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文库百科 > 典故

生存的典故__时事论据二十六篇

2022-03-25

典故】导语,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共有64084文字,由鲍丽志潜心改正后,发表到范万文网!路上,汉语词汇,拼音lù shang,释义在路途中,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生存的典故__时事论据二十六篇感谢来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 生存的典故__时事论据

1.活着;活下去。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夫圣人之於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生存处交广,连榻舒华茵。”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慨其生存,孰与死灭!”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2.指在世的人。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古人选文,不录生存,杜标榜也。”

3.存在。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诗之一:“一片青山几今昔,百年华屋记生存。”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文学》:“没有文学以前, 民族已经生存发展。” 管桦 《惩罚》二:“如果我们这些人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民族永久的生存,换来劳动的解放,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4.生活。

巴金 《家》四:“她突然感觉到这种生存的单调,心里有点难过。” 艾青 《怜悯的歌》:“请告诉我你是什么人?在这繁华的都市怎样生存?”

第二篇 职场人必须明白的商务礼仪_礼仪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网络的普及,商务传真、电子邮件无疑成了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职场中,传真和邮件也不是能随便乱发的。很多大公司,其电子信箱都具备自动过滤和、垃圾邮件拦截的功能,如果邮件群发过多、发送频率过快,很容易直接被丢进垃圾箱,这样的邮件则没有任何效果。而各大单位发送传真的要求更是严格,必须按照电信部门的要求认真执行,否则甚至会被视为违法。

第三篇 分享20xx职场早读励志文章

1

读大二的时候,我生平第一次北上,去郑州游玩。

在郑州闲逛了一天后,朋友D提议去爬嵩山。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所有旅游项目中最不讨我喜欢的便是爬山,因为我不是常运动的主。但是后来一想,都到河南地界了,如若不去中岳嵩山看看,也觉着是枉来了一般,便改口答应。

D嘱咐我,翌日六点起来,七点就出发。

我有些纳闷,为什么要那么早。毕竟从郑州到嵩山脚下差不多九十公里,乘巴士,走高速的话,无论如何也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到达,没有必要非得摧毁清晨与被子缠绵的美好时光。

D狡黠一笑,谁跟你说乘巴士过去啊?我已经为你借了一辆单车,赶明儿我们俩还有我几个同学一起骑过去。

我顿时傻眼,犹记得近二十年来,我骑过最长的一次自行车,也不过是在初二的时候从家里骑到县城,十多公里,骑了一个小时,如此想想,近九十公里的路程那不得整天都在路上啊。

我立马说,我肯定骑不到。

我们又不是比赛,不需要骑很快,一天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你给我两天时间也没用,我会死在路上。

你又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一定不行?好了,不争了,你要是死在了路上,我替你收尸。明天七点见啊,一群朋友等着你呢。

我发誓,那是我一辈子骑过的最长的一次单车。早上七点从郑州市区出发,直到傍晚五点才到嵩山脚下,期间,只是在中饭之时稍稍歇了一下脚。

薄暮逼近,我将单车停在金色的夕阳里,面对着那绵延的群山,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并没有征服了这近九十公里的荣耀,我只是累,非常累,但我也很欣慰,我并没有用去两天时间,也没有死在路上。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来证明了自己并没开始自我想象的那么弱小,那么不行。

现在回想起来,疲累已经不是记忆的主旋律,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才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穿梭在郊区和农村,没有我以为的处处长坡陡岭,相反,地势还较为平坦。我们穿过葱郁的小树林,越过水位不超过二十公分的小溪,在村道边看肆意盛开的野花,说不上很美,但是丛丛簇簇,也别有一番味道。经过一个村子时,被两条中华田园犬执拗地追赶也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段长长的省道(路名就不说了),非为景色太美,实在是那条路上运煤的货车太多,车子飞驰而过,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黑雾,遮天盖地。可以想见,我们一行七人骑出那段公路后,个个都是包大人上身的样子。

有些事,没有试过,我们就不要给自己平白无故的画一条停止线,故步自封。行还是不行,不在于事前我们说得多么绝对,而是当你的双足踏在前进的路上时,你才能从中去感受去体会。

一路上不见得都是美好的风景,或许也有遮天盖日的煤粉飞扬在路上,但是,经历过,你就多了一种体验,不管是好的景致还是坏的景致,都会不偏不倚地谱成你多姿多彩的人生。

2

不怕上路之后,由于艰难险阻而到不了终点,只怕还没努力鼓起风帆,搏击海浪,就早早撤下桅杆,极目远眺遥远的彼岸,然后兀自摇头嗟叹。

朋友N是个身材比较丰满的女生,经常在朋友圈里发图抱怨自己太胖。可抱怨归抱怨,却不是个行动派,一年多下来,未见到她瘦下来过,反而有愈长愈胖的趋势。

有一次,跟她一起吃自助餐,她的食量令人发指。

我问她,你不是要减肥吗?

她摇了摇头,说,试过了,那些减肥方法都不靠谱,看来我这辈子是没有瘦下来的命了。

你真的有很努力地减过肥?

她想了想,放掉手中的鸡腿问,什么叫努力?

是啊,什么叫努力呢?我想应该是,明明知道前面有千难万险,你也毫不回头地冲向前,即便荆棘会划伤你的皮肤,瘴气会侵蚀你的意志,你也不会旋踵而归,而是一步一步,爬也要爬到终点。

显然,N还远达不到这个境界。

后来通过她的闺蜜才知,她确实有尝试过减肥,只是每次都是浅尝辄止,稍有一点苦累,便偃旗息鼓。如果她每天拿出刷朋友圈十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努力减肥,我想,现在的N也断然不会认命了吧。

我并不想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人的意志也不能全部决定人一生的际遇。但是人的潜力真的是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不去尝试,狠狠地逼自己一把,你真的很难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我记得以前帮朋友写过一篇演讲稿,可他只给了我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我本不是一个写文章很快速的人,加之主题以前也没怎么涉猎过,需要查找各种资料,耗费很多时间,所以压力很大。

但是一想到先前已经答应了朋友,他还在等着我的稿子来熬夜练习,就只得硬着头皮上。写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完稿之后,我发现文稿的质量并不差,时间也不到三个小时。

要不是把自己逼到了那个份上,我从来就不知道自己也是能在重压之下完美地完成任务的。要不是最后还是决定努力一把,那么我就不可能知道我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不行。

工作中,时常碰到有人说,这个事情我搞不定。可是一旦任务被摊派下来,然后有上级加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我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都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

那时我们就会知道,并非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只是惰性让我们没有想过要拼了命地努力。

3

汪国真有一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是,虽然选择了远方,但我断定自己不行,所以从未出发,或者稍稍遇挫,便折戟沉沙。

努力过后,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到达彼岸,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你从未尝试,就说自己不行,或者没有认真地为之拼搏,就断定这是自己的宿命,那绝对是天大的笑话。只要你的目标不是登陆太阳这种有些天方夜谭的事,那么所有美好的远方都值得你为之奋勇向前。

沿途不一定有漂亮的鲜花,也不一定平顺通达,但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那些未知的世界有多精彩,也只有努力向前,才能知道自己要多久才能走到属于自己的海角天涯。

第四篇 职场必须知道的口才心理学_演讲稿

涉密问题不说。“内外有别”原则。以国家利益为重,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炫耀夸饰不说。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说。有的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无意中惹起别人的妒忌。

牢骚抱怨不说。偶有不如意便满腹牢骚,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笑你活该。这个时候,你是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为好。是否得其时,也与说话的成败关系很大。

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说。

捕风捉影的事不说。

第五篇 职场三分钟自我介绍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古语有云: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我,这个来自江苏的学生,怀揣着求学的梦想,只身来到重庆,只为追寻自己的理想。

大家好,我叫翟金祥,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当初决定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能够脱离父母的庇护,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成长,的去面对挑战。教师一直是我乐之爱之的职业,首先他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一个即将走上中学课堂的老师,我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还坚持做高考题以充实自己,此外,我还任过家教老师、培训机构的老师,以了解中学的知识体系和中学生的思想动态。

作为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班级也非常重要,因此,还需要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在校期间我担任了班长、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在任期间,我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刻苦,班级荣获重庆市先进班集体,校学风考风示范班级等,学生会工作也开展的井井有条,我院学生工作经常收到校领导的表扬。此外,我还组织开展过家教培训班,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作为教师,我们的思想一定要过硬,作为共青团员的我,经常反思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20xx年10月至12月在校党委党校第4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成绩合格。此外,我还不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的嗜好。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素养。

作为教师,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有和学生交流,和家长沟通,向别的老师学习的能力。在校期间,我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多次在活动中担任主持人,曾经在学院的领导下去四川武胜县关心留守儿童等,并获得了校先进团队和个人的称号,当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解答好家长的疑问,和同事讨论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江苏省作为新课改比较早的省份,很荣幸的是我就是新课改下的学生,对于新课改有一定的理解,这也将有利于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准确的抓住知识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相信,天道酬勤,我会竭尽全力,在我热爱的事业上发挥我的光和热。

第六篇 会计职场面试自我介绍_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性格稳重、做事有耐心的人,具有踏实勤恳、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计专业学习更培养了我细心、严谨的学习生活态度。在校与师生关系良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极强的责任心,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保持。正是由于这种性格因素,我非常喜欢会计工作。

实践方面,在财务软件练习课上,我们对客户员工资料输入修改、业务处理、凭证的填制、以及报表的制作输出都做了大量练习。通过会计账务流程模拟实践,了解了从收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到制作报表的全过程。通过专业学习我更加坚定的选择了会计这个行业,我觉得很适合这份工作,并希望在会计职业生涯中能有所成就!

我目前正在考初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希望会计专业知识更加充实,努力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我希望找到一份财务工作,能让我将所学充分发挥,提高会计业务能力,为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对财务工作极度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有信心做好会计工作的最大因素!

会计职场面试自我介绍第三篇

我的英文名叫,今年27岁,毕业于xx学校会计专业,在过去的5年中一直就职于xx公司,从事过出纳、结算

会计等工作,对财务管理流程及纳税申报工作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对工作充满热情,一直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打算在今年内一次性通过会计中级考试.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大一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大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大三,自学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现为第二阶段考生,大四,开始对金融投资很感兴趣,报名了6月的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考试.

在过去的4年中一直就职于某某公司,从事过出纳、结算会计等工作,对财务管理流程及纳税申报工作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对工作充满热情,一直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在今年通过会计中级考试.我的性格比较外向,思想活跃,乐于接受一切挑战,大学期间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正是在那个时候培养了我强烈的责任心、执行力和领导力.

关于社会实践方面,本人于20xx年9月-10月在天津工业大学财务处结算中心实习,实习中表现突出,得到领导的好评;另外,从20xx年9月-20xx年7月,本人一直在学校财会信息中心勤工俭学,参与实验室组建工作,和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

我对会计行业很感兴趣,一直期望从事相关工作,我相信,以我的能力,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可以按照公司发展的要求来发展自己,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期盼着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贡献自己所长.谢谢!

第七篇 职场和人生的10个问题_职场励志

1、是否,你一直在想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工作的八小时,决定了你的专业知识,你赚钱吃饭的能力,以及支撑你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支点;而工作外的八小时,才能决定你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是否,你总被别人称为与众不同,好像说什么做什么,都与别人不一样。你很困惑到底是不是需要改变?

其实:特例独行不是一种行为,不是别人走路你就非要跳沟。特立独行是一种内心,一种坚持,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一种对内心的承诺与守候。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冒险,因为没有人会理解你,甚至会讨厌你。但也是这种特立独行,让你真正的做成了你自己,让你有了真正值得回味的生命。

3、是否,你又动了心思想要换个工作,而这已经是你第N次跳槽?

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前面的路究竟有多远,有多宽,便开始任性的转弯。假设我们在每一条路上都这样走一下就转弯,当我们职场生涯结束的时候,我们走出了什么?一条大路还是一个半径很短的圆?

4、是否,你会羡慕那些家境好、学习好、啥啥都看上去顺利的同龄人?

其实:一路顺风,只是一种平庸。

5、是否,你感觉累了倦了,不想工作、不想学习,迫不及待地想要辞职,想要离开这个地方,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其实:有一天,我们都要结束旅行回到现实。你会发现,你并没有甩掉这个让你不满意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甩掉了喜欢逃避的你。

6、是否,你总是想“就这样吧,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努力了又能怎么样呢?”

其实:如果我们就这样说服了自己,一点一点消失怠惰下去,那么我们在若干年后就会变得和所有人一样,一样的家长里短,一样的房子车子孩子,一样的东家促销西家打折。我们曾经那么那么努力的不安分不妥协不放弃,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殊途同归吗?

7、是否,你至今只是一个生活的漂泊者,并非一个航行者?你甚至分不清他们的区别?

其实:航行者是有目标的,不管遇见暗礁还是冰川,都会想办法绕过去,并继续朝着目标方向前进;而漂泊者虽然看上去也是在大海上航行,但漂泊者随时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改变自己的方向,本来就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开到哪里,所以也犯不着跟艰难险阻做无谓的斗争!

8、是否,现在你的生活,除了工作吃饭,外加各种韩剧美剧和电影,就只有K歌,已经很久没有完整看过一本书……你现在在乎的只是吃喝玩乐?

其实:我们的大学,曾因为四年积累的若干数字精彩过,因为毕业那一刻的一纸Offer绚烂过,然后就幻灭了,幻灭在一个十平米的蜗居里,幻灭在一张张税后变得低廉的工资单上,然后我们将工资单上的数字交给日渐奢侈的生活,逐渐变得物质欲望不断、精神严重匮乏,这就是我们努力学习想要换得的生活吗?

9、是否,时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常为自已的半途而废而懊侮,时常因别人的春风得意而眼红?

其实:奋斗就像超女,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纯爷们!奋斗就是每天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有没有勇气,摸着自己的心说一句:我的青春,不抱怨社会,不埋怨不公,只努力,超越自己。挺住,意味着一切!

10、是否,你最近总是感觉心情会被天气的好坏所左右,总是感觉同事在说关于自己的悄俏话,总是悲观地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好,机会都属于TA们?

其实:把自己做到最好,该来的都会来,该有的都会有,不用装模作样,不用暗度陈仓,踏踏实实的锤炼深度与思想,越走越远,越远越长。

时间沉淀下的21条职场经验 初涉职场如何应对人际关系? 聪明人容易落入的职场陷阱

第八篇 商务礼仪中的三A法则

商务礼仪中的三A法则

商务人员“三A法则”是待人处世的基本规则之一,因其三个要点的词首皆为英文字母“A”而得名。

第一个A,接受对方,Accept。所谓接受对方,就是要待人如己,宽以待人。不是原则问题,不要对别人随便进行判断。要容人。因为人们所站的位置不一样,考虑是不一样的。必须接受对方,包容对方。

第二个A,重视对方,Appreciate。这个单词含有欣赏的意思。重视有很多种,此处所讲的重视,则是欣赏,就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当你肯定别人时,实际上是在肯定自己,说明自己宽容,有层次,有涵养,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第三个A,赞美对方,Admire。Admire的意思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善于欣赏对方,而且要把对方的优点予以肯定,予以正面的肯定。实际上,你正面的肯定对方,会带给对方一种愉悦。而对方这种愉悦也会反馈给你。人际交往是互动的,当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别人就会善待你。

位置决定态度,当你和别人打交道时,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你的心态就容易得到比较好的调整和控制。所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要想一想三A法则,要坚持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美对方。这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规范。如果人员都能够做到这三A的话,其成功率一定会很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运用这三A,来处理和别人的关系,那么大家的相处就会友善和谐、其乐融融。

第九篇 关于生存的作文500字:生存的欢乐

夏天,最好的降温方法就是游泳,你看,我们学校四年级学生们拉开了“生存训练”的帷幕。

我们一个个拿着游泳装备,在游泳馆外整装待发,换好泳衣、泳裤,做好热身运动,起身就往水中冲,我们一个个兴奋极了,在水中活蹦乱跳,教练一声令下,我们开始了练习。老师可说起了“笑话”一号导弹发射,二号导弹发射・・・・・・我们随着口令,一个个地往前游,努力地超越前面同学。

练习结束了,我们又比起振奋人心的游泳接力赛。每十人一组,分成两组。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前面的同学努力拼搏,我们心想一定要赢,一定要赢,我们努力着,决心赢得比赛。我在心里呐喊着:快一点,再快一点!一会儿功夫,就轮到排在最后的我了,我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刚到,我脚就一蹬跃入水中,手和脚不停地划着水,头时不时露出水面换气,一会儿功夫就到达了终点,我们组赢了。我们欢呼着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

眨眼几天,生存训练结束了,让我充分体验到了游泳的趣味,生存的欢乐。

第十篇 职场人际交往存在的误区有哪些_礼仪

1、不做自我介绍

无论何种场合,相互认识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动自我介绍是避免尴尬的关键点之一。

2、接电话时不回避

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会特别显眼、甚至招人厌,最好先道歉并把音量放小声点,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宝。

3、夸夸其谈、自吹自擂

聊天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给人以自恋、爱显摆的印象,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对待服务员态度粗暴

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无论他人是什么身份,粗暴的态度、自以为是的神情,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可理喻。

5、总是迟到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迟到虽然能找借口蒙混过关,但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视这段关系。次数一多,感情也会打折扣。

6、不让座

让座给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现。如果光想着让自己舒服一点,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7、争账单

出手大方会让人觉得你很热情,但没必要死磕。有人建议aa制时,不要你争我抢、争得面红耳赤,否则下一次大家可能不敢在一起娱乐了。

8、占用公共设施

如果“没事占茅坑”,比如在公园占着健身器械当椅子座、随处放东西、擦抹汗渍等,这些小小的动作,只会惹人反感。

9、双手抱胸前

说话时双手抱于胸前,会让人感觉你对他是有防备的、想拒绝他,让人觉得不被信任。

10、小动作太多

说话时总是敲手指头、挖耳朵、玩指甲等,会让人感觉你心不在焉。

第十一篇 轻松日记商务职场篇 第171期:不行

核心句型:

No dice!

不行!

no dice 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赌博在美国的许多州是非法的,而骰子是赌博的重要工具,也是警察抓赌的关键证据。因此当警察抓赌的时候,赌徒们总是要想尽办法把骰子藏起来。甚至会因为警察在现场没有找到骰子而不受理案件,或因证据不足而判赌徒无罪。后来人们就用这个俚语来表示不同意、不可能等否定意思,即:“不行,不可以”。因此,当美国人说"No Dice!"时,他/她要表达的意思就是:"I disapprove you!"、"It is impossible!"、"no way!"。

情景对白:

Adolph: Let's meet for a drink after work.

阿道夫:下班后一起喝一杯吧。

Benjamin: No dice! Do you forget that we're going to visit a client this evening?

本杰明:不行,你难道忘了我们晚上要约见客户吗?

搭配句积累:

①It's good indeed, but not practical.

确实很好,但是不实际。

②We don't have so much money to train them.

我们没有足够的预算去培训他们。

③I have the final say here.

在这儿,我说了算。

④We should consider it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我们必须从全局角度来考虑。

单词:

1. dice n. 骰子

The other half were asked to participate in a game of dice.

另一半人参与一种掷骰子游戏。

It's your turn to throw the dice.

轮到你掷骰子了。

2. perspective n. 角度

So let's try to look at i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那么就让我们试着换个角度再看看这个问题。

He says the death of his father 18 months ago has given him a new perspective on life.

他说18个月前父亲的去世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Most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of immigrants in France has been writ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rench themselves.

大多数有关法国外来移民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法国人的视角写的。

第十二篇 康德的思想遗产与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_西方哲学论文

摘 要:本文认为康德以其《纯粹理论批判》“篇”为起点,建构起一个体系上博大恢宏、内涵上丰富深厚的理论体系,该体系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人学。以此认识为基础,作者分四条路线深入考察了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与康德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主要涉及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传统哲学路线,科学主义的语言路线,人本主义的现象学路线和神学路线,其中重点了当代现象学和神学的生存论转向问题。

关键词:理性;信仰;人学;生存论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神学由近代转向现代,这是一般史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当然并不是完全按照外在的计时方法来区分的,在哲学、神学上不像在现实历史中有一条明确的时限可划。哲学、神学之所以能划分为近代和现代,是因为在这两个时期中,哲学和神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方哲学、神学中的问题同近代哲学、神学问题之间尽管有着质地差别,但仍然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它一方面是对近代问题的继承与接续,另一方面也是对近代问题做出的现代回答。因此,要深入研讨现代哲学、神学中的生存本体论,就必须回溯近代哲学、神学对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只有察源观流,才能真正把握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在对诸多近代哲学、神学流派及人物的考察中,笔者既没有选择近代哲学的创始者笛卡尔、培根,也没有选择近代哲学的终结者黑格尔,而是选择了康德作为重点对象。wWw.0519news.com做出这一选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以探讨知识论问题而著称的康德学说与生存本体论有何关联?康德的相关见解对现代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有何种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尔在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康德》一书中指出:“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1)美国的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2)人们之所以给康德思想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在康德哲学精神中,既囊括了他那个时代人类在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也凝聚了西方文化自古希腊发轫而来的一切理智生活的智慧结晶,在康德这里既有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及其方法的影响,又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代圣哲的思想启迪,还有文艺复兴运动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教文化的熏陶;既有唯理论者和经验论者的理论碰撞,又有法国早期启蒙学者和人文学者的思想浸染,更有象牛顿、卢梭和休谟等这些时代巨人的人格和思想的深层积淀。正是在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康德以德国自身的莱布尼兹——伏尔夫学派为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哲学”,奠定了近代德国哲学和神学的基础,而这种哲学和神学的影响所及又大大超出了德国的范围。

然而要真正搞清康德在哲学史、神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生存本体论的影响,仅看到上述因素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要从康德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理解康德思想的历史意义。康德哲学和神学思想的根基是其《纯粹理性批判》,特别是其中的“篇”,当代西方哲学、神学的主要思潮大都从这里出发来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主旨是以批判考察人类先天认识能力为出发点,以阐释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冲突为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有哪些先天要素及这些先天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最终为信仰留下足够的地盘。康德把人类的认识能力首先区分为:作为低级认识能力的感性和作为高能认识能力的理性。感性通过先天的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去接受由于物自体对感官的而产生的感觉,从而为高级的认识能力提供对象和质料。在“篇”中康德又把高级认识能力区分为知性、判断力和理性三种。他认为知性的先天思维形式是所谓纯粹知性概念(即范畴:如质、量、因果性、必然性等),知性运用范畴综合统一感性材料才产生了经验或知识,而范畴之用于感性材料是以从范畴规定时间图型而引伸出知性的先天原理这种形式进行的,知性的这些先天原理具有建构性,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界的各种规律,正是知性通过其范畴或原理而颁定给它的,亦即人为自然立法,这就是康德自称的“哥白尼式革命”。判断力的作用则在于运用知性的先天原理去统摄、规定特殊的感性现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具体的经验知识。而理性的作用则在于通过其主观产生的关于无条件者的理念(诸如:灵魂、世界、上帝等)去指导知性的活动,使认识达到最大可能的继续、扩大和系统化。然而理性在认识中的迷误在于:一方面它出于自己的本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幻想,即把理念看作是有现实对象与之对应的概念,因而想去把握这些无条件的、超感性的现象界以外的对象,即物自体或本体。另一方面,它不了解知性范畴只有同感性材料结合才能产生关于对象的知识,因而把本来仅适用于感性现象的范畴,用来规定超感性、超经验的物自体。其结果必然产生关于灵魂不朽之类的谬误推论、世界有限与无限之类彼此冲突的二律背反及上帝客观存在的虚假证明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旧形而上学所必然产生的假知识和伪科学。这说明只有现象可知,本体不可知,从而也就限制了理性认识的范围。而这不可知的本体的存在也就为人摆脱自然必然性的意志自由、道德、对来生和上帝的信念留下了余地。由此康德认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为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3)

如果我们仅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篇”看,康德似乎只是在讨论知识形成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问题,但这仅是康德哲学的核心之点,而康德的真正目的是要由此出发来构建其更为恢宏磅礴的理论大厦。换言之,康德建构其“篇”的主要目的远非仅仅要指明知识形成的可能性问题,而是要以人类知识形成的可能性问题为基点,探讨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他要使其思想由前批判时期的驰骛于外在宇宙而返回于内在宇宙,由前批判时期向世人呈现出的壮观的自然之图转而再向世人贡献一帧人类深遂的心灵之画。在康德看来,知识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人类理性的立法有自然和自由两大目标,即不仅包含自然法则,而且还包含道德法则;最初是在两种不同体系中表现它们,最终将在惟一的哲学体系中表现它们。基于这种考虑,康德在研究了人类心灵的认知能力后,又进一步研究人类心灵的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以及这三种能力指向的三种对象——真、善、美。他认为其《纯粹理性批判》论述了知识如何可能?它是理性的基本目的;《实践理性批判》论述了道德如何可能?它是理性的终极目的;《判断力批判》论述了审美趣味和自然合目的性如何可能?使真、善、美在反思判断力中综合统一起来,消除了自然和自由、知识和道德的分离。康德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哲学研究进行了认真总结,他认为他一生中哲学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与人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展开的,当他完成《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一书后,给朋友司徒林的信中说:“很久以来,在纯粹哲学的领域里,我给自己提出的研究计划,就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我能够知道什么(形而上学)?二、我应该做什么(道德)?三、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接着是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4)与上述四大问题相对应,从而产生了四门学问: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

由于康德的思想涉及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全部学科,它在体系上博大恢宏,内涵上丰富深厚,几乎各个部分都闪烁着智慧的真知灼见,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它都呈现一种面貌,以致对它的研究和理解不能不存在一定的困难。它不像黑格尔哲学那样在体系上易于领会,在环节上含混难懂,而相反在环节上清晰易懂,在体系上却难以把握。所以,国内外历来做康德的文章因立足点和倾向性的差别,常常各执一端、各据一偶。有人把康德看作一个知识学家、伦理学家、美学家,也有人把他看作一个科学家、心理学家、宗教学家、法学家、人类学家等等。康德的精神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是支离破碎的,它在被多元化的同时,也被专门化了,仿佛任何一门科学都可以从康德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坩锅里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特殊元素,加以蒸馏、发酵、膨胀而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和学问。5)

上述现象的出现向我们提出了重新认识和理解康德的任务,即在对康德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进行综合的研究,把原则寓于综合之中,把康德学说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有着自身的宗旨、基本问题和逻辑线索,有着自身的风格和特质,它的各个部分和环节表现出一种有机的递演关系,并服务于一种终极的目标和理想。基于此种认知,笔者认为康德在东西方世界之中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恒久的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学术思想的深层所包含的浓郁的人情味和生命气息。康德的精神包容了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切实践领域,思考了人生的根本问题,度量了人类心灵的各种功能、条件和界限,它不仅揭示了宇宙的智慧,更是涵摄了生命的智慧,在茫茫无垠的自然寰宇中凸现了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因此,只有从人学的视角研究康德,才能真正抓住康德思想的精神实质。但本论文的主旨不是要探讨康德的人学思想(笔者对此另有专论),而是要以此认识为基础,探讨康德之后受其人学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各种哲学、神学思潮及其这些思潮的生存论转向问题。由之,一方面使我们从中寻觅出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生存论转向的历史轨迹,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更为清晰地透视现代哲学、神学与康德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下面笔者分四条路线展开这种考察,这四条路线分别是: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传统哲学路线;科学主义的语言路线;人本主义的现象学路线和现代神学路线。

康德以知识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是近代欧洲哲学的分水岭,但谁也不能在分水岭上停留太久。康德的知识论显然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既然知识以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为前提,那么这种知识只能是抽象的概念式的知识,就活生生的现实过程而言,是一种割裂了的理智形式,因而这种知识不是真知识。在康德看来主体与客体之间固然可以得到相对的结合,但却永远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这种知识论,就自己否定了自己,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康德本人并没有回避这个矛盾,而是径直地宣布了一个不可知的领域,因而在现象与本质之间设立了一个不可超越的界限。打破这个界限,就必须打破主体与客体僵硬对立的这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从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特别是黑格尔高举起辩证法的旗帜,与这种形而上学知识论对立起来。黑格尔坚决反对康德主体与客体、实践与理性相分离的做法,试图从积极的方面发展康德的理性概念,在其《精神现象学》中他把人的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大阶段。“主观精神”是指个人的精神,它又分为三个小的阶段,这三个小阶段大体上是个人的意识从最原始的、与禽共同的、低级的、模糊的主客不分的状态经过区分主客到达初步的主客统一的过程。但即使是个人精神的最高阶段,也仍然具有有限性。个人的精神为了要实现自己,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亦即否定自身,并从而获得自己的无限性。有限精神的这种真理就是绝对精神。从个人的有限精神到绝对精神之间还需经过“客观精神”,即个人精神的外部表现如法律、道德、社会(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国家是“客观精神”范围内最高的主客统一、最高的主体性和自由。但“客观精神”范围内的主体性和自由例如上的自由仍然是有限性的,因此,人的精神的发展必须超出历史即整个“客观精神”的阶段,进入“绝对精神”的领域,在此领域中最高的主客统一才得以最终完成,这里的主体性才是无限的,自由也得到了最后的最完满的实现。至此,人与“绝对精神”同一,有限者的个人达到了“真无限”,这样的人乃是最真实、最完满的人。“绝对精神”还有其本身的发展阶段:第一是艺术的阶段,即以直接感性的形式把握无限的绝对;第二是宗教,即以表象的形式把握无限的绝对;最高的是哲学,它以概念的形式把握无限的绝对。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都各有其有限性,只有“纯思维”或“无限的思维”及其产物“纯概念”才是最高的“真无限”。6)

然而黑格尔这种超乎主体与客体、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之上的“综合”(绝对理念),本身仍然是一种理论理性。黑格尔的哲学表面上客体性原则占主导地位,实际上仍以主体性原则为核心。理念为事物之全体或总体、总和,仍是抽象的事实。因此,黑格尔的绝对哲学把一个生动活泼,在他说来是“辩证法”的过程纳入了最高形式、最僵硬的逻辑体系,旧形而上学的虚幻性和内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黑格尔标举人的自我实现历程的《精神现象学》中暴露无遗。特别是黑格尔的这种“思辨哲学”虽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范畴”,但仍建造不出一套自己特别的“语言”,它还得用“本质”、“存在”、“可能”、“现实”、“必然”等这些词汇来论述自己的思想,于是同样一个词,仍分为“经验”和“超验”两种意义,而后一种意义遭到了实证主义的强烈反对,指出那是人类日常语言的含混引起的误解,是想象的产物,因为“绝对”就像“上帝”和“魔鬼”一样是既不可证明又不可证实的。这一派思潮,从g.e.莫尔发起对“绝对唯心主义”猛攻以来,经过了许多发展,到维特根斯坦早期《逻辑哲学论》有了一个类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篇”那样完整的性“语言哲学”理论。研究这一思想发展线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但由于这一思想路线与本论文生存本体论的关联度相对较小,故笔者不作为研究重点。

如果说以英美国家为主的科学主义思潮中的语言学派在康德经验知识论基础上开辟了否定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路线,那么欧洲大陆现代现象学派则在康德理念论基础上发展出了另一条对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路线。毫无疑问,现代现象学的奠基者和创建者是胡塞尔。胡塞尔把康德的先验性原则贯彻到底,甚至认为先验性是欧洲哲学的最终依归。他认为康德的知识论在感性篇中容纳了感觉杂多性是一种不彻底的表现,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纯思想性的精神世界。他从思想与语言的关系入手,认为人的思想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为了掌握客观世界而设计出来的符号,语词作为符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有所指,即指一个具体的事实对象;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表达,描述一个普遍的思想。所指与对象有关,而表达则与意义有关,二者有原则区别。哲学重视“所指”,认为“所指”决定“意义”,“无所指”也就“无意义”。胡塞尔则认为“意义”与“所指对象”之间是一种“游离”和“浮动”的关系,意义本身具有性。7)“意义”的发现,在胡塞尔看来,无异于揭示了整个西方哲学的最后秘密,找到了从古希腊开始哲人们所寻求的东西。胡塞尔又从笛卡尔那里采用了怀疑论,并将它发展为“悬搁法”,将一切感觉经验的表象成份“括起来”,然后问“剩下了什么”。经过现象学“括起来”后所“剩下的”,就是“本质”,就是“意义”,它不是单纯的感觉,也不是单纯的概念,它不是形式推论出来的,因而有一种直接性,但又是普遍的,因此又是一种理智的直观或直观的理智。

如果我们把胡塞尔的“意义世界”同康德的“理念论”加以比照,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内涵。康德不是说纯理性概念没有“客观的”、经验的对象吗?事实上如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已经说明过的,一切“理念”所要考虑的都不是这个客观的、经验的对象,而只是需要“意谓的对象”,因而,本来“理念世界”就是自成体系,可以与实际的物质世界无涉的。所以他一再强调他的“理念”,就是康德意义上的“理念”。正因为“理念”与客观物质对象有这样一种“游离”的关系,才能不受物质世界变幻不居的表象的影响,使人类的知识达到一种绝对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胡塞尔的“理念”论是把康德的的“理念”论拉回到现象界来,使“本体”“现象化”,同时也使“现象”“本体化”,这样“现象”、“知识”才能绝对的可靠。这样胡塞尔就否定了康德的不可知论,所谓“物自身”虽然不是“事实的知识”,即“上帝”、“意志自由”、“不朽”虽然不是具体科学的对象,但它们在人的想象、幻想里却是可能的对象,而且作为思想的对象,作为意谓(意向)的对象在思想中更有着必然的根据,因而我们不但经常“言说”它们,而且也经常“讨论”它们。8)

以上我们以康德为出发点,从黑格尔讨论到胡塞尔,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的理论似乎与生存本体论无所关联,事实上恰恰相反,海德格尔正是从康德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胡塞尔的“意义世界”发展出其生存本体论的思想。我们知道,胡塞尔强调先验的纯粹意识之直观是把握事物的根本方法,借助此种方法,人们便可以将事物的意义世界变成内在于我们意识中的存在,在这种纯粹意识之中,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物与我便真正实现了彻底的统一。但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利用本质直观所获得的“意义世界”和黑格尔用思辨逻辑所获得的“绝对精神”都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因为他们在其认识道路上所坚持的仍然是主体性原则,所不同的是胡塞尔比黑格尔走的更远、更彻底,然而真实的存在早被他们遗忘和遮蔽。在海德格尔看来,凡是要探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学问,一旦忽视了人的存在,将人的存在存而不论,或对人的存在没有获得清晰明瞭的理解,那么这种认识必然是错误而虚假的,最终仍然要重蹈主客二分的传统形而上学的覆辙。海德格尔认为要真正克服一种倾向,不是从外部用另一种倾向代替它,不是在各种对立关系中来回颠倒,不是你说东,我说西,而是要找出它的根源,使这种对立“过时”。有鉴于此,海德格尔要深入到胡塞尔“纯粹意识”的原始根基——人的存在(此在dasein)中来探讨哲学的根本问题。换言之,海德格尔要对作为哲学起点和终点的人的存在做基本:通过探讨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的在世、操心、死亡、时间等问题而重新为哲学置基。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即“此在” (dasein) 是意义世界得以开显的前提条件,“本质直观”、“纯粹意识”只是此在与存在的结果,一旦失去此在,“本质直观”、“纯粹意识”便了无支撑的根基。9)如果说胡塞尔讨论的是现象的自显,海德格尔则要究明现象自显的本源,从此种意义上讲,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就是“存在学”,就是对此在及此在与存在关系予以解蔽的诠释学。

当然,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所做的这种生存论转向不是空穴来凤,在其前面已有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相关论述奠定了基础。克尔凯郭尔是现代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生存哲学家、神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神学话语中生存论转向的肇端者。在克氏看来,思想与生存本来是不分轩轾,其道一体的,在古希腊多义的“to be”、“being”中已经贯注了丰富的生存思想,这种思想与生存的同一境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被分离了,从柏拉图开始出现忽视生存并且分离思想与生存的倾向,本来平实的“思想”退化为艰深晦涩的“思辨”,活生生的生存被贬低为僵死的“实存”。因此,克氏对欧洲理性主义传统存在论中没有人,特别是没有“个人”的历史深恶痛绝。当然克氏对个人的强调也有一个限度,即个体的生存必须顺从于上帝的存在。上帝存在但不生存,个体生存但不存在,前者是本体,后者是派生物,对生存的自我理解最后必须归结到宗教信仰上。

叔本华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一脉相通,他一方面以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方法,对抗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理性主义哲学权威;另一方面以唯意志论的人生哲学批判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实践哲学。他认为生命意志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能。世界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这种生命意志的“客体化”显现形态,显现的过程犹如柏拉图的理念运动,有着不同的等级和形式,人是生命意志客体化显现的最高形态,因此,我的意志便是生活意义的本原和所有行动的原因和目的。人的悲哀在于他以远远超过一般生物的感受力却承担着与一般生物同等的生存,人清楚地知道生存的悲剧结局,但却无法逃脱对这一悲剧结局的痛苦体验。

尼采不满于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生存观,在对西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批判的同时,提出了英雄主义的生存观。尼采认为,从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文化和道德已经完全丧失了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理由。人们所驯服的“自在之物”本身就不存在,“自在之物”是荒谬的,如果我们撇开一物的全部关系、特征、活动,就不剩有该物了,物性是我们根据逻辑需要虚构进去的。人的生存高于一切,人的生存可能是孤独的、不幸的,但绝不是悲观的。因为超人的意志可以承受起这种孤独与不幸并转化为生命的动力。生存的悲观转化为生命意志的崇高。上帝已死,人再也不能按上帝的形象塑造自己,而是由自己的意志所规定,其中那些完全以自己的意志支配了自己的生存从而真正显示出生存的超越性意义的,尼采称为“超人”。正是由于尼采对西方传统的超验生存观及神学生存观的彻底反叛,也由于他对前期生存哲学的消极的生存观的批判,生存哲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生存论问题开始成为现代人学哲学家们的普遍文化自觉。10)

然而由生存哲学所启动的生存论转向集大成于海德格尔,如前所述,海德格尔把反叛的矛头从近代康德、黑格尔及至现代的胡塞尔扩展到整个传统哲学,把在尼采那里尚作为一种现象的思想性反叛深化到对哲学基础即存在论的系统清理与批判。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中整个两千多年形而上学的历史恰恰是真正的“存在”被遗忘的历史,表面上看是确立存在的历史,其实是在抛开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生存,即此在(dasein)之后对于实体化与知性化的“在者(das seiende)”的确证,因此海氏提出以“此在”为中心重建基本存在论,并把通过此在所呈现出来的存在直接称为“生存(existenz)”,认为只有通过此在才可能主动地确立与世界的关联(在世),从而真正阐释“存在何以在”之类的哲学根本问题。

在康德思想遗产中发展出的与生存论相关的第四条路线是现代神学路线,在对这一路线展开讨论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康德的神学本体论予以说明。我们知道,上帝在并且与我同在是康德终身的信仰,但上帝怎样在、怎样与我同在却是康德“批判哲学”神学观的核心问题。康德指出,上帝应是经验世界的外在,宗教神学本体论、教会神学宇宙论和自然神论等关于神的观念偶然随意,并不能证明上帝之在。经验界的上帝死了,道德世界之在、内心希望之在才是上帝的居留之所。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的探索才可能确立上帝之在。道德的核心是责任,责任的基础则是人对自由的呼唤和自由的实现。当人向道德的上帝敞开自身,人便开始了一种源于信仰、显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直觉:思。“思”使我们走向上帝,“反思”则使上帝接纳了我们。真正的上帝应是人的自由生存的注解。11)

康德之后的施莱尔马赫12)在批评康德的过程中从生存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情感论。他认为康德由道德服从引伸出的神学本体论,预定了主体、客体之间的,预定了人与上帝的差异、分离与距离,必需在同一性原则的力量下克服这种差异。这种同一性的力量既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道德行为,而是一种无条件的绝对依赖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同于主观的心理情绪,而是超越于主体与客体之上的宇宙对我们存在的深层结构的影响。施氏还区分了两种无条件依赖的形式:一种是因果性的依赖,即指向一个东西,如儿童依赖父母;一种是目的性的依赖,即指向一个目的,如道德完满。施氏认为教是一种目的性类型的宗教,它具有无条件依赖道德命令的特征,在这里康德的影响又显现出来。13)

深受胡塞尔现象学影响的神学思想家舍勒则认为上帝的存在完全是自体自根的,不依赖于人的情感而存在,如果承认了施氏的理论,就等于承认没有眼睛(主体的宗教情感)就没有颜色(上帝)。由此舍勒提出了自己的神学生存论主张,他认为拥有一个“绝对之域”是有限个体之意识的本质,这种绝对之域同时是存在和价值的一个未知数x ,个体意识必须用某种意涵去填充它。舍勒称这种绝对之域的意涵为“信仰财富”,宗教信仰的建构属于人的内在本质。一无所信者仍是一位信仰者,其信仰意涵是“虚无”。宗教行为的意向性建构作为人的意识本质,并非在于它是人性的,而是在于人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人来说,选择不在于信仰或不信仰,而在于是否能使信仰获得“恰切的信仰对象”。

面对康德以来(可上溯至柏拉图)的本质主义的生存本体论,即从人在整个宇宙中的本质属性(诸如:人本性的善与恶、人的有限与无限)来谈人的生存、人与上帝关系的理论,当代新教神学家布尔特曼、莫尔特曼等人则提出了观察人的存在与上帝之在的另一种方式,即从人在特定时空中的生存状况及人被异化的生存条件为出发点来谈人的存在、人与上帝的关系,并形成了一整套影响日渐深广的生存神学和末世神学理论,特别是健在的德国神学家莫尔特曼从人的生存与死亡谈及人类历史的延续与终结、宇宙自然的生成与毁灭,从而形成了一套整全的末世神学理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主旨不仅是在讨论知识论问题,而是主要在讨论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康德以此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完成了其他各部批判性著作,最终以他个人和他那个时代所独有的方式回答了有史以来困扰人类的四大哲学和神学问题:人能够认识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人应当希望什么?人是什么?但康德仅是行走在真理途中的伟人,在他之后的哲学家、神学家一方面从其思想遗产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其理论体系中发现矛盾,并继续前行,力图克服他留下的各种矛盾。其中,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以西方传统哲学特有的方式在更深层次上回答了康德的四大问题;而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及各种宗教神学理论则结合现代社会的人类处境,以新的话语方式对近代社会康德提出的问题做了现代回答,特别是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派;以施莱尔马赫、舍勒、布尔特曼、莫尔特曼为代表的生存神学、末世神学最终完成了西方哲学、神学由本质主义存在论向存在主义生存本体论的转向。西方哲学、神学的这一转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哲学、神学研究的起点,我们还会像康德一样继续行走在通往真理的途中。

参考文献:

1.何尔森.古留加,《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1页。

2.l. w. beck,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kant, the bobbes – herrill company, 1965,p3。

3.参阅杨祖陶、邓晓芒编译,《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19页相关论述。

4.康德著《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李秋零译,香港汉语教文化研究所,1997年版,第216页。

5.范进,《康德的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5页。

6.张世英,《自我实现的历程》,山东出版社,20xx年1月版,第215页。

7.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1月版,第326页。

8.叶秀山,《思.史.诗》,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87页。

9.陈俊辉,《海德格尔论存有与死亡》,学生书局印行,八十三年九月版,第44页。

10.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求是学刊,20xx年第5期,第33页。

11.张政文,关于上帝之在的对话,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第20页。

12.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同处一个时代,同时在柏林大学执教,但两人互相攻讦,不过他们都深刻体验到统一性原则的意义。施莱尔马赫在神学领域创立了自己庞大的理论圣殿,成为德国现代新教神学的奠基者。黑格尔则在哲学领域建构起恢宏的哲学体系,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参见蒂利希《教思想史》,尹大贻译,香港汉语教文化研究所,2000年版,“古典神学的综合:施莱尔马赫”有关论述。

13. 参阅蒂利希《教思想史》,尹大贻译,香港汉语教文化研究所,2000年版,第三章有关论述。

第十三篇 职场社交英语 Lesson 57:是跟仰慕者碰面的时候了

职场社交英语 Lesson 57:是跟仰慕者碰面的时候了

SCENE③ B 吉娜去找文斯路过自己的隔间

【是跟仰慕者碰面的时候了】

Zina: I think it's time for me to meet my admirer and make him face the music.

吉娜: 我想该是跟仰慕者碰面的时候了,好让他面对现实。

Dave: You do? How are you going to 1) contact him?

戴夫: 真的?你要怎么联络上他?

Zina: I'm leaving him a message 2) taped to my computer screen.

吉娜: 我要留张纸条给他,贴在我的电脑屏幕上。

Dave: What does it say? Do you think he'll see it?

戴夫: 上面要写什么?你觉得他会看到吗?

Zina: He'll see it. It says, " like sweets. / Meet me at 2:30 in the parking lot."

吉娜: 他会看到的。上面写着:“我喜欢甜头。/两点半停车场见。”

Dave: Can I 3) spy on you guys from the window?

戴夫: 我可以从窗户偷看你们会面吗?

Zina: No. But I'll fill you in later. Right now I have to find Vince.

吉娜: 不可以。不过我之后会把过程跟你说。现在我得要去找文斯。

语言详解:

A: Have you contacted the office today?

你今天有跟公司联络吗?

B: No. I'm taking the day off.

没有。我今天放假。

【face the music 面对现实】

做一件事或做一个决定,不管是好是坏,都要承担起后果,时候到了,都得要 face the music“面对现实”。

A: Murder, dealing drugs...It's time for you to face the music.

谋杀、贩毒……你面对现实的时候到了。

B: 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officer. You don't have any proof.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警官。你没有任何证据。

【fill someone in 让某人进入状况】

fill 这个词是“填满”的意思,好比“填空”fill in the blanks;fill someone in 在字面上的意思是“将某人填入”,填入的是情况的始末,等于是替对方做“简报”brief,好让他了解整件事情到现在为止的来龙去脉。

A: Is anybody going to fill me in on what happened here?

有人可以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B: Yes, chief. The fire started at two A.M. It was probably arson and...

是的,局长。凌晨两点发生火灾。多半是纵火还有……

arson (n.) 纵火

1) contact (v.) 联系,接触

2) tape (v.) 录音,录影

3) spy on... 监视……

第十四篇 浅谈职场礼仪的重要性

直呼老板名字:直呼老板中文或英文名字的人,有时是跟老板情谊特殊的资深主管,有时是认识很久的老友。除非老板自己说:“别拘束,你可以叫我某某某”,否则下属应该以“尊称”称呼老板,例如:“郭副总”、“李董事长”等等。

以“高分贝”讲私人电话: 在公司讲私人电话已经很不应该,要是还肆无忌惮高谈阔论,更会让老板抓狂,也影响同事工作。

开会不关手机 :“开会关机或转为震动”是基本的职场礼仪。当台上有人做简报或布达事情,底下响起,会议必定会受到干扰,不但对台上的人,对其他参与会议的人也不尊重。

让老板提重物: 跟老板出门洽商时,提物等动作你要尽量代劳,让老板也跟你一起提一半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另外,男同事跟女同事一起出门,男士们若能表现绅士风范,帮女性提提东西,开关车门,这项贴心的举手之劳,将会为你赢得更多人缘。

称呼自己为“某先生/某小姐”: 打电话找某人的时候,留言时千万别说:“请告诉他,我是某先生/某小姐。”正确说法应该先讲自己的姓名,再留下职称,比如:“你好,敝姓王,是OO公司的营销主任,请某某听到留言,回我电话好吗?我的电话号码是,谢谢你的转答。”

第十五篇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_通信学论文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物科学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突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将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践环境相结合呢?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查询环境污染的资料、寻觅环境污染的根源、明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案等如下教学环节。

一、查询环境污染资料

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黑风暴人们记忆犹新。1934年5月11日,在伊利诺斯、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州刮起了巨大的黑风暴,狂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纽约市一片昏暗。事后调查,这场风暴是从破坏最严重的西部刮起,越过美国2/3的陆地,刮走有机质和无机质3亿多吨,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风暴之后,西部平原水井、溪流干涸,作物枯萎,牛羊渴死,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同年7月20日在另外几个州又刮起一场黑风暴,毁了大批良田。这一年美国小麦减产51亿千克。

水俣湾是日本国的一个秀丽如画的海湾,水俣镇的渔民依靠丰富的海产生活。1950年,镇上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猫忽然得了怪病,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四肢不断抽筋,最后竟自己跳进海里淹死。人们觉得很离奇,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谁也没有仔细研究其产生的原因。

没过多久,当地有些居民也得了怪病,症状跟病猫十分相似,先是口齿不清,脸上毫无表情,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后来全身肌肉哆嗦,身体像弓一样弯起来,还发疯似地大喊大叫,最后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死去。WwW.0519news.Com这种怪病就是闻名世界的“水俣病”。

1964年夏天,在美国佛罗里达西海岸,一场暴雨过后,海水突然变成了红色,好像铺上了红色的地毯。随着海风的吹拂,红毯上出现了奇妙的花纹。当时,人们还把这种美丽的景色当成自然界的奇观来欣赏。几天之后,铺着红毯的海面上飘浮起大批的死鱼、死虾,连闻名世界的珍珠贝和巨大的海龟也没有侥幸生存下来。生长了几十年的海产,在短短的几天之中被毁得干干净净。这种毁灭大量海洋生物的现象,被称为“红潮”。这种“红潮”在日本沿海各地也不断发生,1971年,日本沿海发生了133起“红潮”事件,死了大量鱼虾。

1952年的冬天,在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从12月4日到8日,伦敦全城被浓雾笼罩,煤烟和雾混合在一起,久久不散,大多数居民感到胸口窒闷,并有喉痛、咳嗽、呕吐等症状。四天之中,竟造成4000人死亡。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伦敦烟雾事件”。

二、探寻环境污染的原因

任何事情总有发生的原因,可是有些事情,要找到它发生的原因并不容易。

黑风暴是由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为了加速开发中西部,大规模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大片植被被毁。从1870年开垦180万亩到1930年扩大到11300万亩,增长约60倍,结果是土地,水分丧失,风蚀加剧,引起地貌、土壤迅速恶化。

人们对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找了将近20年,解剖了不少病人和病猫的尸体,直到1969年才把病因搞清楚。原来,水俣镇有一个氮肥公司,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汞作催化剂。这个公司向水俣镇排出的废水和废渣中就含有汞。汞进入动物体或人体内,就会麻痹中枢神经,年深日久就会造成死亡。水俣湾的海水常年被这种含汞的废水污染,海里的鱼、虾、贝类都中了汞毒。猫和人吃了含汞量较高的水产,就得了可怕的水俣病。

“红潮”形成的原因也是经过长期的研究才揭开的,城市中排出的废水,农田里的肥料,被雨水冲刷,慢慢地流到海里,会给海洋生物增加丰富的食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过量倾注就会造成灾难。一场暴雨来得太猛,往往把城市的废水、废渣以及农田里的肥料大量地冲到海里,使海水过于肥沃,某些海洋浮游生物(其中一种叫夜光虫)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覆盖了海面,就形成了红潮。海面被浮游生物密密遮盖,海水里的氧气由于浮游生物的消耗而大大减少,同时,还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再加上那些微小的浮游生物,还会堵住鱼虾的呼吸系统,所以鱼虾在很短时间里大批死亡。

伦敦的烟雾事件,在大工业兴起以后就接连发生过。从1873年到本世纪,出现过多次烟雾事件。在大雾弥漫的日子里,工厂和居民的锅炉排出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气体,跟雾中的小水滴混合在一起,严重损伤了居民的呼吸道。人们因为呼吸道感染并发了其他疾病,病情严重的便丧失了生命。

大量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环境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揭密环境污染的深层根源

环境污染是指人为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变了原来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恶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环境。污染物质又沿着食物链转移后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世界性的污染是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由于工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人类社会的生产水平越来越高了,可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曾经把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看成是人类战胜自然界的象征。广泛施用化肥和农药,也被认为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象征。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后来的发展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见。正是这种胜利造成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据科学家们统计,一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就要排出几千亿吨废水、几亿吨垃圾。施在农田里的农药和化肥,每年大约有1/3被水冲刷,经过江河流入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杀虫剂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其中有机氯杀虫剂最具代表性,它杀伤力大,作用时间长,而且用起来很方便,受到农民欢迎。就在生产厂商陶醉于他们的成功时,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已经酿成。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氯杀虫剂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触发了美国社会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杀虫剂论战,唤醒了美国公众的生态意识,也唤起了全世界的公众关心环境问题。新近研究证实,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氯类农药,其特点是化学性能稳定,易溶于脂肪,人们无法降解而残留性强,并对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神经系统和性激素代谢有毒害作用。

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从运输加工到使用,也有2%被排入环境。在运输过程中流失的石油,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1967年3月8日,巨型油轮“托雷·坎荣”号在英吉利海峡触礁,使11万8千吨原油倾入海洋。1970年4月“平静的大洋”号油轮,在南非海面着火,燃烧着的石油在辽阔的海面上浮荡,“平静的大洋”号使大洋造成了长时间的不平静。

随着核武器试验和原子能的利用而产生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在各地屡有发生。在核武器后形成大量具有放射性的微尘落到地面,粘附在植物叶片上,进入动物体内。

如今,汞、镉、铅等有害的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全世界的排放量已经高达十几亿吨。有人估计,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世界上的污染物每隔十五年就要增加一倍。目前,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大城市和工业集中的地方,空气和水的污染,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现层,因为只有这个表面有空气、水和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做生物圈。

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不断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了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为无害的物质。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氡气,会使地壳破坏,有害人体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称为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五、提出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案

难道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就无能为力了吗?不。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应该保护环境,改造环境,为人类自身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包括中国)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计划,并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同年,大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9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保》(试行)、《海洋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森林法》、《野生动物保》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想出了许多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为了及时了解污染物的浓度是否对人类造成了危害,人们制订了各种环境标准,开展了监测环境的工作,监视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我国已经成功制造了可监测很多项目的大气监测车、水质监测车、水质监测船等。

为了减少“三废”对环境的危害,人们想办法改革工艺,把“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例如,工业生产中用汞的产品很多,为了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有些企业已经改革工艺,不用汞或少用汞。在综合利用方面,也有许多好办法。例如高炉每炼一吨生铁,就要产生三百到四百千克炉渣。从重量上看,是铁产量的1/3,按体积算,是生铁的三倍。这么大量的炉渣,不要多久就会堆积如山,占用良田,污染环境。但是如果利用炉渣来制造水泥、砖、玻璃、搪瓷等,不但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增加了物质财富。

如果不能采用改革工艺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就要采取其他的处理技术。目前采用的处理技术大体有四类:工程地质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例如,酚是一种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它只能回收一部分,还有大量的酚排进了环境。为了不致污染环境,人们已经培养出一种细菌,可以吃掉酚。经过细菌的新陈代谢,酚变成了细菌的养料和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这是生物法的一种。又如,用磁场处理污水,这是物理法的一种,被磁场处理过的水,在锅炉中结出的水垢较为松动,容易除掉。磁场还可以用来消除海水中含有的镁、钙等物质,使海水淡化。经过磁场处理的水用来灌溉农田,就不至于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意识到日益增加的污染危险后,全球出现了一场抵制化学农药、化学添加剂和激素,甚至包括化学肥料的环保运动,这就是绿色运动,以绿色对抗黄色或白色的污染。绿色食品应运而生,标有绿色标志的食品据说是没有化学污染的,但是在全球性环境污染背景下,完全的无污染恐怕只是一个幻想。在公众环境意识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已经严禁使用ddt等有机氯农药,我国在1982年起也已禁用。而不用化学农药,我们如何对付农作物害虫或有害微生物,这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重大问题。

这次探寻环境污染的主题教学,引发了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大关注。

第十六篇 轻松日记商务职场篇 第105期:真卑鄙

核心句型:

What a raw deal!

真卑鄙啊!

a raw deal直译过来就是:“一笔未加工的交易”,这个短语的正确意思是:“不公平的交易,卑鄙的行为”。因此,当美国人说"What a raw deal!"时,他/她要表达的意思就是:"What a dirty dog!"、"What a contemptible worm!"。

情景对白:

Benjamin: My colleague traduced me behind my back in order to get promoted. What a raw deal!

本杰明:同事为了升职在我背后中伤我。真卑鄙啊!

Shirley: Honey, he's not worth it. Just let it go.

雪莉:亲爱的,他不值得你生气,就别再想了。

搭配句积累:

①She tried every conceivable means to get herself promoted.

为了升职她不择手段。

②He never fulfills his promise of pay rise.

他加薪,却从没兑现过。

③She slandered me in front of our colleagues in order to get the chance of promotion.

为了争取的晋升指标,她竟然在背后诽谤我。

④He copied my creative work and gained recognition of the boss, which enabled him to be promoted.

他抄袭我的创意,得到老板赏识,获得了提拔。

单词:

1. contemptible adj. 卑鄙的

His cowardice in face of the enemy was contemptible.

他在敌人面前胆小如鼠,真是可鄙。

That was a contemptible trick to play on a friend.

对朋友耍花招是卑鄙的。

He usurped power by contemptible measures.

他用卑鄙的手段得以篡权。

2. conceivable adj. 可想象的

Without their support the project would not have been conceivable.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个项目根本就不可想象。

It is just conceivable that a single survivor might be found.

或许能找到一个幸存者,这不是没有可能。

Through the centuries, flowers have been used for cooking in every conceivable way.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以各种想象得到的方式将鲜花入菜。

第十七篇 职场英语如何提高

去年年底,27岁的吉米?斯科蒂(Kimmy Scotti)终于毅然采取行动,向她所在的那家纽约市场营销公司的老板提出了加薪和升职要求。最终,她获得了一个新头衔和六位数的薪水。

Late last year, Kimmy Scotti finally took the plunge: She asked her boss for a raise and promotion at the New York marketing firm where she works. In the end, she scored a new title and a six-figure salary.

但是,敲定这次谈话花了斯科蒂六个月的准备时间。她制作了一份电子表格列出自己的工作职责,表明几个月来她实际上一直在处理更高级别职位的工作。她还概述了自己如何通过更换供应商和重新商议合同为公司节省了资金。此外,她还招揽了一些新客户,给公司增加了收入。

But nailing the talk took months of preparation. Ms. Scotti made a spreadsheet of her duties and showed how she had actually been doing tasks of the higher-level role for months. The 27-year-old also outlined how she'd saved the company money by switching vendors and renegotiating contracts. She added to the firm's coffers by bringing in new clients.

斯科蒂建议道,“你得把你自己和你所在公司的利润紧密联系起来。”

'You have to tie yourself back to the bottom line at your own company,' says Ms. Scotti.

随着经济继续在摇摆不定地复苏,20多岁的员工可能会觉得提出自己一直期盼的加薪或升职要求的时机终于来到。如果提前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计划,他们有可能最终会获得一个新职位或是加薪。

With the economy continuing its shaky recovery, 20-something workers may feel that it's finally time to ask for that raise or promotion they've been hoping for. And with some research and planning, they could end up with a new gig or higher pay.

首先,你要弄清楚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否合理。《薪酬谈判指南:那些从没有人教过你的薪酬谈判秘诀》(Salary Tutor: Learn the Salary Negotiation Secrets No One Ever Taught You)一书的作者吉姆?霍普金森(Jim Hopkinson)指出,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只工作了几个月时间,在你还没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情况下,也许最好还是不要开口提要求。

First, you'll want to figure out if it's reasonable to be asking for a raise or promotion at all. If you've been working at a company for only a few months, it's probably best to not ask if you haven't proven yourself yet, says Jim Hopkinson, author of 'Salary Tutor: Learn the Salary Negotiation Secrets No One Ever Taught You.'

如果工作以外的因素,比如说高房租或是沉重的助学贷款,迫使你要提出加薪要求,但是你又觉得你的工作表现配不上,那么你就应当推后提出要求。必须得有一些可衡量的业绩可说才行。

If there's something outside of work say, high rent or a big student-loan burden that's driving you to ask for a raise, but you don't feel that your performance merits one, you should hold off. You want to have measurable accomplishments you can point to.

如果你确实认为你最近所做的工作理应让你加薪或是升职,那么你要考察一番要求什么样的工资和新职位比较合适。亚特兰大职业教练哈利?克劳福德(Hallie Crawford)说,“不要没做好准备就轻易去做这种事。”

If you do think your recent work merits a raise or promotion, sleuth out what is appropriate to ask for in terms of pay and new duties. 'Don't just waltz in there without being prepared,' says Hallie Crawford, an Atlanta-based career coach.

霍普金森说,如果你觉得时机合适,可以向职业导师或是工作中的密友询问其他人在你这种职位普遍拿多少工资以及职业阶梯晋升的下一步通常是什么。

If you feel it's appropriate, ask mentors or confidantes at work about the typical salary for others in your position and what the usual next step up the career ladder is, says Mr. Hopkinson.

克劳福德建议,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当的薪资数额,可以利用像Salary.com、Glassdoor.com和 Indeed.com这样的网站来查找你所处行业各个职位的典型工资水平。Glassdoor或许还会提供你所在公司的薪资信息。

If you're looking for an appropriate salary figure, utilize sites like Salary.com, Glassdoor.com and Indeed.com to see the typical salary for positions across your industry, says Ms. Crawford. Glassdoor may have salary information that's specific to your company.

她说,如果你在谋求一个新职位,可以看看内部的职位描述和同事的LinkedIn资料,以此查看你的直接上级都有哪些工作职责。你要向你的上司表明你已经在履行其中的部分职责,或者是你的经验有助于你在未来履行这些职责。

If you're seeking a new position, read internal job descriptions and colleagues' LinkedIn profiles to see what responsibilities people in the roles directly above you have. You'll want to show your boss that you're already fulfilling some of these responsibilities or that your experience would help you do so in the future, says Ms. Crawford.

她补充说道,如果预算允许,老板们也许会愿意提拔你升到一个尚未对外发布的职位,特别是如果你已经在处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的话,但是大型企业这样灵活操作的可能性会比较低。

If the budget allows, bosses may be willing to promote you to a position that's not advertised as open, she adds, especially if you're already doing most of its tasks though larger companies likely have less flexibility to do this.

其次,要确定找顶头上司谈话的最佳方式。霍普金森说,绩效评估是进行此类讨论的自然时机。但是,如果距下一次绩效评估还有几个月时间或者你们公司没有绩效评估,那么你可以私下找你的上司,要求定一个时间来讨论你的业绩。

第十八篇 职场上被重用的六大秘诀

1、通过解决问题显露你的才华

我主张“开门”政策。除开会时间外,任何职员都可以光临我的办公室倾吐问题。有一位叫丽塔的职员是这项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一天,丽塔气呼呼地跑进来,一坐在我办公桌对面的椅子里诉说起她的问题。她在公司顾客服务部工作,几周来,顾客的电话重重地包围着她。顾客们抱怨公司把货物搞错了。她被这种处境弄得十分恼火,请求我采取措施,否则就辞职不干了。

“我马上解决,丽塔。”我像往常一样对她说,“我查查是什么原因。”她向我表示感谢后满意地离开了办公室。

丽塔所要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点安慰,一点保证,而她对自己的处事准则是这样想的:“我是个孩子,我不想为处理工作事务而绞尽脑汁,工作得顺顺当当我就满足了。”

取“小孩子”态度的职员能心直口快地和上司交谈,但决不会被赋予重任。

假设丽塔这样说:“我接到许多顾客的投诉电话,说他们收到的是别人的货物,我想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处理……”

这是多么截然不同的表现啊!丽塔要是能带着问题向我汇报,那么她就很可能会成为被提拔的对象。

人人都会遇到问题,然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所要做的。我建议你从寻找问题开始。“问题不找你,你别找问题”的处事哲学应变为“问题不找你,你要找问题”。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显露你的才华。

2、不要怕犯错误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上司发现他们身上有几处缺点,晋升的机会就会化为泡影。由于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他们说话办事谨小慎微,开会时坐在最后一排,为使自己不引人注意而绞尽脑汁。

避免犯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任何无把握的事。我认为,从不犯错误者则表现为缺乏创造力,这种人成天沉浸于日常的工作琐事中,从不考虑未来会怎么样。保持四平八稳者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3、重视未来

多年来,令我困惑不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能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且工作年限长就会有资格被提拔或晋升。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老板希望人人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只是获取工资的资本。而更重要的是,不但要做好工作,而且必须做出出人意料的成绩。

提拔重用一个人决不只是因为他昨天表现突出,而是因为上司认为他具有明天会大有作为的潜力。提拔重用不是对过去成绩的奖赏,而是对能实现未来目标的一种鼓励。如果上司认为你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无论你采取什么办法,他也不会让你承担重任,这是是否重用一个人的基本准则。

4、学会推销自己

对一个优秀的职员来说,只知道拼命地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上司知道你做了些什么。你必须设法让上司了解你的才能、技术和潜力,你必须学会推销自己。

一天上午,一个叫安德鲁的年轻职员要求见我,说是为了一件对公司、对我、对他都很重要的事。

“什么事呢?”我心里想。

一会儿,安德鲁来到办公室,非常自信地对我说:“经理,我开门见山讲吧。我有能力做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在时刻准备着。”

我很喜欢他这种表现。他所说的三句话,态度诚恳,直截了当,简明扼要。根据他的才华和他再三请求,安德鲁得到了公司行政副经理的位置。他现在正经营一个公司。

5、争取机会

你可能听说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谚语,万万不要信奉这种说法,机会会随时出现,只是来去匆匆而已。

如果你一旦有机会获得某个职位,一定要接受下来。要相信自己最终是能胜任的,决不可等胜任了再接受。如果上司问你:“你能胜任这项工作吗?”你要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了。”

你可能很担心不能胜任新工作,而心里直嘀咕:“我实际上不能胜任。怎样才能学会做新的工作呢?我已经感到肩上的担子够重了。”当承担新责任时,人们起初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有机会学游泳,那么就大胆地跳入水中,先用狗爬式游,最终会学会游泳的。

6、交真正的朋友

我不能过分强调在公司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么重要,但我认为最好是广交朋友。不可只注重联系和自己同职位的人,这样会造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格格不入的危险。要与比自己水平高而能帮助你提高工作能力的人建立友谊,并发展与思想进步者的关系。要尽量避开满腹牢骚者,因为他们会削弱你积极向上的锐气。

第十九篇 职场为人处事的技巧

对贤能者服之以德

面对贤能的人,我们不可以用权势、金钱、名位来取悦他,而是要以良好的品性、德行与之交往,就如荀子所云:“君子易知,而难狎。”因为贤能的人虽然易于亲近,但是如果你的态度轻浮、邪佞,则难以令贤者看重你,所以对贤能的人,要服之以德。

对乖张者驭之以术

而对一些生性嚣张、猖狂、傲慢的人,要如何与他相处呢?要驭之以术!也就是要有“方便”的方法。就如同驯马师要调服顽劣的马,一定要先懂得他的性情,再依他的特性来调御。有时候顺着他的心意,有时候要适时地控制它的方向。待人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地打骂责备,而是要先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并且要倾听他的声音,适时给予劝告;能有一些对话的方法,才能让他称服。

对朴拙者赋之以专

面对生性比较迟钝、朴实,甚至笨拙的人,我们要怎么办呢?《三国志》云:“贵其所长,忘其所短。”就是说明用人要“知人善任”,对于他的缺点要包容,而善于利用他的长处,并且给他因缘好好发挥。也就是说,对于能力较差的人,应视其能力,交代给他能完成的事,再从旁教导他做事的方法,让他有信心完成。因此我们对待朴拙者,要赋之以专,以融其心境。

对顽劣者教之以方

对顽劣、不受教、刚强、下劣者,我们不能把它开除,也不能不用他,但是要有方法让他接受你。例如:用佛的慈爱怜悯他,让他因受到关心而软化彼此的对立;用鼓励待他,让他因受到赞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或者用威力来降服他,让他受到威迫而跟随你,所以对顽劣者,要教之以方。

人际相处,要善观因缘,佛也是如此的慈悲为怀,随顺因缘,珍惜因缘。尤其彼此能相互给他人留有一半的空间,则不但不会有冲突磨擦,也可以保持适当的交流,发生互补的作用。

所以人与人相处,有因缘因果。

第二十篇 人是机器?——数字化生存意味着什么_其他哲学论文

【内容提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是当今世界上确确实实发生着的一场新技术革命。此次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操纵、控制自然事物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有可能在更大、更深的范围内发展物质生产,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它对人类的思维方式、社会管理模式、生活样式发生巨大影响。对这个影响似乎有一致的看法,人们欢呼一个更加合理、富裕、舒适、便利和丰富多彩的时代即将到来。这肯定是不错的。不过在众口一致的欢呼声中我们似乎听到“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孩子发出的惊叫:这儿哪里有人,分明是一台台貌似人的机器!所说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否必定伴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是否就是人类事物的合理性?这应当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机械论/工具理性/信息高速公路

【正文】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人们不断发现人的经验世界的可计算、可操作、可控制性的过程,也是人的工具理性(当代思想家意指人类理性中专门处理经验事物的那种、计算、逻辑的思维能力)不断证实着自己力量的过程。当人可以用各种因果决定方式和它们的组合解释生命、社会乃至思维的复杂功能时;当人可以将自己的各种体力的、智力的、情感的活动加以分解并用二进制数加以表达,从而用各种机器模拟出这些复杂功能时;当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摆弄一个个原子(纳米技术),从而制造出各式各样非自然产生的、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持存物”(bestand)〔1〕,甚至连人自身也能被“克隆”、也被普遍地看作为一种“人才资源”,成为持存物的时候;当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到处碰到的都是由自己的抽象逻辑所产生的机械式产品,只能在自己规划的范围内活动,丧失了向世界、向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们在震惊于人类自身无限的创造力并踌躇满志地展望未来,欢呼信息时代将给人带来美好的、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似乎也不能回避:“人是机器”的古老观念又重新获得了它的活力,我们仿佛听到那个“新世纪幽灵”〔12〕越来越近的脚步声。wWw.0519news.cOm

一、生命事物的机械论解释的命运

很久以来人们就发现,生命系统与人们使用的工具和机器有某些相似之处。笛卡尔和狄德罗是生命事物的机械论解释的鼻祖。他们生活在机械式机器的时代,这些机器的构件是杠杆、弹簧和齿轮,其运转原理可以从牛顿力学理论中找到解释。从历史上来说,这是用于生物学的第一种机械类比。用于生物学的第二种机械类比是热机。这是把生命类比为物理过程中的燃烧现象。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成为这种解释的基础。今天人们用耗散结构、自组织与混沌理论和智能计算机来说明和比喻生命。这类机器具有有序的动态结构和自我调节的功能,能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从直观上看这与生命、特别是高级生命的特征更加接近。法国著名哲学家、医生拉·梅特里的话:人是动物,因而也是机器,不过是更复杂的机器罢了〔3〕, 充分反映出人们对生命事物的本质的观念。

不过,在生物学史上,与对生命事物的机械论解释相对立的还有活力论(目的论)解释。在后者看来,生命有机体中肯定有不服从于物理与化学定律的过程(因而不能进行科学的研究)。但是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生物学家差不多普遍拒绝了活力论。这主要是由于,首先,因为活力论实际上在科学领域留下了后退到未知的或事先假定不知道的因素;其次,因为所有那些看来要求活力论解释的现象,最后都能用物理—化学定律去说明了。例如一个最新的科学成果——现代分子生物学在对基因进行描述与控制方面的成功(1996年底科学家宣布,包含人类五分之一基因地址的人类基因图谱已绘制完成)不可避免地是机械论和还原论观念的胜利。生命事物中确有机械的一面:肢体的运动方式与杠杆相似,而心脏工作的原理与泵相同。计算机的成功则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至少也有机械的一面。这就解释了,何以笛卡尔的方法与笛卡尔的自然观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可以起到那么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近代科学的主题就是研究自然界机械性的方面。机械论解释实际上占了上风。不过机械类比的命运并不顺利,它似乎有辱作为高级生命的人类,因此它一提出就被斥为浅薄,认为是机械决定论观念在生物学中的反映。当机械决定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处处碰壁的时候,生物的机械类比也遭到了人们的嘲笑。

生物的机械类比之遭到如此对待也有它自身的原因。近代科学在将生命当成机器来研究时,使用的是还原—分解的方法(这正是它机械决定论的方面)。在今天看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生命的某些方面。例如,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生物化学家们曾耗费了60年的时间寻找生命发育中的所谓“组织原”,结果没有找到。今天人们已认识到,发育是不能还原为每一单个化学物的行为的。又比如,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很早就有人意识到,内因、内在联系、目的性的出现是从科学方面说明生命乃至主体产生的关键步骤。苏格拉底就清楚地区分了人类行为中两类不同的原因。他说,有些人认为,他在监狱里坐以待毙这种行为的原因是由于施加在他骨胳、肌肉和肌键上的机械力引起的。但他坐牢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他做出了服从雅典人的判决的抉择。〔4 〕还原—分解的方法是无法处理这类对象的。

二十世纪初对生命的科学研究的方向发生了逆转。整体—综合方法逐渐占了上风。方法上的突破带来了丰硕的成果,生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自调节、适应性、目的性、演化等一系列性质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家把这些成果用于设计新型的机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正是在这一科技背景中产生的。这些科学成熟的标志是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它具有了类似生命,甚至智慧生命的许多特征。

智慧生命的许多特征现在已不必求助于科学之外的活力来解释,而是可以用大大修正了的物理—化学理论来解释。显然,承认在生命有机体的过程、机能和活动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与任何物理、化学定律相冲突的,或者是在这些规律之外的;承认在物理—化学定律之外不存在着超自然的或非物质的力量,是对生物学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生物学家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们要问的是,这一科技成果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用大大修正了的物理—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现象真的可以使我们避免机械论了吗?

二、当代科学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证实了什么?

当科学家们也可以造出具有反馈环路的复杂自调节系统,它们有称为内在联系的东西(如有某种内部结构),有某些智力行为时,生命的机械类比重新获得了它的生命力。诚然,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引起了机器这一传统概念的改变。过去,机器指的是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的技术装置,现在出现了用来变换信息的技术装置。这时信息变换的能量过程只具有从属意义。控制论机器和电子计算机,或更一般地说,信息加工机或智能机器就是这类机器的名称。它具有类似人的智能,如具有感知能力(视、听、嗅、触等),思维能力(综合、计算、推理、决策等),表达行动的能力(说、写、画、做等)以及学习记忆、创造等功能。显然,这类机器与一般的机器有很大不同,它的内部活动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硬件与软件。硬件层面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电路和开关的网络构成,有一系列电脉冲通过开关。这个过程完全由物理定理所使然。另一方面,某些电路活动可能代表解出一套数学方程式,出一枚导弹的弹道。这样的描述就比硬件高出一个层次,要使用到诸如程序、运算、符号、输入、输出这类概念,它们在硬件层面上是没有意义的。两种描述在其本身的范围内都是前后一致,毫无矛盾的,但两者处在完全不同的层面上。显然,将程序只不过看作是一些电脉冲是荒谬的,是还原论观念的表现。智能机器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新东西,它们需要用整体论的概念和方法去把握。但在本质上这个过渡形式可以通过元素、结构、功能的与物理上的所谓的“单纯物质”发生联系。问题在于,程式化本质上是人将他的思维内容与推理过程数字化(表达为二进制数),从而机械化的结果。

因此,尽管这里的“机器”概念已有变化,大量元件的复杂连接使它具有了整体的性质。但仍然可以认为它是像波普尔所说的“钟”的东西。当电子计算机依赖启发式程序成功地找到了对于《数学原理》的定理2.85的证明时,难道不可以说,由像“钟”这样的计算机显示出来合理的创造性吗?而且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还欲使人们相信,他们不过刚刚开始去开发机器的“才智”。果然,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的确,谈到机器,不说说计算机新近的发展是不可想像的。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才过去了50多个年头,计算机与通讯线路连接起来的全球网络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机器。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接替了我们思维的任务。一个有趣的例子是,1997年5 月11日当今世上公认的最优秀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与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制的取名为“深蓝”的计算机对弈, 最后“深蓝”以二胜一负三和取胜。生物计算机的开发目前也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届时机器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将大大超过人脑。甚至连我们最个人化的情感,据说也被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科学的与研究。科学家们说,爱是牢固建立在生物进化、生物学和化学基础上的。坠入爱河者如痴如醉的表现和滑稽可笑的举止事实上是自然力主宰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自然力则是人类几千年来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力量。一见钟情已不再是秘密: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的情况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就像把数据存放在软盘上一样。年龄越大,脑子里的这个图像就越具体。在第一次目光接触时,眼睛就把捕捉到的有关对方身高、体型、眼神、头发颜色、发型、风度以及服饰等最初的信息,以时速432公里的速度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 特征信息与所储存的理想条件越是吻合,大脑发出的就越是强烈,这就是爱情!人体内的化学工厂便会开足马力,一系列情感激素被释放出来。科学家甚至统计出,爱的可持续2—4年(这一点在当今的离婚统计中是确凿无误的),长久的婚姻不是这种所维系的。不管哲学家或普通人是怎么看待这些进展,科学家们却是相当认真地对待这些课题的,现在他们已瞄准了“自我”这个传统上属于哲学的,被视为自然的最高秘密的领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种基础技术似乎还看不出会遇到任何科学上的限制。当有一天我们怀揣着一个一分硬币大小的软盘——存储着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1600万本图书)——的时候(这决不是遥远的事),我们怎能不为这样一个自己所创造的高科技社会所震惊?!

所有这一切表明:第一,人造机器所达到的这种“最高境界”是人脑的胜利,是人类智能的极至表现。“深蓝”的背后有无数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甚至企业家和工人。它不是来自太空的怪物,而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和梦想寄托。在这个意义上,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并不是“深蓝”主机,而是参与“深蓝”计划的整个科学共同体,是一群人如何运用电脑的硬件与软件来向一个人的智慧与反应挑战。人类能够从物种演化中脱颖而出,依靠的就是制造工具的理性能力。电脑的进展使人们对人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尊重,人脑竟如此奥妙无穷,如此强大有力真是不可思议!第二,人脑的功能竟然能用机器模拟出来并且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不可避免地加强了“人是机器”这个命题。如果说以前的机械类比还只是涉及人的某一个身体器官,现在涉及到人的大脑、人的智慧。它至少表明,人的思维活动中的计算过程能在计算机中客观化,说明人的计算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客观功能在机器上现实化。我们似乎已从思维的“主观的计算”功能中剥离出了可以客观化的东西。坦率地说,大多数人(不仅仅是哲学家)不喜欢这个结论。国际象棋在西方社会中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一直被看作是最具代表性的纯智慧活动。很多人虽然对人类体能远不如机器毫不在意,但却无法忍受人类在国际象棋上对机器称臣。卡斯帕罗夫在赛前扬言,他是为人类智慧的尊严而战,他说“我不能想像过一种计算机的知识比人更强的生活”。媒体也立刻将他形容为“人文的最后防线”。且不论这是否是夸大其词,这场比赛的理论意义却是极其深远的。一些专家、学者曾极力强调,计算机原则上有许多事不能做到,而人却可以做到。例如,工人智能面临的多数难题都涉及到指数,许多人都认为,这不是任何巧妙的技术可以绕过的〔5〕。然而ibm公司这次设计的“深蓝”计算机采用了新的算法,它可计算到后15步。并且,对于利害关系很大的走法可算到30步。而国际大师一般可想到10步或11步之远(这次在与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深蓝”计算机的设计者只让他们的这台计算机计算到后12步的所有可能性)。一般来说,棋手每走一步约有30步不同的走法。因此要看到15步之远,计算机若要硬算,就必须算遍30[15]种不同的走棋过程,以从中作出选择。按一般枚举算法,即使是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要完成对每步棋的全部搜索也要化上几千年,这就是所谓的指数。ibm 的研究小组采取了所谓“α—β”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先进行“浅”搜索,比如深度只有10步,以粗略指出哪些步是有希望的,然后对这些走法进行深度较大的搜索。这使“深蓝”要处理的局面数减少到1千亿种左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绕过指数的“陷阱”。再加上现在它每秒平均能够搜索二亿步棋,有时可达到三亿步棋的速度,使它的能力大大提高。实际上,人造的机器(工具)总是在某一方面超过人,模拟人脑的电脑在逻辑推理和运算速度方面超过人脑是题中之义、情理之中。这次人机大战标志科技发展的“简单问题”时期的结束,科学家今后面临的问题大都需要自我学习的技能,即使只考虑下棋,中国的围棋变化莫测,“深蓝”的“穷举法”还一筹莫展。人类在“人工智能”道路上的摸索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现代科学发展的主题进入了“复杂问题”的时代。

公正地说,对生命的机械类比尽管在一开始显得过于肤浅,但它把生物学从中世纪唯灵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它开辟了对生命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智能机器的出现和它的可能发展前景表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断地被填平。生命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功能可以用物理—化学定律加以说明。纵观当今的科技成果,我们不能回避这个受尽奚落的观念仍然是科技工作者基本的工作假定。如果我们以为,当牛顿动力学理论发展到现代动力学阶段(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混沌理论)就克服了自然(包括人)的机械性;如果我们以为现代科学强调了部分的组合产生了部分没有的新性质,就具有了抗拒自然的机械性质的能力是过于简单了。只要我们是以因果决定的方式探究自然,不管这种决定方式的规则是什么(从部分到整体的向上的决定,或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向下的决定,或者同时存在着双向的、相互缠绕的决定),都不能使问题的实质有什么变化。这是自然科学特有的体验事物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近、现代科学对自然事物(包括生命)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更加准确地概括为机械论—还原论和机械论—整体论。因果决定的各种方式的组合才使机械的发展达到了今天这样的境界。

问题在于,这种类比究竟能走多远(这涉及科学认知的特点、范围与界限)。目前在计算机领域进行的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计算机能或不能做什么的讨论,就是在更高的科学水平上对机械类比的本质、范围和意义的哲学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科学家们一般来说较为同情和支持这种“类比”(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因为这种类比是指引他们有可能取得进一步成果的向导。在他们看来,科学似乎也找不到证据证明人身上有特殊的神性,也看不出任何基本的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一台先进的计算机不能够在原则上与我们一样具有意识感。这不是说计算机有了灵魂,而是说复杂的、相互缠绕层次产生了我们所认为的精神。须知,这种复杂的、相互缠绕也能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发生。如果精神基本上就是“有组织的信息”(大多数科学家是这么认为的),那么,表达信息的媒介(物质载体)就可以是任何东面,而不必是某一特定的大脑〔6〕。

可是,大多数哲学家、人文学家则认为,认识到生命现象并不违反物理—化学的基本定律,并不等于说这类定律完全解释了生命现象。只能说它们与生命现象不矛盾(生命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人的思维本身是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绝对否认人跟机器智能之间有任何相同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机械,即使它可以有称为内在联系的东西,它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主体的特征——自我意识。在他们看来,在现象学的心理学中,人被看作是没有理智的生物。而实际上,人的行为只能在内省观察的意识现象的范围内,而不能在客观的概念范围内加以描写。目前在学术领域流行着一种用系统科学方法解释一切的倾向,以为用物质元件的多层次组合就能产生精神,以为用整体论就可以说明生命和精神现象,这是非常不够的,仅此只不过是用复杂机器替换了简单机器而已。是在新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机械论。这使我们回想起康德对莱布尼茨青年时代就提出的,思维是一种计算的想法所做的评论:“所有学识渊博的人都为这一发明跟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起进入了墓穴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承认,我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这一判断,不过看作好比是伊索寓言中的那个父亲临终前给他儿子留下的遗嘱,说他在地里埋藏着宝物。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们准确的地方,就骤然寿终了。可是他却用这遗嘱促使他的儿子不知疲倦地挖掘和松土。最后,尽管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却由于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变得富有起来。倘若有人还愿意对莱布尼茨的这一著名系统花费劳动,这就是我认为从其研究中所能指望的唯一益处”〔7〕。确实, 来自哲学方面的批评并没有阻止科学家们“不知疲倦地挖掘和松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以最惊人的速度在扩大,这似乎是一轮新的活力论与机械论之争,其背后隐含着一个固执的,充满矛盾的思想路线:一方面把人从自然无可挽回地出来,区分为主体与客体,肉体与灵魂;另一方面又力图通过与物质实体的类比把人当作物质的现实来理解。奇怪的逻辑似乎给我们出了一道无法解开的难题。这就是近代哲学典型的设问风格。

三、工具理性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在当代许多学者看来,科学技术不仅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生理结构,甚至思维结构的运作有如机器的尴尬局面,而且给我们铸造了一个大机器的社会,它高居在这个社会之上,统治着这个社会,成为人类事物合理性的最终标准。即便人真有灵性,也会在这个社会中丧失殆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意味着这个机械化的进程加快了速度,并将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伽达默尔曾指出:“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展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今天,在各国争先恐后地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背景下,我们确实应当从生存意义的角度探讨一下数字化生存的含意。

我们无法否认,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的最高,也是最独特的成就。在现代世界中,再也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相匹敌。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福祉是有目共睹的。由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进步和人类平等也是我们每个人切身感受到的。它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合理性是无庸置疑的。我们也不能否认,科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使人进取的重要精神因素。当人们真正科学地对待所处的自然环境,理智地思考面临的严峻现实,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容易把人们引向高尚的境界。同时,理解科学的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感受科学之美,欣赏自然之奥秘,体验创造之欢乐。人们崇尚科学的更直接的原因还由于它能迅速成为一种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至于人们往往用重大的科技发现——火的利用作为文明的开端,把工具、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方面的进展作为时代的特征。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更成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全球性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幸福。我们现代人深受现代科技之惠,对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充满尊敬之情。我们不能想像过另一种生活。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这种认知、操纵与控制的关系通过市场化与工业化不可避免地扩张到社会领域。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个体的人完全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吃得好、住得好、娱乐得好。所有阶层的人的生活似乎只有一个目的了,就是更多地生产和消费。最主要的职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各经济部门都是建立在最大消费的原则上,生产得越多越好。为此,一方面它依靠科学技术不断使产品过时,迫使消费者购买新东西。个人电脑的不断更新换代不正逼迫着我们不断地掏钱吗?另一方面,它奉行“科学无禁区”、“凡技术上能够做的都应当做”的原则。显然,一旦这些原则得到普遍接受,所有其他的价值就被废黜,而科技发展将成为伦理学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文主义传统发展起来的一切价值。基因工程、“克隆绵羊”所引起的争论就是两种价值观的交锋。今天一个一般的实验室都能作到把病病毒跟感冒病毒接到一起,想想这样的后果,真是太可怕了。笔者感到,在“凡技术上能够做的都应当做”的原则面前,在“享乐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反对克隆人、限制基因技术、保护环境的呼声显得是多么微弱、多么不堪一击。

这样的社会对人的控制主要已不是与剥夺,而是通过技术。例如,通过对人体基因的控制(科学家预言,十年内就可能造出基因武器用于种族灭绝),人在社会上原有的各项天赋权利可以不由分说地被剥夺,这就等于承认了人类在遗传上有优劣之分。二次大战后好容易争得的人人平等的权利将以科学合理的借口而被取消。其次,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闲暇时间,从而占领人们的私人空间;公共传媒可以决定人的观点和思想,替人作出决定,从而剥夺了人自由思想的能力。更为可悲的是,人们本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见真实的东西,但他们却偏偏愿意在荧光屏上去看它的影像(美国作家e.b.怀特语),传媒提供一种现成的反映取代真实的生活,因此,这是一个反映世纪,是一个与一切真实疏远的时代。其后果是使社会可以在富裕的生活水平上,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付出不再追求自由,不再想像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价;技术的进步使社会握有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技术的进步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变成物,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当人不仅可以设计某个人的身体,而且有可能设计整个人类时,未来对我们是福是祸真就很难讲了。因此,这是一个虽不自由却很舒适,虽不安全却使人安然自得,虽不真实却丰富多彩,虽孤独难忍却应有尽有的社会〔8〕。在这样的社会中, 人为了让生活舒适和轻松正在放弃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特存在,无原则地进入整体、进入人群,让自己淹没在事件的整体之中,丧失在世界历史之中,消亡在普遍性之中。没有一个人敢于或者愿意像梵高、克尔凯郭尔、尼采那样实践“成功地做了他自己”。在这里个人成功的标准完全由外界的事物决定,世俗的目标占有了支配的地位。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的诗句:“不采苹花即自由”〔9〕所表达的人生境界在今天是多么难得。在海德格尔看来, 这种生存方式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使人无思想,或只能用一种思想,从而离真理越来越远〔10〕。现代文明的弊端反映出人危险地落后于他自己的创造发明。对于一个渴求精神发展的、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来说,他“实在无法忍受生活的诗的丧失”。难道“我们非得生产病态的人来确保一个健康的经济”吗?〔11〕

如果以为人文学者的这些思考,这些担忧,这些“无法忍受”只不过是人类向来就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失控情结”,忧虑自己终将无法驾御自己所创造的事物,甚至被其所取代。或者以为他们由于目睹西方文明在近代日益“礼崩乐坏”,道德沧丧,从而把科学技术视为替罪羊,必欲除之而后快,以慰自己浓得化不开的文化乡愁,那真是极大的误解〔12〕。正是他们指出,科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的存在:我们之所以成为现代人,部分是技术塑造的结果,所以技术根本是无法抗拒的。任何反科学技术的观点都不是深刻思维的产物。问题在于现代人应当对这种生存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它揭示了什么,又隐蔽了什么,它对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人只按照一种方式去思想,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无思想。

对此早有深刻的,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一方面,作为肉体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持其生命过程。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是理性方式(工具理性)。另一方面,作为精神存在物,人又是超自然的,他具有自己的内在尺度,并通过自我意识自觉地把握这一尺度,建构起一自足的意义世界。这表现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人的历史即是一部以工具、材料、能源和信息为标志的追求物质需求的记录,又是一部探求和表现超越物质需求的记录,我们在绘画、诗歌、雕刻、神话、戏曲、音乐、舞蹈中可以发现人类多么强烈的精神渴望和追求。因此,理性与价值的二律背反根植于人的生存悖论之中。当代人类的文化危机的深刻性即在于此。只在理性与价值的整合,才构成人的存在的充分表征。任何囿于理性或价值而确立起来的单向度的人或历史,都属于偏离自身本质的异化状态。可以说,是最早看到机器大生产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对“异化”概念进行的深入与批判,反映了哲学批判的当代性,是对所谓工具理性负面效应的深刻反思,这与黑格尔仅仅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批判不同,也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往往把“解构”的锋芒对准语言层面不同,将批判的目光投向现实的世界。他所关注的不仅是现代性的成就,更是现代性的“问题”,不是去论证“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而是揭露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是何以处于“完全的虚无”状态的。这一切使他成为揭示现代文明弊端最伟大的先驱者之一。任何关注人类生存现实境况的理论思维都不能忽视。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成为哲学家和人文学家全方位审视的对象。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是人对自然的一种特殊的体验方式——将自然数字化,使自然变成一个不具“目的”,丧失“神性”,循数学物理规律而动的物体,变成一个可预测、量度、计算、验证,从而可操纵、可控制的机器。人不仅自己成了机器,并且也成了自然与社会这部大机器中的一个部件。世界现在成了计算思维的对象,没有任何东西能避免计算思维的影响。科学和技术用人自己的构架和发明、计划和目标来阻挡人,使人只能看到科学技术让人看到的那个样子。这就是人的数字化生存的意味。可以说,正是现代科技完成了对自然的全盘机械化,在这个巨机器系统中人被“锁定”在一个四维时空的网络中,比牛顿时代更像一个齿轮或螺丝钉。因为它把现实与一切固有的目的分离开来,否认了它固有的伦理、美学和价值,只赋予它以控制的价值〔13〕。人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找不到自己的家园。而一当他失去了对抽象价值的追求,仅仅满足于直接价值的体验,他就“重新变成了动物”。这就是为什么当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时候,“人也死了”。显然,这些批判反思主要在于它的理论向度,它所反对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根本旨趣,而不是反对科学技术活动本身,其内含的希望在于,通过人文精神的张扬,以确立一种能够指导人类驾御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将科技文明导入一个人道化的发展轨道〔14〕。

二十一世纪对人类来说将会是一个充满惊心动魄事件的世纪。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为人类提供满足物质需求的更强大的手段;作为认知人的经验世界的思维活动将极大地拓宽人的视野;作为一种将进一步成为人的社会生活合理性的标准;作为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将使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多地丧失个性、丧失真实感,更加孤独。一句话,工具理性将继续取得巨大成就,将更全面地统治人的世俗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本身进到“复杂问题”(探索宇宙之伟、粒子之微、数量之硕、速度之极)的时代意味着它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科学技术在其自身领域遭遇到了人类的有限性。这一事实的意义非同小可,须知,“认识到这种有限性就必须承认人将永远存在于真理与非真理之中,就有可能把我们自己从偶像崇拜中永远解放出来”。由于它发生在科学技术内部,发生在其最深邃的部分——物理学和数学(如海森堡、玻尔在物理学,哥德尔在数学中碰到的)中,因而,更为确凿无疑,意义重大。以上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外部,另一个是从内部表明:工具理性已进到了人类理性必须也可能对之进行全面反思的阶段。二十一世纪既是一个发展的、充满危机的世纪,也是一个反思的、有可能走出危机的世纪。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现代技术的虚无主义发展所导致的危机的最后时刻,人类最终走出危机的希望也应运而生。当代世界性的危机“是人类新灵性境界的产痛”。科学技术作为有限的人的一种活动或存在方式将被恢复在它应当所在的位置上。这将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互融合的时代。

如何建立和发展与迈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科学与中国哲学是中国理论研究者的历史使命和学术生命力。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15〕,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自己特殊的难题和悖论。西方现代化的历时性、阶段性矛盾在中国则变为共时性并存的错综复杂的格局。在社会存在层面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结构中的狭隘旧习、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残酷与幼稚、现代社会机械理性化的种种弊端,以及后工业社会种种特有的“富贵病”(高消费、抑郁症、环境污染等)都在同一时空的中国暴露出来。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种力量的并存似乎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选择,但更多的却是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认知图像的混乱模糊。因此,我国的理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是严峻的,我们决不能因为在世纪的交接处必然出现的某些弊端而否定科学精神、否定市场经济、否定功利追求,我们只能在追求功利的基础上提倡超功利的境界。科学精神和市场经济使几千年来饱受封建束缚的中国人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其内涵和意义之深远还只是初露端倪。在一个需要发展、隐含危机、充满希望的时代,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反省西方现代化之路的教训是极其必要的。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是行为、公共传媒、学校教育、理论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只提出一个让笔者深有感触的事例:我们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可曾给过学生表达、说出个人意见、感受的机会?用共性限制个性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在理论层面上这是机械论观念的表现。现在提倡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不解决尊重学生(实际上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这一传统的顽症,这个取代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最后,对工具理性的严厉批判绝不意味着,当代哲学无须从现代科学中吸取精神营养,当代哲学家可以不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它们只是表明,理性不应仅仅限于在科学技术的层面上理解。问题在于,人的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它所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哲学思维的航向。牛顿物理学对近代哲学世界观的形成有须臾不可或缺的意义,现代物理学恰恰暴露出近代哲学在近三个世纪的发展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加以审视永远是哲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例如,今天的科学远离了人们的常识,单凭经验和直觉,即使是想像力再丰富的人也难以准确理解它和它所引起的变化,人们难以从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背景中判断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也许正是这种功能和认知的相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思考,这应当看做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一种新的挑战。许多研究者认为,二十世纪以来新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已经蕴含了新的世界观的全部生长点,但是它还没有来得及对我们在近代以来形成的机械论世界观发生根本性的影响。可是自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巨大成就所造成的机械论世界观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它对科学和人类进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克服机械论观念和方法的种种弊端、如何揭示和阐释新的科学观念和方法所可能包含的客观内容,确实应当成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的重大主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与理论内涵决不意味着按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规划哲学,在世纪之交有关科学技术的哲学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应当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一座桥梁,以沟通科学技术与其它文化形式的联系;它应当把科学技术思想的概念与模式以及它们的本质内容当作批判反思和人文主义理解的对象而进行阐释。唯其如此,才能在确立一种将科技文明导入一个人道化的发展轨道的层面上发挥自己的理论批判功能。

“新世纪的幽灵”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意味着向我们每一个人提出:“你如何成为你自己?”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首先对自己来一个启蒙,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1〕 在海德格尔看来,在现代技术的支配下,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所有的东西都被汇入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们存在着的唯一意义就在于实现技术对事物的控制。见 m. heidegger,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p.17.

〔2〕 德裔美籍思想家弗洛姆在三十年前发出的警告, 他将二十一世纪可能出现的一个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由计算机所控制的完全机械化的社会称为新世纪的幽灵。见 erich fheomm, 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p.1.

〔3〕参阅(法)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 1981年,第65页。

〔4〕 转引自(美)大卫·格里芬主编的《后现代科学》, 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147页。

〔5〕  参阅(美)休伯特·德雷福斯的《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三联出版社,1986年。

〔6〕 参阅(英)保罗·戴维斯的《上帝与物理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05页。

〔7〕 见《康德全集》,第一卷,俄译本,莫斯科,1963年, 第269页。

〔8〕 见(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9〕 见陈寅恪的诗《答北客》, 该句典出柳宗元的“欲采苹花不自由”。

〔10〕 heidegger, dei technik und die kehre, s.4.

〔11〕 (美)威廉·巴雷特的《非理性的人》,商务印书馆, 1995年。

〔12〕 见张汝伦的《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

〔13〕 见(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页。

〔14〕 参阅高亮华的《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153页

〔15〕 见刘怀玉:“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学术月刊》,1995年第10期。

第二十一篇 给职场的人的励志文章

下班时间,我走进地铁,在拥挤的车厢里找到一个角落安顿下来。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个小时里,我忙着应对各种事务,成了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抬头看看地铁里的其他人,大都是表情木讷、神色黯然。每个人的脸,都显得萎黄而黯淡。

这一天,实在太累了。

确切地说,是每一天都很累。

我曾经很多次对自己说,这不就是生活的常态吗?生活本来就是充满了各种琐碎繁杂、鸡毛蒜皮。更何况,曾不止一次有人告诉过我,累,正说明是在走上坡路啊!

可是,我的内心分明在告诉我,这样的安慰,并不能够让我更加快乐。我已经很久没有追过剧,很久没有好好地坐下来看一部电影,也很久没有和朋友一起痛痛快快地逛一次街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敏。

有次出差,赶火车的我来不及吃饭,便在车站附近的快餐店买了一个汉堡,准备在火车上充饥。那天正好是小长假前夕,火车站里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我早已累得精疲力尽,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发呆。这时,敏踩着一双高跟鞋款款走过来,微笑地冲我点头,然后轻盈地坐在我的旁边。

她放好行李,从包里拿出一个便当盒,里面整齐地码着几块精致的寿司,旁边还有一些新鲜的蔬菜沙拉。她柔声邀请我和她一起吃一点,我微笑地摆摆手,于是我们很自然地交谈了起来。

敏在一家银行工作,每天要在窗口前呆上一整天——讲解各种理财产品,引导老人办理业务,处理各种客户纠纷。最忙的时候,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敏下班很晚,晚上八九点钟离开单位可谓是家常便饭,就算休息日,也经常被叫回办公室加班。

而她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更令我惊讶的是,她正利用业余时间准备一个和金融相关的资格证考试,并且在自学英语,计划明年休年假时,带着全家去国外旅行。

看着她便当盒里精致的寿司,我忍不住问:“难道你不觉得累吗?怎么还能保持这样的活力?”

她清浅地笑了笑:“累,是一定的。但只要心不累,就好!”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是两个相互交织的世界。身体的疲惫,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首先变得很差;而情绪乐观的人,身体往往也能够充满活力。

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够摆脱如影随形般的“疲惫”!

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早睡,早睡,早睡!

前一段时间我特别忙,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挤出时间读书、写文章、找图片、排版,等文章推送出去,已经到了深夜。

开始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可后来我渐渐发现,每次晚睡过后,自己白天的注意力就会变差,思维也变得缓慢。更加糟糕的是,情绪不再稳定,一点小事就会觉得灰心丧气或者烦躁焦急。

有人说:你不是累,是因为你晚上不睡。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养成早睡的习惯,先提前半小时上床。不要再玩手机,也不要再想那些让你烦乱的事务。播放一段轻音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边冥想边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会觉得全世界都明亮了起来。天又是蓝的了,草又是绿的了。而你,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其次,做好时间管理。

有时候不能按时睡觉,并不是我们不愿意早睡,而是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总觉得当天的计划没有完成。后来我发现,只要做好时间管理,当天的所有计划都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就能心满意足地按时上床睡觉了。

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最能集中精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完成工作内容。

然后是合理规划时间。计划不要制定太多,这样容易因为没有完成而产生挫败感。不要只写下今天要做什么事,而是要合理地预估做这件事的时间。更要注意的是,不要只规划工作内容,对于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也要一起安排进去。

摆脱疲惫的第三个药方,就是“吃掉青蛙”。这里的“青蛙”,是指最困难、最重要的事。

每天找出三件最重要的事,作为自己计划的重中之重,在一天之中首先完成。这样就会觉得越往后越轻松,直到下班或者临睡前,都能保持很愉快的心情。

坚持运动是让你保持旺盛精力的第四个好办法。

我的经验告诉我,就算再忙,一周也要有三到四天进行运动。运动会让人分泌出多巴胺,让人无比愉悦。每当我觉得身体疲惫的时候,我第一件事想到的不是去做SPA,而是去练一会儿瑜伽舒展一下身体,或者外出跑上几公里。

运动可以让我们的体质增强,减少因为生病和过度疲劳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去寻找生活中的小情趣吧!

身体的疲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上的压力。心底的那个目标固然重要,但是沿途的风景也很美丽。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路过甜品店,奖励自己一块美味的糕点;在花盆里埋下一粒种子,每天为它浇水,直到它开出第一朵小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能大大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愿你的生活充满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幸福,让它们时时刻刻提醒你,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而深远。让它们告诉你,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你是多么勇敢和坦然,你曾经遇到过那么多深情而美好的人,经历过那么多温暖而快乐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

正如一个朋友说过的:就算生活是一地鸡毛,也要把它们一根一根捡起来,扎成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

坚持,在这纷乱而忙碌的生活里,已经算不得正能量。真正的正能量,是笑着坚持。

第二十二篇 给迷茫的职场人的励志故事

提起婴儿童车,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举世闻名的“好孩子”。

在全球,至少有4亿个家庭里活跃着“好孩子”的身影。它如今已经成为“童车大王”,不仅占据着国内大部分童车市场份额,在美国也坐拥半壁江山。它的“生身父亲”是集团总裁宋郑还。这位创始人在20xx年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百强,时为苏州首富。

早年,宋郑还在昆山陆家镇中学教学,后来当了副校长。那时改革开放不久,全国到处萌发商机,“遍地黄金”,昆山也不例外。这块投资,台商云集,大家都在疯狂地挖掘着第一桶金子。

因为社会资源匮乏,鼓励学校自己办厂。于是,陆家镇中学筹集老师积蓄,也开办了一家工厂,生产微波炉。结果产品不对路,严重滞销,老师罢工,厂子濒临倒闭,欠债100多万元。上世纪80年代,那玩意儿跟电视机都属于奢侈品,寻常人家谁买得起呢?此时,宋郑还临危受命,接手这个烂摊子。他想,厂子要活,就必须推倒重来,更换新项目。,机遇悄然而现。宋郑还从熟人手上接到订单,为一家工厂生产童车。童车的大好远景让他心思萌动,他决定自主开发和生产童车。

不久,宋郑还获得了银行巨额贷款,学校也重新开门。这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回校教学,要么继续从商。多年的企业运作已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毫不犹豫地弃教从商,抛弃了旧的自我。

就这样,宋郑还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他给自己生产的童车取了个名字:“好孩子”。从此,“好孩子”一点点地长大,逐步走出了昆山,迈向了世界。

一路走来,宋郑还并不轻松。他坚持一个原则:厂子不作贴牌生意,只生产原创性童车。刚开始,“没有技术人员,我们就自己设计,找资料、做样品、跑市场,终于研发出一种既能推、又能摇的童车,但因为当时缺乏投产资金,申报专利后很快就出让了。”宋郑还回忆说。

1995年,宋郑还开发了一辆秋千式的婴儿车,销路看好,而且还打入了美国市场。他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谁知它遭到一窝蜂地仿造。即使申请了专利,由于童车行业技术壁垒低,仿造仍十分严重,厂里效益一路下滑。他颇为无奈,除了打假,一时也别无良法。

一次,因资金缺乏,他把一个专利卖了,结果收到一笔不菲的转让费,这让他十分高兴。他决定走创新道路,走不断跨越的新路。他发现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不断地用新产品淘汰老产品,进行产品换代升级。从那时起,研发人员每天都在不断地创新。到了1997年,他们每半天就能出一个新设计,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迄今为止,“好孩子”拥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外国专利2300多项。持续地自主创新把竞争对手和仿冒者远远地甩开了。

慢慢地,“好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就想到更大的舞台上表演。那时,企业根本无法转动世界这块大盘子,因为资金远远不够。要想解决,只有。

很容易,因为外面的资本早已蠢蠢欲动,只等“好孩子”张口。但好比“割肉”,每一次都意味着股权旁落他人,代表着宋郑还逐渐失去对“好孩子”的控制权,失去“父亲”这个角色。他愿意吗?

为了帮助“好孩子”蛹化为蝶,迈向世界,宋郑还放弃了对它的控制权,不断地以股权换取“奶粉”——资金来喂养它。1994年,中国置业以450万美元投资获得“好孩子”33%的股权;1996年,第一上海以690万美元投资获得33。01%的股权。1998年,第一上海收购了中国置业在“好孩子”的33%股权,正式绝对地控股了“好孩子”。此后宋郑还又多次,“好孩子”蜕变成巨人,他则由掌控者退化为“边缘”股东。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宋郑还已沦落为“高级打工者”,大股东要是不高兴可以炒他的鱿鱼。

许多人不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宋郑还说:“我今天的成就,主要是一个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国家开放带给我个人的利益,所以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从未想过要去控制这个企业,一个真正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它都不会是哪一个人的,它应该是社会的,只要它能发展,我有没有控股权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年的资本运作,已让宋郑还的思想又一次发生剧变。那种不顾企业长远发展,抱住权力不放手的旧思想被他抛弃。他以新思维武装了自己,放弃控制权,甘于退出。

不断地打倒旧产品,创造新的;不断地打倒旧思想,更换新的,“好孩子”就这样不断地打倒自己,重新站起,始终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难怪它为何从来没有被对手打倒过,反而战胜了许多强大对手,成为世界童车霸主。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企业,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真正的最好的自我保护是自己打倒自己。每一次打倒自己,都是一次脱胎换骨,一次自我超越。打倒自己是为了下一次更强大地屹立。自己能把自己打倒,也就能把别人打倒。

第二十三篇 关于女性职场的电影

你是否有这样的难题,你找的工作是你不喜欢的,或者与你大学辛辛苦苦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完全提不起你的兴趣,那么你会妥协吗?看看这部影片吧。11岁的矿工之子,在面对家里的男孩一定练拳击的传统,他勇于挑战,坚持练自己钟爱的让贫民老百姓不能期冀的芭蕾舞,最终梦想成真。

看一看吧,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那么你会怎么选择?

BILLY ELLIOT在国内的译名是《芭蕾之梦》或《跳出我天地》,讲述的是一个11岁小男孩BILLY ELLIOT破除重重阻碍追求梦想的芭蕾之路。

在拳击课上,BILLY偶然看到女孩们在隔壁练习芭蕾,小小的BILLY被深深吸引了。从此每个周末,BILLY用上拳击课的钱偷偷去学习舞蹈。他的父亲和哥哥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芭蕾教师Wilkinson夫人的劝说也没有用,BILLY陷入了精神低谷。

在圣诞节的晚上,BILLY和伙伴在舞蹈教室里玩耍时被父亲发现。面对父亲的怒火,小BILLY没有退缩,而是在父亲面前施展了自己这几个月以来学到的一切。最终,顽固的父亲被儿子的与舞蹈天分所震撼。因为Wilkinson夫人曾建议BILLY到正规的芭蕾舞校学习(Royal Ballet School),父亲回家后典当了妻子留下的手表和金饰,送BILLY到伦敦参加入学考试。

考试结束后,BILLY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录取,但是OFFER寄来了,父亲和哥哥为他送行。当BILLY的列车远去,画面再次清晰已是20xx年后,二人走下伦敦的地铁去看BILLY演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成年BILLY由ADAM COOPER扮演,跳的就是AMP的SWAN LAKE。

第二十四篇 六年级第四单元习作:学会生存_单元作文

生活中,只有那些善于生存、会自我保护的人才算得上是主宰生活的强者。学会生存,使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本领。

生存说简单也不简单,说艰难也不艰难,对于那些会生存、善于生存的人来说,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生存好像一场游戏。在遇到偶发事件、危险以及灾难时,我们要学会不惊慌失措,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用之前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使自己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记得以前妈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上四年级,一天中午放学后走回家的路上,一拐卖小孩的骗子截住了这个小男孩的去路,说:“小朋友,去哪呀!”说着骗子拿出了一盒哈根达斯,来引诱这个小孩跟着他们走,孩经不起诱惑跟着拐卖犯上了车。走了一会小孩感觉出来有什么不对劲,他想了想对拐卖犯说:“叔叔我饿了。”“好,你在车上等着,别乱跑。”于是,拐卖饭下车给小孩买饭,小孩趁这个时间跑下车,看见一对老人开了药铺,他飞奔着跑的两位老人旁边,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老人非常同情他并让他先到床底下躲一躲。骗子回来后找不到孩子,非常着急四处寻找,老人看着他沮丧地走了以后,让小男孩出

第二十五篇 职场礼仪中遇到的问题

1.同事相处的礼仪 真诚合作。

接待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有团队精神,真诚合作,相互尽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对同事要宽容友善,不要抓住一点纠缠不休,要明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公平竞争。不在竞争中玩小聪明,公平、公开竞争才能使人心服口服,应凭真本领取得竞争胜利。 主动打招呼。每天进出办公室要与同事打招呼;不要叫对方小名、绰号,也不要称兄道弟或以肉麻的话称呼别人。 诚实守信。对同事交办的事要认真办妥,遵守诚信。如自己办不到应诚恳讲清楚。

2.与上级相处的礼仪 尊重上级。

树立领导的权威,确保有令必行。不能因个人恩怨,而泄私愤、图报复,有意同上级唱反调,有意损害其威信。 支持上级。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接待工作,就要积极主动地支持上级,配合上级开展工作。 理解上级。在工作中,应尽可能地替上级着想,为领导分忧。 不管自己同上级的私人关系有多好,在工作中都要公私分明。 不要有意对上级“套近乎”、溜须拍马;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不把上级放在眼里。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自己作下属时,应当安分守己。

3、听取和汇报的礼仪 遵守时间。

汇报工作时要遵守时间,不提早,也不推迟。 注意礼貌。先敲门经允许后才进门汇报。汇报时要注意仪表、姿态,做到文雅大方、彬彬有礼。 语言精炼。汇报时口音清晰,声音适当,语言精炼,条理清楚。 汇报结束后应等到上级示意后才可告辞。告辞时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和用过的茶具、座椅。当上级送别时,要主动说“谢谢”或“请留步”。听取下级汇报时,也应遵行以下礼仪: 守时。如果已约定时间,应准时等候,如有可能可稍提前一点时间,并作好记载要点的准备以及其他准备。 及时招呼汇报者进门入座。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善于倾听。当下级汇报时,可与之目光交流,配之以点头等表示自己认真倾听的体态动作。对汇报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要求汇报者重复、解释,也可以适当提问,但要注意所提的问题不至于打消对方汇报的兴致。 不要随意批评、拍板,要先思而后言。听取汇报时不要频繁看表或打呵欠、做其他事情等不礼貌的行为。 要求下级结束汇报时可以通过合适的体态语或用委婉的语气告诉对方,不能粗暴打断。 当下级告辞时,应站起来相送。如果联系不多的下级来汇报时,还应送至门口,并亲切道别。

4.使用电话礼仪 随着现代通讯设施的发展,电话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接待部门更是如此。

在电话接听、拨打服务中,都应及时、准确、语言规范。

(1)接听电话礼仪 电话铃响应立即去接,一般电话铃响不超过三次。 首先致以简单问候。如“早上好”或“您好”,语气柔和亲切。外线电话报单位名称,内线电话报部门或岗位名称。然后认真倾听对方的电话事由,如需传呼他人。应请对方稍候;如是对方通知或询问某事,应按对方要求逐条记下,并复述或回答对方,记下时间、地点和姓名。最后对对方打来电话表示感谢,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下。

(2)拨打电话礼仪 首先将电话内容整理好,正确无误查好电话号码后向对方拨出号码。对方接听后应致以简单问候,并作自我介绍。然后说明要找的通话人的姓名或委托对方传呼要找的人,如确定对方为要找的人应致以简单的问候。接着按事先准备的通话内容逐条讲述,确认对方明白或记录清楚后,应致谢语、再见语。最后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下。

(3)通话时的声音礼仪 首先,咬字要准确。通话时如果咬字不准,含含糊糊,就难让人听清听懂。其次,音量调控。音量过高会令人耳鼓欲裂;音量过低,听起来含糊不清。第三,速度适中。通话时讲话的速度应适当的放慢,不然就可能产生重音。最后,语句简短。通电话时所使用的语句务必精炼简短,不仅可以节省对方的时间,而且会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在电话接听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下不礼貌现象出现: 无礼。接待人员接听电话时不以礼相待,或电话铃响迟迟不接,或者对客人的来电内容追根问底,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等等。 傲慢。接电话时盛气凌人,语气不好。 有气无力、不负责任。在接待中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对客人的电话不负责任,承诺不兑现。 急躁。接听电话时不等对方说完自己抢话说,或一口气说得太多太快,或未等对方把话讲完就挂机。 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回答对方的问题似是而非,犹犹豫豫,毫无把握。 态度粗鲁、语言生硬。如连续听到几个打错的电话便出口伤人。

5.接待来访的礼仪 来访者进入办公室时应马上站立,由桌后走出并握手问好如当时正在接电话应马上结束通话,或请客人稍等,并表歉意。若客人先到,应表示歉意并简单解释延误原因。 客人坐定之后再坐,客人离开时应站立并送客人至门口或电梯处。 客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听,中途不要做其它接听拨打电话之类的事。 不要随意拍板,不要轻易许诺。不同意对方观点,要克制恼怒。 如果会见时出现某些使你为难的场面,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某一要求,也可以含蓄地暗示自己无法做到,或者干脆说明自己的难处来回避你不愿谈的问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得注意礼貌用语和神态。

6.搭乘电梯的礼仪 在电梯门口处,如有很多人在等候,此时不要挤在一起或挡住电梯门口,以免妨碍电梯内的人出来。先让电梯内的人出来之后方可进入,不可争先恐后。

男士、晚辈或下属应站在电梯开关处提供服务,让女士、长辈或上司先行进入电梯,随后自己再进入。 与客人一起搭乘电梯时,应为客人按键,并请其先进出电梯。 电梯内不可抽烟,不能乱丢垃圾、吐痰,并尽量少说话。 在电梯里,尽量站成“凹”字形,挪出空间,以便让后进入者有地方可站。 即使电梯中的人都互不相识,站在开关处者,也应做开关的服务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二十六篇 职场新人如何迅速掌握公司业务

进入新公司如何迅速掌握核心业务

那么,进入一家新公司后,如何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呢?

第一,如果是大公司,就要搞清楚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如果是小公司,就要搞清楚每个人是做什么的,负责哪块业务。

迅速了解每个人做什么并不难。你可以在公司聚餐,每周的会议,和同事一起午餐时了解这些内容。当然,现在每家公司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入职前,我把x公司过去一年多的推送都看了一遍,基本上清晰判断出x公司发展脉络和方向。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每个人在做什么,你就清楚了你们公司的业务。对熟悉的事物,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会让我们迅速喜欢上一家公司。

第二,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只要是赚钱的地儿,就一定有商业模式存在。这个需要你细细研究。

第三,自己工作的流程。

你了解了每个人做什么,也知道了公司的商业模式,这时就要看每个核心业务具体执行流程是什么。怎么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业务呢?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宣传的问题,有钱的大企业,通过电视做;现在一些小众的品牌,通过自媒体做宣传。这都没有什么秘密,稍微用点心思都能知道。

这个时候,如何掌握你要做的事情呢?

迅速跟着你的领导或熟悉的人走一遍流程。工作上手之后,自己试着写工作流程,把每一个关键点记下来,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样,就能越做越熟练,也越来越轻松。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就知道整个公司运转的流程,同时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哪地方欠缺,想办法去弥补。

第四,公司核心业务的具体内容。

掌握了前三点,只能说你已经能够上手做这份工作了,并不能说明你真正成长为很有经验的职场人。这就要用到你下班之后的时间了,你必须拿出时间,来复习公司的业务知识,掌握专业经验,才能够让你快速成长起来。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学。如今的社会,在方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秘密,关键就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第五点,判断老板的做事风格。

入职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有机会,还是通过离职员工,做一个简单的调研,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判断老板的做事风格,能够让你更快地适应老板的风格,让你在职场上走得更顺利一些。

总之,选择一家公司,混日子肯定是不行的,你总得对得起你付出的时间,要么成为业绩大拿,要么努力成为公司高层,再不通过几年的历练,去创业。无论如何选择,你都不能一边抱怨,一边敷衍了事。

职场新人黄金法则1

真诚待人

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抱着某种目的接近他人,而且极力的掩饰了自己,这样以后同事知道后会很讨厌你的。

乐观主动

无论何时学会首选给对方一个微笑,总是板着个脸给人太严肃的样子,会让人觉得很不解。要相信微笑的人总会很好运的。不管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儿,都要乐观的去面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处理,办法总比问题多!要坚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尊重平等

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尤为重要的,有的人会因为对方是同样职位的同事而看轻了对方,甚至出言不逊,这可是很得罪人的,要把对方放到同一个高度来审视,当成朋友去尊重。

职场新人黄金法则2

1.办公室里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

职场上,想要过的轻松,不想往上爬,那就只能做一辈子的龙套。作龙套的坏处就是:送死你先去,功劳全没有,裁员先考虑。现在的职场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你要比别人生存的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你不能踩着别人肩膀,就只能做他人垫背。

2.每个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毁灭世界也可以。

胸怀大志是做主角的首要条件。在职场上,你若没有一个奋斗目标,就不可能进取的往上爬,到最后只能沦为龙套,成为别人的牺牲品。所以不管毁灭世界,还是成为第一首富,你都必须心存志向,以此为目标。

3.别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别人的理想,而是你自己的。

当提起大志时,有人会想到企业目标,想到企业文化,想到老板慷慨激昂的演说。忘了那些吧,老板的理想只是老板的,而职场上,你是的。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被轻易忽悠。不管别人有什么理想,要牢牢记住自己的大志,这才是立命之根本。

4.如果真的没大志,那就为钱奋斗。

每个人都有解甲归田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钱,谁要当这个官呢。所以赚钱是人最主要的追求。职场上很危险的局面,就是老板用理想笼络人,想让人不拿钱白干活。但真的肯不要钱干活,那你就是没价值的,既然没价值,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金钱是唯一衡量你价值的东西。你真的一无所求的话,那就为赚钱而奋斗。

5.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职场与此一样,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不聪明的人,最多笨拙一些,事情做的差一些。而在职场上,这不是很大的罪过。但不小心就随时会触犯到别人的利益,犯下得罪人这个职场大忌。到那时,穿小鞋都不晓得是为什么穿的。管牢嘴,能风花雪月的时候就少议论同事,能说人好话时就别说坏话。

6.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别奢望你私下说的话老板就听不到。老板能知道一切,这是真理。在职场上完全相同,只要你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就得担心谈话对象会把话传出去。而经验告诉我们,每一句对公司的议论,最后都会传到老板耳朵里。所以你跟任何人说话时,都要好好想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可说可不说的也闭嘴。

7.偶尔对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

记住,促膝长谈是种手段,而不是真的让你什么都说。偶尔的交心,说些无关紧要的私己话,能让老板觉着你贴心。而事实上,从没一个上司会对你真的交心。切忌一热泪盈眶,就把心窝子都交出去。被的,永远是交心的那个。

8.不管什么时候,装傻总是最不易犯错。

金庸也曾经说过,他年迈耳背后,该听见的话就能听见,不该听见的话就听不见。当有人要你当面表态站队,要你选择事情的方向,不管你怎么选都是错的。那么装傻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没选择时最不易犯错的方法。别担心装傻的样子很拙劣,即使每个人都看出你在装傻,可他们依旧拿你没办法。真正倒霉的是那些明确表态的人,有这些龙套牺牲,怎么也轮不到你。

9.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一定是做龙套的命。真正聪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该精明时精明,不该精明时装傻。

10.一定要有靠山,但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所以在职场中,和上司们搞好关系是一门必须的功课,为自己找好靠山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价值,以致于每个上司都必须拉拢你。

1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却不一定是你的人,这层意思一定要明白。

当一个上司对你说,你是他的人时,心里一定要清楚,上司并不是你的人。你是他的,他是他自己的。当你的事情与上司的利益有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你。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别相信上司故作亲近的话,那随时都会是陷阱。

12.上司说他对你很放心,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如果上司真的对你放心,他根本不用经常提及。真正的信任,是通过行动表现的。当上司愿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职场斗争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现。而上司口头说对你放心,则反而要当心了,很可能你做了什么,让上司产生你不忠的怀疑。

13.站在上司立场上想问题,站在自己立场上办事情。

当上司相信你,让你做一些事情时,心里必须要有本帐,别傻兮兮的什么都做。你要站在上司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了解上司为什么要做,能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再以自己的立场抉择,有些做,有些推脱。就算是象余则成这样看似对站长忠心耿耿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会做的。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去做,不符合利益的想法推搪。用做了的事情取悦上司,而不做的事情则让上司知道,你已经完全尽力了。

14.今天的结果是昨天的付出决定的,昨天能否愿意付出,是前天的态度决定的。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很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会思考,所以他们知道眼下该做什么事、如何做!于是将来他们会得到他们想要的。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明天要得到什么,也就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现在该想什么!!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

15.位置与待遇是你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后的副产品,眼睛中要一直盯着事情,要一直思考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才是关键与前提。

很多人只是等到合适的待遇和位置有了才肯去做合适的工作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待遇和位置。而聪明人恰恰知道只一点,他们会努力做好应该去做的工作,等工作完成了老板就会给他们应该的位置和待遇。如果你拿1000元的月薪就干 1000元的活,你的工资就永远是1000元。努力多做一点,下个月你的工资才有可能比1000元多一些。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wenkubaike/diangu/77740.html

《生存的典故__时事论据二十六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