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_语言教育论文十篇

2022-04-16

教育论文】导语,我们所阅览的此篇共有25035文字,由范华建用心厘正,上传于范万文网!素质,拼音sù zhì,指思想、文化、身体,即代表德、智、体三个方面。 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素质提高代表着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_语言教育论文十篇假若你对这类文章的写作能力需要改进或者修正,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_语言教育论文 第一篇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音乐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去年秋,我们对1994年录取南城师范的137名普师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137名来自六个县市的10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只有一个人能识谱。调查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学生在识谱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不识谱,县城中学的也仅占4%。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看来,中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把这样素质的学生送到师范,师范的音乐教育虽有一席之地,但面对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音乐教学也只有陷入补课阶段,使中师教学又面临无法达标的局面。这些学生毕业又去教小学……如此恶性循环,何日是了?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

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

3.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三、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评估

为了尽快改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评估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评估,从管理、教学、师资、设备与经费五个大项进行对照,限期达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音乐学科上好课,提高质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外语课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_英语论文 第二篇

(1)上课的习惯。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纸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安静下来, 收心, 唱唱英文歌,造成英文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怎样站, 怎样坐,都应作要求。因为这些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

(2)严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为此,教师要使学生个个 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让学生个个有事做,不给予调皮的机会。这两点在初一上必须解决,迟了就麻烦了。

(3)服从指挥的习惯。教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听的时候 就静静地听,该说的时候就大声地说;提问时不能争先恐后,搞乱秩序,要举手发言;做游戏时,兴高采烈之际也要听指挥。

(4)文明礼貌、尊重别人的习惯。静听别人读、说,不嘲笑 错误,敬重学习的好成绩。

(5)主动积极,大胆开口,正确再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这两点在初一上必须解决,迟了就麻烦 了。

(6)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求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

(7)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教师在课堂课后,书面口头都应 要求学生改正自己的和同学说写错误,从而迫使学生非注意和动脑筋不可。

(8)每天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学一 点,会一点,记住一点,才能逐步提高外语快速反应。课外作业一定要先复习再作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尽早开始,从易处着手;严格要求,决不例外。

语文教学与人格美的培养_语文论文 第三篇

语文教学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信息繁衍的手段之一。民族文明传统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各自的语言文字为载体。汇集了各民族的共同传统的人格心理沉淀。那种种符号之中饱含了各民族对自己的审美心理,对自然的审美心态,对社会的审美人格的凝聚。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得以存在。并有案可查的也是语言文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今天去和发扬各自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格。

一个民族的传统人格美是无数个体的人格形象美的凝聚和汇集。所以每个发展中的民族都十分注重各自民族的人格形象美的培养,塑造与诠释。而这之中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所担负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民族传统的光辉人格,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发扬光大。处在教育转型变革的巨大历史时代,语文教学应担负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为了人的发展”,而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目标。使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能够真正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完美的人格形象。

张志公先生提出并主张的“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都得加强”,道理正于此。而人文性的加强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人格美德的塑造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质与潜能的培训和开发。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把培养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放在教学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在的《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这之中,思想,道德,情操,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人格内涵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五四”前后就曾提出过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不同要求,渐次淡化了这个宗旨。而面对教育思想的大变革时期,提倡与推行素质教育又把人格美的塑造与培养摆在了重要的教学的位。

另外,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社会开放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思潮特别是“拜金主义”的侵蚀,在我国一些人的心目中,造就了人格美德的失落。使一些人“穷怕了,纷纷扑向金钱,再没有敬业的心气和自尊的人格”(《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这也正是造成一些人自身素质不高,人格缺陷的原因。从而影响到我们民族素质的发展与塑造。

于此,语文教学应在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结合现代先进的文明成果,让民族传统人格美在受教育者的心理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_语言教育论文 第四篇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我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幼儿美术欣赏与启迪_幼教论文 第五篇

在生活情境中提升幼儿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我们感到,当幼儿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今天,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审美情感的方式,既是一种熏陶,又是一种积淀,美术欣赏必须追随幼儿关注的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情境,成为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产生联想,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审美体验。

水果丰收的季节,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水果铺,看见铺子里摆放着各色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石榴,什么样的水果才是新鲜的呢?幼儿认真地分辨着那些水分充足闪闪发光的果实。我们又来到法国艺术大师塞尚所画的《苹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面前,与大师交流着……

随后幼儿在表现生活中用新鲜水果招待客人的情景时,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正如吴冉小朋友所解释的那样:“一大盘水果在等待客人,听!叮咚,门铃响了,阿姨带着小妹妹来了。请进,请吃苹果。叮咚,门铃又响了,小舅舅来了,请进,请吃橘子。橘子苹果多又多,爱吃什么随你挑。”

自己画出即鲜亮又饱满的水果:

1.数个新鲜的水果,比较其颜色、形状和大小。

2.用重叠方法从前向后地画出一盘水果。

3.用油画棒渐变接色涂出水果的亮度。

相关链接:塞尚(1839―1907),法国画家。生于法国南部的小城埃克斯,一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小城度过。塞尚打破了以模仿或者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惯例,认为画家应该直面自然,并通过直接感受在画面上创造出第二个自然,即不同于自然的艺术世界。其风格是追求艺术的真实性,通过写实和写意表达对自然的真情实感。他的绘画一直影响着西方近现代美术,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所画的一系列静物,无论苹果橘子或瓶瓶罐罐都完美地体现球体、圆柱体或圆锥体表面的色彩和光亮。尽管有夸张、变形,但在视觉上却给人稳定感,尤其是他的《苹果和橘子》在美术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挑战性环境中推动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幼儿是不成熟的,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幼儿美术表现之所以具有特殊性,是与他们感知事物的方式以及小肌肉动作发展等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不同年龄的幼儿有很大的差别,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独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认为,在把握审美欣赏与表现的关系时,欣赏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欣赏自然环境还是艺术作品,都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表现美的欲望。而离开审美体验的表现,只能使幼儿掌握一些乏味的技能,至多培养了一群画匠而已。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寻找幼儿审美感受与表现的起点,创设持续不断的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推动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太阳,把太阳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幼儿常常在户外散步、游玩,感受太阳的光和热。从他们开始画画的那一刻,最为常见的是将太阳涂成红色或其他艳丽的颜色,以此来表现太阳强烈的光芒。当幼儿对光更为敏感的时候,已不满足于最初的表达方式,开始努力设法用蜡笔将光芒涂得又厚又浓。当幼儿的这些表达方式不能表现内心的冲动与感受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欣赏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快乐的房子》(亨得奥瑟)、《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太阳的崇拜者》(米罗)。

原来阳光可以变出来:

用同种色或相似色由深到淡地表达光线的变化,金太阳、红太阳、五彩缤纷的太阳显得十分明亮。

1.选择一种表示太阳的颜色。

2.以该种颜色为基础,找出与之相近的同种色或相似色。

3.用油画棒从深到淡地逐渐接色。

4. 接色部分可将浅色涂在深色上面,使之自然融合。

在“变太阳”的努力中,孩子们得到了追求美感的满足。

相关链接:《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描绘的是巴黎西北方塞纳河中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片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示出午后的强烈阳光,草地为草绿色。画面上都是斑斑点点的色彩,太阳照射的地方有着强烈的闪光。整幅画给人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睁不开眼睛的感觉,而那些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又陡增了人物树木的立体感。人的形象好像剪影,看不清形象与表情。画面像是布满了纯色小点的碎裂面,但退远观之,这些小点却融汇出一片图景,创造出亮丽的色彩和令人迷醉的朦胧感。

融美术欣赏于幼儿园多主题活动之中

在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时,我们始终把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幼儿无论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的欣赏或工具材料的使用,都应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的三个分主题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童年的欢乐与幻想。

主题一 周围的房子

近来,部分幼儿对房子产生了兴趣,特别对那些由旧区改造的新景观如新天地兴致更浓,尤其是居住在附近的那些幼儿,他们想象着回到以前上海人居住的地方。怎么画出老房子的新面貌呢?参观以后,我们引导幼儿欣赏汤司考藤的作品,介绍了其作品的特点。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借用汤司考藤涂三棱镜的方法,但并不按部就班地模仿画家有规律的色块分割方法,而是自然、率性地用自己的方式将现实和想象融为一体。

画出最美的房屋:

1.铅笔画出最美的房屋。

2.画面分割成数块。

3.用蜡笔逐块涂色,注意每一块面之间的颜色要有对比和协调。

相关链接:汤•司考藤

汤•司考藤是一位当代荷兰极有威望的装饰画家。据说他曾得了一场重病,在昏迷中似乎看见周围的一切都似乎藏在三棱镜的后面,五光十色。当他恢复健康以后,这些梦中图象依然十分清晰,令他激动不已。此后,他就把所看到的风景,都用三棱镜般的色彩画出来。

主题二  探险家

活动中,有一部分幼儿喜欢上了幼儿园不远处的街心花园,他们带来指南针,分辨花园的不同方向,尝试不走重复路。期间,一位幼儿带来一张小区新家的地图,立即引发其他幼儿画地图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向幼儿介绍了克利的部分作品《鲁杰恩近郊的公园》《有黄鸟的风景》《伯城》《北边的房间》《热闹的港口》等。幼儿画着属于自己的地图,每张画作似乎蕴藏着许多秘密,如同一个神奇的世界。

作画方法:

1.作画工具:银笔、铅笔、蜡笔、牙签、回形针、线团、夹子、吸管、细砂皮纸、颜料等。

2.从小朋友的作品中找一找:他们去了哪里,用了些什么工具? 

3.选一张幼儿有兴趣的地图,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成立体模型。

相关链接:克利(1879~1940),生于瑞士,20世纪最富有诗意的艺术家。克利认为:“艺术不是再现看到的东西”,而是“要使人们能够看到美的存在”,他追求儿童梦境般的表达境界,时常学着儿童拿着画笔无目的地在纸上漫游,伴随着音乐和故事情节,画面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奇……他随心所欲地在充满奇妙的想象世界中畅游。

主题三 雕塑

一些幼儿在花园里发现了雕塑,便谈论起各自的经验,如世界各国著名的雕塑及相关的雕塑故事,居住小区和城市街景的雕塑及公园里展示的人体雕塑等。教师便带领幼儿欣赏了幼儿园附近的雕像,向他们介绍了《乐山大佛》和《思想者》等。

欣赏之后,幼儿并不满足:“怎么我们小朋友的雕像这么少呢?”于是,他们主动搜集了许多素材,邀请同伴做模特,边观察边画草图,并用蜡笔上光线。教师则帮助幼儿将这些雕像放大。随后,幼儿将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粘贴。如今,幼儿园各处可以看到幼儿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栩栩如生的雕像。

作画方法:

1.请朋友做模特摆出各种造型,画出草图。

2.根据需要,选用深色蜡笔,用轻重不同的力度,画出不同质地人物雕塑的深浅变化:如青铜雕塑用绿色蜡笔;石雕用红色或灰色蜡笔;想做铸铁的雕塑可用黑色蜡笔。

3.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将平面图像变成浮雕或雕像。

相关链接:在欧洲艺术史上有三座被后人称作难以逾越的山峰,他们就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菲狄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米盖朗其罗和十九世纪的罗丹。

罗丹(1840~1917),法国艺术家,他坚信:“艺术即感情。”他不像传统的雕塑家那样精雕细刻,面面俱到,而是用十分娴熟的技术赋予作品生动自然的特性,表达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了生活中永恒的爱,给每一个观者留下无限想象的余地。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可寻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至今,启迪着我们。

采编自:上海托幼

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儿童发展_语言教育论文 第六篇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幼儿教育的 多种教育内容、多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所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幼儿发展。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 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 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为此,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 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本文想着重谈谈与音乐教育 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特殊性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

这是音乐区别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音乐的声音主要是 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这些特性为使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采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把握声音艺术的特点来做教育工作,譬如,音乐中的声音要有准确的音调,无论 歌声、琴声都要注重音准,音乐的声音要动听,不仅要选择动听的旋律还要注重演唱演奏时音色的美。在音乐 活动中要善于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唱歌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 ,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感人。舞蹈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 音乐的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跳舞,并随音乐的起止而起止动作;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才能用舞 蹈动作表达情感。音乐欣赏则更要用听觉去感知、辨别、想象、领悟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涵。音乐是用声 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 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 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 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二、音乐是需要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

画家创作的画,文学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则必须经过表演 者的演唱、演奏,才能有活生生的音乐艺术供人们欣赏。所以说,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三个方面——音乐创 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而音乐表演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掌握 的音乐技能技巧,通过演唱、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音乐 表演成为沟通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成为展示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音乐艺术十分重视 技术的磨炼和艺术的创造。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歌唱和乐器演奏都属于音乐表演的范畴,也应当重 视幼儿音乐素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发展,使他们有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从音乐活动中得到情 感激动和美的感受,借以培养感受美、表现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

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 乐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 表达人的感情的特长。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材教法到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都要 抓住音乐艺术这一特长,把教育工作做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引导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 受中参与音乐活动,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教育功能。无论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发挥 音乐艺术教育这一优势,把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得富有音乐艺术特色,愉快活泼,寓教于乐,生动感人。

为了叙述方便、把音乐艺术主要的特殊性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它们是互有联系、互相 影响的。如,正因为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的艺术,因此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音乐作品不能 发出音响,必须有人演唱演奏才能使音乐产生社会的、教育的影响。正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有传情达 意的功能,而且声音与人的情感活动都是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的,所以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 乐各种感情,还能表达感情的发展变化。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目的是更有力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特长, 做好音乐教育工作,促进儿童发展。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重最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音乐艺术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 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人们可以借助歌词较为具体地理解歌曲的含义。而旋律中声音的起伏、节奏的 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都是在和歌词一起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发挥激励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演 唱中词曲共同表达思想感情。如果在歌唱中只注意歌词的教育意义,忽视旋律的作用,就会忽视歌唱的艺术表 现力,削弱唱歌教育的力量。下面以剖析歌曲《让座》(刘明将词曲)为例〔曲例见《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材 》(李晋瑗编著)中班第17页〕,试说明词曲共同表达歌曲的内容、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性歌曲,歌曲选择的特定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 车上。在歌唱叙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着叔叔、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亲切情感。这种 纯真、朴实无华的情感不仅在歌词的情节中流露着,也在旋律中流动着。歌曲开始以平稳的节奏,叙事的口吻 ,唱出“乘上公共汽车,乘客实在多”的特定环境,紧接着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叔叔站起身来,给我来让 座”,而

(附图 {图})

表现了叔叔让座的行动,小朋友感激的心情,突出了让座的主题。第1—6小节第二段词以同样的旋律来 唱“前门又上来了一位老婆婆,我忙拉着她的手”,表现小朋友和叔叔以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并 以平稳的

(附图 {图})

朴。紧接着以较高的音调,活跃的节奏,再唱一遍“婆婆您请坐”,突出表现小朋友诚恳、热情地请婆婆 坐下的心情。最后,歌曲以与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时同样的旋律来唱“婆婆搂着我”,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 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只有用歌声来展示歌曲的情节 ,表达人物的心情,才能激励幼儿的情感,收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改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_语言教育论文 第七篇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自1993年秋季起在市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试验,以一 (4)班为试点班。经过三年的改革试验,学生的音乐素质有超常的发展。

一、试验的目标

1.宏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条适合深圳特区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路,提高学生素质。2.微观目标:通过对试验班学生六年的教学试验,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音乐语言能力和识谱能力,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掌握一般儿童歌曲的写作方法。

二、试验的措施

1.生源状况。该班共有5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31人。刚入学时,任科教师对其音乐能力进行初步测试,能听准音占74%,不能听准音占26%;节奏感较强占78%,节奏感一般占22%。2.教师配备。挑选合适人选担任班主任、音乐教师和唱游教师。3.选择教材。良好的教材是促成试验成功的重要一环。

我校把沿海版音乐教材作为试验班的主要教材。其次,我校选用了奥尔夫教材,通过朗读、声势和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选择奥尔夫器乐,为唱歌、律动、朗诵等作伴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选择奥尔夫器乐,为唱歌、律动、朗诵等作伴奏,以达到提高合奏水平的目的。4.课程设置。音乐试验班的音乐课按国家教委规定每周三节,根据实际开设常规音乐课、唱游课或器乐课。

另外,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训。

三、探索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1.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教学上必须重视形象化和直观化。在教学上,充分运用投影、幻灯、挂图、磁性卡片、实物、电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去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我们在讲授小学第一册(沿海版)第六课《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将歌曲中的旋律以高低不同的位置通过绘制挂图表示出来,使难于形容、不好捉摸的听觉音高感受以视觉容易感受的空间表示出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三年来,我们共制作了投影片52张,自绘挂图36幅,各种卡片200余件。其次,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富于表情的眼神、手势、体态去解释音乐作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教学上必须重视律动性。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生动形象的模仿动作,把“动”引导到音乐课堂上来,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欣赏课《我是的小骑兵》时,结合图片、幻灯演示,让学生自由模仿他们曾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小骑兵的骑马律动,再结合音乐特点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体态、不同的速度去做律动,去表现小骑兵的勇敢、顽强的品德。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上必须重视启发性。

4.抓好音乐创作教学,开发儿童智力。小学的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机,通过研究、探索、发现和创造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试验班一开始就把创作教学列为重点试验内容。(1)制定各年级音乐创作要求。根据学生水平实际及试验目标要求,制定如下分级创作要求。

一、二年级:通过各种游戏、律动、歌表演等教学活动,渗透创作意识;三、四 年级:开始口头创作,学会记谱,并逐步从口头创作过渡到书面记谱作曲,掌握单乐段2一4小节作曲方法;五、六年级:学习“启、承、转、合”及其他基本的创作曲调方法,能为歌词谱曲配乐,了解二声部作曲方法,学习和理解二段体与三段体曲式的写法。(2)循序渐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自一年级开始至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唱名填空”、“节奏变唱名”、“曲调问答”、“填空接龙”、“曲调变唱法”、“为歌词谱曲”、从口头即兴创作到书面歌曲创作等教学方法。到三年级下半年,试验班学生基本达到人人会创作歌曲。

5.教书育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任课教师很注意对歌曲主题的,并用最饱满的感情去教唱,用艺术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谈小班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_幼教论文 第八篇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 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词汇:

首先,我把教新词和幼儿游戏及“一日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新词。

游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又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活动,也是小班年龄阶段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最容易接受。在传授“齐心协力”这一词的时候,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天鹅、龙虾和梭鱼”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帮助阿姨搬桌子,在搬桌子的过程中闹出了很多笑话,也发生了一些争执,在而后的讨论中,孩子们得出了“一块儿干活得时候应该往一处使劲,这样才能把活干好”的道理,在讨论过程中我给孩子们讲解了“齐心协力”一词,幼儿有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很快就理解了。以后,我在孩子们一起需要协作的活动中,比如在推拉轮胎、一起搬桌子、一起收拾积木等活动中高频率地使用这个新授的词汇,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们知道了新词汇的各种使用方法,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习得新词并灵活地运用。再比如,我在新授“聪明伶俐”这一词时,我针对小班年龄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给每个小组取个好听的动物名字,每次排队时我就兴奋地说“聪明伶俐的小鸟组排队”,这样如果有六组的话,“聪明伶俐”一词就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闪现六次,这样孩子们的大脑语言词汇库中就会有这个词的痕迹,以后,每逢孩子们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我就会说“你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样,花了不到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们班几乎每个孩子都已经会准确使用这个词语了。其实语言学习它是一个词语、句子信息量的不断积累过程,只有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断积累词的信息量,孩子在运用语言的时候爆发力才会很强。而我们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不乏传授了许多有用的词汇,可就是很少见孩子们去使用它们,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进步不快,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学得多而巩固和复习得少得缘故。根据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理论,我们在传授了一个新词汇或一个新句型后,在第一个星期应该每天都去使用它们,而后可逐步递减,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不久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嘴巴里会说出许多好听的词语或句子,让人惊讶不已。孩子们其实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倾向,把这一阶段学过的新词或句子通过精选组成短文或编成一个小故事给孩子们反复说着玩,这样,孩子们会学得更为牢固。

其次:把新词教育和形象的动作、感官练习加以结合,幼儿就很容易掌握。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现实地第一步,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幼儿通过亲自感知形象的动作,就能完成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客观事物做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经常给孩子们观察各种物体,和孩子们一起讲讲它们的颜色,形状、材料、属性等等,例如: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我就给孩子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让他们通过触摸、闻闻、尝尝、看看等操作活动学习了“香甜”“黄澄澄”“紫莹莹”“红彤彤”“绿油油”等词语。在大图书故事“小狐狸的球”中,我让孩子们先自己玩球,从中发现了球的多种玩法:可以拍球、顶球、踢球、抱球、滚球等,这时,我就让小朋友们一边讲,一边做相应的动作,有的小朋友做不出动作时,我就做一个动作来提示,启发孩子们讲下去,并让他们也做一做,这样,小朋友在观察大图书画面时,很快就能理解并讲出新词语了。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加感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多种感官强化,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牢固,有助于深刻地记住词语。

再次,欣赏各种文学作品,提升语言的敏感性。

我记得老威特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为此,我不想让幼儿只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现方法上,而是教他们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辞,并且力求措辞生动准确,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小班孩子刚入园时,我们运用各种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引导幼儿习得日常规则,如:“洗手歌”“小猫走路”“小小毛巾”等儿歌伴随着孩子们逐步熟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在学习规则的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儿歌。在儿歌的种类上,我还加以了挑选:有问答歌、颠倒歌、数字歌、趣味歌、谜语等等,在小班阶段,我们班的孩子学会了许多儿歌和谜语,其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问答歌和谜语。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有的儿歌很长,有复杂的词语,是否还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从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要是真正好的作品,孩子们喜欢念的,就可以传授,儿歌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使幼儿欣赏语言的韵律美及提升语感。另外,在小班阶段,我还给孩子们讲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比较短小精悍,很适合小年龄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认为不能只让孩子被动地听,应该要他复述,如果不让孩子重复,就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效果。小班上学期我比较关注幼儿语言敏感度的提高,因此,我着重的是诗歌、听说游戏等的复述,而不强调故事复述,而在下学期,我给孩子挑选的是《伊索寓言》,短小、语言凝练,很适合孩子进行复述练习。在孩子复述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我建议让孩子们分角色来表演这些故事,孩子们可高兴了,在表演故事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本领:分配角色、变化声音、站立的仪态等,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登纳认为,语言文学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语言核心操作能力方面。语言核心操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性,包括对词语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等的敏感性、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三个层次。从加登纳的观点看,我们还只注意了第一层次的核心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深层功能──也就是还要帮助孩子们感受作品的意境,让孩子结合个人的经验加以想象、模仿和创造。在欣赏散文诗《风藏在哪里》前,我多次带孩子们去观察风,感受风,并且试着去描述它:大风是呼呼呼的、微风是轻轻的、风藏在转起来的大风车里的、风藏在飘动的头发里的、我们还尝试画风、做有关风的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变得喜欢观察和喜欢表达了。

二、 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的机会

1、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我和顾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一起来参与了,我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老师好”“HELLO”“Hi”,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我会这样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情上,我相信会给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厕等活动中,注意给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全班幼儿在饭前、睡前及脱衣前都可以用语言来了解对方的需要,给予帮助,增强对同伴的亲切感、责任感、加深友谊。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首先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说话。尤其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教师总是认认真真地听,热情地与幼儿对话,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了。

其次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孩子提供更多语言交往的机会。我和顾老师经常利用餐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或参观校园或欣赏园内走廊里的画展和主题版块,我们园内的画展和主题版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对小班孩子来说是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讲很多话,如:讲讲你喜欢哪幅画,上面画了些什么?这幅画的哪些地方你很喜欢?(注意:尽量少对小班孩子提一长串的“为什么”)在参观过程中要让孩子多讲,多与同伴讲,老师要少讲或带动胆小的幼儿讲话。 

总之,校园内的一切环境都能让我们作为一个话题来展开,只要教师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然后持之以恒,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性深化_幼教论文 第九篇

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幼儿实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以促进幼儿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幼儿园情况看,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来设计适宜的教育方案仍然做得不够,比较多的是流于形式上学习模仿教材和别人的活动设计。如具体表现为目标确定得过多、过空,内容与目标联系不紧密,方法手段的运用要么单一化,要么为运用而运用,没有真正发挥其价值等等。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幼儿教师对于什么是课程设计、为什么要设计、怎样设计、设计什么,在理论上还缺乏认识,或者在设计课程当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说活动”的开展,对于从理论上有意识地提高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水平,确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说活动”及其特点

“说活动”是幼儿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及其他人员,以讲述的方式,表达其对某一活动设计的设想及理论根据的形式。

“说活动”要求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同行教师、教研人员、领导,因而要求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将书面的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求教师将隐含于教育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强调的是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问题。

教师“说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说幼儿的情况。要求教师说清本班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与将要开展这一活动紧密相连的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的水平、特点、优势与不足及幼儿的可接受性等情况。“说”这一环节,使教师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条理化、明晰化,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说目标。这是教师外化“为什么教”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保育与教育的总目标,是幼儿园三年教育要达到的水平与规格要求,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不同的课程中层层分解,并在幼儿园具体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课程设计中的目标分解与确定,历来是教师们感到较为困难、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尤其是在目标表达上,往往较抽象、较空,不易实现与不易评价。在“说活动”中,教师要说清她对目标的认识与确定的考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出具体表述,说清具体知识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说出对目标分解与确定的考虑,有利于教师逐步增强目标意识,明确目标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关系,使目标的确定既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上,又能通过活动促进幼儿发展。通过说出对目标的思考,可让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否合适,长处在哪里,不足方面是什么,再经过讨论与最后的实施,使教师对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更加清楚。

3.说教材内容。这是教师说清“教什么”的环节,是教师在外化把握幼儿发展水平基础上,根据目标选择本次活动内容的思维过程。教师不仅要说清选择的教学内容,更要说清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以及它与目标的关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其他活动的联系,还要说清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安排特点及理由,以及教师对内容所作的加工依据等。

4.说活动准备。这是教师既说出整个活动中要创设的环境、需要的玩教具和相关的设备,说清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的依据以及各种玩教具对教学和儿童发展的功能等。

5.说教法与学法。这是教师说明“怎样教”、“儿童怎样学”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与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实现。既要说出整个活动用什么教学形式及方法,是集体的、分组的还是个别进行的,更要说清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方法、教师如何指导、为什么要这么指导、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依据是什么等。

6.说活动过程的组织。这要求主要说清教学活动的结构顺序以及各环节中的转换关系教学策略,包括提问策略、提示信息策略(出示玩教具、演示、情境创设等)、干预策略、评价策略等。

7.说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是教师说出怎样延伸活动、延伸的作用、为什么要延伸的依据。说这部分,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对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做法,以及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原理的运用等。

二、说活动对提高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作用

从幼儿园教师“说活动”的过程看,既不是教师“备课”(设计活动方案),也不是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目标、内容、教法、环境等逐一去钻研、思考的过程,而是把已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和设计中的思维的全过程外化出来。“说活动”不仅要表达教师课程设计的结果,还要剥离出隐含在“教什么”、“怎样教”后面的“为什么”的理论依据。它也不是“活动实施”,即面对幼儿以儿童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浅显的道理和亲切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教师面对同行及教研人员开展说课活动;在“说活动”的时候,其角色不是教育者,而是一个提供同行教研信息的讲述人;他所讲的内容,不仅是活动设计方案,更主要的是剥离设计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因而教师“说活动”时,必须根据对象的变化转换角色转换“说”的语言风格和讲述表达的内容,重在“说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也就是要说清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每个环节运用的理论是哪些,这对于教师重视备课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加强对理论的认识、理解、运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昆明市盘龙区上千名教师在一年多的“说活动”中,已经将课程设计的理论有意识地、有机地融入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儿童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策略、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等均有很好的运用。这种把自己设计课程的思维活动“说”出来的过程,能使幼儿教师在思想上对设计课程中的理论依据、构思再一次进行审视,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通过“说活动”使幼儿教师设计课程不再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不再是简单抄教案,即使借鉴别人好的活动设计,也要有理有据,有自己的特点,适合自己所在班级幼儿的发展状况。

“说活动”的过程,也是全体教师、教研员在每个教师自己充分准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课程设计、提高课程设计水平的过程。在教师把自己的活动设计构思、理论、观念说出来以后,全体教师一起从理论到实际透彻活动设计的每一环节,使过去个人为主的教学行为,可使教师逐步从理论上弄清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关系,逐步明晰在分解确定目标、目标表述、内容选择和形式方法运用中的模糊认识,逐步根据课程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步骤,使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得到提高。

“说活动”的开展,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说活动”时,既要充分准备,又要理清思想;既要说“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为什么”这样做。它要求教师“说”时条理清楚、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清楚、方法运用恰当。整个过程是教师再认识、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过程。经过同行的评价,可以使活动设计更加完整、全面、充分。而当教师组织实施活动时,就能够使活动达到最优的效果,真正实现预定目标。

“说活动”特点与效果,可以使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体现教育观念“新”、目标把握“度”、教学内容“适”、教学方法“活”、教学结构“优”、教育对象上落实“全”等等。这些归结起来,又体现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说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昆明市盘龙区教委所属的28家幼儿园,上千名幼儿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说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从教师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有关论文质量看,均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不断改进、提高、完善的过程。尽管“说活动”对提高幼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确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但在运用理论时不恰当,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有的教师在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玩教具,是为增加说得好的效果而专门制作与运用的;部分教师说的口气和所使用的语言,仅停留在对幼儿说的层面上等问题。因此,要使这一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仍需加强教师在有关理论与实践上的培训与提高。

北魏的内河航运_文史教育论文 第十篇

发布时间: 20xx-11-27  作者:薛瑞泽  

【内容提要】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首先得力于造船业的发展,北魏造船业的发展和北魏早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有着颇多的关系,而且随着北魏的逐渐发达。为了水路的畅通,北魏时期还对以黄河为主的水运通道进行了疏通。北魏的内河航运虽然说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得到真正的大发展,但在孝文帝之前,即达到一定的规模。漕运粮食等战略物资到洛阳以及南方前线是此后内河航运的重要内容。黄河水运的开通是保证北魏兴盛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北魏;内河;航运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xx)03-0028-05

--------------------------------------------------------------------------------

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是鲜卑族拓跋部历史上的重大变化。而其所建立的北魏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是因为这一民族在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的历史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族文化的精髓,使该民族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北魏的内河航运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北魏时期内河航运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一论述。

一 迅速发展的造船业

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首先得力于造船业的发展,北魏造船业的发展和北魏早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有着颇多的关系,而且随着北魏的逐渐发达。北魏造船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适应特别是战争的需要,因而相当一部分造船业的基地分布在战略要地。

北魏造船业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在南北对峙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所造的船只多为服务于战争的需要。太武帝神鹿三年三月“帝闻刘义隆将寇边,乃诏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备之。”〔1〕(《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太武帝造船的目的是为了抵抗宋文帝刘义隆率军北侵,冀、定、相三州因濒临前线且有造船的条件而在此建造了千余艘船只,这些船只可能是战船类,或属于运输战略物资的船只,如果属于后者,其用于内河航运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在黄河北岸造船的举动在太武帝时还有记载,时“南镇诸将复表贼至,而自陈兵少,简幽州以南戍兵佐守,就漳水造船,严以为备。公卿议者佥然,欲遣骑五千,并假署司马楚之、鲁轨、韩延之等,令诱引边民。”很明显在漳水沿岸也有一个造船基地,主要是用来建造作战所用之船。然而太武帝的这一打算在崔浩看来:“非上策也。彼闻幽州已南精兵悉发,大造舟船,轻骑在后,欲存立司马,诛除刘族,必举国骇扰,惧于灭亡,当悉发精锐,来备北境。”〔1〕(《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崔浩认为太武帝将行施的这种举措有灭刘而存司马氏的意图,必然引起刘宋内部同仇敌忾,共同对付北魏的军队。崔浩虽有此议,但未被采纳。太武帝时还有在战时临时修造水战船筏的记载,太武帝率军南讨,授予临淮王拓跋谭为中军大将军,在此之前,“刘义隆以邹山险固,有荣胡冢,乃积粮为守御之备。谭率众攻之,获米三十万以供军储,义隆恃淮之阻,素不设备。谭造筏数十,潜军而济,贼众惊溃,遂斩其将胡崇,贼首万余级。”〔1〕(《魏书》卷十八《太祖五王·临淮王谭传》)拓跋谭所造的数十个筏即是类似船只的运输工具。

当时还发生过盗窃官船的现象。神鹿三年十月“时河北诸军会于七女津,(到)彦之恐军南度,谴将王蟠龙溯流欲盗官船,征南大将军杜超等击破,斩之。”〔1〕(《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既然有官船的存在,说明七女津一带有国营的造船业。

北魏时还有造船为浮桥的情况,“太宗南幸盟津,谓栗磾曰:‘河可桥乎?’栗磾曰:‘杜预造桥,遗事可想。’乃编次大船,构桥于冶坂。六军既济,太宗深叹美之。”〔1〕(《魏书》卷三十一《于栗磾传》)这种为帝王需要建造的临时浮桥,所用的时间不会太长。魏世宗时,北魏与萧梁交战时,南安王英曾上表:“若入三月已后,天晴地燥,凭陵是常。如其连雨仍接,不得进攻者,臣已更高邵阳之桥,防其泛突。意外洪长,虑其破桥,臣亦部分造船,复于钟离城随水狭处,营造浮桥,至三月中旬,桥必克成。晴则攻腾,雨则围守,水陆二途,以得为限。”〔1〕(《魏书》卷十九《景穆十二王·南安王传》)南安王英上表建议建造船只,在“钟离城随水狭处,营造浮桥”,这样即可达到“晴则攻腾,雨则围守,水陆二途,以得为限”的效果。

为了供给边域军队的粮食,太武帝时即有造船漕运的记载,太平真君七年,刁雍曾建议“今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以运输军粮。《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曾记载三门都将薛钦的建议,于“计京西水次汾华二州、恒农、河北、河东、正平、平阳五郡”供应绵绢及赀麻之州、郡,“市材造船,不劳采斫”,“雇作手并匠及船上杂具食直,足以成船”,而且当时造船的代价并不高,“今取布三百匹,造船一艘并船上覆治杂事,计一船有剩布一千一百匹。”他还设计了“又其造船之处,皆须锯材人功,并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给当州郡门兵,不假更召。”此亦明国营造船业是服务于需要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也曾多次下诏修造大船,“于时宫殿初构,经始务广,兵材,日有万计,伊洛流澌,苦于历涉,(成)淹遂启求,敕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意欲荣淹于众,朔旦受朝,百官在位,乃赐帛百匹,知左右二都水事。”〔1〕(《魏书》卷七十九《成淹传》) 成淹因建造船只使行人免遭涉水之苦,而受到孝文帝的重视。蒋少游巧思多能,“孝文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迁兼将作大匠,仍领水池湖泛戏舟楫之具。”〔2〕(《北史》卷九十《术艺·蒋少游传》)孝文帝下诏修造船只的目的是为了游玩的需要,既然能修造规模豪华的船只,说明北魏的造船业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当时还存在着私人造船业,不过不占造船业的主流,故略而不论。

二 航道的疏通

北魏的内河航运得以进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得力于其境内有着便利的水运通道。但是并非所有的航道都是可以通船的,为了航运的便利,北魏对于一些可以通航,但航道并不畅通的河道进行了治理。这其中较为有代表的人物是孝文帝。孝文帝自邺还京,泛舟洪池,乃从容谓冲曰:“朕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出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今沟渠若须二万人以下、六十日有成者,宜以渐修之。”冲对曰:“若尔,便是士无远涉之劳,战有兼人之力。”〔1〕(《魏书》卷五十三《李冲传》)在举行修凿河道开工仪式的太和二十年九月“丁亥,将通洛水入谷,帝亲临观。”〔1〕(《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魏书》卷六十《韩麒麟传附显宗传》也载韩显宗上书云:“今因迁徙······端广衢路,通利沟渠。”史称“高祖颇纳之。”可以这样认为,孝文帝修凿运渠的行动实际上与韩显宗的思想不谋而合。这种修凿渠道以通漕运的现象在北魏与南方作战中也曾运用。孝文帝进攻钟离未能占领,将于淮南修故城而设置镇戍,以安抚新附之民,向高闾征求意见,高闾对曰:“少置兵不足以自固,多留众粮运难可充。又欲修渠通漕,路必由于泗口;溯淮而上,须经角城。淮阴大镇,舟船素畜,敌因先积之资,以拒始行之路。”〔1〕(《魏书》卷五十四《高闾传》)这是高闾假设之语,其意是言若于淮南修建镇戍后患无穷。魏世宗时,崔亮为度支尚书,“又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赖焉。”〔1〕(《魏书》卷六十六《崔亮传》)其目的正是为了漕运战略物资到东南前线。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魏孝文帝为了河道的畅通,在外巡游时多次打算在黄河上经水路而至洛阳,有时还付诸实践。太和十九年,“高祖幸徐州,敕(成)淹与闾龙驹等主舟楫,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次碻磝,淹以黄河浚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浚,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今者不得相纳。’”〔1〕(《魏书》卷七十九《成淹传》)这可以说是孝文帝为了河道的畅通而亲临一线进行考察,孝文帝的话也道出了北魏迁都洛阳有物资供应便利方面的原因。太和二十一年四月,孝文帝巡游至长安,“己丑,车驾东旋,泛渭入河。”〔1〕(《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这也反映了孝文帝多次走水路是为了探索水运通道。然而,孝文帝的探索水道之举并非人人理解,后高祖将自小平泛舟石济,穆亮劝谏曰:“臣闻垂堂之诲,振古成规,于安思危,著于《周易》。是以凭险弗防,没而不吊。匹夫之贱,犹不自轻,况万乘之尊,含生所仰,而可忽乎!是故处则深宫广厦,行则万骑千乘。昔汉帝欲乘舟渡渭,广德将以首血污车轮,帝乃感而就桥。夫一渡小水,犹尚若斯,况洪河浩汗,有不测之虑。且车乘由人,犹有奔逸致败之害,况水之缓急,非人所制,脱难出虑表,其如宗庙何!”也许穆亮是出于对孝文帝安全的考虑,才有此言。孝文帝也不得不说:“司空言是也。”〔1〕(《魏书》卷二十七《穆崇传附亮传》)而没有沿黄河探寻水路。

为了水路的畅通,北魏时期还对以黄河为主的水运通道进行了疏通。这由黄河两岸所留存下来的磨崖题刻即可得以证实。三门峡人门栈道人Ⅵ段T7:“景明四年三月十六日。”人Ⅵ段T8:“景明······”人Ⅵ段T10:“景□年三月廿六日。”〔3〕(P44)这段材料说明虽然北魏时期黄河水运通道的西部并未彻底畅通,但是仍有疏通河道的举措。

三 内河航运的进行

北魏的内河航运虽然说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得到真正的大发展,但是,在孝文帝之前,北魏的内河航运即达到一定的规模。太平真君七年,针对北魏向北方军镇运粮的艰阻情况,薄骨律镇将刁雍上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jiaoyulunwen/84185.html

《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_语言教育论文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