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_投资决策论文五篇

2022-01-18

调研报告】导语,我们所阅读的本篇文章共有35950文字,由戚范大厘正,发表在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xxxxx、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2487.09万人。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

产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通过购买、出售、兼并、拍卖等方式,将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企业产权转让给另一方当事人,而使被交易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法律行为。这种经济活动是以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出卖财产收益的行为;是多层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是为产权转让提供条件和综合配套服务;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产权鉴证、资金结算交割、股权登记等业务活动。产权交易具有限制性、复杂性、多样性、市场性等特征。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_投资决策论文五篇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览!

第一篇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_投资决策论文

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共同组成了上海产权交易的有形市场。虽然这个有形产权交易市场形成较晚,但无论从交易规模还是活跃程度上,都居全国首位。20xx年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成交额都在千亿元以上,即使在统计方法调整后(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对成交金额实行双向统计,即实际成交额乘以2),也仍数十倍于其它地区的产权交易额。各地纷纷效仿上海产权市场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但结果多是门庭冷落,交易清淡。从产权交易机构的微观运作模式看,各地交易所在性质和交易机制上基本大同小异,作为解释这种现象的决定因素实在牵强。地区经济、科技和产业基础,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固然能够解释部分原因,但是否是解释像和深圳这样经济发达、金融市场也相对发达的城市没有取得同样效果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禀赋外,上海发展产权市场的经验到底是什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以上问题给出答案。  一、发展历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相互促进

纵观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它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进展。从1994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成立算起,产权交易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一诞生便处在矛盾中:一方面,上海正处于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交易机构为盘活国有资产、规范国有企业购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四川乐山出现了所谓的“箩筐交易市场”(即当地产权交易所绕开证券监管机构,将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产权拆细,公开交易这些企业的股票),明令禁止新设产权交易机构。WWW.0519news.cOm因此,尽管上海有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需要,但仍只能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交易。

直至1995年7月,原国有资产管理局草拟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办法,上海市委才能放手把产权市场作为促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环节。1996年3月,在城乡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产权交易所,标志着上海产权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6~1999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立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管体系,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标,以国有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为主要特征,以行政撮合为主要交易手段。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了近10部有关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规章,其中有9部是在1999年前制定的(产权交易法律事务,张海龙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些规定是:《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产权交易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过程中产权变动和工商变更工作的通知》、《上海市产权交易规则》、《上海市产权经济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破产企业产权交易实行规则》、《上海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上海市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办法》)。内容涉及产权交易规则、产权经纪机构资格认定等,不仅为上海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制环境,更为以后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此期间,产权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从1996年的近40亿元猛增到1999年的270多亿元。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是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转型阶段,随着政策重点转向鼓励并购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成交机制和交易主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功能上,从最初的主要服务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变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交易和资本流动;在成交机制上,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竞价方式取代了的行政撮合;在交易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上,从以公有制企业为主转变为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标志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进入转型阶段的主要事件有三:一是1998年专门针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法规,即《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的;二是1999年底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促进资本在高新技术领域进入和退出的有形产权市场的形成;三是20xx年4月上海市《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的若干意见》的,使国际资本进入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前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跨地区的产权交易渐成规模,上海产权市场在全国产权交易中地位不断提高。

二、的作用:营造产权市场发展的环境

(一)摆正市场定位,完善支撑体系,避免舍本逐末的行为

产权市场作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素市场之一,只是市场经济运行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产权市场能否有效运转以及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完善程度。上海产权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市在产权市场的制度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改善产权交易的制度环境,建立产权市场的支撑体系。这些配套的制度措施和支撑体系包括较为完善的法规、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严格的监管体系等。

上海产权市场的制度建设是从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起步的。1999年以前,重点围绕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建立规范国有产权交易的法规框架。在此期间了包括界定国有资产产权范围、建立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管体系、确立产权交易规则等法规政策。

1999年以后,随着经济工作重点转向转变职能、培育市场体系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海产权市场支撑体系建设真正进入实质阶段。市实施了一系列培育和促进产权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特别是成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创业投资鼓励政策、允许并鼓励民间和外资介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

设立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是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发展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的完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上海高度重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以“十八条”为核心,了包括人力资源政策、资本政策和技术政策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形成了特有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1999年年底成立了为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等提权交易和股权等服务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的一部分,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获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强大的资源保障。  (二)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1.授予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从事产权交易的垄断地位

此举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对国有资产交易的监督,防止可能存在的恶意或串谋压价、低估资产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发生。二是产权交易机构在促进地区创新活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因此在市场环境远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需要运用行政力量维护产权交易机构的权威地位。三是产权交易机构在发展初期聚合市场资源的能力相对薄弱,实施这种“赶羊入圈”的策略有利于产权交易机构在保证生存的条件下,逐步发挥资本交易平台的作用。具体措施:

(1)确定产权交易机构的权威地位,为交易所提供有力的信用保证

产权交易所和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地位和职能分别在《上海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上海促进高新技 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中以令的形式明文规定。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定位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专业化权益性资本市场,为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等提权交易和股份等服务。同时,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组建了由市各委办局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并且挂靠在市科委下,这些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初期产权市场的市场信用和地位问题。

(2)提供垄断性资源,保证交易的活跃

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是经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产权交易的唯一平台,凡经认定的项目,如果需要或产权交易的,都会由转化服务中心推介给技术产权交易所,从而享受从认定到产权交易的一条龙服务。在交易所完成的交易中,经转化中心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占了40%。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还享有国有产权交易的特许权和国有产权的托管权。此外,交易所还拥有鉴证权,即产权交易只有经交易所认定后才能进行工商注册和办理变更手续。

2.以政策扩大产权市场规模

建立一个规范的产权市场绝不仅仅是为了“赶羊入圈”。政策和体制障碍是阻碍当前产权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市通过政策扩大产权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发展。20xx年4月上海市了《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的若干意见》,在上海产权交易所设立“外资并购快速通道”。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也同时提高了产权市场效率,为产权交易开辟了新的渠道。

3.整合资源

首先体现在较为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保证了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和落实效果。上海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都是建立在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或由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包括垂直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政策落实效果比较好。例如1999年由上海国资局和工商局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过程中产权变动和工商变更工作的通知》,得到了较好的执行,有效防止了国有和集体产权的场外交易。

其次表现在为产权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市集中组织财政、税收、海关、工商、人事、技术监督、外事等19个委办局和与产权交易相关的评估等服务机构,在高新技术转化服务中心提供从项目申报到支持的“一门式服务”;上海产权交易所也设立“外资并购快速通道”,为产权交易提供快速便捷的规范化服务。这些举措既有利于树立交易所的权威地位,也有利于吸引企业入场交易,同时大大降低了产权交易成本。

三、交易机构运行机制的完善

(一)上海市技术产权交易所

1999年12月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成立,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产权交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市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在运行机制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使其成为全国同业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一家。至20xx年底,累计完成技术产权交易合同3000多宗,累计交易额1000多亿币;其中20xx年成交宗数和交易额分别是上一年的4倍多和3倍多,员工也从成立之初的7人发展到50多人。

1.运行机制

(1)以会员制为基本交易模式

交易所实行会员代理制,要求交易双方不能直接交易,必须书面委托交易所会员进行,会员则根据交易所规定向委托方收取代理佣金和委托交易保证金。会员一般为投资机构、风险基金和企业集团等,申请成为会员的机构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目前交易所在全国已有200多个会员单位,其中约60%是上海机构。会员的会费、年费和交易佣金提成是交易所的主要收入来源。

(2)组织保障和平台建设

交易所是公司法人,实行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指导委员会委员由市各委办局领导担任。建立三网两库一系统,为技术产权交易提供信息支持平台。三网是指 外资“进入”和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并购市场提供规范有效的服务。

(三)两个交易所的几点异同

两个交易所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定位,即定位于产权交易的服务平台,自身不从事产权交易行为。两交易所都提供诸如信息真实性和完备性的形式审查,组织交易和各种行政审批手续的一揽子服务等。

两交易所不同之处在两方面:一是交易项目来源重点不同。虽然两个交易所都是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交易,但由于掌握的资源不同,实际业务重点有所区别。上海产权交易所在国有和集体产权交易的经验、信誉和客源方面有明显优势,所以业务重点基本放在由存量国有资产引伸来的各类所有制和外资产权交易。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优势在于高新技术企业产权交易,它拥有独享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提供的项目来源。二是会员单位构成不同。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会员以从事产权交易中介的产权经纪机构为主;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则以创业投资公司为主,中介机构少。

第二篇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药学论文

1  运城市中医药发展经验

运城市现辖13个县、市、区,面积为1.4万km2,总人口约500万。伴随着中华文明而产生发展的中医药文化在运城市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神医扁鹊曾在这里为乡民治病;吕洞宾在此提出的“养生百字经”在我国保健养生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以来,该市涌现出了许多名老中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很快,许多中医疗法和中药制剂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独特,为千百万国内外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中医中药在保障的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wWW.0519news.cOM

1.1  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培训班为运城市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人员的医疗活动以自办诊所、在家行医或坐堂行医为主。运城地区医院成立后,为了加强中医力量,于1956年调集当时该地区有名的民间中医药人员10多名到医院工作,成立了在全省地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中医科。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该院曾以中医科为基地举办了数期中医、针灸、中草药、西学中等进修班,参加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容为基本教材,集中上课,分散临床陪诊,经过严格考试结业后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70-1976年间,当地卫生局举办了包括“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赤脚医生训练班”、“西医学习中医班”、“各种新医疗法学习班”及“中草药炮制方法训练班”等多种中医药知识学习班共160余期,总计培养中医药人才8000余名。

1.2  农村临床实践为中医开辟了用武之地

运城地区名老中医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种类繁多的病例为他们的临床实践开辟了用武之地,使他们的医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当地不少中医界人士从小熟读中医经典,然后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后来通过进修学习,不仅成为当地知名的中医临床人才,而且都担当了医院的主要领导。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特学术风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每当他们出诊看病,患者络绎不绝。

1.3  重视基层科研成果

运城地区门在重视中医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民间单方、秘方、验方和中医疗法搜集整理工作,而且把搜集到的方剂不断用于临床,不仅促进了中医医疗技术的创新,而且出现了许多实用的科研成果。当地卫生局发现疗效好的中医药科研“苗头”就及时总结经验,组织有关人员申报科研项目。以稷山县为例,1970-1993年间,全县共有10多项中医药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8项、地区级6项。先后涌现出了“头针疗法”发明人焦顺发、中医治疗骨髓炎专家杨文水、局部长效麻醉治疗痔瘘专家任全保等一批名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市场和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运城地区各类专科医院尤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在为群众防病治病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一些特色的专科医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疑难病诊治、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运城市头针医院、稷山县骨髓炎医院、稷山县痔瘘医院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成果。

运城市中医专科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靠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传统的美德和独特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同。

2  运城市部分中医专科医疗机构介绍

2.1  运城市头针研究所

头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及帕金森综合征、小儿夜尿、头痛头晕等多种病症,尤其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偏瘫和小儿颅脑损伤引起的瘫痪具有独特的疗效。该所是1984年国家拨专款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中医头针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接收国内外患者和学员。截至目前,共收治国内外患者5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头针学习班60余期,培训头针人才4000余名,并使头针疗法在世界50多个国家及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头针治疗费用在国内极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好,头针从业人员在经济、福利待遇等方面和其他人员相差较大,并且所从事的工作难度大、周期长,经济回报缓慢。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从事头针研究的工作人员不稳定或流失,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去国外发展。这种国内开花国外香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2.2  稷山县骨髓炎医院

该院现有35个科室、6个病区、700张病床,是国内建院较早的一所骨髓炎专科医院,先后为国内外15万余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令医学界震撼的是他们迄今创造了无一例截肢的纪录,为3.2万例已被其它医院“宣判”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然而,由于该院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医师执照,其院内制剂也未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等规定,该院有随时被取消营业资格的可能。

另外,稷山县痔瘘医院、垣曲县白癜风医院等都是运城市小型专科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使用传统疗法及中药制剂丸、散、膏、丹等为患者治疗,其疗效在某些方面是西医难以比拟的。这些中医专科医院的兴起,为运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运城市卫生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然而,由于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导向等问题,该市中医药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现行医药法律法规的限制

目前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是按照西医药的管理方式和标准制定的,只有《中医药条例》是专门为中医药而制定,但一些条款还不能有效实施。如民间中医认证问题。根据《中医药条例》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通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才能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事实上,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的危险。运城市卫生局虽然可以通过考核,按有关规定允许优秀民间中医行医,可无权发给“执业医师证”,从而制约了民营专科医院及优秀民间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院内制剂未取得批号生产销售按假药处理,但如稷山县骨髓炎医院院内制剂因疗效好、收费低,一直被患者所认可,现在仍有几百名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重新审查,必要时做出修改。

3.2  教育模式的缺陷

运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多种形式的培养曾造就了一大批名老中医,如周鼎新、柴浩然、杜林庵、武承斋、武显烈、黄殿英、畅达、柴瑞霭、朱汉民等,在国内名气都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名老中医有的已经去世,大部分已经退休,即使没有退休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出诊时间很少,患者到医院看病很难找到高水平的中医专家。

师徒传承、办短期班、专科专病班、培训班、提高班等教育形式是过去培养中医的主要方式,不论教育形式如何,教学内容都以中医经典为基础。许多名老中医都能熟练背诵经典,当初可能不知其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就悟出经典的实质。特别是中医急症专家大多数都能随口背出古代治疗各种疾病的歌诀。可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其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的中医院校不注重经典的学习和运用,有的甚至把经典作为选修课,学生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经典。不熟练掌握经典中的精华,就不可能领悟中医的真谛。这样培养出的中医很少见到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中医药的发展。

3.3  忽视中医临床研究成果

运城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所以能取得许多科研成果,就是因为当时重视临床疗效。而我国现在对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科研规范要求,一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用还原的研究方法来肢解中医的科研成果,这种只重视实验数据的中医科研项目,其成果很难提高临床疗效。运城每个中医专科医院都有自己的特殊疗效,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他们无法按现行实验要求做出让专家满意的实验数据,因此,疗效好的科研成果只能得到患者的认可,而无法得到专家的认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科研项目,如治疗癌症、骨髓炎、白癜风、结核等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都有特殊的疗效,还有一些药物的炮制技术、炼制丹药的技术等都是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然而这些项目一直没有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3.4  管理体制僵化

据统计,在机构改革后,现有的部委局办中,仍有国家、科技部、、社保部、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多个部门与中医药管理有直接联系。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存在着两个明显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是各部门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不可能从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高度一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从自己部门的管理职能出发,制定中医药管理的政策;在缺少严格的沟通和约束机制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因职能的条块分割,各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平衡协调难度相当大,不利于中医药发展。二是中医药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某一部门不可能去承担这样的责任。因部委多头管理,政策制定、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实施、监管也各自为政,出现的问题又很难追究责任,造成了许多管理政策上的重叠和管理成本的浪费。现在医生是卫生局管理,药品是药监局管理,卫生是环保局管理,医保是社保局管理,这种没有协调机构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管理政策盲区。如运城市卫生局曾经审批过的400多种中药制剂,药监局管理后需要重新审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药制剂拿到制剂批号。因此,现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大大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5  药品制剂室的标准化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部门许多政策,目的是使中医药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轨道,但这些政策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特殊性。如实施gmp认证以来,有许多中医院投入几百万到上千万元资金进行改造、认证,这项政策让大多数中医院没有能力达到gmp认证要求,使疗效好的中药制剂退出了使用范围,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即使有能力达标的中药制剂室,也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规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垣曲白癜风医院和偏瘫医院都投入了上百万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制剂室,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每年生产制剂的时间为1~3个月,有时1年只生产半个月,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增加了药品的生产成本,这必然增加患者就医的费用。运城市卫生局当时在《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时曾提出一个县(区)配制一个制剂室,却遭到有关部门的否定。

3.6  医疗行业追求经济指标造成中医药服务职能缩小、萎缩

国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倡“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正符合这个要求。事实上,由于现行的市场经济政策,“价廉”使中医医疗机构陷入生存危机的泥潭,发展已成为一句空话。为了完成经济指标,中医医院“以西养中”的现象难以避免,中药、针灸、理疗、等低廉的中医基本治疗方法和手段虽然有效,但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用此方法为患者治病的医生越来越少。在运城市中医院的年收入中,虽然中医药收入(中草药、中成药、针灸、等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收入较高的,但中医院的生存非常困难,医生收入水平与其它医院相比要低得多。另外,许多单位的医疗定点医院不重视中医院。如运城市电力局的定点报销医疗单位就没有中医院,职工想去中医院看病却不能报销相关费用,只好去定点医院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医院的服务职能。

  4  启示

4.1  提高名老中医的地位和待遇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运城公共卫生体系的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经验在于农村赤脚医生制度和建成了农村卫生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络,中医药以其廉价、显效及良好的可及性成为医疗的主要手段,农民群众患病不出乡、村,即可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当时运城地区门的做法:一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工作;二是注重提高名老中医的地位和待遇。为使名老中医药人员在晚年能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地非常关心名老中医的生活,及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运城卫生行政部门专门有关文件,提高名老中医、老药工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对60岁以上的名中医药人员生活上予以照顾,全部供应细粮。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解决老中医的住房问题。还为名老中医建立了学术档案,每当节日期间领导都要到老中医家慰问,对名老中医的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及著作,每两年举行一次评奖会,给予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每年推荐名老中医及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为省地劳模、先进工作者、拔尖人才等。这为当地中医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重视多种形式培养的人才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医药人才是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城市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出来的中医人才,为运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为了给中医药人才提供一个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运城市卫生局不仅重视中医院校毕业的人才,而且还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人才,对师徒传承、自学成才和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4.3  实行医药一体化管理

运城许多中医专科医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在诊治专科专病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都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疗效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品,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如稷山县骨髓炎医院,原来只是一个拥有十多张床位的乡卫生院,该院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研制出了治疗骨髓炎疗效独特的内服和外用中药,使许多被西医院认为必须截肢的骨髓炎患者免于截肢,并得到康复。这就是医药一体化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4.4  重视民间科技成果

重视民间中医药科技成果,积极挖掘、整理、总结疗效突出的民间中医药疗法和药方,对疗效好的验方、秘方,支持他们进行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中医来自民间,其生命的原动力也在民间。许多民间中医凭着对人类健康医学发展的浓厚兴趣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全身心地把极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医疗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祖传或师承的一技之长,通过不断在民间的医疗实践,为百姓解除了许多痛苦。运城市许多民间中医都是因为有自己的科技成果才开办了专科医院,如头针医院、骨髓炎医院、痔瘘医院等都是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展壮大。

运城市民营中医专科医院能够长期生存发展的共性,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科技成果。因此,在严格规范民营医院经营行为的同时,应激励其创新活力,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平等待遇,对科技成果突出的民营医院国家应进行表彰奖励。

5  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对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及其疗效进行调查和评估。国家不仅要重视公立机构科研项目,更应重视民间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科研成果。

建议国家对中医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医药医、研、教以及对民间中医的认证、中药制剂的使用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制定出更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

第三篇 关于四子王旗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的调研报告_农林学论文

摘要:新时期,用 科学 发展 现精神做指导,适应新时期农业的变化和要求,四子王旗通过综合开发新机制的调研和探索,把农业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农业资源开发;四子王旗;避灾型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我国农业和 农村 经济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 现代 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和“走

农业资源开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和迫切要求。农业资源开发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农业开发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农业资源开发理念也从政策开发向综合开发,从基础开发向效益开发,从单一开发向立体开发,从基地开发向联动开发等逐步转变。该旗的农业开发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指导,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要求,才能有效地把农业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四子王旗实施14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它有效地对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改变了种植结构,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民的收入。

过去,该旗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严重。所以。农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一些地方水利条件较好,土地平整、有机质含量比较高,但由于土地开发治理迟缓,土地利用率不高,潜力挖掘不出来。一是开发资金少,形不成气候:二是缺乏行政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土地的综合开发jji{度不够。

随着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对三农的重视,该旗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随之兴起,一是对水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基本摸清了水资源底数,为实施农业开发奠定了基础。www.0519news.CoM二是对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也相对加强。田、井、管、路、电、林、农机具、养殖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土地利用率。该旗去年在吉生太镇大南壕和小南坡两村实施的农业综合项目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遭遇了太早灾,但这两个村在项目实施后,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受益,火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两村共有早滩地6200甫,项目配套4400亩,共计投资298万元。每亩配套后纯收入平均在700元以上,比平常年景增收400多元,两村农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项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灾年没有减收而是增收了。

虽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在几年的摸索中,存在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一是土地因分户经营,配套的设施在使用上常常出现纠纷,特别是在夏浇紧张时。常常因为争夺优先浇水权而矛盾四起。二是由于土地分户经营,配套设施归集体管理,造成了“众人的爹没人心疼”的局面,设施损坏现象严重,大大缩短了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三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因为分散经营,小而全的传统种植结构依然存在,形不成种植规模,一些产量低、效益差的作物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同时产品还销路不畅。

针对上述情况,旗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进一步完善综合开发扶持方式,探索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开拓农业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产业化经营项目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路子,使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项目区集约化经营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产出,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产业化经营扶持。该旗积极引进农业龙头 企业 ,依托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产业加工。让农民以出租土地的方式,企业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注入企业中,配套基础设施,改良土地和改变种植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企业以良好的效益来惠泽农户,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进行产业转移。该旗吉生太镇土格木就是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由当地行政部门引进的乌兰察布市鑫龙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从当地农民手中有偿租用3000亩土地,进行了综合配套,配套了500亩指针式喷灌溉圈6套,种植马铃薯。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注入财政资金50万元,完成了所有指针式喷灌溉圈地下地埋管道建设。据测算,企业20xx年每亩纯收入在1000一ll∞元之间,比农民分散经营每亩收益增加500元以上,农民返回来又为企业提,供劳务,每个农民在农忙季节可收,x4000-元5000元,每家两个劳力,收入近万元,再加上出租转让土地费,收入更是不菲了。这两项收入相当于农民往年在自己土地上经营的收入,而企业也有了更大的收获,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它不利的因索,就是企业在征地上,常常以最低的价格给农民,项目投资效益虽然达到了最大值,但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农民而是企业,这就大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与的惠农政策相违悖的,所以这种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村里的能人大户或种植大户牵头,采取农民自愿入股的方式、以董事会的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将农业开发的财政资金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股进行经营,对土地进行配套、改造,让能人大户、种植大户引导土地八股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这种方式消除了二次利益分配,使农民更有积极性来参与。这种形式在实施中把握了两个原则:一是靠引导。鼓励能人大户、种植大户牵头,把土地集中起来。二是权责一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委托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采取国家投资、组织集资等方法进行项目投入,投资比例可因事而定,采取农民自觉自愿的方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在该旗的适宜地区如按照这一模式实施项目,种植马铃薯,亩产量在3000斤以上,每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农户以5亩土地为一股。每股纯收入5000元左右,该旗农民平均耕地面积约在8亩左右。那么每户农民按413 计算 ,每户土地纯收入应该在3万元左右。实惠全部落在农民身上。不存在利益纠纷。这一经营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但是,该旗由于 自然 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所以种植大户、能人大户相对产生的少,再加上农民历年收入低、资金积累少,匹配投入部分往往跟不上,这就需要当地部门给予政策、信贷上的优惠,使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三是农户建设设施农业。避灾型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是其必由之路。今年春季该旗库伦图乡的头号和井滩村的农民就针对市场需求和形势 发展 ,大胆提出走联户台作经营模式。由联户户推举出责任心强的牵头人,自发地联合起来。尝试联户建设喷灌圈,由农业开发部门协助配套水源项目和大型农业机械。目前项目正在申报和筹划中,如果该这一模式试验成功,无疑会为该旗走新型的集约化和避灾型农业提供一条可以借鉴之路,因为这种模式在该旗有着最大的潜力,为今后 现代 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根据以上几种扶持方式,特对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部门专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注入资金,主要用于给专业合作 经济 组织提供场所租赁、办公设备购置、市场开拓、网上交易平台注册维护、品牌打造或宣传补助、为入社成员提供优新品种和技术服务、必要的检验和检测设各购置等。

2、产业基地扶持政策。从与土地治理项目相结合的角度,专门相应政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基地给予特殊的扶持。这种扶持政策的扶持对象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规模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500亩以上,80%以上有合作社成员种植,基地产品80%以上通过合作社销售。除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外,还可用于基地建设所需的种植设施建设、田头交易场地的建设、相应的管理设施建设(如护栏、看护房和仓库等)、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产品认证和检测费用补助、相关技术业务培训等。

第四篇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_农林学论文

摘要总结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林业项目

青海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把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出发,打“三江源”品牌,从建设保护着手,推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亮点,走大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的路子,实行“保、治、退、管”齐头并进,突出“封、护、育、造”综合治理[2],共完成造林30.93万hm2,投入资金13.8亿元,为1990~1992年的2.8倍,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使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m,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位于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是当前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工程建设,全省有19万农牧户、90多万人受益,户均获补助粮1 568kg,补助金235元;共完成198.33万hm2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0.4万hm2,人工模拟飞播造林7.4万hm2,封山育林1.6万hm2。

1总体评价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高度重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WWW.0519news.cOm一是各级林业部门及时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林业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强有力的工程管理队伍,从而衔接、理顺了业务职能,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各级林业部门把学习贯彻省“八个管理办法”作为实施好“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为顺利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奠定了基础[3]。

(2)编制设计,明确任务,稳步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一是委托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大队编制完成了作业设计,同时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按技术规程操作,确保工程造林质量。二是各实施县(场)按照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了管护人员,分片包干,明确责、权、利。三是采取责任包干措施,通过开展现场造林示范等技术指导,提升了造林科技含量。 (3)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切实加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一是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和县级报账制。二是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的财务制度,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运行管理,坚持“严管林、慎用钱”的原则,把国家的钱用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刀刃上。三是指定专人负责搜集各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声像、光盘、电子文件等,并分类归档入库。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寒的地理条件,使得江源生态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同时,江源又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林业基础薄弱,森林资源总量不大,林分质量差,林业发展滞后,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二是林牧矛盾突出,加之畜牧业是农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三是当地群众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薄弱,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种植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低。虽然既费工又尽力,但是项目建设中仍存在围栏拉设不紧、不直,人工种植间距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四是乡镇林业站林业工作的基石,但目前基层林业站房屋基本都已成危房,甚至有的无办公用房。

3对策与建议

(1)实行“封育为主、封造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把改善生态环境置于优先地位,加快恢复林草植被[4]。

(2)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充分将乡土知识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使农牧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思想得到教益,素质得到提高。

(3)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项任务、每个环节都须抓紧抓好。

(4)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养、管理培训,使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从事第一线管护林业资源的护林员转变观念并更新知识,组建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肯奉献,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科技队伍和管护队伍。

(5)争取政策性补偿资金,每年给因封山育林而使草场禁牧的群众生态效益补偿金75元/hm2,直至封育期满。

4参考文献

[1] 杨新民.三江源畅想——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前期咨询工作概述[j].中国工程咨询,20xx(6):4-7.

[2] 赵宏利,陈修文,霍修顺,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茂名学院学报,20xx,17(1):21-24.

[3] 张志达,吴礼军.关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之一)[j].林业工作研究,1998(10):27-31.

[4] 朱汉明,刘政源.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j].安徽林业科学,1998(1):46-47.

第五篇 关于南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_农村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掌握新农村建设情况,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本人利用业余时间对河南省南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南乐县共有34个新农村示范村,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此次随机抽查的是城关镇西街关、杨村乡徐庄、张果屯乡位行、韩张镇东五楼、千口乡陈村、吕村、西邵乡侯古宁甫、寺庄乡王洪店、赵岳村、梁村乡吴村、元村镇蔡庄等11个新农村示范村。

 从调查情况看,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一,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异彩纷呈。综合发展型有张果屯乡位行、韩张镇东五楼,文明生态型有杨村乡徐庄,商贸流通型有千口乡吕村、城关镇西街关村,工业带动型有元村镇蔡庄,畜牧养殖型有千口乡陈村、寺庄乡赵岳村,旅游带动型有梁村乡吴村。目前,蔡庄、西街关等村已初步具备新农村建设雏形。www.0519news.com特别是通过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活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如元村镇蔡庄、杨村乡徐庄通过组织实施“三清三治”( 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治脏、治乱、治污)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有效治理了街道粪土乱堆、柴草乱垛、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初步实现了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受财力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农田水利实施薄弱,投入资金有限。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目前对发展生产的投入较少,部分村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急需新建一批农田水利基础工程,而这些工程投入较大,国家相应的政策一时又难以到位,单靠地方力量难以完成。二是交通设施落后虽有所改善,但通车里程、通车质量都存在问题,且乡村都面临公路养护资金紧缺的状况。三是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初级卫生保健场所不健全。  

 2.组织实施新村规划建设难度大

 这次调查的11个示范村中,实施整体搬迁的有元村镇蔡庄,就地改造的有寺庄乡王洪店、西邵乡侯古宁甫,滚动发展的有韩张镇夏庄,发展四周向内集中的有千口乡吕村。上述几种模式,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是就地改造和滚动发展,但建设进度缓慢;最能体现整体效果的是整体搬迁,但群众不容易接受。表现为一是“拆院并院”阻力大。在西邵乡侯古宁甫,50%以上的农民愿意住在原地,对“拆院并院”持观望态度,甚至有5%的农户不愿意搬迁,严重影响工程整体推进;二是同步推进难度较大。

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一,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和农户,比较容易接受新农村建设,积极性较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和农户,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力度就小,进度也慢;三是配套建设难度较大。如寺庄乡王洪店村属于典型的旧村改造建新村,如果教育、卫生、娱乐等配套设施跟得上,才能提升新农村整体功能。而在建设过程中这些配套设施由于资金原因难以及时跟进,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3.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有误区

 调研发现,部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仍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建设新农村是的事,认识不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依靠投入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特别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这次调查的示范村除了杨村乡徐庄、元村镇蔡庄在人居环境方面取得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三、对策及建议

 1.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着力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各村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寻求各具特色的增收渠道,全面落实“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引导农民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发展道路。一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一村一品”,如元村镇蔡庄村红提葡萄示范园;二要加大科技促进力度,推广良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产业项目;四要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吕村的运输业、蔡庄的工业、吴村的旅游业、西街关村的商贸流通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示范村发展“一村一品”的引导,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把试点村的各种潜在优势都充分挖掘出来,使之全面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把村里具有一定威望、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为农民服务有责任心的人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充分发挥支村两委的作用,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的发展需要千家万户“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要利用农闲时节争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技术专长,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

 4.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进一步把推进“一池三清三改三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着力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给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要针对农村实际,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先有后地逐步解决。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baogao/diaoyan/3923.html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_投资决策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