学的精神特质”,主要包括普遍性、独创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合理的怀疑主义;道德规范则主要包括诚实性、谦虚性和宽容性。会计研究的基本规范也不例外-->,这些基本规范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衡量标准,可简单地概括为“原创”①和“后继”。“原创”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后继”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将“原创”和“后继”引入会计研究领域,是确立会计研究规范的当务之急。在中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尽管学术规范问题时有人们议论,但议论的内容过于宽泛,并没有深入到具体操作层面上,即对何为“原创性”研究、何为“后继性”研究的探讨至今尚无人问津。不可否认,作为一门学科,会计学发展的历程必然受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影响,“原创”和“后继”都是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强大动力。比如会计本质问题,从“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和“会计控制论”的提出,到由此展开的旷日持久的论争,仅《会计研究》杂志自1980年创刊至20xx年间就刊登了70余篇论文,使得学术界对“会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在理论界不断得到深化。再如会计准则问题,从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经验,到探讨运用于中国实践的形式,从制度与准则并存的合理性,到探讨统一会计制度的适时性,会计规范领域内的理论研究正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为规范中国的会计研究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会计研究“原创”与“后继”的评价标准,以期引发对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历程的反思,探索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研究在问题选择、价值取向上的正确认识。

1.“原创性”会计研究的标准会计学是一门与社会结合十分紧密的社会科学,它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受到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律的影响,再加上主要基于自然科学而讨论的科学哲学对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故而在总结会计领域“原创”标准时,我们更多地驻足于科学哲学及社会科学领域并予以借鉴,进而把会计研究放到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以提炼出会计学“原创性”研究的实现形式。我们尝试提出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原创性”会计研究的评判依据。

(1)新领域。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对象是“原创”性研究的重要实现途径。爱因斯坦(1962)就曾深刻地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也曾指出,“在产业革命时期,会计理论第31① “原创”一词最早是出现在音乐方面的流行歌曲上,有“原创流行歌曲排行榜”一说,主要是有别于港台的流行歌曲。20xx年2月28日,解放日报两名实习记者,采访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文俊,用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因为“原创”才辉煌》,并用了较大的篇幅予以报道,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20xx年6月22日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六次上的讲话之前,“原创”一词在媒体上的使用,还比较少抑或零碎的话,那么同志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鼓励原始性创新”之后,“原始”、“原始创新”便频频见于各类媒体。但是,“原创”的科学内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新版辞海、汉语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权威词典,都没有“原创”的条目。大多数使用者只是就某个方面进行或阐释。会计研究20xx•12一次变得非常重要”,对工业化的关注和反应,导致了会计理论的重大突破,新发展和重新发现的事物包括:系统化的成本会计、观察审计和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统计学上的资本概念。会计学界乃至整个经济学界对1929—1933年大萧条的反思,也促成了对会计原则等方面的重要理论突破。

(2)新视角。转换视角重新审视问题、移植其它学科知识解释问题也是“原创性”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必须以真正提高会计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为根本目标。就会计研究而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会计政策的制定还假设其效果是中性的,或者即便不是中性的,它也不为自己的后果向公众负责,而后来的研究突破这个假设,社会和经济后果“成为会计的中心问题”,“经济后果学说”随之逐渐确立,这与会计研究中引入有关社会选择、行为科学、收益均衡和决策有用性等学科(或文献)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信息经济学———社会选择方面的著作为“经济后果”得以概念化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框架。经济后果还可以看成是具有约束力、不完全的合同所具有的刚性的一种合理的结果,经理人员会反对给他们及公司带来不利经济后果的会计政策变动,而投资者则赞成完全披露,他们两者之间的这种冲突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合作博弈,以冲突为基础的种种理论(例如博弈论、代理理论等)也可以很好地阐释这些问题。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新视角、新知识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新方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也能实现“原创性”会计研究的目标,同样,它也必须能够本质提高相关理论的解释力。如被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开山之作”的ball and brown的“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一文的发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使得会计理论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对公司报告进行限定,他们对会计政策提出建议,重视“应当怎么做”;而到20世纪60年代,公司财务理论关于emh的验证结果,对传统会计研究的基本前提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危及到会计的生存:传统会计研究认为其逻辑的前提,即会计的性质、作用和不同会计程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公司财务理论认为股票市场并不会受到会计方法的系统性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此前也有类似的文章①把理财学上的研究方法和与之联系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引进到会计研究中,但ball and brown在1968年为这个争论不休的命题所进行的“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关乎会计存亡的重大难题,开创了侧重于“是什么”的实证会计研究,成为会计研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后继性”会计研究的标准在会计研究领域,“后继性”研究既可以沿着现有范式所选择的道路完善原有结论,要么对先前理论进行补充或丰富,进一步解释既有理论中的模糊之处或整合相关观点,要么是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或进行理论回顾及展望,解决实际问题或理清理论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也可以适当改变原先道路的方向,对先前理论提出些许争论,并修正其所依赖的理论框架。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不会影响研究纲领的“硬核”,不会引发其所继承的原创性理论体系的革命性突破,而仅仅限于研究范式或理论体系的调整,这正是“后继性”研究区别于“原创性”研究的根本特征。32①早期以公司财务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文章主要有beaver, w. 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empirical research inaccounting: selected studies 1966, supplement to vol. 4 of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pp71~111.和benston, g. j.,“pub-lished corporate accounting data and st-->ock prices,”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selected studies 1967, supplement to vol.根据对先前研究成果所持的基本态度———赞成还是反对,笔者将会计领域的“后继性”研究划分为继续性研究和争论性研究,具体包括:

(1)继续性研究———同意先前研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继续性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者可以对“原创性”研究的局部或不同侧面进行补充、拓展和深化,明确一些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新理论,抑或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进而有益于我们加深对特定研究对象的认识与看法,以增强其原有的理论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笔者将这类研究称为“侧重于深度”的继续性研究。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实用性很强。“原创性”理论研究从其诞生之日起,未必能够即刻融入社会实践,而其“原创性”意义的体现,正是诸多“后继性”研究不断尝试着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并试图使之和人类的社会活动有机相结合。对于这类研究工作,笔者将其定义为“应用性”的继续性研究。会计理论研究中,对过往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也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过去是对前人所留下的知识遗产的尊重,展望未来则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会计研究中关于理论研究的综述、回顾与展望,笔者将其界定为继续性研究中的“理论回顾与展望”。

(2)争论性研究———不同意先前研究的结论,提出商榷意见,进行争论性的研究。科学研究贵在怀疑。研究者不应该由于其他研究者坦言研究陈述是真实的,就简单地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不抱疑问。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有些研究者不同意先前的观点,侧重对原先研究提出的理由、证据和论证过程作进一步探讨、,从而提出新的、不同的观点。笔者将这类研究界定为“侧重于先前研究本身”的争论性研究。批判是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性部分。引导科学发展的是提出问题,保证科学找出正确结果的则是科学批判。有些研究工作侧重通过扩大视野或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先前的研究提供新的论证路径和研究视角,进而提出新的、不同的观点。对先前研究成果的批判态度,是区别于“侧重于广度”的继续性研究的最根本特征。这类研究工作与“侧重于先前研究本身”的争论性研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摆脱了先前研究所处的视角和范围,笔者将这类研究界定为“侧重于转换视角、扩大视角”的争论性研究。四、结语会计研究规范不仅为会计研究工作提供了行为准则,也为会计研究成果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更为会计理论工作者在科研选题、观点整理(文献回顾)时提供一种实用的标准。一项研究成果有没有开辟新领域、引入新视角或者运用新方法,一项研究有没有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原有理论,是进行科研成果评价的基本标准。只有会计研究者、评审者都严格遵循了共同的学术规范,我国会计研究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陈 珉、孙 铮. 20xx.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思考.财经研究, 10: 42~47

爱因斯坦、英菲尔德. 1962.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技出版社迈克尔•查特菲尔德. 1989.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米尔顿•弗里德曼. 20xx.弗里德曼文萃(上册),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biyelunwen/3625.html

《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_工业设计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