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文网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关于文学毕业论文十二篇

2022-05-15

毕业论文】导语,你眼前所阅览的此篇共有30562文字,由齐峰秋潜心校正,发布在范万文网!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文学毕业论文如果你对此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_毕业论文 第一篇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

4.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5.毕业论文字数要求:正文字数本科6000字以上,专科3000字以上(指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前置部分和附录部分)。

二、进程计划

1、7月布置论文写作进程。

2、9月15日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将初稿交至班主任。

3、10月15日前,指导教师通知学生修改,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修改二稿,并做修改记录;

4、11月15日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论文的三稿。

5、12月1日前最终定稿。

6、12月中旬本科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再另行通知)

三、注意事项

1、每周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进展,听取指导教师意见,中期将书面报告材料交指导教师。

2、完成任务,杜绝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笔等弄虚作假的行为。

3、若不能按进程要求完成的,指导教师将取消学生本学期毕业论文写作资格。

4、论文字数、论文格式严格按有关要求执行。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 (申请学位者)];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 (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 (××××××××三号黑体) 学 号 (××××××××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 (××××××××三号黑体) 专 业 (××××××××三号黑体) 年 级 (××××××××三号黑体) 学 校 (××××××××三号黑体)

4.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3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5.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序号: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3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5.4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1/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5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5.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69.4%;语言学36篇,占5.3%;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7.3%。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批评那样精细。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阿q精神胜利法》……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业的冲击”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对策】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瞻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鼓励自主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

最新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第二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一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8-11

第一章 动物叙事的缘起 11-19

第一节 后花园与动物结缘 11-13

第二节 村庄中与动物相伴 13-15

第三节 其他因素的影响 15-19

第二章 赞颂与批判——动物叙事的深层内涵 19-32

第一节 对自在生命状态的追求与赞美 19-22

第二节 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批判与悲悯 22-26

一、 野性的缺失——历史惰性中动物般的生存状态 22-24

二、 人性的匮乏——病态与苦难的生存境遇 24-26

第三节 漂泊意识与“家养动物”的书写 26-29

第四节 女性焦虑的释放与动物叙事 29-32

第三章 动物意象的呈现 32-40

第一节 “羊”意象 32-35

第二节 “猫”意象 35-37

第三节 “爬虫”意象 37-40

第四章 萧红创作中动物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40-45

第一节 东北精神的另类书写 40-42

第二节 “象征符号”与“生命主体”的双重变奏 42-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52

后记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二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8-10

绪论 10-20

第一章 “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病态人格 20-36

第一节 忧郁:革命者的病源 20-25

一、忧郁症:革命者共有的病症 21-22

二、忧郁的原因探究 22-25

第二节 焦虑:忧郁病症的延续 25-28

一、焦虑症:忧患革命的意识世界 25-27

二、焦虑的原因探究 27-28

第三节 癫狂:焦虑过度的宣泄 28-36

一、癫狂症:逃入幻象的路途 29-32

二、癫狂的原因探究 32-36

第二章 “乌托邦”三部曲的意象世界 36-53

第一节 自然意象 36-45

一、花:性本能的释放 37-40

二、雨:恐惧与焦虑 40-45

第二节 社会意象 45-53

一、桃源梦系列:乌托邦的集体无意识 45-48

二、孤岛系列:隐秘的潜意识空间 48-53

第三章 格非接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的原因探究 53-65

第一节 成长记忆 53-56

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56-60

第三节 对人性的深入探究 60-65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0

附录 70-71

后记 71-73

休闲文学文化秩序探讨范文_毕业论文 第三篇

概念本身的讨论有时会显得很不必要。正因为如此,采用休闲文学的话语形式,对文化意识领域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讨论,同样可能会具有某些重要的意义。《文艺报》4—11月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六次对话,而此前文学理论界发生的关于“成功人士”的讨论因为直接指涉文化消费内容,也被纳入“大众文化批评”或“休闲文化批评”的系统之中。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主流意识应有的地位;物质欲求的评价。实质上仍旧是传统意志和“新”的基本冲突,其意味可谓深长。

涉及休闲文学争论的首要问题是主流意识或主流文化精神是否当然地占有权威性指导地位,当然地对文化资源进行分配划拨调度安排。倡导个人写作的思想认为,就行为本身来判断,写作和阅读应当是很私人化的(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专业文艺创作工作者,这部分人的写作态度的确有些难以讨论)。

一个不靠提供专门薪金而从事写作的人,理论上他的写作立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主动的选择权利。比如他可以自觉地为某个先进的集团、政党摇旗呐喊,也可以为其他社会群体传达意见,当然也可以不受任何有形力量的左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阅读或观赏基本上是一种消费行为,主体有着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除非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完成这类活动,拒绝参与则意味着将要蒙受行政利益意义上的损失。但经常出现的状况则是,秩序的主张往往在干扰着上述过程的实现,而且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才遭遇到的问题,而是秩序建立过程中留下的依据和程序方面的遗憾。

通常情况下,一个建立之时并不将文学秩序的建立作为特别需要重视的工作。虽然历史上有过在建立的同时也力图构造文化秩序的尝试,比如明朝伊始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和文学有关的禁令、一系列和道德有关的文化主张等,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巩固的需要而非出于对文化本身的兴趣。所以当必需的一些上层建筑被纳入国家规定的秩序轨范之后,主流意识随即产生,而其他下位阶的,如文学艺术观念等等则必然受到主流意识的制约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样说并不排斥文学艺术自身的传承关系,只不过这种传承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其内容总是或显或隐地依附于主流意识而存在(在今天看来,文学是否从属于特定的内容并不是通过讨论便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类讨论只是给予批评家一个态度的表白机会而已)。秩序建立之后当然也有着逐步完善和推进的过程,甚至会产生重大的变化,但其基本思想往往显得较为稳定,而且,秩序和个体自由总是存在着矛盾冲突,且不论其表现形式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在冲突中,主流意识当然地行使着统治权利,而异质意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一些抗争。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边城的艺术美 第四篇

范本1

浅谈《边城》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描写美的力作。文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投射到男女情爱、人物性格、人际关系、茶峒社会与习俗,乃至自然环境等各个层面,从而构筑出一副充满人性美、风情美、自然美的湘西世界。本文就力图带领人们去探寻《边城》中的美。

关键词:人性美     风情美     自然美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荒僻而风景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湘西凤凰县,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他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别具一格,独具风姿。他带着浪漫的牧歌情调到湘西世界中寻找田园诗,以抒情的笔致将湘西人织入“梦幻”的氛围。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品中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这部作品以柔婉清淳的歌喉,引导人们从桃花源上溯七百里的酉水流域,谛视一种自然自在、野趣悠然的人生方式。⑴整篇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自然美、风情美,并把这三种美浑然一体。小说尽情地绽放着艺术美的光辉,带给人的美是一种流动的旋律、优美的意境和纯美的情愫。

一、人性美

美丽没有真正的定义,大千世界,美丽无处不在。《边城》为人类的人性美作了恰如其分的诠释。人性美在《边城》中发挥到了极致,是作者倾力描写的地方,这也是文章的一大魅力所在。沈从文在谈及小说《边城》的创作宗旨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⑵这儿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没有尔虞我诈、逢场作戏的官场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友情、真挚的关爱……。《边城》中的“人性美”是集中通过男女之爱情、祖孙之亲情、邻里之互助情、兄弟之手足情、朋友之友情、世俗之人情等来表现的。

(一)男女之爱情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是美与爱的化身。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不同于鲁迅笔下目光呆滞、被社会折磨的麻木了的祥林嫂,也不同于曹禺话剧中性格复杂、爱恨交织的繁漪。她没有复杂的性格和思想,没有复杂的语言,但却是边城世界中人性美的代言人。她是沈从文乡愁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绒绒铺的女孩”、“一个乡村女子”和“一个贵妇人”(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的合成的。沈从文把翠翠的语言,神态与心理的描写结合起来,使一个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矜持而顽皮的少女站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还怯生生地眨着眼睛,审视着眼前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对于翠翠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则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显现出来的。翠翠的爱单纯、自然、纯真。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一个情窦初开少女对自己未来的渴望企盼及春心萌动娇羞的神态。对于其爱的悲欢离合作者是通过三个阶段来抒写的。

第一阶段是对爱的懵懂阶段。

由“……是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一直到“你这个悖时砍脑壳”是翠翠爱的体会由“外”向“内心”转变的阶段,是她爱的种子萌发的阶段。“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 一句话就把少女内心朦胧的爱火点燃。傩送不但不恼,而且派人打火把把她送回家,单这一件事就让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这使少女那种情窦初开感觉在内心躁动,不停的敲击着她的心房,揭示了少女对爱的纯情渴望,也塑造纯情少女对爱的期待美……

第二个阶段是对爱的觉悟阶段。

与傩送误会的后两年中,虽也有漂亮的灯会,热闹的节日,但她总觉得不如“有误会”的那个端午节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情人傩送的身影时刻萦绕在她的心中。因此,两年后的端午,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为了再期盼发生那美好的“误会”,翠翠同祖父又在那曾经发生误会的地方看了半天的龙船,以期待误会的再次发生。特别注意长辈们的谈话,象是要在其中找到一点情人的踪迹。而当她得知情人在六百里外清浪滩行船时,便情不自禁的问祖父自己的船是不是在下清浪滩,思绪完全飞到体外,飞到了六百里外清浪滩情人在的地方……。当她发现家中“来客”正是龙舟会上的“误会人”时,娇羞地避而不见。而当“误会人”要乘船离开时,她却赖在船上,要亲自渡自己的情人过河。但发现傩送正盯着自己看时“……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抿、不声不响、自负、慢慢”都表现了她既不轻浮,又不撒野,表现出对爱的自觉、自矜与自尊。当她受傩送的邀请到吊脚楼看龙舟时,一眼便认出在船头站定、摇动小旗指挥进退、头上包着红布的那个男青年,便是碧溪咀的二老,心中的旧事就又重放了一遍“大鱼吃掉你!” “吃掉不吃掉,用不着你这个人管!” “好的,我就不管!” “狗,狗,你也看人叫!”。当她听别人说“二老喜欢一个撑渡船的”、“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儿,就可以猜得出这劲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便觉得心中乱乱的。而当她的脑海里充满着“渡船---碾坊---碾坊---渡船”时,小小的胸腔里边充满着一种说不明的东西。“是烦恼吧,不是!是忧愁吧,不是!是快乐吧,也不是。”爱情把一个单纯的少女“折磨”地心里乱乱的,使她有了烦恼、有了忧愁、有了快乐,有了一种说不清的心情。至此,翠翠身上所体现的美进一步得到深化,翠翠开始一个人对着天,对着水;思索着,呆呆着。她开始有了挂念,开始有了忌妒,开始有了无名火,开始有了孤单寂寞……由懵懂到觉醒把一个少女追求真爱过程中的喜与痛的心理状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第三阶段对爱情的执著追求阶段。

因为心属二老傩送,因为能被他那柔柔地情歌托着飞到山腰去摘“虎耳草”,因为已经能体会到祖父所说的三年情歌定终身的爱情真谛,因为自己能主张自己的爱……  究于此,早已忘记走马路,托人前来说媒的大老天保的求婚之事。正是这一善意的拒绝,使天保负气出行,落水而死。天保的死,傩送心中有很大的误解。这使翠翠与他的爱情出现严重的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祖父也在郁闷中与世长辞。亲人的逝去,情人的离开并没有击倒她。她谢绝船总顺顺的好意,独自守渡口,一面尽着祖父的摆渡之责,一面静静地等候情人的归来……。显然,母亲的悲剧似乎又将在翠翠的身上重演,但翠翠不仅继承了母亲的忠贞,而且还比母亲多出了不屈于命运的性格,所以远比殉情的父母坚强地多,他们所追求的爱情不停留在虚幻的承诺之上,而是追求对命运不屈、与命运现实抗争上……。

正是由这“萌动---觉悟---执著”三个阶段,把一个成熟、自信、执著,但有着忧愁、寂寞、孤单富涵着作者人性创作的美少女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祖孙之亲情

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老船夫是善的化身,沈先生把他放在自己人性的王国里进行塑造。撑起这一形象的核心就只有两个字——责任。一是尽自己之力完成公仆之职;一是尽到对孙女抚育职责,以告慰殉情的女儿。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军人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自尽,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凡此种种地不幸并非由剧烈地矛盾所造成,而只是有各种“不巧”而产生。而这些“不巧”也恰巧更能淋漓尽致地烘托出一位乐于助人,尽职尽责的平凡老人的宽广胸怀。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得以繁衍生息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三)邻里之互助情

(四)兄弟之手足情

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兄弟身上。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正如小说所写:“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爱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五)朋友之友情

爷爷的老朋友杨马兵对翠翠的照顾也感人至深,体现了人性美。这位钟情于翠翠的母亲,但又被拒绝的杨马兵最终义不容辞的接过照顾“心上人”的女儿翠翠的任务。说到动情处“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之后毫无私心的将自己的马匹托营上人照料,自己同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是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

(六)世俗之人情

文中无论是荼峒的农民,还是那些士兵、商人、“毛手毛脚”的水手以及把“眉毛扯成一条细线”的,都是充满人情味和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正如小说所写的那样:“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也永远是那么浑厚……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

作者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塑民族品德的希望。

二、风情美。

贯穿《边城》的主线就是每年在河上举行的端午赛龙舟。赛龙舟成了《边城》最壮观的民俗风情画。要说最有趣的是龙舟竞渡后的河中捉鸭了。作者这样写到:“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船和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这种欢快而有趣的“捉鸭竞赛”,是边城军民同乐,最富吸引力的表现。游戏虽然简单,场面却够热烈,人们足够热情,处处透露着边地古朴、至纯至真的民风。

最美的最动人心魄的民俗风情,是那中秋“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文章巧设悬笔,“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皆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那么,他要给翠翠留下的最美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文章安排了“二老”出场。某个夜,“二老”为赢得翠翠的爱情,为与哥哥竞争,在翠翠家对面的山头,唱了整夜的歌,年轻美妙的歌声竟把翠翠灵魂梦一般浮起,四处飞扬。年轻人的相爱,本该自此拉开序幕,但也就是那夜的歌声,使他的哥哥“大老”最终驾油船下辰州,途中遇险身亡。这一笔,使“二老”的歌声不再,使月夜对歌嘎然而止,使翠翠心中那幅最美的图画添上凄凉的色彩,她的美梦结果也只剩一点虚无飘渺的影子。自此,翠翠的命运也被带上神秘莫测的光环。

三、自然美。

在《边城》里,沈从文像一位谙于湘西自然风土的热心导游,以《边城》为基点,将读者引领到景色诡异、气象万千的湘西自然世界:湘西地处三省交界的沅水流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瑰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文明,为湘西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这里山清水秀,正如小说中写到“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都永郧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高山细竹,桃杏花里有酒店人家,房屋是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与自然环境相融为一,这里的景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边城》开头两段这样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这一段简约朴素的美丽文字,淡淡寥寥几笔,把人所带入的是这边风光独好的水墨丹青。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荡漾,嗳乃声声,几点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整部《边城》就是由这里的山水所构成,它所蕴蓄的气势无一不给人带来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美感。且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仿佛都是不经意间随手拈来。使人产生无限美的遐思与神往!小说情节的展开都是与湘西边城那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光分不开的。以此来体现对故乡美丽的自然大地的怀想。

注释:

①杨义:《京派海派信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第10页。

②沈从文,《边城.题记》《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第1页。

③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85,第6页。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文学出版社,20xx.9重印。

 2.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6。

3.杨义:《京派海派信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4.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85。5.边城---相关知识“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选自中学语文网中网)。

范本2

论《边城》的艺术美质

哈尔滨市巴彦县  管英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的亲情、邻里之间互相友爱、和睦相处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体现了边城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体现了作者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美。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是民族悲剧、爱情悲剧、人物命运悲剧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   山水之美 人性之美 艺术风格    悲剧意蕴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内容:

  一、以“美”构筑的理想王国

  《边城》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作者笔下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原始自然的山水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缥缈美丽的世外桃源。小说开始的两段: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既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游鱼来去皆可计数……”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副明丽的图画,把我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园。故事就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展开,又怎能让它不美呢?

 沈从文用最细腻的心灵体味着它,又用最出神的笔墨将它写出来,这种情感导致了翠翠以及翠翠的母亲这样一些女性形象,都不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如痴如醉的爱,而只能产生怜爱。翠翠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外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无一不包含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时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真情啊。作者用情真挚,细腻生动写出了湘西淳朴的社会风气。

  《边城》中没有一个人不是善良与美的化身,都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边城》处处洋溢着“美”与“爱”。作者写天宝兄弟俩对爱情的忠贞,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正如小说研写:“弟弟一开口,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爱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情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老船夫,是《边城》中最令人难忘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侠骨柔肠,淳厚善良.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正由于他的谨慎和关心, 增加了翠翠爱情的曲折.大老怪他,二老怪他,顺顺怪他,翠翠也不理解他.他带着委屈和寂寞死去.渡船和白塔是老船夫的化身.祖父是白塔下唯一的一家,五十年来,每天都离不开船,渡船被水冲走了,白塔坍了,老祖父死了,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互相友爱的美好情怀.众人捐助重修了坍塌的白塔,表示老船夫淳朴、善良的人性永远活着.船总是顺顺慷慨好义,豪爽正直,济人以急.小说的其他人物如杨马兵、过渡客人、商人也都那样热诚、质朴、善良……正是这些具有美好人性的人们,创造了边城和平安宁的“爱”的氛围.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的:“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边城》“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二、质朴、清新、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

细读沈从文的《边城》,就会感受到他似乎是诉说着一个悠远的爱情牧歌,无论是翠翠,还是她的父母,冥冥中好像有宿命纠缠似的,尽管她们美好、恬静、是自然之子,他们的人生却同样令人悲哀,有一股扼腕之痛.他似乎要带给我们的就是那一股莫名的人间惆怅之感.沈从文的作品中并没有直接的叙述翠翠父母的爱情与死亡.他是从叙述中的交待,爷爷和杨马兵的回忆来让我们知道当年的那个故事.汪曾祺称“《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在翠翠这个温暖恬静的爱情梦的后面,她父母的非正常死亡始终就像一个咒语,影印在翠翠的头上,使得老船夫“因为翠翠的成长,使祖父记起了些旧事,从掩埋在一大堆时间里的故事中,重新找回了些东西.这些东西压在心上很显然是有些份量的.”这无形的“份量”正是让我们难以轻松的原因.翠翠会步她母亲的后尘吗?还是她会找到她自己的幸福.从爷爷的回忆中,我们知道当年翠翠的母亲也是一个活泼、天真,“乖得使人怜爱”的摆渡女孩,她让人喜欢让人爱慕,杨马兵也是给她唱歌的其中之一的追求者,而翠翠母亲只爱那个“穿起绿盘云得胜褂,包青绉绸包头”的绿营屯戍兵.他们“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她不象翠翠那么害羞,却有苗人姑娘的大胆,在青山碧水之间与情郎对歌,她的爱热烈蓬勃,可是这样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姑娘为什么会放弃生命呢?研究者认为或许是民族成分不对,或许是军人不能与当地百姓通婚,更或许是门户财富不对,可是,无论二人不能结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相爱之前就一定是知道这个结局的,因为老船夫显然不是婚姻的反对者,可以说,他们的命运早就横在前面等着她们了。

翠翠的成长似乎是她母亲的翻版,只是更为安谧、详和,象林中的小兽,她一天天的长大,也让爷爷为她的命运而一天天的担心.她会和她的母亲有一样的命运吗?这也是我们每个读者所担心的.翠翠不会唱歌,甚至遇见喜欢的人也“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跑了”,这就让人更加担心这个柔弱女孩的命运了.她的孤儿身份使她渴望爱情,她与傩送的初次相遇就两情相悦,坚定不移了.一个是非他不嫁,一个是非她不娶.都对对方充满了信心,当天宝大老也喜欢上翠翠,甚至托人做媒,当弟弟的却自信的说:“大老,你信不信这女子心上早已有了个人?”他们在这之前既没有相互对山歌,又没有月下相会,只是凭着对爱的直觉感应.可是直觉偏偏是个把握不住的东西,不然翠翠为什么在二老的山歌声中只会做梦去采虎耳草呢?虽然它暗示着爱情的萌动却也投下了对爱误解的影子.“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这就是始终笼罩在人事面前那片莫名担忧之情.当我们看到王团总要用一座碾坊作为陪嫁,看中了傩送时,不由更加担忧起来,渡船竞争的过碾坊吗?这个担忧还没有平息,又传来大老落水身亡的消息以及顺顺父子对老船夫的误解,这接二连三人事的变动破坏了原来和平的境界,翠翠的命运变得前途未卜.难道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吗?翠翠的血管毕竟流着她父母的血,虽然她不能去斗争,她的心里埋藏极深,却也在不经意中维护自己的幸福.她会唱:“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这“团总的小姐”就是她潜意识中会破坏自己幸福的假想敌.雷雨之夜,爷爷去逝了,船总顺顺在安排完爷爷的丧事后也愿意把翠翠接到他家去,事情似乎峰回路转,傩送只是因为父亲逼他接受碾坊而气出走,而现在只要他回来就皆大欢喜了.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荼峒来”.甚至作者还说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命运难道就这样捉弄人吗?当一切外在的原因消失后,命运就充当了审判的角色.可是翠翠的生命开始觉醒,她拒绝了去船总家,而是自有主张地在那里等着爱人,因为他“也许明天回来”.这种等待的本身就是这个柔弱的女孩对命运的反抗.我们所感到的灵魂的震荡不是由她的“等待”的行为所得来的.傩送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不知道,可是翠翠一定会等待下去.在茶峒,女孩十五六岁就该出嫁了,翠翠已经“满十五进十六了”,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了,却选择在青山绿水间等待爱人,这种等待或许是一天,或许是一辈子呀! 小说无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描绘人物的内心感情.整个作品是那样浑朴天成,如同作家笔下的溪水,顺着山势,或急或缓,自然流淌,毫无人为造作之感.小说的语言也与所表现的内容和谐统一,质朴、清新、自然、含蓄,处处蕰含着浓郁的诗情,字字浸渍着作家的温暖.表现在语言上,沈从文去掉了喧嚣的词藻,去掉了色彩强烈的句子,只求“言语的亲切”.那些看来不用心修饰而却又是很考究的句子,以自然为最高修饰原则,以恬静之美为最高美学风范,构成了沈从文的叙事风格.

除了语言的诗化、散文化外,《边城》人物对话的语言也很有个性化,非常符合对话人的身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比如有一年端午节之际,翠翠和外祖父商量谁去看龙船:

见祖父不在说话,翠翠就说:“我走了,谁陪你?”祖父说:“你走了,船陪我.”翠翠把一对眉皱拢去苦笑着,“船陪你,嘿,嘿,船陪你.爷爷,你真是,只有这只宝贝船!”在这里,少女翠翠的天真烂漫,外祖父的爽朗风趣都跃然纸上.

 三、《边城》具有独特深层悲剧意蕴

首先文章具有民族悲剧:一条绵长千里的湘西水,维系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人涉外能够寄托。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那挥之不去的遥远回忆,承载着他的作品主题,呼唤着他的全部情思,寄托了作者民族和个人的隐痛。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

历代统治者视湘西为“蛮族”“匪区”,实行征服、与同化的策略;现实的黑暗——统治的、地方军阀为一己私利的残杀、遭受的苛扰与歧视、精神上的被压抑、毒害,一齐汇集在作者对湘西历史——现实——未来命运思索而激起来的情感潮流中,向读者的心灵撞击。

湘西地方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见出湘西地方民族“生命”的神性。但它又带着几乎千年不易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如不加改造,势必在现代竞争中成为地方民族衰亡的因子。“这样,沈从文露出有关湘西人、事、景、物全部描写的核心——一个地方民族的悲剧命运。”

其次整个文章也充满着爱情悲剧:《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从文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得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作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终于忧郁等待的竟是一场悲剧。

翠翠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主人公翠翠到了“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的年龄,无意中与傩送相遇,从此便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甚至为“属于自己” 的事“沉默一个夜晚”,但她却羞于作大胆的爱情表白和热烈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朦胧憧憬上。对于爱情,对于幸福,翠翠除了等待,还是等待。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

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声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到头来,她的爱情以沉默告终。

小说的结尾挥洒得十分悲壮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个圮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作者把文章中描述的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变成了一个“善”的悲剧,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最后在刻画人物上体现了命运悲剧:真正进入悲剧情景的观众,由主角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的事实“人类”在无可预测的命运之手中的软弱与无助.整个文章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但更多的是淡淡的孤独悲哀,让读者常有一种“悲悯感”。

当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都顺乎自然向前发展时,却有着这样那样的阴差阳错与偶然。由此小说容纳了现实和过去、生存和死亡、恒久和变动,天意与认为等诸种命题,笼罩在整部小说之上的是一种无奈的命运感。尽管写的只是沅水流域各个码头及一只小船上纤夫水手琐细平凡人事得失哀乐,其实对于他们的过去和当前,都怀着不可形诸笔墨的沉痛的隐忧。

主人公翠翠不知道大佬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愤出走后发生“水鸭子”被溺死的悲剧,她不知道二佬傩送离乡远行也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她甚至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也全是由于替她的幸福思虑而心力交瘁所致。只有这一切都已发生。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之后,她才如梦初醒,“哭了一个夜晚”。最后,只得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之中。这些平凡生命主体的沉浮飘忽,折射出作家对人生命运的不可把握、偶然性和不可知性的深沉的忧虑和思索。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湘西人们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湘西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承载着图画的完美与历史的厚重。他们无法摆脱如画般静止的命运与生活,无法摆脱潜在的流动的悲剧命运。处处闪耀着人性关环的小说却是个悲剧的结局,生活在纯自然的状态下的湘西人却处处受命运的摆布,快乐、自由生活的人们都有一种难解的凄凉。捧着这部证明人性美的杰作,却感沉重的忧郁,那种对人世间容不得美物共存的朦胧的预感总是笼罩在心头,留给读者的是作品背后深沉的悲痛。

文章以“美”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湘西世界”,以质朴、清新、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构筑了永久魅力的艺术乐园。而对美的别样追求,对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深层思考,对人生角色的悲悯情怀,则体现了其独特的深层悲剧意蕴。一个具体的现实人生景象里,寄托了一种人生情绪。人物在追求生命自主的现实人生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小说塑造的种种悲剧,蕴涵的种种悲剧情思,使小说的文体有一种独特的“美”,奠定了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地位。这抒大读者喜爱沈从文《边城》作品的主要原因。

注 释:①[美] 金介甫著.虞建华 / 邵华强 译.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113页

②凌宇.从边城走上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第237页

③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第386页

④《沈从文全集》,第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第89页。

⑤《沈从文全集》,第11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第293页。

论方言影像文化发展思考文学范文_毕业论文 第五篇

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人了一个影像文化的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影像艺术中呈现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方言影像作品的勃然兴起。巩俐演的“秋菊”用陕西话打起官司;张国立在《手机》中用四川话表达了教授的无奈;赵有亮用沪语吐诉着“孽债”的痛苦。当电影和电视剧用方言火了一把以后,方言栏目剧也火热开了。湖南、重庆、四川、云南、江西、陕西、天津、、东北三省、河南、上海等地区省市级电视台都有方言短剧。就湖南而言,本土笑星奇志和大兵的方言相声家喻户晓,在湖南受众中其地位完全超越北方相声名家。湖南经视的方言短剧《一家老小向前冲》创全国电视综艺栏目白天档收视率之最。20xx年,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横空出世,成功地创造了电视娱乐方言类节目的典范。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在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发轫于交通闭塞交往隔绝、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的方言,为何会成为大众传媒中的文艺的一种令人注目的工具?在现代性语境中方言影像为何会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方言影像艺术的勃兴有怎样的文化背景?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一个全面的全新的学术视野予以剖析。

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示例 第六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社会体育管理理论建设文学范文_毕业论文 第七篇

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组织体系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社会体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而社区体育中介组织更是如此,这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变化之一是,国家与组织体系之间开始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以“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为基本特征。政企分开就意味着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政社分开”就意味着大部分社会性事务要从组织中分离出来,还给社会,由非行为的组织来承担。这些转变的结果就是要求一种非行为的组织来承担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这种组织来沟通和社会的关系,通过社会自治的形式来办好社区体育事业。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变化之二是,在经济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形成促进了社区体育组织的蓬勃发展,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正在悄悄地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成后,由于社区体育资源的有限性,各组织之间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这种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应该由非组织出面来协调这些矛盾和冲突,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变化之三是,“单位”和“部门”的特权在某些领域中已经动摇,出现了“跨单位”“跨部门”的社会参与要求和活动。由于人们正朝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们的许多体育需求,诸如体育技术技能培训、保健知识咨询、体育资源的利用、体育权利的保护等等,同样需要更加广泛与专业的另一种渠道来实现,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就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组织形式。

人学理论建设考述文学范文_毕业论文 第八篇

自古以来,哲学的发展一直与人的问题连在一起,中外各派哲学家都以某种方式关涉到人。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等哲学命题。尽管当时人学还不可能成为哲学的直接主题,当时的哲人们更多探求的是构筑现实世界的“最后一块砖瓦”,“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但却蕴藏着深沉的人学动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颂扬人的人道主义潮流,人性论和知识论渐渐成为哲学家们不可分割的研究主题。

进入近代之后,康德在哲学上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人是目的”是康德的三大道德律令之一。康德把人的主体性置于突出位置,这一点正是众多当代西方哲学家人论、人学基本观点的思想渊源。在17、18世纪的欧美各主要国家,人的问题研究被赋予了更多的色彩。所谓“人类解放”、“天赋”等,成了启蒙学者们激励自己、唤醒民众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由此,人类进入了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以宏大的哲学观和辩证法所阐释的人的劳动本质问题、人的自由问题以及人的生存方式(即需要、劳动和享受三个环节),尽管被注入了唯心论的性质,但仍具深刻的启示,以至使之在哲学上成为当时先进国家的“同时代人”的表征。

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费尔巴哈,则以第一个明确提出“人本学”理论著称。但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关于人的解读,虽然在理论形式上是抽象的,其实际内容却并不是一切人,就是说,并不是完全而真实意义上的人,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比如,古希腊的人论并未把社会最底层的人即奴隶包括进去;启蒙思想家们高喊的“人”,虽然被标榜为“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但说到底也只是以资产者为其“生活原型”的。所以对这种抽象“人论”的实质揭露说:“他们总是用后来阶段的普通人来代替过去阶段的人并赋予过去的人以后来的意识。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即由于公然舍弃实际条件,于是就可以把整个历史变成意识的发展过程了。”这就道出了问题的全部实质。

20xx文学毕业论文答辩 第九篇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叫,是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童年体验对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的影响 》,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路遥作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历来为广大评论者所关注。《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享誉文坛的作品,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路遥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座丰碑。《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具有长时间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与作家自身的诸多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路遥七岁就有了被过继给伯父的惨痛经历,辛酸、贫穷更是伴随着路遥的童年,让他饱受饥饿的折磨。这种缺失叫路遥深感痛苦,也激发了他的意志,他的缺失性体验成为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动力。目前对路遥童年体验对其创作影响的作品还较少,因此我从路遥的童年体验这一角度切入研究其对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的影响。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童年体验做了理论阐释,引出路遥童年缺失性体验是其创作的沃土,对其《平凡的世界》创作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写路遥辛酸、贫穷、被遗弃的痛苦童年,让路遥过早地体验到生活本身的严酷,其童年体验是缺失性的。

第三部分具体写路遥童年体验对《平凡的世界》创作的影响。主要从路遥痛苦的写作方式、书中人物苦难的人生和美好的人性这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第四部分是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与丰富。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在撰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社会体育管理理论建设文学范文_毕业论文 第十篇

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区体育载体的社区体育组织,也因此而承担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以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新变化和新矛盾。社区体育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发展社区体育中介组织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然要求。

外国语文学论文选题20xx_毕业论文 第十一篇

·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甄别防范假新闻

·“限广令”对电视行业的影响-湖南tv的多元化

·浅谈限娱令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

·主持人传情达意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运用

·民生新闻的娱乐构成及发展浅议

·从“网络哥姐”现象谈网民媒介素养

·微博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新闻学论文:南方人物周刊的媒介经营探析

·电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传播价值和策略

国内外的文学文化探讨文学范文_毕业论文 第十二篇

“西化论”者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呢?胡适从“白话语言”的形式角度对辽、金、元之后中国白话文学传统做了肯定,对《水浒》、《西游》、《三国》推崇备至,不过他对上述古典古代白话文学作品的推崇是从“对欧洲中古路德、但丁反对拉丁文,建立本国的俚语文学的比附”出发的,其立意点依然是在鼓励中国现代作家向西方人学习,做路德、但丁上,并非真的要人们向中国传统白话文学靠拢。事实也的确如此,周作人、钱玄同换了一个角度--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就对上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生出了否定的看法。周作人差不多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贬得一钱不值,在《人的文学》[3]一文中,周作人把《聊斋志异》看成是“妖怪书类”,把《水浒》、《七侠五义》看成是“强盗书类”,把《三笑姻缘》看成是“才子佳人类”,把《西游记》看成是“迷信鬼神书类”,并说“这几类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钱玄同,他一方面极赞成“语录以白话说理,词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小说为近代文学之正宗,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但是,一谈到内容,他的观点就立即来了个大转弯,他说,“词曲小说,诚为文学正宗,而关于词曲小说之作,其有价值者则殊鲜。[4]”钱玄同从“高尚思想”、“真挚感情”角度遴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选来选取,却几乎把那些古代白话小说全部否定了。周作人、钱玄同者是从思想内容角度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展开批评的,他们把小说定位在为“人本主义思想”做宣传鼓动上,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看成是“才子佳人”、“诲淫诲盗”、“神怪不经”、“迂谬野史”而加以挞伐,主张中国文学必须在精神上西方化(启蒙化)。

本页网址:

https://www.fwan.cn/mianfeilunwen/biyelunwen/100194.html

《关于文学毕业论文十二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2025 范万文网 www.fwan.cn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200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