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十二篇

2022-03-26

管理论文】导语,眼前阅览的此篇共有33884文字,由傅楼建经心纠正,发布于范万文网!生产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工人操纵的,直接改变原材料属性、性能、形态或增强外观价值所必需的劳动资料或器物。如高炉、机床、反应器、印染机等。生产设备的质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精度、产量和生产效率。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浅谈如何构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十二篇欢迎借鉴!

第一篇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的比重提高,人力资本的产权化已经到了不能被忽略的地步。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制度、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制度、人力资本非物质激励制度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对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计量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 产权制度 价值计量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市场合约。在企业中,明晰界定的产权及其规则就可以保证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自谋求权利水平的最大化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的比重提高,人力资本的产权化已经到了不能被忽略的地步,如果人力资本的个人所有权完全被否定或低估,使用权、处置权被限制,收益权被剥夺,就会挫伤人力资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保护人力资本的产权,必须在企业中构建系列的制度,用以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绩效。

一、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内容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派生的一组权利束,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人力资本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制度、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制度、人力资本的非物质激励制度。

1.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制度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低效益成因最主要是产权不明晰,经过这么多年的产权改革,国有企业对物力资本的产权已经逐渐明晰,但对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被忽略,这个问题在非国有企业也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Www.0519news.cOm如果不确立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制度,劳动者不能合法拥有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就不能合法地从自己所创造的财富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会大大降低其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这些人才的人力资本权能发挥,也不利于人力资本在市场上的交易。对于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的确立,应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允许劳动者以人力资本出资,对人力资本的入股、退出等做出制度性规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份额予以确认,使人力资本出资者可以与物力资本一样享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其二,承认劳动者在拥有自身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前提下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的权力。要保护劳动者对其所投资的人力资本的合法占有、合法使用、合法获得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确立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制度时,为了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益,要避免平均主义,对个人的能力差别要特别强调,并在剩余权益配置上体现出来。

2.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制度

构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个人所有权明确的基础上,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制度中确立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依据是贡献价值的多少。对于这点,党的报告已经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与其它生产要素一起创造价值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劳动者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决定了其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必然性,其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则决定了按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主要有两种观点:按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分配和按人力资本的贡献分配。前者的依据是: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并且他具有普遍稀缺性。劳动者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依据,但却不是这种分配方式惟一的和最终的决定因素,它只是决定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取得收入。但收入的大小不能仅凭所有权来说明,检验按要素分配现实合理性的最准确的衡量标准是“要素贡献”。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结构性变革,劳动者也可以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投资,人力资本最终的分配应取决于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物力资本因生产过程中资源结合体系的变化,其配置效率也是大不同,因此物力资本应依据其稀缺程度及其在财富形成与价值形成中的贡献参与分配。

其次,收益分配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劳动者的剩余索取,也要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劳动者实施一定的约束。在制度设计中,不能将企业剩余全部在当期予以分配,而应将部分或全部利润滞后分配,这样可以起到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功效。

最后,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应按需要设定。收益分配制度设计应包括两个层次:基本补偿性层次,如工资、奖金、福利,这是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分配方式和制度结构;剩余收益分配层次,如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的核心层次,体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利润创造中的贡献,是人力资本作为企业资本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编辑整理 3.人力资本的非物质激励制度

人力资本通过工资、股票期权等方式取得了物质上的收益,但这还不够全面。根据激励理论,精神激励手段与物质激励手段的结合可以使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得到更大提高。在非物质激励制度设计中,企业可以结合物质激励给职工提供如职位升迁、专业培训、带薪休假、优化工作条件等,这样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职工的贡献热情。

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构建必须要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是人力资本产权会计能否得到进一步突破的瓶颈,人力资本由于其特殊性,其价值的计量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有取得共识性的成果。本文认为,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分为两个部分:人力资本进入企业时的初始定价和经过使用后的贡献价值计量。

在劳动者进入企业时,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定价,承认其享有人力资本产权份额。人力资本价值的初始确定是一个由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进行的动态博弈行为。具体做法是在人才主体提出期望价位的基础上,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主体的知识经验、素质能力、培养成本等因素进行估量,根据人才产生的预期效益,确定实际协议价位,双方进行谈判最终确定人力资本产权份额。

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贡献价值,即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按各自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贡献率可以通过对各要素产生的边际收益计算来确定,贡献率一旦确定下来,则人力资本当期的群体贡献价值就可以计算出来,再通过岗级重要程度确定个体贡献价值,并据此作为分配依据。

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构建还需要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完善作为支持

对于人力资本产权化,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20xx年3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浦东新区联合推出《人力资本出资试行办法》,对人力资本出资的评估、入股规定、股权转让等作出了规定。但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目前只在被限定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未纳入公司法。目前公司法的规定中人力资本只是获得了劳动力价值的补偿部分,即使企业有留存也是作为企业的发展金存在的,没有按人力资本的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我国的人力资本产权会计也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20xx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涉及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内容包括职工薪酬、股份支付,对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处置,以及参与分配的价值计量上还是空白。

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处置及其收益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是落实人力资本产权的制约因素,必须要加快这个法规环境的建设。一是在《公司法》、《企业法》中确认人力资本的个人所有权,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法享有企业的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二是加快会计准则关于人力资本界定、价值计量方面的具体准则制定。三是规范和规定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工会的职能和权限,允许人力资本出资者也能进入决策层,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享有同样的权力,形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均衡的谈判的力量。

四、建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绩效评价机制

人力资本出资是对企业产权制度的一种安排,不可能一个制度的颁布就能促使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有效配置在一起,并立竿见影发挥出其制度优势。产权制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敏感的有机系统,需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抵御人力资本运行风险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判断一种产权制度是否有效率,主要看它能否使其支配的各要素创造出综合最大价值,因此企业应该构建经营管理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使企业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及经营绩效,既不会因为特殊政策扶植或垄断地位而得到高估,也不会因为特殊社会负担而抹杀其人力资本价值和运营绩效。

参考文献:

[1]伍中信: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

[2]孙咏梅:“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经济学家,20xx.3

[3]胡恩华等: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10

[4]杨保利等:人力资本的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计量研究.商场现代化,20xx.10

[5]刘松华: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在我国的崛起,现代企业,20xx.6 编辑整理

第二篇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_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现代 企业 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科学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 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合,齐步前进,推动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 成本管理 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帐报帐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 体制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 法律 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WwW.0519news.CoM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即企业成本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 计算 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 总结 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价值工程、成本——效益、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 电子 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即成本的国民 经济 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

1.要建立成本法规体系,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 发展 ,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 企业 财务通则》、《企业 会计 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又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不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现在应该尽快把成本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使今后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力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要通过社会审计,纠正成本 计算 不实和弄虚作假行为。当前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摊乱挤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就给成本管理增加了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重点对成本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企业中成本计算不实和乱摊、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3.要有合理的经济布局,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我国各地 自然 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这就要求生产要合理布局,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运输费用,努力节约社会劳动。同时,还要考虑各地区 工业 生产专业化和各产业综合发展的正确结合。

4.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有些行业盲目发展,产大于需;有些行业产量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宏观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5.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并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要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各种经济传递出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

6.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有了较多的自,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国家 金融 、价格、流通等体制的改革,却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同业竞争激烈,风险与机遇并存。当前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例如降低利率、债权转股权等,为部分企业解脱财务困境,逐步走上正常的经营轨道,可起到有益的作用。

第三篇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篇 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通过对设备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使设备功能满足公司水泥生产全过程的需要。

第二条 运用技术、经济、组织等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精心安装、正确使用、细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部生产设备(含工业建、构筑物)的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领导本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对总经理负总责。主管副总经理代表总经理,对本公司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其职责如下:

1、 认真执行贯彻国家各级领导部门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结合公司情况,组织审定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2、 组织审定公司的设备管理规则,设备更新改造计划、设备的大修理计划,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

3、 协调好生产与维修关系,以及公司各部门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业务横向联系,严禁生产中拼设备。

第五条 维修部为公司设备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具体工作,对主管经理负责。其职责如下:

1、 具体执行国家和上级领导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建立健全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 组织推广现代化设备管理方法,状态监测和维修新技术、促进文明安全生产。

3、 定期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做好考核工作。

4、 监督、指导全公司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

5、 组织对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分析,参加一般设备事故的分析工作和会议。

6、 负责设备档案及各种维修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7、负责本公司的技术改造和技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第六条 各基层单位由一名领导主管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其职责如下:

1、 认真贯彻执行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在业务上接受维修部的领导.

2、 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3、 负责对本单位主要生产设备执行日检,并做好记录,发现重大设备缺陷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维修部。

4、 负责提高本单位的大、中、小修计划,且组织实施,并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严把质量关,同时要将相关的技术资料报给维修部。

5、 参加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措项目工作,并做好验收工作。

6、 负责本单位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7、 负责参与本单位设备事故抢修工作,组织一般事故分析。

8、对本单位的继电保护、高压电气设备、各种仪表在运行中有异常现象及时向维修部通报。

第七条 安全生产处、维修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固定资产更新与技术改造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管理目标

第八条 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第九条 年度大修理完成率达90%以上。

第十条 固定资产更新与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率90%以上。

第十一条 跑冒滴漏率10%以下。

第十二条 减少故障和一般设备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事故(故障)率。

第四章 概念、标准

第十三条 全员设备管理

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全体人员都参加的设备维护与维修的管理制度。其特点是:

一、公司最高领导层、管理人员到生产服务人员等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和单位全部参加的设备管理工作。

二、对设备寿命期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

三、使设备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四、设备维护检查方面实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

五、在设备预防修理方面实行状态维修、大修和改善性修理。

六、注重对设备管理人员与维修人员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

第十四条 设备命名统计原则

一、命名原则

1、以设备具有的核心功能作为设备名称。

2、设备分类:一般分为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科研与检验设备、基础设备、办公设备等。

3、每台设备是具有一定用途的设备(包括附属设备和附件),在使用上能体现其性,在构成上能体现其完整结构的齐备性,一整的设备应包括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系统、辅助系统、技术资料等,计算机系统等还包括软件资料。

二、统计标准

1、达到主机设备标准的按主机设备认定。

2、非主机设备以具有核心功能的设备为主要组件,以及为其单独提供服务的所有设备的组合构成单台设备。

3、为两台及两台以上的设备提供服务的设备可列入其中主要的服务对象中。如低压动力配电盘、中心稀油站、操作台(盘、箱)等。

4、基层单位低压配电室的配电盘包括达不到主机设备标准的变压器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5、高压开关柜、避雷器柜、高压功率因数补偿柜等高压柜均按单台设备认定。

6、各种机床、车辆、30KVA以上电焊机、双踪电子示波器及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1年以上的各种试验机(台)和测量工具等均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7、控制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三、统计办法

1、设备分类代码:生产设备—01、运输设备—02、科研与检验设备—03、其它设备—04。

2、设备由维修部统一编号。

3、单台(套)设备统计时,须填写其附属设备,如减速机、电机等。 第十五条 主机设备

挖掘机、潜孔钻机、矿用汽车、石灰石破碎机、生料磨机、循环风机、窑尾大袋收尘器、回转窑、预热器、高温风机、罗茨风机(75KW以上)、大型减速机(500KW以上)、选粉机、包装机、桥式抓斗起重机(含轨道)、均化库侧取料机、桥式卸料机、入预热器(生料库、辊压机、水泥库)斗式提升机、煤粉转子称、DCS控制系统、篦式冷却机、槽式输送机、空压机(20m3以上)、变压器(500KVA以上)、主供电回路电缆、大型工程机械、大型电动机(500KW以上)。 第十六条 设备的基础技术资料由维修部负责收集整理、测绘、存档。 第十七条 完好设备标准

一、设备运转正常。

二、零部件齐全、完好,磨损及腐蚀不超过规定标准。

三、传动、润滑和冷却等系统正常。

四、控制系统灵敏可靠。

五、无超温、超压、超速、超电流等现象。

六、原材料、燃料消耗正常。

七、设备达到“四无”(无积灰、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六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电、不漏风、不漏物料)的要求。

八、技术资料齐全。

第十八条 设备渗、漏油认定标准

一、渗油:油迹不明显,油迹被擦净后5分钟内不出现油迹者为渗油。

二、漏油:油迹明显,有的形成油滴,油迹或油滴被擦净后5分钟内出现油迹或油滴者为漏油。

第四篇 谈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会计体制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一)适当集中财权,强化上文库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

(三)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四)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

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强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就是要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始终控制。对资金事前控制,主要是进行预测、规划,要编制出比较科学的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存量,来合理的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事中加强资金控制,主要是对资金在使用环节上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防制,防止盲目和无效的使用资金,以致造成资金的浪费。WwW.0519news.COm

(二)要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资金占用,内部要形成一种科学的定额管理体系,定期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指标,特别是流动资金定额。

(三)资金要集中统一管理,盘好用活资金,资金管理和使用要相对集中,统一调度。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增强金融管理意识,积极引进银行运行机制,建立“内部银行”管理机制,树立资金有偿使用观念。

(四)苦练内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资金运营能力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已走向市场,职能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要瞄准市场,苦练内功,挖掘潜力,依靠高科技、高质量,积极开发一批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新产品打入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大潮中谋生存、求发展。

(五)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节约资金、减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一边喊,需要增加银行贷款,一边却浪费资金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一是有些企业不作市场调查,盲目开发产品,乱投入,造成沉淀资金;二是有些企业虽然作过调查,但投入过多,供大于求,只求高产值光荣,不顾积压浪费可耻,造成大量的产成品资金浪费;三是物质采购不比质比价,质次价高的材料购进无人问津,增加了产品成本,减少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要强化财务管理。

三、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二)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

转贴于上文库 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责任转账、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上文库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

(三)管理会计。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四)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在现代企业制度化,我们企业会计的服务对象(中心)相应的调整了,也就是扩大了企业会计的服务范围。运用管理会计职能进行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和经营成果考核等,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服务。

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量日益增多,对会计信息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和日益多样化,而近几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问题,这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了价值,会计工作也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对此我们必须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会计工作的法制建设,为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会计人员应该珍惜自己的会计职业工作,同时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积极的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全心全意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满足各种层次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已不是原来简单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等情况下的信息。在新形势下,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第一,有关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决策,运用量一本一利方法出盈亏临界点级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等信息;

第二,重大的投资方案决策,预测投资回收期,投资(内含)报酬率、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决策信息;

第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中的内部责任中心划分(资金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以及业绩考核、、奖惩等控制信息;

第四,企业报告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变动,盈利情况以及利润分配等会计信息;

第五,有关企业发展前景、未来的盈利水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幅度、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变动等预测信息;

第六,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金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财务会计信息;

(三)现代企业会计要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最科学最迅速的管理方法,也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科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除了要准确、及时、还要规范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达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的目标,所有资料都必须保证“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这样就可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转贴于上文库

第五篇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改革研究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企业会计工作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国有企业相继开展了试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工作,效果显著,财务总监委派制已成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形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带来的弊端越发明显,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纪律松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经营者监督失控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人员不能的行使权利等,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经济秩序混乱,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情况,财务总监委派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其他监管制度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财务总监制度是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有序进行的内在要求,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企业的所有者委任、派遣主要会计人员代表或董事会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参与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对重大经济决策与财务收支与总经理联签批准的一种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和会计任命制相对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也就是说,主要会计人员的任用不是由经营者任命而是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预。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实施成效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推行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是解决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出现的众多问题的有效措施。wWw.0519news.com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会计监督和防治,消除现象的有效举措

各种和罪等经济案件大多与企业的财会工作密不可分,都是经营者直接干预具体经济行为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单纯依靠会计监督是不行的,必须由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实施才能标本兼治。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环节,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积极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能更加有效的制止各种违法乱纪、贪污浪费等事件的发生,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正当权益。

(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派出机构的要求,大胆的发表意见,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效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利的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同时财务总监的职能不仅是监督,而是包含在管理和服务之中,财务总监在参与企业预测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相应机构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财务总监作为产权代表派驻企业,赋予其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权的使命,实际上是承担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解决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督缺位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四)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增强了监督力度,降低了所有者的监督成本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程序和会计行为,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在会计管理中由分散到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收支审批制度等,形成更加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另外,企业监督成本包括所有者为获取内部信息花费的费用以及监督滞后给所有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后,财务总监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败德行为及时向委托人报告,以便委托人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现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同市场经济中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在试行的过程中,还不成熟、不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法律依据不足,并且与《会计法》、《公司法》中相关规定矛盾,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出资人的按法律规定享有出资益,履行出资人义务。因此,许多地方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任命财务总监并派驻到国有企业。有些地方直接从具备一定行政级别的公务员中选拔财务总监,委派人员具有双重身份。这一做法不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导致行政主体干预市场经济、财务总监法律地位不明等问题。

(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会计人员的职责界定不清,业绩难以有效衡量

各地所颁布的关于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规定都能明确规定财务总监的权利,但相应的职责却十分模糊,有的仅仅将其界定为财务监督方面。另外,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都包含在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中,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职责重叠,导致多重领导、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目前的制度还缺乏将委派会计的经济利益与其对监督企业的评价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直接或间接挂钩的考核机制。

(三)监督对象不明

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监督者和监督对象的有机组合。财务总监由出资人委派而来,应该代表出资人监督董事会的决策行为,由董事会监督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在有些地方财务总监具有董事和财务总监的双重身份,同时从与企业总经理联签的要求看,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仅仅是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从财务总监的职责看,财务总监监督的内容包括预算方案、决算方案、投资等,因此它的监督对象包括董事会的决策行为和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有三种不同的界定或解释。

(四)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不能超脱代理关系的局限性

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在表面上能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采用委派财务总监的做法又产生了新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委派者与财务总监之间的代理关系,从而同样会产生财务总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被委派的会计人员有自身的效用目标,这一效用目标不可能与委派者的效用目标完全一致,财务总监不可能代表所有者百分之百的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

(五)实际操作困难

首先,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无法。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仅在经济上是不够的,避免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是确保性的必要条件,财务总监即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这种安排显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其次,信息传输不畅。财务总监来自外部与经营者有不同的利益取向,财务总监派驻到企业会遭到经营者排斥,经营者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致使财务总监无法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

三、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完善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改革应遵循四项原则:依法依规,政企分开,制度安排切实可行,改变思路明确职责。根据四项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进行完善。

(一)加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之处,从法律上给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一个合理的定位。委派制的逐步推行和完善必须取得法律支持,纵观我国的现行法律,尚没有任何一条明确的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的规定。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委派制的法律,使以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委派会计应当在《公司法》和有关法规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应当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利,建立一套反映责权利关系的目标考核体系,促使财务总监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保证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工作能取得实效,委派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委派财务总监的监督作用,保证委派财务总监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履行职责,而且要在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利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首先,财务总监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其次,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再次,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

(三)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

如果仍沿用原来的总会计师单轨运行机制,那么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失控等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我们用财务总监制完全取代总会计师制,势必会出现以下尴尬局面:要么是无论财务总监怎样尽心尽责,也将因其身份而无法得到企业领导的接受和重视;要么他事实上又变为总会计师,难以担负起代表国家对经营者实行财务监督的重任。无论怎样,都违背了国家派驻财务总监的初衷。因此,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四)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促使其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将财务总监所承担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等工作分解归并后交由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评价,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要比财务监督宽泛,实际包括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最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企业的董事会中设立董事或外部董事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在企业管理部门中设立于财务系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的工作具有监督性,工作范围扩展到公司的所有经营事项。相对财务总监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更了解,从理论上讲财务总监的实施效果比不上内部审计制度。因此,在指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时,应督促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使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五)改革、规范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造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人真正关心企业的成长,没人对企业的最终结果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一名财务总监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着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所有者必须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确实在位,以保证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监督,使企业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及所有者的利益。其次,企业治理结构要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财产权利必须是纯粹的经济权利,因为非经济权利进入市场便意味着,而且财产权利在不同主体间必须有明确的界限,划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篇 浅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 现代 企业 的标志之一是严密、 科学 和人性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建立内部 会计 控制的必要性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加以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设

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也开始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由于长期以来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研究较少,许多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理论问题意见不一,比如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框架、内容、内部控制理论在内部会计制度中的应用等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若干问题做粗浅的研究。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 经济 体制下,由于统一会计规范的刚性约束力,导致企业只能不折不扣地按统一的要求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不容许也没有必要自行设计会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这里,要使企业明确产权关系,保证产权清晰,必须建立相应的财产核算和管理制度,尤其是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要保证权责分明,必须通过会计处理好经济责任受托及利益分配关系;要做到政企业分开,必须明确会计人员的单一身份,强调会计应把企业作为其服务主体;要实现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和完善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序、健康、灵活地运行。www.0519news.CoM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适应会计改革、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需要

会计规范即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矩。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目前我国会计规范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按照行业会计制度实施的。但从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看,在会计理论、会计规范、会计 教育 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化制度要求的会计法规体系,即建立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为中心,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法规体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应还财权和会计制度制定权于企业,特别是在“两则”颁行以及具体会计准则陆续公布之后,企业完全可以依据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贯彻落实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已开始并将陆续的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受自身固有的概括性、抽象性、可选择性等特征的制约,为了满足不同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主要规范都带有一定的跨度,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也会引发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随意性。因此,具体会计准则后,要保证和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企业必须在具体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从而,可在制度中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会计核算方法,以指导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按规范运行。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很多经营管理者不了解内部会计制度的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轻视内部会计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现象还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甚至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着许多误解。以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规章制度;或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成本控制,安全性控制,就是对职工管、压、卡,对领导干部限制权力等。有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岗位分工, 相互牵制”需要增设岗位,成本上升;有的甚至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根本就没有概念。这也是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的关键。  (二)管理的控制弱化,控制执行不得力,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有不少 企业 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 会计 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目前,各种 经济 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甚至有“雨后春笋”之势。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挪用公款赌博,私自将大量资金调到澳门或国外的赌场豪赌,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用公款炒股,动用大量资金在资本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谋取个人私利;利用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租赁和拍卖等产权变动之机损公肥私;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和工程项目等业务中中饱私囊。这些经济犯罪案例,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三)内部会计制度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涉及到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部门的管理,涉及面广,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应该是 科学 而严密的。但许多企业是各部门控制各成一块,各管各的,互不衔接;许多小型企业,其内部牵制机制尚未建立,更别谈内部会计控制的履行;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分立或地区事业部的建立等组织机构调整,使组织机构和授权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致使某些当事人或部门游离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措施

(一)建立单位负责人的 法律 责任制度

在我国尽管从1985年起就已颁布和实施了《会计法》,随后又颁布了许多的相关法规制度,试图通过立法来改变企业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从 “啤酒花、”“银广厦、”“中天勤、”“深圳原野”、“红光实业”等会计造假事件来看,其欺诈金额之高,会计信息虚假之严重,已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coco报告等西方国家的经验,规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将有利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进行彻底的根治,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作俑者承担其应有的法律责任。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 现代 企业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要确实实现从客观“要我做”到主观“我要做”转变。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让社会准确利用。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领导认识不高,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的结果。“对财经纪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确,职责清楚,科学管理”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领导者、决策者的行为、作为与企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这就要,一是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 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 ,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会计内控制约机制。

参考 文献 :

[1]林德俊,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xx,(3).

[2]高林萍,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之友,20xx,(10).

第七篇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一、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按着工作性质划分岗位责任,确定岗位目标:销售目标、生产目标、工程目标、技术目标、质量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行政目标。

二、建设一只“有、懂技术、精服务”的营销团队

成立销售公司,根据渠道销售和终端销售的特点,划分为:大沈阳(沈阳、抚顺、铁岭)——终端营销,辽南区域、辽宁其他区域、吉林区域、黑龙江区域、内蒙区域——渠道销售网络。

三、实施“长效差别激励”制度

生产管理人员:基本工资+产量奖(质量控制)+目标奖

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新产品开发奖+目标奖

质量人员:基本工资+质量目标奖

行政人员:基本工资+工作目标奖

勤杂人员:基本工资+满勤奖

四、强化“第一责任人安全监控”制度

五、对产品质量实施“一责、一控、一检”的方法

“一责、一控、一检”——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负责制,严格执行过程监控,落实产品入库前终检。

六、车间实施“准军事化”管理

七、加强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八、建立“例会管理”体系

建立日常事务处理“日例会”(15分钟——30分钟)、每周生产调度会、每月经济活动分析会、每月产品质量分析会、经理办公会、车间工人晨会(5分钟-10分钟)。

九、实行定额领料,加强车间成本核算

十、建立考评体系和培训机制

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日常考评和考核,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能。

十一、建立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事后审计”

十二、安装工程实行“三三项目管控法”

三三项目管控:“工期、质量、安全”,确保工期三因素——人员、材料、资金,确保质量三因素——产品质量、安装质量、管理质量,确保安全三因素——人员安全、材料安全、运输安全。

十三、推行“三心工作法”

“用心经营、用心管理、用心工作”,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十四、创建“一严二强三高”的管理模式

创建“严格的纪律,强力的执行力和落实力,高效率、高业绩、高回报”的企业管理模式。

十五、建设一支具有“团结精神、合作态度、真诚内心”的创业管理团队。

团结才能生存、团结才能共赢、团结才能发展。

十六、企业应该“强化执行,监管落实”

执行和落实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科学的管理手段、优秀的营销方案、最佳的生产计划、完善的工作流程,执行的不彻底,落实的不坚决,都是一纸空文,经营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执行和落实。

第八篇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_会计理论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的引领下,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基本型的保证。本文研究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作为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联系实际发挥理论联系时间的效果,采取分类法和综合法,最终对比出现代企业适合的会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现代企业   会计制度   管理模式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1]

   一、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探析

20xx年2月1 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WwW.0519news.coM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3]

   (2)一致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监管,还是有必要的。[4]

   (3)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现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将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6]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2)层次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它是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

   (3)动态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7]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8]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型”,即以国家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会计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型”,在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可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集中财权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9]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

(1)交叉型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 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2)统一型管理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

   (3)分散型管理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

三、结语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

本文通过认为,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中,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统一型管理模式对大型集团企业是科学合理的,它以整个企业为核算主体,提供集中、概括的财务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无疑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献中 财务理论与机制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z]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3]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o月31日修订通过)[z]

   [4] 张翠萍 开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标准[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xx

   [5] 李叶山等 现代企业制度一经营一管理[m]企业管理出驻杜,1999:30

   [6] 汤云为 钱逢胜 会计理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 颜丽,赵洪军 如何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xx

   [8] 席酉民 主编 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 :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9] 刘玉廷 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0,(8)

   [10] 王化成 再论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与会计》,1999 3

第九篇 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在总经理领导下,主持技术中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定技术中心的研发计划。

2、负责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的立项,进行产业化生产,产品类型、包装多样化,产品新颖化分型研究开发。

3、负责聘用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对聘用或试用人员的考核情况,予以奖、惩、罚,对严重违反规定的,有权建议解除聘用合同,报总经理批准。对技术中心人员的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量才使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落实、公正考核;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培养和提高,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教育、鼓励和关心,以使其感到本企业的温暖,看到自身价值和企业前途,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定期检查技术中心的工作进度,仪器设备的状态,试验室的整洁,危险品的保管及使用,开发技术的保密等事项。

5、制定及审核新产品企业标准,作好新产品的申报工作。

6、负责审查新产品小试结果。

7、指导与审核中试的全部设计工作。

8、指导调试:经连续四批稳定试生产后,与生产部进行交接工作。

9、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协助生产部解决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及技术改造工作。

10、及时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第十篇 管理会计目标 与现代企业制度及社会经济环境关系之初探_管理会计论文

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管理会计。它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管理会计目标即确定各项经济目标 包括对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成本、目标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与确定;协助管理当局对计划期间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决策(包括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出资源最佳配置与流动的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包括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责任会计制度;并利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逾励策略,以及我国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的消耗与最少的资金占用来完成计划所规定和各项目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包括事前制订成本控制制度和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进行预防性和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日常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所反映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进行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借以保证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包括利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计算法,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定期根据各责任单位编送的业绩报告来评价和考核它们的实绩与成果;确定它们履行经管责任的情况和应受的奖罚;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挖掘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www.0519news.com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国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主要研究: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机理;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第十一篇 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制度探讨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进度、质量、成本。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对设备的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设备管理;制度

1 我们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机械设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但许多好的方法,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流于形式,跑、冒、滴、漏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应付检查而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只要施工进度完成了,机械设备是否合理使用,投入成本是否超出预算无所谓等思想与作法还有一定市场,似乎保证施工生产与规范机械设备管理是两码事。

没有整体意识,只看重施工生产追求短期效益。设备闲置不上报,盲目购进小型机械设备不调查质量和性能等情况依然存在,造成工程处机械设备平衡调配工作滞后,重复购置占用大量资金,质量不过关贻误生产,资金外流等严重后果,根本没有追求效益最佳化的概念。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没有“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认为管理是领导的事。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工作随波逐流,被动执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应知应会宣讲少,无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闲置设备不维修;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不到位,带病工作;对油耗、备件件质量等考核不认真;内业资料不健全,贯标、责任成本等管理工作滞后;使用工序不安全施工,野蛮操作。

2 解决途径

从思想人手,确立《机械设备管理规定》在企业中的制度地位。Www.0519news.Com管理规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我们科学管理机械设备,合理利用保证施工生产而制定的,属于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人人必须遵守,违法必究。只有人人工作想着管理,照章办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就是效益的氛围,我们才能有效地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效果才会明显。

建立科学的维修制度。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可靠性理论,可靠性理论指出机械设备的故障可以分为突然的和渐进的两类。突然型故障是指征兆没有出现但可以觉察到,而损坏是瞬时出现的;渐进型故障是指使用过程中损坏程度逐渐加重,有缓慢和迅速之分如零件的磨损、腐蚀等。无论哪种故障,在其出现过程中均有早期、随机和耗损三个故障阶段。

2、1 早期故障阶段

在机械设备使用初期零件的损坏率较高,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使用后损坏率反而下降,这是由于对零件的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加强检验和质量控制则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早期损坏产品的出现,降低早期损坏率,而预防维修对此则无能为力。2、2 随机故障阶段

此阶段不但故障率很小,且大体上是一个常数,由于零件的损坏是偶然发生的,大部分与其强度和所承受的负荷有关,预防维修对此也无效。

2、3 耗损故障阶段

机械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后,由于疲劳或磨损等原因造成零件的强度和性能下降、损坏率上升,此阶段的故障多属于零件老化的问题。对耗损故障及时进行预防检查、保养,不让零件工作至耗损故障阶段,可减少这类故障的发生,防止故障率迅速上升。综上所述,定期维修适用于发展迅速或无视情条件的渐进故障,视情维修则适用于发展缓慢且有视情条件的渐进故障。由此可见,将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两者相结合将起到互补的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设备在运行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严格执行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同时,坚持巡检和点检相结合,抓好现场设备管理。明确巡检路线,健全各台设备或专责区的点检内容和图表纪录,做好巡检纪录,交接班纪录,检修纪录,设备运行纪录等。规定值班人员每班必须隔一定时间沿巡检路线对点检设备的运行情况按图表规范作详细纪录,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况。通过巡检中听、看、摸、嗅、测的操作法,对确保现场设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发挥管理的重要作用,这是搞好现场设备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屠进,许平,半山天然气发电厂主机选型及系统配置[j],电力建设,20xx,(8)

[2]信江艳,ham系统深化应用的要点[j],电力信息化,20xx

[3]伦翠芬,张丽红,李艳萍,李志红基于混沌的超声物位检测系统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xx,(4)

[4]严晓光,直线滚动导轨副的沟槽结构及其选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xx

第十二篇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 业 环 保 管 理 制 度

第一章 总 则

1、根据《中华共和国环境保》“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的环境方针,搞好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公司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公司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公司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司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公司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硬任务,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好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综合治理工作。

5、公司除贯彻、执行本制度外,还必须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级有关环保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第二章 环保管理职责

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公司环保管理和环保技术监督工作。总经理任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副总理任副主任,各单位一级主管是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 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室。安全环保室配备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各单位配备环保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环保管理工作。

2、安全环保室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协助总经理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

(3)监督检查本公司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公司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3、各单位环保工作职责

(1)执行公司环保计划,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环保规章制度。

(2)定期、不定期检查本单位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运行记录。

(3)负责监督本单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达标排放情况。

(4)按规定向公司报告本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减排情况。

(5)协助公司进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6)协助组织编写公司环境应急预案,对企业突发性污染事件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并参与处理。

(7)负责组织对公司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4、员工环保工作职责

(1)学习和掌握本岗位环保设施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按操作规程要求,认真操作本工段环保设施,并做好工作记录和环保设施运行记录,涉及添加药物的须按操作规程要求添加药物,确保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处理结果优良。

(3)接受安全环保室的监督和指导,虚心学习各类环保知识。

(4)定期对本岗位环保设施进行清洁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

(5)随时向领导报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若遇异常及时上报,确保环保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章 基本原则

1、安全环保室是公司环保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环保部门的相关工作。

2、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3、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将被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4、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公司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5、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际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

6、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废水排放管理

1、公司废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公司应加强对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与监测,确保废水治理达标排放。

2、公司应努力开发利用水循环利用技术,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力争实现污水零排放。

3、公司应做好污水治理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等管理,做好日常运行记录。

第五章 废气排放管理

1、公司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公司应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2、公司应做好废气治理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等管理,做好日常运行记录。

第六章 固体废物处置管理

1、公司应做好钢渣、钢丸、焊渣等一般固体废物的回收、储存和处置工作。

2、按照公司《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各单位做好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第七章 污染事故管理

1、针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事故,公司应制定完善的急救援预案,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

2、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修订和演练。一般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并做好演练记录。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补充和完善预案。

3、公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启动预案,并上报环保部门与主管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将污染事故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4、公司发生污染事故后,应妥善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协助环保部门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制定防范措施。

第八章 新建项目环保管理

1、新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即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新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前开展环评,并逐级上报环保部门批复。

3、新建设项目试运行后,须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

第九章 环保台账与报表管理

1、公司安全环保室负责建立和保存环保台账,及时填写环保各项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2、安全环保室必须及时向环保部门报送环保报表,并做好数据的分析,杜绝迟报、漏报、错报。

3、公司环保台账或报表保存期限为三年,外单位人员借阅,必须经总经理批复。

第十章 附则

1、本制度属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安全环保室要严格执行,并监督、检查。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77868.html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十二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