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2022-02-01

调研报告】导语,您眼前所阅读的这篇共有34491文字,由严斌伟精心修订,上传于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线索,汉语词汇。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倘若你对这类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一篇

行政执法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他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重任,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经济卫士。但目前我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存在执法理念不端正、执法重点不突出、执法行为不规范和执法效能不显著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行政执法责任认识不足,偏离执法宗旨,而与利益挂钩;二是法制观念淡薄,制度化、程序化不严格要求,执法随意性较大;三是执法工作整体指导性不强,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性和激励性考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行政执法工作,从执法工作的机制上入手,在完善现有的集中办案体制基础上,着力改进执法办案监管事权、案件信息化管理和案件办理联系制,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水平。

一、改进执法办案统一管理机制,调整监管事权,增强公平交易分局对执法办案指导性的能力。

目前,我局执法办案工作的基本体制,从机构设置上:市局下设的三个直属分局,直接以市局名义查办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负责重大案件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登记注册分局,负责企业登记类和企业年检违法行为的查处;消费者保护分局,负责农资、重要商品违法行为和重大维权案件的查处。基层行政分局,负责辖区违反“二例一法”和市局委托办理的其他违法案件。从办案人员上,由各分局各自按照监管工作需要,确定执法办案人员,办案人员由各分局管理。从审批上,基层分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由分局自己核审和审批;以市局名义作出的处罚和基层分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由市局法规科核审,市局分管领导审批。同时,公平交易分局对以市局名义的立案审批、实施强制措施和扣留物资实行统一管理。这种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虽然有相对的职能分工,但仍容易造成多头办案、交叉办案;二是执法办案各自为政,分局间都是办案单位,信息共享、联动机制难以形成;三是办案人员以各分局为单位,考核评价尺度难以统一;四是集中专项整治,力量整合不够,难以达到整治效果。鉴于此,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调整各分局监管事权,实行二主二辅的监管办案模式。即以公平交易和基层分局办案为主,登记、消保分局辅助办案。

1、对直属分局办案职能的调整。登记、消保分局不再作为办案单位办理案件,登记注册分局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履行,由基层分局全权负责辖区市场主体的年检、验照和日常监管,登记注册分局只负责监管范围内的牵头指导工作。消保分局在农资、食品和重要商品监管上,履行检查、抽检商品质量职能,发布商品的质量状况分析,指导基层分局办理商品质量案件,同时,组织、指导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公平交易分局作为全市系统案件的主管单位,重点履行案件办理的三项职能。一是指导基层分局办理案件;二是负责案件的协调管理;三是组织实施自办案件。

2、放权扩大基层分局办案范围。基层分局实施辖区综合监管,对辖区各类市场主体履行监管职能,依法查处辖区市场主体违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一是办理以分局名义的案件;二是办理以xx市局名义的案件;三是调查宜昌市局委托办理的案件。

3、公平交易分局与基层分局的办案关系。公平交易分局负责部署专项执法行动和案件指定办理,基层分局的办案工作受公平交易分局的领导和指导,基层分局在辖区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积极作为,并按照案件管理权限调查、报批和处理:一是以分局自己名义的案件,案件实行备案制。处罚金额5000元以上的,由公平交易分局审批;二是办理以xx市局名义的案件,立案、处罚由公平交易分局审批;三是以宜昌市局名义的案件(含外资),须经公平交易分局同意,方可办理委托调查。

4、登记、消保分局与办案分局的关系。登记、消保分局对办案分局履行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指导和工作协办。一是登记、消保分局在履行职能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交办辖区行政分局办理,重大案件转办公平交易分局,办案分局将案件处理情况反馈交办、转办的分局;二是办案分局办理的涉及登记、消保分局业务范围内的案件,应将处罚决定书报其备案(对企业和商广案件报注册分局,重要商品、投诉案件报消保)。三是办案分局对查处带有政策性、行业性和商品普遍性的案件,应征求业务主管分局的处理建议,服从业务指导。

二、改进执法案件统一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化管理,提升执法办案的社会效能。

现行的集中办案体制,主要存在案件的集中管理性不强,立、销案管理流于形式,案件线索的收集和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指导性,案件查处被动,机制不活。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机构,实施管理职能。所以,在改进案件统一管理上,应组建案件管理中心,定岗定责,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管理。

1、收集、处置案件线索,向办案机构提供办案指导。一是建立案件信息收集平台,与12315申投诉平台联动,广泛收集媒体、网络、群众投诉举报等多渠道案件线索,建立案件线索登记台帐;二是分析案件线索,将收集的案件线索整理分析,为办案机构提供案件思路和线索;三是处置案件线索,对符合案件条件的线索,批办调查;四是制定专项行动意见,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批办的意见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实施;五是分析案件动态,定期汇总、通报案件办理情况,为领导提供执法建议。

2、严格立、销案管理,规范办案工作程序。一是严把立案标准关,坚持立案条件,防止随意立案,多头立案,久立不查,销案不及时和不按程序销案;二是严格案件网上办理,监督案件及时录入网上,实行网上审批;三是严格实施强制措施审批管理,防止滥用强制手段,加强公务仓管理,确保扣留物质安全;四是严格案件档案管理,规范建档,及时归档。

3、实行案件督办制度,提高执法工作效能。案件管理中心对各办案单位查办的经济违法案件实行督查制。一是对一般性案件,按期未办结或销案的,实行督促办理;二是对群众反映的热点案件,实行限时办结;三是对大要案件,实行跟踪办理,确保案件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对疑难和跨区域案件,及时帮助办案机构,调配办案力量,提供办案帮助。

三、改进办案单一联动工作机制,利用内外资源,提高工商执法办案的水平。

以往我局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办案机构倾向于办案,联动办案也局限于直属分局与基层分局,形成监管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也造成办理的案件领域窄,社会影响力不大。加强联动办案,整合监管资源,借力拓展监管领域,对提升工商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工商内部执法办案的联系会商制。在系统各业务科室和分局,确定1-2人执法办案联系人,每半年组织召开联系工作会,交流、征集执法办案工作意见,总结办案经验,分析办案重点,促进提高办案工作的水平。

2、加强工商内部办案机构的联动办案制。为防止基层办案中碍于情面、办人情案、有案不查和大案轻处现象的发生,有效化解办案阻力,加大办案力度。围绕案件查处工作的目标和效果,推行多样化办案形式。一是上下联动办案,对以宜昌市局名义和重大案情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主动与宜昌市公平交易分局请示汇报,争取办案支持,开展联合办案;对基层分局办理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和创新监管领域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调配办案力量,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实行联动办案、指导办案;二是异地交叉办案,对一般性案件,管辖地办案分局,由于办案阻力较大,查处较为困难的案件,由公平交易分局指定,实行分局间交叉办案、指定办案;三是行政督办案件,对基层办案分局,办案决心欠缺,案件查处不利,实行行政督办制,督促案件的办理进度和查处工作。

3、推行工商与相关部门的案件联席交流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较多,但自身的行政资源有限,单打独斗难于取得监管的成效,需要相关执法部门的通力配合。同时,在履行市场经济秩序执法监管中,很多情况是由主导或者其他执法部门为主,工商部门配合执法。比如,治理商业贿赂、查处无照经营、强化食品监管,从案件线索到综合整治,以及办案资源的共享,都离不开和部门的支持。而工商部门在以往的办案实践中,往往忽视主动向报告寻求支持和与其他部门联动,造成单打独斗,执法办案工作不被理解,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适应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加强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增强对工商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领导力度,有利于形成相互支持,综合治理的执法格局,有利于借力增强工商执法的工作力度。一是争取的领导和重视,把工商执法办案工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二是发挥联席机制的职能,他不仅为办案服务,而且,工商部门对外执法配合、协助,都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防止联席会议制度流于形式。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助单位工作奖励机制,激活联动办案的积极性。

农村电力市场开发与发展调研报告 第二篇

有资料称:欧美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看好中国的市场,是把目光盯在了中国广阔的农村,10亿农民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南阳为例,全市13个县,的县及县以下用电量比上年增长9%。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照明和农业加工用电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群众再也没有那种点着蜡烛吃晚饭,打开电视看再见的场面了。

以上信息说明,在目前工业用电形势不好,电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村用电将成为扩大电力销售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农村电力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一、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在力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人均用电水平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城乡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二、影响农电市场拓展的因素

--农民电力消费意识不强。由于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和经济条件所限,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把电力当作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商品,不会也不懂更好地利用电力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服务农业生产、拓宽致富门路。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不懂和不会用电,以及电是商品观念的淡薄等,使农民舍不得加大用电投入,不主动改善用电条件,不愿意像城里人那样把用电消费列为正常的家庭生产生活支出的组成部分。

--输送和覆盖农村的电力网络薄弱。农村电网发展缓慢,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用电的瓶颈。1998年,国家了农村电网改造政策,2-3年完成改造后,农村电网系统的主网架将趋于合理。但是覆盖农村的10千伏及以下(含400伏)及农村台区和农户的用电设备改造任务很大,就南阳而言,因缺乏电网改造资金,全市还将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的供电设备不能进行农村电网改造。

--电力价格机制不利于农民电力消费。从宏观上讲,各类电价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目前河南省对农村执行的是省物价局制定的综合和分类电价,农业电价为0.75元/千瓦时,生活照明电价改造前为0.74-0.78元/千瓦时,改造后为0.63-0.68元/千瓦时,仍高于城市居民用电价格。即使网改结束后,城乡用电同价一步也到不了位,价格仍制约着农村用电。

--管理体制不顺畅。我们现在对县电业局实行的是代管,县局对村电工实行的是统管。实事求是地讲,供电部门这几年在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县电业局作为一个企业就要讲效益,实质上县电业局和农民的关系更多的是供用电关系。所以管理乡村电工有一定难度,使农村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屡禁不止,这也是影响农村用电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拓展农村用电市场的对策

首先,抓服务,积极引导农村电力消费。目前,河南省已实现村村通电,户通电率达98%以上,这给拓宽农村电力市场奠定了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深化供电承诺服务,合理简化用电报装手续,调动农村各类用户想用电、多用电的积极性。例如大力培育农村集镇、特别是县城和民营企业的用电增长点,在保持合理价格的前提下,尽可能把用煤、用油和用气等为能源的用户吸引到用电上来。通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为农村居民大量使用家用电器创造条件。另外,还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一些鼓励用电的优惠政策。例如实行奖励超用电和多用电等,就是增供扩销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次,抓管理,不断规范农村用电市场。一方面要加强县局本身的管理,按照国家电力公司最近颁布的《县级供电企业创一流标准》,夯实县局的基础,提高县局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要加强对乡镇和农村电工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农村用电营销方面的管理,要建立规范的抄。核、收、制度,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尽快实现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对农村电工要实行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逐步实现合同制管理。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堵塞农村用电中间环节上的漏洞,减轻农民用电负担,农民用电消费。

其三,抓电网改造,努力满足农村用电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抓住了农村电网就等于抓住了农村市场。因此,我们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关于农村电网改造的一系列政策。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明确目标、分步实施的网改原则。统一规划就是要根据各县农村电网现状,认真编制出本县农村电网改造的整体方案;统一标准就是对农网改造的技术标准,如变压器、导线选型、线路架设等都要按统一规定执行;明确目标就是对农村电网改造的每个项目,要做出经济分析,明确网改后线损和电价能降多少了农民能得多少实惠,要心中有数;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规划和要求,分期分批进行,不仅要加快建设改造进度,又要注意和确保质量。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后,农村的供用电局面将会出现一个较大改观。

2022年最新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篇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适时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通过贴息、、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 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 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三、需要落实的四项举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业发展政策

1、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

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建议在比较成熟的公益林地块(如港东生态林、明珠湖及相关社会化造林等区域)进行试点,允许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内进行生产经营,但经营者必须按规定支付土地流转费、无偿养护好林地。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林地四周农村闲置房屋,由企业与农户联手,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生产管理用房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3、社会专业养护政策

以目前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制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4、经济林扶持政策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二)、解决和筹措林业资金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三)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四)、部门协调,共同推进

林业产业发展涉及政策法规、规划、旅游、房地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配合协调。建议县成立××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小组,解决林业发展中碰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切实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红薯淀粉合作社富民发展调研报告 第五篇

试验示范撑起一片蓝天

红薯在我县传统上为农民零星栽种,主要用于满足家庭食用薯粉需求和加工成红薯干、红薯片等食用需要,其产品及加工品偶尔或部分上市销售,经济效益不大,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极小。正是这么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薯块,却被有心人盯上了。我县xx乡退休农技干部李xx以其独到的经济眼光瞄准了红薯生产的规模化、高产化、优质化、市场化发展。在他的宣传鼓动和xx乡党委、以及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20xx年11月11位农民与他一同发起注册成立了“xx县xx乡富民红薯淀粉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从此开始谱写红薯生产的新篇章。

一、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发展概况

1、规模扩大。截止到20xx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人数由成立时的12人增加到98人,股金由成立时的9.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9万元。

2、机构健全。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章程,组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机构并规范运行,完善了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且严格执行,运作有序。20xx年被县委农工部定为县级示范社。

3、服务全面。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对成员开展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品牌(“xx红”商标已经工商部门受理)、统一销售(与xx长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五统一”服务,全面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

4、亩产翻番。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红薯平均亩产量由过去传统种植的20xx斤左右,提高到现如今良种、良法、良育、良方、良治生产的5231斤,亩均产量翻了一点五番有余,并出现了喜人的“三最”,即春红薯最高亩产量实现了9860斤,烟薯套种最高亩产量达到了6513斤,单个薯块最重超出36.5斤。

5、效益明显。20xx年,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栽种红薯650亩,收获鲜薯1700吨,实现销售收入91.1万元,创造可分配盈余9.7万元,分两次全部返还给成员,成员亩平增收550元(即烟薯套种与烟后种植水稻收入对比);以合作方式带动农户812户,栽种红薯962亩,亩均增产322斤,亩均增收80余元,大大激发出群众栽种红薯的积极性。

二、主要做法

1、外出参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组建初期,理事长李xx组织全体成员:一是深入到xx市xx乡红薯种植大户那里现场参观红薯生产场景,让成员亲身感受红薯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体味生产技术和管理素质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成员对红薯产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二是前往xx山峰薯业有限公司和xx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红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空间,进一步坚定成员全身心投入红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先期签订购销合同,消除成员的后顾之忧。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先期与xx长今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并签订了红薯最低保护价(0.25元/斤)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当红薯的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xx长今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收购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反之,则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然后,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再与成员签订红薯生产合同。这样一来,成员就只要专心致力于红薯的生产与管理,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既不要愁销路,也不要担心价格,断绝了后顾之忧。

3、抓好试验示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亩均产量。为实现红薯产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5个(xx村新田塅、沿江前塅上、江咀塅上,xx村岭坑垅里,xx村水口塅上),设立试验项目15个,分别为:一是红薯下种时间观察对比试验;二是春红薯试验,包括红薯专用肥适合用量产量对比、不同整地方法产量对比、不同移栽时间产量对比、小象虫防治对比、盖膜与不盖膜对比、锄草(复草)与不锄草(复草)试验;三是烟薯套种试验,包括烟田套种薯苗移栽时间产量对比、烟薯套种施肥量对比、烟薯套种苗质量与产量关系对比、烟薯套种不同品种产量对比、套种红薯防治鈄纹夜蛾选用农药效果对比、烟薯套种垄两边和一边锄草施肥对比、烟薯套种施用不同肥料对比试验;四是薯苗越冬试验。以上各项试验全部获得成功,例如在小棚拱膜保温育苗的情况下,选择3月上旬前下种更合适;春薯视土壤肥力在盖地膜的情况下,亩施36.6%红薯专用肥50-70公斤为好;红薯田提倡机犁,如用牛犁要做到两犁一耙,尽量减少硬心和块土;春红薯移栽越早,产量越高;选用杀地下害虫的地虫统克或土蚕必毙的基本可控制小象虫为害,另外采用水旱轮作方式,即使不用药的情况下,地下害虫为害轻;春红薯最好选择盖膜种植,有利于稳产、高产、低成本;春红薯不锄草(选用草甘磷、乙草胺兑水喷雾一次)对产量影响变化不大;烟田套种红薯越旱,薯产量越高,根据观察烟田套种比较适合时间是当烟采摘完3—4烤套入红薯最好,但套种早的田间荫避度较大,薯苗长出30公分内,一定要打顶,增加分枝,减少细小苗;烟薯套种田施以36.6%红薯专用肥30—40公斤为宜,产量较高、成本低、虫害少;烟薯套种薯苗越粗壮,干物质高,产量越高,种苗确保百株插苗重 900克 以上,选薯苗时剪取尾头1—2节嫩壮苗较好;烟薯套种淀粉红薯以南昌番薯为对比,豫薯王表现产量较高,徐薯18其次;烟薯套种防治鈄纹夜蛾选用2.2%威牛或2%甲维盐防效好;烟薯套种田锄草施肥可施一边,又节省劳力、又能明显增产;烟薯套种施用自配36.6%红薯专用肥,投资少、效果好;薯苗完全可以越冬,能提早移栽时间20-28天,减少亩生产成本40-60元等。试验田面积共计72亩,红薯总产量达到199.3吨,亩均产量5536斤。通过试验示范,举办技术培训4次,印发技术资料2800余份,大大提高了成员栽种红薯的技术,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刷新了红薯的亩均产量与产值。试验证明烟薯套种是当前我县农业生产上的较好种植模式,其亩均产值可高达4300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区域种植,红薯的产业效益在短时期内很难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农民守旧思想较为严重,一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种植大户不多。

四、下步工作设想

1、学会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壮大红薯产业链。一是继续抓好淀粉红薯的生产,做好红薯品种提纯,进行红薯脱毒处理,提高红薯品质,再创亩均产量新高;二是继续抓好试验示范,解决食用红薯外观问题以及食用红薯产量与小薯化的矛盾,引进紫色红薯、红心王、早熟红薯等新品种,开辟食用红薯生产新天地,走出销售鲜红薯的路子。

2、推广配方施肥,提高机械化耕作率,继续降低红薯生产成本。

3、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发展新成员,适当增加成员出资,解决运营经费紧张的矛盾。

4、兴办薯粉加工厂,自创薯粉品牌,解决红薯销售受制于签约企业的瓶颈问题。

五、建议

各级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指导,优惠政策,鼓励、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引导、激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baogao/diaoyan/14598.html

《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