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论文五篇

2022-02-11

论文大全】导语,眼前所欣赏的此篇共有15740文字,由昌宝炎仔细修正,发表到范万文网!范万文小百科:

贸易额是指以货币表现的进出口贸易价值,也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这是反映一国对外商品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相加,即为国际商品贸易额一一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由于一国的出口对另一个国家而言即为进口,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进口的合计理应等于所有国家出口的合计。

摩擦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ó cā,意思是物体和物体紧密接触,来回移动。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论文五篇欢迎大家来借鉴,希望能帮到你!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第一篇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趋频繁,双边贸易额从几乎为零转而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197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仅为24.5亿美元,20xx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中国已经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在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日见突出,并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20xx年至20xx年岁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国际的变幻而发生变化。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十分频繁,贸易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对美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以及美国经济的逐年衰退,中美贸易摩擦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中国的统计,从1980年到20xx年,美国反倾销立案指控的中国产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已近百种产品,在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倾销税。

中美贸易之所以摩擦不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美的贸易不平衡,尤其是近几年,中方的贸易顺差逐年增长,美方的贸易逆差也逐年增长。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

除了经济的原因,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在逐步增强,GDP的增速飞快,美国认为中国已经对其世界霸主地位构成了威胁,所以在中美贸易中处处限制中国企业,美国总是找出诸多借口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鼓吹币升值”等,从而巩固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20xx年4月,美国连续发起对中国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的金额高达28亿美元;20xx年6月,美国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件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8亿美元;20xx年11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以及焦磷酸钾,概算二氢钾征收双反关税。这几起对中国企业的调查,使得中美贸易摩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国通过这种贸易保护政策,使得中国币升值,以缓解美国的财政赤字的现状。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逐渐增强,这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反贸易保护的规定,破坏了中美贸易的平等和平衡,威胁中美贸易的稳定发展。美国之所以会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是因为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中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再加之美国经济数年不景气,失业率连年增加,迫使美国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破坏了中美贸易的稳定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自从20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中美间的不平衡贸易问题、反倾销问题、不平等条款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主要表现。

中国的民族政策论文:成就与挑战 第二篇

[1] 云南民族地区特殊政策演变情况综述[J].民族工作,1997(8).

[2] 文选(第1卷)[M].:出版社,1994.

[3] 郭大烈,董建中主编.中华民族知识通览[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4]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大学学报,1989(4).

中国的民族政策论文:成就与挑战 第三篇

中华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区域分工、固定资产投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等方面,受到计划的束缚和制约,民族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是国家又依靠权威,动用行政和计划手段,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中国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与世界全面接轨,这就解除了对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体制束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也给以往靠权威,动用行政和计划手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挑战和困难,从另外一个方面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从长远看,这种挑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许多民族优惠政策特别是经济优惠政策自行中止或功能减弱。

据统计,建国以来和云南省制定的144项民族特殊优惠政策,到1995年,能继续执行的只有50%左右,另外50%的优惠政策已经停止或难以执行,而在继续执行的政策的功能也大大减弱了。[1]特别是其中的经济政策,自行中止执行的更多。如前文表1、表2所列的24项优惠政策,至今仍在继续执行的只有9项。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用行政和计划手段建立起来的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著名的“民族贸易三照顾”政策为例,所谓“民贸三照顾”政策,就是国家按照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贸易上实行等价交换,但是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准备赔钱”[2](P167)的原则,允许经营民族贸易的国营企业经营“赔钱”的买卖,而国家对这类企业则在自有资金、利润留成和价格补贴等3个方面予以照顾,即民贸企业自有资金的80%由国家划拨,其余20%向银行贷款;民贸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全部留用或比一般企业留用比例高;民贸企业对收购边疆民族地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可实行最低保护价,对供应边疆民族地区的外来工业品实行最高限价,由此而形成的亏损由国家补贴。

这一政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功效,保证了最边远、最偏僻的山区民族都能出售土特产品,也能吃上盐巴、茶叶,点上煤油灯。但这一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律却是冲突的。其原因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利润留成照顾实际上是把民族地区贸易系统中的民贸企业与专业,以及民贸企业中享受照顾的国营企业与其他合作企业、个体商贩置于不平等的竞争位置上,因而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价格补贴中对工业品的最高限价和对农副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则不符合市场经济根据供求关系自由定价的原则等等。由于这些优惠政策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在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尽管三令五申要继续贯彻落实,如在1985年5月24日,经办公厅转发的商业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若干问题的报告》规定:对民贸三照顾的县(旗)的商业(含供销社)企业,继续实行减税、免税;对少数主要工业品和农牧土特产品继续实行价格补贴;对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尽可能给予照顾;对民族贸易企业继续给予低息贷款[3](P383)等等。然而事实上自1983年以后,这一政策便因难以贯彻而自行中止。

(二)保护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难以落实。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花园,云南则是全球仅存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为了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早在建国初期,在其著名的《关于西南少数》的讲话中,就提出了消除民族隔阂、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需要做好的三件工作。即要使少数民族相信,“在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他们本民族的文化。”[2](P162)这里,把保护、发展和提高民族文化放到了与民族平等、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后中国的《----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物保》都对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作了专门规定,云南省还于2000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转型,驱动着各民族为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一些民族,特别是弱小民族逐渐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信心,出现了盲目摹仿其它生活方式的倾向,致使民族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舞艺术、礼仪习俗以及生态文化等,都出现了流失加剧的危机。在奔现代化的急切心情驱使下,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青年一代失去了吸引力。在对外来文化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认同矛盾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自我认同的危机。两个危机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使少数民族经数千年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在20~3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大部消失。面对这两个危机,中国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因过于笼统,实际上很难有效发挥遏制民族文化流失的实际作用。

应该说,中国制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从总体上讲,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正确的,只是其中的许多具体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可行性大大降低了。而一些与市场经济规律有冲突的具体政策,则应明令取消而代之以新的政策。针对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民族政策落实和民族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既不能重走老路完全动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也不能放任不管,“如果我们放任各民族在不同的起点上自由竞争,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水平较低的民族走上淘汰灭亡的道路。”[2](P162)可行的办法是把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的宏观调控、政策倡导与企业和农户家庭的自主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相适应,又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新的具体政策体系。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和艰巨的工作,需要进行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才能完成。针对前文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这里提出两点初步的政策建议。

第一,民族经济发展政策建议。就区域政策而言,总的要求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实现计划与市场优势互补,国家既要放手让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放生产力,又要适当利用计划手段来继续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

就产业政策而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而有所差异。初步设想可大体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能源、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布局,仍应坚持计划调节和国家扶持为主,为民族地区创造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二是对民族地区生产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应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计划手段主要起宏观指导作用,如信息和市场指导等,但对某些关系重大的产品应建立储备制度并制定最低保护价;三是对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则完全放开让市场自由调节。

二是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建议。与民族经济政策的具体和详尽相比,中国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就显得过于笼统和简单了。因此,如果说民族经济政策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是体制转轨后诸多具体政策自行中止和失效的话,那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则是缺乏具有强制规定性的具体政策。

所以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国家要像制定民族经济政策一样,制定一系列具有强制规定性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在这方面,云南省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在全国率先专门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了法,全国人大会也应抓紧制定一个《中华共和国民族民间文化保》,这样,就能把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加以强制执行。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说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和WTO规则下对经济发展更多地只是发挥市场调控作用的话,那在同样的背景下,在民族传统文化加速流失的危机面前,恰恰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在强有力的倡导、支持和保护下,才能唤醒全社会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才能扭转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颓势,也才能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国的民族政策论文:成就与挑战 第四篇

1949年中华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民族平等政策。从中华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各民族团结的行为”。1954年中华共和国的第一部《----法》规定了相同的内容。现在实施的1982年制定的《----法》第四条规定:“中华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为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有关法律和政策又具体规定每个民族不分大小,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都同样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民族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利,都有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等等。

(二)民族团结政策。1951年5月,政务院颁布专门法令,废止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等。其后颁布的《----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的行为”。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有类似论述。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制度。早在1947年,中国党就建立了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1952年,颁布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和1982年的《中华共和国----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并于20xx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一制度既充分保证了国家在大政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又充分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因而是解决中国的最佳制度。

(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中国解决的系列政策中,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是解决的根本原则,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解决的目标,而民族区域自治则是实现上述原则和目标的基本制度保障。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政策又包含以下一系列具体政策。

1.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鉴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乡工作条例》,也对此作了政策和法律上的相关规定。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为此,全国和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在民族地区推行民族语文教学、民族语文出版和民族语言广播,并用民族语文执行公务等。

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有类似规定。为了保证这些法律的贯彻落实,《刑法》还规定,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法》规定:“中华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侵犯他人合法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

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国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例如云南省,从建国到1997年,和省级制定的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就达144项,其中,仅财政优惠政策和民族贸易优惠政策就有下列多项(参见表1和表2)。

表1 少数民族地区财政优惠政策

序号  政策    起止时间

(年)

1 国家对云南专设直接过渡经费   1956~1964

2 国家设置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1955至今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预备费高于一

3 般地区    1964至今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另加百分之五的

4 机动金    1964至今

5 国家规定对边疆干部生活实行补贴  建国初期

6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超收分成收

入留用    1964~1985

7 国家对云南给予自治区财政体制照顾  1964~1994

8 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设置补助专款  1972~1975

对民族自治区的补助数额每年递增

9 百分之十   1980~1988

10  云南省对民族地区实行一次性财政补贴 1986至今

11  国家设立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 1977至今

12  国家设立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1980至今

13  国家对贫困地区棉布提价实行补贴 1983~1985

云南省地方经济发展基金对民族地区投

14  放借款优先   1986至今

在这一整套民族政策体系的作用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的成功道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仍以云南为例:

表2 民族地区贸易优惠政策

序号  政策     起止时间

1  国家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价格补贴  1950~1970

2  国家允许民族贸易企业利润留成   1951~1983

3  国家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资金拔补  1952~1983

4  国家对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减免税   1991~1994

国家对民贸茶叶生产加工定点企业信贷

5  贴息     1991至今

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实行“自找货源、

6   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行平衡、自负  1984~1995

盈亏”的优惠政策

7   国家对边境贸易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1991~1995

8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外汇补助  1991~1995

9   国家对12大类162个品种的边贸进口商品 1992~1995

免税及减税

10 国家对云南中缅边境小额贸易货物的税

收给予优惠    1994至今

(资料来源:根据《民族工作》1997年第6、7、8期刊载的《云南民族地区特殊政策演变情况综述》一文提供的资料整理列表而成)

在方面,云南自建国后已先后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和197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0%。民族自治地方的州长、县长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乡的乡长亦由建立民族乡的民族的公民担任。1999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已有26.7万人,占全省干部总数的25.6%。

在经济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二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9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561.71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生活不断改善,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

在社会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科技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已基本建立寄宿半寄宿制学校、民族中小学、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干部学校、民族学院等相互衔接的完备的教育体系。1999年全省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少数民族在校生达232.15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34.35%。8个自治州和29个自治县都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协会,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近14万人,各种实用科技得到了有效推广。

在民族文化方面,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全省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26种语言,14个少数民族使用22种文字,有1000多所学校进行民汉双语文教学。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与保护,到1996年5月,全省佛教、道教、教、__和天主教等五大宗教活动场所共有4789所(处),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生活的需要。民族医药、民族艺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总之,中国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一整套民族政策以及这套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地区50多年的稳定。

浅谈变电站以太网组网的信息安全及保护论文 第五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信息化,以适应社会基础建设发展的需求。迅速崛起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给电力系统带来强大功能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被攻击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后果都是难以估量的。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qitalunwen/16571.html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论文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