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社会论文

文化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

2022-04-20

社会论文】导语,大家眼前所阅读的这篇文章共有45668文字,由孙文刚细心修正,发布到范万文网 www.fwan.cn!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文化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假如你对这篇文章感觉哪里不好,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文化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一篇

[摘 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一批文化企业带动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我国文化企业的重要机遇。文化产业要走改革开放后我国其他企业的发展之路:积极开拓市场,用好现代营销策略;坚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关键词]文化企业;品牌;市场;创新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作为其中之一的企业文化产业也需要急速发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发展企业文化产业的独特之处。要加快经济的发展,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去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这就需要去做好文化企业。在我国也有一些中、小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但它们在管理体制、运营方式方面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并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去发展文化企业,如何寻找他们的发展之路。

1 改革文化体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企业发展速度迅猛。我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从对于企业管理权利的下放,到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从公有制经济体制到公私共有的经济体制,到股份制经济,资本市场得到了逐步地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改变,鼓励吸引外资,实现了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共存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坎坎坷坷,历经的磨难之后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作为文化企业自身发展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甚至可以直接挪用他们的早已成功的成果,得以快速发展。WWw.0519news.cOm但文化企业又不同于其他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分清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以经营为主还是以公益为主,事企分开,针对不同的经营目的,管理模式也应当不同。在坚持由负责公益性为主的文化事业的大方向下,兼顾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让那些有条件能够转制或脱离的经营体,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自主经营,成为具有合法身份的法人企业实体,从而在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发展企业文化,实现自我经济价值。

(2)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要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不断地进行完善。在侧重宏观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律,使文化企业朝着有条不紊的、健健康康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文化市场经济秩序。

(3)加强宏观管理固然重要,但机关也要兼顾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适时的为它们制订发展计划,为它们调整产品的结构指明方向,支持它们进行调整,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方向发展,不断进行企业内部的调整、改革,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的制度,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提供便利,开辟通道;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增加国内外文化企业交流的机会,扩大影响力。

2 基于现代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市场

2.1 不断开创市场

开创市场除了要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品牌之外,还要争取创建文化企业集团,它将产品、资本、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以知识为基础,以资本来发展知识,最终发展为产品。开拓外部市场更是如此。同时,还要注重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得到当前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改变企业营销的策略。

要善于应用现代营销手段,才能不断的开拓市场。以前,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好酒自然有人买”等销售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摒除这种想法,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产品的,提高本文化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博览会等场合,通过参加,直接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三是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手段,懂得“美化包装”文化产品,使其保持原有的内涵和底蕴,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新鲜感,让人眼前一亮;四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发现市场所需,及时调整产品方向,研发新的产品品种,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适合于各类人群。

2.2 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意是决定文化产业成败的根本,创意时它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人曾经说过,文化产业属于创意经济;更有趣的是在英国,文化产业就被称为创意产业。在具有非常久远历史的古城,到处都遍布着文化气息,到处都是文化名人的故所,但这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并不一定活跃;而相反,在一些并不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的小地方,因为产生了很好的创意,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反而发展的很快。比如说,江苏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就发展的非常迅速,《非诚勿扰》节目红遍祖国大地,国外的人都非常喜欢,就是由创新意识来推动发展的。同时,国外的许多国家注重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在加拿大的卡尔顿,就有一个科技园区,信息与软件等产业以大学为桥梁连接起来,充满了活力。而在英国的谢菲尔德,有个面积不大的创意园区,却包括了很多创意文化及建筑,共有31所之多,比如说,博物馆、中介代理、类似“798”的艺术村等。它们相互影响,组成了一条“创意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曾经说过,文化产业集智慧、文化、信息于一身,是基于文化,利用创意,发展市场,经过脑力劳动,来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

创意并非是无律可循的单一的复杂的脑力老师,通过近几年的积累,人们也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比较常用的有:形态、列举属性、想象等。好的创意往往并不是一个人能够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非常珍贵。所以,文化企业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建立创意的机制,营造各种气氛,使得更加容易地产生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如同泉眼一般,创意源源不断。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将它们变为具有新意的、能够实行的文化产品,达到持续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

2.3 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

不能认为有了好的创意就成功了,仅仅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企业还需要为创意的实现,去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将各类的文化结合在一块,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把企业的长处优点都体现出来。需要从五个方面全面考虑文化产品的设计,第一是利益需求;第二是为满足利益需求要具备的基本原料;第三是产品期望;第四是产品附加品;第五是最终产品。

基于这种想法,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就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1)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因为文化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消费者也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而去选择消费,比如说,意大利歌剧、四小天鹅芭蕾舞、莫扎特交响乐等,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喜欢的;而像越剧、吕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时下流行的歌曲、郭德纲相声等都是一些大众所喜欢的。同时,还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年龄结构有关。如打高尔夫球、都市保龄球、高级商务会所等都是有高水平收入的人所喜好的;打乒乓秀、羽毛球、下象棋、围棋、逛公园、街头广场篮球等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所爱好的,毕竟这些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就可以进行娱乐;打太极、写写毛笔字、钓钓鱼、抖空竹、听京剧等都是中老年人喜欢做的事情,而网游、足球、排球、攀登等都是年轻一代喜欢做的;看动漫、游戏机、卡片机、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玩具、小人书等都是小孩子热衷喜好的。所有的这些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考虑周全,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如《马云正传》一书的出版就抓住了很多消费者的心,与当下马云创业成功的背景紧密相连,好多创业还未成功的消费者就会被深深的吸引,而没有创业的消费者就想知道马云是如何创办阿里巴巴,到淘宝,又到支付宝的呢,是如何创业成功,给我们以多大的启示与思考。在包装印刷上,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而制定了阅读版本与精装版本,以满足消费者平时看与收藏的目的,在宣传上偏重于电视媒体及平时阅读的报纸杂志等,以马云的创业历程为特色,偏重于高校或创业人群为市场。类似这样的定位,就非常成功,就能非常圆满的去把产品设计出来,并满足人们的需要。    (2)要将自身的特色文化、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所以,产品设计者要在能够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新鲜感的前提下去设计产品,善于发现特色,从而拓展销售之路。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几乎找不到两种相同的文化,比如说,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文化会不同;因为出生的民族不同,文化也会不同;当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会发展;文化也会因为英雄人物而发生变化。各种文化不能共存,常常会产生矛盾,只能够去的发展。地域差异性越大,文化差异就会越明显。必须要让文化产品以的形式存在,保持个性。当文化成为人们的精神消费品,并与大众的审美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时,消费群体也就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文化产品。

(3)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很多民间故事、各处都有历史古迹、价值连城的文物等,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它们的真谛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优越的科学技术,才能开创、制造出新的极具新引力的文化产品。

2.4 打好文化品牌这块牌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所以更注重文化产品的品牌创造。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我国有很多企业文化资源,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排他性,有能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文化资源分散,没有什么名气,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等问题,所以,要认真、挑选风景风光、文化历史、少数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等,真正的找到在国内外具有特殊性、吸引人卖点的东西,去精心设计,制定独具个性的主题,搞出创新,打造出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3 注重培养人才,走人才发展之路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所以,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也是这样,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去培养人才,走人才发展之路。目前,文化企业多是在人才资源比较缺乏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所以需要特殊性的人才。因此,人才发展迫在眉睫,同时,道路也很曲折。

3.1 营造好的气氛,将人才保护好

当前,企业文化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所以,作为文化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现有的人才,保护好他们。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这些人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大部分都在全国各地,如乡村、山间等,喜欢隐居生活,田园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积极地去寻找发现那些人才,因为他们都具有文化技艺或掌握传承文化的知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掘,去保护。同时,对于企业已经存在的文化人才,也要积极地去保护,发挥他们的长处,为这些人才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先把他们的心留住,才能更好地留住他们的人。

3.2 重视培养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上转变,所以对文化产品的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多,具有越来越高的文化产品的层次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应用高科技手段,这就需要文化企业的各种人才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地接触高科技事物。所以文化企业要举办人才培训班、素质提高班等来培训企业的人才,发现新人。不仅仅要培训文化专门的人才,还要培训经营管理人才,毕竟一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种人才都不能缺少。文化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搞内部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交流,进行外部培训。只有这样,经常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的提高文化企业的素质。

3.3 制定引进人才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措施

通过文化企业的培养和发现一些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如著名导演、著名编剧、一线影星、歌星、作家等,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除非遇到机遇。这些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推动文化市场前进。目前,要与这些人才合作,主要通过高薪聘请来短期合作、交流、培训。文化企业要把重点放在人才能够为我服务,而不是属于我这个企业。制定和完善措施及政策时,要注重方法,积极吸引那些拔尖、稀缺性的人才,制定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政策或制度,如给予重要职务、解决配偶的户口或工作问题等。

4 始终以创新为手段,不断发展

4.1 创新思想

要摆脱束缚企业文化发展的教条式的思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形式,积极地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文化企业要占据国际市场,需要着重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站在文化企业的上游、顶峰,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基于我国的民族特色,开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2 创新制度

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营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的步伐,以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引导为辅的模式,百家争鸣,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引进外资,促进国内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提高竞争力。

4.3 创新产品(服务)

企业要想具有活力,就必须要坚持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资源得以积累,但是,它也是组成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创造的文化产品既能够反映出历史,但不能生搬硬套历史,通过创新,来使产品能够将传统历史继承,又具有新的内容、含义,用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如现在一些旅游景点中的历史古迹,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将当时的历史事迹实时展现给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因此,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文化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前景。

5 结 论

由于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紧缺、经济飞速发展等,促使文化企业走上历史发展的舞台,发展文化企业成为必然,是当前的形势所趋。但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取得胜利?这就需要文化企业要具有战略眼光。只有重视研究企业营销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进而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兰培,张劲松.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江汉,20xx(3).

[2]金毅.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锁定[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5).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

[4]刘玉堂,黄南珊.湖北文化资源转化策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6).

[5]邬凌云,江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j].技术与创新管理,20xx(3).

青岛市服务外包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的思考_发展战略论文 第二篇

摘要: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起步晚,发展战略不强势,明显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亟待采取追赶型战略加快发展。要把发展服务外包提高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优先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与青岛市促进产业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大局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全力培育,使之成为全市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服务外包;追赶型发展战略;后发优势。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型业态和我国城市新一轮竞争的重点。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起步晚,发展战略不强势,明显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亟待采取追赶型战略加快发展。

一、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

(一)服务外包的内涵和分类。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因此,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1]按照外包的目的地是否在国内,可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境内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国际外包);按照外包业务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①、业务流程外包(bpo)②和知识流程外包(kpo)③。Www.0519news.cOm

(二)青岛市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青岛市服务外包始于软件研发,现已逐步向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扩展,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外包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十五”以来,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见表1),2010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额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合同执行额1。56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与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④相比排名分别是22位、7位、16位、8位。

表明青岛市服务外包已成功起步,上升和发展的潜力较大。2010年ito合同执行额13267。5万美元,增长65。3%,kpo执行额6128。5万美元,增长181。4%。全市注册登记服务外包企业达167家,其中,2010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0家,比2009年增长40%。卡特彼勒、日松数码、朗讯、炎煌科技、优创等7家企业实现离岸外包收入过千万美元。

2。信息技术外包已具雏形,发展速度快。目前,青岛信息技术外包业务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外包业务,已成功开启对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市场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开发、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技术和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等。

3。业务流程外包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大。在信息技术外包的带动下,青岛业务流程外包成功起步。初步形成了以海尔、海信、高校软控等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研发设计外包服务,以优创数据技术等公司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外包服务,以灵镜数码等公司为代表的创意动漫外包服务,以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大韩航空呼叫中心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内部离岸业务等流程外包。

(三)青岛市服务外包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青岛市服务外包已成功起步,但还落后于国内外先进城市,不能适应国际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外包园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分散。与其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比,青岛园区的规划建设理念、层次不高;各园区发展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形成鲜明的园区特色;现有园区普遍缺少廉租公寓、专家公寓、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各园区产业发展的定位还不清晰,没有形成鲜明的园区特色。这限制了现有本地大型软件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发展空间,阻碍了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的引进,也制约了中小型企业进入、发展的机会。

2。外包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龙头型带动企业。青岛现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超过千人的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低,难以承接大型国际外包项目,尽管制定了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定向招商的有关措施,但落实起来不尽人意。

3。相关扶持政策透明度不高,缺少“一站式”

服务。目前青岛业界对自身企业是否是服务外包企业,哪些企业可以享受服务外包企业政策优惠不了解,甚至服务外包企业主管部门、招商部门也不清晰,相关政策也传达不到服务外包企业,如:

具有服务外包属性的网络平台运营商,就不知服务外包行业;招商局招商工作人员对外包业务了解也不够专业。

4。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服务外包是典型的“人脑+电脑”人才型经济,第一资源是人才,青岛it应用专家和系统员等高端软件人才短缺,具有初、中级程序开发技能的终端人才总量不足,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等。业务流程外包的发展需要各类专业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对英语、日语等语种的外语人才需求量大。服务外包发展最需要的具有语言、技术、管理等能力和素质,与发包商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这已成为制约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突出瓶颈。

二、青岛市服务外包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的环境和条件。

(一)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内涵。

经济发展一般有4种战略可供选择:跟随战略、追赶战略、赶超战略和超越战略。[2]追赶型战略本来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而形成的战略,主要是发挥后进国家(地区、城市)的后发优势。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后进国家和地区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完全是与后进国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经验借鉴、结构调整、资本、人力资源等优势,如:资本优势是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优势是因为技术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追赶型战略后来又扩展到区域、城市、产业、企业中,形成各个层面的追赶型战略。

(二)青岛市服务外包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的环境和条件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起步晚,发展战略不强势,已经错失率先进入全国21个外包示范城市行列的机遇,与先发城市相比,具有与落后共生的后发优势。实施追赶型战略,以先进城市为标杆,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近期形成追赶效应,未来最终形成赶超和超越效应。这也是青岛市服务外包基于内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条件的考量,追赶先发城市和地区的主动选择。

1。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型业态,面临难得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1)服务外包在全球正处于产业上升通道,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出现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美、欧、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根据idc⑥的数据,信息技术外包将以近6%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将以10。9%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同时,我国企业也将把有限资源专注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外包。据bearingpoint⑦预测,我国服务外包业务将以19%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

目前,全球it外包只有近3%进行了离岸外包,而业务流程外包约有1%进行了离岸外包,表明未来离岸外包市场空间巨大。[3](2)我国正日益成为全球发包企业首选的服务外包国之一。我国在服务外包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方面有很大提高,就硬环境而言,通讯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硬件不断改善;就软环境而言,我国、经济形势稳定,开放度不断提高、人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全球越来越多的服务发包商愿意将业务发包到我国,服务外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3)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将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并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07年,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作出了“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部署。及时推出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千百十”工程,有关部委也纷纷扶持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2。服务外包正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在国际上,印度、爱尔兰、东欧、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把服务外包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国内,东、中、西部地区也把服务外包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机遇而加以重点发展。如:上海提出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之巨人”的战略;大连提出建设“中国it外包中心”的战略;西安提出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之都”的构想;成都提出打造“中国的班加诺尔”

的定位;苏州、南京、无锡等城市也采取措施全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青岛也将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3。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起步晚,发展战略不强势。由于对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滞后,青岛服务外包2002年才真正开始起步,已经错失率先进入全国21个外包示范城市行列的机遇。不仅落后于杭州、大连、济南等副省级城市,甚至落后于苏州、无锡等地级市。这与青岛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符(见表1),亟待采取追赶型战略加快发展。

4。青岛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和条件。青岛具备发展服务外包需要的基本的条件,如:和经济环境稳定、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优良、人才资源储备充裕、人力资源和房屋土地成本低廉等。与国内相关城市相比,还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环境和地缘优势,成本和产业优势,地质和基础设施优势。

三、青岛市服务外包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目前,青岛市服务外包已成功起步,发展潜力巨大,要把它提高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优先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与青岛促进产业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大局相结合,使之成为青岛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实施追赶型战略,保持不低于30%的发展速度⑧,同时注重“筑巢引凤”和“干中学”,搞好软硬件建设,推动青岛服务外包发展快速突破,进入上升通道。

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发挥青岛市服务外包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重大项目的联席会议制度。

目前,青岛已成立了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要建立重大项目的服务外包联席会议制度。要由市委、市的强势部门牵头,层次、规格高的领导挂帅、负责,同时建立相关责任、考核激励制度。主要职责是发挥其在软硬件建设和解决关键问题中的作用。第一,深入研究国内外特别是世界500强发包企业的外包业务,对其外包业务进行细化、归类和排队,结合青岛本土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第二,做好有关上级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好青岛服务外包的有关基础性工作,争取使青岛市早日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三,做好服务外包发展中的基本工作和制度建设。包括:制定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建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建立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等;对有关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成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做好推介宣传工作。召开服务外包研讨会、年会或国际,借以宣传青岛市服务外包市场环境和政策信息,研讨能够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方法;加大“青岛服务”的品牌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地加以包装、宣传。

(二)制定统一的服务外包的“政策包”或“打包政策”。

从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看,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基本雷同,青岛已争取到了与21个示范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难以形成突出的政策优势。

目前优惠政策分散在商务局、科技局、文广新局、招商局、外专局、人社局等不同部门,企业需要到不同部门跑政策。制定服务外包的“打包政策”,有助于青岛形成超越21个示范城市的政策优势。

具体政策设计:第一,会同相关部门,摸排服务外包涉及的相关部门,真正用好“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各项扶持政策,纳入“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包”。第二,学习、天津、大连等城市经验,设立专门服务外包网上平台,对全社会发布,并形成多语言文件对国际发布。第三,借助我国使领馆网上推介平台,国际发布招商信息,并举办服务外包国际会议,吸引国内外投资。第四,落实“政策包”内容,设立标准,表彰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并对解决大量就业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倾斜,政策性奖励等鼓励性扶持政策。

(三)设立服务外包“一站式服务”窗口。

第一,加大媒体宣传,开设专题报告会邀请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了解服务外包内涵与外延。

第二,会同有关部门,在商务局国际服务贸易处基础上,采用电子商务线上平台与线下窗口平台同步运转方式,为服务外包相关企业提供集工商注册、质量监督、税收、社保、政策扶持引导、土地、金融支持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服务外包企业在青注册和投入预备周期尽量缩短。第三,设立“一项一专员”的服务理念,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等服务工作,并研究设立专员绩效考核标准,共同推动服务外包项目的开展。

(四)设立孵化器发挥其孵化功能,深挖创造性服务外包本地企业。

第一,会同青岛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团体、科研院所成立青岛服务外包行业研究中心,财政提供专项资金对服务外包行业进行深入挖掘,重点研究国内外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成熟的城市有关特点、经验和方法。第二,鼓励高校、中等技术院校、相关企业挖掘自身特色,寻找突破口,创造性孵化新的服务外包内容,对在青岛孵化成功的服务外包新类型新产品,给予重点奖励,形成全行业的创造性和研发热情。第三,对于新开发的服务外包新类型、新产品的创业行为,控股的投资公司、银行等给予风险投资、金融无息或低息贷款,并放宽还款时限。第四,对孵化成功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专营权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重新规划服务外包园区,同时对现有园区进行合理分工。

目前青岛服务外包园区功能不配套,已有园区如市南软件园发展空间受限,尚缺乏一个大的服务外包园区,使项目无法落地。第一,重新规划服务外包园区。服务外包园区一定要毗邻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议在胶南大学城、即墨鳌山卫等规划一个成规模的服务外包园区(建议规划面积不少于2000亩地)。第二,促进现有园区形成合理的分工。第三,对具有不良资产和亏损的园区进行项目置换、调整。

(六)加大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力度。

第一,对于解决1000席位以上的外包企业,可享受一定数量的创业用地配套。第二,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形成规模优势,打造代表青岛服务外包整体形象的青岛品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采取强力推进的方式,扶持其做大做强。第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形成产业集群。

第四,鼓励从事国内外包业务的企业内外并举,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尽快开展离岸服务外包。第五,引进大型公司在青岛设立外包中心,将其外包业务转移到青岛,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获取更多订单,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七)积极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渠道,构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金融环境。

第一,大力开展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金融合作,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政策性贷款支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第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将服务外包纳入业务范围,对服务外包企业贷款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国际和省内外金融企业、风险投资企业及商业担保机构大力参与服务外包的投资、合资、或资本运作,加大对青岛服务外包企业的投入力度。第三,通过资金引导,加强市场化运作,对成长型、扩张型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扶持其到资本市场,形成风险投资有进有退、滚动发展的机制。

(八)把引进人才和本地培养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半岛区域人才高地。

第一,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第二,鼓励院校或者企业把人才输送到日本、美国等发包国家和印度等外包业务发达国家进行定制培养。第三,引进国外有关专家或华人工程师来青岛培训机构传授有关服务外包的实践知识。第四,建立具有外包服务经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海外留学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中高级人才给予重点跟踪,积极指导就业,落实相关政策。第五,做好外包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组织日本、欧洲专场海外人才招聘会,重点引进服务外包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好服务外包领域留学回国人员相关政策的落实问题。

注释:

①信息技术外包:指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如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等。

②业务流程外包:指把一个或多个信息技术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外部提供商来完成,如人力资源服务、技术研发服务、采购、运输、库存整体方案服务等。

③知识流程外包:围绕对业务诀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业务,指把通过广泛利用全球数据库以及监管机构等的信息资源获取的信息,经过即时、综合的研究,最终将报告呈现给客户,作为决策的借鉴。

④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包括:、南京、长沙、成都、大连、苏州、大庆、广州、哈尔滨、杭州、合肥、济南、南昌、上海、深圳、天津、无锡、武汉、西安、厦门、重庆。

⑤拉动就业岗位数据为各地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拉动就业人数;青岛服务外包“十二五”发展规划正着手制定,就业数字是按目前就业3万人、按照每年30%增长速度计算新增就业;青岛服务外包还没有规模企业统计数字;因21个外包示范城市数字不全,青岛位次的排序根据掌握数字排序。

⑥idc: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市场咨询、顾问和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

⑦bearingpoint:全球最大的商业咨询、系统集成和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之一,总部设在美国的弗吉尼亚。

⑧青岛服务外包现在基数低,发展潜力大,参考国内上海、大连等外包示范城市发展速度定30%可行。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服务外包[eb/ol]。http://baike。

baidu。com/view/432186。htm。

[2]郭熙保,胡汉昌。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3-357。

[3]青岛市商务局。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eb/ol]。(2008-02-02)[2011-04-01]。

http://www。qdsf。gov。cn/n241/n13772820/n13772856/n13774103/13774463。html。

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研究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三篇

摘 要: 国际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迅猛,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主导相对缺失、生产技术落后、市场机制没有建立,等等。应加强主导,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市场意识,充分利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河南;动漫产业;形势;对策。

一、国际、国内动漫产业现状。

近几年,国际动漫产业发展迅猛,业已成为与电影、电视并驾齐驱的最为重要的时代娱乐产业。20xx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3 600亿美元,与动漫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则在7 000亿美元以上。

几个动漫大国的动漫产业甚至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xx年,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年产值占gdp的7. 9%,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美国网络游戏业已连续6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日本则把动漫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20xx年,日本动画产品出口占gdp的10%,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立志跻身动漫强国以来,动漫产值逐年攀升, 20xx年,韩国动漫业产值占全球的30%,韩国最大游戏公司———天堂的年生产利润高出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电子,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动漫产业更是强力支持了世界新经济的复苏。

我国动画已走过80余年的历史。早期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作为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曾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动画的发展,被国际上称为“中国流派”。WWW.0519news.cOM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近几十年鲜有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尽管《大闹天宫》、《宝莲灯》、《葫芦兄弟》等几部动画片也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但都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目前,日韩和欧美的动画片仍在主导我国的市场。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重视、扶持民族动漫产业,主要措施可归结为限制与扶持并举。一方面,抬高国外动画片播放门槛。如20xx年,国家广电总局禁止电视台晚上9点之前的黄金时间播放外国动画片; 20xx年9月1日起,全国的动画频道、少儿频道在每天动画片播出总量中,国产动画片的比例不少于70%。同时还限定各动画片经营单位,进口动画片(以分钟计)的前提是自己生产对等时间的原创动画片。另一方面,在鼓励各地电视台开播动画频道的同时,政策、划拨资金扶持动漫产业发展。

20xx年,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20xx年,扶持建设20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 20xx年1月,下发《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年7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更是给动漫产业的税收给予多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

在国家的扶持下,国内动漫产业也快速起步并稳步发展。20xx年,全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为117亿元币; 20xx年,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币。杭州国际动漫节已经办了六届,第六届动漫节上供求签约达数百亿币。专家预测,在未来3~5年里,中国动漫市场具有1 000~1 500亿元的价值空间,将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河南是人口大省,是动漫产业受众最多的省份之一。尽管在省委和省及相关厅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组建了河南动漫协会和河南省动漫基地,省会郑州也成立郑州市动漫协会和郑州市动漫基地,但与其他省市相比,河南动漫产业显得步子缓慢,动力不足,仍是一个动漫产业落后大省。

二、制约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专业人才,人才充足源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全。考察整个河南动漫产业市场,高效的人才产出机制至今仍未形成。在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方面,政策模糊且缺乏力度;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缺乏强势基地;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方向性、计划性指导;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缺乏师资;在专业人才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放眼我省动漫产业,能够完全依靠本公司的技术实力进行动画片制作的企业屈指可数。

(二)主导缺失。

主导缺失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专门机构与统筹管理的缺失。全省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专门管理机构,没有一份完整、详实的全省发展规划,导致环节发展着力不均,地区发展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和完整的、结构合理的产业链,整个动漫产业发展停留在较低水平。二是政策落实监督机制的缺失。从省会城市到各地市,大多存在地皮给了,建设经费迟迟不到位;产业基地(产业园)有了,入驻企业不到位;机构有了,人员、职能不到位的政策落实问题。三是人才培养计划和方向性缺失。没有一个全省统一的、计划性的动漫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在高校动漫人才培养领域,从本科到专科,不仅80%的院校都开设动画专业,仅软件学院一下就上了40所(超过河南高校半数)。每个软件学院不管实际条件是否具备,都开设动画或动漫专业,而所有动画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又基本相同,都奔一个环节、一个岗位去,没有培养方向的侧重。试想,一下子上这么多专业,专业师资如何解决,本土企业很少的情况下,学生就业又如何解决?像河南这种“蜂群”做法,广播影视教指委的一位资深专家表示“国内少有”。主导的缺失,导致整个河南动漫产业发展无序程度严重,效果不佳,政策“跟风”成分较大。

(三)技术水平低下。

从目前国内主流动画产品看,内容是在逐渐地丰富,但在动画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方面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动画的基础造型和后期的合成与特效方面。原因是我国近年的动漫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在借鉴欧美和日韩等动漫强国的基础上起步的,还没有走到完全脱离模仿的“自由”时期。我省动漫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技术更显落后。目前,河南的动漫企业大部分是外来企业,土生土长的动漫企业不多。因为企业的外来性,主要的技术力量也大多来自沿海或其他动漫强省。技术的落后一方面造成企业难以进行规模性的原创开发与生产,能进行的生产大多着力在外包加工和辅助生产方面,企业基本上处在打工和半打工状态;另一方面,也导致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业务外包项目难以在河南全面展开。尽管我们有人力成本低廉方面的优势,但动漫生产属于技术不到位就难以生产的技术主导型产业。一句话,外包企业总是不放心把项目交给河南的企业来做。

技术水平的落后客观导致了我省动漫主要技术力量的被动引进,技术力量的引进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土技术力量的培育,形成了我省动漫技术延续的恶性循环。

(四)市场意识与市场机制缺乏。

鉴于在动漫产业发展进程中缺乏美、日、韩等动漫大国强烈的市场意识和支配动漫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化高效的运作机制的较大缺陷,《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财政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优秀原创动漫产品评选、奖励和推广机制,设立国家级动漫原创大奖,鼓励动漫出版和播映机构增加国产动漫产品的出版、刊载和播出比例,借以强化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市场意识,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与国内其他动漫大省相比,目前我省动漫产业发展中的市场意识依旧落后,更谈不上市场机制。如此文化大省,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少儿和动画频道。管理思维和经营行为的“重制作轻市场”,导致产业发展的助推环节、动力环节、检验环节“市场先行”成了一句空话。

三、有效对策与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我省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机制,解决动漫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1.建立省级动漫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我省动漫人才的总体情况是数量少,技术水平低。主要原因是河南的动画制作起步比较晚,人才培养比较落后,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外省专业人才,而本省的人才却得不到培训和锻炼提高。本土不多的动漫人才主要储备在高校的一些动画专业。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借鉴苏州和无锡的经验,主导,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建立专门的省级培训机构,充分利用高校专业教师或引进优秀动漫培训人才,对全省的动漫人才进行系统、连续升级的培训。

2.“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交流与融合。

创造条件,把我省主要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有计划地送往动漫产业发达地区、高端动漫基地、专业动画制作公司和动漫生产工厂进行系统培训;采取措施,促使我省动漫企业和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加强和知名动漫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聘请国内外优秀动漫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技术培训;联系知名动漫培训基地和企业,安排我省动漫专业毕业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以快速提高其实践能力。

3.坚定不移地推进校企合作。

扶持政策,促进专业动画公司和学校紧密结合,使学校专业老师和学生有效参与动画项目,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训难题。目前,我省动画公司规模上一般较小,总体投资也不大,公司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人才的培养上来。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因为没有企业的人才规格标准又难以与企业岗位对接。这就造成动漫人才市场供需方面的脱节,最终导致人才紧缺。

如果引导动画公司把部分动画项目嵌入高校,和高校联合进行动画制作,借助学校的设备和人力,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制作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不仅可使高校师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而且为高校毕业生开拓了就业渠道,校企双方达到了双赢。

(二)强化主导。

和其他产业的兴起发展一样,动漫产业要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的政策导向、官方的支持和扶植不可或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省目前的情况看,尽管主导成立河南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厅际联席会议,争取到了国家动漫基地(河南)建设项目,并相继成立了河南省动漫协会和主要地市动漫协会等民间组织。但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层面的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比较模糊,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最关键的是相关扶持政策缺乏落实监督机制。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省、地市牵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立具有管理职能的、全省统一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门机构。

专门机构行使职能,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实行全面管理。拿规划,订方案,出措施,在宏观指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监督各项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反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2.协调相关部门,畅通政策落实渠道。

现在,我省动漫产业的主管部门为宣传部、文化厅,但是产业人才培养的主管单位是教育厅,宣传部、文化厅和教育厅在行政上无隶属关系,这样就会存在职能不清、责权不明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政策的统一制定与落实。

在各部门间的协调方面,一个重要方面是协调高校动漫专业的设置和动漫课程的开设。目前,河南大部分高校都有动漫专业,在校学生预计3 000~4 000人。存在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资源极为分散,培养方向与人才规格相对单一,各校间的专业发展极不平衡,校企之间缺乏合作,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形不成系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重要的是形不成产业发展的“河南合力”。

3.调整扶持方向,注重“源头建设”。

和其他动漫大省相比,我省在政策上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动画的后期制作和动画片播放的成绩上,而对前期最为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没有很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造成了人才培养主要由社会力量分散进行,规模小,进度慢,方向混乱,效果差。如能借鉴无锡、苏州、常州等地的做法,加强“源头建设”,奖励、扶持人才培养及其他“基础”工作,为企业扫除“开头难”,为整个产业发展搭建前期“孵化”平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产业人士投身动漫领域,而且使得动漫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加强开发引导,突出河南特色。

动漫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彰显,没有丰富的文化蕴藏难出好的作品,时间一长也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河南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从民族发源的神话传说到王朝更替的历史英雄故事,从、宗教到民俗、物产,底蕴丰厚,特色鲜明。在动漫产业发展中,加强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对河南特色的彰显很有利。

(三)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硬件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我省的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动漫专业,但因为学历、文凭等问题,很多学校招不到专业教师。目前,我省专科院校录用教师的最低门槛是硕士,本科院校要求更高。而动漫专业20xx年全国才有第一批硕士,社会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加上动漫专业技术人才大都集中在商业公司里,缺乏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可想而知。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条:高校在动漫专业方面降低学历门槛,不拘一格选人才。

因核心技术没有掌握,人才梯队没有建立,整体技术水平达不到,目前我省动画片制作的基本状况仍是我们提供剧本和漫画前期制作,外省来做后期的合成和特技。我们在项目地位上处于从属地位,经济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其他兄弟省做贡献。

其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专业实验室太少,专业设施严重不足,仅有的实验室开发程度又很低,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机会参与动画片的实际制作。

(四)加强动画制作公司市场意识的培养,建立动漫行业市场机制。

在动漫产业链中,动画片的制作和与公众见面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从整个动画片的收益分成看,动画片的播出收益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多数动画片制作公司和推广公司在公众媒体播出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收益,大量的收益来源于动画玩具、卡通用具等动画衍生品。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动画衍生品的开发非常落后,特别是收益中最重要的衍生品开发、营销机制的不健全(即使产品开发出来,也不能很快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导致一部好的动画片从前期研发制作到后期产品开发收益周期非常短。相比之下,一个“铁臂阿童木”,时间上影响至今已近50年,经济效益上仅从中国市场就拿走至少50亿美元。据统计,《铁臂阿童木》从1963年诞生起,近50年里为日本带来了1 700多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衍生品更是将玩具、学习用品、服装等都打上了“阿童木”的烙印。还有《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也是如此。

当前,尽管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陆续,国内动画市场整体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从动漫产业和动画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看,还有很多方面的制约,主要体现为:动画片的制作和动画产品的开发没有同步,产业链中重视的是前期的制作和开发,衍生品的开发滞后。产业链中只有动画片的开发商和制作团队,没有或极少有营销人才和对市场有把控能力的管理人才,整个市场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营销体系,往往是动画片热播很久才进行产品的开发,失去了最好的营销时机,效益自然不佳。

河南的动画市场机制建立显得更为落后,制约因素相对突出。

第一,动画片的展播途径比较狭窄。目前我省的动画片除了在央视播出外,没有其他的播出渠道,自己也没有专门的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经济收益不佳,影响后面的投资热情,更重要的是受众面小,影响力有限,创伤了整个市场。第二,动画衍生品的开发和制作技术落后,产品相对粗糙,降低了喜好动画产品人群的购买热情,市场缺少动漫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市场营销途径比较狭窄,导致动画产品的知名度和衍生品的销售难以扩大。很多动画公司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并没有同期地进行动画衍生品的开发,更不用说专业的营销团队。与国内效果较好的《红猫蓝兔奇侠传》、《喜洋洋和灰太狼》相比,我省除了小樱桃卡通艺术公司的《小樱桃》开发了部分衍生品外,其他公司基本没有开发出衍生品。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市场机制,在动画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也没有提供有效的支持。天乐动画公司的《酒神》、《独角乐园》因为发行渠道不健全,只有走出国门,去英伦半岛进行推广。

综上所述,当前河南动漫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也不是没有赶超先进的可能,“亡羊补牢”,关键在于行动快速并大力推进。

普通收费公路的发展前景分析_发展战略论文 第四篇

摘要:公路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公路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国家调整对普通收费公路的政策以来,已取消了一批二级公路收费站,但是从当前的情况以及对收费公路的发展前景来看,我国普通收费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收费公路;现状;发展前景

收费公路主要是指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向过往的通行车辆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公路。根据收费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收费经营公路、收费还贷公路和收费控制公路。我国的收费公路主要是指收费经营公路和还贷公路。

一、我国收费公路的现实状况

公路是国家必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而公路建设也是社会性的公益事业。在我国,收费公路是从国家开始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正式启动的。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就快速的发展起来,交通设施的严重落后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随之就提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1984年,国家正式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明确提出了由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利用外资等一系列筹资政策,积极推动我国公路建设。贷款修路的政策适应了基础设施筹资的特点,提高了地方修路的积极性,在收费公路的建设上,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样的举措从根本上缓解了长期以来公路建设投资严重不足而造成的公路交通滞后的状况。实践证明,贷款修路已经成为了公路建设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也证明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可行性。WWw.0519news.coM“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20年,是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迅猛发展,规模强大,成就比较突出的时期。对于改善我国的路网结构,缓解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一)“收费还贷”问题

收费还贷公路指的是县级以上的地方的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是有偿向企业和个人集资建设的公路,但收费还贷公路在还清贷款时就应立即停止收费。而在实际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过程中存在着还清贷款仍继续收费和收费不还贷款却挪作他用的问题。

(二)收费站点过多过滥问题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收费公路的等级要求和收费站点的设置都有很明确的规定。但实际上许多低等级公路都设置了收费站点,而且间隔里程也不符合规定。可谓是收费站点遍地开花,甚至出现农民上地也要经过收费站缴费的现象。这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行车者与收费制度的矛盾

面对多年来的行车缴费问题,多数群众对于公路收费均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许多地方出现了拒绝缴费,强行闯杆通行、绕路避开收费站以及对收费场所设施进行恶意破坏的现象,再加上个别收费站大放特权车、人情车等。这种现象一方面不利于保障公路建设的基本效益,另一方面,这种不公平的收费也造成群众对国家收费公路制度的严重质疑。

二、我国收费公路的发展前景

今后,我国把收费公路的重点还应放到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上,在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一定时期内仍可保留二级公路的收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要逐渐取消对非高等级公路的收费。

(一)一级公路的基本特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诠释,一级公路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依据实际需要控制出人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作为国家的高等级公路。存在两个方面的功能,首先,可以作为集散公路,设置快慢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保障各种车辆的通行和行使秩序;第二,作为干线公路,保障了车辆的基本的运行速度、优质服务及交通安全。

(二)把一级公路做为收费公路的重点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一级公路不同于高速公路全封闭而且只限单一车种的通行,同时又能承载较大的交能运输量,有它独特的优越性。是我们今后公路建设的一个方向和重点。但建设一级公路投资较大,现阶段由国家出资困难很大,所以还应充分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来发展一级公路。

(三)加强收费公路的运营和管理

依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我国对还贷收费公路施行统一管理、统贷统还模式,取代过去一路一单位的贷款模式,对收费公路平衡还贷和统一管理,即对收费公路实行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建设规划、统一筹集资金、统一支付和统一管理。要把收费公路看作是一个整体,实施规模经营,改变对各个公路的收费进行单独的筹资与偿还债务,把收费公路的收入和转让公路经营权的收入进行统筹管理。这种规模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收费标准的统一,有利于专业的公路养护,有利于运用高新技术满足交通的需要。经过规划布设以后,在设置上也减少了收费站点的数量,提高了路网运行效率。

三、结 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收费公路的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应放在一级公路上。在经济发达地区,干线公路发展建设一级公路,可提高运行效率,方便,快捷,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充份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对于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应取缔收费,做到还路于民,方便群众出行,为地方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同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同时,在统筹协调公路的建设、公路的规划和在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妥善的协调好公路建设的各种人性化的补偿机制,要不断地研究新的管理模式,保障公路养护和公路建设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我国公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杨韶英,对收费公路问题的思考,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xx(11)

[2]郑玉兴,勾丽杰,收费公路管理创新探讨[j],北方交通,20xx(11)

[3]熊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收费公路环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xx(10)

[4]聂莹,王梅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交通财会,20xx(3)

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对策_发展战略论文 第五篇

摘要:为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银监会了一系列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在此情况下,村镇银行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村镇银行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xx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xx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WWW.0519news.cOM自20xx年,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xx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xx—20xx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xx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没有系统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五)提高网点拓展能力

前文已述,现在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导致客户满意度低,村镇银行各方面竞争力都不足。而网点拓展能力的不足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镇银行应该努力从寻求支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上下苦功。在运营好单个营业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往周边村镇延伸,扩大营业辐射半径,提高自身影响力。改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原有观念,增强他们存贷款意愿,增强自身的生存空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卓武扬,黄小宁.再论村镇银行发展的法律保障与政策 支持[j].农业经济,20xx(7).

[2]田颖莉,贾泽啸.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对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 20xx(8).

[3]陈跃雪,孙塔章,赵生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税 收政策着力点[j].税制研究,20xx(11).

[4]单云霞,陈亭.村镇银行发展研究——以宜兴阳羡村镇 银行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xx(4).

[5]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 20xx(4).

[6]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xx-2-17.

[7]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xx-3-18.

[8]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xx—20xx年总体工作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_发展战略论文 第六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河北省外贸依存度低,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加工贸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外商投资利用率很低,经济发展还很滞后。了河北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发展战略,以期带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河北省对外贸易现状

1989—20xx年,河北省的地区产值、进出口、出口、进口、净出口几乎都是逐年向上增长的趋势,只有1993年出现很小的波动。从对外贸易整体来看,河北省二十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1.7倍,年均增长18.87%,而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1.5倍,年均增长20.48%,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贸依存度来看,河北省二十年的外贸依存度最低时只有8.2%,最高时也只有16.2%,虽然自加入wto以来河北省外贸依存度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若只从外贸依存度的指标来看,河北省开放程度很低,与沿海开放省份的地位很不相称。从贸易方式来看,河北省一般贸易占到80%以上,而加工贸易比重小于2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加工贸易比重约50%。从经济总量与进出口总额关系来看,河北省地区产值二十年增长了19.7倍,进出口额增长了31.7倍,而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7.7倍,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1.5倍,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与全国的情况明显不一致。wwW.0519news.CoM

二、河北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外贸规模不够。近年来,河北省对外贸易从总体上实现了较快增长,而且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尤其是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外贸发达省市相比有着更大的差距。从全国的角度审视,河北省出口呈现“三低、一差距”:一是速度低于全国及东部沿海省(市)水平,二是占全国出口份额“低”,三是出口区位商“低”,“一差距”是与前后位省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继续保持在全国第十位,从动态看,与第九位差额拉大,与第十一位差额缩小,反映出从全国出口大市场中看,河北省出口劣势非但没有改变,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外贸依存度低。河北省的外贸依存度基本维持在10%左右,但近年来呈相对提高的趋势。从整体发展趋势看,河北与全国对外贸易发展阶段的步调基本一致。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经济起飞和上升阶段,外贸依存度提高是普遍规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依照这一规律,其对外贸易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3.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河北省产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高的比重,这类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占据重要位置,由于规模小,出口竞争激烈,缺乏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动力。河北省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尽管机电产品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主要依赖传统的资源密集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不大;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出口欧美日市场,这隐含着河北省出口面临较大的区域风险,易遭遇贸易壁垒。

4.贸易方式单一。近年来,河北省加工贸易不断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所占比重有所下降。1998年河北省加工贸易额为9.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2%,之后加工贸易额总体上不断上升,到20xx年加工贸易额为35.7亿美元,但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上却呈下降趋势,到20xx年所占比重仅为14%,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5.4%。而一般贸易总额和所占比重均呈不断上升趋势,1998年一般贸易额为30.7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72.6%,到20xx年一般贸易额为21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上升到83.2%。20xx年,广东、江苏、上海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分别为66.7%、64.1%、55.4%,而河北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仅是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说明河北的加工贸易虽取得了进步,但出口贸易方式仍以传统的一般贸易为主,而且一般贸易水平不高。

5.出口企业性质单一。近年来,外贸强省市注重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外贸主体变化显著,非国有企业成为出口主流,民营外贸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了外贸业的发展。但是,河北省民营企业不少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体系,且多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产品种类较少,经营业绩不稳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抵御风险能力差。河北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水平还很低,需加大引资力度,带动全省出口整体水平的提升。外商投资利用率很低,经济发展还很滞后。

三、河北省外贸发展战略

1.外贸发展规模化战略。首先,深入实施城市化“一线两厢”战略。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和廊坊为主体的一线,该地区具有经济实力强,优势行业集中,新技术产业发展快,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发展优势,应重点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布局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竞争力的加工项目,通过发展高科技加工贸易,努力提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南厢”地区的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作为我省经济重点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外贸发展有很大增速空间。“北厢”张家口、承德两市进出口规模虽小,但增长较快。其次,增加对外贸易对象。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深度开拓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同时,巩固扩大、印度、韩国、东盟和港澳台等重点传统大市场,大力开发非洲、拉美、大洋洲、西亚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兼顾拓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最后,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河北的区位特点决定了其应该利用环渤海、环京津、靠港口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强省建设战略,借助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整合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四大港区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率先建成出口产业带,形成对外贸易的龙头,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2.提高外贸依存度。加强先进设备的进口,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良性循环。要突出强调进口对提高生产率服务的作用,做到两个“有机结合”。一是将扩大进口与优化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全省工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水平的升级;二是将进口与农业发展产业化有机结合,重点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出口方面,逐步提高现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出口规模和效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主导的进口战略,掌握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除了高新技术外,现在的国际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可以通过扩大进口来增强买方地位,强化主导下的进口战略。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战略。首先,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品牌形象,将品牌形象转化为品牌资产。根据市场规律和行业特点,实行企业联合战略,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共同解决产品开发、制造、销售、品牌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河北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其次,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对外贸易中产生技术含量的类别。加大河北省自主知识产权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变对外贸易结构,而且将在引导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化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本着优化资源配置,集聚优势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创建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和重点建设肉类、粮油、蔬菜、果品和水海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区域农业竞争力。

4.多种贸易方式互补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三大“跨越”。一是可以摆脱上游产业对出口发展的束缚,实现出口商品规模、结构跨越式提升;二是可以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同时,减轻币升值对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发展模式的不利影响;三是可以通过引进高科技加工贸易,发挥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进而提升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跨越式提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

5.大力发展潜力行业,优化对外贸易主体结构。河北省上游工业中比较优势较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行业外向度较高,在全国占据一定的出口份额。而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产业优势相对较高,主导技术成熟度高、规模经济性明显、但行业外向度较低,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因此,应重点发展“区位商”高、外向度低的潜力行业,培育对外贸易的增长点。应从“两头”抓起,一是要调整潜力行业内部的投资结构,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加快技术创新,构建高新技术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刘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xx,(3):21-25.

[2]张焕祯,边雷,董常青.河北省对外开放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3-16.

[3]王喜平.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j].商业研究,20xx,(13):112-11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策略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七篇

提要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问题的,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20xx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3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xx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流量),对外投资流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xx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存量)。图1显示了从1990年到20xx年这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图1)可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从20xx年到20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从27亿美元上升到565亿多美元,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5%,从世界第26位上升为第5位,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但是,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是相当弱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数量、金额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比较小;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规模较小,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资金量较小。www.0519news.coM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绝大多数的投资规模仅为几百万、几十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

(二)投资结构有待改善。首先,从对外投资区域结构来看,存在着投资区位相对集中的问题。其中,亚洲是我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地区的流量则相对较少,造成企业之间为了争客户互相压价、,致使海外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其次,从对外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了商品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等行业。这样的行业结构既不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也不尽依据fdi理论的学习动机。中国拥有低廉劳动力、大国规模经济和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建筑业在fdi投资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等学习型投资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矿业等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还停留在初级层次,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初级化特征;再次,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很大一部分投资属于政策性对外投资,由此会造成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比例失调,私营资本积极性受挫,也容易滋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险患。

(三)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跨国经营意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且不具备真正的全球观念和跨国经营意识。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为眼前利益驱动,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减免,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和交易的比较利益;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说一步,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四)缺乏核心技术且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在主流市场或主流产品当中我们并没有多少自主的核心技术,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而且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能在3%以上,这样低的开发投入维持生存尚有困难,更谈不上与其他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竞争了。

(五)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国家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担重任。据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海尔总裁张瑞敏也坦率承认,即使像海尔这样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业,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场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实现较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更难以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如首钢集团),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国内规模优势,运用市场的作用和国家的指导,使企业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二)优化投资结构

1、投资地域多元化。针对现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长远看来,投资东道国应该逐步向发达国家延伸,实现投资地域的多元化。因为发达国家投资环境规范,非经营性风险小。虽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贸易壁垒也相对较多,我国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毅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双方有互补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资源丰富,也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市场。

2、行业选择上突出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首先,加大对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既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先进技术的现实需求,又是我国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向海外转移成熟技术的过剩产业,扩大出口贸易量。目前,我国的机电制造业、纺织业、家电制造业等行业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扩大这些行业的投资不仅能优化国内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劳务和设备产品出口,而且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要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国有控股大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以培养更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取消歧视,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三)科学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中长期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明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思想、指导原则、产业导向和重点区域等,从而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更有力地利用国内外2个市场、2种资源,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企业要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独资、合资、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了解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并雇佣当地工程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及产品,使企业通过海外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大力培养对外直接投资的高素质人才。首先,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境外企业派遣、用人和选拔制度,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吸纳具有丰富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的海外和东道国人才为我所用;其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到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实施跨国经营人才培养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对从事跨国经营的人员进行培训,以实施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集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因此深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着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伊玲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j].商业现代化,20xx.8.

[2]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n].财经大学学报,20xx.4.

[3]王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xx,5.

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_发展战略论文 第八篇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新兴业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潜在市场巨大,是银行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股市、楼市的风险加大;央行多次降息,使居民储蓄收益下降。具有批量大、风险中等、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特点的个人理财业务炙手可热,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空间。面对新形势,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含农村信用社,下同)个人提供的财务、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拓宽了中间业务的空间,拓展了资金运用渠道,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纵观现实,新兴事物的发展,一方面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利的因素制约发展。

1、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领域创新不足。目前,农村信用社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主要停留在理财产品和服务层面,缺乏对流程、结构、组织、战略等方面全方位的创新,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wwW.0519news.cOM现有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分离发展出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奉行拿来主义,几乎都是复制品,存在同质化、单一化,缺乏自主创新。投资领域无外乎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

2、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力资源准备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理财师队伍,理财人员大多由客户经理,素质不全面,且大部分未经过系统培训。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个人理财业务的系统技术支持不足。个人理财业务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财软件。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atm机数量少,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根本无法对应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

4、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认识不足。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市场定位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个人理财业务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方面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理财业务的风险必须由客户自己来买单。但是,农村市场的客户知识水平低下,观念保守,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理财缺乏认识,对风险认识不够,一旦投资出现风险,就将责任归咎于信用社;另一方面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农信社理财人员在宣传营销理财产品时,过分宣传产品的收益,对潜在风险揭示不充分,导致客户对风险与收益认识不足。

三、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尽管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然而从事物的辨证角度看,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然存在诸多利好的因素。当前,农村信用社可以充分利用网点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通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实现内涵式的经营规模扩张,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1、优化理财业务人力资源,构筑人才储备金库。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尚不能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人力资源,构筑人才储备库成为当务之急。应该从现有员工优选或从社会吸纳一批具有证券、保险、基金等方面的专业证书,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要逐步建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横向联合培训制度,对理财人员实行跨行业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金融业务和相关业务的操作。

2、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延伸理财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拓宽理财领域,丰富产品内容,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以创新理财产品为支撑点,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信息、设备、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好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产的最佳组合方案,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开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和理财心理、操作简单方便且风险低、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代理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3、完善理财客户信息资料,加大研发业务系统。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只有细分市场,充分掌握客户信息,开发配套的业务系统,才能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个人理财客户信息资料。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客户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分类建立个人理财业务客户资料信息库。为理财人员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提供及时细致的全面服务,帮助理财人员快速满足客户的基本理财需求。

4、大力开发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农村信用社要集中资金开发相对完善的、与时代基本同步的、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增添新型业务机具,加快建立全国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信息共享通讯网络,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尽快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利用网络技术,向个人客户提供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代理、投资、咨询、评估、理财等业务,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5、加强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转变客户理财观念。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基础,提高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是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对客户进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构建业务咨询信息平台,提升其理解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的知识,树立风险意识,接受“买者自负”的理财观念。

民营企业预算控制问题研究_发展战略论文 第九篇

摘要:文章对民营企业预算控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并研究了民营企业预算的编制程序、预算执行评估及预算绩效评估。

关键词:民营企业 预算控制 问题 研究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即是企业契约关系的贯彻和推行机制。

一、民营企业预算控制的可行性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实存在的企业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规模扩张、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但在其轰轰烈烈繁荣发展的同时,却不断出现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倒闭的企业,而且不乏大型民营企业,其中比较突出的管理问题是:

(1)企业老板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不受管理制度约束,导致管理制度失效。

(2)家族式管理,决策随意性极强,部门设置缺乏科学制衡,却不乏处处掣肘之事。

(3)管理“重武轻文”,高度重视业务开拓管理和投入,对职能管理——战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领域往往不够重视,致使职能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瓶颈。

(4)缺乏预算概念,管理粗放。

(二)预算管理是提升民营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

提升企业绩效,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算,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结果出现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企业绩效管理就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带领团队共同奋斗实现组织的目标。Www.0519news.cOm而预算是计划的量化形式,也是目标的细化,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即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计量预期的结果。所谓“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重心在预算”,因为预算细化了团队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

(三)民营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优势

1、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民营企业管理者改变了经营管理理念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其重业务轻管理、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够紧跟市场变化,及时灵活的根据市场变化信息调整生产经营的规模和结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资产膨胀,家族式、简单化、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者整天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大小事务,企业效益也在低效、扯皮、浑浑噩噩、甚至弄虚作假中消磨殆尽。民营企业管理者在一次次、一年年的经营失误中,逐渐悟出了不改变经营管理理念,不重视企业管理,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大发展,反之,很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逐渐走向倒闭破产。

现在几乎每个民营企业老板都十分渴求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并强烈寄希望于能够立即产生管理效果的途径。而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系统可能就是加强民营企业管理的捷径。从做好预算控制入手,进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立起内控制度,从而逐步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固化而不是善变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操作系统,它是理性和有秩序的,能让企业正常运行。

2、职能部门设置相对简单,便于破旧立新

大多数民营企业其职能部门设置简单,业务流程简单,管理基础薄弱。因此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制定推行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推行预算控制制度,也相对较容易,只要企业管理者思维够进步,对效益的渴求够强烈。

二、民营企业的预算制定程序

预算控制的内容应该涵盖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算编制的决策权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预算制定程序有:

(1)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2)设计、调整企业职能组织机构。

(3)建立责任中心制度。

责任中心制度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估体系的保证,他是将业务部门按责任划分进行管理的制度。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相对的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具有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是一个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单位。最基本的责任中心有三个层次: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责任中心制度的实质就是把符合设立责任中心条件的业务部门组成上述中心之一,并按照相应中心的特点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和奖惩。

(4)确定年度经营和营销目标。好的预算出自明确的经营和市场计划,因为计划确立了当年的营销目标。预算就是这个目标在财务上的表现形式,它们体现出目标的现实可行性。

(5)向各责任中心分解分配目标,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联收入的境界。

(6)各责任中心上报本中心的预算。

(7)预算编委会汇总审查预算,并做出统筹安排,对不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目标的上报预算进行调整,形成预算草案。 (8)向各责任中心下达预算草案。

(9)各责任中心再研究预算草案,确定各自的预算后上报。

(10)预算编委会审定预算。

(11)预算编委会下达预算指标,企业最高管理者与各责任中心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落实预算责任。

三、民营企业预算执行与考核

预算+执行+考核=预算管理。只预算不执行,预算只能是纸上谈兵;只预算不考核,预算只能是空中楼阁。评估与考核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

预算制定了,责任目标分解落实了,各责任中心必须严格的、不折不扣地执行预算,企业最高管理者也不能例外,必须体现预算的严肃性,严禁未经严格审批更改预算,对预算执行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进行评估和,要严肃的做好与预算挂钩的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一)预算执行评估

1、预算差异报告

每月的预算检查要简单易行,只需一份三列数字的报表:实际数额、预算额和差额。差额很少的话无需采取行动。差额如果大到难以接受的程度,应当编制差异报告。之所以出现预算差异需要报告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假设。如果预算建立在假设基础上,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差额的原因。此后,由于已经了解症结所在,采取措施也相对容易一些。

2、经营业绩执行评估会议

每月底召开一次执行评估会议(会议时间提前5天由总经理办公室通知),由总经理主持,会前由各部门将主要问题集中到“总经理办公室”进行。会议内容:围绕经营目标的达成,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了解和解决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听取汇报,更大程度上要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方法。财务部经理要做预算业绩报告,各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调整下月的经营预算,使经营预算更接近目标和实际,具有激励性和效益性的绩效考核也在会上完成。

经营业绩执行评估会议的作用在于群策群力,以经营为导向,以解决经营问题为突破点,深挖各流程和环节中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做法,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以流程为本,打破权力层级管理体制,使公司内部问题能在公开的平台上解决,对事不对人,有效消除了内部人员勾心斗角的矛盾。还要以客户为导向,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与营销部对话,更深切地了解市场、客户情况。

(二)预算绩效评估

预算绩效评估一般分二个层次。第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的考核与评估。这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考评,要根据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指标应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回款率、库存周转率、费用完成率、利润率等。公司应根据内部各部门的预算内容选择恰当的考核指标。第二,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评估。要划分不同的层次从总裁到总经理、部门经理以及每一个员工都要进行预算绩效考评。指标的设定要根据预算的内容而定。

总之,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民营企业中应用具有先进性,而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又避免了预算管理的僵化。本文重点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民营企业推行的可行性进行,对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评估进行了解读,意在以责任到位为目的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不同的企业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随着认识的深入作进一步的探讨。

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意义_发展战略论文 第十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建设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贷款利率 定价机制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利率改革的最终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已于 20xx 年 3 月。开始试点,但同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改革进程还有相当距离,远远落后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这不仅制约着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和贷款结构的调整,而且还与国家关于农信社改革的助推措施及惠农政策相悖在当前农信社深化改革。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适应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联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和联户担保贷款方式。这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进信用社业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定价管理能力不足

缺乏专业人才。贷款利率定价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做好对市场利率和预测的基础上,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评价。wwW.0519news.com而目前农信社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影响了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2.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

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 信用社定价机制中资金成本测算缺失、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利率测算专业知识不足、贷款利率的定价依据较缺乏、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及信用社自身成本、效益等,造成了贷款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削弱了贷款竞争力,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定价方法不完善

我国虽然制订了以行业信用状况、担保方式、银企贡献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贷款利率定价实行差别化管理,但都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极易造成利率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与市场变化需求的问题。

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信用社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盈利水平和自身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制订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抵偿等情况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逐步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 。并且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3.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各地企业争取省的政策,将涉农资金和企业支持农村信用社,确实增加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能否健康安全发展,关系重大,农业发展也存在着资金不足、不科学等情况,需要农村信用社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只有发挥好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才能很好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为现代化的实现添砖加瓦。

4.充分利用点多面广和与农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资金组织力度,进一步增加存款总量,确保支农实力。农村信用社在我国是也占据着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些就更加有利于建设好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全国、省、市农村信用联社内部机制,充分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调节资金的能力,集中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而且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

5.做好宣传工作,为各项利率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农村金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要利用储蓄、收息和收贷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利率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及时知晓和正确理解现行利率政策,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新的政策实施农民还不了解,以及我国企业根据以往的需求也容易忽略农村信用社,种种客观外部条件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加大宣传农村信用社,下大功夫对农村信用社的新政策进行宣传,一扩大其影响力。

6.农村信用社要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安全为前提,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贷款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等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合理 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要根据不同 客户状况,市场的差异和变化进行贷款定价,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量化贷款价格、识别规避风险、整合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从审查管理程序风险。限额、风险定价、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序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增强自身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

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区域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走向市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使区域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在遵守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金融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农村信用社搞市场化能够对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策略进行灵活调整有利于推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走向市场化,这方面的效应作用正在显现。

2.有效抑制死账坏账,展期等短贷长用现象,新的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对客户不按期归还借款的行为实行惩罚性利率,一般在原借款利率基础上上浮 10%,促使贷户按期归还贷款,从利率定价机制上抑制了贷款展期的不正常现象。同时,通过贷款利率定价,农民了解贷款利率定价过程,提高了农民及农信社谈判能力,无形中促进了农民还贷意识。

3.有利于提高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实施之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比较紊乱,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机制,这对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和稳健经营十分不利。《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实施之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轨道,辖区各法人社形成了统一规范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对提高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能力,在利率等指标的测算过程中,信用社能够实现完全撇开现有基准利率对浮动幅度的定价方式,按照各类相关指标进行测算,确定最优惠利率,并根据当年利润和历史数据目标具体测算相应的调整点数,这是农村信用社逐步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的有益尝试,并且可以有力地推动农村信用社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四、结语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作为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相继各种惠农措施,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全面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事关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和“三农”的大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稳定。农村信用社要扎根农村,安心服务“三农”,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强农固基、兴农富社”的金融服务观念,建立给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帮助农民打造赚钱产业、代替农民持家理财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并找准商业化经营与支持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发挥“补血”和“造血”的功能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20xx年3月

[2] 关于对加快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 20xx年12 月

[3]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探析[j] 济南金融 20xx年10月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shehuilunwen/85853.html

《文化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