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材料

基于氧化铁纳米材料特性的生物分离和生物检测_药学论文五篇

2022-01-18

材料】导语,眼前所阅览的这篇共有40191文字,由卞燕庚精心订正,发布在范万文网 www.fwan.cn!范万文小百科:

纳米(Nanometer,符号:nm),即为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10的负9次方米。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的多。

细胞(英文名:cell)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但也有人提出应分为三类,即把原属于原核细胞的古核细胞独立出来作为与之并列的一类。研究细胞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物学。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基于氧化铁纳米材料特性的生物分离和生物检测_药学论文五篇倘若你对此篇文章感觉哪里不好,请告诉我们!

第一篇 基于氧化铁纳米材料特性的生物分离和生物检测_药学论文

      作者:杜崇磊 杜伟 汪冰 丰伟悦 王卓 赵宇亮 

【摘要】    氧化铁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磁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以及环境等众多领域。本文介绍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评述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分离及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对多功能复合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构建,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制备; 生物分离; 生物检测; 评述

abstract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bio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tc. in this review,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these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ell, protein, nucleic acid separation and bioassay were reviewed.

keywords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bioseparation; bioassay; review

 1  引  言

磁性纳米粒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磁学特性,如超顺磁性和高矫顽力,在生物分离和检测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www.0519news.cOm同时,因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良好的磁导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活性功能基团等特点[2~4], 在核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酶的固定、免疫测定等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5~7]。但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强烈的聚集倾向,所以通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降低粒子的表面,能得到分散性好、多功能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特定修饰,如果在修饰后的粒子上引入靶向剂、药物分子、抗体、荧光素等多种生物分子,可以改善其分散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此外,适当的表面修饰或表面功能化还可以调节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反应活性[8],从而使其应用在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核酸分离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生物分离及检测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2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是其应用的基础。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合成和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等,上述方法均可制备高分散、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子,并能方便地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

在这些合成方法当中,共沉淀法是水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分散均匀,高度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制得的颗粒存在形状不规则,结晶差等缺点。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柠檬酸,可得到形状规则、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磁性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9]。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产物均匀、单分散,可长期保持稳定,通过控制胶束、结构、极性等,可望从分子规模来控制粒子的大小、结构、特异性等。微乳液合成的磁性纳米粒子仅溶于有机溶剂,其应用受到限制。通常需要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上亲水分子,使其溶于水,从而能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热分解法是有机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多也是最稳定的方法。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fe3o4颗粒产物具有好的单分散性,且呈疏水性,可以长期稳定地分散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该方法合成的氧化铁纳米粒子虽然具有粒径均一的特点,但必须在其表面偶联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分子或制备成核壳结构,才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表1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略)

此外,绿色化学和生物方法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也备受关注[28,29]。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除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粒子基本特性外,它同时还具有超顺磁特性、类酶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因此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3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分离与生物检测的应用

  

3.1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分离的应用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来控制纳米粒子的磁性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细胞分离[30,31]、蛋白分离[32] 和核酸分离[33]等。此外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由于兼有纳米、磁学和类酶催化活性等性能,不仅能够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和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放大,在生物领域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4,35]。磁性纳米粒子(mnp)能够应用于这些领域主要基于它的表面化学修饰,包括非聚合物有机固定、聚合物有机固定、无机分子固定及靶向配体修饰等[36](图1)。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3.1.1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细胞分离方面的应用  

细胞分离技术的目的是快速获得所需目标细胞。传统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如采用微滤、超滤以及超离心等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特异性差,而且存在纯度不高、制备量偏小、影响细胞活性等缺点,因此未能被广泛地用于细胞的纯化研究[37]。近年来,随着对磁性纳米粒子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磁性纳米粒子来分离细胞[38,39]。如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其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配体(如抗体、荧光物质、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细胞分离、分类以及对其种类、数量分布进行研究。张春明等[40]运用化学连接方法将单克隆抗体cd133连接到sio2/fe3o4复合粒子的表面得到免疫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它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133细胞。经培养后可以看出,分离出来的cd133细胞与单核细胞一样,具有很好的活性,能够正常增殖形成集落,并且在整个分离过程中对细胞的形态以及活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这与kuhara等[30]]报道的采用磁分离技术分离cd19+和cd20+细胞的结果一致。chatterjee等[39]采用外源凝结素分别修饰聚苯乙烯包被的磁性fe3o4微球和白蛋白磁性微球,利用凝结素与红细胞良好的结合能力,快速、高效的分离了红细胞。此外,磁性粒子在分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方面的动物实验也已获得成功。

3.1.2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中的应用

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技术(如溶剂萃取技术等)来分离蛋白质和核酸程序非常繁杂,而磁分离技术是分离蛋白、核酸及其他生物分子便捷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外磁场作用下,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

  

liu等[41]利用聚乙烯醇等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共聚磁性高分子微球,表面用乙二胺修饰后用于分离鼠腹水抗体,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xu等[42]在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偶联多巴胺分子,用于多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多巴胺分子具有二齿烯二醇配体,它可以与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配位不饱和的fe原子配位,形成纳米颗粒多巴胺复合物,此复合物可以进一步偶联次氨基三乙酸分子(nta),nta分子可特异螯合ni+,对于具有6×his标签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面表现出很高的专一性。liu等[43]用硅烷偶联剂(aeaps)对核壳结构的sio2/fe2o3复合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研究复合磁性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bsa与磁性复合粒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作用被吸附的,复合粒子对bsa的最大吸附量达86 mg/g,显示出在白蛋白的分离和固定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herdt等[44]利用羧基修饰的吸附/解离速度快的核壳型(fe3o4/paa)磁性纳米颗粒与cu2+亚氨基二乙酸(ida)共价交联,通过cu2+与组氨酸较强的亲和能力实现了组氨酸标记蛋白的选择性分离,分离过程如图2所示。

磁性纳米粒子也是核酸分子分离的理想载体[45]。dna/mrna含有单一碱基错位,它们的富集和分离在人类疾病诊断学、基因表达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zhao等[46]合成了一种磁性纳米基因捕获器,用于富集、分离、检测痕量的dna/mrna分子。这种材料以磁性纳米粒子为核,包覆一层具有生物相容性的sio2保护层,表面再偶联抗生素蛋白维生素h分子作为dna分子的探针,可以将10-15 mol/l dna/mrna有效地富集,并能实时监控产物。tayor等[47]用硅酸钠水解法、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sio2/fe2o3磁性纳米粒子并对dna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sio2功能化的fe2o3磁性纳米粒子对dna的吸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单独fe2o3磁性纳米粒子的分离效果,但是其吸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3.2.1  基于磁学性能的生物检测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因其特有的磁导向性、小尺寸效应及其偶联基团的活性,兼有分离和富集地作用,使其在生物检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当检测目标为低含量的蛋白分子时,不能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放大,而磁微球与有机染料或量子点荧光微球结合可以对某些特异性蛋白、细胞因子、抗原和核酸等进行多元化检测,实现放大的作用。yang等[48]采用一对分子探针分别连接荧光光学条码(彩色)和磁珠(棕色),对dna(顶端镶板)和蛋白质(底截镶板)生物分子进行目标(图3)。如果目标dna序列或蛋白存在,它将与两个磁珠结合一起,形成了一个三明治结构,经过磁选,光学条码可以在单磁珠识别目标水平下,通过分光光度计或是在流式细胞仪读出。通过此方法检测目标分子是基于数百万个荧光基团组成的微米尺寸光学条码的扩增而检测出来,其基因和蛋白的检出限可达到amol/l量级,甚至更低。

nam等[49]利用多孔微粒法(每个微粒可填充大量条形码dna)和金纳米微粒为基础的比色法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检测了人白细胞介素2(il2),检出限可达到30 amol/l,比普通的酶联免疫技术的灵敏度高3个数量级。oh等 [50]利用荧光为基础的生物条形码放大方法检测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其检出限也低于300 amol/l,而且实现了快速检测。

在免疫检测中,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抗体的固相载体,粒子上的抗体与特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磁力作用下,使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物质分离,克服了放免和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的缺点。这种分离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yang等[51]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粒径很小的sio2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生物分子通过诱导这些高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可用于酶的固定和免疫检测。lange等[52]采用直接或三明治固相免疫法(生物素基化抗igg抗体和共轭连接链霉素的磁性纳米粒子组成三明治结构)和超导量子干涉法(squid),研究它们在确定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特异性键合的磁性纳米颗粒的驰豫大小依赖于抗原(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用量,这种磁弛豫(magnetic relaxation)免疫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广泛使用的elisa方法的结果相当。

因磁性纳米粒子独特的性能,在生物传感器上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fan等[53]在磁珠上偶联被检测物的一级抗体,在金纳米颗粒上连接二级抗体,两者反应后,利用hclnaclbr2将au氧化为au3+,催化发光胺(luminol)化学发光,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检出限可达2 × 10-10 mol/l ,实现了磁性纳米颗粒化学发光免疫结合的方法对igg进行生物传感(图4)。

3.2.2  类酶催化特性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cao等[54]发现fe3o4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和邻苯二胺(opd),使其发生显色反应,具有类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活性(图5),而且其催化活性比相同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高40倍。并且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运用磁分离手段进行重复性利用,显著降低了生物检测的实验成本,利用此特性可进行多种生物分子的检测。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x)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催化葡萄糖的反应(见式(1)和(2)),通过比色法检测葡萄糖,其检测的灵敏度达到5×10-5 ~ 1×10-3 mol/l 。由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简单、稳定性好、活性高,成本低,因而比普通酶更有竞争优势,这也为葡萄糖的检测提供了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方法,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上展现了巨大的潜能,为糖尿病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然而要提高检测灵敏度,合成催化效率高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及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是关键。peng等[56]用电化学方法比较了不同尺寸fe3o4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发现,随着尺寸的变小,磁性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变高。wang等[57]制备的单分散哑铃型ptfe3o4纳米粒子,由于本身尺寸和结构特点,可更大限度地提高催化活性。本研究组已经合成了分散性好和磁性高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其磁学和催化特性,已开展了葡萄糖等生物分子的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达到1 μmol/l,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成本低等优点[58]。

总之,fe3o4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不但具有显著的超顺磁性,而且具有类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特性,可通过使用过氧化物敏感染料,设计了一系列(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的免疫检测模型[59],因此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和免疫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结  语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医学、生物、生物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1)构建并制备尺寸小、粒径均一、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及催化性能高的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2)根据被检测生物分子的特点设计多功能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实现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3)利用纳米氧化铁颗粒作为分子探针进行实时、在线、原位、活体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检测。这些问题不仅是纳米材料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应用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是目前其进行生物分子检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perez j m, simeone f j, saeki, y, josephson l, weissleder r. j. am. chem. soc., 20xx, 125(34): 10192~10193

2 kim g j, o'regan r m, nie s m. 20xx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20xx,17:714~716

3 liu juntao(刘军涛), liu ruping(刘儒平), wang mixia(王蜜霞), liu chunxiu(刘春秀), luo jinping(罗金平), cai xinxia(蔡新霞). chinese j. . chem.(化学), 2009, 37(7): 985~988

4 lang c, schuler d, faivre d. macromol. biosci., 20xx, 7(2): 144~151

5 silva g a. surg. neurol., 20xx, 67(2):113~116

6 corot c, robert p, idee j m, port m. adv. drug delivery. rev., 20xx, 58(14): 1471~1504

7 kohler n, sun c, wang j, zhang m q. langmuir., 20xx, 21(19), 8858~8864

8 li baoyu(李宝玉).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纳米生物医药材料).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141

9 tartaj p, morales m p, gonzalezcarreno t, veintemillasverdaguer s, serna c j. j. magn. magn. mater., 20xx, 290: 28~34

10 zhang xin(张 鑫), li xingang(李鑫钢), jiang bin(姜 斌). chinese chem. industry. eng.(化学工业与工程), 20xx, 23(1): 45~48

11 wu j h, ko s p, liu h l, jung m h, lee j h, ju j s, kim y k. colloids surf. a, 20xx, 313/314: 268~272

12 cheng haibin(程海斌), liu guizhen(刘桂珍), li lichun(李立春), guan jianguo(官建国), yuan runzhang(袁润章). j.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xx, 25(5): 4~6

13 qiu xingping(邱星屏). j. xiame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8(5): 711~715

14 mao b d, kang z h, wang e b, lian s y, gao l, tian c g, wang c l. mater. res. bull., 20xx, 41(12): 2226~2231

15 fan r, chen x h, gui z, liu l, chen z y. mater. res. bull., 20xx, 36(3~4): 497~502

16 wang h w, lin h c, yeh y c, kuo c h. j. magn. magn. mater., 20xx, 310(2): 2425~2427

17 harris l a, goff j d, carmichael a y, riffle j s, harburn j j, st pierre t g, saunders m. chem. mater., 20xx, 15(6):1367~1377

18 song lixian(宋丽贤), lu zhongyuan(卢忠远), liao qilong(廖其龙). j. funct. mater.(功能材料), 20xx, 36(11): 1762~1768

19 itoh h, sugimoto t.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xx, 265(2): 283~295

20 xu j, yang h b, fu w y, du k, sui y m, chen j j, zeng y, li m h, zou g. j. magn. magn. mater., 20xx, 309(2): 307~311

21 li z, wei l, gao m y, lei h. adv. mater., 20xx, 17(8): 11301~11305

22 sun s h, zeng h. j. am. chem. soc., 20xx, 124(28): 8204~8205

23 bang j h, suslick k s. j. am. chem. soc. 20xx, 129(8): 2242

24 vijayakumar r, koltypin y, felner i, gedanken a. mater. sci. eng. a, 2000, 286(1): 101~105

25 pinkas j, reichlova v, zboril r, moravec z, bezdicka p, matejkova j. ultrason. sonochem., 20xx, 15(3): 257~264

26 khollam y b, dhage s r, potdar h s, deshpande s b, bakare p p, kulkarni s d, date s k. mater. lett., 20xx, 56(4): 571~577

27 hai yanbing(海岩冰), yuan hongyan(袁红雁), xiao dan(肖 丹). chinese chem. res. appl.(化学研究与应用), 20xx, 18(6): 744~746

28 jun y w, huh y. m, choi j s, lee j h, song h t, kim s, yoon, s, kim k s, shin j s, suh j s, cheon j. j. am. chem. soc., 20xx, 127(16), 5732~5733

29 bharde a a, parikh r y, baidakova m, jouen s, hannoyer b, enoki t, prasad b l v, shouche y s, ogale s, sastry m. langmuir, 20xx, 24(11): 5787~5794

30 kuhara m, takeyama h, tanaka t, matsunaga t. . chem., 20xx, 76(21): 6207~6213

31 y, g. biofuctionalization of nanamaterials. wileyvch: weinheim 20xx

32 safarik i m s. biomagn. res. technol., 20xx, 2(1): 7

33 yoza b, arakaki a, maruyama k, takeyama h, matsunaga t. j. biosci. bioeng., 20xx, 95(1): 21~26

34 tanaka t, matsunaga t. . chem., 2000, 72(15): 3518~3522

35 matsunag t, nakayama h, okochi m, takeyama h. biotechnol. bioeng., 20xx, 73(5): 400~405

36 sun c, lee j s h, zhang m q. adv. drug. delivery. rev., 20xx, 60(11): 1252~1265

37 gan zhifeng(甘志锋), jiang jisen(姜继森). progress in chemistry(化学进展), 20xx, 17(6): 978~986

38 wei yanchao(魏衍超), yang liansheng(杨连生). chinese j. magn. mater. dev.(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6): 18~21

39 chatterjee j, haik y, chen c j. j. magn. magn. mater., 20xx, 225(1~2): 21~29

40 zhang chunming(张春明), zhao gengming(赵梗明), siqing sudu(斯庆苏都), xie xianghua(谢湘华), tan ling(谭 玲), dong yaming(董亚明). j.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xx, 37(3): 291~295

41 liu x q, guan y p, yang y, ma z y, wu x b, liu h z. j. appl. polym. sci., 20xx, 94(5): 2205~2211

42 xu c j, xu k m, gu h w, zheng r k, liu h, zhang x x, guo z h, xu b. j. am. chem. soc., 20xx, 126(32): 9938~9939

43 liu x q, ma z y, xing j m, liu h z. j. magn. magn. mater., 20xx, 270(12): 1~6

44 herdt a r, kim b s, taton t a. bioconjug. chem., 20xx, 18(1): 183~189

45 gu h w, xu k m, xu c j, xu b. chem. commun, 20xx, 9: 941~949

46 zhao x j, tapecdytioco r, wang k m, tan w h. . chem., 20xx, 75(14): 3476~3483

47 taylor j i, hurst c d, davies m j, sachsinger n, bruce i j. j. chromatogr. a, 2000, 890(1): 159~166

48 yang j, gunn j, dave s r, zhang m q, wang y a, gao x h. yst, 20xx, 133(2): 154~160

49 nam j m, wise a r, groves j t. . chem., 20xx, 77(21): 6985~6988

50 oh b k, nam j m, lee s w, mirkin c a. all, 20xx, 2(1): 103~108

51 yang h h, zhang s q, chen x l, zhuang z x, xu j g, wang x r. . chem., 20xx, 76(5): 1316~1321

52 lange j, kotitz r, haller a, trahms l, semmler w, weitschies w. j. magn. magn. mater., 20xx, 252(13): 381~383

53 fan a p, lau c w, lu j z. . chem., 20xx, 77(10): 3238~3242

54 gao l z, zhuang j, nie l, zhang j b, zhang y, gu n, wang t h, feng j, yang d l, perrett s, yan x. nature. nanotech., 20xx, 2(9): 577~583

55 wei h, wang e. . chem, 20xx, 80(6): 2250~2254

56 peng f f, zhang y, gu n. chinese. chem. lett., 20xx, 19(6): 730~733

57 wang c, daimon h, sun s h. nano. lett., 20xx, 9(4): 1493~1496

58 li shaoxia(李绍霞), wang bing(汪 冰), meng qiang(孟 强), feng weiyue(丰伟悦), kui rexi(奎热西), qian haijie(钱海杰), wang jiaou(王嘉鸥). nuclear techniques(核技术), 20xx, 32: 251~255

59 perez j m. nature. nanotech., 20xx, 2(9): 535~536

第二篇 观察植物细胞晶体的一种好材料—蒜_药学论文

【摘要】  植物细胞晶体的观察是《植物学》或《药用植物学》等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报道了以蒜(allium sativum l.)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晶体实验材料,以期丰富相关教学中的选材。

【关键词】  细胞晶体; 实验材料; 蒜

      晶体(crystal)是植物细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之一,也称后含物。它有不同的形态和成分,一般分为单晶、簇晶和针晶体3类。常见的有草酸钙晶体,它的形成降低了草酸的毒害作用,所以,晶体的有无与某种生理过程是相适应的[1,2]。《植物学》或《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植物细胞后含物观察实验中,最常用的观察材料是选用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叶片的永久制片或新鲜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叶片,但选用这两种观察材料的共同缺点是,晶体数量并不多,学生观察寻找时往往耗时较长;晶体的形态也比较单一(夹竹桃叶片中的为簇晶;鸭跖草叶片中的为针晶);另外,鸭跖草还受生长季节的限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发现,蒜(allium sativum l.)可以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晶体的良好的补充材料,现介绍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1.1  器材光学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单面刀片、蒸馏水、培养皿、胶头滴管。WWW.0519news.COm

1.2  材料蒜(新鲜蒜头或陈年蒜头)。

2  方法及步骤

2.1  材料处理任选一个陈年蒜头,剥去外层比较厚、杂质多的干鳞叶,选取内层色白、透明度好的鳞叶,用单面刀片切成3~5 mm小块,用镊子夹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软化(浸泡10~20 min或更长时间),以免制作临时装片时产生气泡;如果是新出土的蒜,浸泡过程可省略。

2.2  制片方法在清洗干净的载玻片用胶头滴管滴1滴蒸馏水,用镊子夹取一块处理好的鳞叶材料放于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其轻轻拨平,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压片,再用吸水纸将盖玻片周围逸出的水分吸干,即可显微镜下观察。

 3  观察

在10×10倍光镜下,可见有大量无色透明的晶体存在,在10×40倍光镜下,单个的晶体形态清晰,属于单晶类型,从形态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长柱状晶体(图1a)、短柱状晶体(图1b,d)和方形晶体(图1c)。由于晶体为无色透明体,其与周围衬质之间的对比度较低,显微镜调焦不精确时,实物图像会略显模糊,故观察时,显微镜焦距一定要调准,并合理调节显微镜光线的强弱和虹彩光阑。

 4  讨论与

选用蒜的干鳞叶作为材料时,由于鳞叶具有一个自然弧度,故切取的小块宜小不宜大,否则压片时很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干鳞叶具有一定硬度,用水浸泡后,压片时容易充分展开,避免产生气泡。

实践证明,压片时用蒸馏水效果更好,杂质少,清晰度高,必要时便于照相[3]。条件不具备时,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也能获得一定的观察效果。

以蒜为观察植物细胞晶体的材料,晶体数量多、单位视野中晶体的密度大,便于寻找;晶体形状多样,有利于学生对植物细胞晶体形态多样性的理解,实验效果好。另外,由于蒜取材方便,克服了实验受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成本也很低。

综合以上情况,把蒜作为观察植物细胞后含物—晶体的一种补充材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第ⅰ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44.

[2]王全喜,. 植物学[m]. :科学出版社,20xx:20.

[3]曹西南,战 雅,贺 铭,等. 用家用数码相机直接经显微镜摄取高质量的数码图像[j]. 生物学通报,20xx,42(12):49.

第三篇 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技术研究_药学论文

             作者:詹晓如,胡小玲,郑小吉

【摘要】     五汁饮主要由梨汁、鲜麦门冬汁、鲜芦根汁、荸荠汁、藕汁(甘蔗)组成,其原材料鲜麦冬、鲜芦根、莲藕、荸荠、甘蔗,由于受季节影响和保存的限制,导致供应困难。文章研究其原材料保鲜技术以缓解临床用鲜药问题,为开发古老名方五汁饮打下基础。

【关键词】   五汁饮 麦冬 芦根 荸荠 保鲜

中医应用鲜药榨汁 治疗 疾病具有悠久的 历史 。中药用鲜品药汁鲜纯,保持天然药物原有性味,气味俱存,润燥之性远胜于用干品。唐代孙思邈认为,某些药物必须取汁使用,才能产生最佳治疗作用,清代石青棠指出:“病有燥湿,药有燥润。凡质地柔软有汁有油者皆润,体质干脆,无汁无油者皆燥”。阐明饱含 自然 汁液的药物为润性,能除燥病。中医临床应用鲜药与他药配伍治疗外感等时疫,成为一种传统的用药特色。历代医家明确指出,鲜、干品的药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干品药不可任意代替鲜药。 现代 研究表明,生姜、地黄、石斛3种药品的鲜、干品在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具有明显差异[1]。由于鲜品药物来源困难,不易贮存加上市场 经济 等因素,长期以来鲜药的应用近乎失传。WWW.0519news.coM为弘扬中医鲜药疗法,我们对五汁饮原材料鲜麦冬、鲜芦根、莲藕、荸荠、甘蔗进行系列保鲜研究。

1  芦根保鲜方法

鲜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m的新鲜根茎,芦根生长水中,表面水分较多,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按每袋0.5 kg放置于聚酯/聚乙烯复合薄膜袋中,抽真空热合密封,置于(4~6℃)冷藏室内,进行保鲜。如果短期保存,可将鲜芦根放置阴凉通风处,堆放厚度大约25cm,上面盖上防潮麻袋,防止水分蒸发,每2 d检查并翻动1次。如果梅雨季节,应勤检查及翻动,夏、秋季节应根据干湿程度适量地喷洒清水。一般可以保管15 d左右。

2  鲜藕的保鲜方法

鲜藕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新鲜根状茎。鲜藕在全国各地广有分布,资源广,采挖后,除净节间须根,在平地稍加晾干,选择阴湿通风地方,并排码放,每层之间放3~5 cm厚潮湿细沙,码放厚度一般在50 cm左右,不要码放过多,避免霉烂。莲藕保鲜也可利用现代保鲜法,将莲藕洗净泥土,晾干,装入塑料保鲜膜中,置3~5℃冷库中保存。

3  荸荠的保鲜方法

荸荠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的球茎,具有健胃、祛痰、解热等多种功效。荸荠保鲜可采用细沙贮藏,荸荠采收后,在阴凉的房屋内,同砖头砌一个埋藏坑,在坑的底部先铺5~7 cm的细沙,将荸荠球茎排列在沙子上,其上须盖细沙3~4 cm,沙上再依上述方法排放荸荠,依次不断堆叠,但堆叠高度不超过1 m。另外荸荠还可以陶缸贮藏保鲜,陶缸在使用前喷25%多菌灵液进行消毒。在缸底铺一层细土,一层土一层荸荠,直到离缸口20 cm左右,其上封干细土平口。

4  鲜麦冬的保鲜方法

鲜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的新鲜块根,太平圣惠方中“麦门冬饮子”即以本品为主,用于 治疗 肺胃热盛而引起吐血。鲜麦冬比干品寒性更强,清热之力更强,并能凉血止血,鲜麦冬保鲜方法为采挖的麦冬,除去病烂部位,置平地摊晾3 d左右,使药材表面风干,选含水适量的河沙,按一层河沙一层麦冬进行堆放,在保鲜期间河沙太干时不要浇水,将河沙换掉,每25 d左右翻1遍,及时去除病烂者。麦冬保鲜也可利用 现代 保鲜法,将鲜麦冬晾干表面水分,装入塑料保鲜膜中,置3~5℃冷库中保存。

5  甘蔗的保鲜方法

甘蔗为禾本科植物甘蔗saecharum sinensis roxb的茎杆,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等作用。甘蔗保鲜方法为选择无虫眼,无损伤的甘蔗放置于四周无腐杂草、无蚂蚁的地窖中,窖深约2 m,宽约2 m,长约2 m,窖底南高北低,稍倾斜,在最低处挖出出口管沟,埋入出水管、水管内口铺放几片蔗叶拦泥沙防堵口,甘蔗割叶连根挖起平铺窖中,一层甘蔗一层细土,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铺到窖满为止,铺完后蔗上填细土约30 cm,并在窖中间堆成凸形,窖周边挖排水沟,本方法可使甘蔗保鲜,不干枯,不霉烂,不变质。

目前人类回归大 自然 呼声日趋高涨,给开发中药鲜药制剂带来机遇,中药鲜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据调查在两千多种药用中草药中,有486种(占22.7%)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它们分属118科,326属[2]。五汁饮研究开发是中药治疗急症的重大课题,为中医口服液疗法提供了一种效高价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的新药,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将为五汁饮开发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 参考 文献 】

[1]郝近大.鲜药的研究与应用[m].:卫生出版社,20xx:49.

[2]张 昭,萧培根.浅谈鲜用植物药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 方向[j].中草药,1998,29(11):781.

第四篇 纳米羟基磷灰石-40%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组织相容性评价_外科论文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组织相容性

【摘要】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组织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体内植入(90 d)试验对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组织相容性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i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无急性毒性反应,无溶血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支架材料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组织相容性

histo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of nano hydroxyapatite-40% zirconia composite bioceramic

li chao,tao shu-qing,zhou chang-lin,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histocompatibility of nano hydroxyapatite-zirconia composite bioceramic.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iso 10993-1,cytotoxicity experiment,acute toxicity test,hemolysis test and in vivo implantation(90 days) test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histocompatibility of nano hydroxyapatite-zirconia composite bioceramic.[results]the score of cytotoxicity experiment was lower than grade i,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cell growth,no acute toxic reaction or hemolytic reaction.and the in vivo implantation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implant materials.[conclusion]nano hydroxyzpatie-zirconia composite bioceramic showed a good histocompatibility.it has a broad prospect as a biomaterial scaffold in th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key  words:hydroxyapatite;  zirconia;  histocompatibility

生物陶瓷是目前骨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传统的生物陶瓷材料由于粒径较大,气孔大,其脆性及弹性模量较大,影响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WWw.0519news.Com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共同研究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40%二氧化锆(nano hydroxyapatite-40%zirconia,nano ha-40%zro2)陶瓷材料强度、硬度、韧性和超塑性上都得到提高,如在人工器官制造,临床应用等方面将比传统陶瓷有更广泛的应用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选用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实验评价纳米ha-40%zro2组织相容性,初步评价该材料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的制备与浸提液提取

ha/40%zro2、ha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共同研究制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成纳米羟墓磷灰石粉粒(ha)[2],然后将质量比按60%纳米ha+40%二氧化锆比例配制,纳米ha和二氧化锆粉体经充分研磨后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复合粉体,采用热压低温烧结技术磨削制成3 mm×3 mm×5 mm长方体。将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的上述复合材料以1 g材料/5 ml介质的比例,放入生理盐水或小牛血中,37℃恒温箱中静置浸提72 h制备成ha/40%zro2浸提液,过滤除菌,4℃冰箱保存备用。

1.2  细胞毒性试验

1.2.1  实验方法

采用l929细胞(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实验室馈赠)经复苏、传代后,将细胞培养基配制1×104个/ml细胞悬液分注于96孔塑料培养皿中,每孔100 μl,每组每观察期至少8孔,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 h。然后弃去原培养基,用pbs洗涤2次,试验组加入100 μl小牛血清浸提液,阴性对照组加入100 μl小牛血清,阳性对照组加入64 g/l苯酚溶液,继续培养1、2 d和3 d。弃去培养皿中的浸提液和培养基,加入20 μl/孔的mtt液,继续培养6 h,吸去原液,加入150 μl/孔二甲亚砜,振荡10 min,在beckman du640紫外分光光度计以500 nm波长测定吸光度od值,并计算细胞的相对增殖度(rgr)。rgr=(试验组od值-空白od值)/(阴性对照组od值-空白od值)

1.2.2  细胞毒性分级与判定

rgr≥100%评为0级;rgr在75%~99%之间评为i级;rgr在50%~74%之间评为ii级;rgr在25%~49%之间评为ⅲ级;rgr在1%~24%之间评为ⅳ级;rgr为0时评为v级)。实验结果为1或0级反应为合格,实验结果为ⅱ级反应时需结合细胞形态综合评价,实验结果为ⅲ~v级反应为不合格。

1.3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1.3.1  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法

将20只昆明小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0±2.0) g,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生理盐水ha/40%zro2材料浸提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均以50 ml/kg剂量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观察注射后24、48和72 h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

1.3.2  结果评定

72 h内实验组反应小于对照组为符合要求;实验组中40%死亡,或60%出现明显毒性反应,或动物普遍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为不符合要求。

1.4  溶血试验

1.4.1  制备新鲜稀释血

经肘前静脉抽取健康人(8人,男性)静脉血4 ml,混入3.2%柠檬酸钠缓冲剂0.4 ml,加入生理盐水5 ml进行稀释即制备出新鲜稀释血。

1.4.2  实验分组及方法

实验组取ha/40%zro2浸提液10 ml,阴性对照组取9 g/l生理盐水10 ml,阳性对照组取蒸馏水10 ml,每组各取8个试管,将所有试管放入37℃恒温箱中水浴30 min,各试管内分别加入新鲜稀释血0.2 ml轻摇,37℃恒温保留60 min,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在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测定545 nm处的光吸收度(a)。溶血率计算公式:溶血率=(实验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100%

1.4.3  结果评定

溶血率<5%为合格;溶血率≥5%为不合格

1.5  肌肉内种植实验

1.5.1  实验分组及方法

选用wister大鼠40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20±25) g,随机分为术后第7、15、30、90 d 4组,每组10只。将ha-40%zro2材料块环氧乙烷消毒后备用。常规麻醉消毒,在大鼠脊柱右侧1.0 cm处做切口,分离竖脊肌,于肌肉内植入ha/40%zro2材料块,缝合肌膜和皮肤。术后每日予以青霉素20万u肌注,连续3 d,于术后第7、15、30、90 d取材。

1.5.2  观察指标

大体观察:观察术后大鼠饮食、活动、切口反应;肉眼下观察有无材料外露,材料表面的包膜形成情况、有无红肿等。病理学观察:术后各时相点连同材料、包膜和样品周围0.5~1.0 cm厚的肌肉共同取出,常规he染色,每个标本取3张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材料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组织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

     2  结果

2.1  细胞毒性试验

ha/40%zro2试验组及阴性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延长,od值均有增加,阳性组od值无增加,空白组od值为0.041。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同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a/40%zro2小牛血清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表1),符合国家医用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2]。

2.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实验小鼠均无死亡、进食正常,无惊厥、呼吸抑制、腹泻、运动减少和体重下降等不良反应,评价属无毒级。组间小鼠体重增加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鼠体重增加量见表2。表1  细胞毒性实验各组od值,rgr和细胞毒性分级分组培养24 hod值rgr(略)

2.3  溶血实验

  ha/40%zro2浸提液组吸光度为0.040±0.003,阴性对照组吸光度为0.009±0.001,阳性对照组吸光度为0.988±0.031,根据溶血率公式计算ha-40%zro2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3.17%,溶血率<5%,符合溶血实验要求。

2.4  肌肉内植入实验

2.4.1  大体观察

各组实验动物术后当天开始进食且活动正常,创口无明显出血、渗出,术后5 d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皮肤破溃、植入物外露等现象。将包绕ha-40%zro2材料的组织切开,术后第7、15 d时无明显包膜形成,第30、90 d时可见包膜组织,包膜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薄。表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体重变化情况(略)

2.4.2  组织病理学检查

材料植入大鼠竖脊肌植入后7 d,试样周围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反应,可见吞噬细胞,无囊壁形成(图1);植入15 d后试样周围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巨细胞;试样周围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开始形成疏松囊壁(图2);植入30 d后,试样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试样周围可见纤维母细胞与胶原纤维,并已形成纤维囊腔结构(图3);植入90 d后试样周围未见或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化囊壁致密,壁的厚度比形成初期要薄(图4)。

 3  讨论

生物陶瓷是目前骨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常用的是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粉料为原料[2],经高温烧结即得到的生物羟基磷灰石陶瓷,由于其粒径较大,气孔大,其脆性及弹性模量较大,影响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纳米生物复合材料是将纳米微粒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各种复合材料从而获得许多优良特征[4]。氧化锆(zro2)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生理腐蚀性和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其强度、断裂韧性指标也高于其他所有的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第二相颗粒加入到ha涂层中可以显著提高涂层材料的力学性能 [5]。目前国内外已制备出含有(10%~70%)zro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6],其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性能可达到甚至超过致密骨骼的相应性能[7、8]。其zro2含量越高其力学性能提高越明显,但由于金属离子效应,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组织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探索在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上达到平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共同研究制备成ha/40%zro2,其在强度、硬度和韧性上都得到显著提高。

当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材料周围组织(组织细胞,水,离子和生物分子及其他物质的体液)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组织相容性是指材料与活体组织之间相互容纳的程度,即材料的植入或接触对组织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9]。目前,人们对生物材料与骨的相容性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1)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其细胞相容性;(2)用体内种植实验研究其组织相容性;(3)临床研究其组织相容性。

  本实验测定hap2zro2复合陶瓷的生物学性能首先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选用的四唑盐(mmt)法是一种国际标准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其原理是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的mtt还原为难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物(formazan)并沉积在活细胞中,而死亡细胞对mtt不起作用,因此死亡细胞不会被染色。由于mtt结晶物形成量与细胞数呈正比,od值就能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通过计算出不同浓度试验材料浸提液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度,可以对该材料的细胞毒性作用作出可靠的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4 h、48 h后的各组ha/40%zro浸提液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72 h后的各组ha/40%zro2浸提液细胞毒性分级0或1级别,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ha/40%zro2无细胞毒性作用。

体内植入试验可从宏观和微观水平来评价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组织的局部反应,包括早期的炎症反应和随后的纤维增生反应。通过体内植入试验结果可见,材料在大鼠肌肉内埋植后,均未出现任何坏死、纤维化、异位骨化和囊性改变。镜下可见在早期(7 d)出现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多由于手术创伤、继发性微生物侵入引起的细菌性炎症或者植入物抑制局部的免疫应答能力而产生急性炎症反应。植入15 d后,材料周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淋巴细胞、巨细胞,转入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并可见纤维母细胞与胶原纤维,开始形成疏松囊壁。植入30 d后,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并伴有纤维增生反应,植入90 d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纤维化囊壁致密且较初期薄。说明材料对正常组织已无作用。符合植入物正常病理变化及评定标准[10],说明ha/40%zro2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

在临床方面研究其组织相容性,采用的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根据结果提示由于ha和zro2为惰性材料,其在生物体内化学性质稳定,无组成元素溶出,因此不会因材料可溶性残余分子的化学作用导致生物体急性反应及溶血作用,说明ha/40%zro2无全身急性毒性及溶血反应。

本实验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40%二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考虑到其力学性质的优越性,其作为骨组织工程增韧材料、关节和口腔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临床应用之前,该纳米生物材料还需进一步研究遗传毒性及长期植入试验,观察长期植入生物体内后复合材料的化学、力学稳定性及材料微小颗粒溶解情况,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onzalez p, serra j,liste s,et al.new biomorphic sic ceramics coated with bioactive glas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j].biomaterials,20xx,26:4827-4832.

[2]丁金勇,靳安民.生物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xx,1:56-58.

[3]唐佩福,姚琦,黄鹏.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开发与多孔化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xx,2:124-126.

[4]sellinger a, weiss pm, brinker cj,et al.continuous self-assembly of 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 coatings that minic nacre[j].nature, 1998,394:256-259.

[5]肖秀峰,刘榕芳,郑炀曾.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热稳定性和结合强度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xx,7:965-970.

[6]王竹菊,韩文波,陶树青.纳米生物陶瓷材料面对骨科应用中强度和韧性的挑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xx,1:160-163.

[7]kim tk, kim ay, choi bi. hepatocaelluar carcinoma:harmonic ultrasound and contrast agent[j].abdom imaging, 20xx,2:129-138.

[8]nayak y,rana rp, pratihar sk,et al.pressureless sintering of dense hydroxyapatite-zirconia composites[j]. mater sci mater med, 20xx,6:2437-2444.

[9]周长忍.生物材料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xx,125.

[10]裴国献,魏宽海,金丹.组织工程学实验技术[m].:军医出版社,20xx,182.

第五篇 浅淡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_地理论文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经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教材的。一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龄大约是几岁了?”同学们回答:“13—14岁。”我接着问:“你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对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熟悉了,你们想想看,在你们的周围或者附近有没有哪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哪里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接着我又问:“许多同学可能去过宝山,宝山是我们顺昌一座著名的山,有没有哪位同学听老辈的人(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说过,宝山现在和以前有所不同,就是说有没有变高了或者降低了。www.0519news.cOm”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这时,我紧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课本中为什么说地形是变化的呢?”这个时候,从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是被吸引住了,他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所以,当我总结归纳时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一中校门汽车站的情况。我问:“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从乡镇来的,若家在仁寿、大干等地的同学,要回家,应到哪里去乘车?”学生回答:“校门口的汽车站。”我接着问:“若家在岚下、大历等地的同学呢?”同学们同样回答:“校门口汽车站。”接着,我补充讲解:同样,如果要众仁寿、大干等地去岚下、大历,也必须到校门口的汽车站来转车,这个汽车站联系着我们顺昌县各乡镇的公路运输。我们校门口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顺昌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三、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水南桥头,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顺昌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

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对祖国的高度热爱。

我国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如在讲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时,我就结合乡土知识讲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和认识这一国情。我介绍说:“我们生活在顺昌,这是一座山城,大家开门就可见到山,如果大家登山到学校后山的气象站向四周看,便可发现到处是群山绵绵,福建省大部分县市同顺昌一样。”这样,学生对福建省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接着讲解了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观察到每天都有许多的汽车,火车把大量的木才运出顺昌。补充说明:“我们的木材不仅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同时,我们顺昌还有丰富的石灰石,这种矿产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所以国家在顺昌的水南乡兴建了一座大型的水泥厂。这座水泥厂是我国同澳大利亚两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在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每年生产水泥61万吨,如果全部工程都完成,可年产水泥120万吨。除此之外,我们顺昌还有其它矿产。山区还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好场所。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全面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接着介绍了山区的特点:“地面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人口较少。”最后,结合形势讲解我们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四化建设中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我们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山和海,即念好“山海经”,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四化建设而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经过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处。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细想。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鼓舞学生树立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平时,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是可尝试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cailiao/4030.html

《基于氧化铁纳米材料特性的生物分离和生物检测_药学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